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王祥去〈臥冰求鯉〉,只因他後母在沒有魚的季節想吃魚。這突來的食慾,讓我們聯想到孕婦偶爾也會湧現無人理解、無法遏制的特殊飲食癖好。難道這古老的故事裡隱藏著一個新生命? 由此聯想,我們再衍伸至感情中,一方全力去滿足另一方「不合理」的慾求 —— 這,就算「愛情」嗎?所以孝道,僵硬的孝道,與愛情,苛刻的愛情,原來是同一回事,只不過對象不同。 動人心弦的愛情(孝順)故事永遠少不了考驗。於是有人說:世上沒有愛情,只有愛情的「證據」! 如果我們今天邀請大家一同執筆寫下我們這個時代的愛情故事,我們會寫出「心目中」哪樣最具愛情的代表作呢?有沒有可能,其中某些故事,甚至真人實事,將會完全符合二十四孝的套路與模式呢? 愛情的內涵是「與時俱進」呢?還是「亙古如一」? 而今天,我們要拿出怎樣的證據才能證明我們進行的是現代的愛情?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臥冰求鯉〉的王祥不僅失去母親,更因後母的讒言,也失去了父親的愛。一無所有的他,得滿足後母在隆冬想吃鮮魚的慾望,來到冰封的河面,該怎麼辦?他竟然天真地、荒唐地、妄想地要用自己微弱的體溫去融化結冰…… 怎知,厚冰接觸到他身軀竟真的融了,河裡還跳出兩尾鯉魚來。於是,他既打動了上天,最終也感動了後母。 然而,後母/上天,或上天/後母,怎麼的主從順序才是對的?上天固然在幫助王祥,但那不也在縱容後母嗎? 孝順的故事最後往往會出現神蹟。換言之,那不是一般的、平常的孝順。但所謂的至誠至孝,要達到什麼境界,才會觸發神蹟呢? 打動神的共通元素是什麼? 不過,今天還有誰會想要打動神?人愈來愈懂得照顧自己,同時也照顧別人、照顧弱勢,人的心靈似乎愈來愈獨立,我們不再需要向神呼救,無論有聲或無聲。也因此,天神漸漸消失,神話逐步式微,而人卻益發孤獨,是這樣嗎? 二十四孝是一系列獲得「高度肯定」(神蹟)的傳奇故事。 而現代的我們,又能如何在生活中贏得高度的肯定呢?—— 答案之一,是請以贊助來肯定《打開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嚙指心痛〉是曾參和他母親之間的心電感應:媽媽用力咬自己的手指,千里外的曾參便接收到呼喚,兼程趕回家。雖然回到家發現一切安好,「只不過」是媽媽想念他…… 千里傳訊的古老慾望,已經隨著電報、電話、手機的發明而充分滿足了。但父母關心子女的焦慮,卻絲毫沒有減少。此外,曾參和母親的心電感應是他們倆的「專線」,一頭只有你、一頭只有我,沒有別人、沒有其他受話方、沒有插播、沒有干擾。 這不就像「臍帶」嗎? 二十四孝都是臍帶永遠剪不斷的故事嗎? 但就算是臍帶也有種種的變形:黃香每晚替父母〈扇枕溫衾〉,夏天當人力的電扇、冷氣,冬天做人體的暖被機,他只是藉此回到父母的床上,重尋失落的臍帶? 案情顯然沒有那麼單純。 每夜睡前先佔據父母的床,黃香竊自地、無意識地,想要參與父母的造人活動,或是要阻止呢? 他體貼父母的孝心,給他們三人交織出怎樣的關係?這也是一種伊底帕斯結構嗎?而我們與我們的父母呢? 當父母的婚姻出現狀況,而我們又把自己搞出更糟更嚴重的狀況,豈不是藉此全力挽救他們的婚姻?但他們卻不懂我們的體貼…… 孝道固然是個難解的糾纏,愛情又談何容易?從孝順到愛情,只有一步之隔,也就是說,請聽下一集分曉。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儘管時空背景與家庭結構早已劇烈變遷,但七百年前編纂的《二十四孝》故事仍如幽魂般活在我們的社會裡。但它們真的僅存幽魂嗎? 《二十四孝》故事,不論贊同與否,你相信幾個?哪幾個?倘若全數無人接受,它們如何能夠流傳?事實上,理智告訴我們「科幻片」都是假的,而我們依然接受它做出的設定。那麼二十四孝的設定是什麼? 是回饋親恩?是自動自發?是最高典範?是自我犧牲? 若說養育下一代是生物的某種天性,那麼,照顧上一代,是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難能可貴? 透過〈恣蚊飽血〉,尤其〈為母埋兒〉的故事,我們在這些看似荒誕的傳說中還能解讀出一層更深邃的神話意涵。 人類強制性的家庭結構,原本就已夾帶著潛伏的危險。孝親,會不會讓危險更爆發成危機呢? 孝行,在世界每一種社會、每一個角落都存在。但特別用「孝道」一詞去界定、去規範,也許是東亞特殊的文化。 但不斷大力提倡,不也是意味著孝道隨時都在沒落、在消失?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聊齋》全書有超過九十個夢,也還有更多以孝道作為框架或依歸的故事,而〈孝子〉(第五卷)一篇,正是這兩大主題的匯流交集。 孝子的母親罹患惡疾,痛徹心肺,治不好卻也沒迅速惡化。某夜,孝子夢見亡父告訴他,瘡口唯有敷上「人膏」才能治癒。醒來後,孝子毫不猶豫拿刀切下自己腰間一塊肉,製作成藥膏,敷在母親患處…… 故事到這裡,似乎是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孝親模式,但是! 托夢的人,為什麼是父親呢?或者問:死去的父親的託付,意義是什麼呢? 而我們更進一步來問問:親子關係,不論向上或向下,是不是都建築在「自我犧牲」的混凝土上呢? 孝子割肉竟然不痛、不流血,那是否代表一種「自我麻痺」,長年活在孝道中的結果呢? 而母親的病也是另一個刺骨的比喻。當父母年老,自顧不暇時,子女是不是已經失去了「善盡母責/父責」的爸媽,而這種失去,永遠沒有完竟的一天…… 〈孝子〉只是一個開頭,我們節目下一季,將打開更幽深的故事盒,並打開二十四孝的黑箱!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罵鴨〉(聊齋第五卷):為什麼要罵鴨子呢?它做錯了什麼嗎? 這個奇妙的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了小偷、贓物、失主之間,甚至還要加上遠親不如近鄰的層層複雜關係。 行竊固然該罵、該處罰,但如果失主根本不在乎、不想理會他,能不能放任不管,任憑小偷繼續壞下去、病下去、最後渾身長滿了鴨毛呢? 為什麼一個慣竊從來都沒事,直到他偷了鄰居的鴨子吃掉,才突然皮膚長出鴨毛,才開始懊悔,才開始尋求處罰? 而一個修行終生的老翁,從不動怒、慎守口德,真的要為鄰居做的傻事而開戒罵人嗎?雖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但我們去救人,誰來救我們呢? 這同樣也是一個「夢」的故事。《聊齋》的夢常常也是罪惡感爆發的夢,但這些夢總會指引一條消罪、減免罪惡感的方法。 於是,故事末尾的異史氏評論,更加發人深省:如果言語責罵能除去壞人身上的罪愆,那麼罵人會不會將壞人漂白,讓他無憂無慮地再犯呢? 本集故事還有一本輔佐讀物:鄧惠文的《媽媽變成鴨》!—— 讓我們更了解鴨子象徵了什麼。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鳳陽士人〉(聊齋第二卷)是個極其「華麗」的故事。 女主角在一個孤單的深夜,發現有個陌生的美人來邀請她去尋找長年失去音訊的丈夫。他們三人在路上相遇,回家的路還很遠,便先到美人家休息。飲宴之間,丈夫開始與美人調情,兩人甚至先後離席,雙雙躲進臥房。正當女主角悲憤無助時,她弟弟騎馬前來,得知姊夫的醜行,搬起一塊大石頭扔進房間,只聽見一聲慘叫,喊說他被砸死了。女主角又驚又慌又惱,責怪弟弟,而弟弟一怒拋下她揚長而去…… 她猛然醒來竟是一場夢。但是!第二天,她丈夫果然回來了,隨後她弟弟也趕到了,然後呢?然後呢? 夢,究竟是慾望的滿足?還是能量的宣洩? 本集中,我們不只討論了夢的各派理論,也不只講了情慾、阻隔、重逢、束縛、覺醒,我們還觸及了情色文學。【也許有兒童不宜的討論片段!請父母聽眾小心。】 當夢裡的激情、擾攘、殺戮、罪咎、孤寂冷清,都隨著陽光消散之後,我們要如何回到現實,回到(豬)隊友身邊,重拾在夢中斷裂的姻緣與人際關係? 我們雖然不提供明確的解答,但是,整集到處散落一顆一顆的墊腳石,可以協助你抵達困惑之河的另一岸。 而那也是夢的另一端。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聊齋》裡面充滿了孤獨的故事,而〈姬生〉一篇,讓我們看到了做好人也孤獨,做壞人也孤獨,倍感孤獨的雙方開始拉扯,希望把對方拉到自己這邊,結果究竟是好人變壞、或是壞人變好呢? 經過惠文的精密計算,好人只要一粗心,就會佔人便宜,與壞人無異。 而心愉更適時提醒我們、提醒好人:你不要認為你可以拯救別人就好! 試圖導正狐狸卻失敗的姬生,幸虧有妻子從旁的匡輔,才沒有自己誤入歧途。而他最後的坦誠,將秘密的污點轉化為「污點證人」,獲得了權力的認可。女性,再次於《聊齋》故事中,展現出她的力量,而這分力量,還有一層更深的象徵意義…… 狐狸的意義! 最後,為呼應佛洛伊德著名的個案〈狼人之夢〉,惠文也心血來潮提供了她做的〈便當白飯之夢〉。 她的夢告訴我們:人,最可貴之處,不是有飯吃,而是要說故事和聽故事! 對於夢的解析有興趣的朋友,快快點進來聽聽這個(也算孤獨)的白飯夢。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透過聊齋的〈鴿異〉(第六卷),我們看到另一項嗜好,養鴿,以及透過特殊嗜好建築起來的平行世界。上一集的〈黃英〉有菊花,依附著〈鴿異〉還有錦鯉、還有茶道的平行世界;現實中,鋼筆、郵票、唱片、遊戲卡、古董車…… 有數也數不清的平行世界。 每座世界都有它獨特的價值標準,外人無法理解,往往,也根本不屑一顧。 價值觀的無情落差,是〈鴿異〉給主角張公子、給讀者上的一課。用西方的諺語說,就是「拿珍珠去餵豬」! 但收藏者、愛好者,他們專一而篤定的信念,他們平行世界的支柱,為什麼一旦與現實接觸、碰撞,就變得脆弱無比,自行瓦解呢? 不過〈鴿異〉故事還有另一面:新價值觀得以建立,不單單靠著喜好者彼此之間的聯繫、交流、與凝聚,還要加上被喜歡的東西,它本身的「靈性」:鴿子,會自己去找愛鴿人,一如傳說中的龍,會自己去找愛龍的人。 而問題又來了!那麼錢呢?錢為什麼不會自己去找愛錢的人呢?…… 是我們對錢的愛還不到癡心癡情的地步嗎?還是…… 因為錢沒有靈性? 關於愛錢,本集有熱烈而深刻的探討。 至於愛錢的人有沒有靈性?(欲知答案請點入下方連結XD)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兩個嗜好相同的人,初見時,必將一見如故,欣喜又熱烈地把話題聚焦在共通的嗜好上。 這是聊齋故事〈黃英〉(第十一卷)的開端。 然而,馬子才和陶三郎,兩個愛菊人,生活在同一座宅邸之後,逐漸發覺了兩家人的價值觀迥異。向來以安貧樂道、愛菊清高的馬子才,要如何接受陶三郎把菊花當作商品、當成搖錢樹?這層內在的衝突更達到高峰,當馬子才娶了黃英,成為三郎的姊夫。 透過黃英的映襯,馬子才的「自我形象」宛如掉漆那般,一層一層剝落,他的高雅、他的廉潔自持、他的耿介,在在透露出他與現實人生保持的距離,不是超然,而是「不懂」…… 他甚至連最愛的菊花,都不懂得如何栽培。 從這裡,我們更清楚看見了《聊齋》賦予女性角色的生命力與創造力,用今天榮格學派的觀念,就是阿尼瑪議題獲得了完全的開展: 豐盛,是墨守成規無法達成的,而去突破限制,就是女性力量的綻放。 黃英,不只是女主角的名字,不只是一株菊精,她也是富足的泉源,兼具物質與心靈的富足。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賭符〉(《聊齋》第三卷)是一張百賭百贏的神奇符咒,問題是,它只能贏回輸掉的錢,再多贏一毛錢,它都不肯。那麼,沒輸沒贏,賭博還有意思嗎? 同樣地,如果擁有千杯不醉的體質或能力,那麼喝酒還有什麼樂趣? 當我們在人生中追求極度的刺激、追求感官的陶醉、追求情愛的迷醉時,到哪裡是剛剛好?一旦超越了尺度,需要怎樣的寶物來為我們畫出一條適可而止、杜絕貪心的線? 然而這條線,在每個人的身上與心裡,高低深淺強弱的位置都不同。* * 一億是眾多人的天文數字,但一百億,對某些人,也許仍然只是個起點。基於這個原則,我們是不是也該有更開闊的胸襟,去接受別人的成就、事業、富裕、或格局? 那麼,在夠與不夠的界線下,我們還能追求快樂嗎? 當然能 !請打開本集故事盒,就知道《聊齋》給了我們多少的餘裕去享受慾望的自由空間。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喜歡《紅樓夢》的朋友都曉得賈雨村和甄士隱的典故與用意。而《聊齋》裡,同樣有 一對好友,一真一假(賈)。 〈真生〉收錄於《聊齋》第十卷。故事主角賈子龍,不停為自己喊冤:他不是貪心, 他沒有奢念,他只是窮,窮到負擔不起朋友交際應酬的費用,所以他才渴望富足。然 而有一天,當他有了「點石成金」的機會,他將怎麼做? 賈子龍的好友,真生,憑藉仙術,全數負擔了朋友聚會吃喝的費用。既已如此,賈子 龍為何還想多求什麼呢? 他真正想要的,不是錢,而是點石成金的超能力。格言不都說:與其天天給人一條 魚,不如教會他釣魚嗎?但石頭一點下去,點出了賈子龍的貪心,以及真生的疏忽。 幸好他們之間有真正的友誼,可以慢慢修復傷害。而我們的人生呢? 世間有種可怕的貪婪,是不自覺地成為「情感的乞丐」,認定一切都是他應得、他可 得的。他所欠缺的心理能力,造成自己的羨嫉,造成外界的破壞。他要什麼時候才懂 得滿足、懂得感恩呢? 〈真生〉的結尾處,還附掛一段「砒霜與解藥」的小故事。 專治砒霜劇毒的獨門秘方,為我們點出了「寶物」的意義與奧秘 ! 想要能守著寶物、守著你、同時也守著自己,請打開故事盒收聽。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夜叉國〉不僅是含寶物量很高的故事,它更是一個「性別」的故事。 首先,故事有兩次意義重大的性別反轉:徐某漂流到夜叉國,反轉了他原屬男性社會的角色,成為一個燒飯煮菜的賢妻良母,但因而贏得夜叉社會的敬重;徐妻遷徙到中國,行為與能力被歸類為男性,成為一個驍勇善戰的武士,以此獲得權力的肯定。 總是要去到異境、平行世界、沒有人認識的國度,我們才能勇於釋放出體內的另一個性別…… 此外,我們內心的異性,擁有著被自己、被社會所忽視的超能力…… 然而,故事又用了細膩的手法,讓我們看到性別中一成不變的特徵:女性的溫柔原諒、男性的不告而別。 性別的展現,永遠都如珍珠色澤裡隱藏的奇幻。 繼蒲松齡以〈夜叉國〉的故事為女性打抱不平,兩位女主持人也與我們分享了「女孩才有的成長經驗」,那已不再是錐心刺骨,但仍絲絲入扣地敲動心弦。從第 30 分鐘起,有千萬不能錯過的青春故事。 女性最大的傷痛,也許在於女性之間的無法互相體諒? 最後,本集的彩蛋可謂空前絕後,因為是公雞下的蛋……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夜叉國〉是《聊齋》第三卷的「海外奇遇」故事。它帶有許多神話原型的基因,例如荷馬史詩裡的奧迪修斯在海上異境的遊歷,或是求取金羊毛的伊阿宋和異邦公主的相遇。 但在本集中,我們先聚焦於珍寶。 珍珠,為什麼到了夜叉國依然是「珍珠」,甚至還是身份證、以及地位的象徵?而夜叉族甚至不知用火、不懂熟食的滋味。 我們,人類,是怎麼認定寶物的?又是怎麼認出寶物的?而夜叉呢? 如果夜叉認得出會煮飯燒菜的男人是寶物,那麼人類要如何認出夜叉的寶貴之處呢? 大自然蘊藏的寶物,一半來自海裡(珍珠、珊瑚、貝幣),一半來自地裡(金銀、寶石、玉)。你喜歡的寶物是哪一樣呢? 節目裡,我們為大家發明了一個有趣的心理測驗:喜歡珍珠的,是 S 型人,因為他肚子裡藏著一粒沙(Sandman),而喜歡玉的,是 U 型人,因為她們懂得未雨綢繆,隨時有一把傘(Umbrella)。 至於夜叉是哪一型人?請繼續聽下去。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故事裡都有「轉折」,而轉折往往是故事最活潑的生命力。 人心也有轉折,但那卻是最不易察覺、也最難詮釋的奧秘。 故事裡的人物,他們內心的、不曾表露的轉折,我們可以讀得到嗎? 〈八大王〉故事裡的寶物依序登場,透視力晶片小人、金銀財寶、魔鏡,一串的連鎖反應就如命運將主人翁帶到了指定現場。然後呢? 接著是一連串的「撩動」。但是命運撩動人呢?還是人去撩動命運? 馮生為何膽敢去偷拍三公主?馮太太為何洩露秘密而禍及全家?三公主為何維護一個素昧平生的男子,甚至是有婦之夫? 寶物鏈的盡頭,最終的至尊之寶,是否永遠都是一段「危險關係」?唯獨擁有鑰匙、並且具備充足勇氣的人,才能獲得。他比常人多邁出的那一步,就是跨越了命運的界線與侷限。 同樣的道理,污漬、或世間的枷鎖,一樣能被跨越,而成為生命的轉折。 在這個扣人心弦的《聊齋》故事裡,我們嘗試去探索每一個人物的內心轉折,姻緣中的三方,更還包括沒酒品但有人品的神鱉八大王。送禮的人,是不是都期待禮物發揮最大最完善的用途呢? 最後,還有一小則《聊齋》沒收錄到暗戀與照片失竊的小故事,也許那也是你的故事。 ​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打開《聊齋》滿目琳瑯的寶物盒,我們挑選了「鏡子」作為第一樣禮物。 第六卷的〈八大王〉,是一個報恩的故事:被放生的鱉(八大王)回來報恩,他送給恩人(馮生)的禮物是一個…… 植入體內的小人。小人開啟了馮生的透視能力,他從此看得見一切藏在地底、牆裡的寶物,他因而致富。財富,再替他換取來各式的奇珍異寶,其中,有一面鏡子。 那是一面魔鏡,它能將世上最美的女人攝像並留存在鏡面上。 這面鏡子,喚出了馮生深藏的慾望或奢想,也給他帶來了一連串的災禍。但報恩的故事都以因禍得福收場。我們也發現寶物總是一個串帶一個,小人換取到魔鏡,而魔鏡換取到最美的女人。 但〈八大王〉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主題:酒,以及酒醉。酒與醉,在鏡子的映襯下,又成了另一面鏡子!喝醉的人,是不是清醒的人在鏡中的倒影?但這兩個我,哪一個才是真的我呢? ​ 故事中說的「醒不如人,醉不如鱉」,是不是又一面我們不敢觀照的魔鏡呢?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打開故事盒】是我們,鄧惠文、梁心愉、葉偉忠,三人的新頻道。 首播第一集,讓我們先講講為什麼要「說故事」,以及故事為什麼裝在「盒子」裡。 然而,盒子一打開,所有的聯想也一湧而出:身體、珠寶、衣櫥、恐怖、隔閡、無法一眼看到的神秘、邀請觀看的保護、甚至還有工藝發展史。總之,透過盒子,我們和世界也建築起一道特別的關係。 盒子裡,不論裝的是什麼,都還藏有我們的期待。 本集後半段,將隆重而盛大地展開【打開故事盒】的第一個單元,《聊齋誌異》的介紹。 《聊齋》的故事寶庫裡,文學主題可說源源不絕,我們先撇開大家耳熟能詳的鬼狐情緣,而挑選出「寶物」作為下一集的討論主題:寶物,超能力,以及人類渴望跳脫超越自己的幻想。 ​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