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elateerd aan
-
-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是后世《传习录》的母本,因未经后人妄改,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珍藏价值,被已故哲学家陈荣捷先生称为“*完备而可靠”的版本,是阳明心学的*读本。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必读书。
◆心即理:*的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
◆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已故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该书列为“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
-
【编辑推荐】:
《叔本华的治疗》是一本深具野心的心理治疗小说。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龙的最新小说力作!本年度最值得期盼的心理书籍!是小组治疗的完整再现!任何一个对哲学、心理治疗和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探求感兴趣的人,都将为这本引人入胜的书所吸引。如果不曾脱去束缚、投身欢笑,岂不是错过太多生命的演出!何必在打烊之前,就急着奔向出口呢?
【内容简介】:
当罹患癌症,只剩一年可活的心理治疗师朱利叶斯,见到多年没联络的老病人菲利普时,心里大吃一惊。二十三年前,菲利普有严重的性上瘾症,每天沉溺于猎艳行动,直到呕吐为止。而今,菲利普依然傲慢冷酷、目中无人,却取得“哲学咨商师”执照,全心推崇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认为它可以解答一切困惑。
朱利叶斯不喜欢菲利普,却答应要督导他,条件是他必须先参与团体治疗。这个团体里,有遇见婚姻难题的小儿科医师、哀叹年华老去的美丽女律师、成天跟人打架的水电工、对前夫和情人满怀愤恨的文学教授、无法表达情绪的经理人、缺乏自信的图书馆员……。当疏离冷漠的菲利普走进团体治疗室,两眼瞪着天花板,不与人目光接触,口中却不断冒出犀利而绝望的哲学经典,他的加入,宛若一颗特殊的石子,在团体里激荡出一阵阵的不断扩大的涟漪,伴随着朱利叶斯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叔本华的治疗》是欧文·亚龙最新的小说作品,在虚构的情节之外,巧妙地将存在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一生和标准的团体治疗过程交错编织;一虚一实,相互呼应,一个关于生命、存在和死亡的动人故事,于焉展开。
【作者简介】:
欧文·亚龙(IrVin D.Yalom),美国当代精神医学界大师级人物,也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和团体治疗的当代权威。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荣誉退职教授。
亚龙不仅在心理治疗领域成就卓著,他写的心理治疗读物也因其既具有专业性又有很强的文学性而蜚声世界上很多国家。
曾出版数本心理治疗的经典作品:《爱情刽子手》《诊疗椅上的谎言》、《当尼采哭泣》、《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日益亲近》、《叔本华的治疗》是他的最新小说力作。该作品一经出版就受到了欧美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
【媒体评论】:
它很特别,……当你打开它之后,在你内心最深处的无以名状的生命之痛之爱便流动起来。
——吴和鸣
每个人都很难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展开这次精神的旅程。……没有关系,读一读亚龙的这本书。
——李小龙
《叔本华的治疗》是一本让读者从一个心理医生的内心挣扎看到生命的坦然与超越的好书。
——李子勋
《叔本华的治疗》——我认为这是本年度最值得期盼的心理书籍。
——陆晓娅
这实在是一本杰作。……我一般读小说是很快的,但读这本书却快不起来,因为害怕错过了每一寸文字的滋味。
——曾奇峰
文学与心理学可以跳一个完美的双人舞;文学和心理学联姻,美丽的婴儿必将诞生
——童慧琦(美)
-
解读者:远听山声
朗读者:远听山声
总时长:1时34分44秒
书名:《大学》
作者:旧传为曾子(曾参,孔子弟子)
参考译注1:孙虹刚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版本:2014年2月第1版
参考译注2:孙佳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版本:2015年3月第1版
专辑简介:本专辑为解读朗读版——前部分为朗读,后部分为解读。
书籍简介:《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
【内容简介】
《非唯现实主义:中国之信心与人类之命运》系作者“建党百年献礼三部曲”的第三部。本书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等五方面初步梳理全方位自信的本钱,并比较朝贡体系的和谐与殖民主义的罪恶,旨在为东西方文明对话进行话语储备,服务大同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现实需要。上篇论述非唯现实主义。理论上,“唯”的使用早存巨大争议,物质定义早被科学实验击得粉碎;实践中,唯心迟早虚妄,唯物难免机械。希望由此奠定“三部曲”论证立足点、逻辑出发点。中篇论述中国信心满怀。几千年深厚历史底蕴,必然不同程度反映在现实中,所以,过去根本没有走远。不管是比较欧美的过去与现在,还是回首我们的过去、审视我们的现在,中华崛起都将不可阻挡,霞光普照。下篇论述人类命运与共。随着遵循“仁者爱人”的中华文明重铸辉煌,随着“以仇嫉外人为奖励爱国冲动之唯一手段”(全集P3604)的欧美国家集体势弱,人类“黄金世界,荼锦生涯”(全集P464)的世界大同正款款走来。事实是真理,还原是大爱。弘扬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还原殖民主义者曾经的罪恶,既警醒自知之明,又鞭策自我反省,更要在东西方文明对话中掌握主动。
作者:梁小青
-
-
极近原本的帛书版《道德经》(下图),看一遍就能让你恍然大悟!
精心列出帛书被修改过的139处重大差异!
作者见解独到,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道德经》,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真正的《道德经》,只需一遍就能读通,就能领悟。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其中就包括《道德经》,分甲乙两个版本。经整理复原后人们发现,该版本与当下流行的《道德经》,存在数百处差异,部分差异甚至是颠覆性的。
如今本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帛书版在篇中靠后的位置,而且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器晚成”,帛书版是“大器免成”。
如常被引用的“多言数穷”,帛书版是“多闻数穷”;“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其实是“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如“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帛书版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意义完全相反!
孰是孰非,何去何从?
先有道,后有《道德经》。大道常存不改,经文虽有差异,闻道则能知之。本书作者以自身领悟的本源之道为依托,以 “近古存真”的马王堆帛书为底本,对《道德经》进行版本校正与注读。十年悟道之作,其文大有可观! -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注意,其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谟、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
-
-
文化是当今哲学关注的热点,文化问题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上,文化自信是具有引领意义的纲领和信念,也是富有前景的追求和展望。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具有时代性的命题。
坚持文化自信,在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言中实现价值。
本书是陈先达老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文章的丰富与扩充,也是对陈老师以“文化”为主题的文章的重新梳理。本书关于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的责任等一系列重大议题的论述,对于从事文化研究和思想理论工作的学者具有重要理论启示价值,与此同时,本书也是党中央精神以及文化理论向大众的普及,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
-
《太乙金華宗旨》是聞名國際的內丹著作。20世紀20年代,德國漢學家尉禮賢 (1873-1930) 把此書譯為德文,心理學泰斗榮格 1875-1961) 受其手稿啟發,進而研究歐洲煉金術。1929年,二人合作出版《太乙金華宗旨》的德文譯注本,題為Das Geheimnis der Goldenen Blüte: ein chinesisches Lebensbuch(「金花的秘密:中國的生命之書」),《太乙金華宗旨》由此聞名,出現多種語言的譯本。其實衛禮賢和榮格對原著多有誤解。
1899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汉学家尉禮賢来到中国,在他住中国的21年间,他在崂山有机会接触到了正宗的全真道龙门派的经典,学到了一些正宗修炼方法。回国后,他将《太乙金华宗旨》翻译成德文,取名为《金花的秘密》,介绍给西方世界。尉禮賢也是最早翻译《易经》的西方人,同时也是著名的心理学鼻祖卡尔·荣格的好友。榮格为德文版《太乙金華宗旨》作序。荣格對中國道教的《太乙金華宗旨》、《慧命經》、《易經》,及佛教的《西藏度亡經》、禪宗皆深入研究。荣格在《太乙金華宗旨》及西方煉金術找到與他個性化觀念相同之處。
德文版的出版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金花的秘密》又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日文、朝文等多种文字。
卡尔·荣格的自传(《回憶、夢、反思》(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373-377页 )中有一段关于他的朋友尉禮賢的内容,“在中国,他有幸遇到一个旧式学院派的圣人,这个圣人的内裡修炼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个圣人的名字是劳乃宣,他向卫礼贤介绍中国瑜伽中的哲学和易经中的心理学”。因有这两个人的合作,我们才有了在翻译的《易经》一书中绝妙的注解”。 可以推测,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金花的秘密》这本关于中国瑜伽哲学的书中。 虽然卫礼贤的德文版最初于1929年秋天面世,也就是他死前的几个月(根据貝尼斯的英文版序文),荣格在他给《金花的秘密》写的序文中指出尉禮賢早先就将此书的手稿送给了他,并指出将此书付诸出版最先是荣格的主意。
《太乙金華宗旨》阐述传承自唐朝的吕洞宾的内丹大道修炼和验证的思路和技术书,而不是一本着重论述内丹大道哲理的书。
在卫礼贤的德文版本里,中国老师传授给他的内容之一是:性功修炼有成者练功时能看见眼前出现一幅幅奇妙的、闪光的图案,卫礼贤将这个奇妙的光图称为曼陀罗。欧洲人首先是从佛教经典中知道曼陀罗的。一些佛经,如《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等借用这个词以比喻性功修炼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 中国道家认为这种现象是修炼人的眼前天目穴处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奇妙的图案。把这种修炼中看到的图案画了下来,被称为丹青曼陀罗,世人所见过的只是一些丹青曼陀罗,惟有性功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见到自己的曼陀罗,这才是真实的曼陀罗,这一图案能反映自己与宇宙及生命的信息感应的情况。在《金花的秘密》书中卫礼贤给出了一些他收集到的曼陀罗图案。
修炼中所见的曼陀罗与元神、金华、回光这些《太乙金華宗旨》所说的概念有重要的关系。 修炼人所见曼陀罗就是人的性光或称元神之光,炼出了曼陀罗意味着人开始见到了自己的性光,书中称之为“光之始回”。 性光由发散转为回归是这一修炼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有意义的现象,是入了门的证明。 书中称回光有“金华乍吐”、“金华正放”、“金华大凝”的不同层次,到了“金华大凝”的境界那一直如如不动的元神就要动了,元神一动人就可窥见到生命的实相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