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在日华人不读书?!”

    当下还有多少人读纸质书?

    为什么会选择在东京做简体中文图书出版?

    为什么说在东京做简体中文出版是“在不可能中寻找一丝丝可能”?

    在东京做简体中文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艰难的事情、难忘的事情?

    在经历两年时间的市场调查、寻找和摸索之后,一个传统的出版人选择在东京做简体中文出版,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是如何做的?这件事情前景如何?

    “読道社”编集长張适之将会将这三年的摸索历程一一道来。如果您也对文化工作感兴趣,也对东京不断出现的书店、讲座、出版社……感兴趣,不妨来听听这背后的故事。

    張适之

    出版人、“読道社”编集长。

    曾在北京从事图书出版工作二十年,历任图书编辑、编辑部主任、策划总监、副社长等职务。

    作为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的观察者与亲历者,2021年移居东京之后,在海外创建简体中文出版社,从事“简体中文图书出版实验”。目前已经出版“存”系列图书6本。

    【相关作品】

    欢迎添加nutcracker613微信,拉你入群。

  • 东京新宿歌舞伎町「不夜城」,牛郎织女的人权谁来发声?李小牧数次参选议员屡败屡战,去台湾观选受震撼教育,盼成日本连外桥梁!

    开餐厅、写书、经营YT各有市场,李小牧如何又进入政治领域?为何与海外民运人士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台湾「民主富二代」坐享其成?政治制度仍待实践!

    日籍华人作家、政治人物,生于湖南长沙,因其畅销书自传《歌舞伎町案内人》而闻名日本,现任日中韩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李小牧自1988年起开始在东京歌舞伎町做娱乐向导(案内人)。

    微信搜索:nutcracker613 带你入银座单向街的播客群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2024年,散文集《我的阿勒泰》被改编为电视剧,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李娟在中国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她那朴实无华、充满生气的文字深深吸引了众多读者。

    通过本次的活动,《阿勒泰的角落》(日文译名:アルタイの片隅で)和《冬牧场》的日文版翻译者河崎深雪,将通过网络与身处新疆的李娟进行连线,策划一场与读者们的温暖交流会。

    活动中将介绍日语翻译的契机以及翻译过程中与李娟的互动,并且将用中文和日文朗读作品的部分内容,让李娟也能感受她的作品在日语中的呈现效果。


    《阿勒泰的角落》

    本书收录了李娟自1998年到2003年之间陆续发表在《文汇报》《南方周末》上的短篇散文。依据李娟先后到过的不同地域,分为喀吾图、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在桥头、红土地五个章节。

    书中描写了众多在阿勒泰生活的人,包括李娟的母亲、老外婆、妹妹、当地村民尔沙、纳德亚一家,还包括阿勒泰的风景,同时展现了冬窝子、爬犁、拖依等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贫瘠寒冷的沙漠深处,李娟身体力行与哈萨克牧人生活了一整个冬天。

    在逐水草而居的动荡生活中,冬季转场是其中最艰辛的一段,李娟深情克制地讲述哈萨克牧人冬季游牧文化,全景式记录北疆大地的游牧景观。

    人类的命运与荒野的命运丝丝相扣,互相依存。在巨大的寒冷中,李娟写下渺小人类用双手撑开的一小团温暖与安宁——虽然微弱,足以与艰难的现实抗衡。

    李娟

    中国新疆籍作家,

    著有《冬牧场》、《羊道》、《我的阿勒泰》、《遥远的向日葵地》等作品。

    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

    河崎深雪(Kawasaki Miyuki)

    文学博士,翻译家。国学院大学大学院客座讲师。

    译作有李娟『アルタイの片隅で(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等。

    中文著作『汉语角色语言研究(中国語の役割語研究)』商務印書館、

    日语著作『中国のことばの森の中で―武漢・上海・東京で考えた社会言語学』教養検定会議等。

    作为诗人,用中文进行诗和散文的创作,作品被杂志《香港文学》、中英双语诗集《中外笔会国际诗文选》(第一辑)、《新世纪诗典》、意大利《Italia-Giappone In Poesia》等收录。

    杜海玲

    主持人

  • Deepseek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冲击?Deepseek的训练成本真的那么低吗?其对英伟达等芯片行业有哪些影响?接下来2年,AI和芯片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和前景?

    王韵先生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及智能计算领域拥有20年以上的经验,曾在知名日系半导体企业担任亚太地区高管,负责市场战略与技术商业化,并深耕AI计算、智能硬件及高性能计算领域,推动跨国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本次活动邀请到王韵先生,讲解AI和芯片行业之间的深层联系和行业前景。

    王韵

    株式会社Truesight Japan代表取締役社長

    曾创办超级计算机芯片设计企业,推动智能计算技术在生物制药与金融领域的突破,并荣获AMD全球智能计算大奖。凭借在智能计算及产业落地方面的积累,曾受邀在高盛TechDay发表演讲,探讨高性能计算如何重塑行业格局。

    目前负责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人工智能企业在日本的业务拓展,专注于AI在影像处理、自动化分析及智能优化方面的应用,并推动AI技术在多个行业的落地。曾多次受邀在日本国内论坛发表演讲,分享AI技术趋势、产业变革的影响。

    中欧工商学院校友会CMO俱乐部理事,致力于推动中欧CMO校友在科技与商业的深度融合。

  • 我(张岩)是一名八零后,定居于辽宁省沈阳市,主业工作是从事广告方面的工程。业余生活喜欢收集各种怀旧的物件,如邮票、钱币、食品卡、中国摇滚磁带等,其最感兴趣和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就是收集和研究我国各种品牌泡泡糖历年销售发行过的糖纸及衍生收藏品。因藏品不断的增加,网上又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供查阅参考,于是便有了自己创作图鉴书的冲动,并于2020年开始付诸行动,时至如今,洋洋洒酒梳理了我国大部分历年销售过的泡泡糖品牌的近400页图文内容。

    众所周知,收藏类的图鉴书最关键和核心的是图文丰富和准确译实的历史资料如何让一位迷茫的藏友读者快速的汲取到有效的资料,是图鉴书的意义所在。所以这本书就是一个边收集边换写的艰难历程。从2018年开始收集,到本书即将结尾出版的今年,持续了近6年的时间,整合了我国自建国至今,在全国范围销售有影响力的二十余个品牌的近百套藏品。此书能够顺利的印刷发行,我要感谢在这些年的收藏和撰写过程中,为我指正和提供部分资料的藏友。

    欢迎访问众筹支持

    https://zhongchou.modian.com/item/137560.html

  • 1917年,内山完造夫妇在上海开设了内山书店,后来这里成了鲁迅等中国知识分子的活动场所,即便在最艰难的年代,仍然为文化和善意,保留了一线空间。

    2023年,单向街书店落户东京银座,2024年8月24日,书店开业一周年之际,创始人许知远对话内山完造的后人、内山书店社长内山深,共同追忆一百多年间的中日文化交流。

    中国与日本、与世界,都需要重新认识彼此,单向街书店也期待能与内山书店一样,成为中外文化的一条纽带。

  • 嘉宾:刘晓蕾 主持人:赵琼

    喜欢《金瓶梅》的,爱把它跟《红楼梦》比,往往觉得金比红更好,因为金更真实。

    高晓松就说:《金瓶梅》写的才是“真正的生活”,相比之下,《红楼梦》就是经典的偶像剧,太理想,太乌托邦了。哈佛大学的田晓菲也有类似观点,她说《红楼梦》是真正意义上的“通俗小说”、“诗意小说”,是“贾府的肥皂剧”……《金瓶梅》的世界才真实。

    刘晓蕾认为,“真实”是一种主观感受。《金瓶梅》写市井,《红楼梦》写贵族,前者之所以显得更真实,是因为《金瓶梅》的商业社会和城市生活,跟我们现在多有重叠。而荣国府的精致大观园的美好,却显得有点遥远。

    不过,生活和审美虽然没法复制,但人性却是相通的。

    《红楼梦》写贵族:荣国府、大观园,元春省亲、秦可卿的豪华葬礼,还有雀金呢、凫靥裘、还有“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已经远去,但作诗、赏花、吃螃蟹,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这其中的美,我们却未必不能理解,也未必不能拥有。

    《金瓶梅》写的是市井生活:小贩们走街串巷,摇着惊闺叶;妻妾们勾心斗角,争风吃醋;西门庆升官发财,喝酒偷情找女人,结义兄弟拍马溜须打秋风……这样的人心与世情,这样的生活,以及其中的贪婪、焦虑和软弱,如今我们也正在经历。

    我们实在是距离《金瓶梅》更近。

    刘晓蕾认为,《金瓶梅》写最平常的市井生活,直接进入人性的深渊;而《红楼梦》则努力活得尊贵、超拔。《金瓶梅》写人心与欲望,写沉重的肉身,《红楼梦》呈现爱、美与尊严,发现丰美的灵魂,都是生命之书,都心怀慈悲。

    《红楼梦》和《金瓶梅》双峰并峙,同时拥有它们,是读者的幸运。

    刘晓蕾

    作家,文学博士,大学教师。

    得到APP《刘晓蕾讲透〈金瓶梅〉》课程主理人,

    《文汇报》《腾讯大家》专栏作家,

    著有《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作为欲望号的〈金瓶梅〉》、《情僧、英雄与正经人:十四位人物解透〈红楼梦〉》等。

    赵琼

    策划、前腾讯新闻高级编辑

  • 嘉宾:舛友雄大 主持人:中村正人

    近年来,中国富裕阶层和中上阶级选择移居日本的趋势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新移民”与过去的“新华侨”世代有所不同,他们主要是为了保护资产、追求教育机会等目的而来到日本。那么,这样的新移民规模究竟有多大?他们为何在众多国家中选择了日本?这一现象又正在对日本社会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将与新闻记者舛友雄大先生及东京深度中国研究会代表中村正人先生一同探讨这些问题。

    舛友雄大
    中国与东南亚问题专业记者。出生于福冈县,美国加州大学国际关系硕士。2010年加入中国媒体后,负责国际新闻报道。2014年至2016年,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从2023年夏天开始,积极报道中国新移民相关题目,并在《东洋经济Online》和《Japan Times》等媒体发表文章。同时,他还主办了一档与专家共同解读亚洲时事问题的播客节目《Asia Frontline》。

    中村正人
    东京深度中国研究会代表。曾担任《地球步方》中国及远东俄罗斯区域的编辑,熟悉当地美食文化。从2020年春天开始,探索蓬勃发展的“地道中餐”文化,并相继出版了指南书籍《攻略!东京深度中国》等。此外,他还担任池袋等聚集“地道中餐”的街区导游,为人们提供深入体验的向导服务。

    《潤日:追踪逃往日本的中国富裕阶层》

    2025年1月,由东洋经济新报社出版。

    涌入日本的中国“新移民”究竟是谁?“潤”是近年来在中国流行的一个词,用来形容因种种原因而追求更好生活、选择离开中国的人们。这个词本意是“获利”或“润泽”,但因其汉语拼音为“Run”,也隐含了英文“run(逃跑)”的双重含义。“潤日”社区正在悄然兴起,伴随着中国、日本乃至世界的变化,这些新移民的存在感迅速增强,许多日本人对此仍然毫无察觉。深入探访这些全新的中国移民群体,可以深刻感受到其独特性和深远意义。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现象正在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

  • “水曜夜漫谈”是一个坐标东京单向街书店的读书会,我们希望通过读书与分享的形式,帮助东京的华人朋友们建立连接。在开放的空间畅所欲言,以“读”攻“独”,让异国他乡的你不再是一个人。

    欢迎你的加入

    主持:顺溜

    《我的阿勒泰》是作家李娟创作的散文集。

    该作品记录了作者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年少时怀有的关于自由、友谊、爱情的珍贵记忆和感悟。全书文字明净、质地纯粹,围绕阿克哈拉村和喀吾图的乡居家庭生活,展现了游牧民族在边地深远丰富的生存景观,充满朴野清新的气息。《我的阿勒泰》讲述了作者与哈萨克族邻居们的互动,让她深刻体会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善良、纯朴和坚韧。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他们展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这本书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坚韧的力量。

    今后更多活动欢迎关注公众号:水曜夜漫谈

  • 82版西游记是一部汇聚了无数表演艺术家的大成之作。彼时,剧中演员由来自戏曲、话剧、歌舞剧及电影等多个领域的艺术新锐和老前辈们组成。

    他们饰演的角色上至神仙帝王、文武百官,下至堂倌菜贩、小妖僧道,有的在剧中留下一颦一笑,有的则在镜头前一晃而过,更有其服化道之故始终未露真容。

    就是这样一群人,举手投足间展现的细腻情咸和大家风范,与家喻戶晓的主演一同,塑造了我们记忆中的经典。

    我们做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他们都找到。

  • 嘉宾:神月陸見

    神月陸見 フィン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代表取締役

    神月女士是上海人,多年来一直辗转中国、新加坡、日本等地,从事金融服务行业。但理财不仅仅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的生活。从房产、黄金到股票,她几乎抓住了每一个风口,实现了个人财富的累积。

    想了解如何在日本投资并实现可持续回报?本讲座将为您全面解读日本的投资机会与挑战,帮助您精准定位最适合的投资领域,无论是房地产、股市、还是新兴创业项目。通过专业讲解、市场趋势分析和成功案例分享,我们将为您提供一系列实用策略,帮助您在复杂的日本市场中避免风险、提高回报。

    讲座亮点:

    – 独家市场洞察:深度解析日本当前经济与投资趋势,帮助您捕捉新兴行业与未被发现的投资机会。
    – 投资实操技巧:从如何规避政策风险到如何合法高效地投资,我们将为您提供可操作的投资策略与技巧。
    – 成功案例分享: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投资者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让您少走弯路。
    – 专家一对一互动:提供与行业专家直接互动的机会,解答您的个性化问题,助您找到最合适的投资路径。

    如果您对日本的投资机会充满好奇,或者正考虑将资金投入日本市场,这场讲座将是您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嘉宾:关中阿福,豫章林翔,小于同学

    1982年7月3日

    电视剧《西游记》正式开拍,导演 杨洁,摄像 王崇秋 及全剧组演职人员上千人,踏遍神州 120余处 拍摄地,远赴泰国多地取景。

    1988年2月历时 6年,完成 25集 拍摄,同年正式播出。之后 40年 间,先后在央视及各地方电视台重播4000余次。

    这是他们的故事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根梁,一颗钉,拔地筑起灵峰庙字,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株草,一粒沙,携手铺陈九州锦霞。

  • 嘉宾:许知远,孙靖涵

    许知远《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新书分享会

    许知远

    作家,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谈话节目《十三邀》主创。

    著作包括《意外的旅程》《祖国的陌生人》《一个游荡者的世界》《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等,

    他正在撰写五卷本梁启超传记,其中两卷《梁启超:青年变革者 1873—1898》《梁启超:亡命(1898—1903)》现已出版。

    孙靖涵

    资深媒体人 前央视主持人

    小红书:孙靖涵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十三邀”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十三邀”第5、6、7季(2020—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套五册,分别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

    “观念固然重要,行动才是灵魂。”诞生于特殊时期的这些珍贵对话,在保持精神与思想之问的同时,尝试去往更辽阔的世界,踏足更陌生的领域,进入更真实的生活,倾听更丰富的语言,袒露更率真的自我。

    世界在变,“十三邀”在变,许知远也在变,不变的是对话本身。世界是一场无尽的对话,在对话中观察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和我们。

  • 嘉宾:邱启敬,邢亚南

    上古幻境:山海经日本展

    本次活动邀请了艺术家邱启敬和文学博士邢亚南,以山海经为切入点,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重新发现妖怪文化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共通和相异,探讨两国的神话哲学在文化与艺术中的表现和意义。

    艺术家:邱启敬展期:2025.01.13/MON ~ 01.17/FRI邱启敬

    中国著名当代雕塑艺术家、当代玉雕革新代表人物、设计师。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1979年出生于福建福州,6岁接触雕刻,1999年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院,2005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其雕刻艺术从玉石的物理属性和纹理中所梳理、推论出的雕刻秩序和规则,所雕刻的青花和田玉系列作品则直溯中国古典人文传统,在深透的知识反思和精神关照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美学特质。

    2014 年,其玉雕作品《涅槃·意空》和《极乐世界》分别于2014年获得保利拍卖及西泠印社拍卖等二项最高拍卖记录;2018年,其作品登陆香港保利专场拍卖,获得佳绩;2021年10月,成功于北京怀柔玊长城举办“邱启敬·山海经”大型地景装置艺术展暨主题音乐诗剧;2024年4月于广西桂林市猫儿山开启“邱启敬·山海经”大型地景装置山海经神兽系列之“南山经”公共艺术作品巡展首站。

    于2013年创立北京邱启敬艺术设计工作室,工作室以玉石雕刻为核心,树立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东方美学,通过对传统东方艺术中琢玉之 道的再审视,从现代性与技艺传统之间创造了一种在观念上沟通和印证的路径。

    2019年,邱启敬首家个人艺术馆和光同尘艺术馆落户江苏省无锡市。

    邢亚南

    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博士,现任东京大学教務辅佐,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

  • 嘉宾:关中阿福,豫章林翔,星尘

    1984年5月孩之宝精心策划的《变形金刚》英文版漫画在北美地区隆重发售。

    1984年9月《变形金刚》动画片首播,他们,将一个神奇的变形机器生命世界带到了孩子们面前,迅速在欧美儿童中引起了“变形金刚”热潮。从那时算起,变形金刚已经走过了整整40年的历程。

    《变形金刚宇宙》(《Transformers Universe》)丛书四册于1986-1987年推出,后来又在各期漫画中陆续推出了其他人物介绍。这套书和后续期刊对当时推出的大部分变形金刚人物(有的仅有玩具未在动漫中出场,有的在动漫出场但无玩具)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是变形金刚最原始的设定资料。

    遗憾的是变形金刚人物设定集却始终与中国的出版物市场无缘。进入新世纪后,出版过的新的人物设定集以现代审美塑造了精美的变形金刚形象,也凸显了《变形金刚宇宙》的古朴与神秘。然而,对于中国爱好者来说,未能与《变形金刚宇宙》的原生态面貌有一个正式“约会”,始终是个遗憾。

    四十年来,官方和刚丝都编辑出版过不少G1变形金刚资料集,基本上集中在动画:玩具方面,系统而详细的元祖人物档察集如凤毛麟角。

    早在2012年,我们就有将《变形金刚宇宙》引进的想法,但由于条件不成熟,始终未能实现。2014年和2018年,我们有了两次与出版社对话的机会,虽然最终形成了两本变形金刚书籍,但出版《变形金刚宇宙》人物档案集的愿望仍未能实现。

    一转眼,变形金刚已经诞生40周年。这一次,我们终于得偿所愿,能够放开手脚将这本充满怀旧意味、奠定今天变形金刚世界观的著作,完整呈现于中国读者面前。这就是本书--《变形金刚元祖漫画人物档案》。但是这一次,我们将呈现给大家的,远不止原书这么简单……

  • 本期节目是12月20日《东亚观察局》在日本东京单向街书店银座店举行的线下交流会的音频内容剪辑版。

    活动结束全场合影

    活动进行中

    - 聊天的人 -

    梵一如(ID:@梵一如)

    沙青青(公众号:13号埋立地)

    - 时间轴 -

    02:03 日本年轻人政治冷感是好事还是坏事?

    19:30 日本人酒后吐真言不爽咋办?

    23:00 当代留日中国学生已不可同日而语

    25:50 刚做播客没多久该咋起号?东观平时怎么做的?

    39:40 日本华人圈的文化活动如果变得更丰富更有趣?

    45:30 两位主播反过来对留日学生群体有什么好奇的吗?

    53:20 未来留日学生毕业后会有哪些新机会新可能吗?

    59:00 口罩后日本内卷缓和反而中国依旧焦虑,怎么看?

    1:04:20 东观乃至中文播客明年会进一步看到日本听友吗?

    - OP -

    @RayHan

    - Logo -

    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 收听方式 -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蜻蜓FM等平台订阅收听《东亚观察局》

    - 剪辑 -

    王俊翔、梵一如

    - 出品・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 20世纪80年代后期,正大集团在香港成立了正大综艺有限公司,开始在电视领域谋划布局。公司最初以国内地方电视台为试点,将制作完成的综艺节目冠名为《正大纵横》。

    1989年3月,正大公司开始给上海、北京、广州、福建等四家电视台供片试播,这是国内首个由香港影视公司定期提供片源的电视专栏节目。栏目分为《放眼世界》和《正大剧场》两个版块,每期的播出时间长达两小时。

    其中的《正大剧场》板块播映海外优秀水准的电影及电视剧集,由正大综艺有限公司选购并提供片源,这便是《正大剧场》的起点。

    主创团队

  • 王思莼曾经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在30岁时决定去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开着飞机环游世界。

    家境普通的人怎么有能力说辞职就辞职,出国去考飞机驾照,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呢?

    但他不仅做到了,还一次次飞往尼亚加拉大瀑布、撞沉350多艘船的神秘死亡岛、泰坦尼克号沉没点、曾经装原子弹的武器库、玛雅人的金字塔、奔流入海的岩浆、陨石坑、百慕大三角……

    这次是王飞行员第二次做客单向街,听听他关于飞行这件“小事”的各种感悟和分享。

  • 心理咨询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咨询师和来访者总在其中不断遭遇自身经验之外的事。他们之间到底在发生什么呢?个体的生存处境和复杂的情感、症状之间到底是怎样勾连的?治愈又是怎样发生的?——每一个看似确定的答案都能找出完全不适用的反例,但正是在这些探寻中,个体更了解自己,生命体验得到了深化,固结的症状也在自然消融。本书以一群虚构的动物和神话人物为例,呈现了丰富而灵动的咨询过程之一角。作者也将在本次活动中略作延展,解答大家对心理咨询的种种疑问。

    于玲娜:作家、心理咨询师,东京映心堂心理创始人

    心理学书籍写作和翻译者,著有《挣脱母爱的束缚》《我抑郁了吗:抑郁者自救指南》,译有《母爱的羁绊》《为何母爱会伤人》《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等。

    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高级组毕业。

    业余从事小剧场表演多年。

    《河湾心理咨询室》是一部以心理咨询为主题的小说。咨询师王梦许搬到河湾社区,开始在这里执业。几位来访者陆续到来,踏上各自的心灵求索之旅。她也每周一次去拜访自己的督导,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随着咨询的展开,几位来访者一一找到去路,王梦许也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长。

    本书展现了处在不同困境中的人们,如何努力突破、治愈自己。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了解心理咨询是什么样的,也可以通过其中的心理学经验来帮助自己,获得感悟和成长。

    本书生动流畅、深刻细腻,融入了作者对心理学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可以说是中国版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颜燕与家人长期往返生活在美国和日本,经历过在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下子女的教育、个性成长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困惑。颜燕近期将其陪伴孤独症儿子的成长故事整理成为《十四只灰色折纸象》(华夏出版社),分享儿子幼年在美国接受早期干预训练的经验教训以及作为母亲的心理历程。希望本书能对类似家庭,以及其他在非母语国家培养教育子女,平衡家庭与职业发展的年轻父母有所启发借鉴。


    颜燕

    于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曾就职于贝恩策略顾问公司 (Bain & Company)。

    因儿子年幼时的健康问题转而学医,并于2020年在顺天堂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杜海玲

    活动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