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本期介绍】

    每隔一段时间,大学生就成为社会忧心忡忡关注的对象。近来,从“开学不久儿童精神科爆满”,到“大学成了鸡娃副作用的疗愈所”,媒体为“长不大的大学生”建立了一套看似完整的叙事——因为一路被当作考试专业户“鸡”上来,没有生活,父母不放手,因此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在重大决策上依赖父母、像高中生似的应试学习状态,大学生的晚熟,仿佛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这些舆论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有些人一笑置之,有些人愤愤不平,大部分人或许浑然不觉。

    然而1月14日,一篇名为《集体写作|我们对大学失望的瞬间》的推文对上述舆论做出了回应。自称“被大学吞噬的孩子们”写到,“这些让上位者们非常吃惊的大学生的堕落,无非是萦绕在我们日常生活每一分秒的、对整个学校教育的失望”。

    这期播客中,我们邀请了三位同学来聊聊 TA 们在大学的经历和对大学的看法,希望在“鸡娃创伤后遗症患者”的笼统印象之外,更为具体地看到今天的大学生,TA 们的面貌,TA 们的渴望与疼痛。大学是打开人生可能性的前站,还是削足适履融入社会前的预演场?对大学充满失望的同学们,应该如何应对大学?

    【本期问题青年】

    皮卡丘 | 集体写作的发起人之一,目前在上海某 985 高校中文系读博。

    燕麦奶 | 上海某 985 高校经济系大三学生,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为了就业的成功,目前大三的她已经有过几次实习经历。

    刺猬 | 青年志实习生,北京某 211 高校就读金融系大四,即将去港中文读人类学硕士。有幸在大学期间跟随好奇心探索,转换了专业方向。

    【收听指北】

    04:40 大学里的“水课”占了所有课堂的八成。同学们总结了水课的几种类型。

    09:40 课堂上从老师到学生没有一个人的心是在场的。“大学课堂成为一场无人在意、没有观众的荒诞表演”。

    14:51 幸好也遇到过好的老师(往往是青年教师),让我有一种理想中上大学的感觉。

    20:00 大学生“高中化”了吗?今天的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27:23 大学里的监察与举报

    31:05 绩点的评价标准是单一、量化的,而竞争手段是复杂的 —— 用功未必有用,机会未必靠实力获得,拼爹、混圈子、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时更奏效。

    35:44 大学就是社会权力关系的预演场

    49:25 当时代红利消耗殆尽,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有可能性吗?

    1:01:08 上大学之后,我们发现大家上过的高中,天壤之别。大学里学到的第一课,就是我们的“出身”如此不平等。

    1:05:55 保持好奇,保持愤怒,了解课堂外的“另一种知识”,或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主体性所在吧。

     【本期音乐】

    RADWIMPS - 正解

    cav - untitled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读者群。


  • 【本期介绍】

    年初,某名嘴在节目上问出“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引发了许多争议。而在各大调研机构与媒体推出的2023年消费者年度报告中,精细化和性别比也成了高频出现的关键词。人人都在谈论消费降级,这背后既关乎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也有对过去经济泡沫的反思。

    与此同时,2023年也是各品牌方乃至城市文旅局大打营销战的一年,从Citywalk到淄博烧烤,从“老钱风”到“南方小土豆”,2023年的舆论场虽然逼仄,却又涌现出一股股造词运动,而这些营销策旅的变化,也折射出了更多的焦虑与隐忧。

    无论是宏观的数据还是普遍的感知,水温同此凉热。但另一方面,消费降级对于个体而言也是一个过于笼统的概述,就像媒体上的流行词汇,也未必能反映生活真实的张力。因此,在这期「问题青年」播客中,我想回归青年志的老本行,和公司里几位资深的咨询顾问聊一聊,从她们接触到的品牌方与消费者来看,年轻人的消费观在2023年发生了哪些变化?品牌方真的做好准备来面对这些变化了吗?

    人们常说,潮水退却才知道谁在裸泳,但问题是,裸泳的人在退潮前知道吗?

    【本期问题青年】

    Helen,全面调整消费观的伪中产

    小有耳,2024消费态度:不买立省百分百

    阿川,正在实践“清醒”生活的90后(老)研究员

    阳少,每天盯着记账本

    【收听指北】

    04:56 受大环境影响,一部分人在2023年从“向外”转而“向内”,花钱也变得清醒和谨慎了。

    13:04 情绪价值,一个被不断引用,又常常被误解的词。它在2023年的流行,说明很多品牌在过去生意好做的时候,恰恰不重视消费者作为完整的人的价值。

    22:52 情绪营销铺天盖地,营销人和消费者又该如何把握真实的需求?

    31:19 如果品牌没有提供差异化服务、不能跟消费者形成长期、真实的共鸣,就很有可能在当下卷入激烈的价格战。

    38:08 潮水退却之后,人要如何才能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

    46:46 年轻人在过去被很多品牌视为消费的驱动力,现在他们会被抛弃吗?以及过去的消费热又存在哪些泡沫?

    53:21 消费热潮和消费低迷,无法简单用升级和降级来概括。我们仍处于各种生活方式袭来且不断学习的阶段。

    56:04 对于2024年的消费趋势,一些个“暴论与锐评”。

    【本期音乐】

    Hotel Ugly - The Mannequin Song

    Jesse Barrera,Michael Carreon,Albert Posis - Maybe We Could Be a Thing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我们和精神科医师徐凯文、三联中读编辑王卉,聊了聊为什么人们称赞“情绪稳定”,但总免不了发疯?

    【本期介绍】

    你最近精神状态还稳定吗?

    2022年,“发疯”是校园封闭时期大学生的操场爬行和网络上流行的“发疯文学”,2023年,发疯成为了能够用来解决问题的生存技能,面对父母在微信里穷追不舍的催生,直接一本正经地使用生殖专业术语进行严肃学术讨论,对方知难而退;马路上遇到搭讪时信口开河地胡说八道,让对方避之不及;在重男轻女的家庭说教中,干脆改口管爸爸叫叔叔,反正自己终究也是外姓人也就没必要认这个爹了...... “发疯有用且很爽”(见同名豆瓣话题)的人生经验在互联网上流传。

    或许是一再退让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些时候还是要向前一步的,或许是长久的内耗之后,实在抵御不住“先发疯的人先享受世界”的诱惑,或许这个世界本来就疯了,发个疯只是让周围的人暂时回归正常,或许保持情绪健康已经迫在眉睫,以至于发疯的代价显得值得。我们在这期播客里,探讨了为什么人人称赞“情绪稳定”,但总免不了发疯?发疯是情绪的疏解还是损耗?发疯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当极端情绪倾泻而出时,我们要警惕的还有哪些?

    本期是和「Talk三联」的串台节目,录制于三联中读“2024,去旷野之地”播客Gapday的线下活动。

    【本期问题青年】

    王卉,三联中读编辑,播客制作人

    徐凯文,大儒心理创始人,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师

    Lisa,「问题青年」主播

    【收听指北】

    00:03:01 从疫情时期到当下,“发疯”有哪些变化?

    00:06:25 人的天性,就是要做一点出格的事情

    00:09:29 来自精神科医生的建议:你可以适当宣泄情绪

    00:14:49 年轻人发疯的理由:我们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00:19:44 Lisa的新年愿望:拒绝精神内耗,发疯外耗他人

    00:26:06 发疯——一种敢于挑战规则的犬儒主义

    00:32:32 今天我们集体性地欠缺理性沟通、公共说理的能力,这和整个社会文科教育的失败是有关系的

    00:36:39 我们要更多看到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00:42:01 从北大食堂抢馒头事件聊起,看见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冲突

    00:46:40 如何更多地去共情,去理解,去建立连接?

    【本期音乐】

    五条人 - 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

    Kizzeret - Waves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读者群。


  • 我们和社会学教授朱伟珏、时尚专栏作家林剑聊了聊时尚与阶级、全球化、及身份文化的关系。

    【本期介绍】


    围绕时尚从来不缺社会热点。性别议题引起穿衣自由的大讨论亚裔高级脸与东方主义的凝视在国际舞台上频频生出争议如今色彩明艳的多巴胺与美拉德穿搭抢占街头,似乎仍隐含着人们对于凝固着的社会情绪的宣泄...... 可以说时尚自诞生起,便是社会学的绝佳样本。


    《Pradasphere II》展览近日于START星美术馆启动。此次展览追溯了Prada 1913年创始至今的历程,提出以另类方式思索奢侈品:奢侈品是时尚与生活的交集,从中与历史、艺术、运动、建筑和音乐形成共鸣。这一次展览是对于Prada百年历史的回顾,其中能看到时尚与社会变迁的相互作用。具体到Prada传奇掌门人一位政治学女博士Miuccia Prada,也有许多故事可说。

    问题青年播客借这次展览的契机,想谈一谈时尚与社会。时尚与阶级,与全球化以及与如今破碎化的身份文化中的自我表达都有哪些关系?。时尚的百年历史背后,有哪些思想与文化的变迁?

    本期播客由「问题青年」播客和 Prada 联合策划。

    对《Pradasphere II》展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Prada 普拉达”微信小程序免费预约观展。

    【本期问题青年】

    朱伟珏 同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林剑 专栏作家,时堂showroom创始人

    郝汉 媒体人,文化记者,节目策划人

    【收听指北】

    04:35 时尚最初几乎等同着特权与财富,这是社会学关注时尚的起点

    07:01 早期奢侈行李箱笨重不堪,巴黎还曾经有专门“偷斗篷的人”

    08:54 可以进入社会学观察领域的时尚,还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来而来的成衣

    16:19 当新精英阶层主导时尚工业:凸显睿智与知性,成为新的高级感

    17:59 “时尚圈唯一文化人”“政治学博士”Miuccia Prada:传奇女掌门人颠覆奢侈品行业

    23:20 中产阶层与女性是时尚最狂热的信徒,模仿是因为对于自己地位的焦虑与不自信

    30:10 文化工业(如影视剧)生产的时装形象,往往是社会现实生活情况的反面

    35:04 自上而下的时尚渗透滴流论过时了吗?球鞋、超短裙、牛仔裤来自下层亚文化群体

    48:05 Prada 联合创意总监 Raf Simons 与街头与极简主义风格的确立

    50:25 上海为什么是当今中国唯一的时尚之都?

    【本期音乐】

    Marc Romboy,Kinky - Over and Out (Instrumental Mix)

    Vansire - Halcyon Age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读者群。

  • 我们和作家杨照,从太宰治和芥川龙之介出发,聊了聊主流与边缘、好死与赖活,以及个体和时代周旋的方法。

    【本期介绍】

    前不久,作家杨照的新书《我与世界挣扎久:杨照谈日本文学名家十讲)(上辑·5册)由中信出版·春潮Nov+推出。在上辑中,杨照解读了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和川端康成。他们一方面是文学大家,一方面又是各自时代里掉队的人。

    历史学出身的杨照,不可避免将历史视角融入其中,他相信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需要了解作者及其时代:由于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个共同体,需要应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因此,阅读敏感的文学家们应对各自时代的方法和结果,也能帮助我们探索不同的人生可能性。更何况,现代文学创作往往源自作者与社会的格格不入、纠结乃至挣扎,这在20世纪的日本小说家身上尤为明显。

    正是因为他们率先察觉到自己的掉队,创作才得以发生。而今天的人们,也比任何时候都要更为担心自己的掉队,迷茫和不安扰攘着每一个权衡着安全感和可能性的人。

    从文学出发,问题青年和杨照了聊太宰治的“丧”,为什么大家突然就不想做人了?秉持“好死不如赖活”的生命观,可以理解自杀背后更深刻的含义吗?以及在主流随时可能发生转向的时候,如何在主流之外完成自我的实现?

    【本期问题青年】

    杨照,作家,人文经典领读者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3:52 从太宰治到芥川龙之介,他们既是文学大家,也是各自时代掉队的人

    06:57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的流行,反映着怎样的时代情绪?为什么“厌倦做人”这件事情能引起人的共鸣?

    12:37 太宰治的“失格”,很大程度来自于在军国主义氛围下的昭和时期,人生的答案极度单一,他觉得自己不符合主流期待,甚至不具备做人的条件。

    17:08 不能单单用殉情来理解太宰治的自杀

    20:45 好死,还是赖活?

    30:36 别总想着投身主流,主流有天可能也不见了

    36:15 相比于太宰治,芥川龙之介活在一个相对多元和自由的时代,而他的人生不断做加法,也因此承担了巨大的痛苦

    44:40 杨照又是如何理解“我与世界挣扎”的?

    51:59 有一种声音认为,过分强调作品\作家的社会性会忽略其文学性?该如何平衡二者?

    01:00:49 书写《我与世界挣扎久》,也是杨照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本期音乐】

    Dan Gibson - The Fallen Leaves

    Ludwig van Beethoven - 悲愴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我们和失智症/认知症的设计工作者/科普博主邵明珊探讨了疾病、照护与亲子关系。

    【本期介绍】

    失智症(又称痴呆综合症、认知症)和阿尔茨海默病(失智症的其中一个类型)时常伴随着名人患病的新闻进入大众视野,被短暂讨论。然而,我们对失智症的了解始终过于笼统,甚至带有偏见。


    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知晓与需求现状调查报告》(2022)显示,因自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而主动去医院就诊的比例只有12.9%。目前人类无法根治失智症,但在疾病的早期发现并规范干预,可以延缓病程发展的。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甚至可以防止发展为认知症。大众对于失智症的理解过于片面和模糊,是患者错过黄金干预期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失智症患者的表达常常不被认真聆听和严肃对待。《想带你看看失智症病人的世界》一书中,作者筧裕介 从社会设计的角度,倾听、理解、并展现了患者的世界,渴望纠正大众认知的偏差:失智症绝不只是记忆消退,相反,患者的病症和表现千差万别,而理解他们不同表现背后的原因,是照护的关键。


    什么是有尊严的生命状态?什么是尊重个体尊严的照护?这些问题,恐怕也只有站在患病者的角度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和讨论。


    这期播客中,我们试图走出对失智症的笼统印象,讲讲患者千差万别的病症;我们也从亲身经历的照护和母女关系谈起,分享了对于照护关系的困惑与思考。

    “照护,其实是人世间所有关系的本质与核心——照顾好他人,并得到他人的照顾,这就好像是某种交换人生礼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给出了自己的,也得到了他人的关注、肯定、帮助、情感支持与道德鼓励,以及实实在在的意义感—— 一种本应复杂多变且支离破碎的意义感。” —— 凯博文


    【本期问题青年】

    邵明珊,科普博主「我就是个奶奶」,无障碍空间导视系统设计师,老龄社区友好化改造设计师,认知症友好使者,「平拥世觉」创始人,「手心认知」联合创始人

    Lisa,问题青年主播

    【收听指北】

    03:50 痴呆症、失智症、认知症、阿尔茨海默病,这些不同命名的区别和利弊。

    12:28 大众对认知症/失智症的认知过于笼统,导致很多病患错过了疾病早期的黄金干预期。

    20:00 重新理解生命的尊严,从社会设计的角度切入,完善对于认知症/失智症患者的照护。

    25:14 为什么用“反应式行为”,而不是“精神行为症状”来描述认知症/失智症患者的状况,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照护行为?

    30:05 认知症/失智症的表现千差万别,需要照护者“推己及人”地去理解。干预病症之前,我们先得找到它背后的原因。

    35:38 陪着患者在那个TA的世界里,在TA的世界里提供保护。

    44:00 当父母发来“小病从医,大病从死”,我们怎么接住这个话题?

    53:00 不要把孩子从照护关系里排除在外。照护关系中,照护者并不仅仅是牺牲者,照护是生命中有意义的经历。

    59:40 照护者也需要寻求帮助和支持。

    1:03:50 认知症友好的社区里,患者有更大的自由和尊严。而认知症友好的环境,关键是社区里的人都了解如何帮助患者。

    1:10:45 “干货小课堂” —— 如果只能记住一件事,希望你记住,认知症/失智症不仅仅是记忆退化,我们来谈谈视觉障碍。

    【节目中谈到的书】

    《想带你看看失智症病人的世界》,(日)筧裕介 著,王露萍 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美)凯博文 著,姚灏 译,中信出版集团

    《我还记得》,亦邻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就算得了认知症,也能好好生活》,洪立,燕青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期音乐】

    澁江夏奈 - 遠き日に

    陈致逸 - 千里清光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我们和青年学者张笑宇,从「产缘政治」的视角出发,聊了聊当下频发的国际冲突

    【本期介绍】

    过去几年,我们都深切感到,世界变得摇摇欲坠。从俄乌战争到巴以冲突,炮火不仅在时刻威胁着当地平民的生命,在各产业彼此深度嵌套的时代,也不经意间影响着远方的我们。

    无论《技术与文明》还是《商贸与文明》,青年学者张笑宇都善于从芜杂的历史中梳理出隐秘的联系。而在最新出版的《产业与文明》里,他试图通过「产缘政治」这一框架,将远方之于附近的影响,呈现得更加具有历史的脉络和现实的紧迫。比如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如何让了西德老百姓餐桌上的糖受到了影响;又比如俄乌战场上的焦灼,对于我们的大米甚至新能源汽车有哪些隐性的冲击。

    理解这其中的关联,对于我们在不确定的当下构建自身的生活秩序也至关重要。现代人大都在三点一线的生活里各司其职,过去,势头向上的生活教导人们顺势而为;如今,顺势的经验不再奏效,也亟需跳出自身的视角,去了解这个复杂社会的构造,以防它衰变成一个简单的结构——如同张笑宇在书中写的那样:复杂社会的崩溃,就在于原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经济生产关系瞬间都不存在了。

    地缘冲突和产缘政治有何关联?复杂社会的崩溃是可以避免的吗?增长乏力的时代,个体又该如何寻找自己的机会?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张笑宇在「问题青年」聊了聊。

    【本期问题青年】

    张笑宇,华东师范大学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文明三部曲”:《技术与文明》、《商贸与文明》和《产业与文明》

    郝汉,媒体人,节目策划人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4:56 什么是「产缘政治」?

    09:35 为什么人们更习惯用「地缘政治」来解释国际局势?「地缘政治」中的一些概念,比如陆权、海权等,真的已经失效了吗?

    15:36 俄乌战争之所以陷入僵局,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供应链全球化的军工企业,没有办法适应战争的强度,迅速扩张生产线。

    23:59 复杂社会是如何崩溃的?

    27:59 如何从「产缘政治」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的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43:23 没有经过商业化的检验,95%的科学技术都会被遗忘。

    45:45 何为「三流循环」?能量、产品和资本在人类社会中是如何相互转换的?

    52:51  张笑宇认为,我们一直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长线上。那些令人兴奋的发明,从电脑到AI,都因为缩短了供应链,导致无法促进财富分配和更大规模的共同富裕。因而人类更需要通过社会制度、法律、社会自治组织的调节来解决问题。

    59:21  在增长乏力的年代,了解社会结构,也有助于个体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本期音乐】

    mr. hong - Bittersweet Chocolate

    海上锯琴师 - Call of Silence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这是一期和「talk三联」的串台节目,我们和他们的内容编辑高一丁、《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肖楚舟聊了聊,为什么大家今天纷纷“社交降级”,以及,什么才是理想的社交?

    【本期介绍】

    从“人均社恐”到“搭子社交”,人们对于社交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矛盾,一方面渴望人与人的联结,一方面又惧怕联结带来的伤害与更多不确定的后果。

    而在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故事里,“社交降级”被重新提及,意指人们在生活中对一些社交关系开始主动选择回避和削减,倾向寻找简单可控的浅层关系。但降级未必能够解决社交中的问题,反而是一种退缩——回避掉冲突、痛苦和伤害的同时,可能也失去了建立长久关系的可能。

    「问题青年」和「talk三联」进行了一次串台。在这期节目里,我们聊到了“社交降级”背后,社会文化心理的一些变化,比如“社恐”这个词是如何一步步在我们的社会中,从被压抑、到被确认和被放大。以及在大家对于“理想社交”的期待中,蕴含了哪些个体性的渴望与群体性的孤独。

    在这个热闹与孤独并存的时代,我们所想要满足的究竟是哪些社交需求?一种理想的社交状态,应该具备何种要素?

    【本期问题青年】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2:37 三位“i人”眼中的社交是怎样的?

    10:10 哪一种社交压力更大:熟人or陌生人?

    15:18 社交的目的性,从何时起变强了?

    18:41 “今天,我要去认识一位新朋友”

    27:55 在社交中建立深度联系,是件危险的事吗?

    32:51 被切碎的公共性

    37:22 如何面对一个空白的下午?

    39:31 我们尽可能地在社交中回避不快,却也变得不会处理冲突

    44:54 海外年轻人在面对的“友谊衰退”

    48:22 男性更不容易交到真心朋友吗?

    51:41 小调查:你有几位真心朋友?

    54:46 理想社交,什么样?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你关于“社交降级”的经历和思考,我们也会在评论区抽取两位用户,赠送三联数字刊的月卡。

    【“能不能简单点儿”播客串台计划】

    「Talk三联」联合多档播客品牌,发起【能不能简单点儿?】串台计划。在这个系列中,《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将对谈多档播客栏目主播以及三联中读的主讲人,从不同领域聊聊生活中对社交、消费、亲密关系的观察与思考。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本期介绍】

    上周五,乐夏第三季的总决赛已经结束。在摇滚乐和乐队文化不断进入大众文化视野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注意到这个领域的性别比例之悬殊,而当零星的女乐手出现时,大家总会把话题从音乐本身转移到她的穿着、家庭和私生活上。

    这套话语我们再熟悉不过,它与整个社会的女性处境如出一辙,但“滚圈”的厌女似乎更加顽固地扎根在它的历史和今天。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这个本该更“先锋”的圈层里,性别意识却是更落后的?

    我们和前音乐记者、现海豚消失了乐队主唱老月亮和音乐媒体進化耳朵编辑艾舒聊了聊,摇滚乐这种“男性主导”的文化,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女性又是如何被抑止进入摇滚乐的?在创作、演出等等方面,滚圈有哪些厌女的现象?而在国内整个摇滚行业的性别结构里,女乐手/音乐人会遇到什么样的性别困境?

    他们谈了谈自己在音乐行业中做过的采访和观察,老月亮也分享了自己在这个行业内做音乐的经历,用她的亲身实践给了我们“变强”的力量。

    【本期问题青年】

    老月亮|前音乐记者,现海豚消失了乐队主唱,目前在英国学习音乐制作

    艾舒|音乐媒体「進化耳朵」编辑,艺术机构编辑

    璐璐 | 问题青年主播

    【收听指北】

    09:37 悬殊的男女乐手比例和性别偏见是如何被媒体构建出来的?

    12:52 摇滚乐本身是很中产的,因此对女性来说,门槛更高。

    13:50 艾舒:从起源来看,早期的节奏布鲁斯和摇滚乐在诞生之初就很厌女。

    15:47 女孩学钢琴、小提琴,男孩学吉他、架子鼓?乐器选择上有什么性别刻板印象?

    16:54 吉他在被造出来的时候,就是以男性的身体结构研发的。

    17:32 老月亮:我很喜欢我的空心琴,但它就不是为我的骨架而设计的。

    19:05 女性是如何被抑止进入摇滚乐的:能力被质疑、外貌被评价,创作的功劳被转移到男性身上

    23:02 女性的工作是如何被取消和转移的:“歌不错,但是制作人帮助你很多”,“如果没有别人的话,你是不可能做到的”。

    26:49 女性榜样的缺失:男性可以说我要做柯本,我要在 27 岁时死掉,但不管是作为女权主义者,还是作为音乐人,我们都是没有明确的轨迹的。

    33:39 有哪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女性音乐人?

    42:42 当太多的评价、要求落到女性音乐人身上,究竟什么才算是女性的表达?

    48:23 老月亮为什么决定去学音乐制作?——“我要变强!”

    49:32 女性总是需要借助学历来获得入场资格,而对于男性来说,他们直接去做就好了。

    52:43 创作给老月亮带来了什么?

    55:07 以女乐手为噱头的演出,内核还是消费女性。

    01:05:45 为什么本应该先锋、先进的摇滚乐,在国内反而更落后,更无法接受改变?

    01:09:35 在管啸天性骚扰事件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月亮组的性别意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01:12:18 场地方和乐队是如何结盟的?场地主理人几乎都由男性担任。

    01:13:21 Neo bar 就是上海独立音乐圈的 Mojo Dojo Casa House!(注:在电影《芭比》中,肯从现实世界回到芭比乐园时,将芭比的 Dreamhouse 改造成了充满了男子气概的 Mojo Dojo Casa House)

    01:19:15 女性音乐人的又一困境:想要有演出,就不能得罪场地方,想要打女拳,就不要想有演出了。

    01:23:29 变强!成为女性制作人,帮助更多的女孩!

    01:28:14 艾舒分享自己接触到滚圈性别议题的开端:纪录片《Punk Singer》

    01:32:40 音乐推荐

    【本期播客提及的乐队/音乐人/女性社群/女性主理人】

    海豚消失了,老月亮所在的乐队

    月兔,小王乐队主唱

    属梨乐队

    Patti Smith,美国歌手、诗人、作家。她在作品中将诗歌和车库摇滚结合在一起,被称作“朋克摇滚桂冠诗人”、“朋克教母”。

    陈思江,海朋森乐队主唱

    冯晗,浪味仙贝乐队主唱

    Chainhaha(倩芸),独立音乐人,2022年发表专辑《谁在我的肚子里?》。

    裸儿,唱作人,2021 年发表专辑《果果》。

    暴力香槟乐队

    VV,甜蜜抽搐乐队主唱

    Sleater-Kinney,1994 年在华盛顿奥林匹亚成立的美国摇滚乐队,是暴女运动(riot grrrl)中的代表性乐队。

    Bikini Kill,开创了暴女运动的朋克摇滚乐队,1990 年成立于华盛顿州的奥林匹亚,以女权主义歌词和充满力量的演出而闻名。 

    琴包(全名“琴包背机关枪的少女”),由喜爱摇滚乐的女孩们创办的社群,关注(但不限于)女性在体验音乐现场、参与音乐事业过程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以及性暴力事件,曾发起“滚圈反性侵”联署、举办「RiotGrrrl 暴女派对」、暴女放映等活动。

    雅娴,深圳 livehouse 红糖罐主理人

    【本期播客提及的书籍/文章/纪录片】

    书籍:

    Patti Smith,《只是孩子》

    Joan Baez,《钻石与铁锈:琼·贝兹自传》

    Kim Gordon,《乐队女孩:金·戈登回忆录》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始于极限》

    乔安娜·拉斯,《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文章:

    纪念谢烨逝世三十周年:寻找谢烨——谢烨作品不完全整理

    令人遗憾的是,在滚圈,“厌女”却依然存在

    進化耳朵:女性主义者如何重新定义经典摇滚

    纪录片:

    《朋克歌手(Punk Singer)》:Bikini Kill 主唱 Kathleen Hanna 的纪录片,记录了 Bikini Kill 和暴女运动的发展。

    【本期音乐】

    海豚消失了 - 红丝草

    Chainhaha - 噢!噢!噢!噢!

    裸儿 - 两两幺幺摇不醒的梦

    暴力香槟 - 白痴馅的饺子

    Chainhaha - 谁在我的肚子里?

    【后期制作】Unico

    【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这期是和「新闻实验室」播客的串台。Lisa和方可成聊了聊「青年志」和「问题青年」的故事,探讨什么是媒体,什么是优质内容。

    【本期介绍】

    这期播客里,我跟随着方可成老师的提问,回顾了自2008年以来青年志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年轻人处境与状态的变化。我们谈到互联网、消费主义、平台资本主义对于青年文化的影响,我分享了作为一个创业者这十多年里对商业逻辑的看法和反思。当然,我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请教了方可成老师一些问题,比如在今天如此复杂的媒介环境中,什么是媒体,什么是优质内容,比如方可成老师对张雪峰关于普通人家的孩子就不要读传媒专业的建议是怎么看的。

    从青年志作为一个小型组织的发展历程,到我和方可成老师对于今天年轻人处境的观察,我发现我们的谈话屡次回到关于“非主流”或者“alternative”的探讨上。我们谈到,越是普通人,越是应该对alternative 的路径保持开放,而不是把自己圈定在主流成功叙事上。

    【本期问题青年】

    方可成 | 「新闻实验室」主播,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Lisa | 「问题青年」主播,「青年志」创始人

    【收听指北】

    01:35 开场问候

    02:01 在复旦玩乐队的商科生

    05:38 用质化方法做消费研究

    10:55 青年志的起步:写博客、青年消费文化、外企客户

    17:04 消费主义曾带来多元,支持进步

    25:09 平台资本主义时代,消费主义中尊重人的部分消失了

    34:52 B站“后浪”视频为何令Lisa愤怒

    42:38 为何开始做媒体内容

    50:12 钱挣得最多的时候,人反而抑郁了

    53:23 什么是“青色组织”

    57:27 青年志的价值观是什么

    1:03:52 今天的青年人心态和以往有何不同

    1:11:39 方可成在香港的大学里接触的不同年轻人

    1:19:15 年轻人成了媒体消费的对象,而不是主体

    1:22:28 团队构成和工作模式

    1:26:09 最满意的内容是什么

    1:30:58 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好媒体

    1:39:39 同温层的意义和局限

    1:48:35 问题青年的存在,就是提供一种alternative的选项

    1:53:32 怎样看待张雪峰的言论

    【相关链接】

    新闻实验室:www.xiaoyuzhoufm.com

    《十年回溯:我的学术起步与探索》:newsletter.newslab.info

    【本期音乐】

    Ryuichi Sakamoto - M.A.Y in the Backyard

    【后期制作】崴崴

    【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本期介绍】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能听到万物生灵治愈人类的暖心小故事。小猫、小狗拯救全世界的感叹似乎常常被年轻人们挂在嘴边。不仅是家养小动物们,许多野生动物也正在和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频繁交集。不断有人目击野猪、貉、野生鸟类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同时,许多野生动物在社交媒体上也有着极高的人气,比如,大熊猫花花、卡皮巴拉河豚.....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从事动物保护公益项目的公益人及志愿者,聊了聊他们所目击的公益现场。

    在过去几年,青年志一直在关注工作的话题。我们惊喜地发现,在某些行业领域,仍有许多充满能量的年轻人们在工作中能持续地获得满足与快乐,公益行业中就不乏这样的年轻人。这不禁让我们好奇,当公益成为一种工作时,无论是以全职还是兼职的面貌出现,它是怎样的?这份工作会带来怎样的得失?从事公益的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如果对公益感兴趣,我们应该从何出发?在这期播客中,嘉宾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我们的困惑。

    本期播客是欧莱雅中国与小宇宙App合作推出的四档播客合集「青年图鉴——创造美,让世界为之所动」的第三期。


    关于「欧莱雅中国」:

    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在 1997 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欧莱雅中国的总部位于上海,目前在中国拥有 31 个品牌,一个研发和创新中心。欧莱雅以创造美,让世界为之所动为使命,以包容、道德、慷慨的态度定义美,并致力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期问题青年】

    一彬|「云山保护」野外项目官员

    Vivien|「上海领养日」发起人

    笨笨|大学生志愿者,欧莱雅「有意思青年」参与者

    小曾|问题青年主播

    【收听指北】

    00:04:57 「云山保护」和「上海领养日」分别是做什么的?

    00:12:30 即使生活在城市,野生动物保护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00:13:49 比起公益,野生动物保护更像一份科研工作

    00:21:47 “除了做流浪动物领养活动以外,我们也关注「生命教育」的推广

    00:26:46 虽然「云山保护」和「上海领养日」从事不同类型的动物保护救助,但它们都关注动物与人的关系

    00:28:00 流浪猫也会对城市中的野生鸟类造成威胁

    00:32:45 动物保护中的科学传播方式与话术很重要

    00:35:47 作为一位大学生很好奇,什么让职业公益人们决定把公益作为一种职业的?

    00:41:12 公益是一份繁琐的职业,这份职业对从业者的专业度要求也很高

    00:42:28 当公益失去「有趣」的标签时,这份工作能不断打动从业者的地方又在哪呢?

    00:45:11 当更多人加入到流浪动物的救助中时,落在单个救助人肩上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00:49:50 野生动物保护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见证

    00:56:58 如果对公益感兴趣,如何去筛选一个靠谱的公益项目?

    01:00:17 公益不一定是参加远方的项目,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理念践行

    【补充介绍】

    「云山保护(Cloud Mountain Conservation)」

    官方名称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于20156月在大理州民政局注册成立,是一个专注于抢救性地研究和保护中国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民间公益组织。云山保护的使命是通过系统的调查、专业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抢救性地研究和保护中国西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促进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微信公众号:云山保护)

    「上海领养日」:

    公益领养平台上海领养日成立于20174月,这个零薪酬志愿者团体组成的民间组织至今举办各类活动200场次左右,全部由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参与过领养日活动的义工超3000人,至今帮助上万只流浪动物发布领养,已帮助近千只流浪宠物回家。(「上海领养日」的报道: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2589361

    TNR方法:Trap Neuter Release,简称TNR,是一种对流浪猫狗实施绝育手术,使之无法繁殖,从而控制、管理其数量增长的办法。

    【展览信息】

    ·万象人间”——欧莱雅中国·为之所动系列展

    美是每一个人的追求,没有绝对的标准,所有性别、所有文化、所有年龄,所有皮肤类型、所有发色在我们眼里都是美的化身。同时,美不仅关于外表,它还给予我们信心,让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充满自信。本次展览·,回到人的居所——成都宽窄巷子的川西民宅内,携手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以美为媒介,连接每一个人,共同探讨多元包容,赋能女性、青年、银发族,科技为人等议题。同时,展览还设置一个使用公平贸易采购茶叶的茶室,免费向所有人开放。

     

    【本期音乐】

    Stacey Kent - Le mal de vivre

    村松崇継 - しめっち屋敷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青年志Youthology」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本期介绍】

    过去二十年,伴随着经济增长,房价上涨到了不成比例的高度。高房价对于早年“买房上车”的人来说,是得以完成财富积累的条件,对于更多买不起房的人而言,则是无法翻越的大山。

    在作为人口流入地的大城市,住房市场的鸿沟还体现在居住面积上,城市流动人口的人居住宅面积只有15-20平米,大约为城市户籍人口居住面积的一半。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则形成了依赖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支出的“土地财政”。而相比低价出让的工业用地,商业住宅用地才是收入的大头,这也导致城市存量用地结构却严重失衡,工业用地常年占比在20%左右,远高国际10%的平均水平。

    物以稀为贵,地少房价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在最新出版的《人地之间》一书中,通过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土地改革政策的梳理,经济学家陶然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且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

    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是如何形成的?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又是如何兴起的?而在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商爆雷和“以地谋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的当下,个体能做出怎样的选择?政府又该如何拿出行动并进行改革?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和陶然聊了聊。

    【本期问题青年】

    陶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郝汉,媒体人,节目策划人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5:12 从住房、买房再到炒房,过去二十年,房子如何从耐用消费品变成了投资理财产品?

    13:28 房价的飙升,和压低人民币汇率、带动制造业对外出口以加快经济发展的手段有何关系?为什么每逢经济增速变缓,政府便用超发货币和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来刺激经济,而这又如何进一步加剧了地产的泡沫化?

    20:39 房地产行业怎么成了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的模式又是如何兴起的?

    30:26 地方政府对于住宅用地供应的垄断会带来哪些问题?为什么针对房价的行政性调控往往治标不治本?陶然老师提出“两个竞争加一个腾挪”的机制,循序渐进增加商品房和租赁住房的供应,具体又是如何操作的?

    41:01 为何地方政府过去往往倾向于把钱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区开发,而非教育和医疗这样的经常性服务项目?以及对于外来流动人口的“身份城市化”也缺乏动力?

    47:03 当下,对个体而言,需要打破“拥有一套住房”的执念。对地方政府而言,与其提供保障性住房,不如允许低效用地的所有者,还有一些城中村的村集体,进行租赁住房的开发,以提高住房供给。

    55:59 面对地方债务和经济现状,关键在于打破三个垄断,即国企在上游部门、银行在金融领域、地方政府在商住用地领域的行政性垄断。

    【本期音乐】

    Øneheart,reidenshi - snowfall

    David Hicken - Alberich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我们和八仙饭店一起聊了聊他们的创作、参赛经历,期望看到一个年轻乐队在这片土壤上生长的不同切面。

    【本期介绍】

    “Ten thousand sticky dreams lost to reality……”当《吞吐》在《爱情神话》的放映中响起的时候,或许是听众和八仙饭店这支乐队的第一次擦肩。今年 5 月,他们在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上收到了乐夏的邀约信息,当时的他们有一点小小的焦虑:如果没演好,大家会不会很失望?

    尽管有些悲观主义,他们还是去了,在舞台上经历了被淘汰,又在即兴环节被复活的过山车。当你看到改编赛中他们演奏张雨生《单身旅记》的状态,就会发现一种兴奋的松弛和灵动的创造力。

    他们对那些怪诞、邪典的东西充满好奇,沉溺于光怪陆离的文艺世界里,试图冲破无聊的现实生活的局限。带着垃圾摇滚和布鲁斯的气息,他们在最简单的和弦中生发出层次丰富的变化,用顺理成章的旋律串起走向“怪异”的和弦,在他们自嘲“一年级”的歌词基础上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东方”或是“迷幻”,哪一种标签都没那么重要,就像他们自己说的:“我们是一支好听的乐队。”

    我们和八仙饭店聊了聊他们在节目内外的创作和生活。做乐队的经历中,最享受的部分是什么?他们受到哪些音乐的影响?在编曲、作词的时候,他们是如何调用自己的“数据库”的?选择哪种语言作为歌词,为什么在今天成为了一个问题?今天和过去的独立音乐场景和环境相比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本期问题青年】

    王帆|八仙饭店主唱

    闫明琛|八仙饭店制作人&贝斯

    璐璐|问题青年主播

    【收听指北】

    06:23 王帆:不希望自己喜欢的东西承担太多的压力,它应该是轻盈的、拿得起放得下的。

    07:05 “东方迷幻色彩”无法概括八仙饭店融合、多元的风格,它只是一个形容词。

    11:34 《极乐大厦揭幕》专辑里的荒诞、邪典气质源于对怪诞的文艺作品的兴趣:因为现实生活很无聊,文艺作品可以让你看到奇奇怪怪的人眼中的世界。

    12:41 专辑制作的过程:白天工作,晚上录歌,只睡几个小时,喝咖啡喝进了医院。

    17:14 八仙饭店的音乐受到过哪些乐队/音乐人的影响?

    22:42 改编张雨生《单身旅记》的思路:悬疑色彩开篇,用bassline引出前奏,通过有记忆点的 riff、和声、双吉他同时进行,营造时而紧张时而开阔的色彩。

    26:44 节目里即兴改编小星星的创作全过程:在自己积累的数据库里搜索能用的“招儿”

    31:45 为什么用英文写作?语言是全人类都能使用的东西,如果只有native speaker才有资格用,就失去了语言本身的功能性和意义。

    35:53 在很多琐事的包围下,重新坐在电脑前写歌、编曲、录制的瞬间很踏实、很纯粹。

    38:06 90年代的受众群体没有今天这么广泛,音乐风格却更多元。而正是因为受众群体没那么广泛但包容度非常高,才使得音乐可以肆意地多元。

    39:04 90年代的听众可以接受一切另类的、打破常规的东西,不在乎它是不是好蹦、是不是能引起强烈共鸣、是不是能大合唱,只在乎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46:49 独立音乐是一种双向选择,它不是为了迎合某部分受众而定制一首歌,不是为了冲短视频榜一、网易云999+、全民K歌演唱量第一而做一首歌,当然这件事本身也非常值得尊重,但我们选择不去做这种类型的音乐。

    48:07 喜欢自己的东西是一种不变量,别人的喜欢是一种变量,我们只能控制不变量。

    48:33 音乐推荐时间

    【本期播客提及的音乐人&乐队】

    Mudhoney,美国摇滚乐队,1988 年在华盛顿西雅图成立,他们的早期作品,例如单曲《Touch Me I'm Sick》、EP《Superfuzz Bigmuff》,对垃圾摇滚(grunge)流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Cage the Elephant,摇滚乐队,成立于美国肯塔基,后定居伦敦。他们受到了经典摇滚、90年代另类摇滚、布鲁斯、朋克和放克等音乐的影响。

    寺原孝明(J.A. Seazer/J.A. Caesar),日本电影和戏剧音乐作曲家,曾与寺山修司及其主导的剧团天井桟敷密切合作。

    武勇恒(贝贝),鼓手、制作人,曾先后加入子曰、1989、节奏之犬、崔健、二手玫瑰、汪峰、火星电台等乐队,凭借《Hydro Canvas 海淀》获得第33届金曲奖演奏类最佳作曲人奖、最佳演奏录音专辑奖。

    【本期音乐】

    吞吐 - 八仙饭店(00:00, 23:11)

    凡士林 - 八仙饭店(08:15)

    迷津 - 八仙饭店(09:45, 14:25)

    Touch Me I'm Sick - Mudhoney(17:24)

    单身旅记 - 张雨生(21:30)

    单身旅记(live)- 八仙饭店(23:40, 25:23)

    On Starboard 星板 - 武勇恒(48:43)

    【后期制作】嘎嘎

    【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我们和乐评人、乐队经纪人健崔、蛙池乐队主唱金依依一起,从乐夏3聊开去。


    【本期介绍】

    这期播客中没有观反、没有乐队舞台的点评、没有对综艺的评论。借着「乐夏3」再次(片面)呈现着独立音乐场景的“流量窗口”,我们聊了聊音乐人和从业者角度所看到的独立音乐场景和青年文化。今天是不是没有撑起一期综艺所需的足够多的好乐队?为什么说今天音乐人在签约之外有更多的选择?疫情几年对音乐行业造成了哪些影响?面对媒体、唱片店、线下场景、专业算法的重重缺位,乐迷如何成长?为什么说乐夏只不过是原生乐队文化的平替或弱替?


    【本期问题青年】

    健崔,乐队经纪人,播客 Common FM 主播。曾出版《太阳声》《嘻哈圣经》等乐评专著,曾在《周末画报》《GQ》《YOHO》“iWeekly”等媒体工作。

    金依依,蛙池乐队主唱

    Lisa,问题青年播客主播


    【收听指北】

    01:59 乐夏和阿那亚虾米音乐节折射出怎样的乐队群体状态?

    05:36 综艺在平台完胜、内容消亡的环境下崛起。

    10:34 健康的乐队发展需要充足的线下演出舞台及乐迷需求。

    13:37 乐夏三是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那么多好乐队吗?蛙池乐队为什么拒绝了乐夏的邀约?

    22:13 今天做乐队有更多选择。为什么自己干、不签约?

    31:50 疫情几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今天会有乐迷买不到票“反手一个举报”?乐队巡演的接连取消是否反应了市场的低迷?为什么各地演出场地的升级却意味着音乐场景的消失?

    40:00 国内音乐媒体、唱片店、专业算法、线下场景的缺失,使这个时代乐迷想成长、探索挖掘音乐口味的成本变高了。

    48:52 “上头”和“下头”都很快,演出现场通过手机屏幕观演,今天“乐迷”从一种身份变成了消费者。

    57:32 音乐综艺现场的“乐迷”是谁?

    1:02:03 “网红乐队”是伪概念吗?

    1:17:48 乐评人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乐评在今天是无力的?

    1:26:20 任何综艺只是自由文化的平替或弱替,综艺越强盛,我们距离原生的自由文化就越远。

    1:32:10 今天综艺代替了缺位的音乐媒体,然而跟着综艺认识乐队,如同“两分钟带你看电影”。


    【本期播客提及的乐队】

    Linga

    火气球

    24 Hours

    Scoff

    IC 女子乐队

    嘎调

    绝对纯洁

    蛙池

    回春丹

    橘子海

    虎啸春


    【本期播客提及的live house】

    义务 隔壁酒吧

    上海 育音堂

    北京 东市

    广州 不大空间

    深圳 红糖罐

    北京 School

    北京 D22

    北京 两个好朋友


    【本期音乐】

    Park Bird - Are You Lost

    布拉格 - Shalan


    【后期制作】Unico


    【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本期介绍】

    十年前,当周濂写下《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时,“犬儒主义”一词也频繁出现在公共媒体的讨论中。作为一种被批判的社会文化概念与时代症候,某种层面上,“装睡的人”和犬儒主义者身上那种“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十年后,没有太多人去谈论犬儒主义了,取而代之的是“键盘侠”、“乐子人”和数不尽的“人间清醒”。今天,越来越多的犬儒主义者正试图用一种看穿人情世故的清醒和冷漠,消解任何稍微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和事。而光是自保已经用尽全力的普通人,似乎也不得不服于现实的桎梏与内心的怯懦。

    然而,尽管人人都有“犬儒主义”的那一面,但产生犬儒的动因又不尽相同,有人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冷嘲热讽,也有人因为“幻灭后的清醒”而走向虚无。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犬儒主义会削减我们的行动力,在“接受现实”这一前提下,再无改变和行动的可能。

    而在最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犬儒主义》一书中,作者安斯加尔•艾伦梳理了从公元前4世纪希腊犬儒主义者的“无畏直言”、“离经叛道”的行动到当代多面和复杂的犬儒主义流变的历史,他试图挖掘现代犬儒主义中所蕴含的某种“可耻的潜力”,并最终导向改变的发生。

    什么是犬儒主义?它如何从古希腊时期的特立独行走向了当代的装傻充愣?在“人人都是犬儒主义者”的今天,有没有可能做一个有希望的现实主义者?

    从这本书出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周濂聊了聊。

    【本期问题青年】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郝汉,媒体人,节目策划人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5:20 什么是犬儒主义?犬儒主义如何从古希腊时期的特立独行走向了当代的装傻充愣?

    15:31 当北岛在70年代末写下《我不相信》这首诗时,背后仍有“想要相信”的冲动,这股冲动延续到了21世纪头十年。而如今人们说“我不相信”时,那是真的不信了。这种“不相信”的背后反映出现代犬儒主义的本质:试图用万变不离其宗的“看穿术”,消解任何稍微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和事。

    25:18 为什么现代犬儒主义无法回归到古希腊时期那种离经叛道的状态?

    31:05 犬儒主义带有一种巨大的腐蚀性。但如果所有人都装睡,大厦会轰然倒塌吗?

    38:29 从《瑞克和莫蒂》到《马男波杰克》,为什么流行文化中“人间清醒”的状态会受到人们的追捧?犬儒必然导向虚无吗?

    43:22 斯多葛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何从“杀身成仁”的自我要求变成了强调“追寻内心宁静”的处世哲学?

    50:19 周濂认为每一代启蒙的成果都归零了,那么在今天,我们又该如何谈论启蒙?

    01:00:55 作为哲学老师,当学生为现实的重负所累,困惑变得越来越具体,周濂会如何从观念层面作出回应?

    本期播客提及的书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周濂

    《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周濂

    《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徐贲

    《犬儒理性批判》,彼得·斯洛特戴克

    《说真话的勇气》,米歇尔·福柯

    【本期音乐】

    晨曦光廊 - 60km/h

    Port Blue - Over Atlantic City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今年,Citywalk成了最火热的旅行方式之一。小红书上,以“Citywalk”为标签的笔记多达50万+,而浏览量也超过了5亿次。

    相比于此前备受热议、压缩时间完成打卡式观光的“特种兵式旅游”,Citywalk更强调放慢节奏和随兴所至的漫步,以更具有探索性和主动性的方式,来体验城市空间的构造与变化。

    火热同时也伴随着争议。一种声音认为,Citywalk不过是用洋气的英文名来归纳人们更为熟悉的散步与遛弯儿,并在标签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带有城市中产趣味的消费行为,随之而来关于“City walk该不该收费”也同样引起了许多讨论。另一种批评则认为,原本带有反消费主义意味、更加深入探索城市肌理的Citywalk被滥用了,小红书的许多笔记里,单纯的打卡、探店、拍照也成了Citywalk。

    Citywalk火热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话题背后,是否存在着重新想象人与城市关系的可能性?以及我们可否通过行走,在城市中成为一个行动和叙事的主体?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问题青年邀请到两位资深的城市漫游者来聊一聊围绕在Citywalk周身的争议。

    【本期问题青年】

    夏佑至,青年学者。著有《干掉摄影师》、《上街》、《蒙尘记》。

    格里董,资深Citywalk领队,城市漫游博主,上海记忆收藏者。

    郝汉,媒体人,节目策划人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4:23 一种声音认为City Walk就是遛弯儿,果真如此吗?City Walk又到底该不该收费呢?

    10:04 疫情前后,参与City Walk的人群有何不同?

    17:53 City Walk讲解员和传统意义上导游的区别在哪里?

    22:02 City Walk的火热,展示的不仅是符号性和炫耀性的体验,背后也有大众真实的心理诉求,即在被迫慢下来的三年后,人如何处理感知的盈余,理解自己和周围空间的关系。

    28:14 城市空间的功能并不是由设计者和管理者来定的,而是使用者。比如19世纪的巴黎为了防止彼时的一系列示威和暴动而建设了许多放射性道路,但这后来反而强化了城市的可行走性,以控制为目标的空间如今转化民众表达自己诉求的场所。

    33:02 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更喜欢弯曲狭窄的小路,而不是宽广的大马路?

    36:07 从本雅明提出的“漫游者”到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路上观察学”,城市漫游者始终在反思,谁在决定我们的城市生活,又该如何在城市中成为叙事与行动的主体?

    40:08 为什么本地人总是对自己的城市视若无睹?只有在拉开距离后,人才会重新对于原本自以为熟知的城市完成对象化的过程,并产生新的好奇。

    55:06 一起发生在南京东路的抢劫案,如何让夏佑至思考城市地标与街边小巷的关系?

    01:02:46 城市边缘群体和城市空间存在着一种对抗性甚至危险的关系,只有当它变成一种叙事的时候,才会被更多人加以审视和思考,而这也是City Walk的潜力之一。

    【本期音乐】

    I'd Like to Teach the World to Sing (In Perfect Harmony)-Gordon Webster

    The Air That I Breathe-Maroon 5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 过去几年,我们通过社交媒体看到了大量“远方的苦难”,从因政权纷争而陷入困苦的阿富汗女性,再到战争中颠沛流离的乌克兰人民,以及身处土耳其大地震废墟中绝望和无助的灾民。隔着屏幕,我们对远方受苦的人们产生了同情,同时又因为苦难的繁多和距离的遥远,又陷入到了对同情的疲劳。

    法国社会学家博尔坦斯基认为,同情的前提是距离,正是处在“安全距离”之人才会对不幸的人们产生同情。波兰传播学学者莉莉·蔻利拉奇则有不同意见,她认为同情的产生和距离并没有直接因果联系,我们的同情心既和传播媒介的更迭息息相关,也更取决于如何“观看”苦难。在最新出版的《旁观者:观看他者之痛如何转化为社会团结》(以下简称《旁观者》)一书中,蔻利拉奇梳理了人道主义在过去几十年随着媒介更迭而产生的变化,进而讨论在人们不再相信宏大叙事的今天,如何重新想象社会团结。

    尽管这本书的主要诉说对象为西方世界的公众,所谓人道主义也建立在“西方”和“全球南方”这一组对照中,但里面涉及到的诸多问题也跟中文世界有着紧密联系,比如人们对于灾难新闻的关注从“客观事实”过渡到“主观感受”,似乎总是要在新闻中先看到“自己”,出于某种感同身受的紧迫性才决定予以一定限度的关注与同情。

    如何才能在对悲剧性事件的关注中,将注意力真正放在“他者”身上?身处不同时空的人们何以将共情转换为具体和持久的行动?在舆论撕裂之时又可以做哪些弥合不同诉求的尝试?以及在言说空间面临不断压缩之时,又该怎样理解公共讨论所缺失的面相?

    新闻传播学学者刘海龙,无论是在他关于宣传话语和传播技术的研究中,还是于「看理想」开设的“传播学100讲”课程里,都在持续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而他也恰好是《旁观者》所在丛书系列的主编之一。

    从这本书出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刘海龙老师在「问题青年」聊了聊。

    【本期问题青年】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5:31 《旁观者》里提到的“同情疲劳”,和我们过去所经历的、以及因各种或远或近的新闻而产生“同情疲劳”有何异同?

    15:20 从传统媒体时代过渡到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对于新闻事件的关注是否从“客观事实”过渡到了“主观感受”?人道主义的宣传如何从讲大道理变成了讲小故事?

    30:10 反讽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吗?在后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想象社会团结的图景?

    41:01 刘海龙老师认为,我们今天在舆论场上面对的更多是“沉默的螺旋”,而非“撕裂”。看上去争执不休的双方可能并没有本质上的分歧,反而从底色上共享着由过去教育带来的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49:11 刘海龙老师曾经做过2016年“帝吧出征”的相关研究,并写了《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这么多年过去了,网络民族主义在他看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59:12 如果说“帝吧出征”是当时一些青年“作为服从的一种反抗”,也是一种表达的出口,那么对于今天面临着就业困境、出口也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

    01:04:17 如果讨论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或是寻求认同,那么也无益良好的公共讨论空间的建立,这样也会影响到人们在关注新闻的时候,难以把注意力放在“他者”身上。

    01:14:52 在“偷拍诬告”的舆论讨论中,真正被忽视的是已形成产业规模的偷拍,以及如何通过相应的立法和技术手段,去消除人们对于偷拍的恐惧。支离破碎的讨论背后也暴露出了新闻报道的衰落。

    【本期音乐】

    马友友 - 3 Old Viennese Dances:II. Liebesleid

    Arthur Rubinstein - 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Op. 9, No. 2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如果我的行业没了,我该怎么办?放下对“光明未来”的期许,我们是否可以过好现在?

    【本期介绍】

    过去几年,我们已经渐渐接受一个事实,在高速发展30年后,我们迎来了停滞和萧条。未来不再是光明和美好的,甚至某些层面上可能会戛然而止。于是,一个新问题摆在了年轻人面前:如果我的行业没了,我该怎么办?在这样的预期下,我们怎么处理当下与未来的关系?

    在优酷人文的人物访谈节目「众声」中,主持人蔡康永说,以前他很希望通过人物访谈让观众成为“更好的人”,而现在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帮助大家“好过”一些。

    那么,在这样的时代生活,放下对“光明未来”的期许,我们是否可以过好现在?如果放下“成为更好的人”的执念,怎么让自己“好过”一些?

    编辑部的Lisa和阳少,邀请了两位朋友颜和、Liko来聊这个话题,缘起是她们去年采写过不少身边朋友的故事,在采写的过程中,也思考着自己的困惑。

    *特别致谢:本期节目由优酷人文「众声」节目联合策划。

    【本期问题青年】

    颜和 | 最近好想养猫的文字女工,的地得十级学者(自封)

    Liko | 徘徊在文化行业边缘的滞销书编辑,社恐的内耗大神

    阳少|青年志编辑,TJ人也卷不动啦

    Lisa | 问题青年主播

    【收听指北】

    Part1 从成为更好的人,到让自己更“好过”,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05:02 将“进步叙事”内化并身体力行多年之后,有一些时刻,让我们意识到“成为更好的人”的叙事是有问题的。

    13:47 从2016年至今,从互联网创业热浪的消退,到00后整顿职场。一方面,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努力没有用了。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反思,努力本身是不是有问题。

    Part 2 “该做”的事变得不可靠了,“想做”的是什么变得更重要

    19:11 如果行业没了怎么办?我们要锻炼自己不依赖于系统,能够生存下去的能力和韧性。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要回到自己、回到个体。

    25:15 如果想从事出版行业,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能离开北京?我曾经采访的一位50+岁大叔启发了我,或许我们觉得没有选择,是我们的主体意识还不够。也许我们无力改变大的环境,但是可以创造一个微小的局部环境。

    30:26 在一个“不得不”的选项都已经没有收益的今天,“我喜欢”所带来的相对损失反而变小。

    34:10 自我关怀是真正倾听自己的想法,跟自己对话,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39:37 我们的惯性是倾向于回避痛苦,找到一劳永逸的路径,而不愿意接受人生就是要修修补补。

    42:49 一位在服务于职校生的机构工作的朋友的故事:反思特权之后,指向怎样的行动?(46:43 勘误:这里应该是徐凯文老师,口误说成了“徐凯平”)

    Part 3 怎么让自己“好过”一些?

    48:38 当我们能够找到行动的出口的时候,哪怕行动再微小,反而会感到“好过”一些。

    54:00 写作不会让焦虑消失,但让我有勇气面对它,梳理它的逻辑,有能力去理解和掌控它。

    56:41 一些个更接地气的让自己感觉“好过”的土办法。

    1:01:28 “不自洽”是我的生命在和世界发生激烈的冲撞的一种表现,说明我没有不假思索地接受一些话语和体制。

    1:05:20 “当我们茫然感到无力和有限时,我们深知历史不取决于个人的愿望与意志,我们只能在历史的大潮中坚持做自己能做并且渴望做的事情。至于这些工作在历史中的意义,只有历史才能回答。” 我们为什么朗读了戴锦华老师在《开场》中的一段话。

    【相关链接】

    《众声》第五期 - 《对谈隈研吾:天使与恶魔》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1MDcyMTgyOA==.html?sharefrom=iphone&scene=long&playMode=normal&sharekey=e976d5b60b4e4b347345f532600992887

    《我,大龄失业,靠"为爱发电"找到第二人生》https://mp.weixin.qq.com/s/XO_qsurQ2XCJ2JFmbaR7iw

    《我走进职校,看见“混日子”背后的期待、无奈与悔恨》https://mp.weixin.qq.com/s/MPdMkDGgewr2WeSQN2U1Mw

    颜和、Liko参与过的人物故事栏目的其他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eeQZ81AY22jBvctJvlahCA

    《当一个45岁的中年男人重新找工作》https://mp.weixin.qq.com/s/qAoEH1KmGN2-MtlNCZmxmg

    【本期音乐】

    Yann Tiersen - Toujours La

    Kings of Convenience - Stay Out of Trouble

    坂本龍一 - Energy Flow

    郑宜农 - 别忘了你自己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 我们和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聂日明老师聊了聊青年就业难及可能的解决之道。



    【本期介绍】



    近日,青年就业问题再次引发热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 4 月份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达到了 20.4%,超过了去年 7 月的 19.9%。与此同时,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3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 1158 万,在去年首次突破千万达到 1076 万之后又创新高。6、7 月份伴随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青年调查失业率很可能还会更高。而过去几年受经济影响,很多企业的校招名额都在减少,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现象。



    从十几年前的“蚁族”到今天的“孔乙己”,青年就业质量和生活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青年就业问题的凸显,除了找不到工作之外,也表现为很多隐形的就业难中,例如考研、考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劳动者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意但是不敢辞职跳槽,甚至不敢主张应有的权利、在就业中的人缺少升迁和发展机会等等。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聂日明自 2015 年开始关注就业问题,基于对数据的挖掘和解读,提出解决就业问题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指出不仅要关心就业率,还要提升就业质量,而提升就业质量还是需要依靠大城市。在一篇针对“35岁现象”的文章中,聂日明指出企业如果选取高端产业、精益生产,就会更加依赖有经验的人才,会自然地提供就业机会的纵深,35 岁现象揭示了企业长期视角的欠缺。



    我们邀请聂日明做客“问题青年”,与我们共同探讨青年就业难及可能的解决之道。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在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公共部门的招录规模,还是要靠企业?灵活就业对青年来说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学历低就是否应该被鼓励?作为个体,在升学、考公、就业之间如何选择?



    【本期问题青年】



    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Lisa、璐璐|问题青年主播



    【收听指北】



    05:56 当前的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07:07 毕业季的失业率会较高,因此今年毕业季的失业率肯定会明显超过去年的高点。



    09:18 为什么就业困境似乎比数据更严重?不想找工作、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和农村劳动力都不被纳入统计。



    16:50 当精英学校的学生考研、求职意愿下行,其他学校的人就必须被迫积累更多的资本。



    19:23 灵活就业规模的变化反映着就业质量的变化,当前灵活就业人员规模正在上升,表明就业质量在恶化。



    21:22 国外的第三方薪酬调查机构:美国PayScale会调查职业匹配度、学历低就情况和薪资水平,倒逼学校切实帮助学生就业。



    25:27 失业是个隐患吗?为什么在中国对青年失业的容忍度似乎更高?



    25:42 青年就业的结构(城乡、学历、职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得流动到城市就业的青年不再是舆论上的失踪者。



    32:50 中国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就业,承载了乡城流动人口完成城市化的转变,还有非农就业阶层的向上跃迁。如果无法在城市为青年提供一个体面的稳定就业,这些都会成为泡影。



    37:19 从蚁族到孔乙己,这些青年处境有什么相关性?



    42:05 大学塑造了大学生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些方式都是“消费升级”所倡导的,不是好事吗?



    43:29 教育的目的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才不会浪费教育投入的财政补贴。



    44:38 在目标单一的价值体系下,教育告诉你,只要认真考试就会获得一个好的结果。但悖论是,这个教育体系却希望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有一个多元化的选择。



    52:09 “不完全的城市化”是一种身份困境——在城市里工作、生活,但不完全具有城市本地人的身份。



    58:46 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并不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力量,吸纳就业最大的群体一定是企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必须是市场化导向的。



    01:00:37 就业是一个增长问题。增长确实要靠内循环,但内循环依然解决不了城市就业,必须要纳入到双循环的系统,引入那些品牌好、附加值高、利润充沛的企业。



    01:02:15 就业不能只由教育部门解决,要把经济增长做起来。其他目标要围绕失业率来运行,而不是其他目标各自为战。



    01:04:00 学校是人才的生产者,不能只管生产,不管卖。就业指导中心该如何发挥作用?



    01:15:01 从经济学角度,为什么说做喜欢的事仍然是重要的?个人层面,逃避的选项一定是错的,不要被形势推着走。



    【本期内容相关链接】



    聂日明:中国就业大数据之一:他们为什么不工作?就业怎么稳?



    聂日明:中国就业大数据之二:何为好工作?如何提高就业质量?



    聂日明:就业之计③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系统性思维



    聂日明:35岁现象的社会起源与代价



    澎湃新闻专题:就业之计



    廉思,《蚁族》



    【本期音乐】



    Iwamura Ryuta - Blessed



    re: plus, Osamu Fukuzawa - never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

  • 我们和经济学家陆铭聊了聊在“逃离北上广”和“回笼漂”之间,年轻人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本期介绍】

    近来有媒体报道,一些“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又回到了曾经打拼过的大城市,这被称为“回笼漂”。在厌倦了大城市的高压与快节奏以后,他们发现家乡或小城也不如想象中的安逸与单纯,进而选择重新北上或南下,但去往大城还是小城?同样的疑问仍悬在许多人心头。

    关于这个问题,经济学家陆铭在他过去出版的两本著作中给出了答案:普遍的趋势里,年轻人终究是要去往大城市的,但我们还有诸多治理问题和观念问题亟待澄清。在《大国大城》里,他指出了中国的城市问题不在于“大”,相反,无论城市的规模和人口的目前都还不够“大”;而在去年出版的《向心城市》中,他又重申了这一观点,并为今后城市的治理方向提出了三个关键词:活力,宜居与和谐。

    过去讨论“逃离北上广”时,大城市的哪些好处被忽略了?如果年轻人终究要去往大城市,作为城市的管理者的治理思维要发生哪些转变?而在人口和资源都加速向城市中心集聚的时代,作为个体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陆铭老师进行了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畅谈。

    【本期问题青年】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著有《大国大城》、《向心城市》

    郝汉,媒体人,节目策划人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2:28 陆铭老师是【问题青年】邀请到的第一位经济学家,他会对我们过去谈论过多次的“年轻人是返乡还是留在大城市”做出哪些不一样的观察与解释?

    04:35 我们今天不会把在大城市里享受到的各种便利跟“人多”联系在一起,相反容易把外来流动人口当作是一个“问题”。

    07:56 “规模经济”能帮助我们理解,常态下,为什么在大城市更容易找到工作、收入相对高,生意也更好做。

    13:19 大城市的高房价\房租相当于一张门票,让你通往更便利的生活、更多元的娱乐休闲、免费的博物馆和其他公共空间。

    20:34 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我们越来越重要的服务业还存在哪些偏见?大城市对服务业足够友好吗?

    26:47 一些城市在治理交通拥堵的时候,习惯疏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反而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拥堵

    34:21 相比于北京,为什么上海的街区显得更加有活力,也更加利于“压马路”?这和城市的道路规划有何关系?

    41:28 城市用地如何影响高房价?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工业用地比重特别高,并且商务楼对应的商服用地的拍卖价格跟居住用地的拍卖价格是倒挂的。

    49:39 陆铭老师的肺腑之言:“很多时候我觉得说服我的同龄人太累了,我总跟他们说不要把城市建设成你们想要的样子,而是要考虑90后和00后未来会住在怎样的城市。所以我说我这本书是写给年轻人的,你们要成为做出改变的一份子。”

    51:08 当前户籍制度正朝着越来越鼓励流动的方向改革,但仍需要时间。

    57:35 “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城市的一套房?”陆铭老师如何回应这个经典辩题;不要把“回不去的家乡”当作一个很负面的事情

    01:03:13 年轻人终究要流向大城市的趋势,同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号召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是否矛盾?为什么要警惕“乡村浪漫主义”?

    【本期音乐】

    Manhatton-Vince Giordano & The Nighthawks

    It Must Be Love-Bill Evans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