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2024年的夏天,我和顾西瓜前往上海浦东三林的商业街区前滩公园巷,在「白日制梦车间」的房车前与音乐制作人和导演身份的Hanyi&Liz夫妇聊了他们做过的那些与上海乡村相关的音乐项目,有美声卖瓜,也有东方卫视的海上和美乡村村晚节目。在开始我们的聊天前,可以听一下将上海田山歌改编的串烧歌曲《摇一橹过一浜》《酿酒歌》《对山歌 花鸟歌》。
音乐&图片©白日制梦车间
00:02:11:文艺委员的奉献与水果音乐表演,给你不一样的听觉体验!
00:04:12:两千万打造的花灯壮观程度惊人,这里的瓜果也如此美味!
00:09:33:「欢乐卖瓜,水果品质革命!」——大团这个地方的非凡成就
00:11:35:上海农业的前世与今朝:从农田到城市更新的音乐剧
00:13:36:上海之音:音乐与文化的碰撞融合
00:16:54:金山之音:上海各区文化的音乐交融之旅
00:20:22:创作之路:上海文化传承与节目创新的结合
00:23:45:【文化探秘】上海农村文化之旅:歌曲背后的故事
00:27:10:跨越时空的音乐之旅:六十年代与四十年代的碰撞与融合
00:30:30:音乐之旅:唢呐与拉丁文的奇妙交织
00:33:58:艺术与热爱:小姑娘的独特演绎令人惊艳!
00:37:22:演出艺术家的心路历程:追求完美与自我认知
-
图片©鹿柴山集,音乐©je me souviens -Jordan Critz
2021年3月,我们参与组织了一次以土地美学与乡村社区营造为主题的研讨会,契机源于胡应兵先生的一个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四年后的今天,鹿柴山集这个品牌已经走出秦岭,接下来会有两个新项目,分别位于江西景德镇以及云南普洱。24年11月底得知胡总和鹿柴山集的天使投资人来上海参加可持续和生态主题的行业活动,我们约在上海外滩的navie理想国小酒馆里聊了两个多小时。
平台AI生成:
00:02:07:商业模式解读:我们不是单点生意,而是生态循环的生意。
00:11:44:村庄景观化的挑战与机遇
00:17:36: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运营:如何在多维度中获得成功?
00:23:28:流量与宣传:如何打造引爆市场的爆款产品?
00:29:21:团队水平与项目运营的关系
00:41:06:年轻人的回归与乡村发展:探讨定性与吸引年轻人的方法
00:46:59:商业合作的可能性:品牌方在综合体中的招生与发展机会
00:52:52:社区服务的未来:提供产品与增量市场的挑战
00:58:44:乡村创业者的成功之道:资源、网络和创新!
01:04:36:走出陕西和秦岭,顺势而为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
图片©艺术家九个妖音乐©mamomo《hometown》
11月的晚秋,我们前往被称为江南秘境的松阳,赶上了松庄村里的周末活动,有集市,有剧场表演,更有That’s shanghai年度最佳厨师奖的Dali就地取材精心准备的一席中西融合创意料理。其余时间里我们在这座不大的村子里溜达,巧遇以前在陈家铺村先锋书店工作的立夏,也与桃野民宿的女主人Yingying以及CSC的创始人ivy一起聊了聊“山野共织”艺术驻地项目以及村里即将开幕的织美术馆。
00:02:06:民宿主人的规划与愿景:创造一个年轻人的社区
00:06:19:理想主义者的乡村之旅:打造共享社区的奇幻平台
00:12:39:乡村美术馆的艺术驻地计划:与当地艺术家的合作之旅
00:19:00:艺术的村庄:五位艺术家在乡野之间的创作与劳作
00:25:18:艺术驻地项目:乡村生活的表面与深处
00:31:39:民宿创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做出明智决策?
00:38:00:乡村活动策划:促进社区凝聚力与幸福感的方法
00:44:20:民宿项目的挑战与机遇:女性视角下的思考与决策
00:50:38:如何平衡引流和村容村貌?探讨旅游业的发展问题。
00:57:02:乡村针灸之旅:探索松阳的针灸文化和乡村发展的故事
01:03:20:青春的选择:回流年轻人在乡村的成长之路
01:09:42:记录生活的点滴,分享给那个特别的人
-
2020年8月,在深圳百老汇院线工作的秋梦带我们吃过白石洲no.1的椰子鸡,4年后又带着我去龙井村吃了一家下午五点半开门很快就开始排队的广东乡下菜餐馆。她推荐跟纪录片制片人,同时也是一家网红韩国餐厅老板的朋友世杰和我们一起聊了聊城中村和客家人。
音乐:《Matilda-Chad Lawson》
00:02:07:追寻客家人的起源:基因、历史与文化传承
00:05:44:基因研究揭示男性北方祖先,女性南方根源,冲击最强的地方关系如何自处?
00:11:33:广州自梳女:现代化挑战下的幸存者故事
00:17:18:潮汕文化中的禁忌与人际关系:女儿不能回家的原因探析
00:23:05:突破不安全感:探讨城市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00:28:48:现代社会的焦虑与人际关系:探索城市化的影响
00:34:37:意义与无意义:探索生命的意义与社会状态的思考
00:40:24:个人意义的追寻:从成语到传统道德,一位杰出人士的一生探索
00:46:10:他在网络上的宣传力度让你惊叹:超越常人的影响力!
00:51:55:揭秘深圳经济下滑现象:影响最大的全国区域!
00:57:39:深港语录:从上海到深圳,探寻语言与文化的奇妙之旅
01:03:28:马来西亚客家人:强调强关系与边界认可度的思考
-
普拉桑登陆上海的那天,前米其林餐厅大厨Tim和夫人阿咳与台风赛跑,在Tasting Menu工作室为大家准备了今年最后一批云南野生菌的盛宴。我们与陌生人边吃饭边聊天,结束前也聆听了他们的祷告,老朋友顾西瓜在闭门前也赶来打包了一碗汤。我们了解Tim近年来一直保持对云南、四川当地的人文观察和食材方面的长期合作,但对他走近山野的过去和现在更充满了好奇。
↓以下对平台AI生成内容略作调整:
00:00:51:一位前米其林餐厅大厨的独白:信仰、家庭、事业、人文观察
00:04:03:营养师妻子和自己对家居和工作室氛围的打造
00:10:03:饮食行业中的剥削与自由意志之争
00:15:06:不一样的味蕾体验:高端餐厅中的美食设计与呈现
00:25:09:情感培养与厨师关系:信任与尊重的建立
00:30:13:食物人类学:通过美食了解不同文化的需求与关注点
00:35:17:艰难时刻中的希望与支持:家庭、工作和人生的意义
00:40:18:美食与品味:吃面的时机与出品的重要性
00:45:22:美食与人际关系
00:55:27:从自我出发,为社会做出改变!
-
2024上海书展期间,作为新书《为树木发声》的第一批读者,我和老朋友顾西瓜在思南文学之家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对谈活动,听了社长和两位译者的分享,几天后许静老师邀请了与她合作的两家机构的编辑和我们在河边咖啡馆聊了一个上午。在此感谢七叶树的李立东和史芳梅两位老师以及九久读书人的杜晗老师。
选用音乐依次为:
U2《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 》
Enya《Anywhere is》
《为树木发声》
作者:[加]黛安娜·贝雷斯福德-克勒格尔 著 金衡山 施晓蓉 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号:978-7-5760-4890-2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黛安娜·贝雷斯福德-克勒格尔(Diana Beresford-Kroeger)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植物学家、医学生物化学家和作家。她的工作以独特的方式融合了西方科学知识和古代世界的传统观念,著作包括《简单生活的甜蜜》、《全球森林》、《北方植物王国》、《美洲植物王国》(获得美国国家植树节基金会杰出教育工作奖)、《时间会告诉你》和《生命花园》。贝雷斯福德-克勒格尔荣获多项荣誉,包括2010年被授予世界之翼女性探索组织研究员称号,201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地理学会院士。2016年,该学会将她列为加拿大25位女性探险家之一。她的工作激励了诸多艺术家和作家以及领先的科学家。她是纪录片《森林的呼唤》的作者和主持人,也是在PBS上播出的三集系列纪录片《关于树木的真相》的核心人物。目前,作为一项雄心勃勃的全球“生物计划”的代表,她正在倡导普通人与自然建立新的关系,并共同努力恢复全球森林。
以下内容为AI自动生成:
2024上海书展,我们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话题。许静老师与几位编辑在河边咖啡馆聊了一上午,分享了《为树木发生》一书背后的故事。书中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和和谐,展示了德鲁伊文化对现代科学的独特贡献。同时,神秘的凯尔特字母表,也为我们理解自然增添了新的视角。这个讨论引起了深思:我们该如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00:02:07:深入古代凯尔特智慧与森林疗愈的旅程:一部非凡的生命之旅
00:08:15:科学与自然的交融: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精神
00:16:28:凯尔特文化中的整体思考:探索微观世界的奇妙之旅
00:24:45:自然教育与生活方式:探索中国读者的阅读喜好
00:41:18:重新学习传统:从爱尔兰到加拿大,树木与文化的交织之旅
00:49:36: 森林读书会,亲近智者
01:06:05:重新思考消费主义:城市生活中的资源利用与价值观
01:14:24:如何在多元社会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探索存在与认同的价值观!
01:22:39:努力重拾文化的女性:探索边缘文化的智慧与工作方法
01:30:56:书籍与出版:解读古代智慧与现代社会的桥梁
-
7月的一个周日,我们完成楠溪江的竹筏漂流项目后跟着曾经的留守儿童洲洲去了她在那里长大的上泛村,吃了外婆亲自准备的一桌好菜,溜达到村后山上观赏了被洲洲称为“西兰花”的那棵树,和山下快要竣工的楠溪江高铁站隧道。周六上午游览了温州老城的瓦市菜场和解放路后前往安澜码头搭乘轮渡跨越瓯江抵达永嘉,下午好似穿越了岩头镇,一边是繁荣的普通小镇商业街,另一边则是文旅开发后在细微处还能寻得丝丝文脉传承的丽水古街,也被突如其来的雷阵雨打乱了行程,巧遇了老宅房产纠纷缠身的本地阿姨。这次的同行者是顾西瓜、单丹,和来自浙江杭州的紫昕。
以下内容为平台AI生成:
在这一期的播客中,我们将带领大家跟随原野和同行者的脚步,探访中国南方一个拥有丰富地域文化和复杂家族史的小村落。通过访问各具特色的地点和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我们不仅发现了自己对于故乡、家园的认同和归属感,同时也触及了人与土地之间不可割断的情感纽带,以及一代又一代人对于更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此次返乡之旅,是一次治愈系的旅行,也是每个人心中寻找“家”的旅程。
00:02:02:探寻迁徙背后的故事:羌族家族与我们家族的对比分析
00:06:09:杭州人?不,我是个异乡人!回到家乡的治愈之旅。
00:12:18:房产纠纷:两家之间的土地争端与人际关系之谜
00:18:25:村庄中的独特资产:音乐、友谊与财富的较量
00:24:38:自然景色与文化体验:探索千年之前的山水诗情
00:30:49:远离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楠溪江的美丽与野趣
00:37:00:离开与回归:年轻人的选择与老年人的担忧
00:43:10:【倾听家乡的声音】楠溪江的别样风采:探索家乡的未知领域
00:49:19:城市化进程中的身份认同:探讨地域歧视与文化多样性
00:55:30:思考物质与亲情:我的祖辈经历了什么?
01:01:40:爱情观的差异:年轻人的热血奋斗与老年人的安逸退休
01:07:50:女性的节省与仗义,为争一口气
-
六一儿童节前的一天晚上跟着艺术家九个妖前往上海黄浦区瑞金一路的居民区,拜访了她长期合作绘本的卢璐和田晓耕,临时出现的公益人洋葱,和我们一起回溯了禾邻社在十五年里的社区和美育公益发展,资金、知识产权和组织管理是一直需要面对的问题,女性议题也存在很难公开讨论的障碍。00:02:09:从小剧场到城中村社区:探索当代文化与公益实践的结合
00:14:44:公益组织和公益事件的传播:主流媒体的转变
00:24:36:公益组织与企业合作的案例分析:万科案的胜诉对中国公益行业的影响
00:29:32:创意与合作:艺术展览中的企业赞助与社区支持
00:34:28:乡村美育教育的探索与挑战:从2009年开始的探索
00:49:13:寻找自我:艺术、社会创新与自我的姿态
00:57:18:公益行业中的女性问题
-
趁着三八妇女节的半天假期,我们跟着艺术家九个妖去了包邮地区的某个有机农场,与不愿意透露真实个人信息的负责人在晚餐时抓紧聊了些他对有机和公司运营的一些内容;春分时节前往山东淄博,被Seven和小花从高铁站接上送到潭溪山景区里800米高的悬崖洞穴酒店,与运营团队的代总和皮皮聊了聊。这次的同行者是老朋友顾西瓜,最后还有一个吃鸡彩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原野计划”并加入线下田野调查。
00:02:01:投资逻辑与成功样本:甲方眼中的文旅行业挑战与机遇
00:04:01:度假村创业故事:山东山间高端民宿的成功奥秘
00:06:39:目的地度假酒店:引领旅游行业转型的新趋势
00:09:59:淄博旅游新趋势:以潭溪山景区为核心的绿色生态旅游区域崛起!
00:13:21:淄博烧烤:价格实惠、人气高涨,为何全国游客纷纷前来?
00:16:41:传承与创新:展现淄博当地非遗的窗口与桥梁
00:20:02:裁员潮蔓延至上市公司,最少30%的裁员幅度!
00:23:22:理解人与事情:平台思维与酒店行业调整的共通之处
00:26:43:直播电商新趋势:空乘团队转型为销售力量!
00:30:03:危机感与商业成功:打造优秀企业的关键要素
00:33:23:产品供应链和农场活动管理:亲自抵达现场和事必躬亲
00:36:43:在地化的印象:浙江乡村音乐节的魔幻、河南马街书会、少林寺附近的社戏
-
春节假期我们来到拥有2883座岛屿的舟山,拜访了热岛效应的发起人晴雨,原定早上七点半的跳岛因迷雾停航未能成行,于是我们跟着她去沈家门码头附近吃了一碗面,爬上无数个台阶后探索了一座废弃的青少年宫,中午喝了一杯灯坞咖啡,下午在庙后村的心野舍完成了购物环节和认识了新老朋友。这次的同行者是老朋友顾西瓜,节后的最后晴雨分享了她喜欢的一首歌,彩蛋则是我们激烈探讨的日常。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原野计划”并加入线下田野调查。
*UHi 热岛效应是从舟山出发的青年共创组织,以“针灸”的方式生态地介入社会领域,深耕海洋。
00:02:57:艺术与环保:在海洋垃圾中寻找创意的共创之旅
00:04:59:关注海洋,保护海岛:热岛项目引发的思考和行动
00:09:23:被放弃的宝藏:岛上老人的希望与挑战
00:14:09:追寻失落的历史:重新就是这些照片背后的真相与故事
00:18:51:南海大地艺术节的记忆:探索岛屿背后的故事与艺术节的保护
00:23:35:保护海岛生态,探索原住民智慧:岛屿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00:28:19:超越艺术的界限:探索热岛项目的创作与盈利模式
00:33:02:一本书、一杯咖啡与一座岛屿:对生活情景的思考与探索
00:37:44:在濑户内海艺术节期间,探寻岛屿的文化与艺术之美
00:42:27:中国乡村与城市的认知差异:年轻人的返乡之路
00:47:10:追寻热岛之路:上海城市生态的观察与思考
00:54:00:项目定位与创作思考:个体与政府的合作方式的不同关注点
-
2023年九月初我跟随禾然有机的小伙伴到宁夏银川灵武市的白芨滩毛乌苏沙地,参与了一次植树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置身于、听闻过,也书写过很多次的中国治沙示范地。在离开灵武市的前夜,我们和上海根与芽的龙哥、 Becky,德国瑞好的Mark,普华永道的Fiona、大雁和禾然有机的彩琴在小旅馆中录制了本期内容,节目最后还有一个偷录于大家在临别晚餐中的小彩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原野计划”并加入线下田野调查。
00:02:51:从城市到乡村:我的角色转变与成长之路
00:04:51:逃离城市,寻找内心的宁静:乡村生活的优劣评析
00:08:31:尊重彼此的选择:城市人开始关注徒步运动和环保话题
00:12:44:环保认知与自然地理:沙漠、沙地与城市生活的影响
00:17:01: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的世界——百万支出计划的意义与影响
00:21:19:上海企业合作伙伴邀请:前往戈壁荒漠的启示与希望
00:25:36:从影响一代到三代,公益活动的深远影响!
00:29:51: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探索林地生态系统,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00:34:06:孩子的缘分与大自然的连接:一个母亲的教育故事
00:38:22:沙漠变绿地:实现环境保护的愿景是否可行?
00:42:40:沙漠化与日本核废水:两个独立的问题,需要客观看待各自的影响力
00:46:56:内蒙古种菜项目:为了环境建设而努力的无声英雄
-
十月中旬我们去杭州彭公农场赶了趟市集,与现在负责品牌和市场运营的香菇聊了聊;11月底受邀去了沈绮Krist家在上海奉贤的农场,看到了夏老师的书画教室,体验了一回露营烧烤,也在机车和飞机的背景声聊到了半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原野计划”并加入线下田野调查。
00:02:06:剪辑技术差导致音频过度音乐缺失,文本内容一探究竟
00:05:56:学校提供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虽然明确,但数和细节问题仍然令人困扰。
00:11:56:农业资本:游走在利益与道德之间的生意
00:17:55:社区型农场:种植与自然共生的奇妙之旅
00:23:51:解密国内果园品牌运营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00:29:49:为年轻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打造可持续的商业盈利点
00:35:51:农村生活的真实艺术空间——探索农村自然与文化的多样性
00:41:46:因地制宜,创新乡村改造——跟我学做有机农场!
00:47:47:接下来也要全都变成水稻?怎么卖二十亩的水稻?
-
十月国庆假期,我们前往福州参观了旗山湖公园内一栋古厝里的艺术展览——宅生记第三回,与策展人之一的吴昳聊了聊,也跟着《Homeland家园》杂志的主编许灵怡沿着白马河来到杂志社的办公室,一起喝茶吃点心。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原野计划”并加入线下田野调查。
↓
00:02:03:个体经验与世界经验的相遇
00:06:00: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系统梳理软文化为改造提供支持
00:12:04:用设计连接返乡青年:与政府合作改造半塌掉建筑
00:18:06:旅游业的寒冬:游客减少、经济不景气,怎么办?
00:24:10:乡村度假的新选择:选择纯粹的村落,变成一个很好的楼
00:30:11:艺术不应只关注乡村,更应该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00:36:09:艺术与地理的奇妙互动:一个策展人的故事
00:42:18:走进福建民居的奇妙世界——探寻木质DNA的力量
00:48:19:乡村建设的长期规划:大学团队的优势与挑战
00:54:22:探索福建乡村的艺术之旅:模式、沟通和现实问题
-
9月初,在台湾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七等生的儿子刘怀拙先生的介绍下,与资深媒体主播和健康理财节目主持人张雅芳女士来到台中瑞井村,在客家人友善种植二十多年的油柑果园里,与返乡青年阿富简短聊了聊。月中则在自由撰稿人顾西瓜的带领下前往上海川沙七灶村,拜访了2004年由美籍台湾人田月晈女士创建的百欧欢有机生态农场,与来自台湾高雄的小陆、陕西乾县的宋总和安徽亳州的权总聊了一个下午。
这次的同行者是原野计划的志愿者viva和回国探亲的kiki,以及家在上海奉贤有一座农场的Krist。最后还有一个从平行宇宙穿越到台湾高山原住民故事的小彩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原野计划”并加入线下田野调查。
00:01:13:串烧:台湾有机种植成本&定价、大陆有机种植vs世界其它三大标准&初衷
00:04:35:台湾人的大陆有机农业之路:信赖和情怀、商业驱动、政策扶持
00:09:03:改变生态环境从脚下土地开始:以百欧欢为例
00:10:23:从农民的孩子到农大高材生: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意识
00:13:04:从台湾博物馆从业者到大陆乡村的社区营造:高雄、成都和上海三地的成长之路
00:20:50:从常规农业到有机生态农场技术指导:反思农药激素的危害和寻求解决方案
00:25:23:食物里程:城市周边农场可实现CSA在地化供应,国家物流系统的完善会减少碳排放
00:29:10:农业补贴:小农保稳定,大规模农场保障食物供给
00:30:45:农业创业如何成功?充分的市场调研、成熟的商业模式、政策扶持和技术储备
00:35:35: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机食品的定价差异,检测标准和费用
00:40:05:防治虫害:国家虫情监测、生物制剂,生态包含农业和自然两个系统
00:44:00:台湾小农有机种植的难度:虫害、产品再加工、青壮劳动力、品牌运营,从善念出发
00:50:25:台湾友善种植如何面对更大的消费市场:平台、市集、疫情期间的影响
00:51:50:大平台和趋势:科技企业搭建线上线下行销通路,小农的商业模式探索
00:57:10:彩蛋
-
八月中旬我们搭乘高铁抵达黄山北站,沿着新安江来到歙县金滩村,看到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在些地工匠带领下修复传统民居建筑的年轻志愿者。晚饭后我们与璐曦、孙宁卿老师和郁萍女士聊了聊,璐曦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专项基金的副主任,孙宁卿老师是《城市 环境 设计》(UED) 的媒体负责人和内容主编,郁萍女士是秦森 (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理事长。这次的同行者是老朋友自由撰稿人顾西瓜和从事奢侈品行业公共关系工作的蚂蚁。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原野计划”并加入线下田野调查。
00:02:02:法国最美乡村协会:村子有旅游信息咨询中心,配套完善
00:04:32:利用当地建筑元素和语言进行建筑创作:意大利vs中国
00:05:17:刘家琨的“适宜”思想反推设计误差,有些建筑设计师从形式、当地元素和非遗角度致敬传统
00:11:02:非遗对研究的辅助:纽约老房子的墙皮研究和UNESCO非洲夯土手册
00:13:40:传承比保护更重要:美国学者推崇日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建筑和重建的整体行为(Practice)
00:16:48:顶级时尚和奢侈品牌的两难:商业价值和公益寻找平衡,文化符号被客体化
00:21:40:长期坚持古建保护的公益项目:企业其它部门因此受益,相关单位优化历史保护建筑处理办法
00:26:55:非遗与可持续:中国丝绸博物馆,高等院系古建系缺乏资金,民间力量和年轻人很重要
00:29:52:品牌介入建筑遗产保护,遗产保护学科仍处于实验性阶段
00:35:35:奢侈品与古建的相通之处:时间积淀与文化自信,需要本土力量
00:37:43:徽州文化的影响力:从个体经验出发,在老家到上海到海外学习以及工作经历中思考
00:45:15:年轻人如何面对焦虑,参加古建修复传习营,寻找将来的出路
00:49:43:村民的互动:男性匠人回归教学,女性照顾志愿者,也是一种情感代偿
00:55:00:彩蛋
-
七月初的一个周末,我们来到实践朴门永续的云谷农场,探访了去年搬来村子生活的诚诚和Max。诚诚之前做过记者和大型文旅公司的策划,2020年从北京搬到上海,同时也在帮助英国杂志《物外Escape》在国内的推广。Max在2013年离开香港,去大理经营民宿,也担任过自媒体平台“一筑一事”的撰稿。2021年回到家乡上海,跟朋友合伙经营了一家网红素食餐厅。这次的同行者有老朋友自由撰稿人顾西瓜,杂志编辑阿邱,还有上海库布里克书店的负责人大漠儿。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原野计划”并加入线下田野调查。
00:02:55:香港库布里克书店:社区伙伴、可持续、小农
00:06:00:近几十年的出版趋势:从宏观、生态、博物到灵性
00:09:15:香港当下相关议题的主要呈现形式:小报或折页
00:11:00:现代地方志的书写:记录日常和整理族谱
00:13:00:乡村图景的真实:钱与诗意的分割
00:23:00:原生村民对新村民的偏见和不适应
00:30:27:以日本和台湾为例,艺术或建筑景观的介入,转化为可持续的社区
00:37:35:经历疫情,感受不安和痛苦,寻找到契合低碳环保价值观和共同伙伴的土地
00:43:35:观察自然提升主体感与平等意识,实践朴门永续三大伦理
00:50:40:冷门话题“乡村”被夕阳产业“纸刊”所探讨:有效沟通在线下,纸质书籍的重要性
00:54:20:原野计划并置不同观点,讨论事件的复杂性引发自我反思
00:59:40: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