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日安,2025 #喬喬解毒籤(15) 「吃進幸福,還是吃進壓力?從食物成癮看見我們的生活困境」 你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壓力大時,總會想吃點東西 加班後 總想點杯手搖飲當獎勵 深夜看劇 嘴裡總要有點零食才覺得滿足 我們總以為 「吃」是一種生理需求 但其實很多時候 我們吃的是情緒、是壓力 是那一份無法掌控生活的焦慮感 精神科醫師廖泊喬 從台灣的飲食文化出發 討論「食物成癮」 這個看似輕盈 其實頗具心理深度的主題 談的不只是醫學名詞 而是真實存在於 你我生活中的飲食習慣: ✏️為什麼美食是壓力中的救贖? 「咀嚼」其實是一種情緒調節的機制,當我們無法對上司發火、無法改變生活困境時,嘴巴動一動,彷彿就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方式。吃成了一種掌控感的象徵:我不能改變別人,但我可以決定今天吃什麼。 ✏️你真的餓,還是只是想找點東西來填補空虛? 許多上班族都有「下午茶儀式」,成為同事間的交流,或是壓力釋放的重要途徑。而像吃到飽文化、深夜零食、甚至「團購加一」的習慣,也逐漸讓我們模糊了「需要」與「想要」的界線。 ✏️什麼是嗜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現代醫學已經觀察到與「食物成癮」相似的現象,包括:情緒性進食、大量暴食、吃到撐卻停不下來、事後感到羞愧或想補償(例如催吐、過度運動),這些都可能與嗜食症有關。 【關鍵提醒】 1. 食物,不只是營養,也是一種情緒表達 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一個「救命食物」:是你在低潮時會默默去找的那一味。有人是巧克力、有人是雞排、有人是麻辣鍋。這些食物也許能短暫安慰情緒,但若失控,就可能走向成癮。 2. 吃的速度、吃的選擇,影響的不只是身材 泊喬醫師提醒:「飽足中樞的啟動需要時間」,吃得太快的人容易在身體還沒感受到飽之前就吃過頭。這也是為什麼慢食、細嚼慢嚥,對身體與心理都是一種保護。 3. 文化與家庭也會形塑我們的進食方式 誰煮飯、誰負責吃完剩菜、誰在冰箱放滿零食,這些都是家庭權力與情感連結的表現。一個家庭是否能共同建立健康的飲食文化,也會影響彼此的關係與健康。 4. 面對家人「吃太多」,別急著責備,先理解背後的情緒需求 醫師溫柔提醒:過度飲食的背後,常常藏著焦慮、憂鬱、自我價值感低落等情緒。不要只看表面,更重要的是陪伴與理解。 【如何與「吃」和解?】 ✏️選擇健康替代品,例如:85%以上黑巧克力、無糖蒟蒻條、堅果、蛋白質棒等。 ✏️嘗試建立固定飲食節奏,降低「暴食」的機會。 ✏️建立「覺察」習慣:我現在是真的餓,還是情緒來了? ✏️練習緩慢進食,讓飽足感來得及浮現。 ✏️尋找其他情緒出口:如運動、散步、寫作、與朋友聊天。 ✏️家人之間建立「支持提醒小默契」,不要嘲諷、不要說教,而是溫柔地提醒:「今天我們一起吃清爽一點,好嗎?」 【最後的提醒】 食物本身並不會傷害我們 真正傷害我們的 是過度、是失控 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早就吃飽了 卻還在用食物填補空虛 如果你也曾有這些困擾 不要急著責怪自己 這集節目將陪你 一起理解、一起覺察 然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與食物重新建立良好的關係 📽推薦電影:《總舖師》(2013)、《雞排英雄》(2011) 💖廖泊喬: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喬喬解毒籤》《轉角幸福科技島》 也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轉角幸福科技島》 #廖泊喬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檳榔文化與健康影響 檳榔在臺灣的獨特文化背景 地區性: 臺灣南部地區(如屏東、雲林、嘉義山區)為主要檳榔種植區。 檳榔在東南亞和臺灣文化中流行,但在歐美國家少見。 文化意涵: 傳統習俗:早期檳榔常作為宴客、社交媒介,類似現代的茶點。 檳榔西施:20世紀臺灣經濟起飛,檳榔攤與檳榔西施成為某一部份文化符號。 健康影響 成分與致癌風險: 檳榔本身含有檳榔鹼,為明確的致癌物。 搭配使用的石灰與老葉會破壞口腔黏膜,增強致癌風險。 致癌率數據: 嚼食檳榔的人患口腔癌的風險增加2至5倍。 同時抽菸、喝酒、嚼檳榔者,致癌風險高達120倍以上。 其他健康影響: 長期使用檳榔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口腔纖維化和增生。 心理依賴大於生理依賴,戒斷困難主要源於習慣性的心理需求。 檳檳榔文化與公共衛生挑戰 榔公共衛生問題: 吐檳榔汁、渣的行為影響環境與市容。 國際觀光客對檳榔文化多有負面印象。 口腔癌篩檢: 政府提供高危險群(如50歲以上嚼食檳榔者)免費口腔篩檢。 提前篩檢可有效減少口腔癌晚期治療負擔。 檳榔戒除挑戰與替代方式 戒斷挑戰: 檳榔戒斷症狀以心理依賴為主,生理戒斷症狀較少。 常見情況為注意力不集中、提神不足,影響工作效率。 替代方式: 使用喉糖、口香糖、蒟蒻條等替代物品,幫助習慣改變。 推薦使用不影響健康的咀嚼習慣,例如慢嚼牛肉乾。 家人支持的重要性: 孫輩的提醒與親子互動往往是戒除檳榔的成功關鍵。 家庭成員可鼓勵並陪伴戒斷者進行替代行為。 呼籲與展望 降低嚼食率: 檳榔文化需平衡其文化價值與健康風險。 鼓勵民眾逐步減少檳榔使用,降低口腔癌發病率。 減少污名化: 使用檳榔者可能受文化、工作需求影響,不應過度標籤化。 提倡理解與支持,幫助戒斷者找到健康替代品與生活方式。 檳榔是臺灣特殊文化的象徵 背後隱含著深刻的健康風險 透過正確的教育、篩檢與家人支持 民眾可以逐步減少嚼食檳榔的習慣 為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 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影集「#花甲男孩轉大人」 中的 #檳榔 廖泊喬: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廖泊喬 喬喬看癮科學。廖泊喬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
日安,2025 「失眠與安眠藥依賴的心理與社會議題」 安眠鎮靜藥物簡介: 1. 成癮物質與安眠藥物的介紹 苯二氮平類藥物(BZD) 功效: 抗焦慮、助眠、放鬆肌肉。 風險: 長期使用易產生耐藥性與依賴性,停藥需漸進減量。 作用時間分類: 短效、中效、長效:醫師依患者失眠類型(入睡困難、維持困難、早醒)選擇適用藥物。 2. 壓力與失眠的惡性循環 壓力引發失眠,失眠進一步加重壓力。 慢性失眠需要心理干預和健康生活方式調整。 3. 使用後副作用 嗜睡、記憶力障礙、反彈性失眠、精神恍惚、運動失調、呼吸抑制。 注意避免與酒精或其他中樞抑制劑併用。 台灣成癮物質的議題: 1. 台灣人對安眠藥的需求與現況 衛福部統計: 2023 年台灣鎮靜安眠藥用量突破 10 億顆。 黑市需求與假藥問題: 短效型安眠藥(如使蒂諾斯)成非法網站銷售熱門品。 2. 睡眠的建議: 自然助眠方法 環境調整: 聲音、光線、白噪音、溫濕度。 身體放鬆技巧: 肌肉放鬆、深呼吸。 生活習慣調整: 避免午睡、減少咖啡因攝取。 藥物與酒精的危險性 交互作用加劇副作用(如跌倒、記憶力喪失),並導致耐受性提高。 非苯二氮平類藥物 例如:使蒂諾斯、樂比克。 優勢:較少跌倒風險,適合高齡患者;但易成癮。 安眠藥的真正功能 治標不治本,需透過心理治療與專業醫師指導解決根本問題。 電影:「#麻醉風暴」、「#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 #安眠鎮靜藥物 廖泊喬 Po-chiao Liao: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廖泊喬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喬喬看癮科學。廖泊喬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5 #喬喬解毒籤 (12)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 #咖啡 」 咖啡因,你喝對了嗎? 在忙碌的日常中 咖啡幾乎成為 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無論是晨起提神、下午茶時光 還是加班熬夜的陪伴 這杯香醇的液體 似乎擁有一種魔力 讓人無法抗拒 本集《喬喬解毒籤》 帶大家從電影、科學 與社會現象的角度 探討「咖啡因成癮」的魅力與影響 影視與文學:咖啡文化的深刻烙印 電影和文學作品 常常以「咖啡」為媒介 傳達情感、塑造氛圍 甚至成為人生轉折的重要象徵 本集節目將介紹兩部 與咖啡有關的經典華語電影 《等一個人咖啡》 與《六弄咖啡館》 《等一個人咖啡》 改編自九把刀的小說 故事圍繞著 一間充滿奇幻色彩的咖啡館 探討愛情與等待的意義 《六弄咖啡館》則描繪青春成長與遺憾 在苦澀與甜美交錯的咖啡香氣中 帶出現實與夢想的拉扯 這些作品讓觀眾感受到咖啡的溫度 也反映人們對這杯飲品的情感寄託 你喝咖啡的時候 會聯想到什麼樣的故事呢? 咖啡因的秘密:你每天喝的咖啡,真的了解嗎? 咖啡不只是飲品 它也是一種成癮性物質的代表 適量攝取能帶來專注力與愉悅感 但過量卻可能導致焦慮、失眠 甚至影響身體健康 本集深入解析咖啡因的科學知識 包括: 咖啡因的作用與影響: 適當攝取可促進新陳代謝、提升運動表現,但過量可能導致焦慮、失眠,甚至影響孕婦與心血管健康。 台灣的咖啡文化: 手沖、濾掛、膠囊,哪種沖泡方式最適合你?不同產地的咖啡風味又有什麼差異? 生活中的咖啡因來源: 除了咖啡,茶葉、可樂、巧克力、能量飲料也含有咖啡因!當你攝取多種含咖啡因的食物時,是否曾留意到自己的身體變化? 咖啡因成癮與戒斷: 有些人一天不喝咖啡就覺得渾身不對勁,甚至出現頭痛、疲憊等戒斷症狀,這是否意味著「咖啡成癮」? 無咖啡因咖啡,真的更健康嗎?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 許多人也開始選擇「無咖啡因咖啡」 但這樣的選擇真的比較健康嗎? 節目中將解析 無咖啡因咖啡的製作過程 以及去除咖啡因 可能帶來的風味變化與健康影響 根據研究 無咖啡因咖啡雖然安全 但在去除咖啡因的過程中 部分化學溶劑的使用仍存在爭議 因此挑選高品質的無咖啡因咖啡 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台灣人如何看待「成癮物質」? 除了咖啡因 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成癮物質 例如尼古丁、酒精 甚至藥物成癮 而台灣人對於「成癮」的看法是什麼? 這些物質又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健康? 如果你曾經覺得 「沒有咖啡就活不下去」 這集節目或許能幫助你 更理解這份依賴的本質 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咖啡 也思考咖啡因對我們的影響 推薦電影: 《等一個人咖啡》、《六弄咖啡館》 廖泊喬: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廖泊喬 Po-chiao Liao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喬喬看癮科學。廖泊喬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青少年與K他命濫用問題 💖 K他命的使用與吸食方式 ✍️常見使用方式: ‼️拉K:將K他命粉末鋪成線狀,透過鼻黏膜吸收。 ‼️K菸:將K他命粉末混入捲菸燃燒後吸入。 ‼️毒咖啡包:混合其他毒品成分,經由口服吸收。 ✍️作用機制: ‼️鼻黏膜或肺部快速吸收,導致快感來得快且強烈。 ‼️使用後會出現幻覺、迷幻效果(如時間扭曲、物體變形、靈性體驗)。 💖為什麼青少年容易接觸K他命? ✍️個人層面: ‼️緩解壓力、焦慮或情緒低落。 ‼️對新奇、刺激體驗的好奇心。 ✍️文化層面: ‼️參與次文化(如宮廟或中輟學生圈),透過共同吸食建立歸屬感和信任感。 ‼️社群媒體和隱密網路交易助長流通。 💖使用K他命的影響 ✍️短期影響: ‼️認知混亂,可能導致毒駕(毒品駕駛)、攻擊行為或暴力事件。 ‼️出現幻覺、幻聽、妄想,可能誤判現實,做出危險行為。 ✍️長期影響: ‼️膀胱纖維化:導致頻尿、失禁(「拉K一時,尿布一世」)。 ‼️認知退化與情緒問題:如持續的焦慮、憂鬱或煩躁。 ‼️不可逆傷害:膀胱功能損傷無法恢復。 ✍️急性影響: ‼️可能導致興奮過度(心跳、血壓升高)、或過度抑制(昏迷、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法律與執法現況 ✍️K他命為三級毒品: ‼️使用者處以教育、罰金,非重刑。 ‼️販賣、製造者刑責重,對社會危害極大。 ✍️執法挑戰: ‼️臺灣海岸線長,毒品進口管控困難。 ‼️使用毒品者需接受教育與勸導,降低復吸率。 💖如何避免與戒除毒品? ✍️家庭和社會的支持: ‼️家人多關心孩子的生活、交友圈和情緒。 ‼️建立正向生活圈,例如運動或興趣團體,取代負面次文化。 ✍️醫療介入: ‼️個案治療包括情緒問題處理(如憂鬱、焦慮)。 ‼️提供戒癮輔導,建立不使用毒品的生活習慣。 ✍️自我防範與教育: • 青少年應認清毒品危害,勇敢拒絕誘惑。 ‼️了解毒品對身心的長期影響,提升警覺性。 💖節目呼籲 ✍️勇於拒絕毒品:毒品成癮並非意志力問題,應以正確方式避免第一次嘗試。 ✍️建立健康的支持系統:鼓勵同儕、家人提供情感支持,防止走向毒品。 ✍️提倡正向教育:提高毒品防範意識,降低吸毒文化對青少年的吸引力。 📽 電影:「#小美 」中的 #K 他命 廖泊喬: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廖泊喬 Po-chiao Liao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喬喬看癮科學。廖泊喬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5 #喬喬解毒籤(10) 「投資會成癮?當「合法致富」變成情緒賭局,我們該如何自保?」 在你心中 投資和賭博的距離有多遠? 也許你會說: 「不一樣啊,投資是理財,是讓錢為我工作;賭博是違法的,是不負責任地把錢扔進深淵。」 但是當你每天打開手機 緊盯股市APP 情緒隨著數字起伏 睡前還在擔心美股收盤價 那麼 我們想請你先暫停一下 好好想想: 「你,真的還在投資,還是…已經成癮?」 精神科醫師廖泊喬 從心理學角度出發 探討「投資成癮」 這個讓人難以啟齒 卻又真實存在的現象 ✏️投資行為的成癮特徵: 當你花的時間、投入的金錢,早已超出你的計劃與承受能力 ✏️多巴胺的誘惑: 為什麼賺錢的預期,會讓人越陷越深? ✏️社交成癮: 投資不只是為了錢,更是為了「被認可」的那份心理渴望 ✏️當沖、虛擬貨幣與高風險交易,如何讓大腦養成「刺激依賴」? ✏️詐騙陷阱與心理戰術: 那些被誘騙的受害者,其實都不是愚蠢,只是太需要「相信一個希望」 故事真實 聽完會沉默 卻也會更加清醒 退休的老師、知識分子、高階主管 他們不是不懂風險 而是在人生某一刻 內心的孤單 與「我還可以再贏一次」的執念 勝過了理性 有些人 從小額當沖開始 賺過甜頭之後 不斷加碼、熬夜、焦慮 甚至借錢翻本 最終房產沒了 家庭散了 也有些人 被一群「熱情的網友」 包圍在LINE投資群組裡 每天早安晚安問候 聊天聊健康、聊家人、聊理財 直到他發現 他不是別人的朋友 而是其他人的「獵物」 什麼是健康的投資? 如何不成為下一個 「高知識受害者」? ✍️投資前先問自己兩件事: 1. 如果全輸光,生活是否還能承受? 2. 我這個決定,是因為自己理性判斷,還是因為別人這麼說? 💊如何判斷你正在被操控? 💊當你排斥家人的提醒,卻深信網友的溫暖,那就是警訊 💊當你想用「一把贏回來」彌補過去的損失,那就是陷阱 💊設立停損點與冷靜機制 💊給自己「只能投資多少比例」的紀律 💊養成習慣,在投資前找可信任的親友二次確認 你不是不能投資 但你值得更有安全感的未來 我們誠摯推薦這一集給你 不是因為我們反對投資 而是我們希望 你在投資前 更懂得保護自己 投資應該讓你更自由 而不是更焦慮 賺錢不該是靠賭一把 而是靠思考、判斷 與穩定的規劃 📽推薦電影:《挑戰吧大神。》綜藝節目、《賭神》系列、《血觀音》、《大尾鱸鰻》 💖廖泊喬: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喬喬解毒籤》《轉角幸福科技島》 也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轉角幸福科技島》 #廖泊喬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5 「利他能是ADHD患者的解方還是枷鎖?」 1. 電影《小曉》劇情大意 主角: 國小五年級的周小曉,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因思維異於常人而遭受同學霸凌和孤立。 衝突: 藥物被周圍的大人視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但小曉卻認為藥物象徵自己「異常」,甚至對其產生抗拒。 2. 電影引發的思考 藥物是否真是解方? 藥物被使用方式的問題: 如搭配飲料服用、夜間服用是否合宜。 小孩心理感受: 藥物可能加重其「被標籤」的感覺。 3. 關於電影中的藥物 可能是利他能(Methylphenidate),常用於ADHD治療。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與藥物治療: 1. ADHD與成癮風險 ADHD與成癮的潛在關聯,尤其成人女性可能被忽視或誤診。 ADHD症狀在男女之間的表現差異:女性多表現為注意力不足,男性則傾向過動與衝動行為。 2. #利他能 (Methylphenidate) 用途: 幫助改善專注力和控制衝動,類似眼鏡的角色,矯正注意力問題。 優點: 使用後可能降低多項風險: 頭部創傷(-34%)、意外傷害(-43%)、自殺事件(-18%)、犯罪率(-32%至-41%)、毒品使用(-31%至-85%)。 濫用與成癮性: 雖可能具成癮性,但醫囑用藥風險較低。 關鍵: 服用時段、劑量、持續時間需專業醫師評估。 3. 非藥物治療與藥物的角色 非藥物治療包括行為治療、運動等,但藥物可以提供必要支持。 ADHD對自信心、自尊感、親子關係、同儕互動等有深遠影響。 成癮物質與藥物使用的爭議: 1. 利他能與成癮物質 爭議: 利他能是否是「兒童的安非他命」? 利他能與美國的Adderall(含安非他命)的區別: 利他能非安非他命,但機制類似。 Adderall屬第二級管制藥品,易被學生或運動員誤用。 Adderall在台灣未被核准,與利他能的藥效和副作用有明顯差異。 2. 成癮物質在台灣的議題: 台灣社會需正視成癮物質(如藥物濫用)的影響。 教育和醫療應加強對藥物濫用和誤解的科普。 ADHD的問題延伸 1. ADHD藥物的利弊討論 藥物能改善生活,但需要醫師專業指導。 濫用風險與實際效果需透過個案分析。 2. 成癮物質的科普與預防 如何區分合法藥物與非法成癮物質。 家庭與學校如何協助孩子正確認識藥物,避免標籤化。 電影:「 #小曉 」中的 #利他能 書籍:《我不是故意的!成人也有ADHD》作者:黃隆正 廖泊喬: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廖泊喬 Po-chiao Liao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喬喬看癮科學。廖泊喬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5 #喬喬解毒籤 「各種隱蔽的毒咖啡包」 你是否曾聽過「毒咖啡包」這個詞? 這些看似普通的即溶飲品 竟可能藏有致命的毒品成分 讓毫無戒心的消費者 陷入危險的深淵 本集《喬喬解毒籤》剖析 「毒咖啡包」的成因、危害 以及如何防範這類新型毒品 讓大家保持警覺 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透過電影、劇集與書籍的介紹 從影視與文學作品切入 探討毒品如何影響社會 以及個體的心理狀態 影視作品《浪流連》中 毒品對人性的侵蝕 和人生的沉淪是一大主題 而《沙丘》則帶出物質依賴 與權力掌控的議題 值得深思 從這些作品出發 讓我們思考毒品問題 如何與社會環境交錯影響 並帶來難以逆轉的悲劇 「毒咖啡包」是一種混合型新興毒品 內含多種成癮物質 如喵喵(合成卡西酮)、K他命、安非他命、搖頭丸(MDMA)、FM2等 這些物質具有強烈的交互作用 可能導致生理機能混亂 包括心跳異常、肌溶解症、腎衰竭 甚至猝死 此外毒販為了掩蓋毒品的氣味 常摻入咖啡或奶茶的香氣 讓人難以察覺其中的危險性 節目將帶你認識 這些成癮物質的作用與影響 並探討為何新興毒品層出不窮 我們是否對「新」事物過於好奇 因為這些新型態的毒品 確實帶來極大的社會危害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毒咖啡包的氾濫 已成為一大社會問題 警方屢屢破獲大規模販毒案件 卻依然防不勝防 毒販透過「免費試用」 或「團購行銷」的手法 吸引年輕人嘗試 甚至美化毒品形象 讓人掉以輕心 這不僅威脅青少年 也讓無辜的民眾誤中圈套 甚至一試成癮 難以回頭 本集節目將帶來真實案例 揭露毒販的行銷手法 並討論如何提高警覺 遠離這些來路不明的毒品 我們也將提供實用的 「拒絕毒品指南」 教你如何在面對誘惑時勇敢說不 保護自己與身邊的人 🗣️如何拒絕毒品誘惑? ✏️堅持不吃來路不明的食品或飲品 ✏️提高警覺,對陌生人提供的「免費試用」說不 ✏️了解毒品的危害,避免落入成癮陷阱 ✏️與親友保持良好溝通,遇到疑慮時及時求助 ✏️拒絕「朋友推薦」,不因同儕壓力而妥協 我們的社會充滿各種潛在風險 而毒品問題更是攸關健康 與生命的嚴重議題 泊喬醫師提供專業知識 還透過生動的案例分析 與影視作品探討 幫助你從不同角度 理解毒品的影響 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節目 提高大家的防範意識 讓更多人遠離毒品的危害 一起關心這個重要的社會議題 📽推薦電影: 《浪流連》、《沙丘》、《露西》 💖廖泊喬: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廖泊喬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喬喬解毒籤_Ep13_毒咖啡包_v2.docx 💖 節目推薦|《轉角遇見你》之〈喬喬解毒籤〉——揭開毒咖啡包的隱藏危機 你是否曾聽過「毒咖啡包」這個詞?這些看似普通的即溶飲品,竟可能藏有致命的毒品成分,讓毫無戒心的消費者陷入危險的深淵。在本期《轉角遇見你》特別單元〈喬喬解毒籤〉中,我們將深入剖析「毒咖啡包」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防範這類新型毒品,讓大家保持警覺,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揭開毒咖啡包的神秘面紗 我們將透過電影、劇集與書籍的介紹,從影視與文學作品切入,探討毒品如何影響社會以及個體的心理狀態。例如,在影視作品《浪流連》中,毒品對人性的侵蝕和人生的沉淪是一大主題,而《沙丘》則帶出物質依賴與權力掌控的議題,值得深思。從這些作品出發,讓我們思考毒品問題如何與社會環境交錯影響,並帶來難以逆轉的悲劇。 毒咖啡包的真相與致命風險 「毒咖啡包」是一種混合型新興毒品,內含多種成癮物質,如喵喵(合成卡西酮)、K他命、安非他命、搖頭丸(MDMA)、FM2等。這些物質具有強烈的交互作用,可能導致生理機能混亂,包括心跳異常、肌溶解症、腎衰竭,甚至猝死。此外,毒販為了掩蓋毒品的氣味,常摻入咖啡或奶茶的香氣,讓人難以察覺其中的危險性。 節目中,我們將帶你認識這些成癮物質的作用與影響,並探討為何新興毒品層出不窮。我們是否對「新」事物過於抗拒,還是這些新型態的毒品確實帶來極大的社會危害?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台灣的毒品議題與社會現象 在台灣,毒咖啡包的氾濫已成為一大社會問題,警方屢屢破獲大規模販毒案件,卻依然防不勝防。毒販透過「免費試用」或「團購行銷」的手法,吸引年輕人嘗試,甚至美化毒品形象,讓人掉以輕心。這不僅威脅青少年,也讓無辜的民眾誤中圈套,甚至一試成癮,難以回頭。 在本集節目中,我們將帶來真實案例,揭露毒販的行銷手法,並討論如何提高警覺、遠離這些來路不明的毒品。我們也將提供實用的「拒絕毒品指南」,教你如何在面對誘惑時勇敢說不,保護自己與身邊的人。 如何拒絕毒品誘惑? • 堅持不吃來路不明的食品或飲品 • 提高警覺,對陌生人提供的「免費試用」說不 • 了解毒品的危害,避免落入成癮陷阱 • 與親友保持良好溝通,遇到疑慮時及時求助 • 拒絕「朋友推薦」,不因同儕壓力而妥協 為什麼你一定要收聽這集〈喬喬解毒籤〉? 我們的社會充滿了各種潛在風險,而毒品問題更是攸關健康與生命的嚴重議題。本集節目不僅提供專業知識,還透過生動的案例分析與影視作品探討,幫助你從不同角度理解毒品的影響。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節目,提高大家的防範意識,讓更多人遠離毒品的危害。 🔹 節目名稱:轉角遇見你——喬喬解毒籤 🔹 主題:毒咖啡包的危機與防範 🔹 播出時間:本週日 12:20-13:00 🔹 收聽連結:《轉角遇見你》線上收聽 一起關心這個重要的社會議題,讓我們在轉角遇見更多安全與健康的選擇! 👩❤️💋👩 【廣播劇開場音效:鬧鐘聲,早餐煎蛋聲,溫馨早晨的背景音樂】 媽媽(略帶關心語氣): 蕾蕾,早餐好了~妳昨天考完試,有比較輕鬆一點嗎? 女兒(語氣有點疲倦): 嗯…還行啦。欸媽,我昨天在學校操場旁看到一堆學長在喝一種很酷的即溶咖啡,包裝超浮誇的,還有周星馳的臉欸!好像叫什麼…「含笑半步癲」? 媽媽(語氣突然轉嚴肅): 什麼?!妳說什麼?那種包裝咖啡現在還在流行?那很可能是毒咖啡包耶! 女兒(驚訝): 蛤?不是吧?看起來很普通欸!包裝很像電影道具,還印「江南糖白虎」什麼的,我以為是惡搞的咖啡… 媽媽: 妳知道那不是一般的咖啡嗎?很多新興毒品都包裝得花俏討喜,故意設計成像糖果、巧克力、即溶奶茶一樣,讓人放下戒心。有些成分根本不明,連驗都驗不出來完整內容! 女兒: 真的假的?那裡面到底是什麼啊? 媽媽: 根據新聞報導,七成以上的毒咖啡包含有「喵喵」這種成分,它其實是種合成卡西酮,還會混其他毒品,像是K他命、安非他命、搖頭丸…有的甚至會加FM2,是強效鎮定劑! 女兒: (小聲)FM2…聽起來好像電影裡的東西… 媽媽: 是啊,但這不是電影,是真實發生的事。有年輕人喝了以後,心跳忽快忽慢、意識不清、還有人腎衰竭進醫院,有的甚至猝死。 女兒(有點嚇到): 哇…那他們怎麼敢喝啊? 媽媽: 很多是被騙的啊。毒販很會包裝:「這不會上癮啦」「這是天然成分」「第一次免費給你試」,還會拉朋友一起買,搞團購。用一點點也會有依賴性,等上癮了,就脫不了身了。 女兒(沉默片刻): 我有同學說他喝了,覺得很放鬆、很快樂…這是不是就是開始了? 媽媽: 可能就是啊。有些毒品的成癮機制是讓大腦短時間產生多巴胺,讓人誤以為「好舒服」。但那是假的快樂,之後只會越來越依賴。 女兒(有點猶豫): 那我下次看到,我要怎麼拒絕啊?總不能跟學長說「你那個是毒品吧」? 媽媽: 妳可以說:「我爸媽不讓我喝來路不明的東西,會被罵死」、「我最近過敏,怕咖啡包裡有奇怪成分」、「我只喝手搖店的啦~這種我不敢」…用幽默帶過也行,重點是,清楚自己的底線。 女兒: 好啦,我記下來了。媽,其實我也覺得,那種東西的味道怪怪的,根本不像咖啡。 媽媽(笑): 有時候妳的鼻子,比科學儀器還靈敏啦。記得,真正愛妳的人,不會給妳來路不明的「免費」東西。別拿自己的人生開玩笑。 【音樂轉場:淡出轉入節目主題旋律】 旁白(主持人語氣): 你也聽過「毒咖啡包」這個詞嗎?你知道,現在的毒品可能就在你以為的「日常」裡?就讓我們從生活出發,一起破解這些藏在笑裡的毒! 歡迎收聽今天的〈喬喬解毒籤〉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5 喬喬解毒籤(11) 「孩子們都在玩手機怎麼辦?(青少年網路成癮)」 網路已經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學習、社交、工作到娛樂 幾乎無所不在 當我們逐漸依賴這些科技 是否也該思考 它對我們的生活 帶來了什麼影響? 「#網路使用」與「#成癮議題」 成為現代社會的必修課 本集節目深入探討 青少年的網路使用習慣 特別關注「網路成癮」 是,現代家庭不可忽視的議題 專業醫師鍾安妮 分享她在診間遇到的案例 並從心理學、家庭教育 與社會環境的角度 解析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 網路使用是好是壞? 學習工具 vs. 潛在風險 家長與醫師的不同視角: 孩子為什麼離不開網路? 網路成癮的警訊: 影響睡眠、學業、人際關係的徵兆 科技對大腦的影響: 短影音如何改變青少年的專注力? 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平衡? 與孩子溝通,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 專家們不僅分享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 還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 讓家長能夠幫助孩子 建立良好的數位習慣 同時也探討國際間 對於青少年網路使用的法規限制 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這個議題 無論你是家長、老師 還是關心青少年成長的人 這集節目都值得你收聽! 一起來學習如何在科技發展 與健康生活之間找到最佳平衡! #鍾安妮 醫師 Annie Chung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廖泊喬Po-chiao Liao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喬喬看癮科學。廖泊喬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5 「大買特買,會是病嗎?(購物狂/購物癖好)」 促銷活動層出不窮 限時折扣令人心動 你是否曾經衝動購物 事後卻感到後悔? 或者總是忍不住點開購物網站 發現家裡囤積許多未曾使用的物品? 我們將深入探討 「強迫性購物與理性消費」 揭開行銷策略背後的心理學 幫助你學會掌控自己的購物習慣! 兩位專業精神科醫師 從衝動購物、強迫性購物 到消費成癮 剖析為何有些人 無法抗拒購物的誘惑 甚至因此影響財務與生活品質 此外也將拆解 商家如何透過價格操控 賣場動線、時間壓力等手法 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打開荷包 除了破解消費心理戰 我們也將分享實用的理性消費技巧: 購物「停看聽」: 學會如何剎車,避免衝動消費。 計算時薪換算法: 了解這筆開銷是否值得你的時間與勞力。 冷靜購物策略: 如何在雙11、週年慶等促銷活動中做出最聰明的決策? 控制購物環境: 如何避免社交壓力、團購陷阱,保持自己的消費理性? 替代滿足感: 如何用更健康的方式取代購物的快感? 討論購物行為 也是現代生活必修的心理課 透過節目的深入剖析與專業建議 將幫助你在消費時更有覺察力 讓購物變得真正愉快 而非成為壓力與負擔 讓我們一起學會 「買得開心、買得聰明」! #鍾安妮 醫師 Annie Chung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廖泊喬Po-chiao Liao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喬喬看癮科學。廖泊喬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海洛因成癮的致命誘惑!」 「華燈初上」劇情中毒品的影射: 劇情呈現了1990年代臺灣酒店文化和毒品使用的情境。 劇中涉及毒品販賣和吸食行為,讓觀眾對當時社會的物質依賴有更深入的了解。 海洛因的成癮特性: 海洛因成癮性極強,用過幾次就容易上癮。 使用者通常透過注射達到快速效果,因為打針讓藥物直接進入血液,比其他吸食方式更快起效。 海洛因一級毒品的地位源於其對神經系統的直接影響,導致無法抗拒的成癮,並可能致命。 海洛因與其他鴉片類物質的關係: 鴉片、嗎啡、海洛因和美沙冬均源自鴉片成分,海洛因的效力比嗎啡更強。 嗎啡在醫療上合法且受控使用,而海洛因屬非法毒品。 戒斷症狀: 海洛因戒斷非常痛苦,出現全身酸痛、流汗、流鼻涕等症狀,且症狀可持續一天到三天。 常見於戒斷症狀的場所如監獄隔離室,戒斷期間會經歷強烈的生理不適。 美沙冬替代療法: 美沙冬是一種長效的海洛因替代品,能讓使用者一天只需一次劑量,且用喝的方式避免注射感染風險。 美沙冬療法在臺灣有效減少了海洛因成癮和HIV感染的傳播,成為公衛上的成功案例。 毒品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 海洛因成癮帶來負面影響,吸毒者可能為了滿足毒癮而鋌而走險、犯罪。 • 使用毒品導致的衛生問題,如針頭共用,增加了HIV等疾病的傳播風險。 對海洛因成癮的心理與社會支援: 成癮者需得到身邊親友的支持,並應該尋求專業的戒毒治療,透過替代療法和心理輔導,增加戒毒成功的機率。 提倡透過電影和媒體內容提醒觀眾毒品的危害,建立社會防範意識,避免好奇心引發的嘗試。 家庭與社區的警覺心: 若發現異常行為或異味,社區應該提高警覺,及時報警,避免毒品在社會中蔓延。 電影中的#海洛因 : 《華燈初上》的毒品線 廖泊喬: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廖泊喬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喬喬看癮科學。廖泊喬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戒菸不只是一場健康革命!」 煙的存在及社會觀感: 抽菸不僅影響自己,也可能影響周遭無辜的人。 許多電影、電視劇中的抽菸情節為角色增添氛圍,但可能成為青少年模仿的對象。 台灣政府已規定,在媒體中展示吸菸畫面時,需標示「吸菸有害健康」,以提醒觀眾。 成癮性及戒斷困難: 抽菸會導致成癮,越抽越多,並逐漸增加使用頻率。 成癮症狀包含不使用時的坐立難安、情緒波動、注意力減退等。 戒菸困難主要來自於生理與心理的依賴,需逐步減少尼古丁攝取來達成戒斷。 戒菸方法: 減害療法:使用尼古丁貼片、口香糖、鼻噴劑等來逐步減少尼古丁攝取量。 替代療法:增加其他活動來轉移注意力,降低對菸的心理依賴。 藥物輔助:可透過專科醫師提供的戒菸藥物,幫助減少渴望感和不適感。 抽菸對健康的危害: 長期吸菸容易導致肺部、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統疾病,並增加肺癌、口腔癌、心臟病等風險。 抽菸會影響情緒和注意力,可能使情緒起伏更大,並減少面對壓力的能力。 新型煙品的風險: 電子煙和加熱煙在市面上越來越普及,標榜危害較少,但往往含有更多不明化學物質。 青少年更易受到這類煙品的吸引,政府禁止未滿18歲購買並限制煙蛋的販售。 戒菸支持與鼓勵: 台灣政府與公益組織積極推動戒菸,提供免費戒菸門診及補助。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對戒菸成功率影響重大。 戒菸門診的選擇: 可查詢附近的診所或醫院是否提供戒菸門診,透過專業輔助進行戒菸計劃,有需要時可以尋求精神科或家庭醫學科醫師協助。 電影中的#菸 : 《媽的多重宇宙》 關繼威、《救火英雄 》謝霆鋒、《功夫》 包租婆、《春光乍洩》張國榮 《浴血黑幫》、《海賊王》、《地獄怪客》、《康斯坦丁》、《決殺令》等⋯⋯。 廖泊喬: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廖泊喬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喬喬看癮科學。廖泊喬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喬喬解毒籤的泊喬醫師展現了其對於成癮物質的深刻觀察, 並特別選擇了《千禧曼波》這部電影, 在電影《千禧曼波》中,Simon認為導演透過青少年與成年初期角色的迷惘, 呈現當時台灣年輕人對於生命方向的徬徨,以及嘗試新生活方式的探索。 電影中非法物質的使用、夜店文化的興起、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中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 都是這一時期社會現象的縮影。劇中的女主角Vicky,身處於一個彷徨的階段, 不確定自己的未來,也無法擺脫她的男朋友小豪,這樣的掙扎正是對當時年輕人生命迷茫的深刻描寫。 Simon在節目中提到,這部電影表現出當時台灣社會中的一種特殊現象: 女性在夜店等社交場合中處於弱勢的角色。Vicky在劇中依附於小豪,儘管她對他既愛且恨, 無法完全擺脫他,而這樣的依賴也反映了她在經濟與情感上的脆弱。 泊喬醫師也分析了電影中非法物質的象徵,並且指出這些物質可能是年輕人在迷惘中尋求的「出路」, 但實際上卻讓人陷入更深的困境。 電影中的抽菸場景和搖頭文化也值得深入探討,泊喬醫師提到, 影片中角色間傳遞香菸的方式,可能不僅僅是為了美學效果, 而是隱含著這些物質可能包含其他成分,如K他命或甲基安非他命。 這類場景展現了角色們對非法物質的依賴,反映了當時年輕人面對生活困境時, 透過這些物質尋求暫時解脫的現實。 泊喬醫師還提到,甲基安非他命等物質在當時被一些工人階層使用, 因為這些物質能夠幫助他們長時間保持專注, 特別是需要長時間駕駛的司機等職業,這樣的使用習慣使他們陷入了成癮的泥淖中。 節目相當精彩,千萬不能錯過!!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喬喬解毒籤的泊喬醫師展現了其對於成癮物質的深刻觀察, 並特別選擇了當代熱門劇集《人選之人—造浪者》來探討飲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具體呈現。 透過電影中的情節,他指出酒精作為一種社交道具,不僅在劇中強化了情感交流, 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酒在聚會、慶功宴甚至是KTV等社交場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訪談中,泊喬醫師特別強調,儘管飲酒在某些文化情境中象徵著誠意和情感的表達, 甚至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酒精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仍然不可忽視。 他藉由探討《人選之人》裡的情節,讓觀眾理解到酒精在慶功宴等場合中是如何增強氣氛, 讓人們更加放鬆與情感交流。然而,他也提醒大家,過量飲酒可能導致宿醉甚至長期的健康問題, 這與臺灣普遍的飲酒文化密切相關。 此外,泊喬醫師的觀點還觸及了酒精與其他成癮物質的區別與共通點。 在臺灣,雖然酒精是合法的,且廣泛融入社會生活,但這樣的合法性並不意味著它對身體沒有危害。 因此,未來的節目將繼續探討其他常見的成癮物質,如甲基安非他命、煙草和檳榔,深入剖析它們對身體的影響以及社會文化中的位置。 泊喬醫師的分析不僅讓人重新審視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飲酒行為, 也提醒大家在社交場合中保持自我意識與節制。 這次訪談在為聽眾提供知識與反思的同時, 也期待未來12期節目能夠深入探討成癮物質的不同面向,為社會帶來更多思考。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在本集《喬喬解毒籤》中,主持人Simon與精神科醫師廖泊喬展開深入的對談, 討論了成癮物質,尤其是當前廣受關注的「喪屍煙彈」問題。 節目從日常新聞事件入手,探討了電子煙、煙彈及其成癮性, 並著重於當前非法物質濫用的趨勢與其對身心健康的長期危害。 泊喬醫師以其專業背景,生動解釋了新興毒品的作用原理及其在人體上的影響, 特別強調了「短多長空」的成癮特質—— 一開始可能會帶來強烈的快感,但長期後果卻往往令人不堪負荷。 節目不僅講解了醫療用麻醉藥物的合法使用情境,還剖析了其在濫用狀況下的風險。 這樣的深入探討使聽眾對毒品濫用的風險有了更具體的認識。 此外,透過主持人的引導與提問自然流暢,使得話題能夠緊密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令節目既具專業性,又不失易懂性,是一集兼具教育性與警示作用的節目。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