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哈囉大家好,這集我想來聊聊跟小孩的相處,最近有一些小心得,關於「信任」。好像很少人聊小孩的時候會聊到信任,通常是在聊伴侶或朋友或工作夥伴時才會聊到信任。但我想聊聊我跟孩子之間的信任,因為我覺得這是我最近在跟我小孩相處時,有體悟到的一些心得。

    我不是親子教養專家,也不是心理學家,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也算是很隨性的媽媽,沒有很多嚴格的規矩,只有一些很基本的原則這樣,那我只是在過程中我會一直去觀察很多事情,去想一下原因,去學習怎樣可以做更好。

    分享幾個我跟孩子的真實信任故事:
    *戒尿布
    *吃飽沒?
    *穿外套
    *挑幾個玩具
    *溜滑梯回家時刻大考驗
    *吃完餅乾洗盤子?
    *洗澡時間到了!

    過程中發現很多書籍很好用,推薦羅寶鴻老師《安定教養學》、書《我可能錯了》、繪本《說到做到》。希望我跟孩子之間的信任故事有幫助到你。喜歡我的節目的話,請在Apple podcasts給我五星好評。有任何想法或回饋,或者有任何問題想問我的,都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學新單字.知天下事,歡迎收聽【浩爾的關鍵英語教室】

    https://fstry.pse.is/623dvd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快四歲的兒子,今年終於要從幼兒園小班升中班了。念了一年的公幼,這一年來的心得如何呢?當時從私幼轉到公幼,現在回頭看是否是正確的決定呢?

    這集我們會聊聊關於:
    *新制公幼的費用
    *幼兒園的場地環境
    *令人驚訝的伙食
    *老師互動狀況
    *課程安排

    喜歡我的節目的話,請在Apple podcasts給我五星好評。有任何想法或回饋,或者有任何問題想問我的,都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學新單字.知天下事,歡迎收聽【浩爾的關鍵英語教室】

    https://fstry.pse.is/623dvd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如何讓小孩學好英文一直是很多爸媽煩惱的問題,是不是該送小孩去全美語幼兒園?還是找個外國人家教?到底該如何看待學英文這件事情?

    這集加入了孩子的爸爸 - 牧民,他的超流利英文是怎麼來的?來聽聽我們討論底下常見問題:

    *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孩子,要如何用英文順暢地與外國人溝通?
    *如果從國外回台,如何繼續維持英文能力?
    *英文是學科,還是生活工具?
    *去全美語幼兒園就解決所有問題?
    *要如何營造快樂學英文的環境?

    喜歡我的節目的話,請在Apple podcasts給我五星好評。有任何想法或回饋,或者有任何問題想問我的,都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學新單字.知天下事,歡迎收聽【浩爾的關鍵英語教室】

    https://fstry.pse.is/623dvd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前陣子看了一本書,自己感觸很多,雖然這本書它的副標題是「寫給年輕的你」,就是說它其實算是寫給孩子或年輕人看的,不是那種我們常看到的寫給爸媽看的育兒書籍,但我覺得這本書用爸媽的角度看收穫更多。書的標題是《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 ,書封面有一句話說: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為什麼我覺得它很適合爸媽看,因為它裡面回答了很多很好的問題,比如說「唸書到底為了什麼?」、「唸這些書沒用我幹嘛要唸這些?」、「工作又是為了什麼?」、「興趣能當飯吃嗎?」、「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可能從以前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問過這些問題,然後當時的爸媽或其他大人並沒有給我們很好的答案,而現在我們做爸媽了,也許也沒辦法有很好的答案。於是作者惠貞試著用她理解的想法來告訴我們。我跟先生因工作關係認識惠貞,一直是個我們非常尊敬的前輩,她跟她女兒的相處也非常特別,很像一對姐妹,或像是很親密的好朋友一樣,真的很難得。所以我就想說來分享幾個心得:

    *唸書是為了什麼?
    *念什麼科系很重要嗎?
    *興趣真的不能當飯吃嗎?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當孩子的朋友

    書名:《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
    作者:李惠貞,出版界資深工作者,《Shopping Design》前總編輯。「獨角獸計畫」及「工作相談室」經營者。著有《成為自由人》、《給未來的讀者》。2021年和女兒合著《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

    總之這本書真的有很多很棒的觀念,而且這本書很短,作者惠貞的文字很美很好懂,真的很推薦大家可以來閱讀這本很優美的書。有任何想法或回饋,或者有任何問題想問我的,都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喜歡我的節目的話,請在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那我們下次見嚕,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學新單字.知天下事,歡迎收聽【浩爾的關鍵英語教室】

    https://fstry.pse.is/623dvd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EP05 | 育兒三年多完成三部電影長片!製片兼剪接的的育兒工作筆記

    之前有跟大家提到,我的工作是製片兼剪接師,我在懷孕到育兒到孩子現在三歲多,三年多完成三部電影長片,很多也是自由工作者的朋友都好奇我們是怎麼辦到的,這也是我當初開這個podcast的原因,就是想分享育兒同時還是可以完成你想做的事情,不會讓育兒阻礙了自己的工作發展。

    今年奧斯卡剛好在這禮拜一落幕,《Oppenheimer 奧本海默》抱走超多獎項,Christopher Nolan (克里斯多福·諾蘭)入圍好多次奧斯卡今年終於得到最佳導演,而《奧本海默》也得到最佳影片,最佳影片是電影製片上台領獎的,上台領獎的Emma Thomas是一個女製片,同時也是諾蘭導演的太太。導演在感謝團隊時,也不忘感謝太太是「我們所有電影和我們所有孩子的製作人~」

    這件事非常感動我,因為身為同樣是導演太太跟孩子的媽又同時是電影製片,這樣多重身份要如何兼顧,真的需要智慧。我還比她多一個身份,就是我同時也是我們每部電影的剪接師。我之前常開玩笑說,大家都說懷孕時不要拿剪刀,但我拿剪刀剪接了9個月。大家可能不知道一般電影製作需要多久,通常電影前置作業可能就要個好幾年,拍攝也要個半年一年,剪接更不用說,也是半年一年跑不掉,還要加上後續的放映發行,一部片的生命週期,可能抓個兩到三年已經算是很快的了,而我們三年內完成了三部長片,每部片都是有入圍一些國際影展獎項,有公開放映迴響很好,MOD以及一些台灣平台都是看得到的。如果不看我們育兒的部分,光一般沒生小孩的人,這樣的工作進度也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那我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內容關鍵字摘錄:
    *見縫插針工作時刻表
    *少量多餐切小塊
    *不要每日進度,改每週進度
    *不是做得快,而是做的少
    *工作需要斷捨離
    *留白其實是加速器
    *學會放手,放下Mom guilt(媽媽內疚)

    我們其實也都還在學習,所以這些心得是我目前整理出來的,希望有幫助到可能整在想要邊育兒邊工作的你。有任何想法或回饋,或者有任何問題想問我的,都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喜歡我的節目的話,請在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會幫助我更有信心往前走喔,那我們下次見嚕,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學新單字.知天下事,歡迎收聽【浩爾的關鍵英語教室】

    https://fstry.pse.is/623dvd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這集我們來聊一本我最近看完的書,剛好呼應之前的幼兒園話題,它書名叫做《德國幼兒園的教育大震撼!》(原本書名為《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作者是莊琳君,她有15年幼兒園教師經驗(台灣7年+德國8年),她觀察德國跟台灣的幼兒園有哪些不同,並不是要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而是在她親身經歷兩邊的教學之後自己得出的心得,我覺得可以提供給對幼兒教育有興趣的爸媽們了解,或者說在參觀幼兒園時可以多一個觀察的指標。

    其實這本書雖然是在聊幼兒園,但最重要的還是在聊爸媽怎麼在幼兒時期給孩子他最需要、最重要的東西,有些看似重要但可能其實一點都不重要,也許爸媽容易放錯重點。我在看完書之後其實都有滿多心得的,想說藉這集跟大家分享。

    內容關鍵字摘錄:
    *台灣幼兒園常淪為小學先修班
    *0~7歲孩子是用感官去學習,而非以大腦強記
    *德國幼兒園的無玩具日 VS 台灣幼兒園的玩具分享日
    *學習生活自理,用鼓勵代替糾正
    *德國市政府發給幼教老師的教育指南手冊,第一條竟然是?!
    *從內心傳遞「你相信他做得到」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原因是什麼?
    *謙卑地看待孩子

    書名:《德國幼兒園的教育大震撼!》(原本書名為《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作者:莊琳君,15年幼兒園教師經驗(台灣7年+德國8年),畢業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教育碩士,主攻教育心理研究。現任德國國際雙語幼兒園教務長,媽咪拜MamiBuy網路親子平台駐站專家。

    這本書很有趣,不管是幼教老師或尤其是爸媽我覺得都很推薦去看看。希望這集內容有幫助到你正在面對的育兒問題,有任何想法或回饋,或者有任何問題想問我的,都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喜歡我的節目的話,請在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那我們下次見嚕,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學新單字.知天下事,歡迎收聽【浩爾的關鍵英語教室】

    https://fstry.pse.is/623dvd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這集有孩子的爸 - 牧民, 跟我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可能是一些爸媽會遇到的狀況:如果孩子告訴你,他/她想唸藝術、或未來想走藝術領域,該怎麼想呢?

    我們在facebook上看到一位爸爸跟女兒的對話,女兒說想要學畫畫且以後想做畫畫的工作。爸爸告訴她說:「做藝術的只有頂尖的人才有機會過上好日子。」(該篇臉書文章出處)
    在看過文章之後,我們有了這個討論,其實我們平常就很常有這個討論,雖然我們的孩子才3歲多~所以身為都是念藝術、最後也做了藝術工作的我們,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呢?尤其是在做了爸媽之後,未來孩子如果有這樣的狀況,我們會怎麼面對呢?

    這是我們的想法,也許有幫助到正在煩惱這件事情的你?也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喔,可能你的孩子也有想唸藝術的想法,或已經唸完藝術了,身為爸媽的你的面對態度是如何呢?或者你還有什麼問題想問藝術工作的我們嗎?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喜歡我的節目的話,請在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那我們下次見嚕,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這集我們來聊幼兒園,這週剛好是我小孩幼兒園這學期的最後一週,他是三歲小班,終於成功度過了人生第一個學期。回想他第一天去上學時,哭得稀裡嘩啦,我在那裡陪他上半天。第二天我就覺得該放手了,老師也接手過去安撫他,印象深刻還記得我從幼兒園出來,去買了份早餐,那真的是我人生吃過最好吃的早餐啊!終於自由了的感覺,內心澎湃不已~

    在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唸了兩間學校,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幼兒園也算是我這三年多的育兒生涯裡的重大轉變!所以藉這個機會來聊聊我對幼兒園的一些心得與想法。

    (02:40) 何時該上幼兒園?
    (05:40) 公幼還是私幼?
    (13:29) 需要雙語嗎?
    (19:55) 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
    (22:56) 刷健保卡像在刷信用卡一樣
    (24:30) 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

    你也有你的幼兒園心得筆記嗎?或有任何關於這集的回饋與想法,都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喜歡我的節目的話,請在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會鼓勵我繼續前進喔感謝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學新單字.知天下事,歡迎收聽【浩爾的關鍵英語教室】

    https://fstry.pse.is/623dvd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歡迎收聽「爸媽創作不打烊」,我是Iris,我會在這個podcast分享當爸媽後如何持續創作與創業,以及任何關於創作相關的心得與想法。從一個自由工作者的角度出發,如何在育兒中持續療癒自我。

    這集我想先來聊聊一個大哉問:「為什麼要生小孩?」

    根據2023年最新統計,臺灣生育率位居世界倒數第一,估算每位婦女生育 1.09 人。這真的是非常驚人的事實,身邊的朋友有生小孩的比例真的很低,現在有結婚生子的是少數族群。關於生小孩這件事負面的東西太容易想到了,可能連沒生過小孩的都可以講出一堆負面不要生小孩的理由,但關於它正面的事情真的只有體驗過才知道,這也是為什麼普遍聊關於生小孩的都是負面的東西。所以這集我想分享我自己感受到的關於生小孩的正面價值,以及有小孩後我的人生變化,還有養小孩很貴嗎?提供給正在煩惱這件事的人做參考。

    (05:30) 原廠設定
    (07:15) 跟家人更緊密
    (08:20) 給自己幼稚的理由
    (10:45) 第二次童年
    (15:35) 小孩帶你成長
    (17:20) Richard Branson(理查·布蘭森)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20:28) 有小孩後我的人生變化
    (23:40) 養小孩比養貓便宜
    (28:00) 後補上公幼

    聽完後有任何想法或回饋,有沒有哪一點有打動你啊?還是身為爸媽的你有什麼其他生小孩的理由,或是有任何問題想問我的,都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