Afleveringen
-
各位堵在早晚高峰的,或者一边干活一边听播客的朋友们!我是Roy,咱们这儿主要聊电子科技相关话题,可硬核也可软核,欢迎大家多交流。
咱们接着上回聊,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手机手表到AI危机,干货更多,也更精彩。
【Part 1:操作系统の宫斗大戏】
你以为车载系统只是帮你放音乐?现在它们正在上演”权力的游戏"!鸿蒙、安卓、QNX三国杀,谁能成为汽车界的"新脑王"?偷偷告诉您:未来你的车机可能比你的手机还懂你——特别是当你偷偷改导航去撸串的时候!【Part 2:安全の玄学现场】
当程序员和汽车工程师开始聊”功能安全",场面堪比老中医会诊!从"电子安全带"到"赛博安全气囊",我们甚至讨论了用AI预测碰瓷大爷的行动轨迹(危险发言警告)!【Part 3:大数据の黑色幽默】
您的每次急刹车都在给AI交”学费"!全国司机集体上演的科目三,正在训练着史上最懂中国路况的AI老司机。悄悄说:那些年我们骂过的马路杀手,可能正在变成自动驾驶的活教材...
当手表开始指挥汽车,手机变成车钥匙,我们惊恐地发现…,听完可能让你重新定义”人车关系”!
-
Roy与资深汽车人聊芯片(上)
在汽车电子的浩瀚星河中,每一次创新都是一颗耀眼星辰。欢迎来到科技朋克Roy,我是主播Roy。咱们这儿,主要聊电子科技相关话题,可硬核也可软核,欢迎大家多交流。
本期节目,录制于去年,当时Roy有幸参与了《孤岛车谈》播客的一次节目录制,主要聊的就是汽车芯片相关话题。能与资深汽车人们一同钻入汽车世界,也让我自己受益良多。
从芯片如何驱动汽车的每一次灵动运转,到功能安全如何为驾驶安全筑牢防线,抽丝剥茧,深度剖析。
智能驾驶,作为当下汽车行业最具魅力的变革力量,正引领我们驶向未来出行的新图景。我们一起探讨了它的技术突破、发展瓶颈,以及如何一步步从科幻走向现实。
当然,汽车行业的发展,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我们会站在行业的前沿,纵览全局,分析趋势,洞察未来汽车行业将驶向何方。
来,我们一起,在汽车科技的浪潮中,逐浪前行!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
本期《科技朋克Roy》跨界,Roy和两位罗新雨,张翔两位汽车电子领域资深人士,闲聊智能手表与汽车的「暧昧关系」
汽车工程师自曝:每天戴Apple Watch,已经渐渐离不开;
资深人士发声:“未来汽车可能会和手表有n多联动”;
车载芯片架构师预言:“未来你的手表,比车钥匙更懂你的驾驶恶习”。
【你将听到】
当手表监测到司机心率暴增,车辆会如何反应?伦理与安全的边界在哪?
警惕“健康功能”背后,车企和科技巨头的“黑箱交易”。
适合谁听:
开智能车却总被“功能更新”搞懵的车主;
纠结买苹果/华为手表,怕被生态绑架的极客;
想看懂“手机厂造车,车企造表”乱战真相的行业观察者。
点击订阅,解锁这场「手腕与方向盘」的权力游戏
-
小米和小米生态链,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开始逐渐凸显出威力了。但危机也是十面埋伏,作为圈内人士,分享一下从行业内角度对小米全方位的一个解析。
-
此刻,躺在我手心里边儿的,这款高仿TWS耳机,大概是,当下这个时间点,地表最强的山寨Airpods Pro了。
俗话说的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得益于国内整体产业链的逐渐成熟,山寨版的1:1的Airpods几乎也与苹果发布的新品保持了完全一致的步伐。苹果今天发布,明天就能在市场上找到仿品的流通,但对于Airpods Pro的仿品,一直没有靠谱的卖家敢宣城支持主动降噪,直到今年5月五一,也就是官方发布的半年后,坊间终于开始出现可支持ANC的高仿Airpods Pro了,这似乎也意味着,经过半年的疯狂试错,华强北已经能够试图要揭开,ANC这个技术封印的封条了。那么,它们真的做到了吗?
作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兼产品爱好者。我个人呢,也是出于好奇,通过各种渠道,对市面上能见到的一众高仿货们做了些调研功课,拨开层层迷雾之后,终于筛出了一款高仿界的扛把子A货。
试用之前,与骨灰级资深卖家 - 山炮哥一番推心置腹之后,我了解到了这款,可能是东半球最好用的山寨货,除了普通蓝牙耳机的功能外,还能支持无线充电、ANC主动降噪和透明模式。
说到这儿,如果我直接对它吹嘘一番,再扣个支持“国货/国产方案”的帽子,貌似就可以直接带货走起来了。但这并不是我想表达的,下面的内容,才是我要告诉你的真相。
据卖家山炮哥透露,这款耳机虽是高仿,但确实是前苹果退役工程师亲自操刀设计的,它们也从设计到量产有着完备的全套流程,代表着目前坊间的最强实力。还是出于好奇,我私下在LinkedIn上,还专门搜了一下,他提供的那位苹果工程师的姓名,可是,查无此人,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人家是用英文名注册的吧。
初打开包装时,还真有点小惊讶,从包装盒上凸起的图标、附送的硅胶套,包装上的序列号丝印,到开盖连接时显示的图标,都和官方产品几乎一模一样。充电盒的上盖也做了反磁处理,可见其“良苦用心”。
除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ID,音质算是小确幸了。该仿品在音质上并不比主流大牌差,甚至比某些大牌货还略好些。佩戴舒适性也可以接受,低音甚至比预期的还要充沛些,估计其在振膜尺寸上也致敬了苹果。
但上面也就是它唯数不多的优点了,后面都是槽点你慢慢听:单只耳朵续航只有2-3小时。高铁上,戴着它,连电视剧都追不过3集。
连接稳定性也是相当的差。大概5、6米就会断。这意味着我的手机和这个耳机,不能距离太远,哪怕戴着它去远处取个零食,都会断掉。没有一点安全感。透明模式,算是勉强及格吧,但开启后,可明显听到杂乱的电噪声,甚至还有开关电源/电感的节律噪声。切换模式时,也会有POP音。
ANC效果:充其量只能说有效果,但真的有限。嘈杂环境下大概能听出来区别,但在略微安静的环境下(50DB),基本就成了摆设,没用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开启ANC后产生的电声噪音,可能比要降的环境噪声还大。为了得到一个量化结论,我拿着它到会听声学实验室做了个降噪性能的摸底测试,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这个主动降噪的成绩单确实优点惨不忍睹,用户可以感知的效果非常微弱。但降噪宽度还是可以的。按照实测曲线的特征,猜测这用的应该是单前馈降噪方案。
细品了一下,我还发现这里面有许多隐秘的技巧,看看你会不会中招:
关于降噪,坊间也会有个惯用的伎俩作弊,会给用户带来降噪效果还不错的错觉。它一般怎么做呢:一般需要从透明模式,才可切换为降噪模式,在透明模式时,通常会故意将外界噪声调大,由于人耳也有适应性嘛,当你再切换到降噪模式时,用户确实能明显感受到降噪的效果,但它们可能不知道,这种感觉,主动来自对放大的噪声切断 + 加上耳机胶套的物理隔音效果,真正的ANC效果,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此类高仿A货,均有官方防伪码,所有信息都可查,且真实。甚至还有卖家在微信上给你书面承诺的保修。所以不要被这些看似正规的表象所套路。
关于底噪,出于好奇,我主动联系山炮哥,想听听他会如何解释,山炮哥的态度很好,反馈也给的很及时,如下:
称重。包括电池盒和耳机单体。官方渠道都可查到正品的重量,作为参考。重量是山寨玩家容易忽视的地方,倒不见得是意识不到,主要是,要想做到面面俱到,实在成本太高。
左右耳效果对比。直接拿周边朋友的产品做对比,最直接的对比方法:左右耳一只戴已知的正品,另一只戴你自己的。分别验证开启降噪、透明模式时的效果。如果无缝衔接、听不出什么差别,那么大概率的,就不用担心了。
细节品控对比。这个就千人千面了,从充电盒导光管效果、连接手机时弹窗的电量显示方式、到切换模式时的POP音,很多细节还是可以对出马脚的。
不管怎么说,李鬼就是李鬼,嗓门再大也成不了李逵。
主动降噪技术,依然有着比较高的门槛。以当下山寨界目前的水准,还不足为惧,想要完全攻克,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它毕竟已经撬开一条缝了,透过门缝里亮光的指引,高水平、高良率的量产,还会远麽?
存在即合理。做个类比,有人喜欢吃米其林,有人喜欢去海底捞,有人喜欢吃便宜坊,也有人喜欢去麦当劳... 但这些都不妨碍路边摊的存在,它甚至可能有用地沟油,可能不卫生,你吃了以后也可能会闹肚子。但炎热的夏季,相比于前面提到的,或许街头巷尾的大排档才更有吸引力,又便宜又实惠,味道还不错。毕竟,大众市场才是消费者的绝对主力阵营。有洁癖,很难做大。
想象一下,炎炎夏季的周末,烤羊肉串儿的香气从摊位旁边飘出,啤酒杯碰撞的声响也此起彼伏,此情此景,你掏出手机,拨出了一串熟悉的号码:走,撸串去?
说到这,关于这个山寨界的扛把子,该聊的也都聊了,下面想聊聊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2019年,苹果仅Airpods系列产品的营收将近60亿美金。
这个数字,大家听起来好像没多少钱,和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亿美金的互联网圈的估值,更是没法比。但从实体经济角度看,这个数字同时也意味着,一家私企,仅凭某单品系列的营收,就已经可以比肩全球第二大模拟芯片公司了。
根据预测数据判断,到2020年,苹果在这个品类的营收将能达到150亿美金,如果真这样,那它将会超越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公司。
正规市场上,按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全球TWS耳机领域,苹果一家,独占71%的营收比例,说是一骑绝尘,没意见吧。
另一方面,山寨市场中,国内某性价比蓝牙SoC的IC供应商,峰值时期单月,出货量居然达到了几千万颗芯片。据了解,某国内蓝牙芯片公司,在这个垂直领域一年可出几亿颗芯片。
仔细想想,这个数字,令人有点发懵。全球人口才多少啊,这一家一年就几亿颗。这个比例。实在是太恐怖了。我能想到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在低端市场,芯片/产品开始趋向“耗材”化了。
很难想象,被称为电子科技皇冠上明珠的,集结了全人类智慧结晶的,纳米级工艺的芯片,在某些领域,竟然已经开始要变成像卫生纸一样的“耗材”了。不可思议,你想啊,一颗集成了成千上万IP的智能芯片,可能才卖几毛美金,而一对儿文玩核桃,转手就能卖好几万...我只能说,amazing。乐观的看,这也算是加速国内半导体行业进化的一种野蛮途径吧。
网络搜索图片
跳出来看,国内市场,像是个被施了法的炼丹炉,蕴含充斥着各种观点/试错的碰撞。通过炼狱考验的荷尔蒙,可能会打造出爆品,并有机会点燃下一棒火苗。而未能出炉的热血,则要持续被烘烤,要么在理想中涅槃,要么在幻想中团灭。
一直以来,苹果都以其独特的产品设计和技术壁垒为护城河, 即便在红海泛滥的3C领域,依然还能保持着3年以上的领先优势,真是太厉害了。
而另一方面,巨大利益的刺激下,以深圳华强北为代表的山寨市场,也正不停的向ANC等技术壁垒,发起了一阵阵的猛烈的冲锋。没人能说清楚,在市场魔爪之下,隐藏着多少白帽高手,也没人知道,究竟多少人,曾在此肝胆涂地。唯一能确定的是,背后海量市场飘来的钱味,真香。还有曾经高不可攀技术封印,正在一次次的猛攻中,摇摇欲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