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小時候我們總是被告知要努力追求成功,但到底什麼是成功?是某個高峰時刻,還是一路上的每個小進步?這次,我們翻箱倒櫃地回顧那些藝術家們的成就,看看他們怎麼一步步走上巔峰,結果發現,好像事情沒我們想得那麼簡單,又好像沒有那麼困難。 在這一集,我們和藝術家好朋友林政佑一起重新思考什麼是藝術家的成功和失敗。追逐成功的過程真的像社會告訴我們的那樣嗎?還是我們其實被某些期待推著走,卻忘了問問自己想要什麼? 期待這次的真實探討,能帶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思考角度。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art #林政佑 #藝術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展覽應該帶來美好的藝術體驗和開闊視野,但一些小細節往往讓人感到掃興。展覽本身的規劃和參觀者的行為,都可能成為「展覽地雷」。我們整理了過去的經驗與大家的分享,試著找出解決方法。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藝術 #展覽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有一天聊到了浮世繪,我才知道,有人不知道神奈川沖浪裏是版畫,我憂心忡忡,決定做一集浮世繪簡單入門篇。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藝術有時築起高牆,有時抹上濃霧,讓人難以接近和理解。尤其是當代藝術中,每件作品都有其獨特情境,再加上大量的詞彙堆疊,使得作品解讀變得複雜,讓人感到困惑。這些術語的真實含義及其使用場景是什麼?或許,我們可以嘗試用更加平易近人的語言來替代,並重新思考這些詞彙的功能和意義,感受它們在藝術表達中承載著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節目時間軸: 高美館速寫爭議 6:52 前言 12:34 1.結構 15:32 2.關係 18:51 3.靈光 23:59 4.文本 29:53 5.經驗 36:23 6.討論 40:41 結語 42:29 聽眾限定的《發現驚奇博物館》抽書活動,即日起至9/4,在Instagram分享一則你逛過博物館或美術館的照片限時動態,記得要是公開帳號並標記 @acc_podcast 就能參加抽獎~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2024年巴黎奧運圓滿結束,但仍有多項藝術與文化議題值得探討。如何評價開幕式?台灣轉播與播報迴響如何?日本隊 IG 帳號超高水準的令人賞心悅目。Breaking 作為新興運動進入奧運的決策是否合適?此外,文化奧運台灣館主視覺設計是否涉嫌抄襲?這些議題不僅關乎奧運的未來,也關乎文化與政治的多重面向。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奧運 #Paris #Olympics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慣老闆持續進化中,本次募集大家在藝術領域中遇到的各種鬼故事,希望遇到的可以逢凶化吉,走出陰霾。 從文藝復興到當代,藝術界的剝削形式雖然發生了變化,但其核心問題始終存在。這些剝削不只體現在經濟層面,也在文化和社會層面上對藝術環境構成巨大威脅。 節目中提到的作品: Domenico Ghirlandaio, Portrait of Francesco Sassetti and his son Teodoro 1488. Jean-François Millet, Des glaneuses 1857. Jean-François Millet, Les Faneurs 1849.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Ghost #Art #鬼月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藝術領域 #心得分享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即使 J·K·羅琳認為自己關心公平和弱勢,也可能因為偏執與狂妄,造成難以恢復的傷害。 藝術中不乏挑戰既定框架,甚至是傳統性別觀念的作品。這些藝術作品不只是對傳統的挑戰,更是對多樣性與包容性的禮讚。或許,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提醒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接受世界的多樣性,理解並包容不同的觀點是我們的責任。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JK羅琳 #奧運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藝情指揮中心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集節目探討了多個與絕望相關的作品和事件,從動畫電影《驀然回首》的感想開始,延伸至五年前的「京都動畫縱火案」。再以埃米爾·蕭沆的理論作為主軸,看看一些跟絕望有關的作品。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杜斯妥也夫斯基的《The Double》,以及金子光晴的《絕望的精神史》皆以絕望為核心。這些作品透過不同的角度和情境,深入剖析了絕望的多面性,沉溺於極度私密的空間。將絕望細膩地刻畫在讀者的心靈深處,甚至是將我們一同拉入深沉的悲痛當中。 跳過《驀然回首》無雷感想到這邊 8:51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我們的 IG,有每集節目的圖文摘要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驀然回首 #太宰治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除了政治家,沒有其他人比藝術家更自戀?」 藝術家常被認為是自戀的化身,在創作過程中展現高度的自我關注和自我陶醉,更因此累積無窮的獨特觀點。從庫爾貝到瑪莉娜,許多知名藝術家都以強烈的自我意識著稱,他們的自戀成為了創作的動力泉源,讓他們在藝術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 👀《你給我看!Big Other 無所不在的科技監控》 展期:2024/7/5 - 9/1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週一公休) 展覽網站:https://www.amnesty.tw/node/18712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自戀 #繪畫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翻拍電影一直是高風險的存在。當經典作品被再次搬上大銀幕,觀眾的期待與質疑緊密交織。不只要忠於原作,還需要在創新與還原之間取得平衡。這樣的創作方式難以逃脫某些致命的弱點,導致口碑和票房的失敗。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翻拍電影屢屢陷入困境?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movie #anime #art #film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集節目受到 WIRED 雜誌啟發,從近期的流行趨勢中可以看見,90年代到千禧年代的視覺風格正逐漸回歸,成為近幾年的一大潮流。「低多邊形(Low Poly)」和「像素藝術(8-bit)」等復古表現形式在全球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一現象實際上是對現代技術的一種反動。我們可以從不同的領域來觀察這一現象。 技術懷舊與科技藝術形成互相反動的創作潮流。18世紀社會從繁複的巴洛克藝術轉向希臘古典簡潔的新古典主義。隨著新古典主義過度強調理性,浪漫主義崛起,強調強烈情感和內心體驗。隨後,因浪漫主義過度理想化,現實主義興起,專注真實描繪日常生活和普通人,呈現社會現實和工人階級生活。我們的文化史可以說就是一次次的復古思潮。 🌍「匯聚:從自然到社會的藝術探索|國際交流展」 展期:2024.5.10 - 8.10 地點:科技大樓一樓(免費參觀) 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8:00(國定假日不開放)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復古 #懷舊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第九藝術的稱號有時賦予漫畫,有時則屬於遊戲。對於藝情指揮中心的成員來說,遊戲無疑是一門藝術。它集結了音樂、繪畫、戲劇,甚至充滿互動元素。隨著赤燭遊戲的新作《九日》問世,我們特別邀請了該作製作人適維 Vincent 來分享赤燭遊戲背後的創作歷程。 我們整理的訪談文章:https://www.accpodcast.net/post/ninesolsinterview 赤燭遊戲憑藉《返校》和《還願》在台灣掀起了一陣熱潮。無論是《返校》被翻拍成電影,還是與知名樂團草東沒有派對合作創作《還願》的片尾曲,都給玩家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赤燭遊戲獨特的敘事手法和文化融合技巧,讓人無法忘懷。 這次的新作《九日》帶來了全新體驗,結合了動作遊戲和銀河惡魔城類型的特點,強調精確的格擋和反擊,提供了嶄新的挑戰性。透過細膩的劇情和角色塑造,讓玩家深入體驗故事。結合了道學和龐克風格的創作方式,既包含了神秘和玄幻元素,也融入了現代科技和未來感。打造出科幻分支「道龐克」的架空世界。此外,赤燭還與音樂組合珂拉琪合作創作了主題曲,贏得了廣泛好評。讓我們一起認識遊戲製作背後的故事吧! 🎮 類銀河戰士惡魔城遊戲(Metroidvania game) 動作冒險遊戲的一個子分類,指玩法類似於銀河戰士系列和部分惡魔城系列。在探索地圖時會有某些障礙物擋住路線,要在遊戲中獲得道具、新的招式等才能通過地圖、找到新的區域或捷徑。 👻類魂(Souls-like games) 一種由《惡魔靈魂》和《黑暗靈魂》系列啟發的遊戲風格,以其高難度與獨特的遊戲設計聞名。這些遊戲的戰鬥系統強調近距離作戰,玩家需要精確地進行攻擊、閃避和防禦,戰鬥節奏雖然緩慢,但每一場對決都充滿緊張感。玩家死亡後會回到最近的存檔點,並失去部分進度或資源,這種設計強調了風險與獎勵之間的平衡。在訪談中,特別提到了《隻狼:暗影雙死》(Sekiro: Shadows Die Twice),這款遊戲以其精確的格擋和反擊系統給赤燭團隊帶來靈感。 🏍️ 阿基拉(アキラ AKIRA) 漫畫家和動畫導演大友克洋創作的漫畫,後來在1988年有改編成動畫電影。設定在未來的東京,反烏托邦世界裡一位少年和他的夥伴因為意外獲得超能力所引起一系列的混亂失控的故事。此作品在後來對於科幻以及賽博龐克造成極大的影響。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遊戲 #赤燭遊戲 #九日 #遊戲製作 #返校 #還願 #珂拉琪 #game #Ninesols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這一集除了老朋友藝術新聞以外,要討論的是和遊樂園相關的主題。 藝術分析迪X尼?為甚麼到了遊樂園仿佛進入異世界呢? 在遊樂園的氣氛渲染下大家都看起來很快樂,這和藝術原來也有關聯。 一起來聽聽這一集提姆、+7和紀翰的聊聊吧~ ⛰️皮埃蒙特及倫巴第聖山 位在有眾多文化遺跡的義大利。聖山是基督教徒在山中修建多座建築,並且用繪畫或雕刻的形式,按照順序重現聖經中的故事,多修建於15到16世紀。信徒朝聖時能增強信仰及安定心靈。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中奇獸學指定課本,作者為喜愛奇獸的巫師紐特·斯卡曼德,一本關於魔法世界生物的指南書。麻瓜(不會魔法的人)則認為是英國作家J.K.羅琳虛構小說中的讀物,且有實際發行書中角色使用書的副本,內有作者親自繪製的插圖和主角們的筆記。並且由華納兄弟翻拍成系列電影。 🌆 ARTOGO 「**艋舺剝皮寮:探秘歷史寶藏與百年傳承線上導覽體驗**」 由《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和臺北文化獎得主米復國老師來帶你認識橫跨清朝、日治與民國的百年建築特色,以及百年老商行的匠心精神。 7月14日以前購買都可以享有79折的早鳥優惠! ▲ 專屬購買連結|https://lihi.cc/l4Rch ▲《藝情指揮中心》聽眾限定優惠:輸入優惠碼「ACC50」,額外再折50元。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遊樂園 #畢卡索 #哈利波特 #AI #podcast #ARTOGO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邀請到了藝術家陳永賢,討論為什麼藝術家會選擇使用自我影像作為創作主題。陳永賢分享了他在攝影、紀錄和創作中的經驗,強調了人際互動和建立關係的重要性,並回顧了不同時期攝影的門檻及其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其中還有臨時挑戰,提姆丟出了一些著名的肖像類作品,包括保羅·高更和安迪·沃荷。陳永賢即席高水準發揮,分析了他們如何透過自我影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展示了他們對光影的捕捉、日常生活的關注以及自我認識的深刻反思,凸顯了自我影像在藝術表達中的獨特價值。 日常生活作息,包括早起運動和參觀展覽,這些點點滴滴。都展現出藝術家的生活態度和創作理念的密不可分。 《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展覽匯集了50多位藝術家、100多件作品,展示了豐富的創作脈絡和藝術家的生命故事。展覽地點在台北車站旁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展期是4/23 ~ 9/22。 定時導覽 週二至週五 14:00 週六、日 11:00.14:00 國定假日及特殊開館日,依本館現場公告 團體導覽預約:https://bit.ly/47IZXP5 (官網 > 選單 > 參觀 > 導覽服務 > 團體導覽預約) 下一場展覽座談: 以「我」為媒介:#行為藝術、#攝影 與 #身體 時間|2024.6.22(六) 14:00 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6室 講者|石晉華(參展藝術家)、劉秋兒(參展藝術家)、王聖閎(學者) 免費報名連結:https://shorturl.at/FPxUF 本節目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合作廣告刊登。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藝術 #展覽 #攝影 #podcast #art #photograph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本集節目探討了藝術與虛無主義的主題,並嘗試從不同的哲學家和藝術家角度中尋找對生活意義的解答。 首先,丹麥哲學家齊克果。他主張存在的意義無法僅靠理性思考得到答案,而是需要回歸內心和信仰。這讓我想起了馬克·羅斯科的《無題(黑色和栗色)》,這幅畫深沉的色彩讓人感受到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彷彿在呼喚我們重新審視內心的真實感受。 接著,叔本華他認為人類的痛苦來自無盡的欲望。對抗虛無主義的方法之一是通過審美,另一種則是禁欲。Odd Nerdrum的《冰島溫泉》正是這種審美的最佳體現。欣賞這些藝術作品時,我們能暫時逃離現實的煩惱與跳多利益思考,感受到片刻的寧靜與安慰。 尼采提出了權力意志的概念,鼓勵我們自我超越和創造。舟越桂的《另一個人面獸身像》激發了我們對自我的深層反思,這件作品充滿了力量和美感,讓我們感受到精神上的突破,激勵我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沙特則強調自由選擇的責任,他認為人的存在是由我們自己創造的。就像《機動戰士鋼彈UC》中的獨角獸鋼彈一樣,它象徵著面對無限可能性的勇氣,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最後,卡繆提醒我們接受生活的無意義,享受當下,並在小事中找到存在的價值。無論是與朋友的歡笑,還是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找到的意義,這樣就很足夠了。生活的美好就在於那些細微的瞬間,那些讓我們感到溫暖和幸福的時刻。 希望這次的討論大家會喜歡。 #虛無主義 #哲學 #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面試,是我們人生中都曾經面對過的一場考試。不管是求學中或求職,面試常常都捉模不定,卻又是關鍵時刻。在這一集裡,我們將模擬一場藝情指揮中心的面試,由我們輪流扮演面試官和應徵者。 這集帶來了 Damien Hirst 作品年代不實所引發的小危機,和總統就職典禮主視覺的簡單討論。除此之外因為前陣子的面試祭典結束,想讓聽眾們看看我們酷酷的面試內容,除了簡單的問答還有情景題,想知道藝情指揮中心面試都準備甚麼節目以及各自的應試風格,都放在這裡~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podcast #藝術 #面試 #ART #DamienHirst #artnews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你看的到音樂,聽的到圖片嗎? 本集節目訪談邀請到了新生代藝術家張欣語,一起來聽聽這位年輕藝術家平常的生活吧! 透過這次的訪談可以獲得欣語的: A.休閒嗜好 B.各式各樣合作的心得 C.聲音創作的鋩角(mê-kak) D.以上皆是,而且還有更多! 老師常說,有以上皆是的時候就是選D。歡迎來聽當時和大象體操、林強演出合作上的背後故事;平日創作裡著重的地方和創作手法,演出是怎樣誕生的?想知道更多以及本集彩蛋,歡迎點進來聽這一次的訪談~ 最後面有欣語的尷尬魔幻時刻。 🎯 欣語個人網站:https://hsiinyu.com/ 🗒️ 以下有統整了訪談中有提到的作品: 1. 電線竿/漫畫分鏡/狀聲詞_Chaotic City 2. DAC演出第一段的菌絲生長_Chaotic City 3. 與大象體操的合作_C-LAB Sound Festival x Elephant Gym;後續:Name x Elephant Gym 4. reCONNECT 2024: NEW CANVAS 5. 外星人 6. 日常的形狀(新竹241)Listen to the Light - routine 💿 推薦專輯音樂: 在車上會聽 午夜福音動畫的音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h04k_fHYE&list=PL8fowZ7iog9ZKtdpdI-i25WnKJGZEAnC4&index=5CORNELIUS POINT POINT of VIEW POINT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藝術家 #訪談 #張欣語 #hsiinyu #art #音像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藝術是民主公民身份和個人發展的基礎,所以藝術在社會運動當中能夠發揮非常多的功能。不管是什麼事件或什麼年代,藝術家都會利用他們時代的符號和創作習慣,傳達超越文字的訊息。 這次為大家準備上街行動的藝術指南,介紹藝術創作如何在街頭遊行、議題聲援發揮影響力。其中提到了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的理論 I and Thou(我和你),我們在討論與他人產生聯繫時有個要點便是「把人當人看」,聽起來像是無用的話,但是仔細思考看看,在談話溝通時真的有把對方放在對等的水平上嗎?最後除了發生過的案例,也緊急文字簡單訪問了藝術工作行業相關的友人「如果上街,會做甚麼?」,用不一樣的角度來看究竟要怎麼上街。歡迎各位一起點進節目聽聽提姆帶來的上街藝術家案例吧! 遊行上街容易發生意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護好自己並注意安全。 過去節目中有提及「和平抗爭」或「抗議」的集數: EP21 | 緬甸政變中的藝術抗爭 EP89 | 總統開溜-斯里蘭卡破產危機中的藝術抗爭 EP101 | Just stop oil 事件 EP133 | 2023年美國編劇協會大罷工 EP163 | 全球校園反以示威潮:如何用藝術和平抵抗。 參考資料: Melody K. Milbrandt. (2010).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Art in Social Movements and Transformation. Read, T.V. (2005). The Art of Protest: Culture and Activism from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to the Streets of Seattl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2024藝情指揮中心聽眾回饋問卷🎁🎁 問卷連結:https://www.surveycake.com/s/2YBoN 上個月提姆在某一集問了大家希望他分享什麼很難的事情?大家的回覆裡面,有兩個引起了他的注意,是截然不同的困難,一個是碎形(Fractal),另一個是男性凝視 (Male Gaze)。 剛好近期在社群媒體上針對村上春樹作品的討論,引發了廣泛共鳴和爭議,所以我們將深入探討村上春樹小說中的男性凝視,這個概念在文學中的表現。有哪些細節揭示了男性凝視的存在?這些細節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角色和故事的理解? 接著我們會分享川上未映子與村上春樹的訪談,重新認識村上春樹如何看待女性角色在小說中的定位。這段對話充滿了深刻的思考和真誠的交流,對理解村上春樹的創作意圖有很大幫助。 針對男性凝視,我們將回顧男性凝視在藝術史中的發展,為什麼存在?以什麼樣子存在?造成了什麼問題?為什麼男性凝視不僅是一種觀看方式,而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現象。如何在面對和抵抗男性凝視的同時,加入價值多元論的思考。 從文學到藝術,再到現實生活,希望能帶給大家全新的視角和啟發。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村上春樹 #男性凝視 #Manet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本週,美國多地大學學生發起佔領行動,聲援加薩走廊並反對以色列對加薩的軍事行動,要求美國政府停止對以色列的軍事支援。多個藝術院校如帕森斯設計學院和時尚設計學院等學生也積極參與,進行露營、座談、音樂表演等形式的抗議活動。然而,UCLA的抗議活動引發了暴力對峙和仇恨言論,導致警方和國民兵介入,逮捕了超過2,300人。學生們的行動不僅凸顯了對國際政治的關切,也反映了藝術在社會運動中的重要角色和影響力。這場抗議浪潮可能會對美國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進一步激化政黨間的分歧。 藝術的和平抗爭往往帶有極大的感染力和話題性,展現出以小博大的力量。例如,俄羅斯藝術家 Pyotr Pavlensky 在紅場以極端方式抗議警察國家的現象,他不僅用身體藝術表達反抗,甚至用極端的自我犧牲引起廣泛關注。此外,巴黎的 On the Spot Parkour 團隊則利用城市跑酷,關掉街道的燈光以抗議能源浪費,將運動融入社會議題中。烏干達氣候活動家 Vanessa Nakate 和其他年輕活動家則在國際會議上用簡單的標語行動直接傳達他們的訴求,有效地提高了公眾對氣候問題的認識。 此外,藝術事件還有新北三峽李梅樹紀念館看板爭議,時隔那麼多年,畫家李石樵的作品「橫臥裸婦」再次收到了下架的通知,但放心這次只有下架看板,美術館還是有得看。 這些例子展示了藝術不僅能夠引發討論和思考,也能夠成為推動社會和政治變革的強大力量。歡迎大家一同思考藝術如何以小博大! 🪂 26:54 跳過激烈案例的安全降落處 本集節目合作展覽: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4.9.1(採預約日期、時段入場) 展出地點:奇美博物館 一樓特展廳 歡迎你到我們的網站來逛逛,裡頭有每集節目的封面和國內外藝術新聞和情報,還有各種社群平台可以追蹤並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https://accpodcast.net/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cc_podcast/ #藝術 #藝術新聞 #美國 #校園抗議 #StudenforGaza #Palestine #Israel #國際新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