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日安,2025 「2025 ATLife台灣最大長照輔具展 全球長照趨勢 x 智慧輔具科技」 當我們談照顧 我們談的不只是醫療 不只是流程 而是「怎麼活得更有尊嚴」 是陪伴每一個人 無論是長者、障礙者、照顧者 還是未來的你我 找到一條更輕鬆、更安全 更有希望的生活之路 陽明交大李淑貞副教授 不僅長年領導 「#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 更致力推動臺灣輔具政策從無到有 二十多年來陪著輔具一起長大 而她所全力推動的 就是臺灣年度最重要的 照顧科技展: #ATLife #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 ▍時間|2025年4月10日(四)至4月13日(日) ▍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 ▍開放|每日10:00-18:00,免費入場(可預先登錄或現場報名) 你不會只是來逛展 而是踏進一個 完整的照顧未來模型: 1. 租賃輔具精品獎(第3屆) 精選超過3000件輔具,篩選出最具實用性與科技力的精品級輔具 評選標準涵蓋安全、耐用、環保(ESG)與服務模式完整性 與日本輔具協會(ATA)、加拿大/歐洲市場展開交流合作 2. 12大生活議題分類展區 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實際問題來規劃展覽: 樂活運動、行動輔助、自立生活、居家防跌 床上照顧、移位輔助、防壓傷、排泄/入浴設備 聽力/視力/溝通輔具、長照科技與智慧感測等 對症下藥 讓你不用迷路 直接找到適合的方案 【輔具租賃的優勢與推動】 你知道嗎? 你不用一開始就買輔具 用租的 更適合 也更省資源 解決誤買與囤積問題: 長輩狀況常常變化,今天適合的不見得一週後還用得到 提升服務彈性與安全: 透過專業評估、試用,幫你找到「適合你」的輔具,而不是最貴的輔具 符合ESG、推動循環經濟: 減少浪費,延長輔具生命週期 政府支持: 長照3.0 推出智慧科技輔具補助租賃制,補助更高(3年6萬元) 身障者與長照者都可納入補助使用 日本模式借鏡: 自2000年起全面實施租賃模式,政府主導、廠商創新、民眾得利 輔具門市成為服務主力 未來台灣也正往這條路走 【觀展實用資訊】 入場方式: 線上預先登錄可獲得無限次進出資格 65歲以上長者可直接現場出示證件報名入場 現場服務: 免費提供輪椅、電動代步車租借(押證件即可) 展區動線設計友善、走道寬敞可雙輪椅通行 活動資源: 精美實體導覽手冊(如百貨型錄般實用) 「活動快訊」查詢每日主題演講與產品試用 展區設有「租賃輔具精品專區」與12大生活議題色彩導覽 【展覽願景】 希望有一天 「照顧」不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 不是只有辛苦、壓力和負擔 而是充滿選擇、科技與理解 透過 ATLife 正在一起打造 屬於臺灣的輔具國家隊 讓這座島嶼不只照顧自己的長者 更能把好設計與好理念 行銷到全世界 你準備好了嗎? 一起來現場看看 未來的生活 能有多溫柔 2025 臺灣輔具長照展 4/10-13台北南港展覽館 220+品牌、560+攤位、9國國際參展,展出3000+輔具與服務 接軌趨勢 智慧科技輔具精彩亮相 台日聯手 獨家評選26項優質輔具產品 ATLife為您輕鬆接招超高齡時代的生活痛點! 免費預約參觀 欲參觀請至ATLife官網完成預先登錄 李淑貞 副教授 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級「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她同時也是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 」主任。 學歷背景: • 美國紐約大學物理治療博士 • 美國紐約大學物理治療碩士 研究專長: • 長期照顧服務與給付支付 • 輔助科技暨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與福利補助政策 • ICF(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 • 神經及兒童復健介入及長期照顧 專業貢獻: 李教授主持陽明交大校級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其工作團隊自2001年,接受中央政府社福主管機構(內政部社會司後改隸為衛福部社家署)委託設立與營運國家級唯一中央部會「多功能輔具資源整合推廣中心」,23年來是中央政府推動科技輔助生活最重要的智庫,為台灣友善高齡社會打下重要根基。該中心自2016年為國內開創科技照護大型展覽首例,2018年起「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ATLife)」,移至南港展覽館,至2019年、2020年已具國際知名度,連續2年有12萬人次國內與國際參觀者。疫後至2024年展覽,回復近12萬人次看展,是國內最權威的產、官、學、研、醫照護展覽平台。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爺奶也瘋狂》《轉角幸福科技島》 也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轉角幸福科技島》 #李淑貞 副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施昱廷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怡然心語 #轉角幸福科技島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5 「癌友與長者的勇氣之光」 在人生的低谷中 如何重新找到希望的光? 當身體衰弱、面對疾病與年齡的挑戰 我們該如何選擇「活下去的方式」? 林宗熙曾經是站在醫療第一線的護理師 在罹癌後從「照顧者」變成「被照顧者」 經歷身心折磨與生命的重新洗牌 他不僅沒有被擊倒 反而從自己的經歷出發 成為癌友與長者的希望之光 推動 「自力支援」 及「全人照護」的理念 幫助更多人勇敢走過挑戰 📌癌症確診的衝擊: 從護理師到病人的心境轉變 📌 「自力支援」: 讓癌友與長者找回獨立生活的能力 📌如何透過簡單的日常運動,如「作戰運動」,降低臥牀風險? 📌「敘事法」如何幫助長者與癌友重新找回人生價值? 📌家屬如何避免「負能量」,成為真正的支持者? 📌 林宗熙的未來規劃: 癌症智慧照護、心理支持與陪伴計畫 與宗熙的對話中 學到關於癌症與長照的實用知識 更看到「活下去」的力量與勇氣 無論你是癌友、家屬 或是想要理解如何在病痛與老化中 保持希望與尊嚴的人 本集都是不可錯過的療癒之旅 林宗𤋮 說: 「自己是自己的最大讚美者,別對自己太苛刻。只有先愛自己,這個世界才會愛你。」 讓我們一起發掘生命的勇氣 走向更寬廣的未來 💖林宗熙 Jessie ✍️台灣癌症基金會2022年第十六屆抗癌鬥士 ✍️牽手之聲網路廣播電台主持人(2024.10~迄今) ✍️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議題小組 成員(2024.12~迄今) ✍️台北互愛協會 理事(2024.12~迄今) ✍️愛的光波影像社會企業有限公司 企劃(2024.8~迄今) ✍️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志工(2023.12~迄今) ✍️台北互愛協會志工(2023.8~迄今) #林宗熙 #自由工作者 #台灣癌症基金會第16屆抗癌鬥士 《#築夢圓舞曲 》廣播主持人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癌症 #護理 #抗癌鬥士 #長照 #自力支援 #心理調適 #支持系統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
日安,2025 「癌友與長者的勇氣之光」 在人生的低谷中 如何重新找到希望的光? 當身體衰弱、面對疾病與年齡的挑戰 我們該如何選擇「活下去的方式」? 林宗熙曾經是站在醫療第一線的護理師 在罹癌後從「照顧者」變成「被照顧者」 經歷身心折磨與生命的重新洗牌 他不僅沒有被擊倒 反而從自己的經歷出發 成為癌友與長者的希望之光 推動 「自力支援」 及「全人照護」的理念 幫助更多人勇敢走過挑戰 📌癌症確診的衝擊: 從護理師到病人的心境轉變 📌 「自力支援」: 讓癌友與長者找回獨立生活的能力 📌如何透過簡單的日常運動,如「作戰運動」,降低臥牀風險? 📌「敘事法」如何幫助長者與癌友重新找回人生價值? 📌家屬如何避免「負能量」,成為真正的支持者? 📌 林宗熙的未來規劃: 癌症智慧照護、心理支持與陪伴計畫 與宗熙的對話中 學到關於癌症與長照的實用知識 更看到「活下去」的力量與勇氣 無論你是癌友、家屬 或是想要理解如何在病痛與老化中 保持希望與尊嚴的人 本集都是不可錯過的療癒之旅 林宗𤋮 說: 「自己是自己的最大讚美者,別對自己太苛刻。只有先愛自己,這個世界才會愛你。」 讓我們一起發掘生命的勇氣 走向更寬廣的未來 💖林宗熙 Jessie ✍️台灣癌症基金會2022年第十六屆抗癌鬥士 ✍️牽手之聲網路廣播電台主持人(2024.10~迄今) ✍️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議題小組 成員(2024.12~迄今) ✍️台北互愛協會 理事(2024.12~迄今) ✍️愛的光波影像社會企業有限公司 企劃(2024.8~迄今) ✍️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志工(2023.12~迄今) ✍️台北互愛協會志工(2023.8~迄今) #林宗熙 #自由工作者 #台灣癌症基金會第16屆抗癌鬥士 《#築夢圓舞曲 》廣播主持人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癌症 #護理 #抗癌鬥士 #長照 #自力支援 #心理調適 #支持系統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本集節目深入探討失智症相關議題,從疾病的基本認識到實際照顧技巧,為家庭照護者提供多元實用的資源與方法。內容涵蓋失智症的成因、常見症狀,以及如何透過「非藥物治療」如活動設計、懷舊輔療、穩定作息等方式延緩失智症的進展。此外,節目還介紹了長照資源、支持團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日照中心、社區據點、甚至博物館處方間等創新方式改善長輩生活品質。 失智症雖然無法根治,但透過正確的陪伴與有效的照護策略,可以極大提升長輩的生活品質。本集節目讓我深刻體會到,長輩需要的不僅是照料,更是心理的支持與情感的連結。特別是懷舊輔療與穩定作息的重要性,讓長輩能找到情緒的安定點。此外,節目也提醒照護者在照顧他人時不要忽略自身的身心健康,並善用各類資源以減輕壓力。這樣的內容不僅給家庭照護者帶來實用的建議,也讓更多人意識到高齡化社會中,每個人都能成為支持網絡的一部分,共同提升長輩的幸福感。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本集節目圍繞「陪伴長輩與家庭照顧」的主題,探討長輩在生理與心理層面上的需求,以及家庭照顧者在陪伴長輩時可能遇到的挑戰與解決方法。節目深入探討了如何透過日常互動,例如健走、聊天、以及參與適合長輩的活動,來促進長輩的身心健康。此外,也探討了家庭分工與照顧者壓力的議題,並提供了實用建議,例如舉辦家庭會議和善用創意工具(如桌遊、APP)以提升互動品質。 陪伴長輩不僅是一種責任,也是一份情感交流的重要時刻。節目中提到的「動口、動腦、動手」三原則,讓我深刻認識到,在互動中融入創意與刺激,能有效促進長輩的身心健康。此外,家庭分工的不平等現象令人反思,在追求性別平等的社會中,如何減少女性照顧者的壓力與負擔,值得持續推動。節目也提醒我們,陪伴不僅是給予,更是共同成長,透過用心設計的活動與對話,不僅能為長輩帶來快樂,也能讓自己獲得滿足與意義。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從重建到樂活,談護理之家創新與挑戰」 「要活就要動,維持就是進步。」 這是一句簡單卻深刻的話 但對於中風後的個案來說 復健並不只是治療的過程 更是與命運拔河的持續之戰 站在前線的譚雪莉老師 她以專業與熱情 幫助每一位個案 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 帶著希望踏上回家的路 並在生活中復健 重建希望的每一天 在譚老師的「重建樂活護理之家」 每位個案的目標是明確的:回家 而且是帶著進步回家 因為這裡不是讓人停留的地方 而是一個復健的戰鬥營 譚老師總說: 「我們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 所以她用短短的四到六個月 為每個案打造一個回家前的準備期 確保每個人都能在穩定中 帶著進步離開 目標並非只靠時間的堆疊 更來自精心設計的照顧方案 與清晰的每日課表 以及全心投入的團隊合作 每週老師的團隊都會聚在一起 討論每位個案的進度 根據他們的表現調整課表 這樣的全力以赴 讓許多人在不可能中找到了可能 不同於傳統的復健中心 譚老師的機構有一個特別的地方 就是復健不只是器材與課表 更是生活本身 在這裡椅子成了練習核心肌群的工具 沙發成為訓練頸部力量的場所 甚至洗澡間的桿子 也可以成為長輩站立練習的幫手 這些平凡的傢具 經過巧妙的設計 都能成為幫助個案恢復能力的利器 譚老師還會讓長輩 站在桿子前點歌唱老歌 只是這不是普通的娛樂 而是充滿人情味的「復健訓練」 對於那些因中風身體虛弱 而情緒低落的長輩來說 這樣的設計能提升身體能力 也能讓他們找回一絲活著的快樂與希望 最讓譚老師感到驕傲的 不是技術的突破 而是氛圍的營造 「大家都有一個往上追求的心,這是最無價的。」 這種往上追求的心不僅來自團隊 也來自於個案本身 每個小進步都會被大家看見 每個努力的瞬間 也能換來同儕的掌聲 無論是走出多遠的距離 還是做出小小的抬手動作 這裡的每個人 都用自己的方式為彼此加油 但復健的路並不止於此 當個案帶著進步回到家中 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老師會提前為家屬開課 教他們如何陪伴 如何安排時間 甚至如何使用簡單的傢具 來持續為個案訓練 「畢業只是開始!」 譚老師總是這樣提醒個案 終身運動是神經損傷後的人生課題 唯有不斷地動起來 才能維持住來之不易的進步 生命的韌性 希望永遠在前方 譚雪莉老師讓我們看到 復健不只是醫療的挑戰 更是心理與生活的重塑 從一張床到一張餐桌 從醫療場域到家庭生活 每一步都需要愛與專業的支持 也許生命中有些事情不可逆轉 但我們仍能在努力中創造奇蹟 這是一種態度 也是一種信念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值得活得更好 值得用自己的雙腳 重新走回家的路 譚雪莉 重建護理之家負責人 上海交通大學神經內科 臨床醫學研究所畢業 長照機構經營30年 500位以上復健成功回家案例 曾任麻醉科護理師、護理長 #譚雪莉 #重建護理之家 負責人 #施昱廷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重建樂活護理之家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從重建到樂活,談護理之家創新與挑戰」 「要活就要動,維持就是進步。」 這是一句簡單卻深刻的話 但對於中風後的個案來說 復健並不只是治療的過程 更是與命運拔河的持續之戰 站在前線的譚雪莉老師 她以專業與熱情 幫助每一位個案 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 帶著希望踏上回家的路 並在生活中復健 重建希望的每一天 在譚老師的「重建樂活護理之家」 每位個案的目標是明確的:回家 而且是帶著進步回家 因為這裡不是讓人停留的地方 而是一個復健的戰鬥營 譚老師總說: 「我們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 所以她用短短的四到六個月 為每個案打造一個回家前的準備期 確保每個人都能在穩定中 帶著進步離開 目標並非只靠時間的堆疊 更來自精心設計的照顧方案 與清晰的每日課表 以及全心投入的團隊合作 每週老師的團隊都會聚在一起 討論每位個案的進度 根據他們的表現調整課表 這樣的全力以赴 讓許多人在不可能中找到了可能 不同於傳統的復健中心 譚老師的機構有一個特別的地方 就是復健不只是器材與課表 更是生活本身 在這裡椅子成了練習核心肌群的工具 沙發成為訓練頸部力量的場所 甚至洗澡間的桿子 也可以成為長輩站立練習的幫手 這些平凡的傢具 經過巧妙的設計 都能成為幫助個案恢復能力的利器 譚老師還會讓長輩 站在桿子前點歌唱老歌 只是這不是普通的娛樂 而是充滿人情味的「復健訓練」 對於那些因中風身體虛弱 而情緒低落的長輩來說 這樣的設計能提升身體能力 也能讓他們找回一絲活著的快樂與希望 最讓譚老師感到驕傲的 不是技術的突破 而是氛圍的營造 「大家都有一個往上追求的心,這是最無價的。」 這種往上追求的心不僅來自團隊 也來自於個案本身 每個小進步都會被大家看見 每個努力的瞬間 也能換來同儕的掌聲 無論是走出多遠的距離 還是做出小小的抬手動作 這裡的每個人 都用自己的方式為彼此加油 但復健的路並不止於此 當個案帶著進步回到家中 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老師會提前為家屬開課 教他們如何陪伴 如何安排時間 甚至如何使用簡單的傢具 來持續為個案訓練 「畢業只是開始!」 譚老師總是這樣提醒個案 終身運動是神經損傷後的人生課題 唯有不斷地動起來 才能維持住來之不易的進步 生命的韌性 希望永遠在前方 譚雪莉老師讓我們看到 復健不只是醫療的挑戰 更是心理與生活的重塑 從一張床到一張餐桌 從醫療場域到家庭生活 每一步都需要愛與專業的支持 也許生命中有些事情不可逆轉 但我們仍能在努力中創造奇蹟 這是一種態度 也是一種信念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值得活得更好 值得用自己的雙腳 重新走回家的路 譚雪莉 重建護理之家負責人 上海交通大學神經內科 臨床醫學研究所畢業 長照機構經營30年 500位以上復健成功回家案例 曾任麻醉科護理師、護理長 #譚雪莉 #重建護理之家 負責人 #施昱廷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重建樂活護理之家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職能治療師職涯知多少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故事 當疾病、傷痛或年老 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時 我們該如何繼續書寫這些故事? 在職能治療師的眼中 這個答案或許就是 幫助每個人重新找到 屬於自己的節奏與目標 活出有價值的生活 職能治療師不是魔法師 但他們會用無限的創意和專業 幫助每一位患者重拾生活的秩序 他們的工作不僅是治療疾病 還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從如何上下樓梯 到如何拿起湯匙 甚至是如何重新找到生命的熱情 職能治療師的核心理念是「生活治療」 無論是中風後的教授想回到講臺教書 還是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患者 希望能再次參與家庭活動 職能治療師會拆解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 用專業的方式協助患者一一實現 職能治療師的專業範疇 涵蓋不同的群體和需求: 1. 成人生理: 他們協助患者康復,例如中風、巴金森氏症,甚至癌末患者的生活適應。他們著眼於患者的功能恢復和情緒支持,讓患者在最艱難的時刻找到一絲平靜。 2. 心理健康: 他們協助精神疾病患者穩定日常作息,訓練生活技能,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現實世界。從參加團體活動到參與簡單的日常工作,每一步都建立在耐心與同理心的基礎上。 3. 兒童發展: 他們利用感覺統合設施,幫助過動症、自閉症或注意力缺失的兒童改善感覺功能,提升學習與生活能力。為孩子打開看待世界的新窗口。 職能治療是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譬如昱廷曾與「#故宮博物院」合作 設計了一套「#國寶動動操」 將故宮的文物結合高齡者的運動需求 讓長者在體操中體會文物的美感 這是創新也是對文化與健康的尊重 職能治療師的工作充滿挑戰 轉場的疲憊感 患者的複雜需求 資源的有限性 這些都是他們的日常 但昱廷有一套特別的「#三口呼吸法」 幫助自己調適情緒: 1. 集中注意力,專注於呼吸。 2. 感受當下身體的狀態。 3. 問問自己,現在什麼是最重要的。 這簡單的三口氣 讓他在繁忙的工作中 找回內心的平靜 也讓他帶著更溫暖的態度 面對每一位患者 成為職能治療師的路上 需要經過艱辛的學習與考試 所以昱廷每年花費十多萬元進修 只為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帶給患者更好的服務 這份職業需要專業知識 更需要一顆溫暖的心 它的使命是幫助在人生低谷中掙扎的人 找到光 找到希望 如果你想走進這個領域 請記得這是一條需要熱忱的路 對心理學、解剖學還有復健 都需要有濃厚的興趣 你需要具備同理心 能夠傾聽並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 更需要不斷的進修 探索跨領域的合作 將職能治療的範疇推向更多可能 職能治療師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 卻能改變別人的一生 也改變自己的世界觀 成為生命再次運轉的助力者 職能治療師讓我們看到一種職業的價值 也感受到人性的溫度 讓每個人都有機會 活出自己的精彩篇章 都值得擁有豐富的生活 施昱廷 經歷 長庚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學士畢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跨專業長期照顧與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就讀中 台大、輔大、長庚、成大、義守 職能治療實習認證臨床教師 衛生福利部預防延緩照護計畫 肌肉強化與心理減壓 專業師資認證 衛生福利部 大腦體操動健康方案模組 專業師資 美國 LSVT BIG®認證職能治療師 (LSVT BIG® 為專門為巴金森相關疾患患者所設計之動作訓練治療課程) 勞工健康服務護理與相關人員 專業訓練 正念臨床引導師暨講師 長期照護專業人員(Level III) 四大專長: 高齡遊戲化教學 特殊族群神經復健 長照跨域專案 正念與睡眠健康 #施昱廷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從零開始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卡姐還在想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職能治療師職涯知多少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故事 當疾病、傷痛或年老 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時 我們該如何繼續書寫這些故事? 在職能治療師的眼中 這個答案或許就是 幫助每個人重新找到 屬於自己的節奏與目標 活出有價值的生活 職能治療師不是魔法師 但他們會用無限的創意和專業 幫助每一位患者重拾生活的秩序 他們的工作不僅是治療疾病 還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從如何上下樓梯 到如何拿起湯匙 甚至是如何重新找到生命的熱情 職能治療師的核心理念是「生活治療」 無論是中風後的教授想回到講臺教書 還是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患者 希望能再次參與家庭活動 職能治療師會拆解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 用專業的方式協助患者一一實現 職能治療師的專業範疇 涵蓋不同的群體和需求: 1. 成人生理: 他們協助患者康復,例如中風、巴金森氏症,甚至癌末患者的生活適應。他們著眼於患者的功能恢復和情緒支持,讓患者在最艱難的時刻找到一絲平靜。 2. 心理健康: 他們協助精神疾病患者穩定日常作息,訓練生活技能,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現實世界。從參加團體活動到參與簡單的日常工作,每一步都建立在耐心與同理心的基礎上。 3. 兒童發展: 他們利用感覺統合設施,幫助過動症、自閉症或注意力缺失的兒童改善感覺功能,提升學習與生活能力。為孩子打開看待世界的新窗口。 職能治療是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譬如昱廷曾與「#故宮博物院」合作 設計了一套「#國寶動動操」 將故宮的文物結合高齡者的運動需求 讓長者在體操中體會文物的美感 這是創新也是對文化與健康的尊重 職能治療師的工作充滿挑戰 轉場的疲憊感 患者的複雜需求 資源的有限性 這些都是他們的日常 但昱廷有一套特別的「#三口呼吸法」 幫助自己調適情緒: 1. 集中注意力,專注於呼吸。 2. 感受當下身體的狀態。 3. 問問自己,現在什麼是最重要的。 這簡單的三口氣 讓他在繁忙的工作中 找回內心的平靜 也讓他帶著更溫暖的態度 面對每一位患者 成為職能治療師的路上 需要經過艱辛的學習與考試 所以昱廷每年花費十多萬元進修 只為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帶給患者更好的服務 這份職業需要專業知識 更需要一顆溫暖的心 它的使命是幫助在人生低谷中掙扎的人 找到光 找到希望 如果你想走進這個領域 請記得這是一條需要熱忱的路 對心理學、解剖學還有復健 都需要有濃厚的興趣 你需要具備同理心 能夠傾聽並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 更需要不斷的進修 探索跨領域的合作 將職能治療的範疇推向更多可能 職能治療師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 卻能改變別人的一生 也改變自己的世界觀 成為生命再次運轉的助力者 職能治療師讓我們看到一種職業的價值 也感受到人性的溫度 讓每個人都有機會 活出自己的精彩篇章 都值得擁有豐富的生活 施昱廷 經歷 長庚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學士畢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跨專業長期照顧與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就讀中 台大、輔大、長庚、成大、義守 職能治療實習認證臨床教師 衛生福利部預防延緩照護計畫 肌肉強化與心理減壓 專業師資認證 衛生福利部 大腦體操動健康方案模組 專業師資 美國 LSVT BIG®認證職能治療師 (LSVT BIG® 為專門為巴金森相關疾患患者所設計之動作訓練治療課程) 勞工健康服務護理與相關人員 專業訓練 正念臨床引導師暨講師 長期照護專業人員(Level III) 四大專長: 高齡遊戲化教學 特殊族群神經復健 長照跨域專案 正念與睡眠健康 #施昱廷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從零開始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卡姐還在想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高齡友善住宅中設計的溫度與全方位關懷 她坐在窗邊的藤椅上 眼前是一片金黃的稻浪 耳邊傳來孩子們在巷子裡奔跑的笑聲 這是她熟悉的故鄉 也是她不願離開的家 幾年前因為一次意外滑倒 孩子們曾建議她搬到老人養護中心 但她固執地拒絕了 對她來說 這棟老屋承載著她與已故丈夫 攜手築夢的每一刻 這裡有她的回憶 有她的安全感 孩子們無奈 但也尊重她的選擇 於是開始為她打造一個「智慧家」 她最初並不習慣這些「新玩意兒」 門口的智慧感應系統 會說話的語音助手 甚至是能幫她調節燈光的窗簾控制器 她抱怨: 「這些東西哪有以前那麼簡單!不過是一個開關,為什麼還要跟它說話?」 直到有一天 她半夜起床時不小心絆倒 無法站起來 家裡的動態偵測裝置立刻感應到異常 自動通知兒子與急救中心 救援人員迅速趕到 這才讓她免於更嚴重的後果 那次之後她才真正明白 這些科技並不是為了取代她的生活方式 而是為了守護她的安心 她的生活逐漸被這些科技「溫柔地接管」 每天早上語音助手會喚醒她: 「早安!記得喝水哦,今天溫度有點低,可以多穿一件外套。」 廚房裡智能家電提醒她電鍋的飯煮好了 幫她調節瓦斯火力 避免因年老健忘而發生意外 客廳的虛擬陪伴機器人則是她最喜歡的新朋友 經常陪她聊天、播放老歌 甚至幫她回顧孩子們的照片 科技並沒有奪走她對家的依戀 反而在熟悉的環境中 為她鋪設了一條更安全、更舒適的老化之路 這些冰冷的機器背後 其實都是家人對她深深的關愛 「家,還是原來的家。」 她微笑著對窗外的金黃稻浪說: 「只是,現在它懂得更多了。」 以上的故事是我的虛構 卻道出許多老人家不願離開家 衍生出讓孩子煩惱他們安危的問題 所以隨著全球逐步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如何讓每個人都能在熟悉的環境中 安全、自在地生活 已成為重要的社會課題 而科技的進步 也為我們提供更多可能性 重新定義住宅與生活空間的友善與智慧 居家生活是人們最主要的活動場域 尤其對高齡者而言 家是安全感的來源 而透過科技的應用 我們可以在細微處改變生活品質 1. 智慧感應系統: 動態偵測裝置能即時捕捉家中的異常狀況,如長者跌倒後無動作,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2. 環境智能化: 恆溫空調與空氣淨化系統會根據室內環境自動調節溫度與空氣品質,減少因環境變化導致的健康風險。 3. 生活助理設備: 語音助手能提醒長者按時服藥、適時起身活動,甚至能簡化燈光、窗簾等日常操作,讓生活更加輕鬆。 不只是居家空間 科技同樣能讓公共環境更加友善 為所有人提供便利與安全 智能交通管理: 在交通樞紐設置智慧化路線指引與語音導航,幫助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更輕鬆地出行。 智慧建築系統: 結合無障礙空間設計,並配備自動化開門與電梯操作,讓每個人都能輕鬆使用。 緊急救援技術: 動能式急救鈴或整合語音求救的智慧系統,即使使用者無法自行發出求救訊號,系統也能即時通知相關單位。 除了滿足生活需求 科技還能解決因代際分隔 與獨居造成的孤獨感 促進彼此間的連結 虛擬陪伴: 智能陪伴機器人能與使用者互動,甚至提醒日常作息或提供心理支持,減少獨居者的孤獨感。 遠距健康管理: 透過智能穿戴設備,即時監測使用者的健康數據,並與醫療機構連結,提供遠距諮詢與健康建議。 社群共享平台: 以科技為基礎的鄰里互助網絡,能促進社區成員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創造更緊密的生活連結。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 未來的住宅與生活空間 將更加智能與貼心 科技的價值不僅在於便利 更在於它帶來的包容與尊重 透過智慧化的設計與應用 我們能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安全 與被關懷的生活環境 未來的科技應該以人為本 讓每一項創新都能回應人性的需求 在這樣的未來中 我們每個人都能安心生活 與家人和社區共同成長 迎接美好的老化旅程 高清坊 通用設計顧問 現任: 通用閣室內裝修股份有限公司 廈門全齡友善設計有限公司 全齡通用設計教育推廣學院 全齡通用設計產業推廣協會 合作經歷 HCG 無障礙衛浴/同層排水設計 台中市合勤宅共生宅(銀髮/複合式服務住宅) 全齡通用設計教育推廣學院 愛迪樂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 台東聖母醫院 高齡長照培訓中心 #高清坊 #通用設計顧問 #施昱廷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潤康長照機構|潤澤鄰里·康健未來|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用愛與科技打造長輩的健康生活 #銀色大門的使命與未來展望 台灣社會快速邁向高齡化 長者的營養問題愈加受到關注 許多高齡者由於身體狀況 或經濟條件無法自行準備食物 導致長者營養及用餐問題逐漸浮現 為了解決這一個難題 士姍和夥伴們創立了 「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 用科技的介入 減少社工和照顧者多方面照護的工作量 這樣的送餐服務不僅是提供一日幾餐 更是在長者與社會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志工不僅負責將熱騰騰的餐點送到長者家中 也肩負著陪伴與關懷的任務 每次送餐不僅是確認長者的飲食需求 也能夠及時發現他們的身體與心理狀況 這一點對於獨居老人來說尤為重要 但是隨著需求日益增多 送餐服務面臨資源不足的挑戰 財務支持與志願者數量的不足 讓許多送餐計畫難以持續擴展 未來如何提升服務的覆蓋率並確保品質 將是政府與民間組織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因為送餐服務不僅解決了飢餓的問題 更是為高齡者帶來了一份關愛與尊重 讓他們在晚年生活中 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支持 #孫士姍 #銀色大門執行長 #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用愛與科技打造長輩的健康生活 #銀色大門的使命與未來展望 台灣社會快速邁向高齡化 長者的營養問題愈加受到關注 許多高齡者由於身體狀況 或經濟條件無法自行準備食物 導致飢餓問題逐漸浮現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 各地的送餐服務應運而生 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台灣的送餐服務不僅是提供一日三餐 更是在長者與社會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志工不僅負責將熱騰騰的餐點送到長者家中 也肩負著陪伴與關懷的任務 每次送餐,不僅僅是確認長者的飲食需求,也能夠及時發現他們的身體與心理狀況,這一點對於獨居老人來說尤為重要。 然而,隨著需求日益增多,這些送餐服務面臨資源不足的挑戰。財務支持與志願者數量的不足,讓許多送餐計畫難以持續擴展。未來,如何提升服務的覆蓋率並確保品質,將是政府與民間組織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送餐服務不僅解決了飢餓問題,更為高齡者帶來了一份關愛與尊重,讓他們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支持。 #孫士姍 #銀色大門執行長 #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日安,2024 #照護管理的未來 在歲月的流轉中 總有那麼一天 我們會老去 一個安然棲身的地方 一個安全舒適 能為我們提供心靈寄託的家 每一位高齡者都應該享有友善而有尊嚴的生活 這樣的夢想是否都能化為現實? 長照大叔及長照先生致力於高齡友善住宅 為長者們打造的不僅是物理空間 更是創造一個更健康、友善的生活環境 讓老年人及需長期照護者 能夠在熟悉的居家環境中 獲得應有的醫療照護和生活支持 這樣的環境不僅能提高生活品質 更能在醫療成本上取得更大的效益 結合智能設備和數據管理技術 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 創造更友善的生活環境 這些創新的照護模式 推動社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歲月的溫柔 和人與人之間那份無形卻深刻的牽絆 但真正的家不只是屋簷之下的住所 對老年人更是一種無言的承諾 一種對生命的深情守護 不被年齡束縛的自在日子 一個能夠承載回憶與未來的溫暖居所 #林育全 執行長 #長照大叔 #健悅管理顧問 #施凱鈞 藥師 #長照先生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本集邀請到兩位來賓: 施凱鈞-潤康長照機構 主任 陳泳存-康澄國際 醫療器材/輔具 特約廠商 來聊聊長照輔具之多少? 1.為什麼會想要來做長照? 2.介紹目前在長照執行的輔具整合跟轉介項目,想要協助解決的社會問題是甚麼? 3.在長照這條路上遇到最特別故事是甚麼? -分享解決機構長輩的問題順便創造產品的故事(分享導尿管腿袋,衣服) 4.創業一路上走來到目前覺得最驕傲的是甚麼? -解決問題已及分析問題還有承擔壓力的責任 -透過資源的媒合以及整合,我們可以幫助更多人解決問題, 現在我們也一起合作一間管顧公司,協助中小企業取得政府補助跟資源扶植企業增長 我們可以幫助很多長照的人,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們能夠為這個社會提供更多有意義的價值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昱廷 再次來到Simon的節目「轉角遇見你」人物專訪囉!!! 與【卡姐還在想】節目單元主持人:卡姐 共同專訪職能治療師:昱廷 談到長照的種種好處與妳我應該知道的事 節目相當精彩,您千萬不能錯過!!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Podcast: https://apple.co/3wDzRR8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節目製作人:楊心怡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昱廷 來到Simon的節目「轉角遇見你」人物專訪囉!!! 與【卡姐還在想】節目單元主持人:卡姐 共同專訪職能治療師:昱廷 談到長照的種種好處與妳我應該知道的事 節目相當精彩,您千萬不能錯過!!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Podcast: https://apple.co/3wDzRR8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節目製作人:楊心怡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Podcast: https://apple.co/3wDzRR8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製作人:楊心怡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Podcast: https://apple.co/3wDzRR8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製作人:楊心怡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Podcast: https://apple.co/3wDzRR8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製作人:楊心怡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本節目由漢聲廣播電台 製作播出 📮轉角遇見你 播出時間: FM 12:20-13: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幸福小書籤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日)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不只是科技 播出時間:FM/AM 18:10-19:00(每週六)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Podcast: https://apple.co/3wDzRR8 節目FB: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製作人:楊心怡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Laat meer z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