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在希尔玛.阿夫克林特被发掘之前,艺术史通常这样叙述:1910年,康定斯基创作了第一幅水彩抽象作品《即兴创作》,他是抽象艺术的开创者。

    希尔玛.阿夫克林特,一位1862年出生在瑞典的女画家,她在1906年就完成了第一幅抽象风格的作品。在对希尔玛.阿夫克林特的创作研究越来越清晰的今天,我们开始称希尔玛为抽象绘画的先驱。



    这位鲜为人知的瑞典女画家为何在100多年后才被追认为抽象绘画的先驱者?

    作为在艺术史的发展中已然终结的类别,希尔玛的作品为何能以其迷幻和神秘重振抽象艺术?

    她的抽象作品的理念与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等有什么不同?

    是否真如她预言的只有未来的人们才能看懂她的画?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有:

    1. 希尔玛.阿夫克林特的生平

    2. 希尔玛思想的来源和发展

    3. 希尔玛的宗教兴趣及对其创作的影响

    3. 如何理解抽象主义绘画

    4. 希尔玛作品分析






    本期节目配乐: 

    Look for the Silver Lining - Chet Baker

    Paper Trails - Darkside



    主播:Teen & Emily

    音频制作 / 图文 / 编辑:Teen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由于系统图文限制,更多产品详情,请扫码快团团,查看与下单!限时3天!!!


    本期节目配乐:

    Bringing In a Brand New Year - Charles Brown

    Tuca Tuca Pink Martini


    策划:Emily

    音频制作:Teen

    图文/编辑:Teen






  • 不知道这是一个文化传统项目,还是人的本性中对节庆仪式感的追求,年末时不做点总结,不展望未来似乎无法辞旧,更无法迎新。


    “粉红!粉红!”从诞生到现在甚至没有过完一年,但实在无法无视年终盘点和新年立旗的轰烈大潮。毕竟这一年太复杂、太特殊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直更像一个科幻词汇,更像描述外星人入侵时全人类的状态。然而传染病也在一瞬间把全人类锁死在这个状态中。2020年的最后一天也即将过去,这一年的危险和苦难不能忘,共同体的命运也不能忘。


    然而,在这里,我们更想提示的是,在全人类的危机发生时,女性作为一半的力量,在前线抗疫,与全人类的共同敌人——病毒殊死搏斗(在医护前线,实际的女性数量更多)。女性不是被保护的对象,而是有能力的保护者和战斗者。



    我们需要从女性的共同体中发现这些光芒,给每个也许弱小的个体命运以灵感、勇气和力量。这是“粉红!粉红!”建立的初心,也是我们两个随性和游散的人能够一期一期的坚持录下去的最大驱动力。我们自己受惠于这些闪亮的女性给予我们启迪,也希望聚拢更多的人都来到这一片光明之下。这算是我们年末的精神总结,也是我们新年的精神旗帜。



    在听到征集的听众录音时,我们很惭愧,因为这一期我们自己在对谈录音中反而没有准备一个严肃的总结和来年的立旗,更多是兴之所至,笑谈激昂。而每一位“粉红!粉红”的听众的表白真诚、乐观,充满了反思精神,也充满了面对未来的勇气。我们听完感觉更为大家所激励,每一个人都如此认真用力的活着,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治愈。谢谢每一个声音,每一个人!



    鸡汤话说完,重点就是——立旗大会的“立旗者说”并不能“只说不做”,话都放在这儿,明年年底我们再摆出来验货。希望2021年大家都对未来的自己满意。

    祝大家新年快乐,新年进步!



    配乐:

    New Year - Kate York

    Another Day Of Sun  - "La La Land"  Soundtrack


    主播 :Teen & Emily

    撰文/编辑:Teen











  • 很多人有一部圣诞必看电影——《真爱至上》。

    圣诞节是一年的美好结局似乎只缘于你的爱情有了美好结果。

    我们准备这个问卷助大家一臂之力,在圣诞节与你的男神女神开花结果,或者至少有些眉目吧。

    我们的听众似乎很多都是成家中年,但也不妨碍跟配偶或者好友来玩一玩,说不定也有别样的惊喜——更了解对方,也更了解自己,在新的一年且行且珍惜。


    (以下内容转自知乎)

    曼迪·伦·卡特隆在她的现代爱情故事《这样做,就能与任何人坠入爱河》里提到,心理学家亚瑟·阿伦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让两个陌生人互相问对方一系列私人问题,看他们能否迅速地爱上对方。这36个问题被分成三组,每一组都比前一组涉及内心更柔软的地方。问题如下:


    第一组
    1.如果可以请到全世界任何人,你会邀请谁一起吃晚餐?
    2.你想出名吗?想怎样出名?
    3.在打电话之前,你会预先演练一下待会要说的话吗?为什么?
    4.对你来说,“完美的一天”必须包含那些元素?
    5.你上一次唱歌给自己听是什么时候?上一次唱给别人听呢?
    6.如果你能活到90岁,你人生的后60年如果能把头脑或身体保持在30岁的状态,你选哪样?
    7.你是否对自己的死法有某种莫名的预感?
    8.说出三个你和你对面的他(她)之间的共同之处。
    9.你对生命中的什么东西最心怀感激?
    10.如果你能改变影响自己成长的任何一件事情,你会改变什么?
    11.花四分钟时间,尽可能详细地把你过去生活中的故事讲给你对面的他(她)听。
    12.如果满足你这个愿望,你希望明早醒来拥有哪种特质或能力?


    第二组
    13.如果有个水晶球能告诉关于你自己人生、未来或其他任何一件事情的答案,你想知道什么?
    14.有没有一件事是你早就梦想着要做,却一直没有做的?为什么还没有做?
    15.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16.朋友之间你最看重哪一点?
    17.你最珍视的回忆是什么?
    18.你最糟糕的回忆是什么?
    19.如果你知道一年后自己会突然死去,你会改变现在生活中的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
    20.对你来说,友谊意味着什么?
    21.在你的生活中,爱和情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2.轮流说出你认为对面的他(她)所具备的优点,一共说五条。
    23.你与家人的关系有多紧密和温馨?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童年比大多数人更幸福?
    24.你如何看待自己与母亲的关系?


    第三组
    25.各自用“我们”正确地造三个陈述句,例如“我们都在这个房间里,感觉……”
    26.将这个句子补充完整:“我希望有个人能与我分享……”
    27.如果你和你对面的他(她)将成为密友,他(她)最需要知道的是什么?
    28.告诉你对面的他(她),你喜欢他(她)什么地方,请诚实地说出你一般不会对刚遇见的人说的话。
    29.与你对面的他(她)分享你曾遇到过的尴尬经历。
    30.你上一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自己独自一人哭又是什么时候?
    31.告诉你对面的他(她),你已经喜欢上他(她)的哪一点?
    32.什么事情(如果有这样的事的话)是严肃得容不得开玩笑的?
    33.如果你今晚就要死,再没机会与别人交流,你最后悔没说出什么话?为什么还没说出口?
    34.眼看着你所拥有的一切以及你的房子都将在火灾中付之一炬,你救出了挚爱的人和宠物,现在你还有时间最后冲进去抢救一件东西。你会抢救什么?为什么?
    35.你家族所有人里面,谁的死会最让你辗转难眠?为什么?
    36.与你对面的他(她)分享一件私人问题,询问他(她)的建议,听听对方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另外,请对方告诉你,从他(她)的角度来看,你选择这个问题反映出你的什么感受?



    本期节目配乐:

    Michael Bublé - Holly Jolly Christmas

    Justin Hurwitz - Fletcher's Song In Club



    主播:Teen & Emily

    文案/编辑:Teen





  • 草间弥生,1929年3月22日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是日本在世的经典艺术家。她曾于1957年移居美国,在那里开始她先锋前卫的艺术创作。她一生受精神疾病的困扰,从小就有幻听和幻觉,这也给她的艺术创作带来无穷的灵感。1973年她回到日本,后自愿住进了精神疗养院,仍持续创作,是在世的最贵女性艺术家之一。



    即使对艺术一无所知的人,可能也会知道草间弥生,她的南瓜和波点已经侵占各种商业空间和艺术场所,是大众的最爱,以致于国内很多商场山寨草间弥生的创作来吸引人流,招揽生意。


    草间弥生为什么如此充满魔性?

    她艺术创作背后有着什么故事?

    我们认识的草间弥生就是她的全部了吗?


    对!我们要打卡每一个南瓜!但是为什么?

    这一期节目给你的自拍一个答案,让我们认识一个更全面的草间弥生。



    本期节目谈到的主要内容如下:

    1. 草间弥生的生平

    2. 她的家庭和精神疾病对她创作的影响

    3. 她创作范围和种类的多样性

    4. 她在纽约艺术圈闯荡的经历

    5. 她创作的先锋性和女权意识

    6. 她的无限概念、自我消融概念



    本期节目配乐

    1. ミラクル・ラブ - 竹内まりや

    2. Plastic Love (New-Remix) - 竹内まりや





  •        最近,西藏的一名农妇拉姆被其前夫唐某泼汽油烧死的惨案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无数网民极为悲愤,甚至在网络共同呼吁国家出台针对家暴的“拉姆法案”。


           拉姆事件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不仅因为她是一名短视频网红博主,有着近一百万的粉丝,而且她本人美丽勤劳,乐观朴实,笑容灿烂,看过她照片就会想到鲁迅那句悲剧论——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更为让人慨叹的是,在整个家暴受害过程中,她能做的都做到了,包括离开施暴者,自力更生、报警、离婚。她是一个“完美受害者”。


           然而,依然有许多人持有谴责受害者的立场,比如荒唐至极的,认为拉姆的遭遇是她做错事的下场,如果一个没有犯错的人为什么会被老公打呢?还有一些看似站在受害者立场的指责:施害者能够施暴,都是因为受害者太蠢太软弱,世界这么大,打不过还不会跑吗?……



           我们通过这一期节目,意图探究家暴成因:男尊女卑的思想遗毒,男女不平等的文化根源导致的国家法律在立法和司法上的不完善或者偏颇,以及整个社会对于男性暴力表达的一种容忍甚至怂恿的文化氛围。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以上探讨,让大家认识到家暴问题和一切暴力问题的本质,从而反思我们看待女性受害的角度以及舆论的方式是不是有着隐性的问题,我们也许也是雪崩中那一片并不无辜的雪花。



    本期节目讨论的问题如下:

    1. 拉姆惨案的来龙去脉

    2. 针对该事件的公共舆论,“谴责受害者”的论调

    3. 什么是家庭暴力?

    4 .家庭暴力中性别暴力产生的原因

    5. 家庭暴力立案为什么这么难?

    6. 为什么受害者难以逃开暴力关系?

    7. 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受害者应该如何做?



    本期节目配乐:

    1. Never Marry a Railroad Man - Shocking Blue

    2. Helpless - Patti Smith






  • 路易斯.布尔乔亚说:“I transform hate into love." (我把恨变成爱。)


    路易斯.布尔乔亚,1911年生于法国巴黎,2010年逝世于美国纽约,终年98岁。跨越一个世纪,也跨越了现代和当代艺术史。是史上拍卖价格第二昂贵的女艺术家;也是1997年,美国权威艺术媒体《艺术新闻》请艺术史学家、美术馆馆长、艺术评论家评选25年后,依然名留青史的大师的第一名。她创作的主题从性到死亡,从爱到家庭,围绕着普遍的人性展开。


    她从自我出发,到达众生;从创伤和恨出发,到达理解和爱。



    她的职业生涯跨越80年,晚年成名。她形容自己是一个孤独的长跑运动员。早期她绘画,创作了一些超现实主义绘画,后来,二维平面不能满足她,她开始做一些抽象主义的现代雕塑。而晚年的蜘蛛雕塑是她最成熟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也是让大众开始熟知和热爱她的作品。



    蜘蛛为什么如此震撼人心?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意象是跟母亲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其中它带给人层次丰富的视觉、感觉体验,多种阐释可能性的意涵,都让这个母题拥有了最纯粹最有力量的形式表达。我们也在这期节目里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



    跟许多那个时代的女性一样,她也成长于一个有问题的原生家庭,带给她无尽的伤害和创痛,她对这些问题和痛苦的思考都展现在她的作品中,她用艺术创作升华本我与现实的冲突,家庭提供其素材,悲剧令其深刻。



    本期节目谈到的内容有:

    1. 为什么布尔乔亚的创作诉诸个人,似乎没有超越性,是什么令其伟大?

    2.布尔乔亚的生平,原生家庭对她深远的影响。

    3.布尔乔亚艺术生涯的发展阶段

    4.布尔乔亚的蜘蛛意象

    5.蜘蛛意象在东西方文化的两面性

    6.布尔乔亚雕塑的情感和空间

    7.布尔乔亚的女权主义意识


    本期节目配乐:

    1.These are the words (From "Pope Francis: A Man of His Word") - Patti Smith

    2.Amerigo - Patti Smith






  • 五条人在这个夏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音乐和笑声,带来了期待,还带来了思考和自省。

    是什么打动了我们?仅仅是小镇青年不羁的派头,出口成梗的幽默吗?

    是不是还有我们想去珍视但是在光怪世界里遗落太久的——真实?

    是不是还有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和动人的吟咏?

    我们如此急不可耐渴望逃离的故土和人群,他们却安之若素甘之如饴。

    我们每个人都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往小了看是成功学下对阶层跃升的热望,往大了看是对本土化的丢弃下对全球主义的拥抱。

    五条人似乎在洪流中逆行,他们从真实的处境中出发,从下往上看人和时代,控诉、批判、启蒙和教育也许有,但都微妙的包裹在他们温柔、宽容而具体的白描吟唱中。

    是不是还有他们出身草根,却极其热烈的向往和追求精神世界的高贵和广阔?

    在这个以资本、金钱和权力为王的社会,当还有人以知识为尊,以知识分子为尊,理想主义者心下甚慰。是尘土世界里发光的人。


    我们是个女性播客,但五条人带给我们同样有效的启示,如何面对和认识自己的身份,如何不纠结于个体处境,而是在观照他人生命的爱中更加了解和理解这个世界,如何用音乐、艺术和知识,安慰命运。



    本期节目配乐:

    1. 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 - 五条人

    2. 鲜花在岸上开 - 五条人


  • 妮基.圣法勒 Niki de Saint Phalle (1930-2002),法国人,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女艺术家之一。属于她的关键词是:超模、女性主义、射击艺术、出圈、叛逆、艺术疗愈。


    2019年,有幸在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看到Niki的个展,那时候以为是某拉美地区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色彩灿烂缤纷,形象欢悦夸张,童话感的神话母题,以及不可忽视的时尚感,都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出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艺术家。



    (香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而她早期的作品尝试和探索了多种道路,并且表现的是欢乐光谱另一端的愤怒和痛苦。从抽象表现主义到射击艺术,再到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身份主题作品,最后走至容纳、疗愈、欢愉的大爱创作,是一条曲折而传奇的路径。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关于自我身份和人生道路的思考,关于一个完整的人对于精神成长的不懈追求,关于创伤的自我修复和疗愈,关于艺术的作用和意义。




    这一期,我们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一个美丽超模如何变成著名的艺术家,她如何从原生家庭的创伤中修复自我,并逃离了传统而常规的中产婚姻生活,最终实现自我意义和价值的飞跃。




    本期主要内容如下:


    1.妮基的生平

    2.妮基创作历程的三个阶段

    3.妮基创作的转变与其个人经历和精神成长的紧密联系

    4.妮基作品的灵感来源及其创作风格特点

    5.结合其具体作品讲述,包括射击作品、装置、雕塑、建筑等

    6.妮基与时尚、商业的关系



    本期节目配乐:


    1. Comment Te Dire Adieu? - Allice Carreri & String Swing

    2. Slow Fade - Ruth B.


  • 我们提到母女关系,都觉得这个话题很艰难,甚至比女性友谊的话题更让我们难以开口。我们想,在文学史上,电影题材里,母女关系都是一个一直被表现和探讨的问题,所以我们自己的具体经验里,母女关系不完美,似乎也并没有理由成为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它可能需要我们直面,需要我们不断反思,才有改善的可能。


    这一期我们更多的是站在理解和同情母亲角色的立场去看待问题,我们相信,这是作为女儿的我们,作为更有理性能力的那一方,可以做到的第一步。


    本期节目谈到的内容有:

    1. 女性主义理论是如何看待母亲的身份?母亲身份对于女人来说是力量还是桎梏?

    2. 母女关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支配和控制;受虐的奉献

    3. 母女关系同命运的血缘感应

    4. 母亲这个身份在现实中失败的原因是,在男权社会中权利的丧失。

    5. 理解母亲的历史和现实处境,是与母亲和解的第一步。

    6. 个人的一些具体方法


    本期节目配乐:

    1.Que sera sera - 手嶌葵

    2.Alexis Ffrench作品系列



  • 在过去5个月时间里,我们录了17期“粉红!粉红!”。它的来由和创作过程都十分随意,是“灵光一闪”和“一时兴起”的产物,也因为我们分别在深广两地,并不能随时见面,什么时候见了就什么时候录,所以从它诞生起就带着匆忙和潦草的气质。


    然而,这样一个自我记录和小范围分享的内容,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每一期也有两三百人来收听。在数据和流量的互联网世界,200、300是一个小到似乎拿不出手的数字,但是当我们想象这是活生生的两三百人时——是一个广场的人群,是五个教室的人群,我们被这种场景所感动。也开始更严格的要求我们传播出去的内容,希望它真的能对这些人群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听众的微信群里,我们确实得到了正向的反馈,大家在群里发表的心得和讨论,有时让我们击节叫好,互相截图分享。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踊跃状态,给我们灵感!



    前一阵,群里发生了关于“自我”和“爱”的激烈论争,也让我们看到,我们关注和谈论的内容是当下每个女性的现实处境和生存抉择。在困境和病态的结构里,有药方吗?我们无法开出治病的根本之方,但是我们的应对策略是——自我意识觉醒后的“爱”,和艺术之“美”。女性主义的议题也好,女性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分享也好,愿大家能在清醒中获得力量,感受“爱”和“美”。



    我们下期见!



    本期节目配乐:

    1. “ Rolling On” - 椅子乐团

    2. “River”- Ibeyi




  • 列侬说:她是世界上最有名,却最不为人知的艺术家,每个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没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


    小野洋子身上的话题性永远跟列侬的遗孀,拆散20世纪最伟大乐队披头士的女人这些标签绑在一起。她在认识列侬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先锋的艺术家了。在认识列侬后,并在跟他相爱的过程中,直至如今,她并未间断自己的艺术思考和创作。她的艺术生命是独立而完整的。


    这一期节目,我们试图捡拾小野洋子生命经验中更为重要拼图或者侧面,通过她成长经历、她的人生选择、她的思考和作品,向大家呈现一个作为艺术家的小野洋子。





    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1.小野洋子的成长经历

    2.她与列侬相识相爱的过程:小野洋子的成名作,行为艺术《切片》

    3.她的艺术的关键词:女性主义、和平与爱

    4.她的先锋性是如何引导列侬从一个流行乐明星变成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的

    5.她是如何处理列侬死后世界舆论的敌意的:独立和强大的自我

    6.“想象和平塔”、“出口”、“愿望树”、“升起”等作品的介绍和解读





    本期节目配乐:

    1. "Imagine" - John Lennon

    2. "Oh Yoko!" - John Lennon




  • 提到女性友谊,我们有很多温情,同时有很多吐槽。我们一直在追问这些吐槽的点到底是个体性的问题,还是群体性的问题,如果是群体性的问题,女性群体应该有什么样的认知,才能克服社会叙事的误导,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去维护对于我们的生命来说,极其重要的一段关系:友谊。这几乎是我们每次见面必聊的话题。但是人怂胆子小,不敢从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下口,就只好从畅销书以及HBO的热播剧《我的天才女友》入手,来聊聊女性友谊的爱与伤。谢谢“粉红派对”群友的精彩分享!



    本期聊到的内容有:


    1. 女性友谊在社会叙事里是怎样的?它跟男性友谊有什么不同?

    2. 女性友谊被污名化,那么女性自己怎么看?女性友谊是重要的吗?

    3. 在《我的天才女友》里的女性友谊是怎样呈现的?

    4. 我们在《我的天才女友》里得到的启示

    5. 女性友谊的困难:来自对社会和自身的认知

    6. 女性友谊的社会价值

    7. 女性可以做出怎样的反思

    8. “粉红派对”群友的分享


    本期节目配乐:

    1. "Bluebird" - Alexis Ffrench

    2. "Where Worlds Collide" - Alexis Ffrench

  • 乔治亚.欧姬芙是20世纪最卓越的艺术家之一,她对现代艺术,尤其是美国的现代艺术有着无可比拟的贡献。

    她1887年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太阳草原市;1986年,98岁时逝于圣达菲。近一个世纪的传奇生命,以及其国家象征级的艺术创作令她是一位我们不得不认识的女性艺术家。


    我们在本期节目中谈到了:

    1.她的生平、爱情经历、创作历程

    2.她的半抽象半写实的创作风格

    3.她的花卉题材有没有生殖系统的暗示?

    4.她作品中的原始主义和国家主义

    5.她作品中受到现代摄影理念的影响

    6.她的衣着风格、生活方式,给女性生命的启发和灵感







    本期节目配乐:

    1.New Mexico - The Orchid

    2.拂晓的雨 - 大贯妙子

  • 我们看完深圳南山博物馆的“浮世绘——最日本的表情”展览,很是感触,里面展出了浮世绘的六大宗师和其他浮世绘画家,但是没有一个女性浮世绘画家的作品,有的话也是佚名作品。

    我们在停车场开始聊浮世绘艺术中一个天才型的女画家——葛饰应为。

    她是创作大名鼎鼎的《神奈川冲浪里》的“画狂老人”葛饰北斋的女儿,她几乎一生都在协助父亲浮世绘的创作,是一位躲在父亲光芒下的女画家。

    她留世的作品很少,但现确定的每一件都是精品,极具个人风格,对光影的表现极富感染力,被称为“江户伦勃朗”、“女北斋”。


    我们聊到内容大概如下:

    1. 葛饰应为的生平

    2. 她的艺术事业和经历

    3. 她具体作品的鉴赏和解析

    4. 她对阴影的理解

    5. 她的命运和时代

    6. 浮世绘的基本概况

    7. 浮世绘和欧洲现代主义的关系


    我们提到的相关作品有:

    1. 电影《眩:北斋之女》,2017,日本

    2. 动画片《百日红》,2015,日本

    3. 纪录片《葛饰北斋:为画痴狂》,2017,英国


    本期节目配乐:

    1."人生处处是美梦“ - 椎名林檎

    2. “我也曾想过一了百了” - Amazarashi


  • 这一期我们有幸请到了“乘风破浪的姐姐”第3期的大众评审之一Peggi来跟我们分享她如何入选了节目的大众评审,现场观众的安排,投票的机制以及亲历姐姐们公演的观感。

    我们一起讨论了:

    1.这个节目对于性别和年龄的设置,其中的女性主义的议题是真诚的吗?

    2.节目设置、人设和叙事性的猜想

    3.选秀节目从草根选秀到明星选秀,大众投票到资本操纵的变化

    4.如何看待社会舆论的不同阐释和导向

    5.女性节目对于女性关系的塑造,大众对女性友谊的认知和想象

    6.这个节目的辩证性,它的正向作用


    本期节目配乐:

    1."One Time" - Marian Hill

    2.“In the Mood" - The Puppini Si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