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关于本期】

    本期内容对我个人来说收获颇丰。

    邀请的四位嘉宾都有过广告公司的工作经历。

    其中,Lawry曾经在第22期出现过,跟我们聊过策略人的酸甜苦辣。他目前是某4A广告公司策略部负责人。

    Jerry也在广告业浸淫多年,资深阿康。

    杨扬在完成从乙方到甲方的迁移后,目前供职于某国内知名AI科技公司品牌部。

    最后一位嘉宾土豆人可能会有更多圈内听友熟悉。一年多之前他还是广告创意合伙人的身份,AIGC工具的出现既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感,却也在这种危机感的逼迫下成功转型为独立数字艺术家,获得了比以往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和客户的尊重。

    AIGC工具的出现,正在推进对广告行业的新一轮冲洗。说没有思考,没有焦虑,几乎不可能。四位嘉宾从各自不同的背景出发,聊到对AIGC的认知,以及目前阶段对AIGC工具的使用体验。

    科技的指数级发展势不可挡,而我们,既骄傲又普通的人类应用群体,只能尽量去接触它、认识它、尊重它、好好使用它。就像土豆人说的,做好领航员的角色,希望和AI工具一起发现和创造更多新的可能。

    08:31 AI大模型的幻觉

    14:05 污语料

    17:55 文生图、文生视频中的视觉污染问题

    21:41 土豆人为什么要从广告公司出来?

    25:06 作为数字艺术家,土豆人如何发挥AIGC工具的创造力?

    34:20 AIGC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用跨领域思维去理解事物

    42:07 专业广告人转型数字艺术是有优势的

    44:43 土豆人的新老焦虑

    1:06:03 AIGC工具对品牌代言人使用的影响

    1:09:36 AIGC的版权问题

    1:13:01 什么样的客户会找数字艺术家合作?

    1:19:13 可不可以用AIGC工具帮助挖掘洞察?

    1:26:33 可不可以用AIGC工具帮助做市场调研?

    1:32:14 我们要怎样面对未来做点准备?

  • 【关于本期】

    本期返场嘉宾于建刚(鱼缸),半农半X的新农人,可以撸起裤腿下地干农活,也可以为品牌筹谋规划、指点江山。不过今天我们聊的品牌是他离开北京奥美、上海朗涛后,和太太一道创建的农业手工业品牌「梅和鱼」。

    做这期对谈的起因来自于另一期聊经济下行阶段还能不能做生活方式品牌,鱼缸听了之后在微信上跟我说,其实他回乡这些年创建「梅和鱼」的过程一直都是在践行一种生活方式,农业手工业也可以做成生活方式品牌。

    从实操层面来看,更容易推行生活方式的品类一般都是能够激发目标受众热望,也就是对某一种更理想的、高于现实的生活方式的渴望。因为高于现实,就有了一个需求上的缺口。因为满足了这个需求的缺口,推行这种生活方式的品牌才更容易被受众关注和接受。那么,农村、手工、家庭小作坊式的产品能不能往生活方式品牌的方向去做呢?针对「梅和鱼」,又如何去概括这个品牌想要传递的生活方式呢?

    一方面我很推荐大家去关注「梅和鱼」的自媒体号,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激发有兴趣的朋友来持续探讨如何打造生活方式品牌这个课题。

    04:21 品牌所提倡的生活方式要跟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关联

    10:18 为什么「梅和鱼」要回到传统?回到传统对你们的生活方式、对产品来说意味着什么?

    16:22 现代农业把农业变成了工作,农人与自然和土地的深刻连接正在丧失

    21:50 「梅和鱼」目前的品牌使命、定位,和背后的思考

    30:31 如何才越能体会到一种生活方式的本质和原貌?

    36:57 推荐「梅和鱼」自媒体号,很好看很有意思

    本期音乐:

    瓦依纳《田歌》

    提及书籍:

    1. 费孝通《乡土中国》

    2. 邹汉明《塔鱼浜自然史》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关于本期】

    这是一期快乐的蹭饭聊天局。本期嘉宾,望乡、Leo和Lisa,都曾有过广告公司创意工作经历。我们从望乡投入的跑步和Leo爱好的做饭起头,饿着肚子深入探讨了怎么才能把热情,不论是对工作还是生活里朴素的兴趣,更长久、更有滋有味地维持下去......

    02:36 跑步的初衷是为了减肥,也有成就感驱使,更是为了好玩

    07:49 创意高潮是能创造自己想创造的东西,带领团队一起闯关,还能赢得客户信任

    13:43 即使当兴趣变成了工作,你还是可以去创造新的“好玩”

    17:49 有一个愿意长久投入去做的兴趣,这些人能量是很足的

    23:44 什么是创意?不要用狭隘的视角理解创意

    35:08 创意可以从任何小事里创造出来

    40:24 好策略就是好创意

    45:09 热情也是需要刻意维系的,也需要有张有弛

    51:08 把大目标切成小目标,先从小目标一点一点来

    最后祝大家龙年大吉!新春吃好喝好!

    热情可抵岁月漫长,欢迎其他有奇妙热情的小伙伴邀请我来采访你们~~

    ----------

    Leo当晚大菜的一小部分,后来吃得太高兴就忘记拍照了

    望乡的100天早餐不重样计划

    望乡设计的昂跑新春计划





  • 【关于本期】

    上一期由于录制时间有限,我们还有一些准备好的话题没有展开,其中就有「洞察」这个点。但是,洞察又非常不容易聊,随口两句也讲不清楚。我就想起2019年我们做过一次对外的品牌策略课程,其中专门花了两节课来聊洞察。本期是其中的第一课筛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启发。我自己也等于又回顾了一遍,挺好挺好,也希望后续能有更多新的案例和感悟加进来,寻宝游戏不断继续......

    02:00:00 到底什么是洞察?

    03:40:00 洞察不是观察,那什么是观察?

    09:25:00 洞察到处都是?去哪里寻找洞察、积累洞察?

    18:06 人性洞察、文化洞察的商业转化

    20:35 什么是创意洞察?

    25:37 如何去判断写下的洞察是不是个好洞察?第一是真实性

    31:15 第二是相关性,尤其是品类相关性

    37:28 第三是独特性。讲了一百遍的洞察便不再是洞察了

    未完待续......相关视频会发布在公众号「就那点小破事儿」。

  • 【关于本期】

    我和Yawei以我们正在合作的一个品牌策略项目为起点,“复盘”了我俩在这个项目操作过程中闪现过的困惑与感受,有些可能之前提过,有些没有......无论如何,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小结,也希望对乙方的策略人或是甲方营销部触及品牌策略思考的小伙伴们能有一点启发,更希望能不定期地持续做一些这方面的探讨。

    01:38 老板一会儿说我的策略写得太空,一会儿又说太具体。你到底是要怎样?!

    13:46 为什么说广告公司很多时候写的是传播策略,而不是品牌策略?

    31:25 为什么planner和文案各自都要出一句话?brand proposition和slogan有需别吗?

    34:25 做品牌策略人有意思吗?

    40:26 品牌策略人的存在有价值吗?我们如何理解自身的角色定位?

    44:48 所谓的策略工具真的有用吗?不要轻视工具,也不要成为工具的奴隶

    59:00 今天的职场嘛,有时候也有必要进行一些自我“麻醉”

    1:08:12 乙方的策略人也要懂得察言观色

  • 【关于本期】

    本期的三位嘉宾Faye、Tata和Yawei都曾经全职投身于广告、公关行业,而目前的身份都是freelancer(自由职业者)。她们做freelancer的年月有长有短,但除此之外,也都在探索新的副业,希望在持续学习和实操积累中实现兴趣与收入兼顾的“第二增长曲线”。

    她们主动把自己推向边缘化生活的过程也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 --- 在混沌中寻找新的支点,也是重新审视自己、挖掘自己、打造新的自己的开始。

    09:42 自由职业者如何找项目?

    19:17 职业经历比较短的同学适合做freelancer吗?找得到项目吗?

    26:58 Freelancer不是等活儿的临时工,而是自己的BD

    37:09 营生的freelance工作之外,还在拓展新的副业。你们都在做什么?

    54:26 找到感兴趣并愿意长期付出的领域,你对自己的人生一下子有信心了

    P.S.

    有兴趣更多交流的朋友,也可以直接关注她们的社媒账号。

    Faye的微信公众号:王叨叨叨

    Tata的微信公众号:业余时间;小红书:二嗲萌Tata

    Yawei的还在筹备中......

  • 【关于本期】

    本期没有嘉宾,浅聊了一下我今年两次去香港后的一点感受,关于城市品牌定位,以及品牌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01:04 香港,亚洲国际都会 Asia's World City

    12:21 对于社媒时代的品牌来说,ACTS > ADS

    22:56 新加坡的品牌关键词:SMART

    29:05 NATION BRANDING - 国家品牌

    40:55 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

    【西九龙区】【卡地亚特展】【‘飞龙’出街】
  • 【关于本期】

    这是《稚园稚造》第一次在户外聊天,大疆“小蜜蜂”收音效果有限,但主体声音还是清楚的。

    背景里有咖啡机研磨的声音,有周边三三两两的聊天,也有山脚下湄公河上突突驶过的大小游船。所有的声音在收音器材中都被同比放大了。

    这是一个静谧平和的下午。

    阳光正好,微风习习。

    这是一个琅勃拉邦的寻常下午。

    这期的嘉宾合力,我在加拿大读书时的同学兼好友,目前是能投居正琅勃拉邦酒店的执行董事兼业主代表(下属包括琅勃拉邦铂尔曼酒店、万象永珍精品酒店),在老挝当地工作生活三年有余。

    缠着他来录这期播客,希望能够借由他拨开老挝的第一层面纱。接下来的,就需要热爱旅行的朋友靠自己的双脚去探索了。

    我这次只去了琅勃拉邦和首都万象,没有去万荣。

    拉邦是愿意不断回来的地方。

    一方面,口口声声厌倦了现代城市急躁、雷同、表面光鲜却内在平庸的面目,而另一方面,却又根本没有勇气摆脱都市生活、消费社会长期驯养的奢求与贪婪 – 要便利、要舒适、要享受,还要宁静、要有原始趣味、要亲切真诚的关系,要有一点无视商业化消费主义诱惑的单纯……

    拉邦几乎能够完美满足这既要又要、贪得无厌的魔怔。

    为拉邦说好话也让我很纠结。想要分享心头好,希望更多的朋友来到老挝、认识老挝,却又始终都有一点隐忧:

    不知道下次来,看到的仍是独一无二的琅勃拉邦,还是下一个网红打卡地?

  • 【关于本期】

    我们最近正在合作的客户是一家国内知名的轻食餐厅集团。在与客户的分享讨论中又一次聊到了打造生活方式品牌这个课题。而这个课题本身,在之前服务过的很多客户愿景里都出现过,行业品类不一。

    那是不是所有品牌都可以拥有成为生活方式品牌的梦?

    成为生活方式品牌对品牌自身而言有什么好处呢?

    生活方式品牌是不是一定是为了满足人们更高层级的生活渴望?

    对于品牌策略人而言,又该从何入手,帮助客户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在一个整体经济下行的环境里,还有没有必要和可能性去打造生活方式品牌?

    说实话这期播客很干,可能不太容易听明白,是我们大约两年前的一期视频分享的音频剪辑版。在shownotes里会有一些辅助页,希望能够帮助听友理解。

    反倒是这次的项目很有意思,除了设定品牌方向之外,还涉及到品牌社媒内容的策略规划和传播战役的建议规划,为了保证策略能够尽量完美落地。希望等待后续合适的时机,可以跟大家分享。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前同事Ivan和我一起做了这个小课题,并在播客中分享了他对MUJI案例的研究发现。

  • 【关于本期】

    Katy Guan(关晓愉)很年轻,今年刚满30岁。她在25岁时升任某国际性4A公司策略总监,29岁成为策略长(Head of Planning)。2018年,我曾经邀请Katy来给小伙伴们分享她在戛纳收获幼狮金奖的经历与感受,结果那一次留给我最深印象的细节反而不在戛纳,而是她描述自己日常工作中是如何准备提案的 -- 从节奏、语调到目光接触、肢体动作,她会在家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演练。听上去似乎有一点old-school,但我喜欢这个小女孩的「老派」。

    Katy对自我培育、自我成长颇有心得。接受挑战、抓住机会、磨练专业、多向学习、主动积累、调整内驱......如果不能够不工作,那就「为自己而工作」。

    来听听Katy更多的分享吧。

  • 【关于本期】

    本期嘉宾梁伟丰Leong,今年4月刚刚从BBDO大中华区主席的职位上卸任,目前正在筹备自己的创新产品品牌、继续写歌、经营在小红书和微博的个人号,并且将要开启播客「转角的清吧」。

    02:45 为什么可以保持情绪稳定?

    24:38 作为创意leader,怎么去判断一个idea到底好还是不好?

    30:53 你是一个好leader吗?

    32:34 做了30年广告,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

    44:32 媒体传播环境的改变对广告代理行业的冲击大吗?

    58:33 曾经辉煌的大广告公司是否能够应对变化的环境?

    1:06:55 对于创意人来说,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1:11:01 正在做的新品牌?

  • 【关于本期】

    本期纯闲聊,源自于个人兴趣:我爱读书,哈哈哈哈。 两位嘉宾是我熟悉的小伙伴 - Ivan和Kyle。聊得很随便,也没怎么剪辑,原生状态,倒也挺自然,很开心。

    小伙伴们也顺势推荐了不少有意思的书,有兴趣的听友可以找来读一读。也欢迎大家在留言里推荐值得一读的小书哈~~

    P.S. 本期提到的用NeedScope来区隔知识获取的不同需求与目的。

  • 【关于本期】

    本期嘉宾菠萝哥在运动品牌营销领域浸淫了许多年,目前是斯凯奇中国营销负责人。

    今年citywalk热风吹起,斯凯奇作为特别拥有走路鞋专线的运动品牌当仁不让地跻身其中。

    但是,如此普的走路真的能够被大众市场接受为一项运动吗?

    citywalk真的能够赋予走路新的魅力吗?

    citywalk本身有可能长期持续吗?

    除了citywalk,走路还有什么值得挖掘的亮点吗?

    还有,走路是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与某一个品牌强绑定的吗?

    走路这件事情值得品牌投入和付出吗?

    关于以上一堆问题,我们来听听菠萝哥是怎么说的......

    另外,这期的开头还夹带了一点私货。我们在17年给马蜂窝客户建议过一款新形式的旅游攻略产品--音频攻略。为了更好地卖给客户,当时还制作了一些demo。虽然质量比较粗糙,但直到今天,作为旅行爱好者,我仍然很渴望有这样的产品能够陪伴我的旅途。而音频攻略本身,其实就是虚拟版citywalk向导。

    音频部分,感谢我的朋友刘耐贡献声音,可依完成剪辑。

  • 【关于本期】

    本期嘉宾许稼逸和钱佳乙是大学同学,也是创意热店「意类」多年的合作伙伴。我身边的小伙伴有蛮多还都挺喜欢意类,我自己的倾慕也终于在见面之后尽数表白了。

    可能因为近几年接触的创意伙伴比较少,而有限的合作经历呢又往往不太尽兴,实话实说,我对当下国内创意人的职业观是抱有偏见的,所以佳乙和稼逸的很多观点隐隐中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而且,他们比我对创意同僚有着更多的温柔和理解。

    他们说 --

    创意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因此接到brief会先思考这个案子为什么存在。

    创意人员需要有策略思考、有洞察。

    跟客户有碰撞是一件好事。

    用心做创意是可以得到尊重的。

    big idea是核心,创意形式是变化的。

    比稿即使没拿到也有好处,至少了解了新行业,这个东西是自己的。

    “传统的”短秒数广告有限制反而是好的。短视频就像塑身衣,简洁清晰;长视频就像长袍,看似空间很大,但轮廓也可能变得模糊。

    创意人的黄金期是需要积累的,不会一蹴而就。

    创意需要开放宽松的黄金时代。

    好的创意作品,前提是要允许失败。

    ......

    如果你对意类感兴趣,可以关注他们的公众号浏览以往作品,更可以随时关注招生广告,去这个物理上不太辛苦,精神上刺激兴奋的创意乐园玩一玩。我个人觉得是很难得的机会。

  • 【关于本期】

    本期的两位嘉宾Lawry跟Bart和我一样,都是brand planner(品牌策略)。在被工业化分工切割得稀碎的品牌传播光谱上,brand planner负责的是了解市场、寻找机会、定义品牌、设计传播方向等偏向前端的工作。

    Lawry的职业生涯历经胜加、DDB和Havas,Bart则刚刚从W+K离职。虽然我们三个在职业年限上呈阶梯状分布,虽然Lawry理性Bart天真我么总是瞎激动,但因为这份工作,我们仍然能够分享许多共通的喜乐与困惑。常常是刚兴奋地嗨了几句就会下坠到灰心丧气,也有气鼓鼓地抱怨之后依然难掩的期待。一直在追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背后的为什么,大概就是工作在我们身上留下的最深的烙印。

    因为彼此很熟悉,又聊得过分投入,所以其间有很多中英文夹杂的表达,还请多多见谅。

    05:30 小科普:广告公司planner这个职能的来源

    08:06 Planner令人迷恋之处No.1&2:新鲜感与思考力

    09:00 迷恋No.3:自由

    11:32 Planner与创意应该更融合还是更切割?

    13:54 广告公司作业流程中到底需不需要planner?planner与创意的边界又在哪里?

    15:54 品牌策略这摊事是不是一定要由资深planner来做?

    25:12 Planner如何面对不同品牌认知水平的客户?

    27:52 Planner需要的经验累积或许可以带我们脱离35+焦虑

    29:05 Planner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本能的冲动去追问为什么

    32:14 Planner需要有同理心和代入感

    46:21 Planner的思考不分上下班,这既辛苦又满足

    49:21 Lawry的“二级传播理论”

    52:53 Planner的出路

  • 【关于本期】

    为什么这期会突击更新?完全是对我前晚犯的愚蠢错误的警示和惩罚 -- 前天晚上,很兴奋地首次启用升级新设备,却傻缺地没给录上。还需要各位听友再多包涵一期。

    即使音质小渣渣,内容却完全不含糊。本期嘉宾kiki,带着90后、留英哲学硕士、奥美管培生、互联网大厂运营的诸多标签,分享了她进入广告行业、任职策略岗位,四年后又选择离开加入互联网大厂背后的动因和困惑。人生不过是一道道选择题,但并不是每一题都能回答得义无反顾、毫不怀疑。

    虽然我们,其实主要是我,在言谈间对广告业现状有着诸多不满;但一方面,kiki在不断帮我撕开日积月累包裹起来的厚厚成见,另一方面,痛惜的背后是始终还有爱。希望更多积极的改变发生,希望广告业仍然充满魅惑,希望广告人又开心又有钱,希望一次次的离开是为了一次次的回来......

    03:18 奥美中国在英国的英才招募项目

    08:19 工作四年后开始觉得在国内广告公司体系中不容易得到满足

    14:03 不能否认,广告公司仍然存在致命吸引力

    21:18 张一鸣说,现代人愿意付出一切去逃避思考。广告人也可以吗?

    26:19 广告就是要广而告之。广而告之是目的,不是手段

    40:03 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今天的很多客户不允许广告公司只做广告创意了

    1:03:31 为什么彭磊、东东枪、傅首尔们都离开了广告公司?

    1:09:05 我们要不要回去?这个问题始终都停留在说说而已

    1:10:48 离开广告公司,你当初想要的都达成了吗?

    P.S. 在极少数粉丝的呼吁下,本号也终于开始筹建听友群了。欢迎有兴趣的业内外朋友进群吐槽,吐吐更健康。另外,也有之前访问过的大佬有意进群分享与交流。还是那句话,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另,更正口误,茨维格的书名是《昨日的世界》。

    再另:加小编微信 kgarten 进听友群

  • 【关于本期】

    希望这是渣音质的最后一期,大疆的小蜜蜂录出来的音质还比不上苹果手机,所以本期环境噪音略有点大,对音质敏感的同学不建议戴耳机收听。不过,在听友们的督促下,本节目设备即将升级,敬请期待。

    ----------

    这期纯闲聊局,很开心Sharlene(AKA鲨鱼姐)和马吐兰(AKA马姐)再次回归,坐在一起来聊聊同事究竟要不要、能不能做朋友。

    以我的个人经历来说,但凡在没有一个同事可以算得上朋友的地方都待不久。Sharlene也说她在刚入行的时候单纯地希望每个同事都能成为朋友,是时间打磨出新的认知。而马姐,始终能够极其理性地把同事和朋友的边界感牢牢把握。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感谢这些不同,我们才能在观点的碰撞交错中认识自己、理解世界。

    6:28 不要一厢情愿地将同事关系误解为朋友关系

    12:13 同事是为了工作目标而存在,而朋友是为了情感纽带

    18:51 在如何看待朋友这件事上会不会有代际差异?

    20:33 拒绝负能量情绪的黑洞

    28:45 好朋友是互相给予空间

    33:13 马姐和鲨鱼姐的十年上下级/伙伴/朋友情谊?

    37:49 广告公司的工作状态为朋友关系的建立孕育了土壤

    43:52 可以通过别人去持续发现自己

    46:50 敏感与钝感兼具的马姐,建立了一个人强大的内循环

  • 【关于本期】

    本期嘉宾吴维鸿Bati Wu,现任上海阳狮集团群创意总监(GCD)。

    关于广告创意,还有什么好聊的呢?

    对创意工作越来越喜欢,因为看到全球作品越做越好 广告创意可以是让社会变好的一份子 创意也是个手艺活 提案永远会准备Option 2 创意需要自嗨,至少感动自己 创意工作很开心 广告的本质在于说实话 创意也可以“揭伤疤” 今天的广告行业不再是当年MADMAN时代 对细小创意的敏感和雀跃 创意要simple and bold 嫉妒心也是创意的动力 We sell, or else 创意节省了广而告之的成本 创意也是要“卷”起来的 创意需要被认同被欣赏 把创意能力当作一种傍身技能去打磨 缪斯女神会眷顾努力的创意人 创意需要同频共振的朋友 创意犹如白鸽降临的瞬间 创意要有水(迷信~~) 无处不创意

    另外,Bati在其中提到的两支敢说真话的广告片,小宇宙目前无法搭载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挪步稚园微信公众号(kgarten稚园品牌咨询)观赏,或自行在油管上搜索「dumb ways to die」、「like a girl」。

  • 【关于本期】

    本期嘉宾陈亮,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创业的朋友们包括freelancer一起聚会吃饭,时不时就会听到一类吐槽 --- 比稿被骗稿,项目做一半黄了客户想赖账,给朋友干活结果朋友不给钱,乙方因为甲方不打款而无限期拖延付款,方案一步步确认最后却被大老板推翻,一切从头开始钱却一分不加,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本期我们请来专业律师答疑解惑,希望行业里的小伙伴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健康工作、好好赚钱、不被白嫖。

    【时间轴】

    5:24 每一步做完都要客户确认,每一次讨论都要留痕保存

    8:09 营销总监确认最后却被大老板推翻了,怎么办?

    18:11 法官思维就是从合同里寻找履行的节点和依据

    19:32 创意咨询行业内容成果不明确不好界定怎么办?

    21:22 合同上的纠纷上诉法院所在地有什么tricks?

    23:18 客户抄袭盗用落榜公司创意怎么办?

    33:08 打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怎么办?

    37:13 不确定有无版权的图库可以用吗?

    39:24 AI作图的版权归属?

    44:34 哪一类客户比较容易出现合同纠纷?

  • 【关于本期】

    本期嘉宾余子筠(Chee Guan Yue)是一位浸淫在国内广告圈近30年的新加坡创意人,曾经担任电通、奥美等传播集团创意负责人。离职后创立WICKED(牛鬼蛇神),为大专院校与企业提供创意营销培训服务。

    要找Chee Guan聊的念头,源自于上周看到数英网等不同媒体转发他的一篇文章《把尊严还给设计师的AI》。一方面,我对其中提及的一些行业怪象心有戚戚;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具体地讲到了AI会给这个行业带来的挑战与机会,对行业的未来展示出难得的、具有行动力的积极。

    或许因为不再“身在高位”,Chee Guan在聊天中表达的观点与流露的情感都更加直接、更加锐利。很多时候,我对他提出的所谓的“挑战”,不过是因为自己的怯懦 --- 承认了时代大潮的汹涌,接受了个人力量的渺小,所以屡屡产生退意。

    而Chee Guan身上似乎还留存着上一代创意人的“臭脾气”。你可以说这是执拗、顽固或是自以为是,但或许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勇气 --- 相信自己相信的,哪怕有痛心有看不惯,但是不多犹豫不多怀疑,只管去做就是了。

    承认有责任就要担起责任。

    照片来自数英网

    【时间轴】

    2:51 我们今天的创意还不够尖锐不够好玩

    4:24 我就是想把人教坏

    5:01 创意本身应该是没有框的

    7:56 我们的失败是花了四年去培养学生,他们到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15:33 税务局与达芬奇的比喻

    17:51 广告是art of persuasion(说服的艺术),不只是卖货

    24:28 追求创意是人文社会的基本欲求

    27:34 如果只给你一天时间做创意,你会怎么做?

    29:14 是我们这一代种下了祸根,让年轻一代走进了圈套

    30:52 教育也是有责任的,大学不能只教技术

    33:16 年轻人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是我们的问题

    37:49 学生们要做这个事,这个行业就有希望

    45:04 品牌要卖货,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人,要建立关系

    56:50 设计不是美化,而是筹设计谋,是解决问题

    1:02:51 广告公司还有没有必要存在?广告公司的生存根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