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曾几何时,我们也在教室里挑灯赶图;曾几何时,我们怀着一腔热血熬夜做模型。从柯布,密斯到扎哈,库哈斯,从reference到non reference。办公室的空气里总是悬着很多Big Name和专有名词。建筑学的校园生涯总的来说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教学和工作一定地脱节,以及不成正比的付出与回报让诸多学子在真正进入工作后有些失落和失望。

    任何行业都有专业不对口的就业案例。而建筑学的教育本就是在培养建筑领域的专才。如今RUN的声音越来越大,但是RUN与不RUN其实都不应该是某种政治正确,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想要的生活方式,许是比某种执着或反抗更为重要。

    本期我们会聊一聊国外一些我们所知建筑行业的状况以及和特约嘉宾谈一谈国内转行创业的故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大家好好生存的同时依然留有一份赤诚,做自己开心的事

    >本期主播<

    Rheya,一貝

    >本期嘉宾<

    何幸好

    >拓展阅读<

    小红书:何幸好,空想塔

    微信公众号:空想塔

    微信公众号:伍德吃托克

    >音乐<

    OH NO,OH YES! © 中森名菜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正在热播中,它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剧中人物的故事,带我们感受简庆芬或是Rebecca的内心世界,以及同她们一起窥视假想敌的虚幻的世界。在简与R互相窥视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也在好奇他者的人生,如果我们是他们会如何,如果我们是他们中的其中一个会作何选择,如果我做了这个决定,是会更好还是更糟。也许正是因为在真实世界的我们面临着诸多当下看来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抉择,才会好奇另一种人生,也许有时无关好坏,也许有时无关善恶。

    究竟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还是相信人之初性本恶,也是一种选择,但无论相信哪种,似乎都是有一个向善的目的,一如剧名不够善良的我们,正如导演所说,正是因为我们善良,才会发现自己的不够善良。

    每一个小小的选择塑造了现在的我们,也促使我们做出下一次的选择,即使不能重启人生,也可以过好这一生。


    >本期主播<

    Rheya, 阿圈,一貝


    >提到作品<

    《我可能不会爱你》

    《荼蘼》

    《我们与恶的距离》


    >音乐<

    交换人生 © 林俊杰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苹果Podcast,豆瓣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古语“无知者无畏”。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害怕的东西到底是越来越多了,还是我们已经修炼出了铜墙铁壁,对很多事情都不再害怕了呢?当我们害怕的是时候,脸色会变得苍白,呼吸急促,血压升高,有时候会开始出汗,颤抖,同时伴随着心跳加速,起鸡皮疙瘩,甚至会加紧屁股。这些害怕的生理反应,都是脑中央杏仁核在起作用。它长相酷似杏仁,因而得名,主要功能是产生情绪反应,给生活中很平常的东西添一些恐怖的感觉,使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突然看起来很吓人,随后所有的恐惧反应都会被触发,比如胃成一团,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等等。而这些生理反应的源头其实是心脏。在危险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心跳加快,会让肌肉得到更多的供血,以获得战斗或者逃跑的力量。

    恐惧(英语:Fear)是对感知或识别危险或威胁的一种强烈不愉快的情绪。 恐惧会导致生理变化,可能会产生行为反应,例如做出攻击性反应或试图逃离威胁。 人类的恐惧可能是对当下发生的某种刺激的反应,或者是对未来威胁的预期或期望,这些威胁被认为是对自己的风险。

    你恐惧的东西什么怎样对待自己的恐惧呢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 恐惧本期三位主播互相挖掘彼此内心深处恐惧给予彼此直面恐惧勇气


    >本期主播<

    Rheya, 阿圈,一貝


    >Highlights<

    “一切害怕的根本其实都是对死亡的恐惧”

    "恐惧离开这个世界,是在想到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还有太多的地方没有去经历过"

    “女儿既是铠甲也是软肋”

    "感到恐惧和害怕的时候不要责怪自己"


    >时间轴<

    00:42 今日主题“涂涂恐惧小瓶子“,了解彼此的button

    02:48 情绪是生理性的

    04:04 害怕这种生理发应是脑中央的杏仁核在起作用

    06:32 危险来临之际,恐惧的生理反应是心脏加速运动的结果

    08:49 无所畏惧并不是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11:16 有时候老板发飙是担心项目进行不顺利,由压力引起了害怕

    12:25 小朋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恐惧的情绪的呢?或许是从看到大人做出了害怕的反应

    15:00 小时候在安全的环境中很喜欢听鬼故事,追求兴奋的感觉

    17:07 看惊悚片和恐怖片的经历给我们造成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23:24 感谢弹幕高能预警避免了我们毫无准备看到的恐怖画面

    24:00 涂涂你的恐惧小瓶子:黑,“鬼”,蟑螂,蜘蛛,密闭空间,走夜路

    33:52 涂涂你的恐惧小瓶子:脱发,变老,长胖,死亡,无存款,失败

    54:32涂涂你的恐惧小瓶子:考试,面试,宠物离去,孤独,细菌,未知


    >提到的作品<

    《我的名字叫”害怕“》[捷克] 米拉达·雷兹科娃 著 / 卢卡什·乌尔巴内克

    《徒手攀岩 Free Solo》

    《寂静之地》

    《闪灵》


    >音乐<

    不怕不怕 © 郭美美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苹果Podcast, 豆瓣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如果正在犹豫要不要通过Dating App来拓展自己社交,那么打开本期节目

    如果Dating App 世界充满好奇,欢迎来收听本期节目

    如果正在使用Dating App没有可以交流用户体验那么请收听本期

    本期节目邀请DatingApp找到喜欢沉溺甜蜜爱情Kaku5DatingApp使用经验更好认识自己Mengru一起聊聊这些自己遇到,她们真诚分享自己对待可能遇到的交友境况经验那些会让我们变成更好自己


    >本期主播<

    Rheya


    >本期嘉宾<

    Mengru,Kaku

    >Highlights<02:20 初衷是在covid期间了解世界,有多少奇怪的生物

    04:00 因环境和专业受限,想通过软件接触更多的人

    15:30 Match 之后如何建立联系

    19:36 be honest 是一个重要和大家需要学习的必杀技

    22:00 如何从谈话中了解对方是想要快乐还是认真发展关系

    27:30 对于问题可以列出excel或者预设的段子

    33:30 Dating文化也是在多次实践尝试中掌握的

    36:00 快乐不一定要有个顺序,但对建立关系其实很重要

    42:20 欧亚的差异感到亚洲人过于含蓄,会有很多暧昧与拉扯 

    49:00 买单文化对比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苹果Podcast, 豆瓣FM


    >音乐<

    Iamnotinlove©10cc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日复一日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或许在日渐消耗我们的身体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似乎身体也会开始出现一些小小的报警来提醒你需要休息或者需要锻炼来强身健体下班后的放松方式许是有很多种运动是其中一项获得多巴胺让人感到愉悦的途径然而在经过一整天的脑力劳动后你是否还会有动力去进行一项体力劳动

    希望本期的话题给大家带来轻松和愉悦让我们丢掉疲惫与烦恼


    >本期主播<

    Rheya, 阿圈,一貝


    >Highlights<

    00:50 你知道在热辣滚烫里流行的“16+8减肥法“吗? “哥本哈根” 呢? “21天” 呢?

    03:00 减肥不应该太急功近利,而是应该循序渐进

    04:00 减肥成功的人和身边的人看待这件事情态度是会不一样的

    07:39 作为普通的上班族下了班之后还会有激情下班后做运动吗?

    09:55 我们做运动的初体验

    12:54 在接触新的运动时,经常都是被朋友或者同事介绍才会去尝试

    16:19 运动需要有多样性才会有趣味性让人更能坚持,但跑步又不一样

    18:00 “当你在跑步时你在想什么?”

    20:12 王石也开始攀岩了?!

    23:00 游泳是一项对膝盖和运动损伤相当友好的运动

    26:06 你是更喜欢自己做运动还是找运动搭子呢?

    28:56 想要做一些比较难的运动时,找一个运动搭子是很好的选择

    30:22 那些年,被同事邀请一起尝试过的“坑人”运动

    34:05 有氧和无氧,你更倾向于那种呢?

    40:30 喜欢球类团队协作运动的上班族男生还能找到小团体吗?

    43:10 我们现在做运动的目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体重的减少

    48:28 喜欢上运动是因为它带来的掌控感和正反馈

    52:13 因为从小培养运动意识,所以欧洲的运动氛围整体会好很多

    56:00 国内的运动氛围也在越来越好,一切皆有可能!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誓言这东西,跟鲜花、钻戒和礼物一样都只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恋爱的犀牛》

    建立了懵懂的有关爱情的概念后,我们开始学习爱的表达,也开始在文艺作品中寻找成熟的、理想的、自己认可的亲密关系:也许是《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与荷西,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和达西,再或者是《机器人总动员》里的Wall-E和Eve

    然而,理想中的亲密关系也许并不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当爱情照进现实,是不是很多消费主义文艺青年们都经历过《花束般的恋爱》呢?而已经进入婚姻关系的情侣们是不是也《好久没做》了呢?

    斯滕伯格说,爱情是亲密、激情和承诺。现代社会中,当我们能从朋友那里获得情绪价值,能从创造中获得多巴胺带来的快乐,还需要传统定义下的“爱情”吗?正如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在《巴黎评论》中提到的:当你坠入爱河,那你就是在爱——所爱之人的性别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直接的感受、情感和关系。


    >本期主播<

    Rheya, 阿圈,一貝


    >Highlights<

    03:06 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都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06:37 你会觉得文艺作品中合理的人物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太过over吗

    08:55 喜欢一个人就该放手大胆地去追啊

    11:02 人虽然无法控制自己有没有好感但是确实是可以控制喜欢的程度

    13:42 如果不愿意付出和投入那可能也就很难得到爱情

    15:35 你更喜欢be还是he

    16:30 理想中 恋人+朋友+事业“ 的完美关系很少出现在文字作品中

    19:54 并肩作战的爱人关系也是一起奋斗一起对抗生活的战友关系

    21:15 触动最深的爱情是和因为和自身经历最相关

    23:55 “我想要的是在冷静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炽热的心的人

    25:11 人永远会被最纯净的爱所感动即便那是来自小机器人Wall-E对Eve的爱

    29:29  好久不做所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34:25  婚姻或者稳定的关系能带来的东西和爱情能带来的是一样的吗

    37:00  爱其实是一个艺术品

    39:45  婚姻制度终将走向灭亡

    42:10 真实婚姻中存在的那些感人的小瞬间


    >音乐<

    这世界那么多人 © 莫文蔚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苹果Podcast, 豆瓣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从《漫长的季节》到《繁花》,近两年出现了一些跟地域紧密相连的国产剧,身在海外的我们也没有逃过它的辐射。

    《繁花》这部电视剧中,时代的沉浮里每个小人物都有机会因为政策一夜之间变成“大人物”,而每个人物都在短短的剧集里表现出了相对完整的故事线和人物性格,每个人物都画出了自己的弧光。时代的浪潮中,原本就不只有单一的大女主,每个在自己的领域找到自己的码头的女性,都在闪闪发着光。这样的作品,很容易让观众找到自己的解读视角。

    这部剧中很多人都在为爱付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我们把剧中人物的爱情态度分成了三类:

    【以下仅一家之言,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不同想法】类型一:赴汤蹈火型

    他们以爱慕对象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为爱燃烧,赴汤蹈火

    代表人物:玲子,李李,魏总,小江西,爷叔

    类型二:自我证明型

    他们把喜欢的人对另一半的期待当成自己奋斗到目标,最后成为了自己的码头

    代表人物:汪小姐,宝总

    类型三:管理对方型

    他们向喜欢的人输出自己对于另一半的期待和想象(正向PUA)

    代表人物:雪芝,金老板

    >本期主播<

    Rheya, 阿圈,一貝

    >Highlights<

    02:00 为了吸引流量的负面评价

    04:52 三位大女主的故事,配角衬托主角魅力

    07:06 人物随着时代浪潮沉浮

    08:57 男女之事源自天时地利人和,差一分一厘都是空门

    13:15 《繁花》中的为爱付出-赴汤蹈火型

    15:41 《繁花》中的为爱付出-自我证明型

    23:12 《繁花》中的为爱付出-管理对方型

    25:25 知道对方喜欢自己比自己喜欢对方更多的人很容易PUA 另一半

    26:50 感情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部分呢?

    28:58 回忆杀:爱情启蒙认知的文艺作品 - 《新白娘子传奇》

    30:34 把喜欢的男生拱手让给自己磕的CP

    32:30 回忆杀:爱情启蒙认知的文艺作品 - 《飘》

    36:52  拜瑞德是你的白月光类型吗?

    38:16 《爱的艺术》给予是爱的能力的表现形式

    39:25 回忆杀:爱情启蒙认知的文艺作品 - 《蓝色生死恋》

    42:29 巴金的《家》:爱情需要冲破来自各方面的枷锁

    >音乐<

    突如其来的爱情 © 小田和正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苹果Podcast, 豆瓣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本期话题的后半段,我们把话题聚焦到了自己身上。大家纷纷打开了回忆的匣子,追溯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念叨,以及长大后找到合适的契机跟父母敞开心扉得交流,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这本书中提到“女儿是母亲最激烈的批判者”。作为女儿,三位主播都用不同的方式在与母亲抗争。而身为儿子的嘉宾花生提到了希腊神话中“弑父”的故事。或许,儿子是父母最激烈的批判者。身为母亲,爱孩子、教孩子又要承受孩子的批判,着实辛苦。

    那么成年后,面对父母的唠叨,不如带着爱意尝试与他们沟通,或者撒个娇,尽管让他们永远把我们当成孩子好了。

    >本期主播<

    Rheya:离家很远的时间太久很难被父母念

    阿圈:已婚已育的吾辈楷模却仍然会被父母念

    一貝:父母在佛系和着急间摇摆

    >本期嘉宾<

    花生:用降低预期的方式转移注意力

    >时间轴<

    00:34  父母偶尔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习惯时,有什么好办法啊?

    03:20 虽然不爱父母的念叨,但是在影响下我们好像也会变成一样

    04:29 如果我们能尽早独立,那就可以尽快成长成一个更自我,更自由的自己

    08:00 当我们自己成为了父母之后,会想从自己被父母对待的经历中吸取一些经验吗?

    12:02 有时会想起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念叨,也会有感激之情

    15:02  父母也会在为人处事方面给我们一些小“指点“

    20:52 最好的办法是: 有则改之 无则加冕

    25:30 父母嘴里的“门当户对“ 如何正确地理解?

    27:46 真正会成为自己的那部分,不是听来的,是经历来的

    30:45 女儿/儿子总是想要反抗自己的母亲/父亲,是真的这样吗?

    34:00 成年与青春期不一样的地方不在于反抗已经消失,而是我们更加懂得如何带着爱去沟通

    35:17 “一碗汤的距离

    >音乐<

    恭喜发财 © 邓丽君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苹果Podcast, 豆瓣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收听提示:由于技术故障,前5分钟嘉宾收音质量略差,如影响听感可直接拖至后面】

    农历新年马上到了,你准备好回家过年了吗?

    十几岁的时候总觉得三十岁就是一个真正的“大人”了。这个年纪的我们,一定是经济独立,事业稳定,能够独一面了。殊不知,我们还是父母眼中的长不大,亲戚眼中的不懂事。不管你在外面多么优秀,多么独立,生活得多么幸福,念念叨叨的话永远都会出现,只不过从唠叨学习变成了催恋爱,催结婚,催孩子,催二胎。

    人在海外,父母有些鞭长莫及,念叨自然也会变少。而人在国内,是不是跟父母联系的频率决定了被念叨的次数呢?

    本期我们收集了一些故事,当长辈冒犯我们的时候,年轻人都是如何应对的呢?有人斥巨资在婚恋平台注册会员让父母闭嘴;有人以断绝关系为说辞拒绝满足父母的要求;有人开始PUA父母,尝试让他们接受新观点;也有人把长辈哄得很开心~

    你都用什么办法来应对呢?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


    >本期主播<

    Rheya:离家很远的时间太久很难被父母念

    阿圈:已婚已育的吾辈楷模却仍然会被父母念

    一貝:父母在佛系和着急间摇摆


    >本期嘉宾<

    花生:用降低预期的方式转移注意力


    >音乐<

    <Happy Long Year> © 邓丽君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苹果Podcast, 豆瓣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新的一年,你立Flag了吗?你看到别人立的Flag了吗?

    在欧洲会有新年计划的传统。新年遇到朋友常常会被问到,你的新年计划是什么。但主播们目前都不太有立Flag的习惯。我们很好奇,不同的人对Flag的不同态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这与MBTI的人格类型,比如J型人格和P型人格有很强的关联性吗?J型人格会因为擅长计划更容易实现Flag而喜欢立Flag吗?P型人格会排斥立Flag吗?当Flag倒了的时候,J人和P人又会说什么样的反应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邀请到了节目的第一位嘉宾,也是我们共同的岩友Kaku进行了一场J人和P人2v2的聊天,碰撞出了很多有趣的讨论。比如,J人只立自己计划范围内可实现的Flag,P人的Flag长了腿,会随时从南东方向跑去南南东方向。

    最终我们的收获是,要立自己可控范围内的,有利于实现的具体的Flag,从持续的正反馈中变成更好的自己。

    >本期主播<

    Rheya,阿圈,一貝

    >本期嘉宾<

    Kaku

    >Highlights<

    “列出done list 更有助于获得成就感,无心插柳柳成荫“

    “世界上不上只有黑和白,事情要慢慢做,Flag可以循序渐进得实现“

    “立Flag很像在下象棋,掌握好输赢的节奏,随机应变”

    “在Flag前面加上行为计划会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提到的书<

    《倦怠社会》韩炳哲 著,王一力 译

    >音乐<

    Oh My Darling Clementine © Percy Montrose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 豆瓣,Spotify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你遇到过100%的P人吗?

    你遇到过会用app把银行卡信息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的83%的J人吗?

    今天是一期加更节目。Rheya邀请到三位在瑞士读博的女生朋友们:哈欠、启明和super fish,在滑雪假期的间隙聊了聊天。我们日常的聊天会涉及到很多关于MBTI的话题。我们知道很多人的MBTI,却第一次遇到了一个测试结果项是100%的人,并且是100%的P型。今天的Apéro我们从博士在读的情况和有趣的故事,聊到了J人和P人的人生计划。也聊到了J人和P人的感情计划。Rheya觉得像回到了中学时代,跟同桌和前后座几个人在半夜的自习室聊“浪漫是什么”的日子。

    很开心的是,在这样一次“有组织的”聊天局,朋友们也聊到了一些日常的聊天不太会涉及的问题,于是开始互相抛出问题。

    总之,聊得很开心,笑得很大声,建议调低音量。


    >本期主播<

    Rheya


    >本期嘉宾 <

    哈欠:建筑学博士1.2年,没有感情 疯狂输出的paper machine - ISJT

    启明:建筑学博士1.2年,争做内耗王者的paper machine -INFP

    super fish:建筑学博士2.5年,我就是真理 别人都是王八念经的paper machine - INFJ


    >时间轴<

    01:16 博士生活大揭秘

    01:46 帮老板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的哈欠

    04:49 刚刚完成了一次参观工厂的study trip,收获满满的启明

    08:30 身为F人,因为很会共情而为同事关系而苦恼的super fish

    11:30 J人和P人的学术计划:40岁财富自由退休 & 终身边工作边玩 & 想要自己当老板

    16:30 计划发生改变的时候,J人和P人会怎么办

    19:23 J人和P人打开对方的行李箱

    21:43 J人和P人的生活计划:J人毕业结婚,P人在许愿了

    24:53 女博士都被剩下了吗?P人在期待了,J人对不可控的事情不做计划

    36:21 J人交朋友有扣分制,P人交朋友全凭感觉

    41:57 J人买衣服一票否决,P人买衣服一票通过

    44:17 J人和P人的旅行计划:J人做好计划,P人很舒服

    46:16 J人对P人进行J化培训

    46:40 J人对重要的事情做明确计划,P人打散点式做研究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在欧洲,每年12月都会充满着圣诞氛围,公司也会充盈着一种即将过年,不想工作的节日感。每年的这个时候,公司的领导层们会组织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年终谈话。我们从上周开始陆续完成了今年的年终谈话。

    MAG (Mitarbeitergespräch) 是老板跟员工的年终谈话。双方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换反馈、拟定新的目标和来年的工作展望。同时还会讨论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挑战和冲突,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动力和满意度。谈话通常是老板、员工和秘书,或者其他第三方的成员。还有一件最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聊聊明年的工资。


    >时间轴<


    01:54 年终谈话大致是谈什么内容呢?

    04:54 Rheya 和阿圈来介绍下公司的谈话基本形式吧

    11:11  为了谈话会做哪些准备呢?

    15:32 初生牛犊不怕虎 胆大出奇迹 涨薪成功

    18:31 建筑行业在欧洲是个悲伤的夕阳行业

    21:07 国内的年终总结后续是老板的年终总评吗?

    22:42 职场里突破边界才可以脱引而出

    25:56 第三方反馈很重要,秘书画外音:这是组长的责任

    29:44 说出真实的意见最好是面对面直接谈,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注意提建议的方式

    33:14 欧洲职场的亚洲女性,需要比较„强“才能受到尊重。

    36:39 我们今年究竟如何和老板谈钱啦

    42:39 老板居然手把手教你如何跟老板谈涨薪?!

    45:38 总结一下和老板谈钱的几点策略

    47:34 女性更应该自信地跟老板谈钱

    52:31 开胃酒Apero自己的年终小总结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


    >互动平台<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每到新的环境,在适应的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囧事。尴尬发生的当下,可能会让我们羞愧难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们逐渐适应所处的环境,回想起这些囧事,反而会心一笑。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也让我们看清了自己,逐渐变成了我们想要的成熟又自信的样子。


    >时间轴<

    4:10    来乍到因为语言发生的囧事

    7:10 学了高地德语后发现还是听不懂瑞士德语

    12:40 听错任务跑错腿,职场小白有多囧

    15:15   耿直girl的Actually I don't know

    22:50   公司邮件惊魂记

    23:20   我看到了这封邮件想要撤回的消息,但是为时已晚

    23:30   回邮件的时候是回复这封还是所有人。。

    27:20   欧洲租房和国内租房的区别在哪儿

    31:50   模仿对象很重要,一不小心就被"维卫"

    36:50   租车加错油,也算囧后余生了

    42:30 "我要养'宠物'就养长大后可以吃的"

    48:35   哇你穿的好像伊丽莎白

    50:00   自己戴珍珠耳环,一边说没关系没关系一边画飞起的眼线

    52:50   就因为这些事情让我们现在越来越好了吧


    >音乐<

    <Cold City Street> © Dustin Lau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


    >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开胃酒Apero




  • 从“内卷”进入大众的视野起,卷和躺的声音在互联网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未消失。“卷”这个词很好用,它可以是排解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的出口;也可以是朋友间的调侃;或者它可以是帮你很快找到同类的标签。于是,“卷”的适用范围便从职场竞争,迅速延伸到鸡娃,求学,购物,甚至兴趣爱好等领域。

    当国内的朋友们得知我们留在国外工作时,无一例外会问到:”那你们是不是完全不会加班啊?是不是没有国内那么卷?“。与此同时伴随着很多996的故事。而回答通常会让大家有点失望:“当然会加班啊,前几天交图刚熬了几个大夜”。

    在欧洲生活的我们并没有跟卷完全绝缘。从学生时代卷作业,到工作之后卷业绩,在每一个需要抢占资源的地方,都上演着卷的故事。而身边的欧洲人更是从幼儿园就开始被卷会几门语言,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

    “卷”无处不在,这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当我们抱怨卷的压力的时候,也有乐队“瓦伊娜”选择回到农村过最原始的生活,远离竞争。也许躺平并不是大多数身处社会洪流中的我们的选择,但生活在可以同时讨论内卷和躺平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呢?

    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做到不受他人的评判束缚,只把卷和躺看作个人的选择,在自己选择卷或者躺的领域,能够卷得开心,躺得放心。

    愿我的内卷不会让你愁肠百结。


    >时间轴<

    02:10 第一次听到“卷”的经历

    06:27 内卷和外卷的差别

    07:05 菲兹杰拉德 《你的懒惰让我愁肠百结》:被同行父母卷到的压力

    11:00 忆童年:"内卷"这个词出现之前,我们喜欢自己卷自己

    18:44 瑞士父母“卷”鸡娃:你的孩子会说几种语言呢?

    24:05 学生时代经历过良性的“卷”,工作后出现了恶性的“卷”

    33:35 有没有卷到过别人的经历?

    35:37 我们会被什么事情卷到呢?

    44:00 认真努力得做一件事时“卷”吗?

    51:36 “健康卷”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对社会发展很有利的一种生活方式

    53:53 你会加入豆瓣“反内卷”小组吗?


    >提到的书<

    《你的懒惰让我愁肠百结》 [美] F.S.菲茨杰拉德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阿富汗] 库菲

    《懒的辩护》高洪波

    >发布平台<

    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


  • >开胃酒 Apéro

    由三位在瑞士建筑行业的女生发起的一场线上声音聚会,用一杯开胃酒打开话匣,敞开心扉。我们在这里交换海外生活趣事,分享成长感悟,展开性别思考,享受工作结束后的微醺时光。

    我们是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女性,在不同的时间来到欧洲。

    我们在相同的行业,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却性格迥异。

    我们想用声音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选择,也想把这些思考分享给正在听节目的你。

    希望我们都能从对话中获得向前走的力量。


    >时间轴<

    0:01:13 声音前采

    0:02:05 我们像是现代女性电视剧里的组合

    0:03:50 严肃认真vs欢快认真

    0:06:15 一旦开始就坚持下去吧

    0:07:20 前采 Reaction

    0:07:46 挥鞭子的人

    0:12:13 播客是传统电台的现代化表达形式

    0:16:12 我们的差异是合作的劣势还是优势

    0:18:28 节目畅想

    0:18:43 为什么叫做Apero

    0:23:07 抱石馆里初识老乡见老乡

    0:29:36 做播客的动机

    0:36:26 对"播客"理解以及Apero这种形式和我们播客相匹配的原因

    0:46:24 节目未来的形式和内容

    >提到的书<

    《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

    >音乐<

    <Life is Beautiful> © Vega 4

    <Aperol Spritz> © WilhelmOttoKl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