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示】

    【内容索引】

    00:33 自两会以来,大家对经济和商业话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几乎每一两个星期就会改变对事件的看法

    01:31 今年政府的财政力度略高于预期,包括了专项债、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去年未用完的特别国债,以及大约4万亿的赤字规模

    02:44 目前A股指数维持在3000点左右,在美国施加的金融压力没有减轻之前,A股可能不容易涨很多,无论市场朝哪个方向发展,总有新的外部干扰因素出现来影响市场,不管是新能源车、生物医药行业,还是TikTok等

    03:12 资本市场的发展目标是变得健康且活跃:所谓健康,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有效解决内幕交易、欺诈发行、操纵股价等问题;活跃则意味着在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后,重新激活资本市场作为融资平台的功能

    05:35 美国股市跌宕起伏、比特币和黄金价格上涨、日本股市的涨势暂停,以及韩国和中国股市的小幅上扬等,最近金融市场的这些现象是怎么造成的?

    07:32 很多人把黄金和比特币视为避险资产,这两类资产价格的上涨是否反映大家对未来经济状况的担忧:在配置大额资金时,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收益;与此同时大家对美债的预期已经到顶,而美股也是在高位运行,使得投资者不敢再增配,因此他们可能会转向配置其他更小规模的另类资产

    09:04 从2020年初到2024年1月,中国的净存款金额达到58.24万亿元,这意味着大量的社会资金被沉淀下来。这能够增强社会和居民端的抗风险能力,但挑战是资金的流动效率会降低

    09:41 由于中国的存款利率处于低息阶段,社会资金出现了新的配置需求,前段时间发行的年利率为2.38%和2.5%的特别国债,以及各类ETF指数基金都出现了热销

    12:11 外部的扰动因素仍将持续存在,因此资本市场短期来看会保持波动性

    15:21 今天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暂缓或从严,有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目的;此外,此举也是在防止资本市场出现套利,比如之前冲着一二级市场价差去的Pre-IPO轮盈利模式开始失效

    17:37 尽管数据显示中国净存款额达到58.24万亿元,但大家仍会讨论:现在到底是人们有钱不敢花,还是人们其实并没有那么有钱?

    18:43 1970年代的日本经济结构调整对中国当前有一定参照价值,日本在遭受石油危机的重创后进行了经济结构转型,从制造业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转向生产中高附加值产品,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经历了两到三年的资产价格下跌、储蓄率快速上升,以及M2与M1剪刀差的扩大,同时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也出现了较快下降

    24:32 在1970年代的经济结构调整周期中,日本的金融体系也进行了调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银行贷款与资本市场融资的比例从5比1调整为3比2

    27:21 TikTok目前在美国的处境,不仅受到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也许跟不同利益相关方在政治上的游说相关

    29:43 2023年,美国的军事、粮食、石油和液化天然气在出口方面都是全世界第一,这些市场份额是从哪来的?

    31:57 先把环境和环保因素放一边,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相比,谁的全链条的能量效率是更节约的?

    32:38 1升油=9度电,燃油车在百公里行驶中大约消耗7到8升油,特斯拉电车百公里消耗大约20度电;燃油车动力转换效率约为40%,电车转换效率约90%左右

    34:53 煤到电的转换效率(粗算)=热电发电效率50%×生产、传输和充电过程的损耗折扣64%×电动机利用率90%=28.8%

    35:43 石油到汽油的转换效率(粗算)=25%转换成汽油×储运、挥发损耗50%×利用率50%=6.25%

    38:32 欧洲近期的新能源车相关新闻并不是说放弃新能源车本身,而是取消对新能源车的一些激进支持政策

    39:33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欧洲也将努力追求能源的自主与安全,或者至少提高能源自主的比例,然而在现阶段他们面临好几个限制

    43:12 日本的地理面积决定了,即使在十多年前,依靠太阳能发电也很难满足当时的耗电需求,因此日本转向发展核能;然而近几年核能领域频频出现问题,使得日本很难说服国内外公众来推进核能的发展

    47:28 对于汽车行业发展和能源选择,不同国家和地区会视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道路:中国因为各种综合因素,在想办法转向风光水力发电,也就是发展新能源;美国短期内可能会倾向使用更多的石化能源,或者说更少的新能源;欧洲短期内可能经历汽车政策的波动,长期则可能选择发展新能源;日本大抵不会依赖石化能源和电池技术,转而探索向氢能过渡的可能性

    52:41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需要政府在充电基础设施上进行大量集中投入,在这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欧洲国家相比,中国拥有明显的优势

    55:52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TikTok、药明康德所经历的这些事件,本质上都是其背后的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的复杂博弈

    57:33 历史的发展可以类比为双轮驱动的模式,其中一个轮子是意识形态或政治制度,另一个轮子代表经济制度:在某些时候,比如美国的镀金时代,经济利益驱动跑得更快;在其他时间,可能意识形态跟政治因素又往前跑一点

    59:21 外部干扰因素和内部干扰因素,哪一个对我们的经济影响更大?

    【录制时间】

    2024年3月15日。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18 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及的三件事:一是研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二是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三是部署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

    03:40 2月20日,央行宣布将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25个基点,导致房贷利率降至3.95%,相当于一次变相的降息,这不仅影响房地产贷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消费

    05:56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06:12 202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为14.4%,总费用达18.2万亿元,其中包括从仓储到物流的各个环节;相较之下,美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仅占GDP的7%

    07:59 国家为什么会把“以旧换新”作为这么重要的议题,专门提出来?

    11:51 文生视频模型Sora掀起热潮,人工智能最终影响的是数据、算力和能源这三件事

    12:36 数据是由需求、产业链以及他们的数字化程度来决定的,中国的应用场景和产业链的数字化总体规模是较大的,关键是在各个环节如何使用

    13:53 如果人工智能普及到大众生活里,其无时无刻的这些计算和数据需求,将导致人均能量消耗最少增加一个量级:设想一下,在你戴上VR眼镜的一刹那,人工智能就要同时帮你处理很多事,帮你规划路线,计算你正在看、正在听、正在互动的所有事情等等;假定人工智能普及到这种程度,我们怎么解决能源问题?

    14:49 从历史来看,所有生产力革命最终都是让每个人能管理和使用的能量提升一个量级

    16:46 比尔盖茨认为,人类最靠谱的能源解决方案是核能

    17:38 目前,石油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商品,经济利益决定了石化能源对美国的重要性,俄乌战争带给中国的启示是:不能把能源放在他人手里,并完全依赖他人能源,因此需要竭尽全力发展新能源,以及推动能源的各种转型

    21:14 尽管今天人工智能的成本主要在算力上,但最终算力的价格不会像今天这么贵;芯片变得更小、更便宜、更强大,算法变得更优化、个性化或智能化,芯片和算法的成本在这些变化过程中也会逐渐变便宜

    22:27 大家对AI是不是有点过度焦虑?

    22:38 从Google的发展历程来看,搜索引擎这个技术本身在短期内是个高壁垒,长期看,Google的壁垒是他具有超级马太效应的商业模式——用的人越多才会越好用

    25:48 影响中国中期的几个政策:行贿、受贿同时入刑;“统计造假”被纳入党纪处分范畴;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机构调整和编制精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草拟

    31:11 对于持观望态度的人,2024有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可以做为判断的依据?

    32:42 跟最近传播的关于中国香港的说法不同,截至2023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50.31万人,相较2022年底增加了3万多人;尽管在2021年香港人口有所减少,但在过去两年中,通过实施优才计划等政策,成功吸引了部分人口回流

    35:00 香港利用其金融影响力和流动性,使得社会上的资金可以通过香港这个渠道配置全球资产

    37:02 中国正在推动中国香港成为离岸交易中心,比如可以在香港将在岸的人民币债做合格抵押品,从而增加人民币流动性,这些都是在拓宽人民币的购买范围,以及在香港的可交易范围

    41:12 如果在两会后出现积极信号,并且政策得到落实、再加上如果三中全会出台更多政策并得到落实、同时外部环境变好,比如美国开始降息,假如这几件事同向连续叠加,就会强化这些事情的结果;相反,如果发生逆向情况,比如美联储开始加息,就会抵消些掉一部分的努力

    43:07 对于风险投资行业而言,24 年会有什么变量吗?

    【本期相关】

    00:18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2023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情况汇报等

    05:56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相关文章】

    文字版内容,可在峰瑞资本公众号查看。

    李翔x李丰:2024年值得关注的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 | 李丰专栏

    【录制时间】

    2024年2月27日。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41 春节期间,翔总在三亚和北京的体会与观察

    02:53 2024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流动人次超72亿,出行总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无论是自驾车流动量,还是民航和铁路客运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03:45 丰叔的新西兰旅行见闻:观察到海外不少景区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新西兰是“五眼联盟”中唯一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算是五眼中对中国友好程度较高的国家;新西兰组织安排的很好,每个地方在旅游上做了差异化,不同的小镇适合安排不同的活动

    06:56 在大陆法系的语境下拍摄《第二十条》这样的片子并不容易,这个片子讲的是主角力图通过寻找证据和法律条文,为某个人或某件事来修改法律细则的故事,与英美的判例法系不同,大陆法系是个事无巨细、已经规范好的体系,更重视法律的规律和习惯

    11:21 关于《第二十条》的争议:片中与主线剧情无关的喜剧画面,以及与现实事件的部分脱节

    13:54 尽管春节档电影票房的数据亮眼,但有些人觉得场均观影人数是下降的,只是通过增加放映场次达到了高票房,这背后说明了什么?

    15:52 广义来看,商业发展的社会很少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种商业社会的供需关系会在适当的时候重新调整,就像我们购买房子或其他商品时经历的过程一样: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平衡,再到现在的产能过剩,供过于求

    17:24 作为OTA(在线旅游)平台的代表,携程2023年的财报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甚至超出了资本市场的预期(在那几天,携程的港股和美股也都有相当大的涨幅):全年净营收同比增长122%,归母净利润增长约607%

    17:43 过去三四年影视行业的挑战:长周期的决策、疫情期间拍摄的不便,以及投资泡沫的破灭

    20:43 2023年一些关于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新闻中,餐饮行业是被频繁提及的,然而从宏观数据来看,2023年的餐饮收入是52,890亿元,超过2021年的46,895亿元

    21:48 在港股和A股上市的这些头部餐饮企业中,无论是代表消费下沉的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中国,还是代表中等消费水平的百福控股,又或是代表各个消费档次的海底捞、同庆楼、西安饮食、全聚德等,他们在2023年均实现了超过行业的同比增长

    24:30 大家对经济的体感没有问题,在跌宕起伏的2023年,有超过126.5万家餐饮企业倒闭,但是餐饮的总体大盘上涨许多,其中品牌化和头部企业看起来收益偏多,不少服务行业可能也都是这种情况

    26:34 新能源车经历的周期和手机非常像:2013到2016年,手机市场经历了百花齐放的阶段,涌现出了诸如锤子手机、360手机等众多新智能手机品牌,以及各种细分类型的手机;然后在2016-2019年,手机市场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如今手机市场主要被小米、vivo、OPPO、华为等品牌占据

    27:42 从今天的市场上来看,无论是“网红”产品还是“网红”服务,那种完全依赖“网红”流量,而缺乏差异化特点或壁垒支撑的类型被消灭了很多,一方面是因为社媒的多样化与高度发展带来的“祛魅”,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行为也逐渐趋向理性化

    30:22 对于文化、餐饮、旅游增长的两种解读:一种觉得是返璞归真,比如,大家不再关注电影场面多华丽、投资额多高,以及用了多少黑科技,只在乎是否被故事本身打动;另一种解读是,虽然这些行业的数据都在增长,但会发现这些供给方已经不愿意去做长期的重资产投入了

    31:23 欧洲大部分人变得比以前更悲观了,疫情也许对人们造成了一些中期影响,在此之前大部分人是希望折腾的状态;但在疫情期间,大家被迫停下来,人们出行欲望降低了,生活方式改变了,因此大家有点习惯这种稳定,不管是对工作还是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都相对降低了很多

    【本期相关】

    02:53 33天,超72亿人次!

    11:56 有必要谈谈《第二十条》的问题

    17:47 Vol.92 产业观察14|每次发生大的技术变化,第一波赚钱的都是游戏:与李丰聊游戏行业创新和网游新规

    33:32 祈求国泰民安,印度总理潜入海底祈福

    【相关文章】

    文字版内容,可在峰瑞资本公众号查看。

    李翔x李丰:2024年值得关注的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 | 李丰专栏

    【录制时间】

    2024年2月27日。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期嘉宾】

    胡晓明,现任一米八农业科技董事长。曾在中国建设银行、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任职。

    【高能事物】

    2023年,胡晓明先生出任一米八农业科技董事长,投身农业科技事业,探索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食材、推进农业产业创新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内容索引】

    01:08 对渔业养殖或者说农业的兴趣的是怎么培养起来的?

    06:22 我还是鼓励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农业领域创业,就像当年我们进入互联网一样,等到十年之后,他们就是这个产业生态里面的中坚力量

    07:13 在全球范围内,一米八有很多的行业榜样,工业化已经变成了给农业带来效率提升的最重要的手段

    08:58 一米八的初创团队都是抱着很大的理想主义加入的,就像当年的阿里,眼前充满着未知,伴随着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最终创造出了一些大的机会

    10:19 从蚂蚁CEO上离开后,你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

    12:55 早年很多人学阿里“使命愿景价值观、组织人才KPI”,后来又开始用飞书、学字节的OKR, 互联网的这套管理方法论和创业公司适配吗?还是因为企业发展太过于成功才引发了众人效仿?

    15:09 你们公司用OKR吗?

    18:08 理想、行动和坚持里面,我认为坚持最重要;情商、逆商、爱商、智商里面,我认为逆商最重要

    20:04 这次创业的底层动力是什么?心路历程是什么?是因为没有做过瘾、离开之后想要再次证明自己,还是其他的一些理由呢?

    24:44 支付宝和蚂蚁本质上做的是信任的生意,一米八也一样,农业领域也需要有更多的信任流动起来,越是长周期越要慢慢做

    25:36 其实这些年还不少原来商业成功的人开始退下来,基本上都会选择做一些投资,因为既保持了一定参与感,又相对抽离,你没考虑过?

    28:09 企业家群体相对容易出现天生的乐观主义者,之前《福布斯》采访过一个国外的石油大亨,问他对美国的经济怎么看,他打了个比方说:干我们这行的人就算从一百层大楼上跳下去,掉到七十八层的时候也会感觉一切状况良好

    29:19 一米八现在有四个问题要解决:组织架构是否健全、是否真正创造了客户价值、是否完成了商业的可持续性、产品是否具有创新

    30:35 农业领域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不怪渔民、不怪消费者的反馈,而是商业的可持续性不足、农业的产业化能力不够,这些地方要向奶企、猪企学习

    37:29 未来一米八坚持要自己做的是微笑曲线的一头一尾:一边把控住种业和育苗,一边管理好一米八的品牌,但在那之前,还是需要自己把养殖、饲料、加工、运输所有的环节跑通,制定好标准再放给生态链里面的社会化资源去做

    40:18 生态的思维确实植根在阿里人的基因里面,但是如何区分不同的行业是否适合用平台的方式去做?比如电商行业可能就适合,但是影视业就不太适合?

    44:30 农业领域在过去完全靠经验的传承,很多渔民需要憋气扎猛子到十米水深去看黄鱼的养殖情况,但今天我们可以用水下摄像机代替这种人工的方式,把经验抽象化用新技术去解决问题

    45:50 一米八海洋科技公司,科技的成分怎么体现?成本都花在什么地方?

    48:41 “野生”这个概念是否可以被定义,比如必须游过多少米、下潜到多深等,如果它可以被定义,也就意味着可以用数字化的方法去实现它,甚至培育出更好品质的黄鱼

    51:10 我发现无论华为还是联想,其实一些大的企业家早年间也挺容易被忽悠的

    53:20 从你开始做这家公司,到第一款产品面世,中间用了多长时间?

    55:11 我们确定了今年团队的KPI目标,每款产品全中国有1亿人吃就说明这个品类成功了,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1亿用户注册量也很惊人了,乳制品就做成了这件事

    58:31 农业的改变,您觉得是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改变更有效?我理解比如之前的生鲜电商公司包括盒马,其实是希望从需求侧来做改变,一步步往上游走

    59:41 只有品牌化才能真正约束企业,否则一定会去追求利润最大化,比如给学校食堂供应伙食的公司如果没有品牌市场就没办法惩罚他,只能谴责一下

    01:01:21 产品如果没希望也不会持续烧钱下去,互联网公司可以战略性亏损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农业公司必须产品过硬、有自己的造血能力

    01:03:20 一米八可能会遇到最大的两个坑:是食品安全出问题,或者自然灾害导致前期投入血本无归

    01:05:33 在水产养殖业,中国同样存在“卡脖子”问题,而且它事关民生问题,所以更加严重

    01:07:16 近几年小龙虾餐饮消费市场爆发式增长,小龙虾变成了大产业,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约2000亿元

    【本期相关】

    16:39 《赢》,作者杰克·韦尔奇,前通用电气CEO。书中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诸多层面,包括商业生活的要旨、企业领导的管理智慧、普通员工的求职与晋升之道,乃至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本书凝聚了韦尔奇一生的管理智慧,是其执掌通用21年来领导艺术的总结与升华。

    【往期链接】

    Vol.84 你只需要满足一部分人的差异化需求:与连续创业者王炜建聊消费创业的可能性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12 现在这个时点的社会情绪就有点像2020年一季度

    01:47 从过去四年的宏观来看,这个世界永远跟你我想的不一样:当你抱有希望的时候,他就给你迎面一击;当你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重新给你翻起一页

    02:40 2024年最起码的一个事实,这个都不需要预测,即今年有全世界最多的国家和最多的人民选举,这会带来的一个结果可能是全世界要开始交易确定与不确定

    04:45 用确定和不确定来看待今天的市场,2024年全世界的不确定性是非常高的,中国的确定性相对来讲是高的

    04:54 2024年,全球会变好吗?

    05:51 俄乌战争背后有几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交织起来影响全世界,比如2023年,美国最大的出口商品变成了石油天然气,此外全球的石化能源开始由中亚含俄罗斯、中东和美国来三分天下

    07:41 从经济利益上来猜世界格局:俄乌冲突保持现状或者节奏变缓,以及巴以冲突不再扩大化,是比较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的

    12:55 所以2024年世界会变得纷纷扰扰,因为过去两年能源整个的供应链在全球范围之内发生了巨大的迁移与改变,这个新的格局影响着俄乌、巴以这些区域性的冲突在2024往哪个方向来演变。这里面moving pieces太多,要看天平最后会倒向谁

    14:01 对于中国来讲,只有通过发展风光水电等新能源,才能使得能源在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变得最大程度上可控

    15:44 我现在稍微搞清楚了一些美国经济的韧性和资本市场的强势到底大概是怎么来的?

    24:29 最后一个比较重要的判断是,降息周期今年一旦被触发并且开始连续两次超过预期的降息,大概会比较快地触发一个反向循环,也就是经济的韧性、就业的强度、消费的韧性、资本市场的强势、美债的强势发行,这五件事都没法再维持

    27:37 对竞争总统来说,这个负向循环最好在竞选进入焦灼之前发生

    28:13 美联储管理预期的水平简直无人可敌。尤其是2022年5月以来它对全球资金市场的流向预期和他们投机型行为的心理的管理

    29:05 可能宏观经济这个学科确实又进行了一轮创新,然后可能大家还要重新认识经济,包括它的政策层面以及怎么运行的层面

    29:28 从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自由的市场经济,到大萧条时期凯恩斯提倡宏观调控加以介入,后面又出现了若干理论包括我们讲到的现代货币理论,每一次新的经济学理论出来都是为了解决当时出现的一些异常局面,最后这些异常局面都以某种形式崩溃掉

    30:18 我有另外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就是现在世界在变得更加意识形态化了

    31:18 即便今年大家对经济对未来的看法变得偏有希望那一面,人们也会分化成非常多的因为相信、喜欢、热爱不同的事情而形成的小圈子

    32:18 今年我要做的两件事情:一个是放自己的钱来赌中国资本市场;第二件事是我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关于降息会使得我们对美国的预期跟今天完全不同,这个在年底之前我们来反观

    【本期相关】

    Vol.88 宏观漫谈39|年终特辑: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与世界

    Vol.86 宏观漫谈38|短中长期的挑战与资本市场的变化:与李丰聊中美的挑战与博弈

    【录制时间】

    2024年2月3日。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示】

    【内容索引】

    00:24 最近关于A股的各种讨论和新闻更加多了起来,因为它确实是比较让人牵肠挂肚的

    01:09 2024年丰叔的两个半小赌注:一个是看对2024年的两个关键预判,如果年内没有兑现,就停一阵宏观漫谈,专心做产业观察;另一个是关于A股是否会好,我会放两笔自己的钱进去;最后那半个是,今年要说简单明了的话

    07:22 2月2号对A股来说是非常出乎意料的一天,我有点诧异在这个位置上为什么还会有筹码在大量的卖?

    09:25 不管今天你是悲观、消极,还是乐观、积极,我们每个人都受到我们所处的时代的影响

    09:59 《繁花》里的女性角色,你喜欢谁?

    12:47 为什么《繁花》里的李李和玲子能够各自经营一家个体餐馆并且做得还不错,以及为什么会有黄河路?

    13:53 从时代的注脚看,中国第一家个体户餐厅是1980年代北京开始的悦宾饭馆

    15:52 1981年7月7日,国务院出了个文件专门制定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

    17:16 玲子在1993年重新装修了夜东京,把它变成一个有创新的日式风格的海派菜,发展得特好,背后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如果她当时把餐厅变成美国的西餐厅,应该不太灵

    22:40 有种说法是,《漫长的季节》和《繁花》是讲同一个年代的中国,只是故事发生的地域不同:繁花是在上海,讲的是吸引外资、证券市场等等;《漫长的季节》的故事背景是东北,更多在讲国企改制、工人下岗等话题

    24:03 《繁花》里的汪小姐同时赶上了好几件事,比如中国外贸的发展和中国外汇制度改革

    26:43 今天印度对待外资的态度,有点像“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29:20 《繁花》里的宝总踩上了中国资本市场启动的那个红利,即便是在上海,当时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资本市场是个骗人的东西,宝总是那波浪潮里最先开始去冒险的人

    31:00  回到正在热播的《大江大河》,雷东宝做了小雷家电缆厂,是他赶上了当时乡镇企业发展的起点。后来他因为碰到了法律问题还被抓进去了,等他出来的时候,是乡镇企业最高光的时刻

    34:36 国营厂要怎么改制?当时的三个选择是:要么成立国资委把国营厂交给国资委管辖,要么工龄买断,要么就是经营层把股权从国营变成民营私有化

    37:45 四大AMC资产管理公司的时代翻篇:一家划入中信,三家将去中投,这件事很有历史意义

    38:50 中国所有行业在正式进入主跑道之前,都已经在预热道上跑了很长时间了,包括制造业、城市流通与服务业、金融等等都经历了从试点到大规模调整,开放试点,到开放外资,最后到整体开放激活

    43:28 因为资不抵债,1997年当中国开始允许外资进中国的银行业时,几乎所有国外的金融行业都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快要完蛋了

    45:02 很多人的命运在行业进主跑道的那一刻就发生了改变。不管是马云,还是许家印,又或者是赖小民

    46:29 银行行业经历的事情是,在银行改革初期资产为10万亿,到1999年经历向死而生,再到重新爬起来后,银行资产爬升到了400万亿,相当于涨了 40 倍

    49:38 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周期已经结束了,以银行为唯一金融代表的金融体系也结束了,中低端制造业的产能扩张显然也结束了,这意味着一个周期的结束与另一个周期的开始

    53:48 既然资本市场变得如此重要,我们的资本市场能被拉起来吗?

    55:28 关于调结构,我们往往需要先调目标,然后调人事结构,然后给空间、投资源,把新业务拉起来

    56:14 当下中国金融行业的流动性工具是足够多的,但政策并没有出很多,也许是需要等一个时机

    59:00 股票跌虽然让人难受,但让人更加难受的可能是不知道它为什么跌,以及要跌到什么时候?

    1:00:17 俄罗斯经历了四个比较极限的事情:国家战争导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财力人力消耗、西方国家不允许钱进去俄罗斯、能跑的富人阶层都跑了,以及赖以生存的能源经历了销售范围极大受限和价格波动下行

    1:02:22 俄罗斯经历大规模的西方制裁之后,经济并没有崩溃,一种解释是他们更早地完成了脱钩,但是中国跟俄罗斯不一样,它是非常融入全球经济体的,很多有名的学者都一致认为,中国不太可能跟世界发生那么剧烈的撕裂

    1:05:14 中国要努力做自己的金融体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1:10:23 通过being different最后变得遥遥领先,往往是因为你用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来超了车,而不是用了一个相同的道路。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是个例子,中国正在搭建的新贸易体系也是一个例子

    1:12:55 创业者出海做全球化,最好是在中国外交友善范围之内进行全球化,否则创业者要选择承担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在开放这个问题上已经有很超出我预期的情况发生了,比如说我们做了很多单向免签,这意味着我邀请你来,对某些地区的单向免签,也许能促使他们对中国有更多的实质性的对的体验和了解

    1:15:40 being different是个系统问题,因为从历史理性上看,竞争已经没有办法避免

    1:17:19 我不论是《大江大河》还是《繁花》,它们都发生在 1990 年代,为什么大家突然对1990年代有那么浓厚的兴趣,可能有很多原因,可能再过一段时间会有反映2000 年之后的那一段历史的影视作品,我们重新去看应该会有新的感受,因为那一段是中国非常好地融入世界的时期

    1:17:46 要接受being different这个观点,对于大部分的金融行业中坚力量来讲,也许不容易,就像在创投行业,大家对于政府LP放弃部分财务回报来要求产业回报这一点都不那么接受

    1:20:42 对于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人们仍然热衷于讨论谁在操盘、谁在坐庄、国家队要在什么点位来救市等问题,美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化早期阶段也有类似的讨论

    1:22:34 回到电视剧上来看,在每一个经济结构调整周期的前半段进入各行各业的人,不管是主动进入还是被迫的,只要站对了方向最后大概都会从中受益,虽然那个时候他们面临到的质疑和压力都远大于当时他们能得到的支持

    1:25:27 如何看待王家卫导演习惯用黄色光来拍人脸以及喜欢拍侧脸?

    1:27:30 回想中国的金融改革还是比较让人唏嘘的,从被写进十八大报告到2023年,非常多不同的金融高层领导进行反复描述和描画,经历颇多坎坷,才推动金融改革从开始到正式踏上主跑道

    【本期相关】

    15:57 《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规定明确制定了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经营项目、范围、国家鼓励支持的各种政策,经营者依法经营须遵守的各项政策及享有的权利等共12条内容。《规定》指出,个体经济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对个体经济进行任何歧视、乱加干涉或者采取消极态度,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都是错误的。

    25:00 Vol.27 宏观漫谈13|金融改革的长期逻辑:与李丰聊中国金融结构的变化

    25:18 1994年1月1日,中国实施汇率并轨。外汇差价从此成为历史,人民币汇价从1美元兑5块8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块7人民币。

    42:01 四大AMC,指的是199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华融、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用来剥离、处置国有四大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录制时间】

    2024年2月3日。

    【本期福利】

    关于时代与周期,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欢迎留言分享,我们将为评论区最走心的三位用户送上《伟大的博弈》各一本(截至2024年2月18日下午17点)。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期简介】

    在往期节目中,我们聊过当下消费创新的一个长期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创新开始与科技结合。

    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底层基础设施,中国还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积累了很长很全的、具有性价比的产业链。这些产业链与前沿科技结合,就带来了打造新产品的机会。此外,中国的消费市场还在不断扩大,各种新需求不断涌现。这些新产品如果能在中国消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就有机会走向全球并实现遥遥领先。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新的科技消费品的代表行业,比如新能源车、智能手机、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等等,都有这样的例子。我们如何看待2023与2024年的消费市场?| 李丰专栏

    智能乐器品牌戴乐科技也是典型的消费创新与科技结合。依托深圳成熟的产业链,通过体感动作捕捉与数字化音频合成等技术,戴乐做出了体感架子鼓和智能吉他。所谓体感架子鼓,是不需要实体鼓,只用一对鼓槌和脚踩就可以过敲架子鼓的瘾。戴乐还重新定义了吉他,从物理发声到合成器再到麦克风,戴乐把吉他做成了数字化的。

    这期播客录制的当天,1月27日,本期节目的嘉宾戴乐科技的创始人牛亚锋正在洛杉矶参加The Namm Show(美国阿纳海姆乐器舞台灯光展览会)。他跟我们聊到了他在The Namm Show的所见所闻,也分享了自己对于中美乐器市场的观察,以及戴乐改造传统乐器背后的思考与实践。最后,他还谈到了AI、AR/VR等技术可能对乐器行业的影响。

    【本期主播】

    沈颖,峰瑞资本副总裁。

    【本期嘉宾】

    牛亚锋,戴乐科技(Aeroband空气拨片)创始人。

    【内容索引】

    01:34  大家熟悉的智能手机、新能源车、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和户外相机,包括今天聊到的智能乐器,都叫创新型的科技产品,这些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体验感、更方便的使用方式,以及不同场合下的使用舒适度

    03:31 The Namm Show(美国阿纳海姆乐器舞台灯光展览会)是全球最大的乐器展,每年一月在洛杉矶举办,为期四天,这是全球乐器制造商、顶级乐器品牌、音乐零售商、音乐教育机构,还有艺术家和音乐爱好者的盛会

    08:13 美国传统乐器市场对本土品牌有强烈偏好,中国产品打进来会有一定难度,这次展会上来自中国做纯制造的厂商比较少,过来的品牌都有些特点,要么是打差异化的定位,要么是做智能化来面向新人群

    09:41 在展会里,传统乐器品牌,像是Yamaha或Fender倾向于追溯历史,比如有的品牌陈列了他们在几十年前做的第一把吉他,尽管吉他本身已经支离破碎,但是这些已经有几十年沉淀的传统乐器品牌倾向于认为,越古老,品牌也就越好

    12:05 怎么做吉他和架子鼓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18:41 乐器本质上就是木头和钢丝组成的器件,但本质背后,是用户想通过它们来演奏自己喜欢的内容,以此来表达情感

    20:23 市场上也有一些智能乐器品牌,大家的区别在哪?

    22:06 对于零基础或者只有一点基础的乐器爱好者,只提供硬件是不够的,有了内容APP的辅助结果会很不一样:一来游戏化的内容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二来用户可以收到智能的教学反馈,因为用户手指按的每一个位置都能实时显示,哪个和弦弹对了哪个弹错了,都很明确;未来,这个APP还可以变为社区,让用户组建乐队,让兴趣相投的人一起玩,增加人与人的链接

    23:42 虽然很多深圳厂商做硬件已经很娴熟了,但是做APP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APP上线后往往需要至少6-8个月的磨合和细节迭代,尤其我们还要做10国语言,不同国家可能要有不同的内容

    24:45 进入美国市场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产品是否可以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一是音乐的普及度,美国占据了全球音乐市场份额的40%,其中吉他占整个乐器市场的一半;二是购买力,美国人均年度音乐消费为24美元,中国是1.9美元

    26:29 虽然中国在音乐的普及力度上不如美国,但是中国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上涨预示着乐器领域正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比如中国很多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应该学习一门乐器或才艺,而很多年轻人除了工作之外也在寻求一些精神释放或寄托的途径

    27:30 在谈论全球乐器品牌时,钢琴领域有Steinway,电子琴赛道有Yamaha,提到吉他我们则会联想到Fender,尽管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钢琴生产国,但是中国的乐器品牌怎么才能被海外市场接受,真正成为一个品牌,而不只是制造商?

    30:32 中国已经培养出众多的大学生、工程师、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他们的优势在于能够深入研究细分市场,洞察用户需求,并具备创新产品的能力,不管是完全颠覆还是部分创新;同时,这些新一代的创业者也具备全球品牌意识,他们不再只是copy,而是加上创新的能力,这样一来品牌就有了立足的根基

    34:09 我们更关心的是乐器背后的人,而不是乐器本身,乐器的形态和演奏方式都可以重新定义,关键在于用户能通过它来表达情感,创作出好的内容,就像大疆的无人机,既可以用来拍一些电影的场景,也可以让大部分用户在旅行的时候,随时记录自己的生活和体验

    34:38 音乐专业人群对数字吉他或口袋架子鼓的接受度高吗?

    34:43 从人性的角度,大部分人都不希望经历痛苦或困难,哪怕是专业的吉他老师,尽管手上已经磨出了茧,但经常弹奏还是会有疼痛感,他只是用意志力克服了,在需求能够满足的情况下,他还是更喜欢温和的弹奏方式

    37:44 中国传统乐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个非常好的方向:首先,中国有很多好的传统乐器,像是古筝、二胡、琵琶、羊琴、古琴等,虽然它们还没有被普及;其次,这些乐器的非标性太高,每把琴的音色可能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乐器在不同时间的音质也会变化,传统古筝的个头那么大,是因为要保证它的频率共振出来能够好听,其实数字化之后,就是加载一个高级音色进来,加上好的传感器方案就能解决;随着这些乐器的便捷性的提高与使用阻碍的减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体验

    39:14 AI技术可以降低创作门槛,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用户选择的情绪,给他推荐几个和弦,然后他可以根据推荐,拿起吉他就创作出歌曲;另一方面,AR/VR技术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在演奏架子鼓时,通过戴上智能眼镜,不仅可以看到虚拟的架子鼓,还可以看到整个舞台和台下的观众,让演奏变成一场视觉盛宴

    41:11 从在校生转为创业者,最大的驱动力是什么?

    43:01 戴乐科技的3C文化:Challenge,即挑战传统乐器的原理与发声方式,也挑战自我;Change,意味着走出舒适圈,不停迭代自己;Create是创新,当我们敢于挑战行业时,就一定要创造出新的东西,要构建出新东西,也一定需要去拥抱新的技术、传播方式、营销策略和市场

    45:00 创业就像跑马拉松,你要把赛程切分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完成,前提是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走到终点

    【相关文章】

    文字版内容,可在峰瑞资本公众号查看。

    为什么说科技消费品领域还有很多机会?以智能乐器行业为例 | 峰瑞创投对话

    【本期相关】

    牛亚峰在The Namm Show拍到的有意思的乐器:

    「Aeroband」无痛数字化弹唱吉他:

    The Namm Show现场,有小朋友在体验 PocketDrum 体感鼓棒: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期嘉宾】

    黄渊普,EqualOcean创始合伙人。2014年创办科创产业信息平台和智库亿欧。2018年创立EqualOcean,致力于连接中国与世界、推动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

    【高能事物】

    中国企业出海。

    【内容索引】

    04:42 如今爆火的“出海”一词,跟80年代联想、美的那一批老牌公司做“全球化”有什么区别?

    12:48 美国是移民国家,天然地对全球化没有边界;日本受限于国土面积和国内市场,企业出海意愿强烈;中国很多公司则是在国内卷得很辛苦,出去一看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卷出了足够的竞争优势

    15:27 2023年是出海考察年,解决的是认知问题;2024年会有一大批企业真正意义上去到海外设立公司,招聘自己的国际化团队

    16:04 从投资角度来讲,出海领域的独角兽数量肯定比不上移动互联网,但能让更多参与其中的玩家找到做好生意的机会,比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把一个品类做到几千万到上亿的收入

    19:31 目前来看,中国公司普遍海外收入占比可能只有个位数,很多头部公司都可以在海外再复制一遍自身的成功,用国际化业务去支撑它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

    21:45 2019年前后,一个朋友跟我说当时的二级市场对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给的估值倍数是过高的,因为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服务的是全球用户,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大多数当时都还只服务国内用户

    24:14 这一批新出海的公司从最开始百分百依赖于中国供应链,慢慢发展成全球化的布局,过去全球化是用中国资源对接全球市场,如今的新出海是用全球的资源去应对全球市场

    26:21 我们业内开玩笑说,如果一个人提问东南亚现在有什么机会,说明他还没有认真做过调研、仍然把东南亚当做一个整体,其实东南亚国家之间差异化很大,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营商环境都完全不同

    30:30 我之前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写,我们中国人应该要平视美国, 然后就有东南亚人在帖子下面留言,你们能不能先平视一下我们?

    31:44 在国内做的不错的一些公司和品牌,出海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路径依赖,遭遇“创新者的窘境”,有的时候还会面临国家间的文化冲突,比如之前宜家进入中国市场就因为环保理念对塑料袋收费,导致本土消费者产生心理逆反

    35:01 美国企业不仅占据了利润链的核心环节,还享受了美国文化影响力和汇率带来的巨大优势,而中国企业依然在拼供应链和性价比

    39:20 跟电商的发展脉络相似,中国产品的出海也是从标品逐渐向非标品过渡

    42:28 对于中国公司而言,出海的必争之地都有哪些?

    49:38 东盟连续四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背后是“以后跟着中国混的都能变富”的微妙叙事,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升温、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东南亚出海依然蓬勃发展

    50:42 在纽约街头突然问一个美国人认识哪些中国品牌,就好像在上海街头突然问一个中国人认识哪些印度品牌,第一反应肯定是懵的

    52:13 过去三十年,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见惯了外国车企来华共建合资公司的情形,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国内车企在电动车领域开始“弯道超车”,持续了数十年的“市场换技术”模式正在松动

    53:08 欧美曾经对全球化公司所谓的定义不一定就都是对的,有些地方也掺杂着虚伪的一面,核心还是要让当地民众获得切实好处,从而形成一些本土化的互动新模式

    57:32 印度人对中国的印象比较微妙,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中国出现的反日情绪,在印度社会内部也存在着这种可能性

    1:00:30 一家中国企业要出海,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步骤做准备?

    1:07:37 创业公司烧钱烧出平台级的出海机会应该是没有可能性了,不过国内互联网红利逐渐消耗殆尽,几家巨头都在纷纷布局海外业务,另一方面不少国民品牌也试图在线下搭起一个全球的连锁网络

    01:09:41 Temu出海,它做对了什么?

    01:15:48 中国零售品牌出海,叠加了数字化系统和供应链能力,能够提高门店运营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当地的人工及租金也便宜,使得扩张效率大大提高

    01:18:01 在接触过的案例里面,有哪些乍看起来很反常识的?

    01:21:52 低价和贴近当地人生活的技术研发,让传音充分利用了时间窗口,避开竞争极端激烈的红海市场,运用先进经验“降维打击”非洲手机市场的竞争对手

    【往期链接】

    Vol.90 不可思议的印度:与张兴军聊驻印三年的见闻与思考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示】

    【内容索引】

    00:23 1月8日,上证指数跌到了2900点以下,中国今天的资本市场到底反映了什么?是大家的信心、经济基本面、上市公司的质量,还是外资对中国的态度?

    01:58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原来作为经济增长支柱的行业本身会发生切换,而A股上市公司也会受到这种调整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新的公司能否上市,也涉及到很多上市公司未来的转型之路

    02:45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是过去经济结构的主要代表,代表新周期的这些行业的总量和规模还不够大,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也不够,新经济结构中的高技术附加值才占到了中国制造业的1/5以及中国GDP的5.21%

    04:01 段永平说了,你如果看不懂,不买股票也是一种价值投资

    05:10 天然的景点景观资源丰富和影视资源的宣传与导流、疫情后人们更加关注自身体验和精神消费,以及东北人群体的性格特点会更愿意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这些要素的叠加让这次“泼天的富贵”轮到了哈尔滨

    11:34 2023年的五一、十一到2024年元旦这三个官方的连续假期,中国出游人次和消费金额都已经超过了2019年,旅游客单价也有所恢复,虽然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是人均消费金额跟2019年的差值变小了

    13:58 排除季节波动,2023年国内航班载运的旅客数量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2019年同期,国际航班的载客量则相对较差,恢复度勉强到一半

    18:21 从上市公司的财报看,疫情后中国连锁酒店的客房均价比疫情前上升得更快,酒店入住率恢复到2019年的90%多,经营稍好的个体连锁酒店已经恢复到了100%以上

    23:32 从三到五年的周期来看,理论上你要开始配置中国资本市场的股票了,不相信的话,可以少买一点,要是相信就多买一点

    24:08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流入中国债市的资金总量其实是非常庞大的,可以说,配置到新兴市场的资金中有一半都配置在中国

    24:42 2022和2023年投资中国债市的外资呈净流出态势,从中国净流出的外资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选择了配置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包括韩国、印度、日本等等

    25:18 从2023年10月份开始,从数据表现上来看,外资似乎在重新配置中国的债市,部分外资向中国债市回流

    25:51 美债降息导致美元汇率预期向下和美债收益率可能见顶,这可能意味着美国经济将会出现一点小挑战,因此驱动各国资金要重新配置到有升值潜力且利息和经济增长保持较好的国家去

    27:17 虽然在长周期里美国占全球GDP的比例在波动向下,但是在美元升息的短周期里,美国占全球GDP的比例都略有回升,这受益于升息来带的美元计价资产升值和汇率上涨

    32:24 在美元升息周期中,各国政府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的主要方法有两个:一些国家选择跟随美元升息,确保其息差不会增加,甚至让本国货币的收益率比美元的更高,以避免资金外流变成美元;有的国家选择出售持有的美债,通过这种方式,抵消在国际市场上卖出本国货币购买美元的这部分交易量

    33:40 从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的经历来看,低息(资金便宜)、中等流动性(投放到社会的资金不少)以及大类资产(房地产、资本市场、黄金等)价格持续下跌,这三个因素能共存吗?

    39:06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泡沫吗?

    43:06 中国资本市场所经历的变化,某种意义上都是在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的问题:1990年推出资本市场,是为了开始做尝试;民企可以借壳原来国企经营不好的上市公司,是为了配合国企改制;紧接着推出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是努力解决细分民营企业龙头如何融资的问题;后来2019年推出的科创板,主要是服务于那些受到“卡脖子”限制、无法立刻盈利,但在中国经济和科技结构中比较重要的公司的上市融资需求

    46:24 当中国经济结构的支柱从房地产、中低端制造业和路桥工程这类基建,转变为科技企业、新基建、数字化企业的时候,金融结构需要从间接融资调到直接融资:因为前者属于要素先行的投入型企业,后者在前期往往不太依赖土地资源,也没有资产能够拿来作抵押从银行预先贷款来支持研发投入和亏损

    47:13 从要素依赖到科技创新,这个过程有点像互联网公司从流量型经营转向产品型经营

    51:19 大盘的涨跌是由什么决定的?是否跟大众的意愿有关?

    53:53 经济结构在转型的时候,如果要让新的结构变成经济增长中核心的部分,通常需要全方位的整顿,就像今天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违规、套利、炒作和操纵股价进行严厉处罚

    56:06 中国金融结构的转型目前所处的阶段和它要经历的过程,会给人们造成非常多预期上的不确定性,就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在落实乡镇企业合法化的政策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争议,这才有了像傻子瓜子被诉讼等等的事情

    56:56 在2008年到2015年之间,中国资本市场并非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命脉,然而美国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全靠资本市场来募集资金、股票和债券,后来搭上了央行,所以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它经济的轴,商业银行是它经济的皮,中国暂时是反过来的

    58:06 从1990年代到2019年,房地产在中国GDP增长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当时顶层规划的必然,还是地方政府推动的偶然?

    59:52 中国资本市场大概率会迎来一个中期变化,它开始进入经济的主赛道了

    【本期相关】

    05:37 Vol.82 宏观漫谈36|从产业链外迁到中西部发展,从棉花帝国到芯片战争:与李丰聊外贸变化和经济结构转型(上)

    50:25 Vol.27 宏观漫谈13 | 金融改革的长期逻辑:与李丰聊中国金融结构的变化

    【录制时间】

    2024年1月9日。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期课题】

    游戏行业创新和网游新规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19 12月22号版署发布了网络游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创业公司和二级市场的圈子里都引发了挺大的反应,立刻形成广泛的讨论

    01:44 关于对不同内容形态的尝试,2024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打算?

    02:54 从博客、微博到微信公众号,文本时代的迭代经历了非常多次轮回;相较而言,播客和视频都才刚刚开始,还没有经历显著的迭代

    03:50 有没有一种媒体形态,介于现在的短视频、直播和像奈飞、《激流时代》这样的长视频之间?

    04:50 无论是视频还是图文,平台的用户时长和UGC内容的数量都取决于生产这个内容本身的人数,所以理论上平台的门槛越低,生产的人就会越多

    07:18 用户过了“什么都看”的阶段后,会给大的机构媒体留空间,因为大家倾向看质量和可信度都更高、至少有品牌背书的内容

    09:19 游戏在中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1:45 从卖点卡、按游戏时长收费,到玩游戏免费、靠道具收费,是中国推动的一次游戏模式创新

    12:14 这种创新得益于2005年和2006年前后中国基础设施的变化:宽带入户的接入率突飞猛进,伴随着家庭宽带的覆盖和大量网吧的兴起,游戏人群开始大规模增长,游戏公司不太需要比拼谁更能卖点卡,而是看谁能把游戏做得更好玩,让用户愿意在道具上花更多钱

    15:38 当做游戏的门槛高到了一定程度,对新用户的友好度会降低,对游戏创业、创新的友好度也会下降得很快

    16:05 2007年 Facebook 的注册用户不再增长,紧接着Facebook做了开放平台,国内也有不少公司做了开放平台。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开放平台应用,其中最挣钱的还是游戏

    16:26 以偷菜为代表的那一波国内的社交游戏,同时降低了制作游戏和玩游戏的门槛,创造了不少新的游戏创业机会,比如从Facebook平台上发展起来的Zynga,但是最后没有一家公司真正意义上持续较长时间的成功

    20:38 随着 iPhone在中国的普及,许多做网页游戏和社交游戏的开发者,比做PC客户端游戏的开发者先开始转向做手机游戏,尽管手机性能受限,但是手游提供了全新的交互体验,比如最早的《水果忍者》和《愤怒的小鸟》

    22:20 叠纸游戏曾经出了以换装为主要玩法的暖暖系列游戏,当时创始人说,手机上的小游戏让用户群扩大了很多,比如iPhone主要使用人群中有很多年轻女性,所以应该有更面向女性用户的手游

    25:38 过去两三年游戏创业公司应该减少了非常多,各个方向上的门槛都高到了一定程度,按照历史规律,游戏发展到这个阶段,一般就会有些变化

    26:52 2023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了1075个游戏版号,2019年发了1571个版号,从市场供给的角度来看,今年跟四五年前也许差不多,因为那时候游戏公司做新游戏的热情和机会也稍微多一些

    28:00 接下来游戏行业会发生变化吗?我们内部讨论的两个共识:一个是沉浸度和代入感变得更重要了,密室逃脱、剧本杀之所以受年轻人喜欢,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是故事的一部分,游戏也是一样;另一个是大模型带来的更多创作可能性和相对较低的创作成本

    31:51 我猜《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初衷是为了让游戏回归“好玩”和“用户自愿”本身,而不是靠巨大的平台级用户量来给游戏导流,或者通过诱导、奖励,刺激这种卷运营的行为,让用户来回地登录和充值

    33:56 中国的游戏现在还肩负了AI技术落地和文化出口的双重责任

    【本期相关】

    《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李翔X李丰:技术变革浪潮里,为什么第一波赚钱的通常是游戏?| 李丰专栏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期嘉宾】

    吴晓波,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蓝狮子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创作出版《大败局》《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腾讯传》等。作品两度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图书。

    【高能事物】

    《茅台传》及其创作历程。

    【内容索引】

    01:04 《腾讯传》的采访比《茅台传》要难很多,对很多IT人来说,昨天不重要,明天才重要,消费品公司反倒是非常强调历史和文化传承的

    04:28 我觉得茅台并不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公司类型,它的成功其实带有偶然性,真正具有国际级战略眼光和实操能力的人并不是太多,茅台很幸运地遇到了季克良这样的商业天才

    05:54 茅台既不是百年企业,也不能完全代表川派白酒,但在1979年全国白酒评酒会上,周恒刚等酒界泰斗将中国白酒划分为五种香型,从此茅台酒就几乎垄断了酱香型白酒这个品类

    07:54 数代茅台人如同接力一般进行茅台工艺理论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才让如今茅台酒的品质稳定、可信赖;而保证出厂的酒风格统一关键则在于勾兑,用陈年老酒勾兑以保证每个人喝到的茅台酒味道相同

    10:04 相较于其他香型的白酒,酱香型白酒不仅越陈越香,而且口味的依赖度也最强

    12:44 除了国家记忆与红色基因这些历史要素,2011 年尼尔森对高端白酒消费者进行调研,发现“喝着不上头”是非常重要的决策标准

    13:58 酒是极少数不受技术迭代和周期影响的行业:配方不可能会变;那经济好就举杯相庆,经济不好就借酒消愁

    15:23 在计划经济时代里,茅台更多承担的是政务外交和出口换汇的使命,茅台酒的质量不只是个企业经营问题

    21:37 有一次马化腾问我,《激荡三十年》里面为什么阿里的着墨那么多,但是腾讯却被提及较少?

    22:54 企业的公共影响力就是它在一个行业变化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推动力,这个推动力并不完全跟规模和利润有关,而是跟它的尖锐度有关

    24:44 对于很多企业家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服务好他的用户,然后实现盈利,这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26:37 茅台在过去也常用出书的形式做宣传,是因为它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没法用广告这种媒介很好地呈现

    29:03 为什么用时间线来结构这本书,而没有考虑其他的结构方式?比如《索尼的私人生活》,其实是用人物线为主,时间线为辅

    31:19 茅台的故事本身带有一些反戏剧性,季克良习惯于把自己叫做“笨蛋”,一件事要想十年、然后坚持做十年

    34:06 茅台既不靠技术创新推动,也不依赖于全球化市场,所以对于大部分消费品公司来说,它是可以被学习的,可以用另外一套叙事体系和话语系统来构建茅台的“神话”部分

    36:30 茅台算得上是奢侈品吗?

    41:11 因为改革开放,广东地区的企业家们最初都喝威士忌和红酒,但是现在也都改喝茅台了,我认为这里面还是血液里的文化认同

    41:47 茅台本身有可能成为一个全球化受欢迎的消费品吗?还是它的极强的文化属性会限制它?

    46:38 每个人对人物和史料的感觉不一样,这个也是创作有趣的部分,所以也给同题作文留出很多空间,同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可以有无数位作家来写

    47:49 在看资料和采访的过程里,有什么意外的发现吗,超出了你原本理解的那家公司或者那个故事之外的?

    49:03 2007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芒格说:“如果生意足够好,它偶尔遇见一个糟糕的经理也不致命。”德鲁克也说:“以前我不知道一家好公司的标准是什么,但后来我发现,一家平静无波的公司,必是管理上了轨道。”

    50:49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经问过巴菲特一个问题:“你的投资策略实在太简单了,为什么没有人复制你呢?”巴菲特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回答:“因为很少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51:42 没有风险的决策,就好比拿别人的钱去赌博

    55:00 茅台需要去讨好年轻人吗?比如大家议论很多的茅台和咖啡的联名、做冰淇淋、做巧克力等等

    58:40 酒出质量问题、经济的长期萧条,或者白酒行业又出现天才,这三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茅台走下坡路;另外,如果茅台公司自己犯低级错误,比如拼命扩产能,开发子品牌,也可能自毁未来

    【往期链接】

    Vol.11 知道自己的“无法”和“不能”:与蔡崇达聊《皮囊》和《命运》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期嘉宾】

    张兴军,新华社记者,2019-2021驻站印度。著有《断裂与新生:一位中国记者笔下的印度日常》一书。

    【高能事物】

    张兴军驻印三年期间,印度大选牵动全球,中印关系经历了从洞朗对峙到加勒万河谷冲突,世界范围内则发生了中美贸易摩擦、新冠大流行等诸多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大事件。在历史与政治的宏大叙事之外,他还造访了印度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路边小贩、出租车司机、工厂老板,到教师、学者、电影明星,也通过在印华人的视角,提供了一个中国人眼中真实的印度,见证了古老的大国在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下的断裂与新生。

    【内容索引】

    01:31 想去印度看看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全球化进行时的鼓舞,觉得历史在噼啪作响,中印彼此既是“熟悉的陌生人”,又恰好是互相映射的一面镜子

    02:43 中印之间的刻板印象,依然停留在非常基本层次的一些误解,但是印度人对中国的谈论要远远多于中国人对印度的关心,我们的话题焦点还是更多集中在欧美和日韩地区

    05:56 印度人对中国的印象比较微妙:日常接触过程中整体还是友善与平和的,但受媒体舆论影响,依然存在温差

    09:01 印度媒体和本土精英是如何看待“龙象之争”这一概念的?

    11:06 新德里是全球少有的作为一个首都但是没有唐人街的一个城市,华人社区在印度并不是很稳定,也没有持续扩大

    14:20 直飞航班和签证政策,也是中印关系的一个缩影

    19:13 印度和东南亚市场有非常大的不同,历史上没有华人在印度经商取得过成功,但是最近一两百年在东南亚成功的商人恰恰都是华人

    20:23 孟买作为一个2000多万人口的超级城市,高峰时期也只有2000多个华人在当地常住,这样的体量对比就相当于在大海里撒几滴水,很难溅起水花

    20:54 因为印度市场太大了,作为一家企业是很难绕开的,而且有了上一轮全球化的经验,大家起初对印度市场还是偏向于积极乐观的,但在疫情之后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让人们逐渐变得谨慎保守

    27:26 印度的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比例大概在60%左右,制造业只有15%;对比的话,中国的制造业对GDP的贡献有27% ,印度似乎是新兴经济体里面唯一一个没有从制造出口开始起步的例外

    30:16 印度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政治整合,而非经济发展,莫迪上台之后这一过程正在加速,传统上我们认为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工人不够训练有素、营商环境欠缺等等,都是次要问题

    31:44 除了历史沿革和产业结构,印度精英在文化传统层面对西方现代化抱有一种犹疑和警惕的态度,间接影响了发展路径的选择和推行的速度

    32:32 虽然印度宪法早已废除了种姓制度,但这种观念依然废而不止,在民间有很深的烙印

    36:38 印度人在时间观念上比较散漫,经常编造各种理由请假,在勤劳这个维度上,全球范围内也找不出来比中国更卷的国家了

    38:28 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印度时报》曾发文称,“现在都不是印度心怀任何幻想展示全球或地区领导力的时候,印度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愤怒象群中的一只蚂蚁。”

    44:13 印度工业化下一步的走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链重构,或者关于发展中经济体的一个经济话题,这是一个关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大事件

    46:43 从现在的视角拉回看疫情中的印度,应该如何评价莫迪政府对疫情的处理?

    52:47 不要总用中国标准去看待印度,中国的发展速度反而是特殊的那一个,印度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这对他们国民心态有着非常正面且积极的影响

    54:07 废钞令和统税制虽然饱受争议,但是某种意义上这是莫迪做出的一次压力测试,后续他想做的一些动作就会更大胆、更果决地去推行,比如已经完成的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的高度自治的特权、为阿约提亚的罗摩出生地神庙奠基、实施《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等等

    57:19 莫迪被西方媒体称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第一个印度总理,极具个人魅力,特朗普被封后,莫迪成推特粉丝第一多的现任领导人

    【往期链接】

    Vol.61 在印尼寻找下一个千亿美金公司:与投资人屈田聊东南亚市场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示】

    【内容索引】

    00:28 看问题的角度往往非常多样,在播客里我们希望提供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来看待同一个问题

    01:50 2023 年就这样过去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许积极比消极更容易让我们有坚持下去的能力和动力

    05:38 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今年应该是不可能完不成年初定下的GDP目标

    06:06 从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开始出现结构调整,其中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发生了变化

    08:45 消费行为的变迁:2008年之后,大众的吃穿用度会买很多的进口品牌;到了2015、2016年,服装、鞋帽、奶粉等终端制成品迅速换回到国产品牌;后来大众的初级产品消费又有些转向了进口,比如车厘子、鱼类、帝王蟹等区域性特产

    10:03 虽然2022年中国外贸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与地缘政治引起的供应链的扰动,但是去年外贸其实还可以;今年从前三个季度的数据看,外贸变成了拖累项

    11:26 即便在大众消费谨慎的情况下,11 月份的宏观数据显示,消费增长了10.1%

    11:54 实现年初制定的5%左右经济目标的三种情况:私人部门消费超预期、政府部门投资上升、延续二季度弱复苏

    15:29 消费者信心和消费增长的背离也很有意思:绝大多数人在做重决策的大型消费上会谨慎,但日常消费基本上还是偏正常

    17:33 今年从一季度到四季度,我们体感上恨不能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季节:疫情放开后的春节以来,我们怀着乐观的期待,体感像是从寒冬里走出来的盛夏;第二个季度我们的体感可能接近冬天;然后到暑期的时候,因为出游的火爆,我们感觉像是在过春天;从九月份到十二月,大家的预期又开始偏谨慎,我们权且当它是个秋天

    19:23 出口还会增长,不过净出口,也就是出口减进口,在今年对中国经济增长几乎是没有正贡献

    21:06 中国11月的CPI,如果扣除交通能源和猪肉这两部分,大约是正0.6,如果不拿掉就是负0.5

    22:20 在全球需求不振的情况下,生产国相对更会有产能过剩的挑战,再叠加信心问题会产生更明显的价格博弈,我们从二级市场可以观察到中游产品的价格竞争极其惨烈

    24:31 能源价格下降对中国CPI可能是拖累项,但对美国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降通胀

    26:21 能源扰动引起的价格波动,对中国的影响远小于美国

    28:10 今年的经济数据中,有哪些表现是出乎意料的?

    33:19 外资对中国展现出的持续的负面态度是出乎意料的吗?

    40:25 透过制造业和房地产这两个曾经的经济支柱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理解今天的“以进促稳”和“先立后破”

    44:34 “破”的概念是要调整旧的经济结构,避免产生持续隐患,例如强调中央政府不为地方债担保、实施制造业去产能,以及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包括实施“四限”政策和房住不炒

    48:56 “先立后破”算是对过往那些较大政策的回调吗?

    50:59 内需或者说消费,已经成为中国今天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项

    51:39 要想尽办法使得消费增长要素(消费意愿和能力)和结构要素(从中低端换成科技)同时换过来。例如从油车换电车,既解决了消费增长问题,又解决了能源结构问题,还增加了科技含量

    53:08 穆迪调整中债和美债的评级,当我们讨论中债和美债的时候到底在讨论什么?

    53:33 假如我们把一个国家看成是一家公司,它的财政收入就是它的净收入,它的支出就是它的支出,它的赤字就是我们讲的亏损额,然后它的国债就是它的负债额

    55:05 从钱的流动看,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净外流之后,外资回配中债开始出现了净回流

    【本期福利】

    关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欢迎留言分享,我们将为评论区最走心的三位用户送上峰瑞《行研报告》各一本(截至2024年1月9日下午17点)。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示】

    【内容索引】

    00:24 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国内经济的新形势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01:57 回到历史,美国和中国所经历的起起伏伏的科技战和贸易战,有它事出有因的地方吗?

    02:13 18世纪末,英国是如何用贸易战的方法对待美国的?

    05:27 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会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次生产力发展到质变的阶段,会造就一代强国。一代强国会的崛起得益于这一次生产力进步,因而也乐得推动生产力的蔓延。随着生产力在全球蔓延,各国都享受到了生产力的好处,列强崛起的局面就诞生了。紧接着,一代强国为了避免失去优势地位,转而会想办法阻碍生产力的蔓延,因此世界就进入强国相互博弈的阶段。

    08:25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社会组织形态,来配合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0:29 不管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个有意思的共性是,这些重要的发明者大多一个人身兼数职,他可能既是个科学家,又是个懂医疗技术的人,同时还非常懂数学。

    21:28 从规模化的集体经济到个人创造力的爆发,听起来虽然是个简单的过程,但是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它需要从社会组织形态到意识形态都能够允许和鼓励个人创造力的爆发。

    29:13 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集大成者是英国,而不是别的国家?

    36:54 一代强国出现的时候,它肯定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各个层面,并且它还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一旦它开始阻碍生产力的蔓延和发展,基本上就是强国没落的表现。

    38:21 知识产权是代表生产力或者说科技的典型标志之一。二战前,绝大部分知识产权是被个人所拥有。但在 90 年代之后直到今天,知识产权的主要申请者和受益者是机构加个人。

    40:50 诺贝尔奖通常的评价标准都是既要取得科学成就,又要创造社会价值。20世纪初的很多诺贝尔奖,我们可能都知道他们具体发明了什么,但是像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不管是量子点还是阿秒,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知道它的科学和社会价值在哪。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46:35 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的增长是如何发生的?

    56:51 二战后的全球化是美国主要推动的。作为当时全世界最厉害的制造业大国和强国,美国需要打通全球的市场和需求,来推动它的技术和贸易发展。

    59:29 美国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对全世界收取铸币税的国家,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行?

    1:04:13 在殖民时期,得到过类似铸币权的国家是西班牙。后来发生的事情是,西班牙的消费服务业和金融业挤走了手工制造业,因为西班牙的王公贵族把直接挖到的“钱”——白银和黄金都用来消费了。并且,由于它不停地挖钱、消费,导致欧洲出现了一次较长时间的大规模通胀。

    1:07:34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解决的是能源利用问题。那么,能源结构的改变是怎么影响世界格局的?

    1:17:31 影响我们看待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因素包括能源结构、地缘政治、金融与贫富差距、媒体和资本市场。

    1:20:15 全球贸易从二战后到 2008 年之间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海运的发展,其中一个关键节点是船变得有大又好、又便宜又能装,另一个是集装箱使得港口的人力成本下降了十倍以上。

    1:25:29 美国等发达国家所推动的去全球化,不是从中美贸易战开始的,而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就开始了。在逆全球化的周期里,中国做了很多努力来推动全球化贸易。某种意义上,中国从最初加入一个由他人制定规则的贸易体系,发展为依托自身的贸易地位来推动一个新的贸易体系。

    1:29:32 在棉花战争中,美国是如何摆脱英国的科技战加贸易战的?

    1:32:38 美国铁路行业的大规模发展,带来了哪些生产消费结构的变化?

    1:36:20 说起产业链外迁,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中国产业链向西部转移多过向外部转移。

    1:37:51 中国外贸的结构(产品)和对象国(贸易伙伴)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1:38:29 新疆做成自贸试验区有戏吗?

    1:42:38 今年还有一个命题是振兴东北,你相信东北能振兴吗?

    1:44:58 中国的经济结构在发生巨大的转型。原来的三大经济支柱——房地产、制造业、基建,都是需要先行投入大量的要素。比如要建房地产,就必须有地,然后投入巨量的钱,还得有大量的人力来盖房子。

    1:46:26 1984年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拐点,从那个时候开始,乡镇企业有了合法身份。

    1:48:47 中国帮全世界生产东西这件事已经不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贡献者了,因为我们的进口需求变大了。

    1:49:09 中国想要搭建新的国际贸易体系,不能只是往外卖东西,也得买足够的东西,换句话说让其他国家能够挣钱。

    1:52:26 确实今天大家的消费信息受到影响,但是不是就一定是消费降级呢?在我看来,消费是变得理性和悦己了。

    1:53:41 刘鹤曾指出,中国在发展消费服务业的时候要谨防“鲍莫尔病”。

    1:55:55 从公司层面看,先调整管理层再开会,是设定了新方向、新目标,而先开会再调管理层,往往是为了调管理层而开会。

    1:58:02 中国要保留长产业链和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都需要做尽量长链条的数字化。新疆棉花就是一个典型的实现了全链条数字化的产业。

    1:59:48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因此中国的金融行业也要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型。

    2:03:57 我们这两年看到的关于房地产的政策调整,不管是限价、限购,还是限贷等,其实是为了挤出或者抑制投资性需求。当人们对房地产的预期完全改变,房地产市场也在回归合理化。

    2:06:43 中国现阶段国内的很多情绪,主要是因为经济在经历巨大的结构转型。调结构通常意味着要告别惯性,许多人过去赖以生存或者说赚钱的方法都需要调一遍。

    2:08:00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表征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要有新富和新贵诞生的通道。通过富豪榜的变化,我们可以来看中国经济的变化。

    2:13:39 银行机构也在经历较大的转型压力,比如从提供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变成更多的直接融资;从一年一续贷的短期资金变成提供更多的长期资金。

    2:14:06 与传统企业相比,高科技企业或者高附加值企业对地方政府的要素依赖降低了,因为他们往往不是靠简单的人海战术和广建厂房来实现扩张。如何吸引这类企业是地方政府要回答的问题。

    2:18:31 关于经济结构调整,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到底应该在高速的时候给车换轮胎、换轨道,还是应该在低速的时候给车换轮胎、换轨道?

    2:25:41 无论是从中国金融结构里的增量、存量,还是行业分布来看,大概都证明了资金在从房地产和基建开始流向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或者说科技型的企业。

    2:27:23 城投债问题,会不会成为我们的一大经济隐患?从简单的经济学道理上来看,不会。

    2:34:44 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65%,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 45%。这45%和65%之间的差别,意味着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中有大约 1/ 3 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这部分人最终在哪里生活以及会怎么生活,是一个巨大的长期慢变量。

    2:40:38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的第一个阶段是形成大城市或特大型城市,第二阶段则是形成以主要交通工具为半径的城市圈。美国被誉为车轮上的国家,日本的城市圈主要依赖新干线和公共交通,中国的城市圈形成也许是以高铁和公共交通为主。

    2:49:35 让老百姓和人民群众在资本市场也能赚到钱的底层意思可能是,中国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如果是这样,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制度、标的等也许会被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2:55:56 美联储升息是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

    3:07:59 在美联储升息的全周期里,各国货币都有贬值,人民币是其中相对坚挺的。

    3:11:36 过去两年,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的国际事件和国内事件都有哪些?

    3:20:00 所有国家都会经历解决自己身份属性问题的阶段,也就是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经历这个阶段的时候,不同国家做了不同选择,结果也是非常不同的。

    3:25:48 中国也在努力解决和回答“我从哪来”和“我是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会成为“我要去哪里”的一部分。

    3:28:04 我的悲观和乐观的标准很简单。第一,如果中国 GDP 增长率超过了每一年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就意味着中国对全球GDP 贡献的比例会继续向上。这是我个人乐观的底线。第二,目前中国GDP达到美国的70%左右,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能达到美国大数上的1.3倍-1.4倍,就意味着在竞争一段时间后,中美差距会逐渐缩小。

    【本期相关】

    欢迎打开混沌APP观看本期播客的视频版《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与世界:做自己与靠自己》。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期课题】

    纳米压印。

    【本期主播】

    颜黔杭,峰瑞资本副总裁。

    【本期嘉宾】

    葛海雄,璞璘科技创始人、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2001年至2003年,葛海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后,师从纳米压印技术发明人周郁(Stephen Y. Chou)教授,2004年加入南京大学后继续围绕纳米压印技术开展研究工作,深耕纳米压印与微纳制造领域二十余年,发表与纳米压印技术相关学术论文1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邓萌萌,璞璘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邓萌萌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也曾在香港大学学习与工作。他于2016年开始创业,拥有十余年微纳加工及纳米压印技术从业经验、多年微纳高科技企业项目管理及企业运营经验,发表数篇微纳加工科技文献,拥有近30项产业相关专利,其中美国发明专利一项。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19 纳米压印是一项与光刻机几乎并行发展的半导体微观制成的工艺,今天我们熟知的、中国被卡脖子技术就包括光刻机

    03:15 前段时间佳能宣布推出能够媲美DUV光刻机的纳米压印设备,并将它用到半导体的加工工艺中,纳米压印究竟是什么?它是光刻技术的替代选项,还是竞争对手?

    05:00 业界有种说法是,我国古代活字印刷的发明人毕昇是纳米压印的“鼻祖”:活字印刷的模板上刻有要印的字,纳米压印的模板上是我们需要制造的纳米结构,然后通过加热加压把这个纳米结构复制在纳米压印的材料里,这个过程跟用模具做月饼也类似

    10:00 纳米压印技术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为什么会在最近突然火起来?

    10:17 纳米压印技术一出现,就因为它的高分辨率引人注目,但是纳米压印也有短板,因为它是一种物理接触式的加工技术,容易产生缺陷,所以也会有些人因为它的缺陷率而否定它,认为它不适合半导体加工

    11:17 从最近佳能公司的报道来看,它的纳米压印各项技术指标已经与DUV的光刻技术持平,有一些指标甚至达到了EUV 光刻技术的水平

    13:27 就技术本身而言,纳米压印和光刻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

    14:34 同样是精度要求极高的微纳加工技术,为什么纳米压印的成本比光刻技术低不少?

    17:16 佳能在纳米压印的重点布局会对整个半导体行业上游制造的设备供应方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它的新动作和公告是否会给市场带来一些新变化?

    19:32 纳米压印进入半导体领域,有哪些技术难关已经得到解决,哪些还是当前的拦路虎?

    21:41 目前来看,相对来说解决的比较好的是更洁净的纳米压印环境、更高的对准精度,还有待提高的是模板精度

    25:43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在探讨摩尔定律失效后,半导体器件是否还遵循摩尔时代半导体器件的规律,纳米压印也被认为可能用于1纳米或者是亚纳米以下的一些器件的制造

    26:31 如今国内不少先进制程的技术与设备都被封锁了,目前国内哪些领域可以借纳米压印实现弯道超车?

    29:24 纳米压印不仅能应用在半导体上,它的应用主要针对三大行业:第一是显示及消费电子类行业,第二是汽车行业,第三是生物医学行业

    35:50 刚刚我们提到的这几个场景里,有没有一些场景只适合纳米压印,而不太适合光刻?璞璘科技在跟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哪些客户是在预期之外的?

    37:28 让我们感到意外的领域其实是新能源,尤其是钙钛矿这个行业

    40:28 葛老师过去20年一直是学者身份,从科研转向创业,葛老师有哪些心得可以供其他想做科技创业的学者参考?

    41:24 我们需要“顶天立地”,既要做前沿的科研,又要让技术能落地,最终为日常生活服务,为技术进步与生产服务

    42:26 纳米压印和光刻一样,是具有和需要工匠精神的技术

    46:12 往未来看,光刻技术与纳米压印技术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在产业里的位置又会如何?

    【本期相关】

    03:15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佳能公司历时10年研发的新技术产品——可用于半导体制造的一种光刻设备已经正式开售。上述新设备能否动摇阿斯麦(ASML)的霸主地位受到广泛关注。佳能公司18日在横滨市举行了技术展示会,展示了新的“纳米压印”光刻设备。这是一种在半导体晶圆上绘制精密电路的设备。

    佳能推出的纳米压印设备。图片来源:佳能全球官网

    03:20 DUV,全称是Deep Ultraviolet Lithography。DUV是深紫外线光刻。可用于制造7纳米-130纳米制程的芯片。

    11:28 EUV,全称是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即一种使用极紫外光波长的光刻技术。目前用于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芯片。

    25:44 “芯片亚纳米级制造前沿探索”项目,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项目围绕未来芯片制造面临的共性基础科学问题,旨在通过揭示表界面亚纳米级尺度的定域、定量、定势调控机制,建立亚纳米级精度表面与结构的可控加工方法,为发展原子级制造开展先导性探索,支撑新一代芯片制造关键工艺和装备能力的升级换代。(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

    【本期图示】

    纳米压印步骤:

    【相关文章】

    文字版内容,可在峰瑞资本公众号查看。

    从光刻机到纳米压印,半导体行业拐角处的挑战与机遇 | 峰瑞创投对话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示】

    【内容索引】

    01:37 抛开对现象和细枝末节问题的感性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确有内忧和外忧

    04:57 过去两年里,我见到的最悲观的人全都是房地产行业的从业者

    06:18 中长期的挑战是我们处在一个生产力变革与强国博弈、迭代的阶段,同时中国自身还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中短期的挑战来自于中美利差倒挂,美联储加息周期给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计价资产所带来的压力

    08:49 关于经济结构转型,理性来讲肯定是经济好的时候“换轮胎”;但是大部分人在经济好的时候不会想着去换,因为没有这种压力和迫切性,从楼市的去杠杆到金融行业转型都具有滞后性

    13:51 2019到2023年有很多和天鹅:疫情、俄乌冲突,包括巴以冲突,拉回到2019 年,我们面对的挑战是什么,中长期挑战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吗?

    18:10 11月20日前后有一些在政策层面上比较重要的事:首先是金融管理层的调整初步到位了;其次是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此外,对于“持续加大存量风险化解力度”的不同理解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21:26 从打工者的角度来看,先调整管理层再开会,是要设定新方向、新目标;而先开会再调管理层,往往是为了调管理层而开会

    25:00 在习拜会到底持续了多长时间这个事实层面的问题,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存在着不同说法的,而是否超过预期时间带来的解读方向却是截然不同的

    26:53 中美元首会晤的背后双方目的不同:关于中美关系和区域争端,中国需要给外资和世界一些信心;美国执政党则需要在大选之前证明它对中国的影响力

    28:05 会晤后,美方将中国公安部鉴定中心(含国家毒品实验室地址)移出“实体清单”,中国也表示加强毒品控制,毒品泛滥对美国来说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所以我们相当于给了美国执政党一些政治得分

    32:40 美国所面临的中长期和中短期的挑战分别是什么?

    33:21 美联储刚开始加息的时候,全球资本开始温和地向美国流动,但在22年6月之前大家都还觉得通胀能被控制得住,几乎没人预料到后续的生息会如此激烈

    34:11 2022年6月美国通胀水平升至年内最高峰后,美联储在6月、7月、9月和11月连续4次加息75个基点,大家一方面因为投机心理更多地选择收益率跳升的美债,同时又担心通胀会拖垮美国经济、造成衰退

    36:25 当下这个阶段,大家普遍认为美联储利率不会再上升,开始逐渐下注赌什么时候降息

    41:08 以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为标志的民粹主义的抬头,某种程度上是美国经济出现挑战的一种体现,然后在2018年美国试图把这种国内的压力转嫁到外部,发起贸易战就是转嫁压力的方式之一

    44:17 随着美元加息周期的结束或者停止,中国中短期的挑战可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47:15 因为没有资本项下的流动管制,所以香港在负循环的时候跌得远比大陆惨;在正循环的时候资本市场涨幅也往往比预期大,压力的缓解也会更加明显

    48:26 从短期来看,钱生钱存在一个汇率博弈或者投机的过程;从中期来看,钱能赚钱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的预期息息相关,这两件事之间的组合影响了钱的流动和全球范围内的配置

    51:12 过去两年,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的国际事件和国内事件都有哪些?

    56:07 OpenAI的戏剧性反转,可能意味着大模型给投资和科技行业带来的飙升的想象力以及泡沫需要破一下

    57:05 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可能就会改变一个行业里最头部公司的估值预期,就像当年Uber创始人被赶出公司,然后市场对其估值开始急剧下调,紧接着共享经济的泡沫就破裂了

    58:47 落到产业和行业里面,我们刚刚讲的中长期挑战、中短期挑战会让哪些行业受到比较大的伤害,又有哪些行业会从中受益?

    59:49 凡是转不到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方向上的商业模式,都会有比较大的挑战

    【录制时间】

    2023年11月21日。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期嘉宾】

    陈萌沧,羽绒服品牌“SKYPEOPLE天空人”和咖啡品牌“Grid Coffee”负责人。曾在一线纸媒供职,后加入网易担任门户副总编辑。2013年陈萌沧创办了有“精品大众点评”之称的饭本,后成功转型为ENJOY精选限量美食电商平台。ENJOY的目标客户群体精确定位为不断增加的大城市中产阶级消费者。

    【高能事物】

    羽绒服和咖啡品牌创业。

    【内容索引】

    01:21 想找一个跟大家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品类,同时又能通过新科技的应用来改造产品,于是在服装行业里切中了羽绒服这个市场

    03:25 做消费创业,希望做的能够是高天花板和极简SKU的大单品

    04:58 中国当前的年人均咖啡消费量是12杯,日本是200杯,美国是380杯,中国的咖啡市场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市场潜力和产品的优化空间依然很大

    06:42 在对产品的思考上,从场景出发,同时把上海冬天的降雨量、湿度,跟办公室空调温度开得高一起考虑进去

    10:38 实体行业没有捷径可走,优质供应链只跟成熟的品牌合作,并购国外大品牌可能会获得经营上的回报,但是没法真正拥有它的品牌资产

    15:59 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决定,如果应聘者对产品本身没有了解,也没有被品牌的愿景所吸引,那我们也不会去满世界地说服他们过来

    20:10 与其分析用户画像,不如研究在什么渠道可以快速触达能购买你这些衣服的人,当我们把线下店开在三里屯太古里、跟Lululemon挨在一起,我们自然而然能找到PPT里面那些被归纳出来的人群画像

    25:54 低价产品跑得比高价产品好,实际上可能是一种错觉

    28:16 线下店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接触产品的场景,线上投放还是更适合成熟的品牌,因为品牌教育的那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了

    32:23 品牌不是对细节的无限苛责,产品势能和渠道能力同样重要

    34:07 Grid Coffee大多是小店,既有来自外部的房租压力,也源于我们对咖啡本质的理解是高效而非体验

    37:01 消费品的差异化程度实际上都不是革命性的,最后胜出靠的还是品牌人格的养成,比如一个品牌围绕高尔夫做营销并非真的在锚定这个人群,它只是通过这个场景实现了差异化的定位

    43:23 羽绒服公司在非羽绒服消费季都在做些什么?

    44:04 户外冲锋衣和羽绒服的爆火背后代表了专业类服饰的增长,其中一个趋势是轻量化,此外还要适应多种场景

    47:44 人家这些商业地产经营了那么多年,做得好是有道理的

    51:09 逛商场现在已经变成我工作的一部分了,只要进了商场,脑子里就都是房租、坪效和动线设计

    53:52 羽绒服的柔性供应链,现在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了?

    55:28 互联网行业跟消费品行业,最大的差异点是什么?需要用很长时间去适应吗?

    【往期链接】

    Vol.67 对年轻人来说,线上才是传统行业:与Badmarket苗成斌聊如何运营一家潮流便利店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期嘉宾】

    王炜建,吾岛牛奶创始人。于1997年开始创业,从事过广告,食品,乳品,汽车租赁等行业。曾创立地方乳企康诺食品公司,拥有多年的乳品供应链B端经验。曾打造国内首家移动打车软件摇摇招车,首轮就获得了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的融资。后于2020年,创办了北京吾岛牛奶公司。

    【高能事物】

    乳制品市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乳制品市场里面能满足一部分人差异化需求的小众品类正迎来快速成长期。一类是小众奶种,比如羊奶、骆驼奶、水牛奶等,近几年持续受到关注。这类产品本身在营养价值上与牛奶有差异,加上各类电商渠道的发展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的自发传播,给产品走出区域创造了条件。另一类是小众创新品类,比如当下流行的希腊酸奶、植物奶、厚乳牛奶等,这类产品来源于技术创新,同时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触达到核心受众,逐渐开始破圈,从小众走向大众。

    【内容索引】

    02:20 新工厂投产之后锚定的的是全新的产品与目标市场,所以也需要一个新的全国性品牌来承接,另一方面新的公司也方便去实现全员持股和股权融资

    04:18 从乳制品的市场反馈来看,全球的消费者都比以往更加追求高营养和清洁配方,用户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不断加强

    05:36 16年前后中国酸奶市场发生了一次结构性调整,在那之前人们会把酸奶产品跟健康划等号,但16年之后人们逐渐发现以前喝的酸奶里面都有大量的糖和添加剂

    06:36 在过去,高端消费品市场往往依赖海外进口品牌满足,但酸奶需要冷藏运输和低温储藏,在中国其实是长期不被满足的一块市场

    09:19 16年前后,酸奶的主流价格带从单瓶3到6块,逐渐提高到了6到9块

    10:33 为了尽可能让消费者去理解、减少解释成本,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欧洲新鲜奶酪工艺酸奶”,但最后发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还是自发地用“希腊酸奶” 来传播

    13:07 吾岛牛奶最初的推广策略是跟北京很多大使馆建立合作关系,后来慢慢在高端超市开小型的工作坊面向C端用户做宣传

    14:48 吾岛牛奶从一开始就想清楚了,服务好全国五十强城市里面大概5千万左右用户的需求也并不是容易的事,这个数字听起来有些单薄,但也跟韩国全国的人口相当了

    17:09 一部分中产阶级正在把希腊酸奶作为家庭饮食结构的一部分,所以消费降级不会影响到这个人群对于乳制品的消费

    18:03 性价比从来都不指的是便宜

    20:46 差异化的产品定位,虽然对应的是更小的市场规模,但是反而不如主流市场那么拥挤、竞争那么激烈

    21:46 乳制品行业属于重资产、高投入行业,进入门槛并不低,上游供应链几乎被头部企业垄断

    25:04 从效率上讲,在发展初期的时候线上的获客成本更低、覆盖的人群更精准,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有团队的能力边界做选择

    26:59 消费创业,早期靠产品来推动,中期需要渠道去加深布局,长期来看需要品牌

    30:18 一个产品的可加工与标准化程度越高,它就越容易出现品牌

    35:01 像汽车、手机和餐饮行业,这几年都有品牌集中化的趋势,但是人们在饮食上的消费趋势其实是随着对营养认知的变化而持续变化的

    40:13 组建吾岛的团队,我只招两类人:被更大体系验证过的人和有潜力的年轻人

    41:22 摇摇招车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法在各个城市里面快速组织起来有力的团队去进行推广

    45:24 其实在星巴克这个价位段上再下沉一点有巨大的机会,但是一直没有人做,直到瑞幸出现

    50:13 融资的意义是用资本换时间,但是前置的问题是:到底你希望自己的公司有多快的增长

    【往期链接】

    Vol.65 从公众号到抖音、小红书:与唐亮聊新媒介环境下的快消品创业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示】

    【内容索引】

    00:27 今年以来,中国的外贸数据呈现量增价减的特征。主要港口货物的吞吐量几乎全年都是同比增长5%以上,而出口金额从5月起均为负同比增长

    02:32 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从2022年三月到2023年二季度有大幅度价格波动,这对中国进出口金额的波动有很大影响

    07:46 中国构建国内与国际双循环市场,在外贸项和资本项会发生什么变化?

    11:50 外贸对 GDP 的贡献,未来还有可能继续下探吗?

    13:21 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十一小长假的下滑后,在10月最后两周总体算是企稳。暂时企稳的概念是比7月、8月好了

    14:36 今天放松限价、放松限购,放松限贷等政策,其实是指向了房地产市场在定价和市场预期上回归合理化

    16:37 房地产市场已经从偏卖方市场变成了几乎偏买方市场,含二手房和新房

    19:00 从最近讨论度颇高的人工钻石聊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为什么说今天人工钻石挖了钻石市场的墙角?

    22:16 中长期来看,货币和人口,哪个对房地产市场更有决定性?

    23:00 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6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 45%,也就是说,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中有大约 1/ 3 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甚至没有城市户口,而这部分人(45%和65%之间)最终在哪里以及会怎么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慢变量

    24:22 中国的第一产业占GDP 的8%(2023年第三季度数据),但是中国的农业劳动力大约占总劳动力的 24%,如果参考发达国家的数据,未来农业占GDP比重会继续下降,农业效率也会进一步提升,大量富余的农业劳动力如何转化是第二个巨大的慢变量,农村土地流转可能会是提高他们财产性收入的一个方案

    28:41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的第二阶段,往往都会形成以主要交通工具为半径的城市圈;但中国的城市圈可能是以高铁和自驾车构成的,比如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等

    30:53 5-10年后,一个在城市里打工的年轻人从20多岁到50多岁,他的居住、生活、消费、医疗、教育可能是什么形态?占中国劳动力人口比例 1/4 的农村人口能不能增加财产性收入,从而带动他们的城市化?我们今天的很多政策都与这些慢变量有关

    39:48 在发达、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也会产生包容性更强的宗教文化

    45:34 巴以冲突会对美国的经济和外交有什么影响?

    49:28 11月美联储保持利息不动,如果12月继续保持,加息周期大概就会结束

    【本期相关】

    06:08 《中国经济:内生增长》,作者黄奇帆、楼继伟、刘世锦等。该书从政策出发,以“内生增长”作为核心概念,由多位国家经济智囊联袂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强化国内市场的重要战略基点。可以作为理解宏观政策的参考之一。

    【录制时间】

    2023年11月2日。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示】

    【内容索引】

    01:03 2023年10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5%,环比下降0.7%。从2019到2022年的数据来看,10月数据的环比低点部分是由于十一小长假等季节因素

    02:54 广交会见闻:机票酒店涨价,大家反馈体验超出预期,许多一带一路国家代表也携企业团参展

    06:09 从今年8月开始,中国外贸增速开始低点企稳

    06:52 今年上半年,受美元升息等因素影响,主要出口依赖型国家外需普遍有较大挑战。环比来看,二季度中国出口的环比增速处在上游水平,甚至好于越南、墨西哥

    08:33 中国的外贸对象国结构正在发生一些确定性的变化。简单来讲,我们从把中低端附加值的成品以高性价比出口到欧美,演变成将中高附加值的中间品和成品输送到东盟和欧盟地区

    09:51 中国的供应链转移到底是迁到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和国家更多,还是迁到我国的中西部更多?

    11:15 中欧班列的开通促进了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供应链转移,再由陆路出口。并且,出口的产品以消费电子、机械设备等中等以上附加值的工业品为主

    13:42 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促进了重庆的出口规模增长

    15:01 目前,重庆已经是我国重要的的PC生产基地之一,其GDP可能确实受益于规模制造业的拉动

    15:47 陆路交通的发展、中西部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贸易对象国的变化,共同影响了当前中国外贸结构的调整,新疆自贸区的发展和东北振兴可能也将会受益于这些因素

    20:05 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经历转型,即从以前期要素投入大的产业为主,比如基建、房地产、中低端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为主;相应的,金融结构也会做一次比较大的调整

    24:27 从过去三年来看,中国的贷款结构正在从以房地产、基建类项目为主,转向支持工业和中小微企业;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体现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

    25:55 最近一年半,峰瑞挺多被投企业都得到了支持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这是前几年没有的新变化。这些普惠金融产品为创新企业提供了一个股权融资之外的新选项

    31:31 现在不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似乎都有很多悲观论调?这些观点来自哪里?

    37:20 新疆的棉花是我国唯一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闭环的农产品

    39:06 从《棉花帝国》看当前的科技战,会发现许多相似之处

    40:12 为了躲过技术战和贸易战,英国纺织工人伪装成农民,坐船到美国,凭记忆力还原水力纺纱机?

    43:06 作为当时最重要的棉花出口国之一,印度也曾经被英国“decouple”(脱钩)

    48:31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历史会经历多阶段的周期循环:第一阶段,科技创新的突破会造就一代强国;第二阶段,随着生产力的扩散,世界逐渐形成群雄崛起的局面;第三阶段,群雄崛起带来区域性摩擦和争端,这背后可能就孕育着下一次的新旧更替

    【本期相关】

    06:36 Vol.22 宏观漫谈10|海洋的全球化和陆地的全球化:与李丰聊中美不同的竞争策略

    12:21 Vol.34 产业观察1| 高铁风云和大国速度:与李丰聊交通运输业

    39:10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作者斯文·贝克特。本书试图说明,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美国南北战争和印度棉花种植之间自有其关联。

    45:09 修昔底德陷阱 ,最初源自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012年,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正式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他认为,当崛起国威胁要取代守成国地位时,两国就处于战争冲突的边缘,除非双方采取艰难且痛苦的行动避免战争。

    【本期福利】

    关于中国外贸的变化,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欢迎留言分享,我们将为评论区最走心的三位用户送上《棉花帝国》各一本(截至11月21日下午17点)。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