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Deepseek的出圈,超越了仅作为科技行业的一个热点,实际变成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从行业角度,它实现了技术突破,成本指数级下降,模型能力可与国际顶尖一战;从国民情绪角度,它是中国本土创新、硬核创新的一道曙光,尤其是中美对垒、科技竞速的大背景下,其价值可能要在十年后回看时才更具意义。
这些精彩,都指向了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模型V3和R1的成就背后,实际上在技术路线判断、组织创新的方式、人才的获取和选择,包括梁文锋自己的人生路径、对终极理想的刻画上,处处可见他鲜明的、“非共识”的观点。他为什么做出这些选择,什么支持了他做出这些选择,才是我们最好奇最想探讨的。
所有的范式都会失效,唯有看本质的能力不变。
——
【时光机】
02:20什么是大模型
03:24它能做哪些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做不了事
06:15为什么大模型需要GPU而不是CPU
09:58Deepseek为啥突然出圈
15:47大模型的商业模式
20:47Deepseek模型的强对大众有什么影响
23:02Deepseek的AGI理念和践行
26:33梁文锋的人生履历
32:32“非共识”选择一:土博,新人,甚至素人
37:24“非共识”选择二:模型创新的信念和路径
34:27大模型人才画像
41:34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46:11为什么商业组织花大钱搞研究:风险收益比可控的决策
51:16为什么看似有先见之明地屯了万卡:AI三要素的组合不变
55:19为什么只用本土人才搞大模型:所有的套路都是上一时代的产物
01:00:37为什么创新需要尽可能少的干预:创新的本质是波动,核心是留白
01:09:36梁文锋为什么选择量化作为职业赛道
——
【主播】
CK:16年金融大厂搬砖工,商业爱好者,干过投研,做过销售,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老板
Jessica:13年互联网大厂人类观察员,潜水攀岩,希望体验世界+探索自我
-
这期节目其实挺天马行空的。原本只准备聊星球研究所,这个当今中国新媒体的顶流(已经不只是科普类顶流了),如何创业,如何破圈,如何盈利。
但实际上我们聊了中国国家地理,聊了美国国家地理,聊了Discovery探索频道。我们回想起了在出租屋里看《荒野求生》血脉贲张跃跃欲试的青春时代,第一次看到星球的出圈文章《登上珠峰你会看到什么》时心里的震撼和悸动。
很感谢有这些内容,陪伴我们的人生的旅程,打开了我们看世界和理解世界的窗。即使在这个越来越沉迷于奶头乐的时代,还有人在坚持产出深度的、优质的、严肃的、有内涵的内容。
而且可喜的是,这些内容创作者和经营者,也获得了好的商业的回报,证明了快不一定打败慢,俗不一定打败雅。
——
【时光机】
05:46星球背后的驱动因素:对优质深度内容的需求是存在的
07:28好奇心是刻在人类骨子里的基因冲动
09:17Discovery探索频道的创办背景:永远有1/4的观众要看纪录片
13:15中国国家地理怎么赚钱,以及有多赚钱?
18:16美国国家地理的“卖身史”和艰难转型
23:07Discovery近几年的财务表现
25:20自媒体平台对原有电视频道的冲击
31:20星球研究所的创业史
31:56我们是怎么入坑星球的
35:49拆解星球商业模式,它是不是一个好生意呢?
38:56慢到极致成就快,广告费最贵的科普新媒体
——
【主播】
CK:16年金融大厂搬砖工,商业爱好者,干过投研,做过销售,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老板
Jessica:13年互联网大厂人类观察员,潜水攀岩,希望体验世界+探索自我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
真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给一个童书品牌写show notes。如果不是这期节目,狐狸家这个品牌,也绝不会走进我的视野。
但是,令人惊艳的正是,一个未曾为人父母的成年人,亦被它深深打动。
在图书出版大赛道日趋式微的背景下,童书细分赛道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这其中,狐狸家绝对是国内令人瞩目的一支。
“做中国的尤斯伯恩”,它选择自研版权,慢工出细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在选题上笃定地传递着这份理解,在策划上以孩童的视角和当代的美感对大量基础资料进行巧妙地缝接,在美术和完稿阶段呈现出最考验细节的品质感。
就像节目结尾说的,作为家长,希望童书带给孩子的,是对美的感受,对世界的体感,最终形成自己的品味和判断。里面的知识和信息,孩子也许会忘记,但他记住了他对世界的感受,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这点上,我相信狐狸家做到了。
所以,虽然不知道我们的听众里多少是做父母的。但别着急划走,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慢即是快、感受它的匠心独运、感受它的真诚和美。
——
【时光机】
04:00怎么发现狐狸家的?
05:20从家长角度,对狐狸家童书的直观感受
11:19童书是否是个好赛道?
12:13整体新闻出版行业的增速 13:07对比童书的增速 13:30婴儿潮对童书市场的影响14:41狐狸家对标英国的尤斯伯恩
16:23狐狸家的创业史
10:37狐狸家的团队 17:18创始人阮凌的背景 21:41合鲸资本的加持22:16狐狸家是怎么做产品的
22:25业务模式 24:13选题阶段 24:55策划阶段 28:12美术阶段 28:47完稿阶段32:22孩子教育的分段以及对应图书的选择
35:42除了狐狸家之外的好童书推荐
37:34童书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
【主播】
CK:16年金融大厂搬砖工,商业爱好者,干过投研,做过销售,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老板
Jessica:13年互联网大厂人类观察员,潜水攀岩,希望体验世界+探索自我
-
西有山姆,东有胖东来。
如今的胖东来,从偏安一隅的区域性商超,一跃成为红气席卷全国的顶流,连曾经的行业巨擘步步高和永辉,都要问道于斯,期望获得指点调改。
网上流传了诸多东来语录,于东来自己也热衷于做自媒体输出分享。他的很多管理思想,比如分享爱、传递爱,成为最幸福的企业等等。乍一听,又像传销,又像布道,反正不像在讲做生意。
所以我们好奇:于东来是怎么走上布道这条路的,为什么有些话他来说就很合理,别人转述则像在搞抽象?换言之,于东来如何成为于东来,他的人生中经历了什么,塑造了如今的于东来?
当然,我们也从财务角度分析比较了胖东来、山姆和国内其他商超的盈利能力,以及实地考察了接受胖东来调改的北京永辉超市喜多隆店,现场感受“永辉分胖“,带回一些直观的消费者体验。
——
【时光机】
01:12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的北京首家门店“石景山喜隆多店”正式营业,销售额和客流惊人
02:03胖东来和山姆以及国内其他商超的盈利对比
04:27胖东来先后帮扶调改步步高和永辉,都带来二者股价大涨
06:10复盘于东来的人生,于东来为什么成为于东来
07:56少年辍学,混迹社会无果,经家里安排进入国营工厂 09:13原以为在工厂走上人生巅峰,谁料走向自杀的困境 11:27做烟酒生意铤而走险,三进宫,罚款倾家荡产 17:46孩子出生让于东来觉得人生有了盼头,这一局要重新开始! 20:15望月楼胖子店坚持卖真货生意爆火,还抽空去趟北京给国家造航母捐钱 22:58轰动河南的315大火案,于东来再临绝境 25:39胖东来在顾客和供应商的支持下,浴火重生27:55商业向善也是理想主义和现实落地的巧妙平衡
31:16于东来的个人趣闻轶事
36:56北京“永辉分胖“的实地感受
38:20非周末时间人流依然很大 38:55超市空间变宽敞 39:23熟食区域比一般超市大,也是人气最旺的区域 39:56其实胖东来痕迹并不明显 42:03动线大调整,方便顾客,真诚至上 45:49SKU大调整,下架精简品类 46:21生鲜蔬菜区干净精致整洁 48:12百货区位置虽然边缘但货品品质好 49:00挂满红底白字标语横幅52:35经历了早年这么多的事情,对于东来而言,更重要的是活成一个真的人
——
【主播】
CK:16年金融大厂搬砖工,商业爱好者,干过投研,做过销售,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老板
Jessica:13年互联网大厂人类观察员,潜水攀岩,希望体验世界+探索自我
-
10月16日,阔别6年的维密秀正式回归,却不尽人意。
从曾经的全民盛世,到如今超模也拉不回来的衰败,这几十年里,维秘到底经历了什么,又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变迁?
维密的衰落,似乎与女性主义的崛起离不开关系。但这是全部的真相吗?我们不完全同意。毕竟,维密的产品线也并不是只有性感这条路线。维秘也一直尝试在“性感”这个路线之外致力于满足更多样的需求,但是似乎没能在舒适、运动范畴内复制成功。
以及,强调性感,就一定是为了取悦男性吗?今天,性感,不再有市场了吗?
从维密开始走向衰落的2013年横向来看,当时似乎还同时发生了很多事:以设计和销售正装鞋为主的百丽业绩也在下滑、高奢品牌的设计开始呈现街头化、公知翻车,等等。似乎全社会在经历一场“精英叙事”的祛魅和瓦解。
本期,我们尝试从多个视角,来解读维密衰落这一现象背后的商业和社会学逻辑。
——
【时光机】
00:30 2024维密秀回归大翻车,爷青并没有回
05:55 女性内衣小史,从贵族束身衣到现代女性胸衣
08:56 维密品牌的发展历史,90年代成为全美最大内衣零售品牌
11:01 1995年维密开始推出维密秀,2000年以后步入鼎盛时期
14:52 2009年后销售业绩一路下滑,2015年维密秀收视率开始下降
15:32 公司身陷制造身材焦虑和高管性骚扰等丑闻泥潭
16:58 维密秀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度也在下降
17:55 维密生意的衰落仅因女性独立意识崛起吗?不完全认同
18:35 “性感”之外亦有多条产品线,以满足舒适、运动等多样化需求,但没能获得市场反响,且节奏慢半拍23:10 产品力本身槽点多,性价比受质疑26:21 丑闻对品牌形象的致命打击26:44 性感是否一定为了取悦男性?品牌如何坚持自己的调性?
27:33 取决于性感是否具有主体性。Thierry Mugler和Schiaparelli两大品牌给出了正面案例。30:31 政治正确对品牌定位的影响,走向了矫枉过正33:02 维秘衰落的同时,同一老板旗下的另一个主打男色性感的品牌A&F也在衰落,这是巧合吗?
33:52 精英叙事的瓦解、顶层神秘感的消失,大家不再为品牌通过营造精英想象来实现商品销售这一行为买单
39:44 随着全球经济蜜月期的结束,传统精英叙事似乎又开始回归了
40:22 维密在中国市场实现逆势增长
42:55 维密进入中国13年来的策略调整与业绩变化
45:49 如今维秘的品牌内核是什么?这是它需要回答自己的问题
——
【主播】
CK:16年金融大厂搬砖工,商业爱好者,干过投研,做过销售,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老板
Jessica:13年互联网大厂人类观察员,潜水攀岩,希望体验世界+探索自我
-
今年奥运会郑钦文夺冠之后,身边突然多出了很多打网球的朋友。
相比谷爱凌带动的其实仍然算是小众运动的滑雪热,网球是真正的大众运动。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受众,高度发达的赛事体系,极其成功的商业化成果,以及衍生开来的时尚影响力。
这不正是一桩既“美“又”好“的生意吗?
本期非常轻松愉快,我们探讨了感兴趣的两个问题:网球是商业化最成功的运动吗?为什么它能获得商业化成功呢?
我们从群众基础,球员收入,网球发展史,赛事体系,和时尚产业的联系与变迁,以及运动员的美学吸引力等角度给出了我们的观察。
最后,希望你也喜欢这项运动。
——
【时间线】
03:21 体育商业化的定义
07:10 网球:受众与商业化程度分析
11:17 网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4:59 网球全球赛事体系解析
18:56 网球四大公开赛的历史与特点
29:49 网球商业化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36:23 网球服装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意义
43:35 网球运动服装及鞋款的发展与个性化
47:38 网球风:从贵族运动到时尚潮流
——
【主播】
CK:16年金融大厂搬砖工,商业爱好者,干过投研,做过销售,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老板
Jessica:13年互联网大厂人类观察员,潜水攀岩,希望体验世界+探索自我
-
提到藏地旅游,松赞似乎已经成为绕不开的名字。无论是豪华的酒店配置、弥漫式供氧、可以观赏到绝佳风景的房间,还是路虎车队、Lamer伴手礼、始祖鸟联名冲锋衣,松赞俨然是藏区旅行天花板。
不同于单独的酒店和旅行社,松赞选择的商业模式是“结点成线”式的组合套餐,这也让松赞在硬件之外,拥有了更多独特性。
本期美好生意想要探讨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品牌。
这一切,源于松赞创始人白玛多吉先生弘扬藏地文化,“世间所有的喜悦都来自希望他人快乐”的发心,也源于早期对于藏地旅游“视觉的天堂,身体的地域”这一用户痛点的洞察。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梳理了松赞集团一整个创业历程。从酒店的发展、早期建设,到选址、藏文化沉浸式体验,再到在地服务以及成为生活方式平台的不断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因素,创始人白玛多吉的早年经历,松赞早期投资人对于松赞产品模式的重大影响,以及核心管理团队的加入,力求从大众已熟知的其他维度,讲述松赞的故事。
在讲完松赞的故事后,我们体会到,任何伟大的作品,背后都是愿力与行动。愿力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行动则是连接当下与未来的唯一桥梁。——
【时间线】
05:38松赞目前的规模情况
06:36创始人白玛多吉:兽医-迪庆电视台-北京电影学院-央视纪录片导演
12:55从2001年开业的第一家松赞绿谷山居,到2014年迪庆小环线布局完成
14:41松赞早期的重要投资人:张丰耀和托马斯
17:08托马斯劝说白玛多吉调研并落实了重要的产品形态:结点成线的环线模式
19:262017-2019年布局滇藏线
19:50今年川藏线即将布局完成
20:362015年一支年轻管理团队的加入:知诗,丹珍,洛桑
23:262020年原穷游网总裁蔡景晖的加入
24:50为什么松赞被誉为是独一无二的秘境酒店?
25:52在遗世独立的偏远选址,享受到高品质的居住体验
26:39选址构成独一无二的关键
28:09复杂的建筑方式和严格的建材选择,难以复制
33:10产品力的极致审美
33:22[松赞环线模式] ,结点成线,一店一特色
36:37藏文化沉浸式体验的产品体系
38:19前台松赞化,后台国际化
40:05 “连接"和"在地"
40:16不止是酒店品牌,更是赋能乡村振兴—人与地的连接
45:02尽可能雇佣本地员工—人与人的连接
47:59人与生活方式的连接
48:55松赞未来三年规划
50:08除了是一门生意之外,松赞还是什么?为什么会被它有所打动?
发心,愿力,行动
——
【主播】
CK:16年金融大厂搬砖工,商业爱好者,干过投研,做过销售,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老板
Jessica:13年互联网大厂人类观察员,潜水攀岩,希望体验世界+探索自我
-
重奢商场,国际大牌,世界级精品,销冠,CBD商圈,高净值人群……这么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SKP,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商场,从2011年开始霸榜国内商场销售冠军,2020年荣登全球单一店铺销售额冠军、2023年继续蝉联,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店王。
桂冠之下,我们不免好奇:北京SKP做对了什么?为什么是在北京,不是伦敦东京,或者香港上海?为什么是SKP,不是国贸商城,王府中环?从实际消费者体验来说,真正有何吸引之处?
目睹SKP的一路繁花似锦,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过去十余年的某一片镜像的映照。它诞生于中国加入WTO前后,崛起于十年间中国高端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未来SKP的路将如何,我们也将保持观察。
——
【时光机】
00:42为什么大家还是想聊想听SKP?
02:51SKP的重奢定位和销量业绩
04:28SKP的前世今生:股东结构和历史渊源
07:28国资背景的华联给与了SKP灵活性和自由度
08:35SKP在人货场三个维度进行了精心构建
08:55场的角度:将开发价值放到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考虑 12:54货的角度:足够重磅,足够丰富 14:19人的角度:买手制,直营采购,会员运营20:02为什么全球店王诞生于中国北京?
23:43为什么全球店王是SKP不是其他重奢商场?
29:31SKP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33:30未来SKP面临的挑战在增加,参考竞对太古
35:34采访时间:SKP的实际消费体验如何,哪些点赞哪些点踩?
35:58C女士:买手店,货全货新,餐饮配套好,空间设计合理 39:10B小姐:人多,人性化设施待提升 41:21X先生:综合性强不止是购物,有喜欢的特定品牌和特定餐饮 46:55N女士:品类齐全,集中分区一站式,饮食文化丰富,会员运营强,购物氛围好——
【主播】
CK:16年金融大厂搬砖工,商业爱好者,干过投研,做过销售,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老板
Jessica:13年互联网大厂人类观察员,潜水攀岩,希望体验世界+探索自我
-
一个游戏的上线,成了国民现象级的热点事件。
在过去一周里,每天都有连篇累牍的报道;从来不玩游戏的人,都准备下单PS5;如果不参与讨论一下,都显得自己跟不上潮流;全平台销量狂卷至超1000万套;二手交易平台上,收藏版价格已炒至原价10倍……
这就是《黑神话:悟空》以及它背后的游戏科学,接住的泼天富贵。
今天我们终于迎来第一个国产3A。这背后有互联网在不同区域的进化树的选择差异,也有区域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因此带来的不同游戏类的商业模型的差异。这些差异让国产3A姗姗来迟。
当它到来时,这个赛道的第一人,为什么是《黑神话:悟空》?为什么是游戏科学?
越过热度的光环,我们想讲一讲,从“美好生意”的角度,我们看到的。
当一个团队,有初心和情怀,也现实和入世,能智慧地择时,也获取了关键资源,具备过硬的技术实力,也有超越技巧的营销手段,最后再加上时代赠与的的运气。
是不是,就有了被天命选中的可能?
——
【时光机】
一、为什么想讲黑神话悟空和游戏科学?
01:41契合“美好生意”的标准
二、为什么是游戏科学?
07:50游戏科学名字的由来
08:45史前史2008-2014:执念的开端,闪耀登场但惨淡收尾的《斗战神》
11:45第一阶段2015-2017:乘手游的东风,先赚钱活下来
14:15第二阶段2018至今:重拾最初梦想,做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16:54现象级成功背后的天时地利人和
17:41游科的“人和”:杨奇及团队的单机情结和东方魔幻梦想
22:44游科的“天时”:冯骥认可要抓住中国单机游戏市场的兴起
24:35游科的“地利”:英雄互娱和腾讯两个金主适时入局
三、为什么今天才出了第一个国产3A
27:11国外有能力制作3A的公司及对应作品
27:44国外生态以端游为主,国内以手游为主
28:58微机发展史及与之带来的路径依赖
30:44欧美和中国社会对游戏的不同价值认知
33:13手游是行业目前真正的主流
33:48端游和手游在玩法、产品形态和运营模式的差别
37:56端游和手游的商业模式差异以及由此影响的大厂决策
——
【主播】
CK:16年金融大厂搬砖工,商业爱好者,干过投研,做过销售,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老板
Jessica:13年互联网大厂人类观察员,潜水攀岩,希望体验世界+探索自我
-
3M,一家神奇的公司。
第一次看到它出现在口罩外包装袋上时,以为是一个类似于“六西格玛”的质量标准,却没察觉到,它旗下的品牌,早已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早的起家,跌跌撞撞,屡遭失败,却因为一群头铁的创业人,坚持十四年才扭亏为盈,终于走上了起飞的道路。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诸多用品,曾经都是它带给世界的惊人创造。今天,它早已是一家涵盖工业、建筑、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
和我们上一期讲过的乐高不同,乐高的产品内核,如此聚焦,让它的产品力清晰简单,又雷霆万钧。而3M,它拥有丰富庞杂到难以理解的产品线,为什么也可以这样成功?它难道有什么不传之秘,能让每一类产品的成功被轻松复制?
越是探寻,就越是叹服于这家公司在创新创造上的巨大力量,让它的产品即使跨越十年为维度的周期,亦能最终迎来市场的认可。
发明之美,创新之美,这就是3M带给我们的魅力。
——
【时光机】
01:55一个无处不在的、什么都生产的、神奇的公司
04:343M的庞大产品体系:四大板块,横跨11个行业/39个品牌/7384个产品
06:44普通人身边的知名品牌(消费域):思高/Post-it便利贴/高曼/耐适康/VHB胶带
09:01工业领域有名的产品系列之“报菜名”
10:353M公司名字的由来
11:223M的财务水平:营收、净利润及净利润率
12:11初创期:略带倒霉的开场(1902-1921)
13:10挖矿两年,只卖出去一吨刚玉 16:29生产砂纸,矿石把厂房压塌 19:21矿石被油污染,客户纷纷退货 20:29头铁的投资人和管理层,永不放弃21:25成长期:发明黄金期及二战东风(1922-1945)
21:56【Wetordry防水砂纸】让3M跻身于世界磨料工业先进企业的行列 23:05【Scotch遮蔽胶带】思高品牌的第一个产品,透明胶的前身 26:01【Scotch透明胶】1929年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透明胶带 28:53【Scotchlite视觉丽反光膜】广泛用于交通路标、运动服饰领域的“荧光条” 31:22中央研究院:研究是公司得以发展的唯一、也是最主要的因素 26:48伴随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3M起飞了32:28扩张期:汽车工业及服务业崛起(1945-2000)
32:49【Scotch录音磁带】美国电台电视台的标配 34:45【3M口罩】无纺布技术迭代催生的明星 36:53【Post-it 报事贴】跨越十二年虽迟但到的市场认可 40:09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海外扩张41:13变革期:开启买买买模式,组织变革、环保方面的压力凸显(2000年至今)
44:16 3M的创新体系
44:20为什么啥都生产?是无序创新还是另有暗线? 46:34 15%原则 49:15模块式创新矩阵 53:02每年35%销售额必须来自最近五年研发的新产品 53:40对失败的容忍——
【参考资料】
1、《向3M学创新》,梁家广/欧内斯特·甘德林 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3M:创新驱动——海外核心资产启示录系列》,张忆东 著,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主播】
CK:16年金融大厂搬砖工,商业爱好者,干过投研,做过销售,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老板
Jessica:13年互联网大厂人类观察员,潜水攀岩,希望体验世界+探索自我
-
乐高,是我们最想讲的美好生意。甚至连播客的名字都还没取好,就写好了乐高的脚本。
什么是美好生意?首先,它得是一个赚钱的“好生意”;其次,在赚钱之外,它需要具备一些美感。
“美”很难定义,但我们知道哪些“不美”。内卷、打价格战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算不上美;钻营套路,利用人性之恶大赚其钱,也与“美好”二字背道而驰。
反之,通过好的创新提升效率,构建他人难以复制的护城河,让用户、股东、员工和整个社会都变得更美好,这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松弛感”,正是美感的重要来源。
回到乐高。在惊叹于这个生意的美感之余,我们也想知道,积木背后都有哪些故事?乐高是怎么找到积木这个蓝海,又一步步发展壮大?乐高9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乐高,绝对是个精彩的故事。——
【时光机】
01:14乐高契合了“美好生意”的定位,是商业美学的典范
05:33《美好生意》这档节目的由来,怎样是“好”,怎样是“美”
08:12从财务角度看,乐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08:50营收规模和净利润规模
11:16毛利率和净利率
13:25负债率和现金流
15:52乐高的起家:诞生地,创始人,价值观
19:41乐高发展史第一阶段:1932年-1979年
20:05两个关键决策:木制玩具到塑料玩具,普通玩具到自锁积木玩具
24:00销售体系和创新的原则:先商店再小孩,定义积木作为创新边界
24:53乐高发展史第二阶段:1979年-90年代中期,高速增长
25:21乐高发展史第三阶段:2000年-2006年,瓶颈期
25:48瓶颈为何产生:婴儿潮结束,自锁积木专利到期,游戏机和电视兴起
27:58自救:第一次引入外部职业经理人担任CEO
29:09新CEO布拉格曼的创新思路和改革举措
33:25改革的最终结果
34:34对改革的复盘:创新的财务压力,原有优势的放弃,新领域的艰难
40:20黄金铁三角:新管理团队诞生
41:55铁三角的经营策略:
42:07降本增效
42:49重塑和零售商的关系
44:25在积木类目下创新
45:54保持和现实世界一致的真实
48:21布拉格曼并非一无是处,两个决定依然为乐高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48:35乐高教育
50:38开放社区
52:50乐高发展史中有哪些学习借鉴之处
53:16形势比人强,搭上时代趋势的顺风车
53:40和IP的结合,讲故事听故事是人类底层需求
56:36企业对自身核心竞争力要有辩证认知,警惕盲目创新
——
【主播】
CK:16年金融大厂搬砖工,商业爱好者,干过投研,做过销售,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老板
Jessica:13年互联网大厂人类观察员,潜水攀岩,希望体验世界+探索自我
-
在第一期聊完《日本消费启示录:日本的过去会是中国的未来吗?》之后,带着第四消费时代的视角,趁着赴日旅行的机会,我们实地观察了一下当前日本社会的消费文化。
第一个直观感受是,日本的外国游客真多!和几年前主要以中韩游客为主的感受不同,这次去日本,发现欧美游客多了很多。
其次,日本零售业从业者给到顾客周到、细致的消费体验,是国内感受不到的。日本零售业态带给顾客的便捷性、无压力感和探索感,也让整个线下消费过程充满了乐趣。
同时,我们也在寻找第四消费时代的特征。和书上不同,真实的日本社会也并不那么泾渭分明,第三和第四消费时代的特征穿插其中,甚至不乏让人觉得活色生香的业态和品牌,也见证了买手店在日本的高度繁荣。
总之,和前两期相比,本期更偏聊天,聊见闻和感受。希望带给你一个真实的日本消费观察。01:53 日本线下消费的繁荣景象
04:42 全世界游客涌向日本的原因,除了汇率,还有消费体验
07:22 为什么相较中国电商的高渗透,日本看起来线下更加繁荣?
线上线下价格趋于一致 物流成本更高,线上退换货有代价 高度发达的社区商业业态让购物舒适便利 对产品和服务苛刻的要求:眼见手触为实14:49 日本小城市生活,各种细分需求也能得到精细满足
18:50 回顾一下第四消费时代的特点:从追求大品牌和物质财富转向寻求内心满足、可持续性和社区的归属感
20:24 其实日本第三消费时代和第四消费时代同时存在
彰显个性化的买手店(第三消费时代) 大部分民众的品牌痕迹不显著(第四消费时代) 依然有高奢消费群体(第三消费时代)25:44 日杂代表企业LOFT:个性化,多样化,同时提供体验和情感价值
30:02 人们转向精神领域的探索:二次元,手账,户外运动等各种兴趣爱好
32:45 故乡纳税:支持社区经济和乡村振兴
34:24 乡村改造:从日本的各个角落寻找趣味和快乐
-
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各类消费降级火出圈。山姆会员商店就是这两年大火的代表之一。
但细想一下,无论是从业务模式还是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山姆绝对算不上是消费降级。相反,更应该是消费升级。
所以,山姆是如何在消费降级的当下,把消费升级做到破圈,同时还给消费者制造了“消费降级”的假象?
以及,作为山姆母公司的沃尔玛集团,在传统超市赛道日益衰退的当下,凭借山姆再度崛起,背后靠的是什么?
在这一期《美好生意》里,我们会讨论对上述现象的思考。比如,为什么在言必称消费降级的当下,消费升级却同样存在?山姆收会员费的逻辑是什么,以及会员费定价的依据?超市行业的核心经营特征是什么,沃尔玛作为全球行业龙头,玩法有哪些独到之处?山姆与会员超市真正的鼻祖Costco相比,是否还具有显著的经营优势?
以及最后,在抛开一切术的层面,回归到初心,我们发现无论是山姆、Costco,还是国内的胖东来,大家的底层,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真诚。
这就是我们心中的美好生意。01:53 揭秘山姆会员商店:高端会员制零售的逆袭
03:43 山姆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
07:02 当我们在谈论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09:09 为什么社区店、超大型的农贸市场、仓储会员店生意不错,中间的不同体量的超市、大卖场,生意不断萎缩
16:55 山姆的会员付费逻辑是什么,如何定价的
24:11 以沃尔玛、大润发、永辉为代表的商超业佼佼者的毛利净利水平和毛利来源
28:18 沃尔玛和大润发、永辉的资产结构对比,以及它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选择
38:28 沃尔玛的核心能力
40:24 沃尔玛商业逻辑对山姆有深刻影响,让山姆赢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45:30 聊一聊山姆的竞争对手Costco
49:42 从Costco到胖东来,价值观如何塑造了企业竞争力
56:54 山姆未来的潜在风险点
-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曾经坚定的趋势被打破,曾经认为不可能的,如今正在一一发生。
变局之下,每个人都在经历焦虑、迷茫,渴望能从他人经验中找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清前路。
邻国日本,成为了当下中国学界与民众普遍参考的对象。不仅因其同属亚洲国家、同受儒家文化影响;还因当下中国,与30年前的日本,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于是这两年我们看到,无印良品与优衣库重新大行其道,拼多多市值反超阿里,曾经大火于日本的二手奢侈品行业,如今也在中国遍地开花,成为了这两年里为数不多的高景气度行业。
历史的脉搏难以琢磨。作为普通人,我们只想知道,如果中国真的有可能一定程度重复日本的路,那么未来哪些行业更有机会,毕竟,即使是在经济停滞的三十年里,日本也诞生了优衣库、无印良品等享誉全球的企业。
日本学者三浦展的代表作:《第四消费时代》,一定程度上归纳和总结了,普通日本国民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心态的变化,进而引发的消费行为变化。对比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这一变化也适用于中国。因此,通过了解日本国民在经济降速时的心态变迁,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消费市场未来一段时期可能发生的变化。
不过,在研究日本消费变迁的同时,我们也没忘记把目光投向美国。毕竟,作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代表,美国的消费发展史与日本走出截然不同的路径。这背后的原因会是什么?
最后,在看完日本和美国共同的消费发展史后,我们还是发现了二者所具备的共同点,这也更坚定了我们得出的结论:未来的中国,人们会更加注重个人体验和自我表达。千篇一律不再是消费者所希望看到的。因此,个性化、小而美的生意,有可能成为孕育创业者的摇篮。
00:28为什么讨论日本消费:日本几十年消费变迁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03:59日本消费变迁史研究中,有哪些关键观点
06:13从第一到第四消费社会时期,日本的消费行为各有什么特点
17:01疫情对中国消费市场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7中国现在处于哪个消费社会阶段
24:06中国下一个消费社会的去向可能是怎样的,以及会成长出怎样的企业
31:59美国的消费变迁和日本相比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