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宜蘭雙連埤,原本是水生植物的天堂,擁有112種水生植物,占台灣原生水生植物種類的1/3以上。然而,1990至2000年代初期的破壞性開發和外來種魚類的引入,讓這些珍貴植物逐漸消失。為了保護它們,荒野保護協會在宜蘭縣政府的支持下,於雙連埤保護區內設立水生植物庇護區,開展復育工作。走進庇護區,可以觀察到兩種食蟲植物──絲葉狸藻和黃花狸藻。這兩種狸藻屬的植物都會開小黃花,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外觀:絲葉狸藻像一團柔軟的綠絲絮,而黃花狸藻則擁有明顯的主莖與複葉。牠們能利用捕蟲囊捕捉昆蟲,當獵物經過囊外的感覺毛,食蟲囊會瞬間打開,將昆蟲吸入並消化,簡直是植物界的捕蟲高手!當小蟲接觸到絲葉狸藻捕蟲囊外側的感覺毛時,捕蟲囊口便會開啟,利用囊中負壓迅速吸入獵物。(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黃閎義)庇護區的另一種明星植物是蓴菜。當生長良好時,蓴菜的莖和嫩葉會包裹著一層果凍狀的物質,學者認為,這層果凍可能是防止昆蟲咬食的機制。更有趣的是,雙連埤的蓴菜葉背是紫紅色,而其他地區如崙埤、中嶺池的蓴菜葉背則是綠色,這種顏色上的差異背後蘊藏著未解的奧秘。時序已經進入12月,庇護區內的野菱幾乎消失不見。這是因為野菱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冬枯萎,翌年春天種子從土裡萌芽,夏秋開花結果,到了冬季再次凋零。今年,荒野保護協會在雙連埤的多個區域復育野菱,好消息是,其中有一區生長狀況良好,覆蓋率高,成功重現了過往的美麗景象。研究發現,蓴菜果凍層薄的個體葉片遭蟲啃咬的比例較高,厚的個體遭啃咬的痕跡相對較少,顯示果凍層具有保護的效果。(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黃閎義)除了復育水生植物,荒野保護協會與志工們也積極移除外來種魚類,希望藉由高強度移除,抑制外來種魚類的數量和體質量,讓植物有機會重新生長。這項計劃預計將持續2至3年,並持續觀察植物復育的成效。現在讓我們與荒野保護協會的棲地守護部研究員黃閎義,一起走進雙連埤,探索這些珍貴水生植物的奧秘,並見證荒野保護協會如何透過復育和外來種移除,為水生植物回到雙連埤,帶來無限希望。今年荒野保護協會高強度移除外來種魚類,也同步於雙連埤湖域復育野菱,其中有一區生長狀況良好,重現過往雙連埤的美麗景象。(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黃閎義)今年荒野嘗試在雙連埤湖域營造可以隔絕外來種魚類的空間,便長出了許多石龍尾,猶如一片水下小森林。(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黃閎義)
-
南韓總統尹錫悅12月3號晚間發布緊急戒嚴令,約6小時後解除,此後政局動盪多日。12月14號下午,南韓國會表決在野各黨第二度提出的尹錫悅總統彈劾案,結果為贊成204票,反對85票,棄權3票,無效8票,彈劾案通過。然而,這卻並不代表尹錫悅必然下台,為什麼?其後的變化,可能為東北亞情勢帶來哪些威脅?台灣作為朝鮮半島的近鄰,同樣面對美中角力等地緣政治環境,又有哪些需要關切、深思的面向?本集特別邀請到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也是韓國研究專家李明教授為我們解析,南韓的政治體制如何影響尹錫悅的彈劾案?接下來事態如何發展?南韓還將面臨那些挑戰?南韓民眾在此次彈劾案扮演哪些攸關民主體制的關鍵角色?此次事件後,美國聯合日韓對抗中國的策略,是否受到影響?南北韓的關係與區域情勢會不會有所變化?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將重掌白宮,川普的作風,對南北韓、烏俄甚至台海,可能帶來哪些不確定因素?歡迎收聽!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
來賓:新代教育基金會黃芳芷董事長、陳彩文董事、葉閔傑董事、李素滿執行長、新竹市竹科實中松鶴關懷協會理事長 施文彬「每個孩子都是種子」提升青少年身心靈教育及獎掖在地學子是他們的宗旨,成立邁入第11年的新代教育基金會,在曾任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學校長的黃芳芷董事長領導下,同為教育工作者的董事們推動各項計畫提供新竹市各級學校申請,辦理經費捐贈,以更宏觀的教育視野,讓現場教育工作者增進教學能量,協助教育提升新竹在地學子的未來競爭力。究竟蒞臨節目的三位校長他們如何與新竹結緣的呢?成立基金會的背景與初衷是什麼?經歷11年與新竹市各級學校合作有哪些不同面向計畫?未來他們將如何持續擴大引響力?「放伴協會」入校園及「媒體識讀」議題融入課程,又為師生帶來了哪些影響?何種機緣成立新竹科園實中退休教職員工的「松鶴關懷協會」呢?在AI數位世代,教育不僅是升學考試,孩子的全方位身心發展更須受到關注!為育苗,值得協助教育、投資未來,請聽新代教育基金會黃芳芷董事長及陳彩文、葉閔傑董事、李素滿執行長、新竹市竹科實中松鶴關懷協會施文彬理事長的分享。
-
凱米、山陀兒、康芮和天兔,今年多個颱風侵襲台灣,不僅對交通和農業造成了嚴重損失,也對城市的樹木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例如,康芮颱風導致台北市超過2,000處樹木傾倒,富陽自然生態公園內也有15棵樹木倒塌。然而,這些倒樹該如何處理呢?對於倒樹災害,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佈的〈颱風樹木災損聯合救災作業計畫〉中,詳細規範了颱風期間樹木傾倒的處理原則與方式。輕微歪斜的樹木應直接扶正並設立支柱進行保護;若主根折損或根群多處折斷,經評估恐無法存活,則以鋸除方式處理。康芮颱風風強雨驟,造成富陽自然生態公園約15棵樹木傾倒,部分步道受損。(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副分會長陳鳴誼指出,目前台北市的倒樹在鋸除後,大多會粉碎再利用。然而,富陽公園採取了另一種方法,即將倒樹截斷並留在原地自然分解。這減少了搬運的麻煩,還能讓樹木回歸自然,成為土地的養分。這個過程也為許多昆蟲和微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棲息地。仔細觀察,我們可以在這些倒樹的殘枝上看到昆蟲的活動。倒樹不應僅被視為災害,當樹木在森林中倒下時,就成為了自然界自我調節和更新的重要過程。倒塌的樹木為森林的樹冠打開了孔隙,陽光透過這些孔隙照射下來,使其他小樹或植物得以萌芽生長。因此,倒木對於環境教育來說也是非常寶貴的題材,讓民眾可以更直觀地了解自然界的運作。步道旁的玉蘭樹傾倒,評估樹木已無法扶正處理。(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台北市近年來發生多起行道樹倒塌傷人的事件,引起了民眾對行道樹種植與管理維護的關注。行道樹的種植和維護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樹種選擇、根系生長空間、修剪維護以及病蟲害防治等。了解和關心身邊的樹木,才能真正做到與自然和諧共生。本集節目專訪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副分會長陳鳴誼,帶您走進富陽公園,深入思考倒樹的處理方法和背後的生態意義。倒木切斷後放置於原地,成為昆蟲公寓。(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富陽自然生態公園所在地於日治時期為軍事彈藥庫基地,國民政府來台後設立四四兵工廠,並就近將彈藥存放於此;因為軍事管制封山,讓這裡保留較為原始的自然棲地,可觀察到多種保育類動物出沒。
-
當一分一秒的救命要緊事,遇上一生一世的環境保護議題全世界碳排放量中,醫療體系佔比約為4.4%,高於船運的3%與飛機運輸的2.5~3%,相當於全球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排行中第五大國家的年排放量。醫療資源的使用切切實實的反映在病人照護的結果上,在人們的想像中,一直以來都不會是"必須"減少資源耗用、節能減碳的必要領域。然而,在台灣淨零減碳的行動中,卻有這麼一群醫療領域的團隊不畏麻煩成為醫療領域的環保領頭羊 -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在雙和醫院宣示2050年達到近零排放,強調每個人的減碳責任的同時,便培養超過30位永續規劃師,推動ESG報告書發行。此外,並推動實際行動,推行循環式餐具及綠色辦公室,提升員工對ESG的認識,計劃 2030年減少 40%碳排放,2040年再減少 70%。節目中我們與永續發展室 李宗翰 主任特論他們是如何推行循環經濟,做到源頭減量與回收、加強與藥廠合作,探索可持續包裝與物流,實際是如何行動的呢?歡迎收聽本次《零碳未來》
-
原本該是空氣清淨、安全的家,竟然可能成為疾病來源?如果你一走進室內就渾身不對勁,鼻子容易過敏,流眼淚、精神不佳,或是孩子氣喘一直沒好,小心你家已經成了「病態建築」。我們通常比較擔心室外的空汙,聽說空氣品質不佳就要戴口罩出門。但您知道嗎?「室內環境導致疾病」已正式納入醫學領域,稱為建築醫學。今天就要為您訪問台灣建築醫學學會的副秘書長,也是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許媛婷博士,她就像空氣的福爾摩斯,曾經調查過形形色色的家家戶戶,為您揭開居家空氣污染的謎底,以及如何改善的策略。歡迎收聽!
-
來賓:國立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助理教授/創新育成中心主任 李天健「新竹好玩嗎?」「你喜歡新竹嗎?」「你跟新竹的連結深厚嗎?」今年六月,國立清華大學人社院的學生針對竹科人進行問卷調查,竟不到3成受訪者同意「新竹好玩」,「喜歡新竹、跟新竹的連結」持肯定態度的受訪者更低於5成。因此主持「新竹文學散步計畫」的清華區創中心李天健主任建議,大家可透過散步,更認識新竹這塊我們共同工作生活的地方。清大與采鈺科技推出「新竹文學散步」計畫,由區創中心、人社院學士班結合在地團體,將於年底前完成第一期的5條散步路線,包括舊城區「清代書生升學路」、竹北「東海窟輕鬆騎」、南埔「尋訪百年南埔川」、峨眉「月眉河階踏查」以及尖石「馬胎古道」,並開發新竹散步APP,結合實境遊戲和擴增實境(AR)互動導覽。期待未來三年,完成大新竹地區總計30條散步路線的建置。究竟「新竹文學散步計畫」的想像和思考是甚麼呢?新竹散步APP將如何呈現?首期的5條路線隱藏哪些獨家特色與秘境?邀請您即刻隨著《愛上新竹》與國立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助理教授、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李天健老師,搶先享受一場顛覆思維又好玩好吃的新竹文學散步旅程吧!下載【新竹文學散步APP】立即體驗。
-
「水藍色海洋天堂」帛琉,擁有清澈見底的藍色海域、壯麗的珊瑚礁與豐富的海洋生物。但你或許不知道,在帛琉北島濱海的芋頭田裡,也孕育著一種獨特珍稀的鳥類——帛琉紫秧雞。帛琉流傳著一句諺語:「海洋是我們的父親,芋頭田是我們的母親。」芋頭曾是帛琉人傳統飲食的核心,更是二戰期間的救命食物。然而現在帛琉的飲食已全然西化,漢堡、薯條、牛排等進口食品取代了芋頭。為了扭轉這一現象,帛琉政府積極推動食農教育,鼓勵民眾回歸傳統飲食,重新認識芋頭的價值。芋頭不僅是帛琉人的傳統主食,更是生態保育的關鍵所在。(照片提供:八百金社會企業)芋頭不僅是帛琉人的傳統主食,更是生態保育的關鍵所在。因為帛琉紫秧雞喜愛棲息於濕地芋頭田,以水中軟莖與昆蟲為食。此外,芋頭田能有效穩定濕地結構,防止泥沙流入海洋,進一步保護帛琉脆弱的珊瑚生態。因此,讓芋頭田持續耕作,不僅能維護紫秧雞的棲地,也能守護帛琉的濕地與海洋生態系統。來自台灣的八百金社會企業創辦人黃柏鈞,憑藉推動藍鵲茶與石虎米品牌的成功經驗,將「流域收復」的理念帶到帛琉,藉由芋頭與紫秧雞之間的共生關係,展開「紫秧雞芋頭生態品牌建構計劃」。透過商業運作,鼓勵當地農民重拾芋頭田的耕作,復甦當地農業,更推動生態與經濟的共存發展。帛琉是母系社會,女性負責下芋頭田耕種,男性出海捕魚。(照片提供:八百金社會企業)黃柏鈞的團隊以旅遊為先行策略,帶領遊客深入濕地芋頭田,從採芋頭、賞鳥到品嚐在地芋頭料理,讓人親身感受陸域與海洋生態的緊密連結。同時,與當地農民進行契作,利用當地芋頭開發多元產品,如芋頭餅乾、芋頭奶茶、芋頭米香等,將這些產品融入帛琉的觀光體驗,使旅遊不僅是享受,更是一場支持生態保育的行動。現在就跟隨八百金社會企業創辦人黃柏鈞的腳步,了解他如何讓帛琉的芋頭田持續耕作,實現生態、農業與商業的三贏局面。紫秧雞的神秘身影、帛琉原住民的共生智慧,以及那碗濃郁如蛤蠣濃湯般的芋頭湯,都將帶給你全然不同的帛琉滋味!帛琉的芋頭品種有近百種,其中種植最多,也是帛琉人最喜愛的芋頭品種為Ngesuas。(照片提供:八百金社會企業)黃柏鈞(上排中)晉見帛琉南女王Bilung Gloria Salii(下排中),闡述「紫秧雞芋頭生態品牌建構計劃」的理念與工作內容。(照片提供:八百金社會企業)
-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Net-Zero Taiwan)雖在今年不巧遭逢颱風打攪,但是民眾及廠商仍舊躬逢其盛,有許多企業在其中展示了對於零碳未來、永續企業的創新解方。本集《零碳未來》,我們邀請參與其中的義電智慧能源台灣董事長 陳威廷,深入剖析虛擬電廠如何支援企業節能與穩定電網。陳董分享義電智慧能源作為全球與台灣領先的需量反應虛擬電廠營運商,如何協助企業達成 ESG目標,優化能源管理並創造收益。節目中更探討需量反應的實際運作、客戶參與流程等,含金量驚人,快來收聽。 圖片來源:義電智慧能源 (Enel X Taiwan)提供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
-
您認識幾種台灣的原生種植物?只有建築,無法構成都市,建築以外的空間,就是景觀。近年在台灣有一個很特別的景觀設計理念,引入「新荒野美學」。今天的來賓,是把台灣原生種、特有種植物融入景觀設計的太研規劃設計顧問公司 吳書原總監。綠地、荒野,他最重視的一切,來自兒時的經驗。童年住在台南市的邊上,他記得從窗戶看出去,是一望無際的潟湖,有魚塭、竹林、雜木林、野草等等。後來建商來了、潟湖被夷平了、房子蓋起來了,但自然不曾被遺忘,吳書原記住了。今天,新荒野的景觀美學已經在台灣從北到南,陸續展現。或許,這樣的理念也可以在我們自己的家園實現!讓我們一起來認識。
-
來賓: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林桂鳳、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校友會理事長/三民國中校長 丁淑觀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創立於民國13年4月1日(西元1924年),日治時代原名新竹州立新竹高等女學校。 今年適逢創校百週年,本集節目特邀新竹女中林桂鳳校長與校友會理事長丁淑觀(新竹市立三民國中校長)一起回顧母校—竹女的百年風華,談談母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迎向即將到來的校慶活動,她們籌畫了哪些精采的慶祝活動呢?兩位校長與新竹、母校竹女有哪些動人的故事?她們在學時期是否就相識了呢?兩年前啟動籌畫百年校慶,將帶給校友及學生哪些不同感受?攜手關西高中舉辦「竹竹攜手走入百年通學之路」文化營隊,促進校際交流,共慶百年校慶,兩校合辦百年校慶有哪些機緣與意義?她們還循線找到當年創校的日籍校長後裔!因為投入,所以深入,請聽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林桂鳳校長、校友會丁淑觀理事長,分享竹女百年校慶,攜手關西高中踏上百年通學之道。
-
在和平島地質公園的海蝕平台管制區,有一個名為「珠算不如公民科學家算」的公民科學計畫正在進行。這個計畫自2023年開始,由和平島地質公園與環境友善種子共同推動,目的是邀請志工擔任公民科學家,協助尋找和記錄瘤珠螺的成長情況,評估管制區的保育成效。由於瘤珠螺會在夜晚活動覓食,因此調查選在夜間退潮時進行。公民科學家們兩兩一組,尋找殼上有標示的瘤珠螺,為牠們進行簡單的體檢,包含大小和重量的測量,並記錄其GPS座標與海水鹽度、溫度等相關環境數值。尋找到殼上有標記的瘤珠螺後,由研究團隊為牠們進行簡單的體檢,包含測量殼寬、殼高、殼口寬、殼口高和重量。研究團隊在年初進行了瘤珠螺的標記與野放,並從2月開始,每兩個月邀請志工進行調查。初步分析結果顯示,管制區內的瘤珠螺正穩定地逐漸長大。透過其成長率與管制區的保護時間進行比對,可以確認,這片海蝕平台潮間帶從2018年起進行管制之後,確實讓瘤珠螺的成長更為穩定。研究團隊還前往澎湖調查瘤珠螺,發現澎湖的瘤珠螺數量多但體型較小。相比之下,和平島的瘤珠螺在管制保護下體型更大,再次證明了管制區保護的有效性。萬一標示瘤珠螺的琉璃珠脫落了,研究人員就要化身名偵探柯南,根據其特徵、比對以往拍攝的照片,確認個體編號。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公民科學家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志工回報的GPS點位有時不準確,需要後續過濾與校正。此外,不同調查者的能力和經驗也影響了數據的精確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珠算不如公民科學家算」計畫也進行了志工培訓,以提高調查資料的準確度和一致性。如果你也對這個計畫感興趣,想成為調查志工的一員,請關注「慢島旅」的臉書粉絲團。明年計畫會繼續進行,期待更多朋友一起在夜晚下海摸珠螺,為保護海洋生態貢獻心力。若瘤珠螺殼上的編號或琉璃珠脫落,研究人員也會重新補上。瘤珠螺口蓋為半凸透鏡形的石灰質構造, 可以完全將殼口封閉。夜晚在和平島地質公園海蝕平台,可以觀察到許多螺類。
-
2023年《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滿一週年,2024年碳權交易所成立,碳權碳匯話題風風火火線現正討論中,但身處其中的你我是否真的都看懂了?在這集的節目中,我們邀請了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趙家緯理事長,與我們討論他在這些政策、團體及企業之中所看到的亂象及問題,告訴聽眾在碳權及碳匯上應該注意的眉眉角角。你知道自己應該面對的碳稅嗎?碳匯有真有假你是否知道?到底還有多少需要注意的呢?????本集節目將讓您深入了解碳稅、碳匯、碳費及碳交易的各個面向。讓我們一起關注,開創屬於我們的零碳未來!🗣️ 本集來賓: 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 趙家緯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
-
廣告人金欣儀在一次友善耕作課程中受到農夫與土地間緊密情感的啟發,因而踏上自然農法學習之旅。環島旅程中她看見農人看天吃飯的無奈與挑戰,因而成立「直接跟農夫買粉絲團」,讓人們認識農產品背後辛勤耕耘的身影;2014年轉成立社會企業,致力推廣友善食農的理念與產品,更賦予消費者每一次的購買更多的社會意義與影響力。廣告人如何從辦公室一腳踏進農田裡?「直接跟農夫買」如何在消費者與農夫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樑?不只買菜更是養田,金欣儀如何協助農夫改善耕作方式,克服傳統使用除草劑等農耕習慣?「直接跟農夫買」號召多少人參與,所創造的社會效益有多大?歡迎收聽!
-
來賓:新竹市築愛協會理事長 邱媛美、親愛愛樂創辦人 王子建、親愛愛樂首席 沈上暘「一個山裡的樂團,在充滿楓葉傳奇的奧萬大,一群親愛村的孩子,用音樂改變生命。親愛愛樂是他們對音樂的執著,相信聲音可以傳遞感動,用聲音紀錄生命……」這個源自親愛村的樂團,16年來從山上到草屯、又到了中興新村,一直在尋找能讓孩子們安身立命的地方。2024年即將進駐竹東文創藝術村,一個新的里程碑。王子建和陳珮文伉儷,他們是美術班老師,2008年前申請到南投奧萬大山上教書。沒想到一上山,發現孩子們有一大半都是單親,家庭並不幸福!畢業後甚至復刻著自己父母的人生。「老師,我也想要學。」無意間發現孩子們對小提琴非常感興趣,於是開始帶著孩子們學習,栽培他們繼續升學。多年來,從陪伴到職涯培力,成就了「親愛愛樂」大家庭,也目睹孩子們的無限可能。「第三屆築愛美學節與親愛愛樂提琴故事節」將帶來哪些音樂火花呢?請聽新竹市築愛協會邱媛美理事長、親愛愛樂王子建創辦人以及樂團首席沈上暘的分享。
-
關渡,大台北地區最重要的水鳥棲息地。每年秋風起,便有成千上萬的冬候鳥來到淡水河口,於此停留、棲息。與這場候鳥遷徙景象同時發生的盛會,還有已經邁入第19個年頭的「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在藝術季中,關渡自然公園邀請藝術家,以竹子、木頭、種子、石頭、泥土、貝殼、麻繩、布料等自然素材進行創作,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這門重要課題。
法國藝術家Fiona Paterson從環境、社會、經濟等永續發展的3要素出發,創作出《生命之柱》。(照片提供: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2024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的策展主題為「生態,作為一個思考」,策展人廖柏森指出,這個主題不僅延續前兩年的「療癒,作為一個方法」與「自然,作一個禮物」,更強調了人與環境關係的重建,深入探詢永續的概念。「如果生態成為藝術家的態度,那麼作品所展現出來的,就是對生態觀察的一種思考,一種以藝術改變環境與人的姿態。」本屆藝術季邀請了6位國內外藝術家於園區現地創作,包括台灣藝術家陳有德、郭俞平、曾莉珺,泰國藝術家Anusorn Tunyapalit、日本藝術家菅野麻依子,與法國藝術家Fiona Paterson。此外,緯創資通的志工連續第2年參與藝術季,創作出《翼起回家》,期待關渡濕地成為候鳥每年造訪的家園。
緯創資通43位同仁共同創作《翼起回家》,緯創資通暨緯創人文基金會董事長林憲銘參與成果發表會。(照片提供: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同樣屬於參與式藝術創作的作品,還有藝術家陳有德與關渡國中同學共同打造的《永渡池》。此作結合關渡國中「與水共生」課程,以獅象隘口淹水問題為文本發展,藉由創作引發學生思考。作品名稱中的「永渡」即為「永續關渡」,代表著師生對於關渡這片土地的期許與祝福。以藝術為媒介,讓我們一起思考環境、思考永續。在造訪關渡自然公園之前,就透過本集節目來認識2024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的精彩之處!
藝術家陳有德率領關渡國中同學共同創作《永渡池》,以在地真實事件獅象隘口淹水問題為文本發展,規劃學生學習歷程,藉由創作引發學生思考。(照片提供: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藝術家郭俞平《生息在潮濕的土地——無盡之屋》,以淡水河為主體,打造出一個充滿各式紋路、孔隙,相互聯通,並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其型態的裝置。(照片提供: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泰國藝術家Anusorn Thanyapalit在作品《翅膀與波浪: 鳥類遷徙與海外華人歷史的交集》中,從生態學及人類學觀點探討生命的相互關聯性。(照片提供: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
在全球推動永續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越來越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指引。《太陽的禮物》伊陵和子端,今天繼續來為我們述說拍攝過程中的所見及收穫。影片拍攝及與奇美實業合作的經歷,拍攝的過程中,團隊一步步的體會自然與環保的重要性,這些鏡頭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贈禮。另外,兩位也分享了企業在推動永續發展方面的具體措施,這些不僅幫助企業推動減碳與環保目標,也展現了企業在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中肩負的責任。而奇美實業除了發展企業內永續,也與合作單位長年分享相關實作經驗及資訊,讓永續的「善」循環可以一直轉動。整個製作團隊和企業代表在交流中一致認為,永續發展不僅是企業的責任,也需要每個人共同努力,為全球環保和減碳目標貢獻力量,精彩內容都在本集《零碳未來》。🎥 影片連結:《太陽的禮物》 https://reurl.cc/VMWjeN🗣️ 本集來賓: 奇美實業公關與品牌管理部專員 侯伊陵、《太陽的禮物》導演 劉子端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
-
只要找到熱情,過動兒也能專注!教師節快到了,讓我們聚焦SDGs永續教育,與其中動人的故事。玩轉學校是一家專注於「遊戲式教學」的創新教育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之一林哲宇,原本是一位注意力缺陷過動兒,後來卻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專注力,從臺大社工系畢業後,投身創新教育。當他面對學習難關的時候,除了父母的陪伴,一位重要的老師成為他翻轉的契機。這位老師是誰?做了什麼?以林哲宇的案例,克服注意力缺陷過動,發展出學習方法的關鍵何在?愛玩是人類的天性,好奇是學習的起源。玩轉學校獲得不少肯定,獲選為親子天下教育 20+ 國家代表隊,也成為與環境、員工、社區等利害關係人共好的B型企業。他們的「遊戲式教學」怎麼做?透過議題式遊戲,如何讓孩子認識外籍移工的處境,或是地緣戰爭、族群歧視問題?這種有策略、有解謎、有同理心,就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習方式,培育孩子什麼樣的能力,與面對世界的觀點?歡迎收聽!
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 林哲宇 與主持人合影 -
數位孿生是AI技術最令人期待的應用項目之一,數位孿生可以為世界帶來哪些改變,是否也可以用來處理氣候變遷、節能減碳問題?#台達基金會 #氣候戰役在台灣 Podcast S3E8邀請到台達研究院陳聖華研發副理,分享數位孿生與AI如何幫助產業節能。★本集重點:1. 什麼是數位孿生(Digital Twin),跟AI的關係是什麼,應用在建築節能上有什麼好處?2. 數位孿生如何幫助資料中心、工廠物流與產線節能?3. 哪些種類的機台,比較需要運用數位孿生來協助調機? 本集Podcast收聽 : Apple podcast Youtube Spotify KKBOX
-
在台灣,有好幾種蜻蜓的族群岌岌可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水域環境,出問題了!雖然蜻蜓是在空中飛行的昆蟲,但牠們的稚蟲「水蠆」都是在水中生活,長大後爬出水面,羽化成蜻蜓。不同型態的水域,會吸引不同的蜻蜓。有些蜻蜓喜歡棲息在乾淨的溪流上游,有些在下游或湖泊、池塘生活,有些則棲息於農田、水溝等淺水環境。然而,隨著城市與工業發展,台灣的水域環境在這幾十年來有著巨幅改變。許多埤塘、池沼、濕地,被填平開發;河川河灘地興建停車場、籃球場、親水公園等設施,導致草澤減少;山區溪流也因為不當的治水工程,變成了三面光的水泥溝渠;有的水田使用了農藥,有的則休耕或轉作旱作……這些變化,使得適合蜻蜓棲息的環境愈來愈少。
跟隨台灣蜻蜓學會李宜龍秘書長走進鶯歌大漢溪高灘地草澤,搜尋雙截蜻蜓的身影。
以雙截蜻蜓為例,台灣蜻蜓學會秘書長李宜龍指出,雙截蜻蜓喜歡穩定的草澤環境,根據過往資料,北部淡水河流域的大漢溪、基隆河河岸,都有雙截蜻蜓的觀察紀錄,甚至桃園、南投、屏東等地的濱溪帶草澤都有雙截蜻蜓的身影。但如今,只剩下新北市樹林、鶯歌的大漢溪河濱草澤,有相對穩定的族群。
在隱密的草澤中,發現了一隻雙截蜻蜓!
分析主要原因,李宜龍認為,仍是河岸棲地環境的變化。例如樹林「後村堰」2004年遭艾利颱風帶來的大水沖毀而荒廢,成為雙截蜻蜓的重要棲地;後續市府將看似雜亂無用的草澤整理為遙控飛機場、運動公園,也連帶讓雙截蜻蜓的棲地縮小。加上最近幾年降雨極端化,草澤可能長期無雨水補充逐漸乾涸,更讓雙截蜻蜓的生存雪上加霜。根據台灣蜻蜓學會編撰中的蜻蜓紅皮書初稿,雙截蜻蜓被列為國家極度瀕危等級(NCR),需要您持續關心。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台灣蜻蜓學會秘書長李宜龍,走訪雙截蜻蜓在鶯歌與樹林的可能棲地,找尋牠們的身影,也思考如何拯救岌岌可危的雙截蜻蜓族群。
去年在樹林後村堰草澤仍可觀察到雙截蜻蜓,但今年只有1筆觀察紀錄。
雄(左)、雌(右)雙截蜻蜓的翅膀、背腹有著不同的外觀特徵。(照片提供:台灣蜻蜓學會)
黃尾綜蜓目前僅在台東縣達仁鄉及屏東縣獅子鄉有族群分布,數量極為稀少。(照片提供:台灣蜻蜓學會) - Laat meer z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