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時間長的創作不一定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但是需要等待的創作,確確實實地在庭華的作品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不單指創作過程的耗時,而是和時間的相處方式。 對於材料的認識和探詢、對於變化的質問和親身的撿拾等等,這些碎片如同庭華作品中的釉一樣,無法清楚地被定義,卻巧妙地在它該被安放的地方,靜謐地產生適切的變化。而這股緩慢積累的效果,可能到今天都還沒有發揮最大的能量。像是一座火山;像是一座新生的島嶼,總之絕對不是蜉蝣。 就像村上春樹《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中說的:「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 在這一集節目中,我們從陶作的前世今生開始,過程中逐漸地發現,這樣的創作生涯是一趟純粹且切身的旅途。從最初想親手做一個碗,到對瓷土價格的疑惑,一切都顯得那麼日常。然而,藝術家的視角或創造力,正是以這些日常為槓桿,進而擴展到整個火山就像一座巨大窯爐,而石頭們都是外殼、是大地的釉。 庭華對於微小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這種偏執的堅持,產生了另一種極致的溫柔。透過這集節目,如果能夠感同身受,那就太好了。 展覽名稱:《一座遠方》 時間:2024 年 11 月 16 日 至 12 月 08 日 地點:一嶼 art space(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6巷10號)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 Discord 藝情接種站 https://discord.gg/bNDauXu4?event=1302219191872651275 #沈庭華 #陶作 #窯 #當代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奇幻生物在藝術上之所以一直受歡迎,是因為它們擁有一種超越時空的魔力。這些生物從古代神話中的半人半獸,到現代電影和漫畫中的角色,都以驚人的形象出現,滿足了我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渴望。 這次就從藝術作品中看看不同奇幻生物的故事。為你隆重奉上!藝術奇幻生物圖鑑:骸骨、無頭人、獨角獸和吸血鬼篇。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 Discord 藝情接種站 https://discord.gg/bNDauXu4?event=1302219191872651275 #奇幻 #奇幻生物 #Munch #浮世絵 #妖怪 #神秘 #FantasyArt #MythicalCreatures #ArtHistory #Ukiyoe #Mystical #Art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最近常常在各式各樣的地方看到「沉浸式」。到底什麼是沉浸?為什麼要沉浸?難道只有這樣才是沉浸?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這次我們邀請了C-LAB FUTURE VISION LAB 的計畫主持人蔡奇宏,把「沉浸」這個近年超常出現的詞彙,好好地說完。 首先,你將成為台灣最了解沉浸式藝術脈絡的人,會發現「沉浸」這個詞彙並非近期的流行語,而是有著更悠久的歷史。 接著,你將聽到我與蔡嘟聊沉浸實務的技術和經驗。我們將分享在開發和規劃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最後,我們也會探討一些國際間的沉浸式案例,例如拉斯維加斯的 Sphere 和加拿大的 Satosphere。 所以呢?全台灣以我們為準,我們說的算。說對的都算蔡嘟的,說錯的都算在我身上沒關係。 FUTURE VISION LAB 2024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穹頂劇場(東草坪) 展期|2024.11.1 - 12.22 本節目與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合作 延伸: Arts at CERN awarded European Commission’s S+T+ARTS Grand Prize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Immersive #Dome #Mediaart #Panorama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未來真的像未來惡魔說的一定最棒嗎?和我們一起討論未來該如何才最棒。 起因是這樣的,某天提姆突然頓悟。科幻作品的核心並非技術,而是技術如何放大人類的社會、情感與倫理問題。這些故事描繪的事件,只是將人性本質在過去、現在、未來間放大來呈現。因此,科技藝術也可以不著眼於科技,而是我們如何透過作品反思人類自帶的問題。這樣一來,就可以拋開科技好好談未來了。 未來雖然有冷氣和免治馬桶,但不一定最棒。我們常認為科技進步自帶好處,但它實質上在複製和助長不平等。例如,美國的 AI 保險與信用評估系統曾將居住地作為風險評級指標,無形延續了過去隔離政策的偏見,忽略了申請者的真實背景,只憑居住地進行評估。這突顯了科技看似中立,卻暗藏偏見的危險。當然,還有很多畫面外的故事。這也正是科技多元論的核心價值。 科技多元論的核心在於,技術不該只是追求效率與便利,更需顧及多元文化和社會的包容性。科技是否在無形中壓縮了世界的多樣性?科技如果只為有錢人或有權力者服務,那它是不是就變成了壓迫工具?因此,我們在面對科技時,需要不斷追問:它如何改變我們的社會結構?它的發展是否真正造福了所有人,還是只讓既得利益者更強大? 好好學習思考畫面外的事情,好好意識到一切都非理所當然。知道這些之後,某天你去到未來,走路都有風。 P.S. 提姆這集的麥克風有點怪怪的,希望大家見諒。 本節目與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合作 「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 2024 Future Media FEST-Singularity 展期|2024.10.04 (Fri.) – 12.15 (Sun.) 週二至週日12:00-19:00,週一休館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圖書館展演空間、北草坪、聯合餐廳展演空間、通信分隊展演空間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科幻 #科技藝術 #C-LAB #AI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聽眾們,先到 IG 看貼文(參加抽獎)再回來! 有人跟我們說過節目能做到四年都是鳳毛麟角,我反而覺得認真生活的大家就是鳳凰跟麒麟。 四歲是一個充滿獲得跟失去的年紀。小朋友在四歲的時候,聯想力會開始像火山般爆發,同時逐漸失去誕生以來的最初記憶;大學走一遭也是四年,會獲得一群一同經歷潮間帶的夥伴,同時逐漸失去對社會的癡迷嚮往。總而言之,最好不要瞧不起四歲。 今年,我們四歲,開始慢慢放棄精準無誤的直拗,無情地把焦慮拋到被光害摧殘的夜晚。想說的,不能說的,永遠也說不完,那就把自己的耳朵打開,讓其他人也可以好好說。 而且,既然我們選擇接受大家想擁有實體物品的心願,那麼就把它們做好,要不然收錢了好可怕,晚上會睡不著的。所以,鳳毛麟角大吉T、小小插畫故事本《撞到頭》和今年的精選貼紙在此奉上!大家量力而為,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很厲害那……就要…… 謝謝大家,未來,最棒! ----- 四歲的藝情指揮中心網站:https://www.accpodcast.net/4th 四周年紀念商品賣場:https://myship.7-11.com.tw/general/detail/GM2409153367985 #藝情指揮中心 #podcast #藝術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藝術家是依賴直覺的生物,往往被表面的感官吸引。久而久之,Mac 不再只是一台電腦,而成為了一種時尚(甚至是裝酷)的象徵——或許因為它的外觀帥氣,或許因為它讓創作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但這真的那麼神奇嗎?還是我們其實只是被精心打造的形象所迷惑了? 這集節目我們追溯 Mac 的歷史軌跡,我們很快就會發現,這不只是科技發展的故事,而是關於如何重塑我們與日常互動的方式。從 1984 年第一代 Macintosh 以滑鼠與圖形介面為核心,改變了使用者操作的習慣,Apple 所追求的不僅是一個精密的機器,而是提供一個可以陪伴我們的伙伴。到了 iPhone 出現時,觸控螢幕變成生活的核心操作方式,把科技推向更加人性化的層次。如今,Apple 開始將人工智慧整合進產品設計,思緒轉化為行動將變得更加迅速,我們與技術之間的界線正在產生一種新的模糊樣貌。 Mac 的故事很長,賈伯斯對於電腦的願景並非裝置,而是聰明的夥伴。以這個前提和願景開始不斷迭代更新的 Mac,到了1990 年代初期,Apple 已經在高端和消費者市場中取得了絕對的領先地位。之後 Apple 不斷強化產品設計導向,吸引了軟體公司為 Mac 量身打造設計工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Adobe 的產品最早只支援 Mac ,這進一步鞏固了 Mac 在設計領域的霸主地位,許多機構與學院如今都還會有《指定使用 Mac》或是《Mac 教室》的政策,成功打造「魚幫水,水幫魚。」的生態系。 當技術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成為日常中無法分割的夥伴時,這種轉變如何改變我們的思考與決策?你是否曾留意過,當某個工具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無縫嵌入到日常操作中時,它不只在幫你完成任務,更是在間接定義你的創造物? 技術不只是達成某種目的的手段,它更深層地參與了我們面對現實的構成。所以工具不是只幫我們創造東西,它同時也決定了我們創造的東西長什麼樣子。技術或者工具它的本質不是本身的功能,而是他們將如何間接塑造世界。 👇👇另外一種透過體驗理解技術的機會在高雄👇👇 🤖「2024 TTXC台灣文化科技大會 **G.A.M.E.未來主題展」** 地點:駁二藝術特區 蓬萊區B3、B4倉庫 日期:2024年10月12日起至10月27日止 時間:**週一至週四 11:00-19:00 ;週五至週日 11:00-20:00**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Apple #Macbook #SteveJobs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2024TTXC台灣文化科技大會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每個生命,都有著迷失與探索的經驗。這集節目探討了那些充滿不確定與尋找的瞬間,從巴黎的孤立到南太平洋的流浪,從內心的掙扎到創作的突破。透過三位藝術家的生命與作品,我們會看到迷失如何影響他們的創作歷程——它既是徬徨,也是重新定位與變化的過程。 梵谷的迷失,來自他與巴黎的疏離感。即使身處藝術之都,他仍感到難以融入,不斷在內心和外在世界之間徘徊,這段孤立的經驗讓他創作出了極具情感張力的作品。 法蘭西斯·培根則因童年的創傷與孤獨,深陷存在主義的迷失。他的作品充滿對人性扭曲與痛苦的表現,迷失對他來說,不僅是對自我疏離,更是對世界本質的深刻質疑。 保羅·高更的迷失是一種主動的選擇,離開現代都市的壓迫,前往南太平洋尋找自我。他的流浪經驗轉化為創作的靈感,使他能夠打破傳統框架,開創出獨特的藝術風格。 不論你是在日常中尋找出口,還是對某些問題充滿疑惑,這些故事或許能提供一些不一樣的視角與片段。 P.S. 對,只要看到節目標題是「藝術和XXXX」,就是提姆自己錄的。所以那些喜歡他胡思亂想的,請點進來。 這集提到的作品: 1. Vincent van Gogh, View of Paris from Montmartre, 1886. 2. Francis Bacon, Three Studies for Figures at the Base of a Crucifixion 1944. 3. Paul Gauguin, Day of the Gods 1894. 中間的音樂:2018年提姆看完坂本龍一紀錄片之後做的,叫做CODA。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Vangogh #FrancisBacon #PaulGauguin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你覺得什麼是神作? 在每一個時期,總有那麼幾件作品,既是藝術巔峰,又是時代風貌的縮影。這些作品不只是一時之選,更成為文化與社會變遷的象徵,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它們所屬的範疇,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藝術的本質和邊界。 假如有一天我們面臨全球性的災難,必須選擇少數作品帶入自己的藝術方舟,而這方舟的容量有限——每個藝術類別只能保留一件作品。繪畫、雕塑、電影,甚至音樂與舞蹈,我們該如何做出選擇?這不只是神作之間的對話,也是一次彼此之間的深沉交流。我們喜愛的是什麼?我們關注的是什麼?我們對於藝術的理想和追求又是什麼?透過這個企劃,重新認識了彼此的價值觀與美學,甚至看見各自對未來的願景。 此次藝術方舟類別:繪畫、當代藝術、動畫、漫畫和料理。 其實就是互相推坑我們喜歡的作品而已,而且整理下來心情很好,好的作品真的讓人很滿足。(提姆 作品清單: 【繪畫】 1. Georges Seurat, 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1884-1886. 2. Edward Hopper, Nighthawks 1942. 3. Vincent van Gogh, Wheatfield with Crows 1890. 4. Gustav Klimt, The Kiss 1907-1908. 5. William Turner, The Burning of the Houses of Lords and Commons 1834. 【當代藝術】 1. 河原溫,I Got Up 1968-1979。 2. Random International, Rain Room 2012. 【動畫】 1. 今敏,東京教父 2003。 2. 京都動畫,冰菓 2012。 【漫畫】 1. 浦沢直樹,Billy Bat。 2. 冨樫義博 ,Hunter x Hunter。 【料理】 1. 台南牛肉湯。 2. 八方雲集酸辣湯。 3. 番茄鯖魚罐頭家常麵。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神作 #Art #hunterxhunter #billybat #anime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小時候我們總是被告知要努力追求成功,但到底什麼是成功?是某個高峰時刻,還是一路上的每個小進步?這次,我們翻箱倒櫃地回顧那些藝術家們的成就,看看他們怎麼一步步走上巔峰,結果發現,好像事情沒我們想得那麼簡單,又好像沒有那麼困難。 在這一集,我們和藝術家好朋友林政佑一起重新思考什麼是藝術家的成功和失敗。追逐成功的過程真的像社會告訴我們的那樣嗎?還是我們其實被某些期待推著走,卻忘了問問自己想要什麼? 期待這次的真實探討,能帶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思考角度。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art #林政佑 #藝術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展覽應該帶來美好的藝術體驗和開闊視野,但一些小細節往往讓人感到掃興。展覽本身的規劃和參觀者的行為,都可能成為「展覽地雷」。我們整理了過去的經驗與大家的分享,試著找出解決方法。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藝術 #展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有一天聊到了浮世繪,我才知道,有人不知道神奈川沖浪裏是版畫,我憂心忡忡,決定做一集浮世繪簡單入門篇。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藝術有時築起高牆,有時抹上濃霧,讓人難以接近和理解。尤其是當代藝術中,每件作品都有其獨特情境,再加上大量的詞彙堆疊,使得作品解讀變得複雜,讓人感到困惑。這些術語的真實含義及其使用場景是什麼?或許,我們可以嘗試用更加平易近人的語言來替代,並重新思考這些詞彙的功能和意義,感受它們在藝術表達中承載著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節目時間軸: 高美館速寫爭議 6:52 前言 12:34 1.結構 15:32 2.關係 18:51 3.靈光 23:59 4.文本 29:53 5.經驗 36:23 6.討論 40:41 結語 42:29 聽眾限定的《發現驚奇博物館》抽書活動,即日起至9/4,在Instagram分享一則你逛過博物館或美術館的照片限時動態,記得要是公開帳號並標記 @acc_podcast 就能參加抽獎~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2024年巴黎奧運圓滿結束,但仍有多項藝術與文化議題值得探討。如何評價開幕式?台灣轉播與播報迴響如何?日本隊 IG 帳號超高水準的令人賞心悅目。Breaking 作為新興運動進入奧運的決策是否合適?此外,文化奧運台灣館主視覺設計是否涉嫌抄襲?這些議題不僅關乎奧運的未來,也關乎文化與政治的多重面向。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奧運 #Paris #Olympics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慣老闆持續進化中,本次募集大家在藝術領域中遇到的各種鬼故事,希望遇到的可以逢凶化吉,走出陰霾。 從文藝復興到當代,藝術界的剝削形式雖然發生了變化,但其核心問題始終存在。這些剝削不只體現在經濟層面,也在文化和社會層面上對藝術環境構成巨大威脅。 節目中提到的作品: Domenico Ghirlandaio, Portrait of Francesco Sassetti and his son Teodoro 1488. Jean-François Millet, Des glaneuses 1857. Jean-François Millet, Les Faneurs 1849.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Ghost #Art #鬼月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藝術領域 #心得分享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即使 J·K·羅琳認為自己關心公平和弱勢,也可能因為偏執與狂妄,造成難以恢復的傷害。 藝術中不乏挑戰既定框架,甚至是傳統性別觀念的作品。這些藝術作品不只是對傳統的挑戰,更是對多樣性與包容性的禮讚。或許,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提醒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接受世界的多樣性,理解並包容不同的觀點是我們的責任。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JK羅琳 #奧運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藝情指揮中心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集節目探討了多個與絕望相關的作品和事件,從動畫電影《驀然回首》的感想開始,延伸至五年前的「京都動畫縱火案」。再以埃米爾·蕭沆的理論作為主軸,看看一些跟絕望有關的作品。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杜斯妥也夫斯基的《The Double》,以及金子光晴的《絕望的精神史》皆以絕望為核心。這些作品透過不同的角度和情境,深入剖析了絕望的多面性,沉溺於極度私密的空間。將絕望細膩地刻畫在讀者的心靈深處,甚至是將我們一同拉入深沉的悲痛當中。 跳過《驀然回首》無雷感想到這邊 8:51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驀然回首 #太宰治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除了政治家,沒有其他人比藝術家更自戀?」 藝術家常被認為是自戀的化身,在創作過程中展現高度的自我關注和自我陶醉,更因此累積無窮的獨特觀點。從庫爾貝到瑪莉娜,許多知名藝術家都以強烈的自我意識著稱,他們的自戀成為了創作的動力泉源,讓他們在藝術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 👀《你給我看!Big Other 無所不在的科技監控》 展期:2024/7/5 - 9/1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週一公休) 展覽網站:https://www.amnesty.tw/node/18712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自戀 #繪畫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翻拍電影一直是高風險的存在。當經典作品被再次搬上大銀幕,觀眾的期待與質疑緊密交織。不只要忠於原作,還需要在創新與還原之間取得平衡。這樣的創作方式難以逃脫某些致命的弱點,導致口碑和票房的失敗。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翻拍電影屢屢陷入困境?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movie #anime #art #film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集節目受到 WIRED 雜誌啟發,從近期的流行趨勢中可以看見,90年代到千禧年代的視覺風格正逐漸回歸,成為近幾年的一大潮流。「低多邊形(Low Poly)」和「像素藝術(8-bit)」等復古表現形式在全球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一現象實際上是對現代技術的一種反動。我們可以從不同的領域來觀察這一現象。 技術懷舊與科技藝術形成互相反動的創作潮流。18世紀社會從繁複的巴洛克藝術轉向希臘古典簡潔的新古典主義。隨著新古典主義過度強調理性,浪漫主義崛起,強調強烈情感和內心體驗。隨後,因浪漫主義過度理想化,現實主義興起,專注真實描繪日常生活和普通人,呈現社會現實和工人階級生活。我們的文化史可以說就是一次次的復古思潮。 🌍「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國際交流展」 展期:2024.5.10 - 8.10 地點:科技大樓一樓(免費參觀) 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8:00(國定假日不開放)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復古 #懷舊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第九藝術的稱號有時賦予漫畫,有時則屬於遊戲。對於藝情指揮中心的成員來說,遊戲無疑是一門藝術。它集結了音樂、繪畫、戲劇,甚至充滿互動元素。隨著赤燭遊戲的新作《九日》問世,我們特別邀請了該作製作人適維 Vincent 來分享赤燭遊戲背後的創作歷程。 我們整理的訪談文章:https://www.accpodcast.net/post/ninesolsinterview 赤燭遊戲憑藉《返校》和《還願》在台灣掀起了一陣熱潮。無論是《返校》被翻拍成電影,還是與知名樂團草東沒有派對合作創作《還願》的片尾曲,都給玩家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赤燭遊戲獨特的敘事手法和文化融合技巧,讓人無法忘懷。 這次的新作《九日》帶來了全新體驗,結合了動作遊戲和銀河惡魔城類型的特點,強調精確的格擋和反擊,提供了嶄新的挑戰性。透過細膩的劇情和角色塑造,讓玩家深入體驗故事。結合了道學和龐克風格的創作方式,既包含了神秘和玄幻元素,也融入了現代科技和未來感。打造出科幻分支「道龐克」的架空世界。此外,赤燭還與音樂組合珂拉琪合作創作了主題曲,贏得了廣泛好評。讓我們一起認識遊戲製作背後的故事吧! 🎮 類銀河戰士惡魔城遊戲(Metroidvania game) 動作冒險遊戲的一個子分類,指玩法類似於銀河戰士系列和部分惡魔城系列。在探索地圖時會有某些障礙物擋住路線,要在遊戲中獲得道具、新的招式等才能通過地圖、找到新的區域或捷徑。 👻類魂(Souls-like games) 一種由《惡魔靈魂》和《黑暗靈魂》系列啟發的遊戲風格,以其高難度與獨特的遊戲設計聞名。這些遊戲的戰鬥系統強調近距離作戰,玩家需要精確地進行攻擊、閃避和防禦,戰鬥節奏雖然緩慢,但每一場對決都充滿緊張感。玩家死亡後會回到最近的存檔點,並失去部分進度或資源,這種設計強調了風險與獎勵之間的平衡。在訪談中,特別提到了《隻狼:暗影雙死》(Sekiro: Shadows Die Twice),這款遊戲以其精確的格擋和反擊系統給赤燭團隊帶來靈感。 🏍️ 阿基拉(アキラ AKIRA) 漫畫家和動畫導演大友克洋創作的漫畫,後來在1988年有改編成動畫電影。設定在未來的東京,反烏托邦世界裡一位少年和他的夥伴因為意外獲得超能力所引起一系列的混亂失控的故事。此作品在後來對於科幻以及賽博龐克造成極大的影響。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遊戲 #赤燭遊戲 #九日 #遊戲製作 #返校 #還願 #珂拉琪 #game #Ninesols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