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受訪者:國寶級京劇演員朱陸豪
朱陸豪,本名朱家福,臺灣京劇、歌仔戲、影視演員,歌仔戲導演,母親為臺灣新竹竹東客家人,父親來自南京。九歲進劇校,十歲登台,十三歲以「挑滑車」成名,並以美猴王征服無數觀眾的心,曾獲國軍藝工金像獎,全球華人薪傳獎,並以「寒夜續曲」獲金鐘獎最佳男配角,成就卓越。但是,戲劇到底如何進到他的生命?再也難以分割? -
受訪者:作家蔡適任
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首獎、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榮譽獎、鍾肇政文學獎童話獎等多項文學獎的作家蔡適應,本身是法國社科院(EHESS)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學博士,著有《娑婆撒哈拉》、《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沙漠化為一口井》、《蔡金麥與我:一隻撒哈拉耳廓狐的故事》等書。旅居摩洛哥多年,開辦「天堂島嶼」民宿,戮力推動撒哈拉深度導覽、生態旅遊與沙漠種樹等行動,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生命故事?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
受訪者:作家古乃方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經濟碩士的作家古乃方,曾獲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現為專業調香師。到底為什麼會從「華爾街母狼」寫到《香鬼》?截然不同的取材與文風,其中有什麼轉折?文學與調香之間的通道又是什麼?新銳作家古乃方告訴你。 -
受訪者: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民生報電影線記者,之後擔任年代集團影視CEO、龍祥影視集團行銷總監等職,資歷豐富多元,多次參與重要國際影展,熟稔電影製作與投資。近年更大力推動國片數位修復與重映,讓經典電影的影響力擴及年輕人,加深民眾對經典國片的文化保存與國民記憶等面向的認識,到底他的電影人生是如何開始? -
受訪者:作者林育正
日治時期的臺南銀座通,在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為中正路,但變的不只是路名,更多的是那些在威權體制下逐漸模糊的歷史真相。不只臺南,從古蹟、地標到公園、電影院、藥妝店甚至平凡無奇的停車場,它們的前世都曾在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本書以黨產建築為核心,提供讀者探索臺灣各城市,彷彿穿越時空,回到1945年之前,重探舊城老屋的前世今生與興衰起落。 -
受訪者:作者王惟聖
不當黨產委員會研究員王惟聖, 蘇尹崧 ,以深入淺出的敘述文字,為讀者 解密檔案,抽絲剝繭地還原建築的本來面目,也還原歷史真相,時間跨度長達百年,讓後來者能用新視角來理解與認識時代裡隱藏在歷史縫隙裡的建築與故事。 -
受訪者:作家李達達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作品選入《九歌104年散文選》的作家李達達,先學會騎機車,才開始寫作,騎到哪寫到哪,機車在他的生命到底佔有什麼樣的位置?《小路昨夜對我說:機車騎士的奇想漫遊》說的又是什麼樣的人生故事與奇想? -
受訪者:Fountain新活水雜誌總編輯、作家黃麗群
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的作家黃麗群,著有《背後歌》、《感覺有點奢侈的事》、《我與貍奴不出門》、《海邊的房間》,《寂境:看見郭英聲》等書,部部膾炙人口。寫作之餘,更擔任Fountain新活水雜誌總編輯,不斷創造文化議題,引領潮流,其中還有哪些精彩故事? -
受訪者:藏書家、作家高苦茶
身為工程技師專業背景的高苦茶,詩人楊澤稱之為「國民藏書家」,何以故?他不只藏書也寫書,筆耕不輟,已出版《人間書話》、《禁斷惑星》、《雖然是藏書病但沒關係》三書,到底他是如何走上藏書之路?寫作又是從何開始?藏書的魔力何在?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辛苦?藏書家的第一手揭密,拍案叫絕。 -
受訪者:作家唐墨
擁有多重身分與豐富人生經驗的作家唐墨,既是同志,也是文史愛好者;既是推理小說家,也是出家人,更具單口喜劇演員的身分,驚人的協槓。他最新出版了入圍第二十四屆臺北文學獎年金作品的《臺北男神榜》,到底是一部怎樣的書?書中的男神又是誰?而他真正要說的,又是什麼樣的故事? -
受訪者:漫畫家阮光民
作品屢獲各大漫畫獎項肯定,包括金漫獎「青年漫畫獎」和「年度漫畫大獎」、日本外務省主辦之第14屆日本國際漫畫賞銀獎等的漫畫家阮光民,風格清新,擅長描繪台灣社會的獨特溫馨故事,富含濃厚的人文關懷,廣獲喜愛。近年來,更參與台灣經典作品的改編,如賴和的《一桿秤子》 和龍瑛宗的《植有木瓜的小鎮》,引起廣大迴響,背後的動力和著重點是什麼,且聽漫畫家第一手揭密。 -
受訪者:「My灶」創辦人昌正浩
出生迪化街,家族是大稻埕在地糧商並從事食品加工業的昌正浩,從小吃遍大宴小酌,長期旅居日本、美國與加拿大,念念不忘台灣小吃,為此放棄海外生活。2012年創辦「My灶」,以精緻版滷肉飯豔驚全台。這本由昌正浩口述、作家傅士玲執筆的《大稻埕滋味:迪化街食家的早餐物語》,到底說出了什麼樣的生活記憶與故事?展現了何種台北北城獨有的風土人情? -
受訪者: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封德屏
「紀州庵」初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緊鄰新店溪畔,景色宜人,成為城南居民的生活重心。1950 年代,二戰後的紀州庵轉為公務人員眷舍,小說家王文興曾居於此,《家變》的部分場景便源於此地。2004年,紀州庵遺址在臺大城鄉所與城南水岸文化協會努力下,被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2011 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委託文學團隊──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成立將滿十三年,已舉辦上千場講座,背後有哪些精采故事?未來又有哪些發展方向?且聽館長封德屏娓娓道來。 -
受訪者: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
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1996年後專注於水墨書畫創作,曾以《人間清曠》獲圖書金鼎獎,深獲讀者喜愛,至今已有數本著作。最新出版的《走在臺灣美術的最前面》,則以水墨創作「向台灣美術前輩致敬」的系列素描為主體,並歷述與前輩美術前輩互動的精彩故事,重現一個精采的台灣美術時代,讓人視野開闊,到底誰走在臺灣美的最前?又有哪些前輩美術家出現在這個隊伍裡? -
受訪者: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
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1971年3月創辦雄獅美術月刊,至1996年的25年期間,策劃為數眾多的專輯,對美術課題做深入的評論及報導,為台灣美術教育紮下重要根基;1973年成立雄獅圖書,半世紀以來,以專著深化美育的土壤,影響深遠,令人讚佩。到底這是一段怎樣的文化苦旅?且聽李賢文細說從頭。 -
受訪者:作家工頭堅
具有多重身分的工頭堅,既是旅遊業從業人員、領隊、部落客、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更是知名YouTuber,「工頭堅。旅行長」,已出版《工頭堅的龍馬之旅》、《時代的風:四段人生與半個世界》,最新出版的《京都》,融合歷史、文化、人物,帶領讀者展開一趟穿越時空的京都之旅,彷彿走入千年的時光隧道,令人流連。 -
受訪者:作家林宜敬
畢業自台大資訊工程系,獲美國布朗大學電腦科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IBM華生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趨勢科技新產品研發部協理、艾爾科技(MyET)創辦人暨執行長等職,著有《流寇與創新者》,新作《幸福的鬼島》,以一個家族傳奇史,來訴說台灣百年樣貌,道出台灣價值所在,重現為現代人所忽視的台灣精彩與尊嚴。 -
受訪者:詩人許赫
詩人許赫,不只寫詩,也曾在淡水開過書店,現任斑馬線文庫出版社社長,同時是說故事訓練專業講師,可說是斜槓人生的代表。已出版詩集《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騙了50年》、《來電》、《囚徒劇團》、《郵政櫃檯的秋天》多種,近年投身現代詩《告別好詩》推廣運動,讓詩更貼近生活。 -
受訪者:陳榮彬教授
陳榮彬教授在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授課之餘,已出版各類翻譯作品超過六十餘種,包括梅爾維爾《白鯨記》、費茲傑羅《塵世樂園》、海明威《戰地鐘聲》等經典小說,並以《戰地春夢》獲得2023年第三十五屆梁實秋文學翻譯大師獎優選獎,譯著等身。更驚人的是,與國立台灣文學館策展文學展,和王梅香教授合編《文學群星會:從海明威到「今日世界」的現代主義》,打開讀者眼界,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本書的出版?現代主義在台灣文學的發展中又有什麼深遠影響?且聽陳榮彬細訴緣由。 -
受訪者:作家黃琪惠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的黃琪惠,以臺灣美術史的研究、教學與推廣為人生志趣,著有《臺灣美術評論全集:吳天賞.陳春德》(1999)、《新竹藝術家系列:陳進》(2023)等書。新出版的《戰爭中的美術》聚焦探討臺灣時局美術,為讀者解讀那些提煉自畫家在戰時的個人經歷,也與大時代中的社會相映共振的作品,令人眼界大開。 - Laat meer z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