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生活在深圳这座新兴的移民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乏南腔北调。在我居住的这个小区里,花池旁边的凉棚下的几条连椅上,每天从早到晚总是坐满了闲聊的人们,操着南腔北调,或讲述街头见闻,或侃侃而谈自己的要么平凡、要么传奇的人生。有一天,一位湖北武汉籍的耄耋老人,正向人们讲述他当年在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做保卫工作期间,曾经担任过苏联专家的警卫,在周恩来总理视察三门峡水库大坝时,还曾负责近卫警戒,当面给周总理敬过礼。

    当听他谈到给苏联专家当警卫时,我蓦然想起十几年前在济源市政协做文史工作时,市公安局民警朱良珍,曾向我讲述过上世纪50年代,在黄河上为苏联专家秘密护航的事儿——
    接受任务
    朱良珍告诉我,1954年4月,他在当时的济源县公安局关阳派出所做内勤工作时,曾奉命护卫苏联专家秘密视察黄河。他说,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
    那时,他们派出所只有4名干警,所长陈振生赴开封省公安干校学习,所里只剩下他和李文奎、卫世立三个一般干警,而李、卫二人经常下乡,所里经常只有他这个内勤一个人值班。
    关阳派出所地处王屋山下的黄河北岸,也叫水上派出所,主要负责第五区(今大峪镇)的户籍、治安保卫工作,管理济源黄河沿线7个渡口和所有的船只、船工。
    那年4月中旬的一天,他在所里正忙着,关阳船工会主席卢景河领着新安县人民政府的领导来到所里,说国家有重要任务需要借用5只木船。新安县地处黄河南岸,关阳与新安隔河相望,两岸群众特别是船工平时多有交往。当时由于保密,新安县的领导并没有说明什么任务和具体时间,只是说原来准备用新安县的船,但新安的船既少又陈旧,没有安全保证,所以决定改用济源船。根据需要,每只船上的船工,有掌舵的艄公,还有摇橹的,以及纤夫等,至少也得16个人,5只船就得配备80名船工。并且,所有上船人员要严格审查,历史清白,政治可靠。卢景河主席对朱良珍说:“5只船80名船工不成问题,政治审查,就由你们派出所负责吧。”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朱良珍果断地接受了任务。
    挑选船工
    关阳派出所辖区内的关阳村,古为黄河渡口,乃豫西地区黄河岸边重要的水旱码头,当地村民自古而今“多以稼穑,间操舟楫”为业,商贾所云“千帆村前过,门联十三省”,就是对这一带水上漕运交通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1947年8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陈 (赓)谢(富治)大军,主要就是从关阳和附近的长泉等渡口集结后,在当地船工和济源支前民工的大力支援下,强渡黄河,挺进豫西的。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关阳一带,尽管群众生活并不富裕,但是,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渡船和船工。送走新安县的领导后,朱良珍和卢景河马上展开了工作。首先挑选船只。当时济源有30多只船,朱良珍和卢景河经过认真筛选,从中挑出了5只最好的。这5只船有关阳村的“老瓜皮”和“新瓜皮”船,长泉村的“圪塔”船,下关村卢方龙的“方船”和竹峪崔杰山的“大圪塔”船。
     
    2019年12月,济源市关阳新村革命纪念馆落成后,87岁的老船工卢光修(左一),为村民讲述当年关阳人支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的情景。
    黄河行船,关键在艄工。艄工既得政治可靠,还得技术过硬,更要有眼力、气力和胆量。为了抓好落实,朱良珍和船工会的领导决定采取“三定”的方案,即“定船、定艄工、定船工”,来选艄工和船工,用哪里的船,就定哪里的艄工和船工。经审查,长泉“圪塔”船的艄工陈书杰,关阳“老瓜皮”船的艄工卢书功,“新瓜皮”船的艄工卢景林,下关“方船”的艄工卢方龙很快就被选定下来,但竹峪“大圪塔”船的艄工崔杰山虽然技术不低,但他家里是地主出身,本人又是地主分子。很显然,在当时的时刻紧绷阶级斗争这根弦的年代里,崔杰山是不适合参加这次秘密行动的。于是,朱良珍和卢景河果断决定,将他们全家都请下船,又选了一名艄工崔怀金来撑这条船。艄工定好后,很快又在200多名船工中挑选了75名船工。
    经过几天紧张挑选,船只、艄工、船工全部选定。朱良珍和卢景河带着5只船80名船工全部集中到清河口,每天组织船工们在船上反复检查,修理船只,进行政治学习和安全教育,寸步不离清河口,等待任务的到来。
    秘密护航
    整整过了半个月,4月下旬的一天早上,黄委会清河口水文站的领导来到船上,要大家做好准备,说任务今天就到!大家听了,心里十分激动,赶紧把各种设备又细致地检查了一遍,还将船只进行编排,最好的“老瓜皮”船定为3号主船,其余1号、2号船为开路船,4号、5号船为护卫船。
    上午10时许,只见大约有40多人徒步来到清河口岸边。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早上从新安县西沃口乘船渡过黄河到长泉,又徒步走了十来里山路到达清河口的。他们依次上了船,7名白皮肤高鼻梁的苏联专家和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上了3号主船,还有几个可能是水利部和黄委会的领导也跟了上去。一些带有“勘察队”袖章的人分别上了1号、2号和4号、5号船。随同前来警卫的省公安厅二处梅经五处长,拉着朱良珍和卢景河上了3号主船。
    10时30分,所有船只从清河口出发了。每条船上的艄工、船工稳稳地驾着船,行驶在黄河上,中央领导和苏联专家沿途不时地谈论着黄河两岸的地形地貌和黄河流速的急缓。穿过牛湾、长泉、关阳几个渡口,到达交兑渡口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有人宣布开饭。于是,大家在航行中开始吃饭。苏联专家吃的是从一个竹箱里取出的面包、牛肉等,中央领导吃的是自带的饭,其余工作人员,吃的是由后勤人员发给的每人一只烧鸡四个烧饼,船工们吃的是自做的小米饭。
    吃罢饭,船行至河清口(注:位于今坡头镇)时,朱良珍看见张澜副主席和傅作义部长把地图打开,问艄工道:“你们的杜八乡(注:应为“杜八联”,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群众武装,因由八个村联保而得名,是“杜八联抗日自卫团”的简称)在哪?”艄工高声答道:“就在河北边!”
    一路上,又经过了蓼坞、连地、马住等几个济源境内的渡口,就进入了孟津境内的河段。下午5时左右,船快到目的地时,后勤人员通知卢景河把所有船工的工资核算了,然后由卢景河打条把工资领了。他们又让朱良珍打了一个收条,发给两万元(注:旧币)的出差补助。
    下午5时半,大家到达目的地孟津县白鹤渡口。船停好后,中央领导和苏联专家等一行人依次下了船,坐上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小轿车往洛阳方向驶去。朱良珍和卢景河以及船工们,挥手与中央领导和苏联专家告别后,准备返航。
    在返航途中,朱良珍觉得轻松了许多。他想:今天护卫苏联专家视察黄河,用了整整7个小时,行程70余华里。一路上,船工们凭着娴熟的驾船技艺,稳稳地渡过了八里胡同、滚锅、猪圈窝、狂口、谷洞、阎王窝、石河、圪塔、小浪底、大河、橡壳河等11个有名的水浅、浪大、易出事故的急流险滩,充分展示了济源船工高超的行船技术,顺利地完成了这次重大护卫任务。
    朱良珍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公安干警,还有写日记的习惯。当天晚上,他反复思索,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为什么能顺利完成这次重大任务呢?他总结出了三个原因:
    第一,济源船工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在整个黄河航线,上至陕西潼关,下至山东济南,济源船工的技术是数得着的。因为黄河在济源的水道既有山河,又有坡河,长期行船,山河、坡河的水性情况他们了如指掌,哪里水深哪里水浅,水流急缓,拐弯抹角,河底大石岗等等,他们摸得一清二楚,他们有眼力,有气力,有胆量。
    第二,济源的船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他们对国家对人民有高度责任感。1947年8月,人民解放军陈谢大军强渡黄河时,关阳、长泉、竹峪三个村的船工,顶着枪林弹雨,把解放军一船一船地送过黄河,立了大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三,派出所和船工会的工作认真负责。可以说,派出所在这次护航工作中功不可没。在挑选船只船工时,我们派出所和卢景河主席不分昼夜连轴转,尽心尽职把济源最好的船只,最棒的艄工和船工挑了出来。我们和船工一起,昼夜吃住在船上,组织船工们学习、备勤,使他们坚定了完成任务的信心。
    这次护航任务完成后,省公安厅的梅经五处长,在一次省公安干校学员大会上作报告时,还特意表扬了关阳派出所。
    宏伟蓝图
    如今,举世瞩目的国家重点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建成发电了。自从那年朱良珍向我说了他曾带领船工为苏联专家护航之后,好多年来,我一直在想,国家治理黄河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与那次苏联专家考察有没有关系?有一次,我在济源市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竟然在一本没有封面的《人民画报》上无意中发现,早在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后,就向苏联政府提出聘请专家综合组来我国帮助解决黄河规划的任务。1954年初,由苏联专家组组长阿•阿•柯洛略夫和其他6位专家组成的苏联专家组到达北京,同年2月,苏联专家、中国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了黄河查勘团,由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和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带队,从兰州上游的刘家峡到黄河入海口进行了实地查勘。至于朱良珍他们那一次护卫苏联专家视察黄河,难道也与日后的小浪底工程有很大关系?我从另一份资料可以看出,自从苏联专家视察黄河后,国家对治理黄河进行了规划。1955年7月18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作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这个报告提出了治理黄河的
     
    远景规划和近期计划。当时,三门峡和刘家峡两座大型综合性水库,列入了近期规划。至于小浪底水库,虽在远景规划和近期计划中没有明确提出,但在邓子恢副总理的报告中,谈到从禹门口至桃花峪这一段时指出:“这一段从禹门口到陕县两岸是黄土高原,河道开阔;从陕县到孟津是峡谷地带,是控制黄河下游的关键地段,又同山西、河南、陕西的工业区都靠近,因此这一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洪和发电;从孟津以下基本上是平原,河道平缓,可以设坝灌溉附近的农业区。”这里可看出,“从陕县到孟津是峡谷地带”,“主要任务是防洪和发电”,指的便是今日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孟津以下“设坝灌溉”,指的便是小浪底的二坝——西霞院水库。现在回想起来,济源公安和船工,为小浪底建设的前期规划也算出了一份力。而当初护送苏联专家的船工们所在的关阳、长泉、竹峪三个村,则成了小浪底工程的移民。为
     
    小浪底水库大坝
    了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们毅然告别故土,无私地搬迁了,那里已成为一片汪洋,随之形成的27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一派高峡平湖,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水上旅游胜地。小浪底的二坝库区,即西霞院水库中的200亩西滩岛,是在原来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滩”之称的老西滩之万亩滩涂之上,人工堆岛而成,是老西滩的一个缩影。新西滩的成功堆岛,犹如西霞院水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为小浪底景区的水上旅游又添一景。 
    西霞院水库中的西滩岛一瞥
                
                                    

  • 说到浮山,人们或多或少地从资料中也许有点了解。它是安徽省明光市柳巷镇的一个小山村。它虽然村庄不怎么大,可是,它的历史却是十分悠久了。所以,在这里就流传着许多历史的故事,更可贵的是遗留了许多历史文化珍迹和景观。仙牛脚印怀古,就是这里的历史文化古迹之一。


    仙牛脚印在浮山的南山岭的一座小山头上,距离浮山主峰大约一公里。这是古代浮山的八大景观之一景。


    这座小山头是浮山岭往东的岔枝。本身就像伸展开的五指向下的大拇指。山头是平秃的,山头的表面由于长年的风吹雨打,没有细砂细土,裸露着红石层。山顶上有一个牛脚印。那牛脚印横竖都有八九米,深度也有一米左右。这牛脚印的脚尖朝西北方向。看上去,真是活灵活现的。古代的人们非常敬尊这个地方,每年二月小草发芽时和十月百草枯黄时,人们都会自觉地到这里来祭拜。可是,他们的祭拜,并不是成群结队地前来,而是一个家庭或近亲的几个家庭选择特别晴朗的天气,前来祭拜。他们在这里主要是教育孩子们要勤劳,要像牛一样诚实忠厚。那场面十分庄重严肃。祭拜的时候,不允许孩子们往牛脚印里扔石块或丟草木,不允许孩子们在牛脚印里大小便或玩耍,只能围着牛脚印拱着腰小步走三圈子。


    人们为什么这么虔诚地敬爱这个牛脚印呢?原来它是仙牛脚印。


    传说春秋末年,道家始祖老子因不满当时社会世俗,周游列国,力推道家思想。有一次,他骑着一头青牛,悠然自得地出行。启程时,它欣然地嘱托青牛:吾闭目虑事也,至寒关者,立足而察情也。青牛点点头并哞哞地叫两声。


    青牛两条前腿双跪,探开腰,老子叉腿上了牛背,只见青牛双腿立起,渐渐地离开地面,驾着云头而去。老子双目微闭,惬意地在思索着什么。忽然感觉一点振动,老子双目微闪,原来是青牛的一只脚着地了。他一看,这是何地呀?是淮河的三关峡口浮山。于是,他一抖动青牛绳,青牛便立刻腾空而起,驾云头前行。谁知,老子讲的寒关却被青牛听成了三关,所以,到此着地了。


    虽然青牛听误了话,但是,它的一脚踩在浮山岭的这个小山头上,却是给了浮山人的抹不去的印迹。于是,浮山人如获至宝,视作风水之地。不光敬重此地,还把它作为修身养德的圣地。为了纪念老子到此一个点地,自古流传着一副对联:当年老子过寒关,蹄迹依稀印此山。并立名:仙牛脚印怀古。而且,它也成了古代浮山的八大景点之一。


    可是,这么一个传奇的景点,却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当地的人们胡乱开山凿石给毁坏了。不过,仙牛脚印的轮廓和深坑还在,人们站在这里,还是可以怀想当年圣人经过的情景的。


  • 浮山,一名临淮山,又叫浮玉山。位于安徽省明光市(原嘉山县)、五河县及江苏省泗洪县三县交界的淮河三峡之一浮山峡(另两峡为位于凤台境内的硖山峡、怀远境内的荆山峡)之上。据《太平寰宇记》载:“临淮山,俯临长淮。山下有水穴,淮水泛滥,其穴即高;水减,其穴还低。有似山浮,亦号浮山。”


    南北朝时期的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萧衍为与北魏争夺寿阳(今安徽省寿县),委派大将康绚主持在浮山下面的淮河上修筑拦河大坝浮山堰,壅水以倒灌寿阳城逼魏军撤退。尽管浮山堰建成后四个月即被洪水冲垮,但它是淮河历史上第一座用于军事水攻的大型拦河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坝工程,规模举世无双,早于国外六百余年,因而载入史册,浮山也因此闻名遐迩。



    相传东汉末年,三国纷争,群雄割据,魏主曹操率兵路过此地,见百里淮河下游一马平川,唯有此处淮水南岸突兀一山,形势险要,陡峭临水,河面波涛汹涌,遂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口占一联,命下属应对。


    联曰:


    登浮山,望五河,五河五道河:淮、浍、漴、潼、沱。


    此联全是实景,浮山对面五河县城,五河县因汇聚五道河流而得名,五道河流是:淮、浍、漴、潼、沱,后面四河是淮河的支流。且淮、浍、漴、潼、沱五条河流名称都有三点水旁。非常难对,被人誉为浮山绝对。


    据说,当时军中虽然名士荟萃,但无人对出下联,曹操很是失望,就命人将此上联刻在临水一边的山岩巨石上,留待后人应对。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有很多文人墨客在此对出了一些下联,比较成功的有:


    1、坐西蜀,点众将,众将众虎将:关、张、赵、马、黄。


    按,关、张、赵、马、黄,指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手下五员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2、进燕京,朝百官,百官百样官:公、侯、伯、子、男。


    3、站云岭,看六洲,六洲六大洲:亚、美、澳、非、欧。


    按,美,指南美洲、北美洲,合在一起为六大洲。


    虽然这些下联看起来对仗比较工整,比如“关、张、赵、马、黄”都指战将,“公、侯、伯、子、男”都指官员爵位,“亚、美、澳、非、欧”都指地名,与“淮、浍、漴、潼、沱”都指河流,关联性是一致的,已经很好。但是“淮、浍、漴、潼、沱”除了都指河流外,五个字都有三点水旁,五条河流之间还有一个内在关联:“浍、漴、潼、沱”是“淮”的支流。“关、张、赵、马、黄”、“公、侯、伯、子、男”、“亚、美、澳、非、欧”,除了五字不属统一偏旁外,也不具备“淮、浍、漴、潼、沱”之间的内在关联属性,当然不够理想。


    因此,时光虽然已过去一千八百多年,但浮山对联上联:“登浮山,望五河,五河五道河:淮、浍、漴、潼、沱。”仍属千古绝对,仍然等你来应对。


  • 我们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的大事,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的时候,驾临过浮山,并做过私访。


    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应该说收获不小,了解了很多民间的实情。可是,在从江南返回京城的时候,有位大臣建议:"听说淮河两岸的百姓生活比较富裕,是否驾临探访一番?"乾隆皇帝听后甚喜,下旨曰:"淮岸有寺院者,听其音也。"几位大臣忙退回他们的议事舱,查看地图,看了两三遍,才发现淮河南岸的浮山上有座中型的灵岩寺。于是,一位大臣便走到乾隆皇帝跟前,做了耳语。乾隆皇帝听后微笑,理了一下胡须,轻微地点了点头。


    于是,御龙舟行至扬州湾,便掉头进入淮河。由于顺风,御龙舟行了三日,于朝霞映红东方大地的时刻,便到了浮山。可是,御龙舟并没有在浮山脚下停靠,却停靠在北岸的巉石山左侧。乾隆皇帝先派了四个便衣卫士腰缠钢鞭,裤脚藏飞刀,前往探路。四个便衣卫士,乘坐渡船,上岸后便进入灵岩寺,迅速走了一遭,见拜佛人不多,寺院里也仅有五六个僧人,便立刻回去,禀报了所见。大家听后都感觉安全无大碍。于是,乾隆皇帝就叫人船移南岸。他夹在卫队中间,随从的卫队都打扮成农夫或游人一般,个个都暗藏兵器,进入灵岩寺。




    灵岩寺僧人见有众人前来拜佛,都纷纷归位。乾隆皇帝一行人拜过佛,前往后大殿拜见主持。主持见众人拜礼,便立刻站起来,合掌回礼,口中赐福。乾隆皇帝见主持如此恭敬且虔诚回敬拜佛人,便使一眼神,叫一大臣前去攀谈。攀谈中,那位大臣从水患、匪患、农业生产、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很自然地交流,主持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也是很自然地与对方交流。乾隆皇帝听后,开始喜形于色,当听到地方官府年年向农民加税的时候,乾隆皇帝立刻变得满脸怒气。但是,他们并没有任何言辞和动作。

    乾隆皇帝又使个眼神,那位大臣谈话休止了。按照惯例,乾隆皇帝便在寺院的赐言书上赐言:淮河好风光,浮山一枝花。但署名却没有写。


    赐言完毕,乾隆皇帝一行就告辞了。等下山上了船,随后的官员说了一句话:龙墨落浮山,寺院增光辉。主持听后心花怒放,可转念一想,还能是皇上吗?幸亏自己带着众僧人送到船边呀。


    乾隆皇帝一行回到了扬州府,给知府下令,并要求扬州府立刻传到凤阳府,从下年起:立刻减轻农民的赋税。


    乾隆皇帝回到京城后,也通令全国,首先扼制的就是增加农民税收。


    随后不久,扬州府就传出,乾隆皇帝下令不准增加农民税收的事情,是在浮山灵岩寺里了解到的事情。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像长了腿的风,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到过浮山的灵岩寺。不过,灵岩寺里的所有史料,因几经战火,都荡然无存了。这也只能当作民间的传说吧。


  • 西汉宣帝年间,京都长安是一个繁华的地方。红男绿女,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只有一样不好,那就是小偷儿特别多。因为小偷多,使京兆尹张敞非常伤脑筋,每天因被偷之事来他这里报案的,真是数不胜数,弄得偌大一座长安城人心怕怕。


    怎样才能够将小偷肃清?张敞决定自己先微服出巡摸摸底,然后再考虑整治的方法。


    张敞化装成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有几个化了装的捕役在他前后左右跟着,准备随时听从他的使唤。


    一个奇怪的人引起了张敞的注意,此人四十多岁,白晳脸庞,穿着也很讲究,看起来像个读书人。他后面跟着一个小郎,小郎牵着一头毛驴,驴背上驮着一个大白布口袋。这人无论往那家店铺门前一站,店铺掌柜的便马上出来打招呼,问他要什么。他顺手拿些东西,交给后面牵毛驴的小郎,小郎随手便装在驴身上的那个大布口袋里。也不给钱,也不道谢,转身就走,就好像别人应该给他似的。




    张敞觉得奇怪,便问一家店铺掌柜的:“你们为什么白给他东西?”“你大概不是长安人吧?”那掌柜的反问道。“不是!”张敞编着瞎话说,“我是来京都串亲戚的。”“这人是个小偷头儿!”掌柜的压低声音说,显然是怕那人听见了。“小偷还有头儿吧?”“隔行如隔山,你不做生意,不知道小偷儿的厉害,如果你打发得他满意,你可以平平安安做生意,小偷决不来打拢你。如果你对这小偷儿不尊敬,他只要打一个招呼,不出三天你所有的东西便会被偷了个净光。”


    “嗬,这么厉害?”“这就叫花花世界,无奇不有。你初来京都,可要处处小心啊!”多蒙指教!”“好说好说!”


    张敞离开那个店铺,向跟自己的捕役们使了个眼色,便有两个捕役尾随那小偷儿并没留意这些,他仍然在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索取东西,不一会儿,驴身上的大布口袋便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他悠闲地离开闹市,回到家中,但是,到家尚未坐定,捕役们便马上来将他锁拿归案。




    京兆尹张敞亲自审问了这个小偷头儿。他见抵赖不过,便承认了。


    张敞问道:“你是愿处罚,还是愿立功赎罪?”小偷头儿说:“像我这样的人,还能够立功赎罪吗?”“只要决心改恶从善,任何人都可以立功赎罪的,你只要能提出长安城的一百个小偷儿,就算你立功赎罪了,我就可以免去你的处分。”“好吧。”那小偷头儿思索着说“不过,请大老爷准我一件事…..”“什么事,说吧。”“在长安城的小偷儿行中,我的目标大,如果他们知道我被逮过了,便不会再接近我了。请大老爷赏我一身差役的衣服穿穿,我便可以把他们骗到家里,然后设法将他们捉住。”“好吧,就依你。”


    小偷头儿穿了一身差役的衣服,在大街上一出现,便有两个小偷儿问道:“嘿,大哥,怎么弄了这么身衣服穿在身上?“托众兄弟的福,我花了几个钱在衙门里弄了个差使干干。请二位给众兄弟们打个招呼,明儿我请客。”由这两个小偷儿传开去,第二天便有一百多个小偷儿来贺喜。小偷头儿果然设宴招待了他们。在传杯递盏之时,小偷头儿乘众人不注意,将事先藏在袖子里的红颜色水洒在他们的脊背上,然后告诉了京光尹张敞。


    张敞立即派出捕役,凡见衣服脊背上有红颜色的便抓起来,一天便抓了一百多个。张敞又让这百余人每人检举十个人免除自己的处分,于是又有上千个小偷儿归了案。就这样,以贼捉贼,没声张,没动一点刑罚,长安城的小偷儿便被肃清了。






  • 1945年初,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我们中国的东北、华北、中原以及华东地区,为了企图扩大侵略范围,他们到处抢占战略要塞。作为淮河要冲的浮山,日军更是不会放过的。


    是年农历大年初二,一大早,浮山的老百姓正忙着过新年,多数人家都刚刚掀开锅,准备烧水煮水饺子,有的人家还刚起床,还有的人家带着孩子在被窝里睡着,就听见山后的淮河里有呜呜的小火轮船的马达声,紧接着,就是啪啪的枪声。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辨明头绪,就听全村的狗像炸了锅一样咬起来。随着狗的叫声,日本鬼子从小火轮船上上岸进村了。二十多个鬼子和伪军,穿着黄色的棉衣,戴着耷拉着耳捂子的黄色棉帽子,端着长长的、上了刺刀的枪,满脸的凶气,吼叫着。中间的一个翻译官说:"皇军叫大家不要跑,不要怕,谁要是乱跑,就地枪毙!"老百姓们都不敢做饭了,也不敢乱动了,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扶着老人,都被集中到大街和小街交汇处的雪地上,听鬼子训话。一个当官的鬼子说一句,翻译就重复鬼子的话说一遍。训话完了,就叫人们散了回家。


    下午,鬼子带着翻译和几个汉奸,就挨家挨户通知,每家出两个人帮他们在浮山坡上挖壕沟,不去者就当场枪毙。


    鬼子选择浮山东面最高且又紧贴淮河水面的这座山头作为制高点。环山坡挖1.3米深的壕沟,并沿着壕沟建了互为三角形的三个碉堡,便于互相掩护。用了三天的时间,壕沟挖成了。而后,鬼子和汉奸们就自己动手,

    扒老百姓的草堆,砍老百姓的树木,下老百姓的门板,锯老百姓的房梁,实行四光政策。下下来的门板,用来盖在壕沟上面。砍下来的树木和锯下来的房梁,用在壕沟外围建铁丝网,并在铁丝网上挂上铃铛。扒来的草,那些高粱杆子铺在壕沟里围的山头上,高粱杆子上再铺上麦穰草。这样,高粱杆子很滑,再铺上麦穰草,就更加滑了,人是没法子爬上去的。在砍树和锯房梁的时候,有几户人家出来阻拦,都被鬼子用枪托捣在地上抱胸哭喊,其余的人连吭声都不敢吭声。


    鬼子在每个碉堡里架一挺重机枪和两挺轻机枪,在靠近河边的碉堡前面建一处棚子,棚子里架两门大炮,一门炮射口向东,一门炮射口向西,分别控制东西两块河面。面对东南角留有一条下山小路。小路通过壕沟,壕沟上架有一座吊桥。小路上端和下端各建一座岗楼。


    鬼子驻扎在山顶上,大肆收罗汉奸,欺压百姓。他们的吃水用水都要浮山人天天从淮河里挑到山顶上。那么高的山,挑一担水到山顶上,不光浑身发软,两条腿和腰简直累得像断了一样。鬼子听翻译说浮山的鱼好吃,于是,就下山来寻找会逮鱼的人,河里还结着冰,鬼子就用枪逼着十几个逮鱼人跳进水里,用网拉鱼给他们吃。有个姓蔡的中年人衣服脱得慢一点,日军就用枪托把他捣到水里,并往水里咚咚两枪。几个逮鱼人只好拼命地在冰冷的河水里游着水,拉着网捕鱼。痛苦和仇恨以及眼泪只有往肚子里咽。


    一天,村民杨道礼和吴浩民去给鬼子挑水,实在累得受不了了,挑第二趟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当挑到上山路口董哑巴家屋后时,他满腔怒火,他放下水桶,解开裤腰带,呼呼地尿一泡尿在水桶里,而后咬着牙挑上山去。谁知,这事又被汉奸姜正秀看见了。姜正秀是淮河对岸东卡子村的人,被日军收买做了汉奸。日军把它安插在董哑巴家,专门窥视山下动静。姜正秀就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日军。日军就把吴浩民抓了去,吊起来打,用枪托把吴浩民的腿都打瘸了,门牙都打掉了。


    事后,老百姓对姜正秀恨之入骨,并把此事报告了乡长凌德胜。凌乡长就带领民兵王宏友,利用夜间,把姜正秀除害在他的小老婆家。


    姜正秀毙命后,事情传到山顶鬼子那里,鬼子小队长田中角荣(就是后来做了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中日建交时,田中角荣在上海还跟周恩来总理提到浮山和浮山的回王鱼)满脸怒火,抓起挂在墙上的东洋战刀,像疯了似的,用刀指向山下,操着日本话:"八格……土八路,死了死了的!"带着二十多个日军和伪军还有翻译,顺着山路冲下山来。老百姓一看鬼子像疯狗一样冲进村子里,都拼命地跑出家门,往湖野里跑。鬼子一看老百姓乱跑,田中角荣从腰间拔出战刀,往前方一指,鼓着眼睛说:"嘎嘎击击!"鬼子们端起枪对着人们跑的方向砰砰几枪。翻译说:"大家别乱跑,再跑,皇军就要开枪打死你们了。都赶快回来!"村民们都不敢跑了,有的腿都软了,只有提心吊胆地往回走。在村子南头,鬼子开始训话。田中角荣小队长把战刀拄在地上,两腿叉开说:"你们这里毛猴子的有,杀死姜正秀的毛猴子死了死了的!"翻译说:"毛猴子就是土八路。谁家藏有土八路,就枪毙全家!"正在训话的时候,忽然,一个鬼子发现南面的田埂上露出一个人头,随即就是一枪。人们一看,是村民赵吕堂。他抬头看一下动静,想回村来的,被鬼子打死了。


    鬼子没有查到土八路,就气急败坏地回山顶,当走到董哑巴家旁边时,发觉村民冯夕井家的草房子比较大,挡住看山下的视线,田中角荣战刀一挥,两个鬼子用喷火枪一指,冯夕井家的房子着火了,火越烧越大,人们也不敢前去救东西,更不敢救火。冯家人哭着泪,忙抱孩子,抢救家当,正准备进去抱破被子的时候,就听啪啪两枪,打在冯家的房顶上,冯家人也就不敢再进去抢救东西了。紧接着,又是两枪,冯家人和村民们都吓得离开这里了。大火烧了整整一天半时间。


    老百姓们真是恨得咬牙切齿,忍无可忍,可是,又能怎么办呢?他们多想除掉这伙野兽呀!


    农历五月,端午节前的那个夜晚,大约凌晨两点左右,共产党领导的盱凤嘉大队派一个小队十几个精干队员,悄悄地摸到山下,剪断了铁丝网,四个队员带着短枪和杀猪刀准备顺着山坡往上爬,可是,怎么爬也爬不上去,因为草太滑了。耽误了近半个小时,也不能前进。小队长着急了,带着大家撤出铁丝网,准备摸掉山路下面的岗楼顺着山路爬上去。队员们撤出铁丝网时,岗楼里的鬼子好像听到什么动静似的,一边叽里呱啦地叫着,一边走出岗楼往西山坡下咚咚放了两枪。山上的鬼子也惊醒了,纷纷走出碉堡,朝山下放枪。队员们迅速撤退转移。


    第二天,天还没有大亮,日军就全副武装下山来,逐家逐户搜索。他们把老百姓又集中到大街和小街交汇处,开始训话。田中角荣小队长没有多说话,他手握战刀,在人群里走动,观看每个人的神色和表情,看有没有疲倦的样子。他在人群里来回走了有一个小时,也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就来到人群中间,把战刀挥起来,气汹汹地说:"毛猴子的胆大,想吃掉我们的有,我们要杀掉他们的脑袋,全家都死了死了的!"说罢,他一挥手,上来几个日军,按照田中角荣手指的方向,把西村的蔡志九(外号小九子)抓过去,当场开枪打死了。又过几天,鬼子又把西村的蔡志房和腰陈村的陆广义等六位村民抓去审问。鬼子用皮鞭沾水抽打他们,又用枪托捣他们,一直折腾到下午五点多钟,才把他们放回来。他们满脸是血,浑身是伤,互相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走下山来,蔡志房的嘴被打豁了,牙被打掉几颗,眼角流血,眼肿得像个杏子。当晚,鬼子在山顶上连放了十几枪,以震慑老百姓。鬼子搜查土八路无果,惶惶不可终日,昼夜提心吊胆。趁着一天浮山逢大集,老百姓都从四面八方来赶集,田中角荣带了十几个鬼子和翻译,悄悄下山来,从大街南头进街,每个人都是贼眼一般地朝人丛察看。赶集人见此情景,都不敢乱跑,也不敢乱动,只能当作若无其事地赶集买卖。当鬼子走到大街北头的时候,发现人丛中有个妇女很漂亮,田中角荣战刀一挥,指向那妇女,眯缝着眼睛说:"花姑娘的有,抓住她,抓住她!带上山的有!"几个鬼子恶狼似地冲过去,抓住那妇女,连拖带拽,拉到山上。这伙野兽,轮奸了这个妇女,致使妇女昏迷不醒,才叫人把她抬下山去。乡亲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鬼子的兽性,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


    农历七月十五,是人们传说中的鬼节。盱凤嘉大队又一次计划偷袭浮山日军的据点。首长给战士们开动员会说:明天是鬼节,我们今天晚上就要送小鬼子去过节!于是,又派了一个突击队,共九人组成。他们夜里十点钟左右,潜伏在浮山西面的柳沟湖边上。到了下半夜一点钟,突击队摸到浮山西山脚下,刚刚剪断铁丝网,突然,一只狗咬起来,突击队员们立刻停止了行动,退了下来。一个队员说:"队长,我们放火烧吧?"队长说:"不行,那样目标太大,还消灭不了敌人。"于是,他们又钻进铁丝网,准备一边拨草一边顺着草缝爬上山。谁知,这条狗又咬起来。队员们只好再退下来。这下,岗楼里的鬼子听到动静了,他们一边叽哩哇啦地呼喊山上的鬼子,一边不停地朝着狗咬的方向开枪。突击队员们眼看不妙,只好又立刻撤退转移。天亮时,鬼子看见被剪断的铁丝网,就地连放了十几枪。然后,去找董哑巴,可是,不管怎么比划,董哑巴也不明白。鬼子急了半天,气急败坏地走进村里,不停地放枪。老百姓都吓得不敢出门。更不敢吱声。鬼子走了一圈,就回到山上派人修铁丝网了。到了第四天,盱凤嘉大队接到上级指示,准备利用夜间时间,从三面强攻浮山日军。当晚,盱凤嘉大队作了具体布置和分工,叫农救会安排村民把狗除掉。夜里两点钟,战士们悄悄地来到山下,按照预先的布置分工,分别剪断铁丝网,拨开铺着的草,从三个方向爬到山顶炮楼旁,见毫无动静。大家小心翼翼,感到奇怪。他们端着枪箭步冲到炮楼门口堵住门往里面不停地放枪,一个战士往里面扔一颗麻缨弹,还是没有动静。战士们不敢站着往里面冲,他们卧倒,贴着地面爬到碉堡里面,还是没有动静。这时,他们点火照亮一看,里面除了用品,别的什么都没有了。后来才知道,鬼子接到通知,头天夜里全部逃回大本营,准备投降了。


    鬼子驻扎在浮山,给浮山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折磨,真是罄竹难书啊!浮山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恨透了日本鬼子。这民族的仇恨,这民族的耻辱,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


  • 今天,我们需要到卫生间的,都说:我去方便一下;或者说:我去一下卫生间或洗手间。可就很少听人说:我去‘’解手‘’了。


    如果,要是把时间往前推二十年,那么环境又不一样了。假设有人需要大便和小便的,不论男女,也不论老少,都是说:我去解手。


    今天,我们用‘去卫生间’、‘去洗手间’来代指解决大便和小便,只是近些年的说法,这是社会进步了,说话委婉了。可能把‘解手’一词丢掉了。其实,‘解手’这个词,不光历史长,它还是有出处的。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由于封建制度的统治,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所以,造成战乱频起,使得社会发展得不平衡,人口的居住也不平衡。于是,国家经常要迁移人口。


    在明朝开国,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有不少有见识的大臣就提出来,要充实人口,要调整人口居住地。这样,就让那些人少地多的地方,土地能够耕种起来,特别是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能够得到开垦,这样,国家才能富裕起来。大臣们的良策,得到了朝廷的采纳。于是,将社会比较稳定、农业经济比较发展 、人口比较稠密的山西农民迁移到地广人稀农业经济比较落后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百姓们由于种惯了这里的土地,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更是因为亲友们同邻的熟络亲情,大家都是恋土难移,不愿意离开。官府再怎么动员,再怎么催逼,大家仍是不动啊。于是,官宦们就用一个计策,到处张贴告示,说:“凡不愿迁移者,速到洪洞大槐树下聚合,三日内聚合完毕。凡三日内不到者,视为愿迁移者。”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喜形于色,奔走相告,纷纷来到洪洞大槐树下聚合。还不到三天的时间,大槐树下聚集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十几万人,就连几十里外的晋南、晋北、晋东的人都来了,他们都怕被迁移他乡呀。有不少人,还双手平抱胸口,嘴里叨咕着老天爷开恩。就在大家沉浸在开恩祈祷之中,一大群官兵,手握兵器,疾驰而来,把十几万百姓团团围住,并有一骑马官员手举长矛,厉声地说:“皇帝有令,凡大槐树下的百姓全部迁移,违令者杀!”百姓们东看看西看看,兵马包围,刀枪闪光,一个个也只好服服贴贴的了。官兵们生怕百姓逃走了,于是,强迫他们作了登记。然后,用长绳子把百姓们拴起来,形成几条长队,走上了移民之路。在押解的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路上不免就有人要小便和大便,于是,就向官兵们请求:“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有的说“老爷,请你解手,我要大便”。纷纷要求把绑着的手解开,去小便和大便。


    由于路途遥遥,官兵们疲惫和厌倦,只要听到有人说‘解手’,监管的官兵就知道有人要大便或小便。这样,几个月的时间,路途中便形成了习惯,而且,形成了定式的习惯,只要有‘解手’的声音,大家都知道是小便和大便。等到了目的地,这样的定式已经形成了,也就是形成了习惯。不管在移民村的哪个地方,人们就把小便和大便,顺口就说成了‘解手’。就这样,久而久之,‘解手’就作为一种定式传来了,只要是小便和大便的,都说成’解手’了。于是,就传播开去,越传越远,越传越久,一直传到了今天。也许,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更新进步,‘解手’这个历史文明的词汇也会被渐渐地取而代之的。


  • 1939年春天,日本侵略军向中国南部大举进犯,他们占领了淮河下游的盱眙县,同时,还收买和豢养汉奸队伍。此时,那些地主和官宦们闻风都纷纷南逃。小柳巷,这个淮河岸边的小村庄,是扼守淮河的好地方。这里的地主们更害怕,跑得更快。尤其大地主阚济民,他身兼盱眙县参议员,知道的国情比别人更早,所以,他携家带口,丢下自己精心建造的阚家圩,趁着深夜就南逃了。


    对于这样的战略要地,日本侵略军当然不会轻视。他们派了一百多个日伪军占领了阚家圩。这一百多日伪军名曰:和平军,号称一个团,团长是小柳巷邻村的西泊岗的地痞王小败祸,本名:王少山。


    阚家圩东北角面对街道有一座大炮楼,其他三个拐角各有一座小型炮楼,三面高大的围墙,正南面是很深的长形水塘,水塘上有座吊桥,显得十分坚固安全。


    这帮日伪军整天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抢鸡抢羊,是十足的汉奸卖国贼。当地百姓真是恨之入骨。


    1940年的正月十五,五更时分,新四军淮南支队派一个连的部队决定前来消灭这帮汉奸。带队的连长是本地人,名叫陈涤侠。


    陈连长带领队伍抵达阚家圩外,选择西南拐的小炮楼突进。炮楼底部全是大青砖砌成,封闭结实。二层炮楼有枪眼。陈连长派三个战士带上手榴弹,做成人梯,准备实施从枪眼爆破。不料,当第三个战士在第二个战士肩上刚站立起来,西面的一条狗咬了起来,里面的伪军闻声,立刻枪响起来。三个战士,都迅速地跳下来隐蔽。炮楼里面的子弹像雨点一样往外漂。接着,阚家圩里面的伪军都惊动起来,纷纷往外面打枪。陈连长见势不妙,便带领队伍撤离了。


    1940年初夏,中原八路军胡大队(刘少奇指挥的队伍,刘少奇化名胡服)挺进淮河岸边。胡大队的一个连,在拂晓前开到阚家圩下,准备拔掉日军设在这里扼守淮河的一颗毒牙。指挥部设在阚家圩东北大炮楼外50米处的河堤北岸。拂晓时,部队发起总攻。打了一阵子枪,便对里面的伪军喊话,里面的人不应,拼死地向外面打枪。天渐亮,连长派山东枣庄人周永和周杰胞弟俩前去爆破。周永往围墙里扔一颗手榴弹,飞身踩上弟弟的肩膀登上围墙,正准备跳下去实施爆破,被敌人打中胸部倒在墙外。周杰见状,怒火万丈,咬着牙,身上了围墙,刚拔出手榴弹,又被敌人打中倒在墙外。连长派人把兄弟俩背回来,兄弟俩都停止了呼吸。这时,指挥部眼看强攻无果,便命令部队只好转移。


    1940年9月下旬,八路军新二旅第五团进入盱凤嘉地区。第五团团长姓杨,所以,人们又称第五团为杨支队。杨支队到这里的第一个消灭目标就是阚家圩。


    9月24日夜,杨支队做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晚上,他们与小柳巷农救会联系并配合,将小柳巷街道南旁的店面房屋全部从内部山墙打通,形成抵达阚家圩炮楼的通道。战士们午夜时分进入通道,抵达炮楼下。先是向炮楼内打枪,里面的伪军也对外还枪。由于伪军的枪好,子弹足,枪打得非常凶。战士们不敢接近,也没那么多子弹射击,只好在通道里隐蔽。战斗十分艰难,持续到天亮。杨支队只能在一百米外将阚家圩包围起来,控制起来。早饭后,双方又交火,四面八方向里面喊话。此刻,王小败祸施一诡计:用十来支枪捆起来从炮楼的射口往外投下来,那捆枪上挂一条白毛巾,示意投降缴械。当二十多名杨支队战士前去抱枪时,炮楼内的枪又像雨点一样打出来。战士们立刻躲藏围墙下。


    团长见敌人狡猾、顽固,便命令从四周向阚家圩内开枪。敌人也不停地向外面还枪。战斗进行到太阳偏西了,团长最后才下命令:“这股顽固的敌人,我们必须用迫击炮轰炸!”


    迫击炮架在东南角,距离阚家圩约一百二十米处。第一炮打偏了,落到炮楼东面,第二炮打在东北炮楼的拐角上,炮楼塌了一块。这时,伪军们害怕了,才纷纷从阚家圩内举手出门投降。阚家圩终于被打下来了,老百姓的心头之患终于被铲除了!第二天,在小柳巷开了公审大会,王小败祸就被镇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