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某些时候我的性子很缓慢,我总是怀疑这是我的“自我理想”在压抑着我,或者说本我。

    如果这么说,那其实我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同自我形成于对小他者的形象误认。
    在我的很长的成长阶段中,我都是通过凝视他人去构建出我自己的形象。而我对“我”始终是充满着鄙夷的。
    我的自我是充满着不安和割裂却又诡异融洽的。


    《狂飙突进运动》

    让艺术回归艺术,回
    归到躁动的,生命本能,
    “天才无须规律!”
    让,生活模仿诗歌,模仿
    雄鹰的咆哮模仿标枪,
    模仿自然的沉醉、少年的力量。
    就好像那,屋顶之上爆裂的大风,
    永远不会因为蔷薇而烦恼:
    遇到了,嶙峋的高山
    便去推动巨石;
    遇到了猛虎强盗的黑夜,
    便用那,第一百零一只滚烫的铁手
    彻底撕碎彻底地解放;
    而若是遇到了闪电倒灌的浪潮,
    死亡夺过启蒙的火枪,那
    便就披上果壳与鲜花的盔甲,
    骑上野猪,冲锋、撞毁,一片炮楼!
    叫那魔鬼在石棺旁颤抖——
    那健壮的胡须,从不曾,多一分赘肉。


    写于2023年2月28日



  • 本期主要反省了大部分节目的微醺其实有点醺,所以深刻反思自己。

    本期节目推荐二倍速播放效果更佳。

    #文学 #废物文青 #电影 #哲学

  • 引入:(引用自@王大可书院 《物与占有、意识、平等与自由》

    什么是“意识”,或者怎么样才算“有意识”?如果按照最新的科学发现,人类或者动物的“意识”其实是神经元之间的发电与磁场运动以及物质交换,亦即“意识”等同于电磁场运动与物质交换,或者毋宁说就是“能量与物质之间的交换”。假如这个“能量与物质二元”(区别于“精神与物质二分”)的解释成立,那么,石头是否可以说“有意识”呢?


    ——在给出“科学推测”之前,不妨看看其他理论的解释。比如,近代章太炎先生便认为“金石有识”,亦即太炎先生以佛教为依据认为黄金石头等无机物也有意识。大致的推论,如下:其一,阿赖耶识包含业识、转识与见识;阿赖耶识类似于所谓绝对精神,或者可以说就是生成万事万物、世界以及意识等的源泉;其二,能动即有业识,石头会被风侵蚀会消散,所以石头其实“能动”,所以石头有业识;其三,能触即有转识,能触即不能贯穿,而石头碰到诸如墙壁时不能穿过去,所以石头有转识;其四,能亲和能抵抗即有境界,有境界即有见识,而石头也能与其他矿物或者物质发生反应,所以石头有见识;因此,其五,因此石头也由阿赖耶识产生,即石头也有“意识”。


  • 按照队形来说,这期应该叫做《PUA》,但是本期节目从pua讲起,一直聊到语言,为了更充分表达本期的内容,标题就较为复杂。

    本期制作了PUA模型,即控制方-被控制方-控制方理想中的人或某种价值。在这样的关系下,控制方与被控制方是辩证的,而他们同时都是控制方理想中的人或某种价值的奴隶。

    我们对一个人积极的或是消极的评价,对一个人的赞美或是批评,因为语言的边界,总会或多或少的在他人心中留下枷锁与链条。

    同时,我们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造像,这个造像代表了我们心中的理想和完美,理想中的人,理想中的恋爱对象,理想中的爱情的概念,这个形象在我们的世界里往往过于崇高了,当我们在仰望这个神像的时候,我们就会俯视他人。

    一段健康的情感应当建立在打破自己心中的造像上,回归两个人的日常、交流,回归到这两个人的现实之中,两个人相交,两个人的想法互相流动,垃圾话和日常才是相处最美妙的部分。接受所有的长处与短处,接受所有的可能性,而不是预设的答案。

    当某种情感到了一定程度时,所有的名词以及形容词都是对这种情感的束缚,于是去名词化的语言更让我接触到我的本质;当没有了名词甚至没有形容词后,很多的情感或感受无法言说,不如不说,我了解且接受了这一事实,令人感动。

    本期赏味指南:《PUA》《去名词》《造像》《语言》《一些喝醉了我也不记得的醉话》

    本期人员:13、大可

    AU闪退了,所以用的是恢复的临时文件,人醉,就这么着吧。晚安各位


  • (图为本人模型)

    本期的主题是《宗教》,我们对宗教很信仰很熟悉,也很陌生。我们是否需要信仰,我们需要怎样的信仰,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信仰。

    人类从成为人类开始就不免思考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去哪这些问题,科学和宗教都在解决这个问题,但实际上来说,不论是宗教或是律法总是不免带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于是在社会发展中,信仰也在不断地变化。

    科学信仰,快乐生活,开开心心上学去,开开心心回家!


    本期节目内容仅代表我和大可个人观点,不具有教学意义及参考价值,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同下收听。


    本期参与:13,大可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随缘订阅点赞分享评论,意见建议可以通过任何您能想到的方式联系我们,或者通过163电邮whiskytalk@ 联系我们。


  • 醉生梦不死:谈谈死亡、梦与偶遇


    感谢收听「微醺漫游」,本期的话题是:死亡、梦和偶遇。


    疫情以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死亡」,包括我。我们从一开始小时候似懂非懂,无法用任何途径去减轻的恐惧、焦虑,再到迷茫,我们从避而不谈到如今不得不郑重其事地把它摆到台面上。


    本期将从死亡、梦境再到偶遇,大致按照“死亡——意识——自我——意义——梦的有限性——偶遇——可能性”的逻辑,与您一起探讨我们对死亡及由此延伸出的话题。同时,欢迎您以留言的形式,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和脑洞。


    本期闲聊者:王大可(@王大可书院)、十三。


    Timing:


    23:57            “意义”是什么?


    29:25            虚无主义


    35:51            意识:“缸中之脑”


    44:56           梦与梦的有限性


    01:06:03   偶遇:“生离”与“死别”


    本期节目内容梗概及逻辑线梳理,如下:


    何为“死亡”?当我们谈论“死亡”的时候,除了为“他人之死”而悲伤外,我们可能会立刻转念想到“自我之死”,然后便会产生恐惧、焦虑或者迷茫。恐惧我们终有一天死去,还有许多事情没来得及做;焦虑我们不知道哪一天死去,然后迷茫我们在这短暂的一生中究竟要做什么。


    于是乎,当死亡如一辆火车迎面袭来时,我们便会不自觉地自问:活着,有什么意义?“意义”又是什么?于是乎,我们忙碌在找寻意义,躁动不安;于是乎,我们迷醉在抛弃意义,颓废不堪。


    可是,意义都是事后赋予的——或者说完整的意义,就像人死了之后才能盖棺论定——我们又怎么可能即刻得到呢?完整的意义,并非现成的摆在终点的奖杯,而是一百米冲刺的整个奔跑过程。而除此之外,大多数人之所以躁动或颓废,是因为不想要他人给的意义。


    可是,在讨论“他人给的意义“之前,什么又是“他人”呢?反过来,什么又是“自我”呢?让我们回到死亡——


    因为如果按照“心物二元论”,自我可以分为肉体和精神,或者说肉体和意识。而我的死亡,不仅仅只是肉体的腐烂,也是意识的消灭。那么,什么是“意识”呢?视觉、听觉还有嗅觉等等,构成了如流水般的意识。心猿意马,一早一夕十三亿念,意识看似是杂乱的、是无序的、是无限的。但如果说,我们的意识不过是大脑发出的信号,那么我们会不会如《黑客帝国》里描述的一样,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呢?如庄周梦蝶一样,我们究竟如何证明我们不在梦里呢?


    让我们又回到“死亡”——


    因为意识始终需要一个“主体”,就像在死亡与意义之间,还需要一个“主体”作为连接。这个主体,就是“自我”和“他人”。因为死亡,无法通过经验得出:活着的人肯定没有死去,而死去的人也肯定不能告诉活着的人“死亡是什么”。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他人的死亡,间接经验。所以,当我们谈论死亡时,除了谈论自我之外,更多的是在谈论他人。


    我们是通过“他人之死”,来确证“我也终有一死”的。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他人之死,才会领悟到了自我的有限性。而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是有限之时,我们才算真正地看见了“自我”——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是那个全知全能又永恒不灭的上帝——我们和他人一样有限,终会化成一具白骨。所以,我们其实是通过他人之死,看见了自我。


    而同时,梦也是有限的。或者说,梦比现实更有限:梦里的人物是极少的,梦里的场景是极简陋的。梦里不会出现一百个人在体育场同时说话。梦里的故事也是极简单的:要么只有重逢,要么只有离别。梦里看似自由,其实是没有更多“可能性”。因为现实并非完完全全由自我控制,现实中有自我不能完全控制的他人,所以现实比梦里更多的“不得已”。而“不得已”正是“可能性”。也正因如此,梦与死亡一样,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了现实中活生生的自我,以及他人。


    最后,如果死亡是一面无限高、无限长以及无限厚的墙,那么阴阳两隔的二人,其实就如同不会再见的男女朋友。或者是彼此擦肩而过的路人:在偶遇之前,在偶遇之后,对于彼此而言其实都形同死亡。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每一次偶遇都相当于经历了一次死亡——他人之死以及自我之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每一次偶遇,看见有限的他人以及有限的自我。


    而正是因为自我与他人都是有限的,都并非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我们都不可能完全控制彼此,不可能事事如自己的意;这种“不可控”和“不如意”,就是“不得已”,也就是“可能性”——现实世界的可能性,生命的可能性——我们只有连结在一起,才能实现更多的可能性;自我的意义也只有在他人那里才能真正完整。即“向死而生”,亦即“生生不已”:在最后那一天到来之前,一切都是未定的,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可能性,人生是敞开的。所以,死亡、梦还有偶遇,对于我们最大的启示就在于:看见有限而真实的自我和他人,看见自我和他人之间的连接——他人,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和同事还有路人等等——同时,看见生命与现实世界的可能性。而不是迷醉在唯我论的自恋之中,或者消沉于虚无主义的幻象里。所以,去奔跑吧!去相遇吧,去拥抱吧,去离别吧,去欢笑去哭泣,去惆怅去迷茫,摔得遍体鳞伤,然后争得光芒万丈!然后继续奔跑!直到推开柴扉,看见静候的死神。


    又附:本期节目中涉及的概念、书籍和电影:
    1、Memento mori,拉丁语“记住,你终有一死”;
    2、“心物二元论”,由笛卡尔在《方法导论》中提出,而后在《第一哲学沉思录》里体系化完善;
    3、“向死而生”,出自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4、“存在先于本质”,出自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即“人是绝对自由的,人的存在则表现为种种可能性”,或者通俗来说就是“我们拥有对自我的选择权”,亦即“我选择故我在”;
    5、“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出自加缪《西西弗斯神话》,原书副标题为“论荒诞”;
    6、“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7、“虚无主义”,即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没有目的,没有可以理解的真相也没有最本质的价值;
    8、“唯我论”,即认为除了“我”之外没有任何存在,整个世界以及他人都是“我”幻化出来的;
    9、“缸中之脑”,为哲学家普特南提出的一个著名思想实验;
    10、“电车难题”,由菲利帕·福特首先提出的伦理学思想实验;
    11、“死亡驱力”,即弗洛伊德所谓“Death-Drive”,亦即指毁坏冲动、攻击本能或求死本能,一种要摧毁秩序、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
    12、“五月风暴”,指在1968年5月至6月在法国爆发的一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群众运动;
    13、《环形废墟》,博尔赫斯的一篇短篇小说;
    14、《死神来了》,2000年上映的美国惊悚电影;
    15、《黑客帝国》,1999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电影;
    16、《心灵捕手》,1997年上映,由罗宾·威廉姆斯和马特·达蒙主演的美国剧情电影。


  • 本期的主题是《热爱》


    前段时间坐着发呆的时候在想,我能有什么样的爱好去打发时间。反思了一下自己,好像什么都会一点,又好像什么都不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尝试做过很多事情,也没有什么是一直坚持的。
    于是想起了热爱这个话题,大家眼中的爱是什么,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热爱的东西。

    本期邀请到的聊天嘉宾是Sting,一个我认识了很久的朋友,从高中时期开始就好像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规划在走,成为了双鸭山风雨球场的守望者,经历了日语和法语学习,日语没学会,法语会说了,于是去了法国读书。

    因为线上录制,调了半天Sting的声音还是这种样子,于是放弃了,凑合着听,如果他炸麦了,我先。


    本期参与:13,Sting


    赏味指南:

    「以前」          03:12

    「消磨」          30:27

    「现在」          40:23

    「快餐」         01:06:42       


    赏味指南仅供参考,喝醉的状况下说到哪算哪,互相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喜欢我们的节目就好,其他随缘,干杯。


  • “跳票一年,常规操作”

    本期节目回归初心,本台的初心就是长期跳票,随缘更新。

    在长达8个月的互相失联后,我和阿力终于意识到了年轻人之间的联系应该还需要有互联网,于是在睡前微醺下,开始了长达一小时半的关于青年的卧谈。


    本期节目内容仅代表我和阿力个人观点,不具有教学意义及参考价值,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同下收听。


    本期内容包含:《风险》《时令》《变化》《爱情》《佛》《贪婪》《痕迹》《朝气》


    收听指南:


    27:19        《风险》

    40:34        《变化》

    53:37        《佛》

    01:05:06   《贪婪》


    本期互动内容:爱情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随缘点赞分享评论,意见建议可以通过任何您能想到的方式联系我们,或者通过163电邮whiskytalk@ 联系我们。















  •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台北不是我想象的黄金天堂,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


    “鹭漂"逐渐成为厦门年轻人的自嘲,作为热门旅游城市,作为一个全国房价第一梯队的小城。


    厦门的青年是怎么看待这座城市的,这座城市的过去是怎样?我们记忆中的厦门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我们喜欢怎样的厦门?「在厦门要怎么旅游」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厦门“鲈鳗”,一个土生土长在厦门渔村的青年,和我们聊一聊过去的厦门是怎么样的。


    本期闲聊:“鲈鳗”,阿力,十三


    本期涉及:厦门,厦门美食,旅游厦门


    节目时长较长,您可以使用下方时间锚选择您喜欢的内容收听


    Timing


    01:58   厦门闲聊

    11:50   厦门各处有啥差别

    20:02   老厦门的快乐

    37:30   老厦门的美食

    49:44   作为旅游城市,厦门是什么样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您订阅点赞分享我们的节目,将节目推荐给你的朋友。

    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与我们互动,也可以通过电邮告诉我们你的兴趣爱好,想听的内容,以及对我们的意见建议。


    我们的电邮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台北不是我想象的黄金天堂,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


    “鹭漂"逐渐成为厦门年轻人的自嘲,作为热门旅游城市,作为一个全国房价第一梯队的小城。


    厦门的青年是怎么看待这座城市的,这座城市的过去是怎样?我们记忆中的厦门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我们喜欢怎样的厦门?「在厦门要怎么旅游」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厦门“鲈鳗”,一个土生土长在厦门渔村的青年,和我们聊一聊过去的厦门是怎么样的。


    本期闲聊:“鲈鳗”,阿力,十三


    本期涉及:厦门,厦门美食,旅游厦门


    节目时长较长,您可以使用下方时间锚选择您喜欢的内容收听


    Timing


    01:58   厦门闲聊

    11:50   厦门各处有啥差别

    20:02   老厦门的快乐

    37:30   老厦门的美食

    49:44   作为旅游城市,厦门是什么样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您订阅点赞分享我们的节目,将节目推荐给你的朋友。

    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与我们互动,也可以通过电邮告诉我们你的兴趣爱好,想听的内容,以及对我们的意见建议。


    我们的电邮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感谢收听本期微醺漫游,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您点赞订阅评论分享,支持我们继续创作。


    本期节目包含:青春生活、我们怎么看高考、高考读书与人生发展的关系


    另注①本期包含大量嘻嘻哈哈内容;②本期结尾有碎碎念。


    “当我们谈及高考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当我们提到青春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当我们提到读书时,读书又意味这什么?”


    “我们很少在拥有某样东西的同时就感受到他的消逝,青春除外。”


    “青春之所以美好,就是当我们意识到青春的时候,也正是青春即将消失的时候,我们知道这点,但是无法阻拦。”


    “我记得那天考完回到教室,我摸着我的桌子,想到,我可能之后再也认不出这张陪了我这一年的桌子了。”


    “不管我们之前做了多少心理准备,当这天来临的时候仍然像是没有做过任何心理准备。就像是迟暮的老人不悲不喜地感受时间和生命的流逝,但又把这种感觉强塞一个18岁少年的身体。”


    “而读书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读书意味着跨越阶级,意味着财富积累,意味着未来,甚至意味着对一个家庭的责任。”


    “当然,说道意味着对家庭的责任或许是一种在鸡汤垃圾演讲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即使在我看来,父母的付出或许并不要求回报。但是这句话没有错,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也意味着对这个家庭的责任。”


    “高考是最公平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当我们步入社会后,无法再享受到这种公平。所以我说,连高考都没有好好把握住的人,不配谈及公平。”


    “而除了这些读书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的人生的定义”


    “你的人生是什么样?你为什么活着?你该怎么活着?你要怎么感受你这一生的一切美好?这些终极问题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指手画脚地告诉你答案,只有读书,然后自己为自己解答。”


    本期闲聊:阿力、十三


    Timing

    00:36          正片开始

    05:40          高中生活

    35:34          我们怎么看待高考

    41:35          大学生活:社会初体验

    01:02:35  人生发展和高考读书的关系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您可以通过订阅点赞评论分享表达对我们的喜爱,支持我们继续闲聊。 


    如果您有任何兴趣爱好、对我们的意见建议以及想听的内容,可以通过私信或是电邮联系我们,我们的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本期节目将会为大家介绍一部纪录片:排骨


    排骨是一个非常简单且原始的纪录片,全程几乎就是一个DV机固定机位拍摄排骨。整部片子的主要内容就是排骨对着导演讲述自己的生活的想法。


    这个纪录片最有意思的点不仅仅在于排骨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更在于排骨身上的游民身份、排骨对世界,对爱情的看法与十几年后的我们并不脱节。


    Timing:

    00:36 INTRO

    09:20 排骨是什么人!

    17:34 普罗米修斯式社会文艺普及工作者

    38:10 排骨的爱情观

    50:51 理想和现实


    本期闲聊者:十三 阿力 克拉拉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您订阅点赞评论分享我们的节目,支持我们继续创作。




  • 本期节目将会为大家介绍一部纪录片:排骨


    排骨是一个非常简单且原始的纪录片,全程几乎就是一个DV机固定机位拍摄排骨。整部片子的主要内容就是排骨对着导演讲述自己的生活的想法。


    这个纪录片最有意思的点不仅仅在于排骨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更在于排骨身上的游民身份、排骨对世界,对爱情的看法与十几年后的我们并不脱节。


    Timing:

    00:36 INTRO

    09:20 排骨是什么人!

    17:34 普罗米修斯式社会文艺普及工作者

    38:10 排骨的爱情观

    50:51 理想和现实


    本期闲聊者:十三 阿力 克拉拉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您订阅点赞评论分享我们的节目,支持我们继续创作。




  •  “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年初的比特币暴涨再一次将加密货币带入了大众的视野中。


    前两天的币圈的多空博弈造成的所谓的"矿难”,又让我们对币圈的高风险高收益心有余悸。


     这两年,基金热潮让许多年轻人忍不住下场想要捞一笔外快,转眼就成了韭菜


    矿工是什么样的?我们该如何投资理财?币圈是什么?我们该不该碰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特地邀请到了“成功抄底狗狗币金矿工”阿焦与我们分享,他对币圈的看法。 


    本期涉及:「比特币(BTC)」、「以太币(ETH)」、「狗狗币(Dogecoin)」「矿工」、「矿池」、「区块链」、「算力:哈希率(hash/s)」、「去中心化」、「区块链」、「多空博弈」、「零和游戏」、「NFT」、「ETH基金」


    本期闲聊人:阿焦、阿力、十三


    Timing:

    00:45 - 币价跳水

    06:20 - 为什么当一个矿工

    09: 55 - 挖矿的概念 
    12:55 - 去中心化的概念
    14:35 - 成为一个矿工有什么门槛
    21:20 - 为什么选择挖狗币
    26:15 - 各种加密货币之间的区别
    35:00 - 关于马一龙的迷思
    40:20 - 加密货币会出现诈骗吗
    45:38 - 币圈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


    我们致力于不断下沉的电台,下期一定下沉


    任何建议意见和兴趣欢迎联系我们163电邮:whiskytalk@163





  •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爵士钢琴师克拉拉和我们探讨爵士音乐。



    克拉拉:演奏风格从古典跨越到爵士,一直在自小以来接受过的不同审美影响中平衡自己的演奏风格。从小接受系统的古典钢琴训练并举办自己的钢琴独奏会,2014年放弃古典钢琴学位获奖学金赴伯克利音乐学院学习爵士作曲与演奏双专业,期间师从过的老师有爵士钢琴演奏家、作曲家Ross Ramssay、Nando Michelin和Christian Li,教育家、爵士长号演奏家Hal Crook。在校期间曾带领自己的小乐队和爵士管乐队举办过多场个人音乐会。2020年,考入美国被科罗拉多大学爵士演奏系硕士。


    本期涉及:Jazz,Jazz Standard,jam session,swing,Ballad/cool Jazz


    本期闲聊者:阿力、克拉拉


    Timing

    00: 46 - Clara与Jazz  
    10:00 - 什么是Jazz Standar 
    24:10 - Jazz 的一些术语

    30:30 - 国内Jazz当下的状态
    37:15 - 国外Jazz的环境
    47:20 - 深圳的Jazz氛围


    我们致力于不断下沉的电台,下期一定下沉


    任何建议意见和兴趣欢迎联系我们163电邮:whiskytalk@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