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本期要点:也门机场遭以色列空袭 准备登机的世卫组织总干事幸免遇难;古特雷斯对阿塞拜疆民航班机失事事件表示悲痛;联合国大会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印度洋海啸20周年: 联合国呼吁做出更大努力保护子孙后代;联合国2025年常规预算获联大批准。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人与地球为中心,帮助人们摆脱贫困、饥饿和疾病。它的实现将建立在全球合作和人类团结的基础之上。在12月20日“国际人类团结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新闻》采访了中国的一个民间慈善机构“黎明之家”的两位成员。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
本轮加沙冲突从去年十月开始以来,已经导致4万5000人死亡,十万人受伤,大量房屋被毁,人类发展进程倒退了数十年。在这个现在充满死亡、伤痛、废墟和绝望的地带,仍然有一丝丝的希望,比如联合国系统提供的救命援助和其他支持。其中,包括依然坚持在加沙开展工作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他们的工作具体到在战乱造成的废墟间清理垃圾,淡化海水为临时营地中的人们解渴,运送预制板以增加病房……12月初,副秘书长兼开发署助理署长徐浩良访问了加沙,视察了这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工作,慰问了依然坚守岗位的开发署员工。他还在加沙度过了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夜晚……
-
本期要点:古特雷斯:叙利亚新燃起的“希望之火”绝不能熄灭;苏丹危机规模令人震撼;阿拉伯地区6610万人忍饥挨饿;安理会讨论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威胁;禽流感疫情席卷108国,跨越物种界限;2024年全球产生五名女总统,女性参政仍不足;马来西亚老年人口面临贫困。
-
本期要点:联合国承诺为叙利亚实现平稳包容性过渡提供支持;联大支持近东救济工程处并要求加沙立即停火; 全球人口贩运受害者人数激增;缅甸仍是鸦片和海洛因的主要来源国;全球五分之一以上成年人感染生殖器疱疹。
-
联合国环境署周二宣布,中国科学家卢琦与其他五名获奖者一道共同荣获“2024年地球卫士奖”,以表彰他们在应对土地退化、干旱和荒漠化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勇敢的行动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的王一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对正在参加《荒漠化公约》缔约方第16届会议的卢琦进行了专访。卢琦在采访中介绍了中国在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
-
联合国旅游组织于 2021 年推出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活动,目的在于将旅游业转化成促进农村繁荣和福祉的催化剂。鼓励乡村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可持续增长的有效工具,保护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最近公布的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 中国的7个乡村入选。其中包括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阿者科村。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博士后杨兵,以荣誉村民的身份代表阿者科村领回了联合国旅游组织颁发的这个奖项,之后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采访。
-
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大众传播这个词的定义和内涵也因此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手持移动端的个人在信息网络中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的伦理边界又在哪里?传统媒体何去何从?带着这些问题,联合国新闻的黄莉玲不久前采访了到访联合国纽约总部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
-
本期要点: 安理会紧急讨论叙利亚局势;2025年超过3亿人需要救生援助;国际法院开庭审理国家气候义务案;釜山塑料污染条约谈判未果;全球贸易创新高。
-
联合国妇女署在每年的11月都会连续启动“联合起来制止侵害妇女的暴力行为”运动,为期16天,呼吁公众对暴力侵害妇女行为保持关注,共同促进妇女平等享受所有人权。《联合国新闻》为此采访了中国第一家非营利性民间妇女组织“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专家侯志明,请她讲述了妇女公益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她们在“反家暴”方面所做的贡献。
-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要关头,3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成为2024年巴库气候变化大会的热议焦点。这关乎到控温目标的设定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实际行动力。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气候工作基金会”中国项目资深主任、前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气候变化与南南合作高级政策顾问张晓华,帮助我们深入解析一下这一承诺背后的意义和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国际社会应如何协同推进气候治理。
-
本期要点:联合国欢迎黎以宣布停火;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申请对缅甸武装部队总司令敏昂莱颁发逮捕令;联合国塑料污染治理谈判在韩国启动 意在达成历史性全球协议。
-
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行为是当今世界上最普遍的侵犯人权行为之一。“反对性别暴力16天行动”是一项国际民间社会主导的运动,从每年的11月25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开始,到12月10日“人权日”结束,提请全球关注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这一最普遍的侵犯人权行为。《联合国新闻》将在这16天当中,就这一话题进行一系列采访。今天,请您收听我们根据对致力于妇女权益保护的公益律师吕孝权所做采访撰写的报道。
-
400多天来,加沙地带在以色列的持续轰炸下已经成为了一座人间炼狱。而随着围困的进一步加剧,人道物资准入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特别在北部地区,一场严重的饥荒即将爆发。当人类的最基本需求被反复剥夺,当所有的人道底线被一再突破,加沙平民正在经历怎样的生活?请听联合国新闻实习记者龚喜玥采写的加沙饥饿报告。
-
我们在生活当中每天都会产生垃圾,由于它太稀松平常,人们往往很少在意,下意识地认为环保部门去处理就好了。但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全球每人平均每天要产生0.74公斤的垃圾,生活水平越高的地方,人均垃圾量越大,发达国家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从总量上看,全球每天产生550万吨垃圾,一年的垃圾总量高达20亿吨。因此不难想象,这些垃圾到哪儿去,怎么处置,事关地球和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今天的节目中,您将听到一位研读生态与环境科学的博士生邱博然对垃圾处置问题的调研。
-
本期要点:俄乌战争1000天;国际刑事法院通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美国第六次在安理会否决加沙决议草案;人权专家敦促新加坡停止处决毒品犯。
-
中国是世界第二达经济体,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一贯保持着积极立场,从政策到产业全面推进,到目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占到了能源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可以说,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低碳发展之道路。今天做客《前方视野》的嘉宾是中国从事气候变化研究和谈判的先行者之一——张晓华。他跟我们分享了自己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在国内、国际层面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
本期要点:加沙被投放的爆炸物超过2.5万吨;俄乌战争一千天;古特雷斯呼吁每年减少9%的碳排放;全球糖尿病病例过去30年增加四倍;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出现重度雾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11月10日指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科学日”,强调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联合国新闻》就此采访了”忧思科学家联盟 ”的顾克冈(Gregory Kulacki),请他就科学与和平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
本期要点:加沙冲突平民丧生者中70%为儿童和妇女;秘书长祝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阿富汗鸦片种植反弹 ;缅甸若开邦濒临饥荒;亚马孙创纪录干旱影响42万儿童。
- Laat meer z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