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190年前美国传教士的十字架,第一次遇上清帝国的黄龙旗,这位与蜘蛛侠重名的公使,如何从广州眼科医院的麻醉剂,撬动《望厦条约》背后暗藏的外交密码,本期节目带你走进19世纪中美关系的隐秘角落,看一位耶鲁毕业生的手术刀如何影响帝国外交,又在权力游戏中留下怎样的矛盾烙印。
**在本期你会听到**:
• 01:35 帆船时代的「伯架」与超链接时代的「珀杜」
• 03:45 波士顿倾茶事件与「中国皇后号」起航
• 05:16 花旗参背后中美早期贸易
• 15:41 林则徐的疝气带
• 18:54 美国用鸦片平衡贸易逆差
• 26:32 传教士的中文课需要靠「修鞋匠」掩饰
• 38:17 「望夏条约」如何规范领事裁判权
• 40:10 卡梅伦胸前的花朵刺痛了百年历史神经
• 46:54 19世纪美国版「殖民狂想」为何胎死腹中?
伯驾的照片 伯驾的画像 1835 年,美国医师伯驾(Peter Parker)在中国广州市开了一家医院,他委托通草画画家关乔昌描绘院内的患者长达五年。 1847年,伯驾首次在中国使用乙醚麻醉实施外科手术 1844年伯驾在中国首次实施膀胱结石摘除术,图中照片为伯驾历年取出的膀胱结石 -
266任教宗方济各,见完JD·万斯后,立刻去见了上帝。全球哀悼这位颇受爱戴的教宗的同时,对万斯的讨厌又多了一点。
从米兰敕令的颁布到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教宗制度犹如活着的化石,自圣彼得受托「喂养小羊」起便承载着特殊使命。查理曼大帝的加冕奠定了教权高于王权的传统,而格里高利七世的续任权之争则让卡诺莎城堡的冰雪永远凝固在历史记忆里。三重冠的搁置标志着世俗权力的退场,但2018年临时协议显示梵蒂冈仍在现代国际政治的牌桌之上。
或许这就是制度研究的魅力——在方济各与万斯的最后会面这类戏剧性场景背后,隐藏着关于权力合法性的永恒命题。当马丁·路德焚烧教宗敕令,当利玛窦翻译「教化王」,不同文明对终极权威的想象在此碰撞。而现代高知阶层的改宗现象,则暗示着这个古老制度的新可能。
- 时间轴 -
00:01:16 266任教宗更迭,浓缩西方两千年文明史
00:03:56 基督教终获罗马帝国承认,国教地位确立
00:10:34 儒教特殊性:以国家为教会,皇帝即最高祭司
00:14:08 权力合法性博弈:教宗为查理曼加冕的深意
00:17:12 现实政治拷问:宗教权威与军事力量的角力
00:18:20 亨利四世雪地求饶:政教冲突的戏剧性瞬间
00:28:34 君士坦丁堡陷落:东正教历史性转折
00:35:58 教宗制度创新:赎罪券与炼狱概念重构救赎体系
00:37:35 宗教改革序幕:马丁·路德挑战教廷权威
00:41:31 韦伯命题: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联
00:44:41 中国信仰特征:世俗生活与宗教实践的融合
00:51:23 宗教改革遗产:中间商消失,信仰直接化- Note -
这次节目拖到周日晚上才成功昨晚,家里的事要处理,又碰上野心勃勃的一期长节目,因此不得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按时周五更新,到按时每周更新。如果真的有听众是在周五守着听这期,那么给您道歉。这期花费时间极长,但个人的收获也极大,希望你们也喜欢。(東石)
(梗图)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
事件背景:随着领导人出访东南亚三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我们聚焦东南亚,其地缘政治地位极为重要,不仅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而且是海上十字路口。关键问题 越南:多重身份与战略博弈
历史背景:北部受儒家文化影响(秦至明清的“北属时期”),南部受印度文化影响。
近代经历抗法、抗美、中越战争(1979年),累计死亡超300万人。
现状矛盾:经济依赖外资(2024年GDP增速7.2%),但军队经商问题侵蚀改革根基。南海争议的历史,1974年西沙海战、1988年赤瓜礁海战。 柬埔寨:地缘缓冲与大国平衡
历史纠葛:红色高棉时期对越南裔的清洗(1975-1979年),埋下两国矛盾。
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中国支持柬抵抗力量。
当前动态:云壤军港由中国投资改造(2025年竣工),可停泊10万吨级舰船,引发国际猜测。柬埔寨通过「亲中疏美」策略。 马来西亚:族群矛盾与经济博弈
近期事件:2015年「刘蝶广场事件」:华人遭暴力打砸,中国大使黄惠康介入缓和局势。中马签署联合声明反对种族主义,经贸合作深化。
经济现实:承接中国产业链转移,芯片制造、半导体产业具优势。2025年特朗普对等关税低于越南(46%)、柬埔寨(48%),或可转移产能。深层分析 越南:红河-湄公河三角洲分割导致南北对立,地理破碎性阻碍统一治理。大国博弈的「灰色空间」,推行「竹子外交」,表面中立实则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 柬埔寨:中南半岛原生高棉文明被泰、越挤压,被迫收缩至南部狭长地带。洪森家族长期执政,通过“亲中”政策平衡越南压力。 马来西亚:多元族群(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与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冲突持续。在RCEP与美国「印太框架」间寻求利益最大化。 -
本期节目将从心理学角度深入探讨特朗普的行为模式及其政策背后的逻辑。通过梳理其成长背景、人格特质及现实影响,回答以下三个关键问题:特朗普是如何形成其独特人格的?这些人格特质如何影响其政策决策?以及我们应如何应对这种类型的领导人?
事件背景•特朗普近期宣布大幅提高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关税,引发全球市场剧烈波动。
•美债收益率飙升、股市大幅下跌,经济学家担忧全球经济可能因其政策进入衰退。
•特朗普的行为模式引发了广泛关注,其心理特质成为分析焦点。
关键问题•成长背景:特朗普的父亲弗雷德·特朗普被描述为冷血、极端理性且高压控制型的人物,对特朗普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格特质:恶性自恋、攻击性外倾和强烈的现实扭曲机制构成了特朗普的核心人格特点。
•家庭影响:母亲因病缺席,父亲灌输「非赢即输」的观念,塑造了他对权力和胜利的执念。
•恶性自恋:渴望被吹捧,对批评极度敏感,导致其在国际事务中频繁采取极端立场。
•攻击性外倾:面对挑战时倾向于升级冲突,例如在贸易战中不断加码关税。
•现实扭曲机制:通过扭曲事实来维护自身形象,例如宣称选举被「窃取」或夸大政策成果。
如何应对这种类型的领导人?
•顺从与安抚:通过满足其虚荣心获得实际利益,例如在贸易谈判中让步以换取其他领域的优势。
•硬碰硬策略:在关键利益上采取对抗,但需评估代价与收益。
•无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其挑衅,以削弱其心理优势。
深层分析
1.恶性自恋与权力欲望
•特朗普对阿谀奉承表现出极度渴望,这种需求源于其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对父权威的模仿。
•他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例如频繁使用侮辱性绰号攻击政敌。
2.政策行为与心理机制的关联
•关税政策背后体现了其「服从性测试」的心理需求,即通过施加压力迫使对手屈服,从而满足自恋型人格的控制欲望。
3.现实扭曲机制的政治后果
•特朗普通过构建「替代事实」来逃避失败,例如拒绝承认选举失利。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国内政治,还加剧了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
金句分享
•「特朗普的人格像一座豆腐渣工程高楼,需要不断用吹捧来支撑。」
•「他不是要拿高分,而是要交卷;选民不是精明的考官,只要交卷就可以随意包装。」
•「现实对他来说太过残酷,他只能用扭曲事实来保护自己的心理高楼。」
-
本期节目将深入探讨特朗普最新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这一政策不仅对全球贸易伙伴全面开火,还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通过回答三个关键问题,我们将聊透关税背后的逻辑、对美国及全球的影响。
事件背景特朗普周四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全面加征关税。这一举措力度空前,引发全球股市大幅下跌,经济学家担忧其可能拖累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三个关键问题1. 美国真的在贸易上被占便宜了吗?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是否意味着经济受损?为何美国经济依然强劲?金融账户顺差平衡经常账户逆差2.关税真的损人不利己吗?为什么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坚持高关税政策?后发国家如何利用关税保护幼稚产业并实现经济转型?3.特朗普究竟想要什么?关税是手段还是目的?如何通过关税实现再工业化与选民满意度的闭环?美国的生产成本与国际竞争力之间的矛盾。深层分析1.政策漏洞与反噬效应美国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关税也难以弥补差距。全球民族主义情绪升温,各国以牙还牙反制美国关税。消费者物价上涨,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2.对中国及全球的影响最佳情形:各国减少对美依赖,形成去美化自贸区。最坏情形:全球经济碎片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被重创。中间状态:特朗普“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通过话术包装交卷。金句分享「特朗普的逻辑简单粗暴,但往往他一出门就一头撞在现实复杂度的墙上。」
「如果波音飞机成本增加10% ,还要面对中国34%的报复性关税,他能卖得出一架么?」
「选民不是精明的考官,只要交卷了,就可以随意包装。」
-
白宫高官在Signal群聊中策划军事打击,还将媒体主编误拉入群的离奇事件,探讨背后的讽刺与迷思。
事件始末
白宫高官在"胡塞计划小组"群聊中讨论对也门武装的打击计划 安全助理华尔兹误将《大西洋月刊》主编戈德伯格拉入群 戈德伯格选择观察,通过实际轰炸验证后爆料 高官们在群内分享行动计划、表情包,沟通方式如同家庭群聊关键人物
《大西洋月刊》:美国著名左倾媒体,与特朗普政府关系紧张 群聊参与者:副总统万斯、国务卿卢比奥等高级官员 Signal创始人:无政府主义者,设计Signal为防止政府侵犯个人隐私三重讽刺
反差萌:高级机密与草率操作。精密行动计划与表情包、夸奖话语形成鲜明对比 白宫战情室你不用,非要群聊?美国耗资巨大建立机密处理设施,却在普通聊天软件上泄密 政府高管聚集在无政府主义者开发的app上。保护个人隐私的工具反成为政府泄密渠道深层启示
美欧关系裂痕:群聊暴露特朗普政府对欧洲的蔑视态度 "草台班子"现象:迷思背后的人类大脑“减压阀”金句分享
"这讽刺级别已经快到顶了,除非直接把要打击的胡塞武装领导人拉进群" "希拉里发推文说:'You gotta be kidding me这太扯了吧'" "如果编剧敢这么写剧情,肯定被网友骂死" -
本期要点:带你从一则商业新闻读懂大国海权争夺战,理解为何一个看似普通的商业决策会引发如此巨大争议。 巴拿马运河的独特价值:作为时间与空间的特殊交叠点,处理全球5%以上的贸易量,缩短美国东西海岸航程14800公里 历史脉络:从法国失败到美国接手,巴拿马从运河获得主权的漫长历程,以及李嘉诚1997年入局 战略意义:长江和记此次出售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涉及中国全球港口资产的40% 海权论视角:马汉理论如何影响至今,港口控制权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 中美大国博弈:从TikTok到港口资产,企业在全球化收缩背景下的两难处境金句分享:"巴拿马运河是时间和空间的独特交叠""海权不仅包括海军力量,还包括商船船队及相关支援基础设施""大海并非美国防御的屏障,而是全球舞台的重要通路""伟大的企业家从来都不是冷血投机的逐利者,而是热诚傲骨的爱国者"
-
一句话:建立系统,放下目标
在这个特别的春分日,我们加更一期与平常不太一样的单集——春分漫谈。
受许知远《十三邀》和窦文涛的启发,我们尝试了一场无脚本的漫谈,探讨焦虑的消解、不确定时代的扶手,以及如何在后工业时代的复杂系统中,涌现。
创作播客
MKBHD的74粉到2000万粉进化公式:前100期「垃圾许可」理论。 建立系统
“建立系统而非目标”的重要性。通过每日的实践和反馈循环,逐步优化自己的创作流程,而不是盲目追求具体的目标。 复杂系统与涌现
张颂文的走红案例说明了复杂系统的涌现性。我们无法预测成功的因素,但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系统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对抗AI焦虑
在AI时代,人类的情感连接和随机性(《让万物穿过自己》的停顿美学)是无法被复制的。通过漫谈的形式,探索如何在复杂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Notes:希望用这种方式,更贴近与听众朋友的距离,既然是无目的的漫谈,就轻松下来,直抒胸臆,加更的一集,剪辑也不够精,请多包涵。下次我们还会有【夏至漫谈】,多谢你的关注。东石
-
本期内容从大疆强制下班政策切入,结合晚清困局,剖析「内卷大国」日本的崛起之路和悲剧命运,深聊人类突破内卷的核心路径——范式转换。
⏰时间轴
00:01:01 反内卷元年的强制下班文化
00:02:40 内卷VS竞争 突破无效努力的认知边界
00:05:16 农业内卷:爪哇岛与晚清中国的时空共振
00:06:59 马尔萨斯陷阱 当人口增长撞上资源天花板
00:08:17 水利革命 古代农业技术的生产力突围
00:09:57 王朝周期律 战乱导致的人口断崖
00:12:22 兔龟悖论 人口与粮食的增速生死竞速
00:15:59 德川幕府启示录 锁国时代的匠人内卷标本
00:17:57 黑船冲击波 日本工业化的海绵式进化
00:21:09 中国制造奇迹 卷尺生产废料率仅3%的极致优化
00:22:51 AI时刻 范式转换带来的生活重构
00:24:46 自愿加班是内卷吗
00:26:45 三标准法则 区分有效创新与无效内卷
00:27:14 高考难题困局 教育筛选机制的自我悖反
00:29:23 996福报论 从推崇到争议的十年嬗变
Notes:上一期(第10周)发布后,不仅上了小宇宙的新星榜第一,之后登上锋芒榜第九,订阅从50涨到700+,惊喜之余,更要深耕自己,同时提醒自己:建立系统,而非设立目标。反馈、提升、发布...周而复始。感谢所有听众!东石。
-
未来的历史学家,在回顾2025年时,可能会说,二战后已经运行80年的国际秩序,崩塌开始于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白宫的那次公开吵架。
两种观点:泽连斯基预谋之下的大胜,他将挟这一波国际声量,挽回颓势;史上最糟访问,没有任何筹码的泽连斯基,连保留最后一点底牌的可能性都扔掉了。
目睹这场「总统级公开霸凌」,谁都会想到「弱国无外交」,但为什么人类以国家形式组织在一起?什么是国与国竞争的底层逻辑?国际秩序崩塌之后,后现代的秩序又将如何?
note:第10期了,对自己的坚持很满意,订阅量也提升到51,很惊喜。因此特地做了一些提升,在节目最前面加了三个金句,音乐选择上跟前9期不同,剪辑更为认真,算是一次小改版吧。(东石)
-
从开播以来,由于特朗普的兴风作浪,基本都在聊国外的事情,即便DeepSeek那一期,落脚点也是放在中美竞争之下。
这一期趁着“两会”将至,聊聊咱们自己的经济:为什么大家体感不好?该怎么办?为什么长期来看,我们应该有信心?
本周节目时长超过40分钟,创下新高。
note:最近播放量和订阅都在明显上涨,非常振奋。
-
《灰度纪年》节目的第8期。前7期累积了10位订阅用户,非常欣喜。
在互联网时代,十个听众看起来少的可怜,我却想象着一场10人的聚会,大家在认真听我讲述,而且一讲就是半小时,这种感受已经让人受宠若惊了。
本周继续,让我们接受特朗普时代的风暴洗礼,过去一周,似乎泽连斯基最惨,但长期来看,欧洲也好过不到哪去。
-
马斯克带着六个年轻人,冲进美国政府的「瓷器店」,横冲直撞。
但它的背后,是六个被AI赋能的「超级人类」,对旧时代的冗余进行毫不留情的精准切除。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前者,还是后者? -
85年前美国发起贸易战,打掉全球三分之二的贸易量。85年后,特朗普同时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开打,他能再次实现重塑美国税收体系和在工业化的美好理想,还是会带着大家一起跳下悬崖?
-
这个时代现象,如此迅疾如风而来,以至于我不知如何应对,只好我问,它答,你来听。
-
本期播客聊了三个问题:
1.特朗普的“王权感”来自哪里?
2.美式帝国主义的“昭昭天命”有啥特别?
3.美国的“否定政治”制度,使懂王当王还没那么容易。 -
TikTok马上要被禁,难民们「走线」来小红书,狂欢背后,我们需要问一下,为什么他们舍Facebook和IG不用,而要舍近求远,到异国的app上来发布内容?
-
如果你是格陵兰岛的居民,面对 100 万美元现金和每年可观的分红,代价是加入美国,你会同意吗?
-
《灰度纪年》在2025年的第一个周五跟大家见面,很高兴认识你!
- 导语 -
首期节目关注马斯克与MAGA阵营围绕H1B签证的激烈交锋,每年8.5万个H1B签证名额,面对80万申请者的抽签厮杀,承载着硅谷对顶尖人才的渴求,也刺痛了MAGA支持者「被剥夺工作」的神经。
看似是政策分歧引发的争吵,实际上折射美国政治生态的深层裂变——特朗普将共和党改造成「个人好恶主导的政党」后,麾下科技巨头与红脖子在网上的骂战,又何尝不是全球化与本土主义的博弈?
争议中政府效率部拉马斯瓦米发言——「一个庆祝舞会女王而非数学冠军的文化」,掀开了美国反智主义的文化传统,《生活大爆炸》将科学家矮化为紧身裤笑料,地平说的流行,都成为佐证。而对岸的中国,简单粗暴地用「成绩至上」堆砌出比亚迪11万工程师。其中不同之处,奠定了中美竞争的差异性力量。
- 时间轴 -Part 1|H-1B签证之争
00:01:10 马斯克VS特朗普团队:X平台上的H-1B签证「口水战」升级!
00:02:37 硅谷生存战:H-1B签证抽签概率仅1/50的残酷现实
00:02:59 马斯克的「美国梦」背书:从南非移民到科技巨头的成功样板
00:04:36 海湖庄园晚宴变「辩论场」:科技巨头与政治大佬的直接对抗
00:07:49 特朗普政策大转弯:从反移民到「高技术人才签证」支持者?
00:11:50 科技大佬「下海」玩政治:马斯克高调站队背后的商业算盘
00:12:49 H-1B争议核心:保护本土就业VS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拉锯战Part 2|美国政治生态的变革
00:06:31 特朗普的「政党改造术」:共和党从意识形态到个人崇拜
00:08:28 政治风暴预警:美国史上罕见的「团队内斗」现象持续发酵
00:09:08 政治团队的「大杂烩」现象:极右翼与硅谷精英的奇妙共存
00:13:57 政治的艺术:H-1B法案背后的情绪操控与理性博弈Part 3|教育文化的跨国对比
00:15:39 美国教育困境:为何「舞会女王」比数学冠军更受追捧?
00:21:32 批判思维危机:标准化考试正在扼杀美国学生的独立思考?
00:22:49 精英教育的「漏斗」: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独特筛选机制
00:23:29 中国教育「量产」奇迹:每年三四百万工科生的制造业基石
00:24:36 现代化殊途:中美在「反智主义」问题上的文化鸿沟- Note -
本期内容是2025年1月3日录制,当时完全不懂剪辑,导致听感很差,此后经过十几期的历练后,多少学会了一些。因此4月24日重新剪辑上传,改善听感,但还是用的当时的录音,同时用「播记」生成show notes。虽然是过往的节目,未来听的人可能也不会多,但还是希望尽我所能,让下一位听众有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