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Sam早期从事金融行业,作为期货公司经理的他, 见证经济泡沫, 互联网的兴起。

    随后他投身房地产,活跃在两岸的房地产业。

    我们的交谈中,他聊到了很多人生感悟,对于房地产的发展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父亲重病的消息,让Sam 重新思考人生,思考关于热爱与可持续的职业发展道路,于是他又走向了旅游业,这也是让我跟Sam 结缘的契机。

    从业10年,Sam 可以说是对台湾的各个景点如数家珍。

    做旅游业,也真正的改变了他,他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共赢的快乐。

    他是一个乐于带给别人快乐,制造快乐的人。

    对话中,Sam 提到了互联网的力量,他也想利用这个力量,为两岸的交流多出一分力。我们谈到怎么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去转化成行业里的助力。

    虽然创业这条路,他还在摸索之中,团队,初心,是他认为的最重要的事情。

    如今,他已经在重庆生根,与他的“小辣椒”,缔结良缘,生下可爱的小公主。

    祝福创业中的他,一切顺利!

    5:25 大学毕业初期职业选择,跟“钱”靠的近一点 - 金融保险

    8:30 感受到金融业与自我期待的差异。

    11:00 进入房地产业

    15:00 照顾父亲一年,思考未来的方向

    19:45 “站对风口,猪都会飞~”

    23:55 关于赛道,风口的思考。跟着心走,去尝试~

    32:55 旅游业给自己的启发 - 跟多样的人接触,改变了自己

    40:00 关于孩子的教育 - 卷还是不卷?

    43:44 目前的创业

    44:20 初心跟团队的重要性 以及创业展望

    采访&制作:33

  • 终于在2023的最后时间节点,发出了我的第20集。更多的制作还在路上。

    2023,是充满变化的,是充满动荡,充满自我成长的一年。

    不过呢,我也感恩满满,收获满满。

    这么说不是因为我没有失去,没有恐惧,没有失败,没有挫折。

    而是我选择看到收获,看到拥有,选择爱,选择感恩,

    这一集可以算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把一些对做节目的感悟,对生活的感悟发出来。

    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

    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他人

    少一些控制,多一些放松

    打开思维的窗户,

    更多勇气,更多包容

    “33talk”也会在2024继续陪伴!

    33

    附上bgm歌词。

    I don't feel a single thing

    Have the pills done too much

    Haven't caught up with my friends in weeks

    And now we're outta touch

    I've been driving in L.A.

    And the world it feels too big

    Like a floating ball that's bound to break

    Snap my psyche like a twig

    And I just wanna see if you feel the same as me

    Do you ever get a little bit tired of life

    Like you're not really happy but you don't wanna die

    Like you're hanging by a thread but you gotta survive

    'Cause you gotta survive

    Like your body's in the room but you're not really there

    Like you have empathy inside but you don't really care

    Like you're fresh outta love but it's been in the air

    Am I past repair

    00:45 开头。

    01:33 自我介绍博客初衷

    03:52 2023的变化 工作领域 自我认知 新的朋友

    06:02 在今年陪伴抑郁焦虑的朋友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07:27 某些让人卡住不舒服焦虑的共性

    08:52 关键词一:跳出来看 - 调整我们看待世界的模式

    14:33 关键词二:勇气 - 做个勇敢的自己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认识Sarah是在她自己小宇宙频道的一期节目当中。

    当时的她听着有些阴郁,言语中透露着迷茫与无助。而我带着一些心理学的敏感,就有那么一些些觉得不对劲。

    我向来也不算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但我给她留言了,至于留言了什么我也仿佛记不清,但是我想告诉她的是,别被这想法困住,可以找人聊聊,可以走出来的。

    于是我们就相识了。我想这也许宇宙带来的缘分吧。

    与Sarah 联络聊天的时候, 她已经好多了!同时她也进行着自己的副业与视频创作— 经营一个《Sarah学姐爱说留学》的xiaohongshu账号。

    她带着金融的学习背景,误打误撞进入了咨询公司。刚刚入职的她,在疫情的大背景下,面临着诸多挑战。

    最为明显的就是在职场的自信的建立,沟通的障碍。

    曾经她对自己十分笃定, 她始终保存实力,让自己保持在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 从新疆考上北京的好大学,从北京计划出国。 步步为营。她目标明确、计划详尽,执行精准。

    曾经的她总有满满的自信可以收获成果。

    来了新加坡留学,进入职场之后似乎事情发生了变化。 慢慢地,她进入了一种“失控”的状态。她有点绷不住了 - 当然, 这也才有了我与她的相识。

    让人欣慰的是,她这么聪明,勇敢。在这样的失控中,她慢慢的适应了变化。

    我们聊到了初入职场的遭遇,不知不觉带入了女性在职场的困境,国内外的差异,也聊到了择偶观念的转变。我再次感受到看到了认识自我、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及知觉女性自身力量本身的重要意义。

    谢谢Sarah的敞开心扉,我想她的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成长历程,可能也是初入职场或者正在留学中的年轻人或者年轻女性们共同面临的议题。

    希望在一点点的小角落里,这集播客都能够激发更多人思考并找到自己在人生中的力量感。

    这集的 我选了<SHE> by Groove Coverage, 一首比较老的歌了,以“她”命名, 这个她应当是每个女孩。

    “She is the one that you'll never forgetShe is the heaven sent angel you metOh she must be the reason why god made a girlShe is so pretty all over the worldShe is like you and me, like them, like weShe's in you and me”

    Love you all

    Yours 33

    剪辑&制作:33

  • 命运让我与你相遇。明明的安排, 这不是巧合,是缘分。工作也是。我们选择了也被选择了手里的这份职业。

    这期节目邀请到了曾经读博时候的学姐,现在的好友菡姐姐。

    我们先从一首歌聊起,说起30岁的大家是不是都一样的。

    我们曾经有很多梦想,理想,跟期待。可是现实的路需要一步步走的时候,我们总感觉到受挫,被命运推着走,十分拧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有更多的知觉。 最近的我意识到,矛盾不是坏事,冲撞才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了解那个边界,变成更加勇敢的自己。无论是怎样的路,那份勇敢伴随的年龄,支撑自己,从容前行。

    特别想提的是菡姐姐曾加入了一个社会企业类型的创业项目 --- 一个帮助成年后高功能自闭症的项目。她说她的初心并不是为了帮助谁,而是进行一个创业项目。而这个过程中,她感到无限的自豪与骄傲,有意义感。因为她做的任何点滴,都在真实的影响着每个相关的个体,每个相关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兜兜转转,现在的她在某大厂,带领着一只自己的用户研究团队。接下来何去何从,她也并不知道。但我知道,向往自由的,热爱学习的她虽不会驻足太久,但必定会交出一份自己满意的答卷。

    无论如何,

    就像我跟她一开始讨论的那样,也许不是张悬歌词里的那句“失去的是人生,得到的是侥幸” 而是  “得到的就是我们的人生”

    每长一岁,我们都应该对自己说“生日快乐, 我爱你。”

    创作者: 菡姐姐,33

    剪辑制作:33

  • 这集播客的嘉宾是贝娅(Beatrice)。

    先容许我煽情一把,没错我是有点煽情的人~

    贝娅跟我在美国work and travel时期相遇。

    在我们刚满20 最青涩的时候,我们在同一个宿舍吵吵闹闹,一起在西雅图迷路,在雪山里看云海。那段时光,遥远却难忘。结束美国的打工之旅,我们没有断联。虽然不是时时联络,但是我们一直对于对方保持着关注,并有以年为单位的不频繁的聚会。:)

    说来可惜的是,当时有一位同住的蓉蓉学姐,最终还是跟我们失联了。因为当时微信好像还是没有的。qq也不是很好用。手机还是nokia。还是希望能够再次遇到我们的蓉蓉姐姐。

    目前贝娅在香港做金融方面的工作,属于专业个人理财投资顾问。曾经她在船运行业做broker,高压的工作让她疲惫不堪,当然也成长了很多,建立了自己对于职业规划更清晰的思路。

    这次聊天,我们主要聊了聊转行做金融这件事,她也谈到了她从曾经从b to b 转向c to c 的工作感悟。我们谈论了她初来乍到香港,在疫情期间如何无惧地踏入金融保险领域,促成第一个订单的客户已经成为她的朋友。我们也探讨了如何在金融行业中取得更长久的发展,专业度,耐性,诚信,缺一不可。

    贝娅是一个学习跟适应能力超强的女生。曾经她是一个「卷王」,一直对自己保持着很高的要求。直到某一刻她发现自己的卷其实让别人感受到了压力,也不再有朋友。她迅速调整自己,放下那样强烈的竞争意识,很快便在新环境里收获了很多朋友。其实以前贝娅给我的印象是那种不费力就可以得到很多的女生;现在我知道在我肉眼可以捕捉到的轻松背后,有太多她的默默努力,以及吞进心里的苦与累。

    也特别谢谢贝娅向我敞开了她的一些曾经的“羞耻” 与“伤痛“ 。她曾因为工作压力太大,生病了,以气泡水度日。这件事情,也让她久久不能释怀,对自己产生怀疑。

    其实很多人也是一样,无论是一场疾病,一些错误,一些经历,一些关系,都可能是自己身上的伤,是自己的不齿。很久很久,时间都无法完全疗愈这样的伤。这样的创伤,是对着自己的。无关别人。它让我们产生了羞愧与难堪。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更加勇敢的面对自己,过程也许是痛,可也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痛。

    相信靠着贝娅的人品跟实力,她一定可以越做越好!

    本期采访,制作:33

    1:30 自我介绍

    4:00 读mba往金融靠拢

    5:29 读海事的故事

    7:40 第一份的在航运的broker 的工作

    8:50 发现自己生病了

    14:08 转第二份工作,偏项目管理

    14:35 转金融的想法怎么来的

    17:00 初到香港

    19:00 如何在香港这样饱和的金融市场站住脚,打开自己的那扇门

    26:00 被客户推着把业务做的越来越宽

    30:00 亲历裁员项目之后建立自己的职场目标

    34:02 报喜不报忧,生病成了自己曾经“羞耻”。

    39:00 不要给自己设限,学会接受自己

    39:50 从卷到不卷,调适自己,迎接挑战

    44:20 最难的时候还是刚到香港

    45:00 学会缩短感性,理性工作

  • 非洲對於我們來說 可能是一個很陌生帶點神秘的地域 甚至让人产生不安情绪的地方在那裡工作 生活 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有著這麼一群人他們從中國出發 前往非洲 去探索這未知的領域

    这期播客的嘉宾主角是浩宇(Robin)

    Robin 目前正在非洲尼日利亚拉哥斯的美资企业做着产品运营与财务相关的工作。

    与此同时,他也正主理着一期他自己的播客- 《“非”聊不可》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401a3e9203acb2b635cab42

    Robin 在这期播客跟我分享了他大学毕业,放弃国内大厂的工作机会,暂别女友,父母,并且带着周围人的不理解, 🈯只身前往非洲探求人生可能性的故事。

    他回顾了在非工作的心路历程, 做播客的契机与想法,还有生活里对人对事的点滴感悟。

    在拉哥斯,不同的治安环境,相对限制的生活轨迹,和迥异的生活人文资源。

    我想他在那样的环境里,纵然在现在社会,困难没那么多了,也还是有太多的不容易了。

    当他在描述他的那些被同事温暖,还有接触到那种环境的感慨的时候,同为INFP 的我,也立刻共情到了这些无数小小点的感动。

    感谢浩宇倾情分享他的心路历程,跟我一同经历不带稿子的畅快聊天。 :)

    此刻他也许正在休他的年假 ? 与外婆团聚了!希望在非洲,浩宇能够收获更多!

    制作 &剪辑: 33

  • 这集又是一集老友记。我与子瑞,07年南大初见,开始我们15年的友谊。老友多年未交流,一下子打开,依然轻松畅快。

    我一直一直认为,子瑞是一个有大爱的人。我常常觉得,面对一种宽容与博爱的时候,那种世俗的「我执」总显得苍白。

    这集节目录制完毕的时候, 在我的脑袋里浮现的就是三个让人动容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他初中刚刚毕业来到新加坡。普通话都不好的他,更别说英文了。陌生感,焦虑感,与压力充满着他的生活。更糟糕的是,在20多年前,通信极其困难,在电话里跟父母哭,都是一件奢侈品。

    第二个故事,是他决定离开擅长的理工领域转而致力于教育的道路。事情的起因是大三实习期间,他组织操办了一次跨国的支教的活动。作为主办者的他,突然被拉去为六年级的小朋友上课。第一次,他看到了无数纯洁的脸庞与无数渴望与求知的眼睛。此生,这一幕终不能忘,也将教育的种子埋在了他的心里。

    第三个故事,是他在做校长期间遇到的一个孩子,执着的热爱大自然,并不断探索的故事。虽然这样的热爱是一件在高中学习期间,看似没有结果,并与直接晋级大学无关的事情。作为校长的他选择了包容与支持,并欣慰的看到这孩子将这热爱坚持下去。

    在录制过程里,我曾多次泪目 - 因为那些真真切切的情感。小小年纪留学的压力与苦恼,支教过程里的忘我与感动和不舍,孩子的热忱,与看到别人坚持热爱的感动,这些,都太强烈了。

    最后我们也对教育本身进行了更多的探讨。 聊了一下当下的“鸡娃”现象。我很喜欢子瑞提到的一句话“孩子的大脑不应该是一个容纳无数技艺的容器,而是一个有待点燃的火把“

    感谢子瑞,永远带来宽慰和远方。当然,我于子瑞也是一样的。

    嘿嘿!友谊万岁。

    本期bgm: 【loving stranger】 Tiger 版

    本期嘉宾:子瑞

    本期采访,剪辑,制作:33

  • Ardy 是我逢人都会安利的中医师!

    19年我因为颈椎严重扭伤找到了Ardy。那是我记忆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了,一点点都不能转动。每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我总会踩雷几个莫名的中医师。还好,这一次 ,我遇到了一个我认为真正理解疾病本身,考量病人本身情况的好医生!一番交谈之后,发现竟然是同校学弟!对于传统医学好奇的我,大三时候我也有幸选过中医的基础课,说不定我们还在同一个课室上过课,考过试呢。

    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Ardy在马来西亚出生长大,独立高中毕业的他,成绩却不可以在马来西亚的政府大学被认可,于是,高中毕业的他开始攻读隔壁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买一送一”的生物医学双学位。期间,他去北京见习,第一次对于中国是怎样有了概念。随后,Ardy 辗转新加坡公立医院,私人诊所,并在工作几年后,拿到了中医的博士学位。

    从本科毕业时一名普通中医从业人员,到在新加坡寸土存金的市中心开办中医诊所, 这与Ardy上进求精的精神,以及高明的医术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我想这跟Ardy 那乐天派的性格,广结善缘,也有分不开的关系。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少人已经忽略了传统医学的奇妙力量。其实,传统医学绝不是让我们固步自封,如若能取长补短,与时俱进,完全是有利的事情。 这集播客,我们聊到中医推拿跟按摩的区别, 在新加坡和中国中医实施系统的差异, 以及马来西亚的华人归属感的话题,感谢Ardy跟我诚挚的交谈!

    1:50 自我介绍

    3:00 马来西亚高中教育体系

    6:25 北京见习,趣事,困难

    9:18 最喜欢冬天,因为可以藏肉

    9:45 中医在中国新加坡执行时的差异

    12:00 医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古印度,印尼,中医,都是一个角度

    15:00 中西医结合 -  比如中医跟理疗。解惑:什么是理疗什么是推拿

    19:00 33发问,为什么我推拿屡屡踩坑?

    23:04 推拿确实会被误会成按摩师

    23:10 学习推拿的缘起,班里男生太少,被老师幸运选中

    26:04 推拿很神奇。不吃药,不扎针,至少有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帮助病人

    28:00 开始读博士

    30:20 博士论文,关于偏头痛的研究

    32:12吐槽当下标题党,以及对于结论的拿来主义

    34:18 读博士的动机,读博之后与之前的差异

    36:20 博士训练,理论的力量

    38:59  创业也是会恐惧,可是总得试一试

    39:19 上班很累,回家帮助家人的话,还需要看情况

    40:17 自己开诊所,需要思考更多,更多忧虑

    41:45 回溯自己最辛苦的时候,就是边工作边读博士,写博士论文

    43:11 马来西亚年轻华人,如何抓住机会出去看看

    44:51 周围的人,对中医感兴趣的并不多

    46:27 疾病在变化,治疗方法也在改进

    48:49 如何保证自己的与时俱进

    49:50 遇过的印象深刻的病例

    结束

    本期采访编辑制作:33

  • 从无人知晓最近一集当中得知,孟岩老师是喜欢不带稿子的对话。嗯。我想说,我也喜欢。 目前为止,我每次的访谈也都没有稿子,没有提纲。随心而至。随感而发。在我心里,对话本身可以是如此的自由,而也因自由才产生碰撞跟火花。当然我也有失败过。不知所措过。 因为深度的对话是有挑战性的,是不完全愉悦的。当对话中的人有所戒备跟防备的时候,这个flow 就没有。深度的交流机会也就错失了。

    从上一集更新至今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心里跟身体都有些occupied。这一集的更新也稍稍滞后了一些。

    因这集是与老友的聊天,当然是顺畅自然。

    喜欢这期,是因为我也可以问同为心理学博士的灰灰不少问题,并带着一些些对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去聊天。

    我们从心理与人工智能交叉的科研聊到了现有的人格体系,以及灰灰早期参与见证过的非常有用的感性理性人格理论跟钥匙实验。

    这个理论虽然在读博时期我们就有交流过,我反倒觉得这次交流让我有更全面的理解。很喜欢钥匙实验。简单也强大。

    跳出科学研究的框架,其实了解人格,有时候真的是去了解自己。一个选取平均值的人格体系框架自然不能代表每个个体,而情景(context)的作用在每个个体身上又绝对不容忽视。

    预警~ 大家包容一下来自广东的同学普通话突然出点篓子。阿哈哈哈!

    参考书籍放在下方。

    book.douban.com

    search.megbook.com.tw

    感谢老友的连线,时光看似无情,却无法减弱刺伤任何一份真实的情感。不言永恒,永恒常在。

    祝福老友情场事业两得意! ^_^

    本期参访制作剪辑编辑:33

    02:00 开始

    03:25 谈谈申请基金

    04:19 自我介绍好难

    05:06 目前的研究 与人工智能交叉

    11:00 对人格的兴趣。

    初中送了老师一本人性的弱点!?

    16:00 大五 mbti 为什么对我没用

    21:19 我是一个疏离的人。

    25:54 研究生开始 研究了理性感性的人格框架

    34:00 理理人的自在? 社会化。感性也很重要。

    49:00钥匙理论

    59:00 击中点的问题 与父母的相处

  • 节目预警!!这期节目不是正经访谈!!更像是闺蜜聊天局~

    来自宝岛台湾的Amy 是我纯纯的网友,她活泼热情,人美心善,我特别喜欢她的笑声, 爽朗又快活,直抒胸臆。

    提出访谈之前,我心里盘算着聊聊两岸文化差异之类的话题。

    结果不小心,絮絮叨叨间我们发现我们俩在不同的时间点在同一个美国国家公园打工旅行过!

    这一下,打开了我们的记忆盒子。于是乎,我们就开始聊起打工旅行时候的点滴趣事,housekeeping 的经历,以及亚洲,美国人职业选择的价值差异。

    大学的时候我们都曾不知道要干嘛,似乎什么都可以,一颗不安的心要勇敢闯天下。

    但是兜兜转转,走了一圈,我们又开始渐渐的知道了,什么是不适合自己的。

    所谓"走出舒适圈",似乎是一个流行词汇。

    可是如果走出舒适圈真的不舒服,那我们也不妨换个思路,尝试找到自己的舒适圈,然后快活的过自己。嘻嘻。因为我是个中庸的人。

    节目最后还是要给位于华盛顿州的雷尼尔山打个call!

    感谢Amy,感谢大家收听! 下期再见!

    01:55 Amy 的教育背景跟工作经历

    05:00 聊起打工度假! 我们去了同一个地方!

    08:00 Amy怎么参与了这个活动

    11:40 我在卖快餐的地方做cashier

    15:00 33的记忆盒子打开,想起来破烂的网络跟汶川地震

    19:00 一些普通美国人的工作观 “冬天在滑雪场夏天在国家公园的life style”

    23:20 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戴口罩的风波

    25:00 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二:收到过的最夸张的小费

    28:00 housekeeping与 cashier 打工经历“学到”的东西

    31:00 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三:打开房间的门,满地的碎纸屑

    33:40 打工时候的纪念品店似乎很特别

    36:50 选择走出去的动机

    38:00 移居海外真的好吗?

    40:00 穷游的经历不好受,“美国梦”破碎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本期制作,剪辑:33

    本期片头背景音乐 : American Pie by Don McLean

  • 此时此刻,我想Angel 应该已经与家人团聚。
    在我脑子里,那感人的场景已经浮现。
    采访前, 她兴奋的告诉我,她偷偷的买了票,打算趁着五一假期回家,给她的爸爸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一期由Angel(狮子老师)来跟我聊聊她8年前孤身求学南洋,开创舞蹈工作室的故事。

    整个采访,我深刻的感受到,我面前坐了一个异常独立的女孩。

    她3岁半放弃钢琴,开启舞蹈生涯。

    初中因为错过考试日期,与武汉音乐学院无缘。

    接下来,她果断的选择了高中毕业从武汉下南洋 ,也因自己的兴趣,从古典舞转向爵士舞。

    在疫情期间,她从加入别人的舞蹈工作室,到一个月内开办自己的舞蹈工作室。

    Angel还有多少可能,我不知道,但是她这辈子铁定与舞蹈是分不开了。

    疫情的这几年, 是Angel 不那么好过,也迅速成长, 蜕变的几年。

    短短的25年,Angel做了太多同龄人做不到的事情。也许她可以说是目前我看过的一个最心无旁骛的人。

    从小时候起, 舞蹈的种子就扎根心中,从小梦想着开自己的舞蹈工作室。她热爱, 热忱。 为了舞蹈,为了梦想, 再多的苦, 她似乎也甘之如饴。

    做独立工作室的精神压力加上身体上高强度的教课,刚满25岁的她承受了太多。这也让我一个比她年长十岁有余的姐姐感到惊叹。

    她说,她常常在摆烂与发奋之间摇摆。 也许这也是每个创业者的必经心路。

    希望这期对刚入职场的小伙伴,想去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NAFA)求学的小伙伴,以及想做自己舞蹈工作室的小伙伴有所启发。

    最后,我祝愿Angel的工作室红红火火。而同时,我也想对她说, Angel 妹妹,别太累,一切都会更好的,你是最棒的!

    文末附上Lion Dance Studio 的办学理念 ~

    “舞蹈文化的传播 & 身心健康发展。 给大家提供平台 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联络方式: +65 85891020

  • 这一集带你走入一个女学霸的内心!学霸只是一个标签。拆掉标签的背后我看到一个充满鼓励的家庭, 一个有活力,充满干劲的女性。

    钰宸谦虚的说她的人生前33年都很幸运。在我看来,她从小就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虽与清华北大擦肩而过,她因缘际会去到新加坡留学,进入最好的大学,炙手可热的院系。毕业之后顺利的找到一份体面也高薪的工作, 职场上游刃有余。

    随着人生打怪慢慢升级,人生的复杂度和难度似乎也慢慢提升。

    33岁是钰宸的一个槛,她的身体开始发出了一些负反馈, 慌神,心悸,甚至严重到荼饭不思。

    焦虑症的突发让她开始内省,自省, 发问内心真正的需求,渴望。

    结识钰宸也是在她焦虑症确诊之后,我清楚知道她的出类拔萃,离不开她的聪慧与努力;而每个人也终究想要问一些关于自己的问题。

    在探究她的真正追逐之后,我发现:也许不断发现新的事物,完成它,再继续下一个目标才是她的热爱。

    也就是说他没有唯一的热爱,她的热爱在于创造,发现,本身。

    正如她所说的,她的人生就是想不断拓宽人生的宽度和维度。

    这一期的节目,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剪辑,斟酌该保留或删除的部分。

    非常感谢嘉宾钰宸的真诚与坦诚!感恩!

    另外,也想抛砖引玉一下,现代社会节奏快和压力大, 心理健康一定要重视起来。

    生活已如此不易,我们更要善待自己。

    也欢迎分享你的经验和感悟。

    制作&剪辑:33

    00:35 简单的背景介绍

    1:35 因缘际会选择前往新加坡留学

    4:33 “一直没有一个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

    8:00 33岁之后为何认为有变化

    9:16 确诊焦虑症这件事

    11:04 情绪跌落谷底

    13:23 大学时候 还没有很好的知觉

    17:03 刚毕业时候不切实际的目标,以及对于职场新人的心态讨论

    23:48职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25:28 也许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就开始了慢性焦虑

    30:42 焦虑症的典型症状

    33:04 关于压力本身

    36:51 关于自我的目标设定 - goal setting

    37:40 探索目前的状态

    43:11 当妈妈这件事对自身追求以及心态的影响

    -The End -

    感谢收听!

  • 很高兴成为第一个用中文采访Shanison的人。虽然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接受采访,但我相信用我们的母语回顾这段历程一定会挖掘到不同寻常的信息。

    本期嘉宾,我们有幸邀请到在新加坡读书、创业的Shanison,一位充满激情和毅力的连续创业者。

    虽然之前也有接触过Shanison,但我从未问过他的创业经历。因为对于创业这件事,未曾创业的人会有太多的迷思和误解,而对于创业者而言,则会有太多的彷徨和焦虑,这是一件不好说也不可说的事情。然而,这一次,我有机会向他发问,深入探讨他的创业经历,感谢他敞开心扉,让我们有机会进行这次访谈。

    Shanison的父亲也是一位创业者,他的创业经历和经历中的积极或压抑的时刻也深深地印在了Shanison的记忆中,而小时候吃的苦也让他深深意识到拼搏的重要性。他从大学就已经开始创业,但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创业一同创业的伙伴带着自己的妈妈去讨债;第二次创业初始几乎破产,跟老婆借钱投资公司,经历了太多曲曲折折,跌跌撞撞。

    Shanison说创业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失败者”。因为创业者必定会面临无数次的失败,但是如何看待这些失败,在失败中前进,才是最重要的。他不定义成功,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了,那么这就是一种成功。对于他来说,创业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实现,一种永不满足的渴望。

    在创业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不舒适”的状态,一种高度的警惕状态,以最好的姿态面对时刻而来的危机与挑战。这样的坚持和决心是很难想象的,普通的我们很难做到。

    热忱、决心、坚毅,机会,还有家庭的支持,在创业的路上缺一不可。

    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的路也许没有终点,因为新挑战与新机会总是不断的诱惑着他们,驱动他们不断创造新的可能!

    再次感谢Shanison!

    --- InvestingNote 是一个线上的股票社群。欢迎在新加坡的小伙伴下载使用 ---

    感谢您的收听!本期制作剪辑:33 。 欢迎订阅我的频道:33 talk 给我留言跟我交流:)

    00:38 简短自我介绍

    1:55 受父亲影响埋下创业种子

    04:01 通过创业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

    05:16 大学也很迷茫,开始跟别人一起创业

    6:47 大学毕业前的创业,踩坑与失败

    7:51 第一次做打工人

    8:41 第一份创业中讨债经历

    10:20 工作经历促成第二次创业

    11:26 创业中父母家人如何影响自己

    14:44 第一次融资成功 , 谈创业中的一次次尝试

    16:16 真正考验的时刻,起起伏伏的前两年

    18:48 如何面对质疑的声音

    20:09 跌入谷底的绝望

    24:06 爱人的支持与帮助,自我的情绪管理

    28:38 第一次融资成功,亲力亲为建立管理新团队

    31:51 新的困境与挑战

    35:15 创业时的高度警觉性

    37:00 创业也许无法停止

    38:42 对年轻人创业的看法

    40:31 回望过去踩过的坑是否能够跳过呢?

    -结束-

  • 这期节目邀请到曾经是职业德州扑克牌手的Mike教练跟我们聊聊他的人生故事。

    Mike说职业牌手这件事,是一个并非靠运气,而是通过意志与努力去达成的事情。他也从来不热衷于打牌,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他赚钱的手段,谋生的工具。

    初识mike教练是通过他的油管(YouTube) 视频。那时候,我认为这个人给我感觉很真诚。

    聊天的过程也是一样,mike的确是这样一个坦诚又终于自己感受的人。

    虽然出生医生世家,他却从小的时候就有需要赚钱危机感,这也让他不小心踏上了打牌这条路。

    哦不,也许这不是不小心,而是他从小的一直试图摆脱任何一切对他的操控的必然结果。

    我在他的经历里看到了太多太多华人家庭教育的模样 — 父母画出一个职业蓝图,那个小孩本来心中小小的自己小小的梦想,显得那么不重要,幼稚,不切实际,不上台面。。。。

    Mike 也是幸运的,在这样的状态里,他能够挣脱束缚,活成自己舒服的模样。

    结束了职业牌手生涯,他开始做一些交易,投资,园艺。进入半退休的状态之后,他似乎却有那么一些的迷茫:当多巴胺的快乐趋于平淡的时候,如何获得与保持快乐的情绪呢?

    曾经,我们为了金钱忙忙碌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当我们不为赚钱担忧的时候,又是什么事情值得我们继续往前。

    当我们去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回头望去,在我们小时候除了达到目标之后能得到表扬,什么时候父母教过我们怎么去快乐,怎么获取更多的快乐。似乎快乐是天生的能力,我们也理所应当的认为获得奖励就等于获得快乐。

    那么,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

    感谢您的收听~ 欢迎关注我的播客: 33 Talk  ~ 欢迎订阅教练的youtube频道:mike教练

    工作联络:[email protected]

    00:40 如何与扑克结缘

    01:53 小小年纪 第一次“破产”

    02:14 与妈妈抗争

    04:42 开始接触打牌 与从小的赚钱危机感

    06:02 不想当医生

    07:01 打牌生涯初使 遇见好人

    09:30 交友的问题

    10:57 打牌的日常

    12:09 对牌手这个职业我的一些些迷思

    14:25 爸妈最终接受了打牌这件事

    16:39 打牌是喜爱还是赚钱方式?

    19:09 接触币圈的经历

    22:27 特别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小时候谈理想被爸妈训斥

    26:14 打牌与交易的相似之处

    27:36 打牌不是运气,是努力。

    28:55 谈谈近期压力跟难处

    - The end -

  • 缘分使然,在婕教授人格心理学的课程时,接触了占星学。

    我特别开心跟她沟通到占星的部分,因为这也解答了自己跟周围人的一些疑惑。

    更重要的是,我喜欢她有科学理论的积淀去理解占星学的本质。

    的确,让一个从事实证研究的学者去理解跟相信所谓的星象学说,真的很不make sense。不过也正因为她的积淀,与思考的能力,让她更通透的理解占星这件事。

    这样一个爱思考的她,从来不缺认真,不缺智慧。

    虽然目前她还在不断的探索,我想她必定能书写出自己人生最满意的章节!

    最后附上婕的部分学术文章链接🔗 供有缘人阅读:)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17752117

    https://doi.org/10.1177/13684302221147509

    占星咨询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感谢您的收听~ 欢迎关注我的播客.

    工作联络:[email protected]

    ---------------------------------

    2:25 谈谈开始了解占星的起始

    04:01 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06:42 解析星盘的一次机缘,竟然这么“精准”

    12:33 迷信,抗拒,如何接纳

    14:38 教完人格心理学之后,好像通了!

    17:18 体会对比心理学跟占星学的方法论

    20:23 占星的一些小科普

    22:03 占星科学化的讨论

    29:21 同一个时间地点生的小孩可以展开不同的人生吗?

    36:45 以后打算展开的更多的研究 - 情绪粒度 Emotion Granularity

    - The End -

  • 婕(Chieh)一直是我很欣赏的博士同学。

    我喜欢她从容的态度, 欣赏她治学的审慎。

    在国立台湾大学心理系毕业之后,婕似乎是顺水推舟的去哈佛读了硕士。

    硕士归台,研究助理两年。

    “读个博士吧,既然没有我喜欢的,适合我的工作。”

    感激这个读博的决定,这也让我跟婕相遇了。

    她一直有这不疾不徐的状态:没有设定好的道路,只是不放弃前进

    她说,让她焦虑的不是是否满足社会的期待,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有没有尽力,有沒有學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回台继续博士后的深造,她前后在国际知名心理学期刊上发了几篇paper。

    这些对她来说,无关名利,而是自己持续精进专业能力,辛苦耕耘的成果。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卷”似乎已经成了常态。

    焦虑也是当下年轻人的普遍心态。

    我们早已忽略了过程跟当下;别人在做什么,有多成功,有多快成功,似乎已成为钳制心灵的枷锁。

    为什么,我们不能过“只要是发自内心喜欢的生活方式”?

    -未完待续-

  • 本期节目我与曾经共处一室的社会心理学博士蘭天聊上了天。

    作为科班出身, 清华博后,顺利被pick 做阿里员工的她,最后选择了一份非研究岗位的行政职位,而同时她也更加专注于创办和建设社团以及线上社群,致力于通过情景剧和心理剧等方式帮助他人。

    名校,大厂的光环过后发生这样的的转折,让我看到她对心理学的那份热爱,不断的自我反思,以及始终坚守初心的赤诚。

    疫情三年,大家多了更多独处与自省的时间。这,足以促生出更多,更好的变化。

    参加线下的单口,心理剧,情景剧,打开了她作为传统心理学理论学者的另一种可能的思维空间。这样一个载体可以让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以达到助人的目的。 比起心理咨询市场良莠不齐,高额的咨询费用导致试错成本太高,还有文化上“要去看心理医生”这件事情的枷锁,这样的方式的确让人为之鼓掌。我深深的感到这条道路真的有太多的可能。

    在聊天中,有一点让我颇为遗憾 — 在追求教职的道路上,一些我们以为的不会成为障碍或者枷锁的东西比如性别,比如年龄,比如是否生育,似乎已经成为这个评判系统的一部分。而学术本身,几乎无人问津。

    我想,这也许是大部分的学者,或更准确的说,大部分的女性学者不得不面临的议题跟考验。这也让我更加深切体会到了女性主义本身存在重要性跟其意义所在。

    不得不说,学者获取教职,运气,机会,实力,缺一不可。甚至前者占的比重更大。

    可是无论如何,我们也在用我们微弱的力量改变世界。不计较结果, 让我们活成我们自己。

    感谢这次聊天,我也看到了心理学可以帮助跟连接他人的更多可能。

    期待蘭天同学的工作室!期待我们的跨国青年对谈!

    00:53 自我介绍 社会心理学博士- 清华博后 -  阿里文娱 -中科院

    2:10 发起心理疗愈工作室的契机与动机

    5:20 高高在上的理论 与助人的实际需求

    6:10 心理剧的魅力

    7:30 助人的初心 - 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报纸专栏的影响

    10:03 走学术的路线,是不是一个“陷阱”

    13:39 向外探索期 - 机缘巧合下的职场发展路线

    15:05 女性学者求职的挫折与困境

    18:39 去大厂的机缘巧合

    21:45 由 “外”向“内”的转变

    23:35 业界与学术界的差异探讨

    25:40 离开互联网企业的原因

  • 这一期

    很开心与我一直有交流的学弟华沙连上麦。他,近期刚晋升为某211大学副教授。

    首先恭喜他!这,对于一名学者来说,无疑是其学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巨大的肯定。

    这次的聊天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国内学术工作者的成长,与逐渐建立笃定与自信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绝不简单,也没有捷径。大量的阅读以及独立思考是必经之路。

    他提到的费曼学习法也值得每个学者思考。

    作为国内青年教师(“青椒”)群体之一的他,在不断的面临着挑战,克服那些不确定与社会嘈杂的声音。

    “人生不只是躺平”“做更好的科研” 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对学术与理论还有知识本身的热爱则是他的最强原动力。

    其实在学术之外,他也热爱音乐,大学时就组建乐队,并且现在也做了一个关于音乐知识的博客频道Let’s Wave (www.xiaoyuzhoufm.com)。也欢迎大家移步去他的小红书(dr.华沙), 跟他做更多的交流。

    最后,希望他在学术界的天地越来越大!

    00:22   自我介绍,目前的研究领域。

    03:25   本科心理 到神经认知科学

    05:42   为何选择心理学

    06:30   谈学习能力的质变 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

    08:00    如何在學術上变得更confident

    10:27    科研是我選擇的適合自己的道路 &纯理论研究的「窘境 」

    13:40    青年教师-“青椒”的壓力

    15:02    自我認知的构建

    16:00    反思作为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困難

    18:40    思考本身与读书氛围,家庭培养过程的一些反思

  • 照片是kun 的日常拉花。

    Kun是我的博士同学。

    我们曾“运气很不好的”被抽签搬到一个偏远的博士研究生办公室。这是我们那时共同的命运。

    作为邻座不远的同侪,我们经常交换博士生活里诡异神奇搞笑的七七八八。

    博士之后,我们并无交集。

    感谢现代sns!

    没想到在kun 出发新的征程之前能碰上面,聊上天。

    与kun的聊天,愉快而轻松。

    这么多年,他没有变。依然非常的真实,纯粹。

    与kun 的对话本开始于探讨他的从业经历,以及职场经验。随着聊天的深入,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独立且有想法的人。

    而我们也发掘了一些原生家庭对他在职场关系处理上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祝福老友接下来一路精彩!

    关于本集

    00:31 自我介绍,工作经历 (银行,基金公司,养老基金管理)

    3:09 博士本科学习方向与经验

    4:55 为何选择经济学

    7:25 留学新加坡

    9:24 父母对自己的影响

    11:50 小时候学习经历

    14:20 出国想法的由来

    16:45 读书职业旅程回顾

    19:00 反思工作中踩过的坑

    23:08 原生家庭养育模式与关系处理的方式之间关系的探索

    25:18 passion 与唱歌

    The end

  • 第一次断药让她 “又再次拿起了刀。。。”而唯一支撑她去医院的是唯一一个理由是 “万一我死了房子买不出去怎么办,那谁来还房贷啊?不行不行,我不能死在自己的房子里”这让人颇为心疼

    抑郁 也许离我们很远

    但它可能离我们身边的人很近很近,伤害也是如此的真切。

    掐指一算,与小雨相识已有十年。初识我们是网友,五年后广州见面,不亦乐乎。

    在2019年中,小雨被诊断为重度抑郁。而她的抑郁症的疗愈过程,我也有参与(虽然不是主要咨询师)。

    今天有幸邀请到小雨跟我更深入更具体的回顾这一路的历程。

    小雨的治疗过程大约是可以分为确诊 - 20年第一次断药(自行停药)- 23年真正的断药 (恢复)这三段

    在与小宇的聊天中,我能看到她的聪明,坚强,自省。

    也非常高兴通过今天的回顾,又带给小宇一些新的角度。 她说, 这是第一次发现自行停药前后的疗愈状态跟心态确实发生了质性的变化。

    在我看来自己断药本身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是未曾真正愈合的心灵伤口发作了出来。

    感谢小宇身边的亲朋。感谢现代医疗。

    无论如何,真心希望小宇以后越走越好 心情万里晴空!

    若想更加了解,请移步小宇的小宇宙 【书里人】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304bd543448808d212f7805?s=eyJ1IjogIjYzYzU3Mjk2ZWRjZTY3MTA0YTE5NDIyNSJ9

    感谢您的收听~ 欢迎关注我的播客: 33 Talk,小红书:我是33,工作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