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1. 从周杰伦诉网易《天下3》不正当竞争案说起
2. 历史纠葛:
周杰伦与腾讯音乐的流媒体平台独家合作、流媒体平台行政指令背景下的交叉授权、网易云“突击”销售周杰伦数字专辑引发平台诉讼
3. 版权运营管理与法律维权相伴相生
4. 新媒介、新渠道、新形式中的版权维护
-
提示:本期内容主要关注短剧产业的交易模式,较少涉及短剧内容、市场等业务层面问题
投资模式:定制+对投
投资人投资短剧项目的意愿
为什么投资——知名导演、知名演员、知名IP?
项目资金体量很小,为什么需要融资?——项目外投资者不能也不想做项目大股东
制作
短周期、固定团队、粗放
没有决算体系——短剧平台定制与传统定制剧的比较
制作方赚什么钱?短剧与传统影视产业的异同
发行
“利润”和“投流”
单片付费模式下,宣发环节的重要性
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短剧的发展历程
宣发成本和回款计算标准不断模糊,资方的“上当经验”也在积累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
1 郑爽与律师的对话要点
1.1起诉北京文化、晶焰沙公司始末
1.2 税务处罚的“复盘”与争执
1.3争执的起点:是否完全认可税务处罚的结论?
2 关于录音的复盘和思考
2.1 律师需要关注法律人与非法律人的思维差异
2.2 有钱人最讨厌“白纸黑字”——《毒舌律师》
2.3 签字与授权,律师的自我保护
3 关于“律师”职业污名化的现状
3.1 欧美、大陆律师社会形象的差异
3.2 大陆地区律师成本与香港对比
3.3 行业内卷导致的恶性循环
-
一、繁花,到底买了什么版权
原著《繁花》-文学作品的魔改?
其他情节来源:上海赋 野蛮生长 股市中的红男绿女 股市中的悲欢离合
音乐版权
年代剧中的特定商品、商标、地标建筑授权许可
二、影视作品的配乐及版权清理
版权费用的构成
版权清理问题——《偷心》的词曲、录音版权分离?
原唱授权比翻唱更贵?——这个问题忘记讲了,实际上两者价格差别不大,且原唱授权路径一般比翻唱授权路径更清晰,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会优先选原唱版本。
原版授权和影视原声带的取舍
三、片头片尾与继承之战
-
一、一个“灾难”公关的始末
二、文化产业总少不了“幕后”和“台前”的纠葛
市场是商业价值的试金石。
创作团队与主播的论战是一个法律问题吗?
聊聊曾经风靡一时的“囚歌”。
三、公司与个人IP的利益冲突
主营业务的选择:电商or艺人经纪。
要不要造星,是一个问题。
造星成功的下一步——资源如何分配?
-
一、晋江文学诉汪海林案
事件起源:影视作品中原著作者署名权争议
一审判决中,两项因素判定构成名誉权侵权
1.侮辱性言辞
2.批评不合理,武断下结论
二、讨论
1.晋江平台是否侵害了作者署名权益?
2.法律意义上的署名权及署名标准——李志诉腾讯案
3.对于晋江的署名形式,能否讨论和批评?
4.汪先生的行为是否有豁免侵权的空间?
三、名誉权侵权与言论自由的关系
言论自由能够作为名誉权侵权的抗辩吗——什么是“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侵权的交叉与取舍——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
结束语:网络时代,谨言慎行,多说多错。
-
从近期热点事件说起,再次聊聊演艺行业的税务问题。
本期是串台节目,半年没更新了,感谢「文娱圈内人」的邀请和内容策划。
习惯看时间点索引的朋友可以看「文娱圈内人」主页的发布: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490f94cd5672220580a632d
【Highlights】
税务问题爆出后:
01:39 从法律角度,怎么样算“锤了“?(见下图)官方出结果要多长时间?自下而上举报vs自上而下稽查,从流程和结果上有什么不同?
04:58 从娱乐圈角度,怎么样算“锤了“?几大卫视官微删除艺人相关微博是一种信号吗?
07:08 “偷税”“漏税”“逃税”概念有什么不同?分别多严重?
09:18 现实角度,合法范围内希望少交税是人之常情,偷税漏税违法行为在很多行业存在
13:52 明星偷税漏税现在一般如何判决?会和当年刘晓庆一样吗?
16:35 国家稽查税务问题最普遍的方法:1抽查 2公告要求自查自纠(比如前两年霍尔果斯)
19:49 被重点关注的情况:1被举报2自查自纠后还不缴齐
21:11 偷税漏税明星是不是等于在娱乐圈被永久封杀?还有复出可能性吗?
22:42 明星没被封号但又播不了剧,被“软封杀“的原因?
24:08 宋祖儿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这几天会在忙什么?大吧发言是为了什么?
26:10 《折腰》《无忧渡》还能播吗?之后公关策略可能会怎么做?
27:45 “资本“想保艺人吗?能保艺人吗?
明星税务处理科普:
30:17 从法律角度,只有完全合法和不合法的上下限;如何划分经营收入和个人劳务收入?
35:17 以个人和公司名义报税有3方面不同,会带来缴税金额的巨大差距
40:22 从业务角度,如何划分经营收入和个人劳务收入?名目和税点协商?以及一种圈内灰色收入的商业模式
43:34 “明星工作室“和经纪公司的不同?家庭作坊为什么不太行?
44:45 ”避税“是伪概念;“拆分合同“是合法的?
48:03 做慈善作为一种税务处理方式?
49:43 “税收洼地“概念和客观影响
53:37 虚拟货币作为一种税务处理方式?
56:03 对明星工作室处理税务的建议 -
一、艺人为什么要解约
1. 艺人商业价值的提升与收益分配不完全匹配
2. 一项优质“资产”总是拥有潜在的大买家
3. 艺人的发展阶段与经纪公司、经纪人的阶段是否匹配
二、解约工作的难点
1.解约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2.解约的依据是否充足
3.艺人与公司之间的对峙,无论是成本还是风险,都处于劣势
4.通过考研、考公的方式,能不能直接解约?
三、解约工作的实际流程——黄婷婷案的过程与结果
-
1.吃瓜与猜想——狂飙剧组与张译之间的纠纷
2.演员的“番位”之争
“撕番”的本质是什么?
只有演员才撕番吗?
演员是否能争取自己的权益,这个权益争取的尺度又是什么?
3.题外话:再次聊聊“限薪令”
限薪令的原理与执行情况
实践中,因限薪令产生的纠纷如何处理——“七日生”项目组与王千源纠纷、上海法院调解案例
到底是先定预算,再选演员,还是定了演员,才有预算?
-
为什么 “现场永远不按剧本拍”
1.编剧的话语权问题
1.1 编剧与作家的区别
1.2 编剧的法律地位
2.常见的影视项目筹备流程
2.1 先有项目策划,之后创作剧本——定向委托创作
符合大部分影视项目制作流程
很多制作公司有自己常年合作的编剧团队
2.2 编剧独自创作剧本,再寻求投资
剧本很难找到买家
面临创意被盗的风险
3.导演中心制与制片人中心制
3.1 为什么是导演中心制
3.2 制片人中心制——影视工业化的逻辑
3.3 为什么会有“导演剪辑版”
3.4 聊聊近些年出现的“完片担保”项目
-
1. 聊聊春节档票价——是不是“竭泽而渔”
影响春节档票价的主要因素:发行限价、院线限价、票补减少
Tips:院线、影院经营管控;宣发策略:票补与买场次;
春节档票房未达预期的原因:影片数量、影片类型、影片质量
Tips:部分影片未上映,超能一家人、夺冠;战争片;质量,一言难尽,对比去年春节档。
2. 2021年电影市场整体变化
“片荒”——阿凡达与魔戒三部曲的复映
Tips:紧急上片;
行情遇冷引发的连锁反应:出品方、制片方与院线方的差别
Tips:出品方,没钱可以不投,缩紧腰带过日子;
制片方:权当放假,少赚一点,等好项目;
院线方:过度扩张,现在养人、养场地,没片子,没钱,倒闭潮,洗牌期。
3.影院行业的变化
回顾过去,影院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冒进”
为什么电影出品公司要重资进入影院——“我是潘金莲”的排片之争
疫情过后,电影发行的渠道发生了变化
Tips:网络发行与影院发行的争夺
院线电影窗口期的缩短,到底意味着什么?
Tips:囧妈、黑寡妇、花木兰——如果我可以等20天后免费看,为什么现在要花钱去电影院?
结语:也许看电影的文化不会改变,但电影院确实在失去他的观众。
-
搏击俱乐部剪辑——
1. 境外影视作品引进的管控逻辑
1.1 影视作品引进与传统商品进出口管制的差异——从发行端管控引进端
1.2 影视作品引进审批渠道:电影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
2.境外影视作品引进的市场现状
2.1 以美剧和国产剧差异为例
2.2 境外电影的引入模式:分账与买断
2.3 特别解释:电影行业的“龙标”
3.引入作品的“剪辑权”
3.1影视作品跨境发售的“剪辑权”条款
3.2不同法律体系下对剪辑权限的不同限制
3.3搏击俱乐部剪辑的争议解读
-
音乐人与音乐录制产业
中国大陆的唱片业发展
版权概念的普及与发展
互联网正版化进程
音乐流媒体授权的通行规则
流媒体平台未来的发展
-
1.剧组的构成
核心主创与剧组打工人
剧组中的人员划分
2.剧组是如何组建的
3.聊聊剧组的人力成本问题
-
1.谈谈对宋冬野微博内容的感想
2.当前演艺明星管理中的立法空白问题
什么是劣迹?
谁确认劣迹,按照何种程序确认?
限制的范围和期限?
3.聊聊当下广电系统对艺人的管控趋势
-
1.艺人经纪合同的常见形式
商务经纪与独家经纪的差别
2.国内艺人经纪产业的发展
从早期的明星管家到如今的金牌经纪人
3.为什么艺人与经纪公司合作中常常出现矛盾
经纪公司运作艺人的思路转变
绝大多数独家经纪合同极不平等
互联网时代,艺人的成长曲线无法预测
行业内人员流动性不断提高
-
曾经接触的大量制片人,即使行业经验丰富,对影片宣发工作的了解也颇为有限,聊起来往往概括为一句话——“水太深”。
本期就围绕院线电影宣发工作展开,谈谈其中涉及的商业逻辑及法律问题。
1.决定出品方与发行方关系的核心——电影价值
2.宣发费用与代理费用的安排
3.发行方参与投资的安排
4.保底发行模式解读
-
1.乐夏停办的官方理由与解读
2.疫情对乐夏节目的实际影响
3.乐夏所面对的关键问题:节目方与艺人方、艺人公司之间的利益如何平衡
4.乐队的唱片公司、经纪公司扮演什么角色?
5.音乐作品版权对乐队后续发展的重要性
-
1 流量艺人的天价片酬常见吗?
1.1 影视作品常见的制作成本
1.2 行业内一线艺人的片酬水平
2 当下一线演员的片酬情况
3 郑爽天价片酬是如何产生的
3.1 电视剧和电影行业的差别
3.2 早期电视剧产业的发行逻辑
3.3 网络视频平台对电视剧产业的改变
3.4 网络视频平台的收片逻辑
4 流量明星的天价片酬会一直保持下去吗? -
截至发稿日,《你好,李焕英》票房突破49亿。
短短的两周春节档期,已有两部影片票房杀入历史前十。
曾经的“电影投资”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话题中,
毕竟,21世纪,谁又和钱过不去……
不过,文娱产业的故事总是离我们的生活略显遥远,充满未知。
电影票房可信吗?
电影投融资是咋回事?
普通人能参与电影投资吗?
电影投资有哪些风险?
本期不二法门,就让我们一起聊聊,影视项目投融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