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的第28期,这期是我们在整理格玛物品时翻到十几年前的一个帮助她建立心智模式的资料,遂决定重新打开跟大家一起来谈论各自心智模式建立过程和方法。


    尼莫来给大家新年带柴(财)啦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拆掉思维的墙》

    背景音乐:

    喜马拉雅音乐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的第27期,这期我们分享梁宁的《真需求》这本书,所有在创业和准备创业的小伙伴可以听听看哦。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幸福之书》

    《故事》

    背景音乐:

    兰花草-李志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的第26期,这期我们分享罗素的《幸福之路》这本书,关于如果获得幸福和快乐。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幸福之书》

    背景音乐:

    随机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 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的第25期,这期我们分享《价值成长》这本书,关于投资和创业。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幸福之书》

    《价值生长》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背景音乐:

    随机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

    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的第24期,这期我们第一次直播录制,以前都是录好在放出来,这次我们边直播边分享,没有主题,随机聊天,试试直播这种新形式。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幸福之书》

    《价值生长》

    背景音乐:

    随机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那些年,我们的青春BGM#还记得周杰伦的《双截棍》吗?是不是和我一样,随着《最后的战役》心跳加速?我们的青春里,偶像迭代,从疯狂追星到渐渐淡忘,那些共有的回忆,像周董的歌曲,从《夜曲》唱到《告白气球》,成了时间的注脚。如今,当我们发现喜爱的明星成为别人眼中的“冷门”,比如提及孙燕姿,是否惊讶于她的“冷门”标签?从港台金曲到《哈利波特》的岁月印记,一代人的离去让我们感叹时代变迁。那些TVB剧集、随身听里的磁带,还有为《超级女声》痴迷的日子,是我们的集体记忆。而今,那些简单的快乐似乎变得奢侈,音乐从全情投入变为生活的背景音。一起回味,我们的青春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回忆的。#时代的音符,青春的共鸣

    02:01 娱乐界的变迁:香港明星的离开与新时代偶像的崛起

    05:24 青春岁月中的音乐狂欢:回忆中的港台音乐榜与颁奖典礼

    10:49 在那个黑黑的房间里,音乐带来了多少快乐!

    16:11 音乐的创作灵感:从猪圈到高中的人生转折点

    21:35 商业智慧的探秘:从三本经典读物中领悟成功之道

    27:05 突破困局:如何在决策中获得更大智慧和认知的启发?

    32:31 真正的幸福:现实中的美好与惨淡

    37:55 面对死亡的挑战:如何在濒死边缘找到内心的勇气?

    43:21 你最担心的事情,其实没有意义!学会放下焦虑,迎接生命中的不确定性。

    48:45 孝敬父母,珍惜感情:人生中的重要任务与情感责任

    54:12 如何处理共同记忆的时区:探讨记忆与人生经验的关系

    59:37 拥抱过去,迎接未来:成长中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接受

  • 手机,是连接世界的朋友,还是偷走注意力的贼?现代生活里,"手机成瘾"四个字直击灵魂,你是否也中招了?晚上睡前最后一眼,清晨睁眼第一件事,工作中不经意的打扰... 手机像潮水般侵占生活,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专注力。回想"断舍离"的居家智慧,如今我们或许该对手机来场大清理了!本书不只是教你放下手机,更是探索注意力如何被分散,如何在数字时代夺回生活的主动权。书中30天行动计划,带你一步步走出"信息过载"的困境。别让手机成为你逃离现实的借口,那些短暂的欢乐和愤怒,不过是屏幕里他人的悲喜,对自己真实生活又有何益?让我们深挖沉迷背后的真相,学会在纷扰中保持清醒,找回属于自己的深度与宁静。手机成瘾,是警示灯,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平衡已失。别让坏习惯无声蔓延,夺走你宝贵的当下与未来。

    02:02 探索人与手机的关系:超越沉迷的思考角度

    05:12 HOTBCA:让你回归正常生长的三十天计划!

    10:26 如何摆脱短视频平台的吸引力,重新获得自由意志力?

    15:40 手机依赖与社交能力:年轻人的两极分化现象

    20:56 努力突破难题,成功完成任务的喜悦与启示

    26:10 突破虚拟世界,重新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31:22 手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为何我们对手机如此沉迷?

    36:39 手机依赖与休息方式的思考:从自律到成瘾性的角度

    41:52 离开网络,拥抱现实:如何在物理隔断中建立联系

    47:08 如何戒掉手机依赖?三个小TIPS帮助你脱离负能量!

    52:19 如何高效利用时间:手机断舍离的三个小TIPS亲身体验

    57:35 如何戒断各种生活习惯带来的危害,方法详细解析!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聊《向上生长》这本书,共同聊一些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和困顿。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人生护城河》

    背景音乐:

    西西里的舞曲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初丹德月 格玛的文字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邀请了一位朋友一起聊不配得感,PUA,无条件的爱等一些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老人与海》

    《巨人三传》

    背景音乐:

    三朵花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是我们聊的《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失去的觉还能补回来么?睡不够真的会变傻?记性差或许只是我们睡的太少了,一起来聊聊吧。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睡眠革命》

    背景音乐:

    如果不曾相见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是我们随机的一次聊天,聊勇敢的敢,聊女性主义,聊雷军,聊自我认知。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小米《参与感》

    张瑞敏《永恒的活火》

    背景音乐:

    夏日风铃

    认识主播:

    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聊《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聊聊大家都要面对的自卑与超越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佛洛依德《梦的解析》

    张瑞敏《永恒的活火》

    背景音乐:

    云里的山里的尺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聊《沉思录》这本书, 聊聊普通人如何持续拥有自己稳定的内核。

    部分书中原文摘抄:

    人们寻求隐退自身,他们隐居于乡村茅屋,山林海滨;你也倾向于渴望这些事情。但这完全是凡夫俗子的一个标记,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你要退入自身你都可以这样做。因为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通过考虑它们,他马上进入完全的宁静。我坚持认为: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那么你不断地使自己做这种隐退吧,更新你自己吧,让你的原则简单而又基本,这样,一旦你要诉诸它们,它们就足以完全地净化心灵,使你排除所有的不满而重返家园。

    热爱你所学的艺术吧,不管它可能是多么贫乏,满足于它,像一个以它整个的身心,全部的所有信赖神的人一样度过你的余生,使你自己不成为任何人的暴君也不成为任何人的奴隶。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你自身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不断的毁灭中,整个宇宙也是如此。


    大地不久就要掩盖我们所有的人,然后大地也会变化,从变化中产生的事物将继续永远变化,如此循环往复不已。因为如果一个人思考那像波浪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变化和变形,思考这种变化的迅速性,他将看不起这一切会腐朽的东西。


    所有你看到的事物都将迅速地衰朽,那些目击其分解的人们不久也将逝去。活得最长的人将被带到和早夭者同样的地方。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

    背景音乐:

    久石譲 - アシタカせっ記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聊《金钱心理学》这本书, 聊聊普通小白如何学会跟金钱相处。

    部分书中原文摘抄:

    一个人掌握再多的知识,拥有在开放的心态,都不可能真与恐惧和不确定性的力量抗衡。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力,不是教育或阅历,而是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和地点——纯粹靠运气的因素。

    大胆和鲁莽之间的差距非常小。如果我们无视了风险和运气的重要影响,那么这种差距通常是看不见的。

    现代资本擅长创造两种东西:财富和嫉妒。或许这二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正是想要超越其他人的愿望为人们提供了拼命工作的动力。但是,如果不懂得知足,生活中便没有了快乐,正如那句俗话所说,“幸福是你拥有的减去你期待的”。

    容错空间——通常也被称为“安全边际”——是金融投资领域里最受低谷的一种力量。它有很多种形式:节约的预算、弹性的思维、宽松的时间安排——所有能让你快乐地接受不同结果的东西。

    安全边际不代表保守。保守是为了避免某种程度的风险,而安全边际是通过提高生存的概率来增加成功的可能。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你的安全边际越大,你为获得满意结果而需要做出的努力就越小。

    商业和投资领域,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尾事件在这些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些地发生率、高影响力的少数事件成了决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一个投资天才也应该是一个当身边所有人都进入非理性状态时还能继续正常行事的人。尾事件举动一切。

    时间自由是财富能带给你的最大红利。

    富有的最高级形式是,每天早上起床后你都可以说:“今天我能做我想做的任何事”。

    想真变得富有,唯一的途径就是别去消耗你拥有的财富。这不仅仅是积累财富的唯一方式,也是富有的真正定义。

    科学研究发现,体温每上升1度,病毒在体内的复制速度就会减缓至原本的二百分之一。

    历史是对变化的研究,但具有讽刺性的是,人们却将历史当作预测未来的工具。

    和金钱相关的任何事背后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人们对各种现象的合理化解释以及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这些事不会一成不变。随着社会文化的改变和一代又一代的成长,它们也会改变。这种改变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而且将一直持续。

    在一个人人都随着时间改变的世界上,沉没成本——过去的决策导致的无法收回的支出——就像一头拦路虎。它让我们把未来不一样的自己变成了过去那个自己的囚犯。这就相当于在让一个陌生人为你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当短期回报的动量吸引了足够多的资金,使投资者的主体从长线投资者变为短线投资者时,泡沫就开始形成了。

    那个根据自己所见的一切自信地认为自己判断正确,实际上却因为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而大错特错的人。其实他就是我们中每一个人的写照。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摩根 · 豪泽尔的《金钱心理学》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

    詹姆斯·卡斯《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

    背景音乐:

    Misha Xramovi - Gaichite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聊《异类》这本书, 聊聊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部分书中原文摘抄:

    “阿巴拉契亚模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多年来,人们对此众说纷纭。但大家似乎在同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一种被社会学家称为“荣誉文化”的东西推动暴力蔓延到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荣誉文化植根于高地或富庶地区的边缘地带,如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西班牙的巴斯克山区。这种解释的逻辑是,如果人们居住在多岩石的山坡地带,由于那里很难耕种,人们大多依靠牧羊生活。游牧文明和耕种文明大相径庭。从事耕种的农民能否活下来依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从事游牧的牧民则更多依靠自己。农民不必担心他们的庄稼一夜就被人全部偷走,除非盗贼有本事一个晚上就把地里所有庄稼全部收割完。但是牧民就有这样的担忧,实际上,他们一直生活在牲口被偷,整个生活被毁的恐惧之下。所以他们养成了好斗的性情: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表名自己不是弱者,要对危及他们名誉的哪怕最轻微的调整予以最坚决反击——这就是“荣誉文化”的含义。游牧文化所在的地方,荣誉感在男性那里占据存在感与自我价值的中心。

    在英国,这些边陲地区——正如我们所知都是天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数百年来争端急就没有消停过,当地人一直生活在暴力冲突之中。这些牧羊人竭尽全力地所产,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为生。在这样的地方,家族成员紧密团结,应对外部世界的粗鲁与混乱,他们逐渐形成了无条件以鲜血捍卫忠诚的平性。

    我发现,人们时常以各种理由拒绝以文化差异这种更广阔的背景来思考问题。这是种族文化观念促成的结果:我们总是避免因为民族特性标签而对个人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人们的确深受种族文化的深刻的影响。

    文化传承是事件背后更强大的力量,它植入人性,影响长存。经过数代传承,即便产生文化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条件已经消失,这种文化也会一直完好无损留传下来。文化直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行为模式,其作用如此巨大,以至于没有它,我们将无法认知世界。

    努力工作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性,而稻田中产生的文明的精华是,通过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

    事实上,富裕家庭孩子和贫穷家庭孩子的差距主要是在非在校时间内形成的。

    说到底,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

    背景音乐:

    献给流浪冰冷世界中永葆童心者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聊《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这本书, 目标导向是唯一的正解么?或许有时候不以目标为出发点才是成功的终极秘密。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肯尼斯·斯坦利《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百年孤独》

    《人类群星闪耀时》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背景音乐:

    喜马拉雅传统音乐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聊《哈佛非虚构写作课》这本书, 作为两位长期写作的非专业写作者,想聊聊我们对写作的一些小小见解。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马克·克雷默和温迪·考尔的《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肯尼斯·斯坦利《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背景音乐:

    小王子-周云蓬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聊詹姆斯·卡斯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这本书,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游戏,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拥有无限的体验和感受,或许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部分书中原文摘抄:

    人们往往想要保存的是公众形象 ,一种永远受到遮蔽的自我。

    权力关乎已经发生的事情,力量关乎还未发生的事情。权力的数量有限,力量无法被衡量,因为它是一种开放而非封闭的行为。权力是人们在限制中所具有的自由,力量则是伴随限制的自由。

    无限游戏参与者明白邪恶之不可避免,因此,他们并不试图消除他人的邪恶,因为这种做法正是邪恶本身的冲动。他们只是试图矛盾地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邪恶,这种邪恶以试图消除别处邪恶的形式存在。

    他们将社会理解为受政治约束的关系总和,而文化则是在非方向性的选择 下,人和人的相互作用。如果说,社会是人们认为必须要做之事的总和,那么文化则是“ 变化与自由的国度,亡井不一定普遍适用,权威在这里无从置喙”。

    然而,越轨却是文化的本质。谁要是仅仅跟随剧本亦生亦趋,重复过去,那么就是文化上的赤贫者。

    人并不是通过权力来获胜的,人是获胜之后才变得有权力。

    除非在旁观者中产生创造力,否则艺术不成为艺术。 拥有艺术对象者,并不等于拥有艺术。

    艺术家是不能被训练出来的。获得某些技能或技艺,并不能使人成为一名艺术家,虽然在艺术活动中,我们会使用各种技能或技艺。在时刻准备惊讶的那些人身上,都可以发现创造性。这样的人并 不能通过上学而成为一名艺术家 , 而是只能作为一名艺术家去上学。

    规则是对一致同意的一种表达,并不是对一致同意的要求。

    天才并不是填满思想的心灵,而是思想的思想者,是视域之地的中心。

    我们所有的视线都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便回归到自然的完美沉默中。

    自然的不可言说性,正是语言的可能性所在。

    如果说自然是不能言说者的王国,那么历史则是可以言说者的王国。实际上,只有自身历史化的言说,才是可能的。研究历史的人,像研究大自然的人 一样,经常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对历史事件不偏不倚的观点。

    隐喻是视界化的,它提醒着我们:有边界的是我们的视域,而非我们所看的对象。

    无限的言说者并不将声音给予别人,而是接受别人的声音。 因此,无限的

    言说者并没有“宏图大志” 将整个世界都变为观众,而是通过与他人交谈,将自己呈现为观众的一员。有限的言说 将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告诉给聆听着的他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神,作为这个世界之主,权威地在这个世界面前言说,却也因此 无法改变这个世界。这样的神,不可能创造一个世界,只能是世界的产物一—被崇拜的偶像。神不能创造一个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成为权威式的存在 。 “ 将神表现为无时无刻 都具有命令力量的宗教似乎都是虚假的宗教。即便它们是一神教,也只是偶像崇拜而已。”

    神只有通过聆听,才能创造一个世界。 若神是要向我们致群,就不会通过它们的言语来让我们沉默,而是通过它们的沉默,来让我们言说。

    命运的出现并不是对我们自由的限制,而是对我们自由的一种展现,它见证了自由选择的后果。

    伟大的故事有这样一个特征:听故事,记住故事,就等于成为故事的叙事者。

    权威的言论是放大了的言论,也是使人沉默的言论。扩音喇叭式的言说是一种命令模式, 因此是被设计为尽快完全结束自身的一种言说。扩大的声音期待着听者的服从,以及言说本身的立即终止。与一台扩音喇叭对话,是不可能的。

    意识形态是神话的放大。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詹姆斯·卡斯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

    背景音乐:

    喜马拉雅音乐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


  • 若生命还在继续,思考就不会停止

    【现在就是沉思】是两位90后女孩(格玛和阿初)以聊天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一些想法和思考的栏目,我们每期会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展开一些讨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这期我们聊大卫·格雷伯的《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 作为需要养活自己,甚至养活一家人的打工人,我们如何辨别自己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答案或许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部分书中原文摘抄:

    我认为,人类早已过了大部分工作符合上述类别的阶段了。对大部分行业来说,供给已远超需求。人类当下生产的是需求而不是别的什么。我的工作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制造需求,第二部分是夸大号称能解决这些需求的产品的效果。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所有广告业从业者及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都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如果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为了卖出产品去诱骗人们产生虚假需求,那么你若是想要声辩这些工作不是狗屁工作,估计要费很大一番功夫。

    非欺骗性幻觉给世界带来了快乐,而欺骗性幻觉则旨在说服人们相信自己的生活既庸俗又糟糕。

    在没有时钟的地方,人们用行为来测量时间,而不是用时间去测量行为。

    这个世界上,很难想出有什么事,要比米纳口中“违抗你的个人意志、逼你施行专横官僚残暴行为”这样的事更摧残人心的了。充当你所憎恨的组织的打手,成为一个怪物。我注意到,在流行文学中, 最令人恐惧的怪物并不仅仅是威胁着要撕毁你、折磨你或者杀了你, 而是把你也变成怪物。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整个金融业就是一场骗局,因为整个行业表面上是针对商贸和制造领域的潜在赢利机会进行的各种操作,但事实上,这两个领域几乎没有被涉及。金融业绝大部分的利润来自同政府合谋生产、交易和操纵各种各样的债务。在本书中,我真正想说的是,就和金融业充满了烟雾幻境和假象一样,伴随着金融业繁荣而兴起的信息岗位,大部分工作也不过是魔术师的骗局而已。

    大学本质上来讲就是由学者经营又为学者服务的行业协 会,它们最重要的事务被认为是生产学问,第二重要的事务为培养一代代新的学者。确实,从19世纪起,大学和政府之间维持了某种君子协定,那就是大学会培养出一批公务员(以及后来的公司官僚),以换取政府不插手大学事务。但是金斯伯格表示,自20世纪80年代起, 大学行政管理人员成功地策划了一场“政变”。他们从教师手中夺过了大学的控制权,引领着大学走向完全不同的目的地。今时今日我们已经司空见惯,高校发布的“战略愿景文件”中对研究和教学只字不 提,却大书特书“学生活动”、“学术实力”(以获得拨款)、企业合作、政府合作等内容。

    每当上亿英镑巨款被专门拨出来赔偿某个群体,就会出现一整套官僚机构来确认被赔偿者、处理索赔申请、给出具体的赔偿金。整套官僚机构往往有好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因为他们的工资最终正是来自这笔赔偿金, 所以他们根本找不到动力去高效解决这个赔偿问题。

    很明显,这基本就是整个FIRE行业的操作模式:先通过放贷的方式创造钱,然后用极其复杂的方式把这笔钱移来移去,每移一次就抽取一部分佣金。久而久之,银行的员工就开始觉得自己所在的整个行业都毫无意义,就和会计师事务所故意不好好培训员工来持续榨取 “现金牛”一样。多到惊人的银行员工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所在的银行存在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如果某件商品或某项服务满足了某种需求或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那么这件商品或这项服务可被视作具有真实价值,但如果它们仅仅创造了需求而非满足既有的需求,那不管是通过让人觉得自己太胖或太丑来购买产品,还是诱骗他人贷款以收取利息,这些商品或服务 都不具备真正的价值。这种说法看起来足够有道理,但还是没有解决究竟怎样才算“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决定了后续的一切判定。

    人死之后,在这个世间曾经的存在, 都被浓缩在曾付出和曾收获的爱之中:墓碑上刻下了人们生前曾共度时光的伴侣和后代的姓名,有时也记录着逝者生前曾服役的部队的名字。而这些都是与强烈的情感承诺相关的,也是与生命本身相关的, 不管是生命的传递还是生命的奉献。与此相反,在生前,人们相遇时并不会问对方关于爱和承诺的问题,而是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今日狗屁工作激增,主要原因在于掌控富裕经济体(同时也在逐渐掌控非富裕经济体)的管理主义封建制度的独特性。狗屁工作之所以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是因为人类幸福感的源泉是来自一种对这个世界能产生一定影响的感觉,而当提及自身工作的时候,人们大都会将这种感觉同社会价值等同起来。 但是与此同时,他们意识到一点,一份工作产生的社会价值越大,它能给工作者带来的经济回报则越小。

    这期播客中提到的书:

    大卫·格雷伯《毫无意义的工作》

    背景音乐:

    喜马拉雅音乐

    认识主播:

    微信公众号:格玛的文字 初丹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