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全新系列节目登场:了不起的双女主!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关注影视中的双女主,她们可以是朋友、恋人、家人、同僚、甚至仇人,而我们通过她们的故事和形象,探索多种多样的人性联结的可能性。


    「了不起的双女主」第一弹,我们不约而同想到的名字就是《末路狂花》(又名《塞尔玛和路易斯(Thelma & Louise)》)。这部1991年上映的公路犯罪片绝对是女权影史上绕不开的佳作,讲述了两个因自卫杀人而踏上逃亡之路的女人,是如何在逼仄的父权体制中周旋、出走,一步步驶向「疯狂」、驶向自由。


    本期我们走进塞尔玛与路易斯的人物世界,看看为什么一个悲剧收场的电影却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剧透预警!):


    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主是如何擦出火花的?

    在逃亡途中她们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如何看待电影悲怆而振奋人心的结局?

    这部电影是在宣扬以暴制暴并鼓吹犯罪吗?

    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是扁平化的恶人吗?


    《末路狂花》让我们看到了女人的「疯狂」、女人的「冷酷」,以及女人之间一个眼神就能懂的温柔。不自由,毋宁死——塞尔玛和路易斯在三十年前用尽全力给我们刻下的印记,会继续传递下去吗?接下来的漫漫长路又该怎么走呢?



    【时间线】

    [01:40] 开场白:新系列介绍

    [04:09] 横空出世、开创先河、石破天惊的双女主

    [09:23] 急转直下!极致P人与极致J人的公路假日

    [16:34] 打响逃亡之旅的第一枪背后的原因与暗示

    [23:38] 率性的塞尔玛为什么像没有青春期的孩子?

    [30:23] 被侵犯的女人的欲望与被剥削的女人的凝视

    [36:07] 冷静自持的路易斯与不为爱情动摇的自我

    [44:00] 有趣的剧组花絮与落到实处的脱美役实践

    [48:57] 塞尔玛的彻底觉醒,路易斯的隔代相望

    [57:37] 腾空的绿色雷鸟定格在永恒的那一刻——

    [01:05:34] 女人拿起枪自卫就是鼓吹暴力犯罪吗?

    [01:11:26] 从卡车司机看取材自现实的男性形象

    [01:16:33] 为什么好探员不是一个可信的角色?

    [01:21:44] 三十年过去了,然后呢?

    [01:31:27] 结束语



    【本期音乐】

    Hans Zimmer - Main Title

    Hans Zimmer - Thelma & Louise / End Credits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紧接上期的《暮光之城》,我们从一篇贝拉与爱德华的18禁同人文开始说起——


    时年46岁的E·L·詹姆斯在看完《暮光之城》后第一次接触了「同人文(fan fiction)」的概念,很快她就以「雪之女王冰之龙(Snowqueens Icedragon)」的笔名开始写作,其中一篇名为《宇宙之主(Master of the Universe)》的作品讲述了贝拉与爱德华在一个平行宇宙中相遇的情色浪漫故事。不久后,詹姆斯将主人公的名字和故事略加改动,以原创小说发表,这就是风靡全球的《五十度灰》(又名《格雷的五十道阴影》)。


    《五十度灰》的原作与改编虽然不断被文学界与电影界抨击,但其巨大的商业成功和社会影响力是不可否认的——多少人曾躲在被窝里看那些让人血脉偾张的描写,多少人受电影的影响决定直面自身的欲望,同时也带来了成人玩具用品的销量暴涨,还有因使用不当进医院的病例激增等社会现象。


    今天我们就从《五十度灰》聊起,再到最近另一部由中年女性撰写并改编的小说和同名电影《对你的想象》,来聊一聊这些中年危机背景中的情欲抒发,以及狂野表象之下真正的纯爱幻想。


    为什么《五十度灰》在已婚妇女间广为流传?

    性事上如此离经叛道的情侣最终为何仍落脚于结婚生子?

    当我们谈「Guilty Pleasure」时,我们在谈什么?

    《对你的想象》里的女强人姐姐形象有进步性吗?

    中年言情与青少年言情的核心有本质区别吗?


    拉紧安全带,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纯爱战士吧!



    【时间线】

    [01:40] 开场白

    [04:28] 全球爆款:从同人到原创的起源故事

    [08:57] 《五十度灰》的人物设定与基础剧情

    [14:48] 中年危机的反义词是解放欲望的18禁

    [21:07] 爱如何成为女性自我内化的万能逻辑?

    [26:54] 流行文化:社会性爱观念的再造模板

    [33:14] 难以理解的爱情,飘在空中的纸片人

    [40:26] 以纯爱包装不公,对抗现实的幻想力

    [47:00] 《对你的想象》是谁对谁的什么想象?

    [56:26] 为什么言情女主的设定总是文艺青年?

    [01:02:51] 走进拧巴却自然的女性情欲新时代

    [01:11:58] 结束语



    【本期音乐】

    L'Orchestra Cinematique - Crazy in Love

    Ellie Goulding - Love Me Like You Do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如果把目光聚焦于这二十年来欧美言情的几大IP,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奇妙的线索:《暮光之城》书籍与电影的爆火引发了无数同人创作,其中一部同人小说被改编成了《五十度灰》电影系列,取得了傲人的票房成绩;而最近的姐弟恋电影《对你的想象》也改编于一篇类似「梦女」文学的小说(作者也参演过《五十度灰》)……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的欧美言情似乎都离不开女性情欲的解放。


    然而这份解放为什么在如今看来令人脚趾扣地呢?今天我们就从千禧年代言情鼻祖《暮光之城》开始聊起,看一看这部由女性作者书写、女性导演执导、受众大多为女性观众的现象级作品,是如何成为一代全球文化现象,以及它的叛逆与桎梏。


    《暮光之城》系列作者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吸血鬼的形象如何从丑陋的僵尸变成性感的化身?

    女主人公贝拉为什么如此想成为吸血鬼?

    为什么说男一是女主的,男二是大家的?

    贝拉与爱德华的故事是情欲解放,还是真爱谎言?

    两位主演的表里人生如何反向映照《暮光之城》的异性恋框架?


    下期,我们将聊一聊从《暮光之城》延伸出来的《五十度灰》,看看它如何放大《暮光之城》的情欲与枷锁,以及如今各种同人改编的罪与罚。敬请期待!



    【时间线】

    [01:13] 开场白

    [03:03] 是什么主题串起了欧美言情二十年?

    [06:14] 《暮光之城》创作背景与设定介绍

    [11:48] 时代变了,高位霸总男主从没变过

    [20:33] 吸血鬼的发展与暗流涌动的性张力

    [27:34] 男二的痴恋与令人不适的强行弥补

    [36:53] 女主角的先锋性与真爱的恐怖故事

    [44:03] 价值观差异与对永恒的婚姻的追求

    [51:03] 女性幻想如何成为逃避现实的出口?

    [57:23] 好莱坞金童玉女的矛盾、挣扎与解放

    [01:04:03]《暮光之城》的爆红不是一个意外

    [01:07:36] 结束语



    【本期音乐】

    Christina Perri - A Thousand Years

    The Black Ghosts - Full Moon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我们的「再见迪士尼公主系列」终于来到了21世纪!


    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异性恋模版,2013年双女主的《Frozen冰雪奇缘》横空出世,打破了真爱之吻、一见钟情、王子拯救公主的套路,打造了特立独行的「公主」(其实都是女王):纯真勇敢的Anna安娜,与忠于自我的Elsa艾莎。其中艾莎的人气更是一骑绝尘,一曲「Let It Go」唱出多少人宁愿孤独也要抛弃一切禁锢、释放自我的自由心境。


    你知道艾莎的原型其实是反派吗?

    「Let It Go」其实是电影的原点?

    主创团队是如何构想出以姐妹情而非爱情为线索的故事?

    顶着巨大压力的《冰雪奇缘II》有哪些幕后故事?

    该如何理解艾莎的性取向?


    从公主到女王,艾莎与安娜的叛逆大女主剧本是先锋的。但时隔十年,我们好像也再没看到如此现象级的人物了。下一个席卷全球的女性角色会是谁呢?



    【时间线】

    [00:50] 开场白

    [01:27] 迪士尼官方公主系列为什么没有艾莎和安娜?

    [05:07] 螈与龙跨越时间对《冰雪奇缘》的初印象变化

    [10:07] 向雪宝学习,来做一个完整的第一部剧情回顾!

    [17:28] 难以改编的原型,安徒生长篇著作《冰雪女王》

    [20:57] 被迪士尼搁置近七十年的项目怎么迎来转机的?

    [29:15] Elsa艾莎:放声高歌,迎来新生,拥抱自我

    [34:58] 赶工到最后一刻的团队,意料之外的全球爆款

    [43:04] Anna安娜:勇敢不惧孤独,纯真成就真爱

    [49:13] 第二部《冰雪奇缘》如何展开更复杂的剧情?

    [52:53] Elsa进阶:追向未知,寻找召唤背后的真我

    [57:46] 两位女主角的声优如何为角色增添丰富的魅力?

    [01:03:08] 从第二部的创作过程看动画电影背后的团队配合

    [01:12:20] 雪宝的永恒之爱与也许我们仍然不懂的死亡教育

    [01:16:40] 常年热议的Elsa的性取向,迪士尼会让她出柜吗?

    [01:23:04] 我们都从Elsa身上看到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

    [01:30:41] 结束语



    【本期音乐】

    Idina Menzel - Let It Go

    Idina Menzel & Aurora - Into the Unknown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今天我们想来讲述四位妈妈辈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故事:邱萍、肖鲁、沈远、林天苗。她们出生于1960年前后,都曾远赴异国寻求生机,拥有「女性」、「搞艺术」、「移民」多重身份的她们,可以说是「边缘的边缘」。


    用身体作为符号,她们能做出什么东西?

    创作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重要作品之一的女艺术家,是如何被偷走署名权和阐释权的?

    她们的「移民」与「离散」属性如何影响了她们的创作和事业?

    艺术家夫妻档中,怎么女方总是承担供养家庭、艺术经理和文献管理的职责?

    为什么很多女艺术家拒绝女权的标签?

    当代艺术是一团乱麻吗?


    本期我们邀请到独立策展人和研究员秋秋,也是我们的女性盟友,她与另外两位伙伴刚刚结束「潜流:重溯中国观念艺术史中的女性叙事」的阶段性研究。


    上述这四位这些曾处于「潜流」的艺术家,如今正一点点走出「边缘的边缘」。我们作为后辈在今天回看她们的生活轨迹及艺术创作,仍会感受到超越时代的共鸣,或愤怒、或欣喜、或失落,这些真实涌动的情感把曾经的「潜流」汇聚起来,凝聚成湖、成海,让我们慢慢看到彼岸。



    【时间线】

    [02:36] 开场白与嘉宾介绍

    [05:14] 灰质小组研究课题与选题出发点

    [12:03] 邱萍:从启蒙到觉醒的艺术人生

    [20:56] 宫门在外,宅门在内,无处可逃

    [29:33] 定义时间:究竟什么是当代艺术?

    [39:13] 肖鲁:压抑而无法言说的两声枪响

    [45:52] 被男性群体合谋偷走的「对话」

    [56:39] 共勉,握住我们重新书写历史的笔

    [01:05:38] 沈远:大胆的水床与诗意的想象

    [01:10:59] 从白费口舌看当代艺术的现场性

    [01:18:42] 为什么女性总是承担艺术照料职能?

    [01:28:12] 林天苗:模糊材料的性别气质边界

    [01:38:41] 如何理解女性艺术家的性别身份表达

    [01:50:14] 重塑词语的含义,打捞蒙尘的珍珠

    [01:58:06] 结束语



    【本期嘉宾】

    秋韵,独立策展人和研究者,长期关注女性艺术家的实践。她发起的「灰质」小组获选为2022/23年度M+“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研究学人,她亦是2023/24年度德国总理奖学金获奖者。秋韵曾参与策划组织超过十五场展览,并曾担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览部副总监及策展人(2019–2022)。



    【推荐观看】

    潜流:重溯中国观念艺术史中的女性叙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x4y1y7Rc



    【本期提及的作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邱萍,《中国门》,1990年


    邱萍,《茶壶》,2024年


    李维伊,《妻子们》,2022年


    邱萍,《水镜宮》,2000年


    肖鲁向自己的装置作品《对话》开枪,1989年


    肖鲁,《15枪……从1989到2003》,2003年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1620年


    沈远,《水床》,1989年


    沈远,《白费口舌》,1994年


    沈远,《记忆的碎片》,2019年


    林天苗,《缠的扩散》,1995年


    林天苗,《凸起的纹样》,2017年



    【本期音乐】

    郝蕾 - 氧气

    芝麻布 - 有害动物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葡萄配奶酪、小胡萝卜蘸酱、芝麻菜佐火腿……这些无需开火、把新鲜食材放一起就可以糊弄一顿的「白人饭」凭借方便快捷、略带猎奇的、与中国饭背道而驰的烹调哲学,很快就占领了短视频平台主页和CBD商圈的白领午餐。


    白人饭是打工族在高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生存之道,还是披着打工人外衣的小资符号?


    今天我们从白人饭出发,聊一聊螈与龙截然不同的吃饭哲学及其背后可能的原因:

    国内外到底是谁在吃白人饭?

    我们的味觉与饮食习惯是如何被塑造的?

    为什么说做饭是一种个体层面的抗争?

    没有食欲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食物是充电装置,还是回归生活的魔法?


    在我们的身体逐渐被资本和效率所异化的今天,吃饭变成了我们如何处理与「身体」的关系的一道难题。其实不论吃哪种饭、怎么吃饭,它都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切面,没有孰对孰错,只是努力生活罢了。



    【时间线】

    [01:08] 开场白

    [04:00] 你平时吃什么?怎么吃?

    [09:55] 真实存在的白人饭什么样?

    [15:37] 白人饭盛行背后的阶级暗示

    [21:57] 快节奏生活下的进食选择差异

    [27:25] 吃饭的口味是很私人的事情

    [31:29] 热爱做饭的女人和不爱做饭的女人

    [37:23] 做饭是一种创作,是一种生活

    [42:27] 有时候吃饭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51:22] 快手菜、辣味与人工调制的刺激

    [01:00:56] 记忆中的锅气、人气、烟火气

    [01:08:26] 结束语



    【本期音乐】

    卢广仲 - 早安晨之美

    sis - 心动的信号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终于等来了一个聊《三体》和其中女性角色的契机:网飞版《三体》于3月21日上线,将这个中国科幻大IP推向了更大的国际舞台,但同时也遭到了国内观众的大肆批判。


    我们火速刷完网飞版后,又重温了腾讯版电视剧和刘慈欣的原作,对于其中的人物和价值传递有了更进一步的全新思考。


    今天我们会从叶文洁、程心这两大女主出发,不仅是因为她们是科幻作品中难得的女性主角,更因为她们是作品中唯二的大「罪人」(单从人类生存角度出发),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坚韧决绝,一个温柔向善,但一个成为了当代最受欢迎的虚构女性人物之一,另一个则是在书里书外都被人所厌烦。


    而有趣的是,网飞的「魔改」把众人喜爱的叶文洁改糟了,却把饱受批评的程心完善了。


    叶文洁的人物内核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对叶文洁谈恋爱这么抵触?

    为什么说原著中程心是承担着「恶意」而生的?

    网飞版的程锦(程心)为何立起来了?

    刘慈欣笔下充斥着厌女色彩,为什么写得出叶文洁这样出彩的女性人物?

    刘慈欣的男性气质危机体现在哪里?


    不管怎么说,《三体》作为现象级的科幻作品一定是给每个人都带来了不同的思考的,希望各位刘学家也好、路人也好,听得开心,欢迎讨论️



    【时间线】

    [01:24] 开场白

    [05:27] 对网飞《三体》的观感如何?

    [10:50] 总述网飞叶文洁形象为何令观众不满意

    [15:22] 叶文洁对人性的绝望是累积的过程

    [21:16] 网飞不懂同志情谊,也不懂红岸基地

    [29:06] 叶文洁为何是如此独特的女性角色?

    [37:07] 大道无私,叶文洁之所以为叶文洁

    [46:36] 网飞与腾讯在改编思路上的本质差异

    [50:07] 刘慈欣写出叶文洁是一场意外吗?

    [56:51] 程心人物设定与发展的合理部分

    [01:05:43] 女性化的社会与刘慈欣的男性气质危机

    [01:14:15] 程心如何被刘慈欣死死钉在耻辱柱上

    [01:23:43] 从作品中捕捉创作者的意图与价值观

    [01:27:21] 《三体》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作品吗?

    [01:34:29] 网飞可以将《三体》带向全世界

    [01:37:09] 结束语



    【本期音乐】

    重塑雕像的权利 - THREE BODY(三体)

    Alexandra Lily - A Matter of Time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螈龙花齐聚一堂,三个mbti完全不同的泛语言工作者来聊聊「语言表达」的凝练和冗余。


    起因是龙总(ENTJ)对于文字书写甚至微信聊天的极致精准的要求快把她逼疯了,而螈总(INFJ)在与语言艺术家的日常工作中对「语言的权力争夺战」有了全新的认识。当我们遇到口若悬河的译者小花老师(ENFP)时,即刻产生了奇妙的火花。


    语言的简练与冗余是否有高低之分?

    表达过程中的「废话」对于信息传递有帮助吗?

    中文与英文,哪个更凝练?

    你是Speak to Think(边想边说)还是Think to Speak(想好再说)?

    惜字如金是一种权力霸凌吗?


    本期并不是一场学术讨论,而是我们在闲聊碰撞的过程中,慢慢接受自己性格特质的一次疗愈。或许在表达方式这件事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要做好自己又和而不同,这个世界就能充满和平了�



    【时间线】

    [01:18] 开场白与老友回归!

    [03:09] 不擅长微信打字聊天是怎么一回事?

    [10:54] 打字、语音、面谈的进阶取向差异

    [14:31] 从通信工程原理走进语言冗余的概念

    [19:14] 会对语言中的信息量有明确预期吗?

    [25:57] 重复、强调、排比——解构并重构信息

    [32:19] 英文特质:定语、长句、破折号地狱

    [38:40] 中文特质:词义、结构、选择地狱 

    [43:47] 认为语言有最优选的本质是性格问题

    [53:06] 螈龙花:极致不同的精彩化学反应

    [01:01:58] 过少与过多都足以构成语言的权力问题

    [01:09:02] 不同的人格组合搭配可太有意思了!

    [01:13:53] Think to Speak与Speak to Think的区别

    [01:21:14] 沟通与表达是为了情绪价值还是解决方案?

    [01:26:33] 大家都是自己的西施,不要去做别人的东施

    [01:32:25] 结束语



    【本期音乐】

    Thrills - Speak Loud



    【本期封面】

    Louise Bourgeois, Spirales, 1974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Who is that girl I see? When will my reflection show who I am inside?

    谁是我眼中的这个女孩?我的倒影何时才能如实展现出真正的自己?


    1998年动画版《木兰》石破天惊,给全世界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打破常规的中国女性形象:她毛手毛脚却心思机敏,她特立独行但也渴求家人的认可,她无法在传统女性框架下生存,于是勇敢选择了替父从军的道路——除了展现「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概,《木兰》更是一个不符合社会期待的女性如何证明自我的故事。


    2020年由刘亦菲主演的真人版《木兰》也延续了动画版的框架,在证明自我的主题之上,聚焦于木兰在扮演男性的过程中如何接纳真正的自我,并从性别规训中解放出来,实现自我价值,而巩俐饰演的「巫女」也成为其一体两面的映照。

    ps:螈总可能是全网唯一觉得真人版没那么差的人�


    今天我们从迪士尼的两部木兰电影出发,聊聊这个最不「公主」的迪士尼「公主」:

    新老《木兰》在主题上有什么一脉相承又不尽相同的地方?

    木兰身上所体现的孝道是时代局限性还是人性大和解?

    动画版《木兰》如何通过男性配角拆解性别印象?

    真人版《木兰》到底差在哪,又有哪些可取之处?

    古代的《木兰辞》为何历久弥新?


    或许一切的分析都不如《Reflection》响起的那一瞬间震撼——木兰用手拭去脸上浓厚的妆容,望向倒映的自己,难辨雌雄的面容被分割成两半,提醒自己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是谁,我要活出怎样的自己?



    【时间线】

    [01:20] 开场白

    [03:02] 对动画电影的初感受与印象变化

    [05:51] 迪士尼选择木兰主题的制作背景

    [09:53] 木兰和传统迪士尼公主不同在哪?

    [12:13] 木须龙是木兰的异类身份对照组

    [16:23] 社会规训下的挣扎与父亲的认可

    [24:24] 鼓舞激励:找到自我,坚定向前

    [27:55] 真人电影有哪些优秀的改编创作?

    [34:35] 但是逃不开无法自洽的逻辑悖论

    [39:39] 解构传统的性别气质理解与表达

    [45:05] 木兰传说的恋爱处理,拿掉最好

    [49:49] 代代传承不灭的火炬《木兰辞》

    [55:35] 结束语



    【本期音乐】

    Lea Salonga - Reflection

    Harry Gregson Williams - Reflection Orchestral Version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大年三十,来聊个应景的:饭桌上的一团和气,与饭桌下的暗流涌动——多少中国式家庭的写照。


    李安1994年的《饮食男女》,通过食物和家庭的线索,展现了一出中国人的欲望浮世绘。一切都从一个特殊的一父三女的家庭出发:在长女的身份里压抑许久的大姐、看起来最独立但实则最念情的二姐、外表乖乖女却第一个“叛逃”的小女儿,还有沉默寡言了一辈子最后放出重磅炸弹的父亲……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品一品这桌“好菜”:

    电影里每个人物之间是如何拉扯的?

    家庭里的“谎言”和“大新闻”是如何出现的?

    父女之情的微妙之处在哪里?

    这些让人食指大动的做菜场景有哪些隐喻?

    为什么说李安最会拍的还是中国人?


    生活不像是做菜,可以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了才下锅。但生活又像是做菜,在风风火火中每样食材都最终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形成微妙细腻的一个平衡、一团和气。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可以在食物、家庭、情感、生活中,找到你的「和气」。


    我们来年再见!



    【时间线】

    [01:11] 开场白

    [02:20] 举重若轻,和而不同,真妙啊!

    [06:01] 一家四口人,恋爱吃饭两手抓

    [11:25] 从家宴看和谐之下的暗流涌动

    [17:19] 看似乖巧的家宁为何最早出走?

    [21:38] 家珍:压抑到极致的烈火燎原

    [27:20] 争夺定义父亲亲密关系的权利

    [32:03] 家珍为何编造过去恋爱的谎言?

    [37:20] 厨房是家倩被束缚的自我表达

    [42:57] 微妙而禁忌,隐喻且朦胧的性

    [51:29] 结局恢复的味觉与升温的感情

    [54:33] 朱爸憋了一辈子,最终大爆发

    [01:01:14] 中国式情感表达的伏笔比比皆是

    [01:11:34] 韵味无穷的无厘头彩蛋构造生活

    [01:16:31] 祝大家龙年大吉!



    【本期音乐】

    Mader - Pa's Kitchen

    Mader - Pa's Kitchen II



    【特别推荐】

    本期节目已入选豆瓣播客2024新春精选推荐活动,欢迎大家到豆瓣收听!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虽然没有准确数据,但2023年肯定是女性主义书籍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我们看到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写于不同年代的、聚焦不同主题的关注女性生存状况的作品,它们要么是让人醍醐灌顶的学术著作,要么是酣畅淋漓的情感抒发,从性别角度拓展到经济、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交叉领域,打开了我们的视野,给予了我们力量。


    螈与龙的年终特辑最后一弹,我们会安利过去一年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几本书,从具体书本出发,探讨了诸如以下的问题:


    厌男和厌女有什么区别?

    家务劳动为什么让女人精疲力尽?

    性别收入差距的核心是什么?

    如何理解不同历史文化中女性的代际差异?

    为什么这些书的标题都大同小异?

    如何看待女性主义学者被偶像化的趋势?


    列完本期大纲后我们也突然发现,这些书都是来自于海外的作家和作品。虽然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引进中国的女性主义书籍,但也希望明年能看到更多本土的女性研究和女性写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时间线】

    [02:07] 开场白

    [04:03] 过去一年印象最深的出版物

    [07:17] 厌男和厌女绝对不能划等号!

    [16:45] 隐形的、无处不在的情绪劳动

    [24:39] 难道就我一个人眼里有活儿?

    [31:11] 事业与家庭是无法兼顾的难题

    [43:16] 1986年的日本特殊在哪里?

    [51:34] 女人有过去,女人有历史

    [01:03:06] 顺从是特殊处境下的生存选择

    [01:12:24] 如何平衡个体与系统之间的冲突?

    [01:19:34] 谁不想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

    [01:25:22] 我们学到的和我们感到遗憾的



    【本期提及】

    《我,厌男》

    [法] 波利娜·阿尔芒热


    《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

    [美] 杰玛·哈特莉


    《事业还是家庭?——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

    [美] 克劳迪娅·戈尔丁


    《身为女性的选择》

    [日] 上野千鹤子&信田小夜子


    《去他的父权制》

    [法] 玛蒂尔德·拉雷尔


    《她之所以为她——女人不是生而顺从,而是变得顺从》

    [法] 玛侬·加西亚


    《在东大和上野千鹤子学“吵架”》

    [日] 遥洋子



    【本期音乐】

    芝麻布 - 淑媛



    【本期封面】

    Barbara Kruger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年末年初交界之时,人总会思考一些关于意义的问题:我是谁,我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我的存在和这个世界有什么联系?


    今天是「没有答案的问题」特别版,我们此前曾向听众朋友们征集提问,这次选择了一些主题比较抽象但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如果我们都是被模拟的存在,想对造物主说什么?

    要怎样向外星人解释自己是谁?

    如何校对我眼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真实的我?

    我们如何面对恐惧?

    人生是旷野还是轨道?

    在充满不确定的生活里,如何找到确定性,如何活在当下呢?


    最后要再次感谢大家给我们提供的问题,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提问、继续讨论,在这平淡又不平凡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时间线】

    [01:30] 开场白

    [02:21] 有车并且喜欢驾驶是什么样的感受?

    [10:01] 过去一年吃过最好吃的食物是什么?

    [13:49] 如果自己是模拟的,会对造物主说什么?

    [24:01] 如何向外星人解释自己是谁?

    [32:09] 如何校准我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

    [42:36] 恐惧的东西是什么?选择克服还是和解?

    [53:24] 人生是轨道还是旷野?

    [55:09] 2024年生活向的小目标是什么?

    [57:44] 不开心的时候会做什么调整自己?

    [01:02:02] 活在当下是什么样子的?如何活在当下?



    【本期音乐】

    POLO & PAN - Canopée

    孙燕姿 - 绿光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巨大的眼睛舞台、出人意料的倒吊出场、巧妙的倒叙手法……


    演唱会就像是一场巨大的梦境,但造梦者不仅仅是艺人本身,更是整个团队。借由刚刚落下帷幕的周震南Love&Desire个人演唱会,我们有幸一窥演唱会从策划到落地的过程。


    本期的节目形式跟以往有些不同,在我们的聊天过程中会穿插几位主创人员的谈话,希望通过一手声音呈现他们的工作、角度和幕后故事:


    导演组是如何把抽象的主题概念具像化?

    怎样实现艺人在舞台上的倒吊出场?

    如何平衡观众的(看脸)需求和舞台的氛围感?

    舞美、灯光、VJ等团队是如何协作的?

    艺人和艺术家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人们常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被理解是表达者的追求。其实演唱会就是一个大型的表达,而所有主创老师们就是建立起表达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联结的人们,正是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付出才成就了一场盛大的造梦仪式。希望本期节目能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这个行业的美妙之处。



    【时间线】

    [01:08] 开场白

    [02:52] 演唱会概述、现场观后感与团队介绍

    [08:05] 对话总导演李予萌,从概念策划开始

    [18:38] 艺人与观众的双向连接需要培养学习

    [27:24] 爱与欲望的主题理解与倒叙关系展现

    [30:35] 倒吊设计的发展与现场舞台调度难点

    [39:07] 舞美工作流介绍与极简装置如何实现

    [47:52] 铁网舞台、烟雾管道与定制打光设计

    [53:27] 视觉团队如何在理念上做效果平衡?

    [01:03:05] 恰到好处,互相体谅的团队合作

    [01:10:23] 幕后老师们如何认知自己的工作

    [01:16:08] 如何看待概念、艺术与身份认同

    [01:25:50] 下期预告



    【本期音乐】

    周震南 - 爱

    周震南 - Desire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2020年坊间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2023年内娱会出现真正的天降紫薇星——然而2023年过去了,别说紫薇星,连曾经大红的流量明星都逐渐式微。




    随着流量时代的落幕,国产影视强势复活,不过哪怕口碑上佳的作品也摆脱不了老套且过时的女性角色塑造;相比之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来自港台与海外的优质大女主电影电视剧。




    名人新闻方面,海内外的性骚扰丑闻接连不断,除了台湾的米兔运动,更有日本杰尼斯的喜多川性侵门,揭露出不分地域的系统性腐败,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以女性为主导的反抗力量。




    今年,我们也不得不向好几位陪伴我们童年的明星们道别,抑郁症、药物成瘾、资本压榨个体等问题重回大众视野。大洋彼岸的好莱坞也经历了近年来最大的罢工运动,让我们重新思考娱乐圈中的劳资关系和工作价值。




    我们总说,流行文化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今天,螈与龙回归久违的猹话会,来跟大家聊一聊过去一年的娱乐大事件,看看你还记得哪些?






    【时间线】


    [01:40] 开场白


    [03:32] 春节档混战开启的国产影视复活季


    [08:37] 南有「狂飙」:难以复刻的黄金群像


    [14:07] 北有「漫长」:独特氛围,性别争议


    [22:20] 标志流量时代落幕的重要事件转折点


    [29:29] 内娱台娱层出不穷的性侵性骚扰丑闻


    [39:12] 摘下滤镜,直面杰尼斯的黑暗历史


    [43:50] 「封神」才是2023年最厌女的电影


    [51:09] 沉重,但意义显著的反性侵主题佳作


    [55:21] 披着时髦话题的皮讲封建价值观的核


    [59:44] 真正的大女主与范本来自「重启人生」


    [01:06:12] 综艺衰落,演出蓬勃,假唱争议


    [01:10:41] 李玟去世带来的的两点反思与警示


    [01:14:41] 为什么我们不做Lisa疯马秀的节目?


    [01:20:20] 浅述好莱坞大罢工与修正的必要意义


    [01:24:03] 马修派瑞带走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01:29:16] 下期预告与结束语






    【本期音乐】


    Joyside - Not My Time to Die


    蛙池 - 夜长梦多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我们读过《狗屁工作》,探讨过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工作意义,也聊过裁员浪潮下每朵小浪花的苦乐,但生活总是会在书本理论和他人体验之外给我们提出一道道难题。2023年最后一个工个日,我们来聊聊工作、工场、事业和本心。


    卷人如何放松? 

    想要活到老、工作到老,这是正常的吗? 

    应该要遵从爱好选择职业吗? 

    喜爱的工作中遇到疲惫期怎么办? 

    遇到合不来的同事要如何处理? 

    做自媒体会有流量焦虑吗?


    本期节目是「没有答案的问题」特别版,问题皆来自于广大听友给我们的提问。由于大家提问的数量之多和质量之高,我们一期节目根本不够,所以会在以后的节目里陆续探讨其它领域的问题,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厚爱!



    【时间线】

    [00:33] 开场白

    [03:20] 连环快速问答

    [12:09] 卷人如何学会放松?

    [21:53] 想一直工作到老是不正常吗?

    [27:07] 做播客会有疲惫期吗?

    [34:13] 录制时会吵架吗?谁哄谁?

    [37:51] 讨好型人格遇到处不来的同事怎么办?

    [45:41] 如何培养兴趣爱好以脱离坏情绪?

    [53:01] 爱好与职业如何抉择?

    [01:02:20] 做内容会有热度焦虑吗?

    [01:10:54] 下期预告与结束语



    【本期音乐】

    (K)NoW_NAME - Bright Workplace

    Zico - Any Song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哥特式浪漫、禁忌之恋、独立女性、心灵救赎、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强制婚姻……这些都是经常与「美女与野兽」联系起来的意相。


    今天,迪士尼公主第六弹,我们来聊一位呼声很高的「公主」:贝儿。从故事伊始,美女与野兽就是由女性作家所构想的作品,自十八世纪中期原始同名小说出版以来就大受欢迎,经过了层层迭代终于形成我们所熟知的故事。


    才貌双全的(平民)公主、兽面善心的(变形)王子,以及美女与野兽的故事框架都深刻地表达了时代特征——在解放女性幻想的同时,它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


    它与十八世纪的哥特和女性小说的发展有什么关联?

    贝儿的独立与自强是否只停留在家庭或两性关系中?

    「好女孩教导/救赎坏男孩」的套路,是浪漫爱情还是恐怖故事?

    野兽又有怎样骇人的历史原型?

    抛开性别讨论,这个故事为何触动人心?


    这个世界并非黑即白,关于美女与野兽所引发的争论可能也永远不会结束,但正如贝儿所呈现的最永恒的特质一样,只要我们不拘泥于狭小之地、勇敢向前探索未知,世界将无比广阔。



    【时间线】

    [01:31] 开场白

    [02:32] 贝儿初印象:才貌双全,代表黄裙

    [05:35] 动画电影的突出成就与独特技术

    [09:45] 走进王子变野兽,了解奇怪的贝儿

    [14:19] 贝儿与野兽爱意萌发的合理性

    [19:48] 不理解的就是异端?被拯救的野兽

    [25:45] 负责成长的男主角与展示完美的女主角

    [29:05] 法国起源的女性书写与故事的迭代发展

    [37:15] 「美女改造野兽」是革新的套路吗?

    [43:17] 可以理解维伦纽夫,不能理解迪士尼

    [47:23] 哥特小说的发源与女性角色的革新性

    [53:10] 强制婚姻与蓝胡子的隐患,不要赌命!

    [57:41] 野兽起源:黑暗的历史,奇观的悲剧

    [01:04:57] 下期预告与结束语




    【本期音乐】

    Céline Dion & Peabo Bryson - Beauty and the Beast

    Richard White - The Mob Song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今年的裁员潮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不管是亲身经历,还是身边人来来去去,不分地域不论行业,我们都似乎被让人惴惴不安的裁员阴云所笼罩。曾几何时,互联网公司是所有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入的黄金产业,如今却成为裁员的代名词。“优化“,一个本意积极的词汇,也被中文互联网公司滥用成行业下行的遮羞布。


    我们最近刚好有个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分析师朋友“喜提离职大礼包“,今天就邀请小蓝以半闲聊半科普的形式来跟我们聊一聊互联网、裁员、“狗屁工作”和个人隐私与数据:


    互联网算是个什么行业?

    小蓝的公司经历了哪些政治斗争?

    为什么被优化是喜忧参半的事?

    用数据隐私换取生活便利,值得吗?

    个人是否在互联网化的生活中被剥夺了决策权?


    希望所有行业的朋友们都能顺顺利利度过2023年的尾巴,希望小蓝未来光明,希望明年会更好!



    【时间线】

    [00:46] 开场白

    [02:49] 小蓝的职业发展与互联网小科普

    [12:26] 不想要人类的A公司的裁员故事

    [19:24] 浪潮中的小浪花无能为力的命运

    [26:03] 卷死在结果导向的无意义工作中

    [36:06] 裁员七十二小时:为啥是我啊?

    [45:28] 国内外的工作与职场文化区别

    [49:32] 日常生活互联网化的烦人瞬间

    [59:34] 抓住用户需求?创造用户需求!

    [01:08:47] 猜你喜欢?别猜了!我不喜欢!

    [01:16:20] 服务的便利与隐私的代价

    [01:26:32] 结束语



    【本期音乐】

    林宥嘉 - 自然醒

    张敬轩 - My Way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本期节目是兰蔻x卢浮宫艺术珍藏限定和小宇宙「美自恒久,由你所塑」播客企划节目之一。在法国有一个美的代名词,兰蔻,她代表着女性跨越时光依然流淌的美丽。在法国有一个艺术的代名词,卢浮宫,她象征着艺术穿越千年始终不变的震撼。而兰蔻和卢浮宫的携手是一场美与艺术的双向奔赴。


    今天,螈与龙会带大家走近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三位赫赫有名的女神——黛安娜、维纳斯和胜利女神。神话从诞生之初便具有独特性,即它是一种由大众接收、书写并不断重塑的叙事。我们会聊一聊这些神秘而复杂的女神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


    同时,古代神话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其艺术呈现,所以我们也会带大家「听」赏法国卢浮宫中大名鼎鼎的几尊雕塑,借由这三位女神的艺术形象来看看她们从古至今的流传中有着怎样的变化和融合。


    古代女神为什么往往都有三四个名字?

    狩猎女神黛安娜,是如何跟月亮、女巫崇拜产生关联的?

    维纳斯真的是特洛伊战争的始作俑者吗?

    我们为什么说维纳斯是具有反叛精神的爱欲之神?

    胜利女神像无头无手,如何占据卢浮宫C位上百年?


    其实我们会发现,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艺术塑造,它都是每个时代的印记。这些女神的核心在于活在当下的人们是如何接受和塑造她们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定义美、定义女性形象、定义力量的权利。所以,你如何看待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呢?



    【时间线】

    [01:10] 开场白

    [03:35] 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如何接管月亮职能?

    [09:53] 与塞勒涅的融合及女性不同阶段的代表

    [14:15] 赫卡忒:月亏、冥府、女巫及黑暗力量

    [19:01] 阿尔忒弥斯成为黛安娜的三相女神融合

    [24:05] 从卢浮宫馆藏的雕塑中看艺术呈现演变

    [30:08] 阿芙洛狄忒:诞生于原初的爱与美之神

    [33:58] 自由大胆的爱欲,随心而动的反叛精神

    [41:13] 特洛伊战争:史诗、金苹果与罗马建国

    [49:03] 断臂维纳斯的美、复原、重塑与影响力

    [56:50] 胜利女神:抽象神祇,雕塑则震撼人心

    [01:05:34] 女神形象的时代赋权在持续演变进化

    [01:08:55] 结束语



    【本期雕塑】

    Artemis, Goddess of the Hunt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

    Diana of Gabii加比的黛安娜

    Venus de Milo米洛的维纳斯

    Victoire de Samothrace萨莫色拉斯的胜利女神



    【本期音乐】

    Kevin MacLeod - Unpromised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House of EL - Elijah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From龙:


    录制这期节目的前两天,我们在旅途中简短聊到要怎么做三十岁特辑,螈总猝不及防让我总结一下自己的三十岁,那时脑海中只浮现出四个字:一事无成。


    回望这三十年的人生,我既没有成为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也没有步入符合大众预期的常规生活。在无数次看似寻常的选择中,我逐渐走上了现在这条也许有些脱轨的道路,成为了一个慢慢发现自己孑然一身,且仅能依靠自己去摸索未来方向的人。


    如果问我是否感到焦虑或孤独,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但正是这样看似负面的情绪将我带到了这里,去学会理解悔恨,去接受力所不能及之事,去看向更清晰明确的远方,并最终让我成为前所未有的自洽的自己。


    我并不为自己一事无成感到羞愧,相反,我由衷地期待未来的每一种可能性。录制这期节目的当晚,我和螈总坐在布鲁塞尔一间普通民宅的高脚凳上,顶着连日奔波的黑眼圈,握着暖洋洋的热茶不时啜饮。那时我看着螈总的侧脸,脑海中浮现出十几年前也曾这样一同坐在高中自习室的课桌前的画面,心中不由感慨原来我们都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


    如同过去的自己无法想象现在一般,现在的我也不可能预测今后人生。为生活而雀跃是多么令人颤栗的事!


    三十岁是属于每个人的独一无二的经历,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我的体会。感谢螈总将我领上播客这条道路,感谢每一个相伴螈与龙的朋友,感谢这道跨越大洋的电波将我们联结到一起。祝大家健康、快乐、自由!



    【时间线】

    [01:13] 开场白

    [04:49] 年岁渐长的标志与逐步自洽的生活

    [11:09] 扔掉五年计划,拥抱更远的目的地

    [19:01] 请用三个标签形容自己并接受点评

    [24:52] 回望过去,真正一事无成的三十岁

    [29:41] 脱轨者在探索更大的不确定的未来

    [38:41] 成熟的金钱观是更明确自己的需求

    [46:59] 强烈或淡薄的物欲是有目的的选择

    [51:54] 快乐总是短暂的,麻木却是持续的

    [59:23] 自由与经济自由是有限度的伪命题

    [01:06:03] 老年我们相逢在宁静的咖啡馆

    [01:11:25] 人必须忠于自己的内心与追求

    [01:20:15] 结束语



    【本期音乐】

    ONE OK ROCK - I was King

    草东没有派对 - 烂泥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 迪士尼公主系列第五弹,我们来到九十年代,看看迪士尼第一位基于真实历史人物而塑造的“公主”——宝嘉康蒂。


    1995年的《风中奇缘》讲述的是北美印第安原住民宝嘉康蒂(Pochahontas)的故事。她颠覆了传统的经典公主形象,小麦肤色配上健美身材,洋溢着自然青春的蓬勃生命力。宝嘉康蒂反抗被父亲安排的命运,面对外来种族即来自英国的殖民者不卑不亢,并堵上自己的性命阻止了残酷的战争。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迪士尼电影里看到的不是“公主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


    然而当我们去阅读历史、寻找真实的宝嘉康蒂,却发现她代表的是一段被掩盖的残酷殖民历史。宝嘉康蒂一生被掠夺、被占有、被当成战利品,21岁不到就客死他乡,后世的我们只能从殖民者所叙述的只言片语中还原她的人生。


    电影设定和真实历史有哪些不同?

    电影中宝嘉康蒂「赌上性命救英国人于刀下」的情节是真实存在的吗?

    她是自愿与英国人结婚的吗?

    文明与野蛮的边界在哪?

    真的存在殖民者之爱吗?


    今天我们就从电影和历史原型两方面出发,来聊一聊这个独立勇敢的迪士尼公主,这位承载了殖民伤痛的原住民女性,宝嘉康蒂。



    【时间线】

    [01:23] 开场白

    [03:27] 《风中奇缘》创作背景与成熟电影特质

    [07:07] 宝嘉康蒂的生命力如一只鸟、似一阵风

    [12:08] 所谓「文明」与「野蛮」的相遇和碰撞

    [16:37] 风之彩:出现了!最好的迪士尼主题曲

    [20:07] 可爱又优秀的动物形象塑造与其中隐喻

    [23:56] 剧情冲突到达高潮与宏大之下的BE美学

    [29:52] 对侵略与殖民的美化和浪漫化令人不适

    [35:28] 真实历史中的宝嘉康蒂是一段沉痛悲剧

    [38:29] 扭曲的随意塑造与瞎扯淡的约翰史密斯

    [42:40] 姓名、信仰、婚姻……她被剥夺了一切

    [48:44] 被当做奇观展示的英国之旅与突然死亡

    [53:09] 屈辱的消费,来自性别与殖民双重压迫

    [56:42] 明知故犯、肆意妄为的迪士尼令人作呕

    [01:00:38] 被真空的弱势群体需要争夺话语权

    [01:07:33] 下期预告&结束语



    【本期音乐】

    Alan Menken - Steady As The Beating Drum

    Judy Kuhn - Colors of the Wind

    Judy Kuhn - Just Around The River Bend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https://afdian.net/@yyl_yyl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