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本計劃的壓軸一集,音樂領導朱慶祥博士將會帶領弟子衛駿輝,年輕演員陳禧瑜示範《西樓訂盟》的金線吊芙蓉慢板,年輕花旦陳禧瑜在朱師傅指導下,獨唱古腔粵曲《穆瓜腔》,朱師傅更以古老二弦拍和,絕對不容錯過。
-
第四集《粵曲拍和、鑼鼓運用與演唱》分為三部分。音樂領導朱慶祥師傅將會帶領嘉賓王勝焜、鄧美玲示範《金枝玉葉》嘆板,以及《陌路蕭郎》的正綫七字句中板;第三部分由莊婉仙示範耳熟能詳《帝女花之庵遇》的乙反中板,朱師傅的演奏細膩動人,充滿情感,值得再三欣賞。嘉賓莊婉仙更會分享跟隨朱師傳學習的感受,不容錯過。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
第三集《粵曲拍和、鑼鼓運用與演唱》將由嘉賓衛駿輝、莊婉仙演唱《李後主之去國歸降》,朱師傅將示範反綫中板,以及反綫二黃的拍和技巧;嘉賓衛駿輝將分享師徒之間的點滴,以及跟隨朱師傳學習的感受。
-
第二集《粵曲拍和、鑼鼓運用與演唱》將由嘉賓王勝焜及鄧美玲演唱《紅葉詩媒》,朱師傅將示範士工慢板,以及正綫中板的拍和技巧;嘉賓鄧美玲更分享參與本計劃的感受。
-
本計劃第三部分《粵曲拍和、鑼鼓運用與演唱》精選經典粵曲作品,並由朱慶祥博士帶領音樂及擊樂團隊,讓各位欣賞聲、情、韻兼備的選段。首集將由王勝焜先生示範《姑緣嫂劫之祭飛鸞后》及古腔《西廂待月》;朱師傅更以古老二弦拍和,彌足珍貴。
-
要成就一台好戲,不僅演員要忘我演繹,還需要具備高水準的音樂及鑼鼓配合,方可以提升藝術水平。第五集《粵劇演出與音樂拍和藝術》中,朱師傅將指導樂師,及由年青演員黃成彬、梁心怡演繹《再世紅梅記》之 <折梅巧遇>。
-
所謂「千斤口白四両唱」,足見唸白的重要性,部分唸白會配合鑼鼓,營造強烈節奏感,帶動情緒及氣氛。第四集《粵劇演出與音樂拍和藝術》中,朱師傅將指導年輕樂師,並由演員黃成彬、梁心怡 示範帝女花之香夭(詩白),以及入場鑼鼓等拍和技巧。
-
在粵劇演出上,樂隊除了配合演員舞台上的演出外,亦為襯托氣氛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第三集《粵劇演出與音樂拍和藝術》中,朱師傅將分享拍和「西皮」的心得,更會親自示範演奏「士工首板」的技巧,實在不容錯過。
-
粵劇鑼鼓的運用或音樂拍和方式,往往會隨時代轉變而產生變化,更有機會與本來的逐漸相去甚遠。朱師傅透過自身分享及指導,加上年輕樂隊的示範,將昔日的拍和風格及要點,與眾分享。本集《粵劇演出與音樂拍和藝術》,朱師傅將指導團隊有關「四不正」、「秋江別」等拍和要點,各位不容錯過。
-
戲曲舞臺演出,除了要求演員有真摯的情感與熟練的演技外,還得借助樂隊的配合。出色的音樂領導與團隊,可以在無形中帶動演員情緒,掌握演出節奏。 朱慶祥戲曲藝術傳承及示範計劃的第二部分,將由朱師父傳授如何通過音樂及鑼鼓的配合,活現劇中人應有的表演情緒與環境氣氛。本計劃邀請了年輕粵劇演員與樂師,並以排練或演出粵劇選段為骨幹,加以學習,並由朱師傅現身説法,親自指導各人的演繹及演奏方式與技巧。 新一集《粵劇演出與音樂拍和藝術》,朱師傅將指導擊樂團隊有關「錦帆開」、「哭相思」的鑼鼓要點。
-
所謂「飲水思源」,朱師傅享譽藝壇,但從未忘記對他悉心栽培的家人、師長及同行好友,他們的訓勉、教導,朱師傅都銘記在心,更未有一刻停歇,時刻追尋更高的藝術境界。回首從藝數十年,朱師傅感激大家的支持和愛護,使他得到今天的成就。留意本集《朱慶祥藝術回顧》,細聽朱師傅的衷心感言。
-
「當頭架一定要懂得唱粵曲,更要多聽粵曲,切忌一成不變、墨守成規。」作爲著名音樂領導,朱師傅有很多獨到體會,值得後學深思。他曾經與無數位前輩伶人合作,每位都具有個人特色,為他們擔任頭架時,令朱師傅明白到除了天賦條件外,從藝者不應懈怠,一定要專注學習、吸收,方可此自成一家。新一集《朱慶祥藝術回顧》,朱師傅將分享擔任領導的心得,以及其中的苦與樂。
-
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自面世後,被改編成不同的藝術形式。著名編劇葉紹德於80年代撰寫粵劇版,由雛鳳鳴劇團上演,轟動一時。此劇由朱師傅出任音樂設計,多闋動人的生旦對唱、配合劇情而創作的氣氛音樂,都是朱師傅的心血結晶,此劇更令他「一夜白髮」。敬請收看本集的《朱慶祥藝術回顧》,將會由朱師傅細説紅樓夢。
-
六十年代,紅伶林家聲、陳好逑雙雙登上正印之位,並組成「慶新聲劇團」,多齣經典名劇相繼面世,如《雷鳴金鼓戰笳聲》、《無情寶劍有情天》等,其中的主題曲、插曲都出自朱毅剛之手,動人樂章至今仍然備受欣賞。除了擔任劇團的音樂領導外,朱師傅亦致力培育新人,與任白携手孕育雛鳳鳴。本集《朱慶祥藝術回顧》,將會由朱師傅回憶昔日的難忘故事。
-
在朱師傅的藝術人生中,有很多和他一起成長、一起合作的好友,其中,前輩林家聲的名字,經常掛在朱師傅口邊。新一集的《朱慶祥藝術回顧》,朱師傅將會分享與聲哥林家聲相知相交的故事,更會憶述參加名伶麥炳榮、鳳凰女領導「大龍鳳劇團」的珍貴點滴。
-
朱慶祥師傅來港後,立即加入任白領導的仙鳳鳴劇團 ,參與《再世紅梅記》首演。在朱師傅眼中,整個劇團風格與別不同;仙姐白雪仙嚴肅認真,和「大腸」朱毅剛經常為藝術而討論,力求精益求精。本集《朱慶祥藝術回顧》,朱師傅為你娓娓道來「姹紫嫣紅仙鳳鳴」。
-
1959年,對朱師傅來說是別具意義的一年。他孤身到香港,正式開展在本港的藝術事業,更加入巨型班 — 仙鳳鳴劇團,自此一帆風順、平步青雲。本集《朱慶祥藝術回顧》,將由朱師傅回憶當年隻身到港的心情,更笑說自己差點成為「整餅師傅」。想知道其中故事,敬請留意觀賞。
-
「芳艷芬演出前遇上咪高峰失靈,她竟說不用咪高峰了,豈料全場鴉雀無聲,觀眾靜心欣賞;紅線女的優美聲線也真是得天獨厚⋯⋯」五十年代,不少著名紅伶到馬來亞走埠登台,朱師傅擔任音樂領導,情境歷歷在目。本集《#朱慶祥藝術回顧》,朱師傅將概述多位紅伶的唱腔特色,更憶述與擅演「黃飛鴻」的關德興前輩難忘合作經歷。
-
本集《朱慶祥藝術回顧》,朱師傅將分享二次大戰前的戲班生活,更追憶有幸與「萬能泰斗」薛覺先前輩合作的演藝點滴。朱師傅感激前輩們對自己的提攜與栽培,每句訓勉都銘記於心,一句「滿招損,謙受益」更成為座右銘,影響至今。
-
《朱慶祥戲曲藝術傳承及示範計劃》由構思、拍攝至剪輯面世,歷時超過兩年。計劃第一部分為《朱慶祥藝術回顧》,紀錄朱師傅從藝經歷,了解舊日的藝壇故事。
首集由朱師傅回憶童年生活及家庭故事,原來他曾經「登台演出」,更爲我們親自講述「粉腸」這個人所共知的外號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