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everingen

  • 杨本业小红书账号:风光摄影阿本�

    杨本业小红书账号:风光摄影阿本�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72天。


    © 杨本业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张获奖作品,这一张作品很特别,他是我的学生杨本业获得的,他前几天在群里面给我们报喜,说这张获得了MPA,也就是全球手机摄影大赛2023年的风景和野生动物组的荣誉奖。我就迫不及待的把杨同学的喜讯转告给大家,让同学们一起加油。结果有同学就在向我提问说:叶老师,能不能帮忙点评一下这张照片。我想了一下,我点评是可以,但是最好的是不是应该杨同学自己来讲这张照片的的拍摄的心得,拍摄的思路呢?于是我就帮大家问了问他这张照片是怎么拍的,杨本业也非常热心地仔细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我现在呢就把我的问和他的答分享给你们。

    不过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早自习,你要预先知道你要学到的不仅是关于这张照片的拍摄,其实你还可以学到另一件事,就是如何提问。如果你喜欢一张照片,如果你有机会见到照片的作者,你到底应该问哪些问题?首先我们大体可以从器材、拍摄的场景和拍摄的思路三个方面下手来提问。


    © 杨本业


    这张照片杨同学是用iPhone13mini拍摄的,其实是一台挺便宜的手机, mini是挺小的一个手机,它的镜头也没有三支,没有长焦,这手机的各项参数其实都不如Pro、不如Max、不如Ultra,但是正是这一个简单的摄影器材,拍出了这张获奖作品。这不是正印证了叶老师一直在跟大家讲的,说我们“善书者不择纸笔”,拍照的人不要管你用什么器材,真正会拍的时候什么器材都能拍大片。

    当然,关于器材我们就不能只问他什么机型,还得问他用哪支镜头拍的。杨本业说它是用的一倍广角镜头拍摄。我又问你使用的是什么格式拍照,他说我用的是raw格式,这种格式它的画质,它的后期处理的空间会远远的大于JPEG格式。还有一个事,就是拍照用的是哪个软件拍?杨同学没有用手机自带的拍照软件,用的是Lightroom的APP,用那个软件直接去拍摄的。当然了,这个拍摄软件其实我想影响不大,你也可以用手机原生的拍照软件,它也可以拍raw式照片,或者你用ProCam等等其他的APP来拍raw式照片也是可以的,只要格式是raw,我觉得它的画质差异就会很小。

    好,那器材的事我们就简单问这么多了,接下来我问的是环境。这是在哪里拍的?他说这是在北戴河的老虎石公园拍的。这个公园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只要你去过北戴河,它是一个很老的公园,并不大,是一片沙滩,旁边就是海。老虎石公园收不收门票我不记得了,如果收的话应该也是非常便宜的价格,便宜到我根本就没觉得它在收门票。他说这个景区他是刻意去的,他去了很多次,因为他观察到冰碴的形状每天遇到的是不一样的。他说他专门查了这个冰碴的形成过程,是海水上岸以后形成的气泡在零下的气温里直接冻成冰了,然后在海浪的作用下形成了不规则的纹路。海冰每天都在白天融化,夜晚结冰,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每天就形成了不同的形状。

    环境事情我们问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再来问他的拍摄思路。首先杨本业同学是选择了日落时分来拍照,你想,他去过很多次,他应该可以在中午拍,可以在早上拍,也可以在日落拍。为什么选那个时间呢?他说这个时候暖色和冷色同时存在,天空是蓝色的,但是日落的方向又会偏暖色,阳光是金黄的。这个时候冰面的颜色也会有冷暖的差距,因为被阳光照到了冰面或者朝向阳光那个方向的冰面,就会呈现暖色,偏黄偏红,没有被阳光照到的背阴的那一面就会偏蓝一些。有了冷暖差距,也有了明和暗的差距,这个时候冰面的立体感就会比较强,你可以看到吧,这个照片的冰它不是光有纹路,不是光有那个线条,它就是有那种凹凹凸凸的一直在变化的立体感的。

    这里我想杨本业同学没有跟我说的,忘了跟我说的就是他的构图了,我就揣测一下他的构图、他的意图。其实这里有比较明显的曲线,而曲线本身就是很美的值得我们去拍摄的,同时这些曲线就一直往着一个方向走,对吧?朝着右上方走过去了。在这个角度拍下来,这些曲线整体呈斜线造型,就是从左下飞向右上,它比较动感,它比在画面里竖着走要动感一些,所以杨本业是选择站在这个位置来拍,使它斜着走。另外如果所有的曲线都斜着往右上方走,左边总得垫点什么东西,否则就会有一个画面不均衡的感觉,于是他在左边放了那几颗大石头,正好又被阳光照亮,显得闪闪发光。也正是因为那个大石头的存在,这些冰面的曲线就变成了一种引导线,它引导观众的视线从近到远一直看向石头的方向。


    © 杨本业


    好,我们已经问过了器材,问过了场景,又问过了拍摄的思路,还缺点什么吗?缺,后期处理。我再加一个(问题)啊,杨本业同学到底做了哪些后期处理呢?他甚至给我们做了这样一张示意图,他说总体来说我是把高光(亮色部分)往暖色调,因为阳光是暖的嘛,然后又把阴影部分往蓝的调,这就符合我们肉眼看到的那种效果了。然后他还强化了高光和阴影,就是把高光亮部调的更亮,暗的地方调的更暗,把冷暖的对比也做了拉大的处理。局部处理的时候呢,他进一步的又强化了高光的亮度、暖色,然后特别包括那些石头啊,冰碴上的那些高光啊都做了提亮,然后多次的去压暗天空部分、前景部分,营造一个氛围感,让这个画面的整个色调显得比较浓郁,比较漂亮。

    如果你懂得后期处理,或许你从它这张后期局部处理的示意图里,能看到它的不同的蒙版处理的不同的区域,大致能猜测到他是怎么做的、但如果你看不懂那也没有关系,你就先记住一点,后期处理的本质是扬长避短,你知道你拍的场景它的优点在哪里,它的缺点在哪里,那就发扬优点,并且隐藏缺陷。

    好,那么今天有关杨本业同学的获奖作品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不仅是要学会他的拍摄方法、后期方法,而且更重要的事还记得吗?你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分析别人的照片或者向作者提问,他们分别是拍摄器材、拍摄场景、拍摄思路以及后期处理的做法。当然其实也不止这四个方面,你还可以追问他的世界观,他的艺术观,追问他的灵感来源等等,那我们今天就不再展开了,今天时间已经够长了。

    如果同学们好奇杨本业同学还拍了什么其他的优秀作品,想跟他有所交流,你可以直接在小红书上去找到他,他的账号名就叫做“风光摄影阿本”,我也把他的账号名写在了我的语音条的下方,方便你们去找到。好,今天就聊这么多。恭喜杨本叶同学获奖,也感谢杨本叶同学无私的分享。

    那么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72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71天。

    很多人在练习摄影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感觉,说我不知道从哪开始练起,今天我给你提供一个思路,好吗?这是从我的大学的一门课程里面拓展出来的一种拍摄思路或者是练习思路。我呢曾经是一个艺术生,考美术,然后读大学的时候学的是设计。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有一门课,叫做《构成》,光听这个名字觉得有点疑惑,对不对?不知道什么是构成。构成是构图吗?好像也不仅仅是构图,它还包括你拿什么东西去构成这个画面。我印象很深刻,当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第一天布置了你只能用点来画一幅画,这个点不限大小不限颜色甚至不限形状,但是它就得是个点。然后第二天的作业呢变成了只能用线,也同样的不限粗细不限大小不限颜色,但是你只能用线条来构成一个画面。第三天就允许你用面——也就是形状来构成一个画面。你看,整个世界它不管千变万化,最后落实到纸面上,不管是绘画设计还是拍照,它永远就是点线面,这是构成一个平面作品的基本要素。这个作业我还记得我当时完成得很好,老师还重点表扬了我,给了一个全系最高分。

    所以很多年后在我自己做摄影教学的时候,我就不知不觉的把老师的教学方法变成了我教摄影的方法。你看,我今天这一个摄影早自习的帖子里边,所有的照片都是由线条构成的。我们先从最简单的看起。


    © 叶梓


    这是在苏州拍摄的一栋民居前面有一个藤蔓垂了下来,因为是冬天,所以没有树叶没有花朵,但是这个藤蔓本身特别好看。我们来品味一下,它有没有粗细变化,它有没有明暗变化?你说它只是根线吧,它还有一点立体感,是不是?它上面好像还有一些小芽儿或者是小倒刺的存在,它在粗壮的地方那个线条相对比较舒展,但是到了那个尖尖的细的地方,它就有几次比较急促的转折,它好像并不是随机的,它好像有自己的韵律感,对吗?所以这就是它吸引了我去拍摄它的原因,我在这拍了很多很多张,当时我有学生在我身边,看着我这么专注于这一个小线条,他们也是觉得很好奇的。


    © 叶梓


    那我们再复杂一点,不搞这么抽象。现在我们把一个光秃秃的枝条换成一根带有花朵的枝条,现在是不是看出什么来了,对吧?我们还是一根线,还是去品味它的粗细变化,然后转折,它的张力,但是它一旦有些具体的事物就变得不那么抽象了,就变得更容易被理解了。但是你别忘了,这张照片最好看的不是因为那几朵花,还是因为这个线条给我们带来的这种韵律和形式感。


    © 叶梓


    让我们再把事情变得复杂一些,接下来这张照片就是有很多跟这样的弯弯曲曲的线条构成的。我在北京的一个影棚里拍照的时候呢,看到地面上有非常多的电线,有黄插线板、有白插线板,白插线板那个线有点发灰了哈,然后还有黑色的电源线,三种线了吧,还有地面的裂痕的线条以及最顶上和右上角有两个魔术腿,就是那种灯架的它的线条。这里面线条蜿蜒曲折,它有的地方紧,有的地方松,就是所谓的张弛有度。它自己因为它弹性和材质的原因,它弯曲的走势也不是说完全随机的,它最大的弯能弯多大,最小的弯能弯多小,如果这个地方曾经被人折过一下,它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形变,这里面好多值得品味的东西。当然,我还做了构图啊,我把接线板放在了右下角,然后让线条大致是往左上延伸的,倾斜了手机,让它呈现一个对角线的构图,这样一来画面的形式感就更好了。


    © 叶梓


    跟曲线类似的还有折线。冬天的北京都只有这种光秃秃的树枝,树枝它就不是曲线的了,跟藤蔓不一样,它是一拐一拐的,很像是写汉字用毛笔写字的时候它有顿笔,它有转折,我甚至就一直认为中国的书法之美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参考了这种苍劲有力的树的长势,尤其是北方的冬天的树。当然,光有树枝还是有点单调,所以左上角我就放了一个红灯笼,使这个画面能丰富一点,带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


    © 叶梓


    如果说曲线折线都很好看,直线可不可以?这张照片拍的就是一个信号塔,没有别的,下边一层是小小的云,高高的塔就耸立在云上。其实它远看就是一条直线,当然仔细看里边还有很多细碎的其他的线条在里面。这条线也有变化吧,这颜色有时候是红,有时候是白,插到云里的时候刚好又变成了白色,好像被云染白了一样。


    © 叶梓


    直线再多一点就变成这个建筑的线条,这是北京的中央电视台的配楼,它的墙立面的侧面看上去就是这么样子的。我故意没有拍到整个楼的边缘,使这个墙使这个楼它就变成了一个平面的,像绘画一般的东西,就好像是我当时在大学做作业的时候,用线条所做出的画一样。


    © 叶梓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把对线的描述的方法给它拓展起来,就不拍这么抽象,就拍的越来越具象。比如我在缅甸拍的三根蜡烛的照片,我自己蛮喜欢的。三根白蜡烛,但是流下的却是黑色的蜡,这个白线条和黑线条是不是又构成了新的线条的形式呢?

    咱们的世界真的是非常的丰富,有很多可以值得拍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把它归纳起来,其实最终就是点线面。如果你觉得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练习摄影,或者是最近刚好不知道该拍些什么,不妨给自己一些小作业,你说我这一个月就练习线条的构成,看看能不能拍得更好呢?练完线、练完点、练完面,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摄影水平又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7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Zijn er afleveringen die ontbreken?

    Klik hier om de feed te vernieuwen.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9天。

    还是在前段时间我拍的我媳妇和我孩子的人像照的早自习下方,有一位同学问了个关键问题,他叫做忠歌,他说叶老师好,希望能讲一下您拍照时的心情。

    这真的是个好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人在学拍照的时候,他顾不上心情,顾得上的只有手机相机的操作,有构图、光线、色彩,到底应该怎么去运用才可以拍美一点,拍漂亮一点。但是一旦拍美拍漂亮成为一个习惯以后,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以后,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关注心情了。

    开心的情绪 © 叶梓


    照片确实会受心情影响,我拍摄这一组照片的时候,好像就是幸福的心情呗,很简单,对吧?你看照片应该能看出来。不过心情又远远不只是幸福这一种,那就正向的情绪而言,它就分很多级,有的时候是开怀大笑,有的时候就是有一点点小开心,但是也不至于笑出声来,开心跟幸福还是有所区别的。


    疲惫的情绪 © 叶梓


    不过以我的经验,这个正向的情绪,好像不是很容易被注意到,你常常会开心,但是你不会记得那些开心。往往最刺激的,最能够让我们留下痕迹的,能够让自己意识到自己有情绪了的,是负面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就很多了,包括紧张、内疚,包括后悔,包括焦躁不安,包括有压力等等。同学们听这些词什么感觉?就感觉我很想逃离对吧?我不想听这些情绪,我更不想感受这些情绪,我更不想记录这些情绪。

    唉?我绝对不是这样子的。我们的人生之所以会不断的进步,之所以会寻找更多的突破,之所以会去迎头面对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些负面的情绪。比如说我自己在上台演讲的时候,如果下边人特别多,五六百人,我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压力和有些紧张的,正是这个情绪使我有了动力去做得更好,对吗?所以我倒不觉得这些词汇是一个一个的贬义词,或者它有它们看上去那么讨厌。


    伤心的情绪 ©叶梓


    那拍照的时候你会只记录正面情绪吗?只记录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只记录孩子的可爱,但是你不去记录你旅途的疲惫,不去记录你家孩子在哭泣的时候的那个表情吗?我觉得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同样都值得记录。


    压抑的情绪 ©叶梓


    那么我们又怎么去记录这些情绪呢?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别人的表情来表达我的情绪。比如说我在有压力的时候可以去拍摄有压力的人,我在开心的时候去拍别人的笑脸,就是以人为镜,以对方来表达自己。


    © 叶梓


    但是有时候我们也借物喻人,比如说我开心的时候我就喜欢拍红色黄色的事物,蓝天和白云我也会去拍摄。但是如果我比较郁闷的时候,我就会去拍摄比较灰的画面,比如说北京的沙尘暴或者是雾霾天,或者我就在半夜出去拍照片,去拍摄空无一人的城市来表达孤独感。这些照片我相信在过去的早自习里面大家多少都有见到过,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观察它们,发现了吗?我在借物喻人。


    孤独的情绪 ©叶梓


    当然,情绪还可以用一些技巧来表达,构图啊、光线啊、色彩啊这个话题就太大了,我们就不展开来说了。只要你知道了你可以用照片表达情绪,其实就相当于推开了摄影的另一扇大门。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很多人在学构图、光线、色彩的时候,学到一定的程度能拍好看了,就觉得好像已经到了天花板了,无事可干了,没有进步的方向了。但是现在你却发现,哦,原来我以前学的所有的构图、光线、色彩都是对正向情绪的表达,那么可不可以试着反过来做呢?


    压抑的情绪 © 叶梓


    就是如果你的画面不平衡,有倾覆感;如果你的画面乱糟糟,让人觉得狂躁不安;如果你的画面曝光不足,让人觉得很压抑;或者你这个人物眼睛前方不留多少空间,使他身后多留空间,来表达他正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发现了吗?当你把所有的技巧反过来用,它依然成立。

    那么摄影里还有对错之分吗?还有好坏之分吗?显然是有。我们怎么评判它呢?就是你的技巧是否适应了你对故事的记录,对情绪的表达。实际上技巧本身根本没有好坏,我们评判一张照片的好坏,是根据你是否精确的传递了你的世界观、你的思想,或者是你想记录的这件事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好吧,那我们今后在练摄影的时候就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再去试一试,除了拍美,能不能表达你今天的心情呢?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7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你好,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8天。

    过年期间我有在洛阳给我的妻子和孩子拍摄了一组人像照片,有一位叫做小石门的同学在后面留言说:老师,这是什么镜头什么机身拍的?我想买个镜头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我的机子是索尼的a7r3,想买个定焦来拍照,但预算有限,有没有便宜的推荐?好,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镜头的问题。

    首先小石门同学应该是已经有变焦镜头了吧,咱们初学者还是变焦镜头更方便更好用,更能在一支镜头里体验到多个焦段的拍摄效果,有助于学摄影打基础。不过如果你已经有了变焦头了,想再添置镜头呢,那定焦镜头确实是很好的选择。


    富士 56mm f/1.2 图片来源:富士官网


    定焦镜头因为结构简单,所以不仅是成像效果好,而且价格还是有一些非常便宜的可供选择的。也是因为结构简单,所以定焦镜头通常还会有很大的光圈,可以拍出背景虚化比较明显的那种照片效果。我用的这支镜头是富士的56mm f/1.2光圈的镜头。因为我用的机身是富士的XT5是一个APS-C幅的机身,所以换算成全画幅的焦距的话,56mm差不独多相当于是85mm左右。


    等效焦距 85mm 定焦 © 叶梓


    85mm这个焦段真的是非常适合拍人,在这个焦段里人的脸是不怎么变形的,而且背景的虚化也足够的明显。


    等效焦距 85mm 定焦 © 叶梓


    特别是对于亚洲人来说,因为我们的五官没有欧美人长得那么的立体,所以85mm就可以了,短一点也行,50mm也适合拍亚洲人,因为在这些镜头里面五官不会变得过于扁平。但是如果是拍欧美的模特,那你就可能需要更长的镜头,比如说135mm拍欧美模特也是可以的,他的脸也不怕扁平嘛,稍微扁一点,鼻子反而没那么高,没那么大了。


    等效焦距 85mm 定焦 © 叶梓


    所以你到底用哪个焦段去拍人,也要看对方的长相,这是85mm,算是比较通用的一种镜头。


    等效焦距 50mm 定焦 © 叶梓


    同样的50mm也可以拍人,不过50mm除了拍人,就可以兼顾其他的东西了,比如说拍拍静物啊,拍拍风景啊,也是可以的。


    等效焦距 35mm 定焦 © 叶梓


    如果你要拍的人像是包括很多的环境在内的,那你或许要考虑再广一点。比如说35mm的定焦镜头。


    等效焦距 24mm 定焦 © 叶梓


    或者说你就是喜欢拍风光,那你就可以使用28mm、24mm、20mm的定焦镜头,这都是往广角的方向走。

    但如果往长焦方向走呢,再买定焦头就不那么常见了。主要是在长焦的焦段里,我们总是需要构图灵活。你拍只鸟,周围的树杈子到底拍进来多少是不一定的,所以使用定焦头反而就不方便。我们一般长焦镜头都使用变焦镜头为主,除非你有特殊的需求。比如说你在使用长焦拍远景的时候,方便程度你不在乎,构图可以慢慢来,但是你特别在乎大光圈,那么你就得用定焦头了。

    最后是小石门问到的有没有平替的问题。其实定焦头是最有平替的选项的,我们如果能够使用手动对焦镜头的话,那么你可以购买七工匠这个品牌生产的手动对焦头,它的镜头其实蛮多的蛮全的,而且性价比极其的高。但是如果你一定要用自动对焦镜头的话,七工匠好像刚刚生产了一支自动对焦头,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去参考一下维卓仕生产的自动对焦镜头,它的口碑也算是比较不错的。小石门这个问题真的是问到点子上了,对于拍摄的效果而言,换机身其实远没有换镜头来的那么明显,所以大家如果有多余的预算,也是可以考虑去购买新的镜头,去拍摄你想要的画面效果。

    最后我也想问问大家,你正在使用的有什么焦段的定焦镜头呢?使用起来又有什么感受呢?你可以在底部留言,我们一起来做做参考。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26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6天。


    © 李杜宇


    熟悉我的同学可能知道,之前叶老师光头,对吧?最近媳妇不让剃头了,头发长出来了,形象不一样了,所以我的形象照也得重新拍过。前两天我媳妇又给我重新拍了这一张,我发到了我的系统课的群里边,里边有好几位同学非常的敏锐,比如说mei、知非、还有满鸿啊,都在问这张照片儿到底是怎么布光的?今天我就简单给大家讲讲这张照片儿的布光方式,大家以后拍形象照、拍肖像照就可以抄作业了。

    首先大家可以先看一看我这张形象照,根据图片里的光的效果来猜测一下我用了几盏灯,它们分别是多大面积的,多大强度的,是摆在什么角度的以及是什么颜色的?我给大家3秒钟思考时间,准备,3、2、1。好了,那我来揭晓谜底了。

    下面这张图片是我的现场布光图,你可以看得到每一盏灯的位置、颜色、大小和它们的角度。看起来有点复杂,是吧?其实非常简单,我给大家做一个讲解,你就会明白布光的思路了。


    © 李杜宇


    首先我们要拍一张人像照片,最需要的是一个主光源,在这个画面中我的右前方——就是现在画面的左侧比较亮的那个方块块,那就是主光源。主光源负责照亮面部,也负责营造面部的立体感,还有就是皮肤的质感都是靠主光源。主光源非常的重要,在这里我使用的是一个60×90厘米的柔光罩,注意啊,我说的是它的面积大小,60×90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柔光箱大小,这个大小如果放近一点,光线会变得非常柔和,拉远一点它也可以有一定的方向性,属于比较万能的柔光罩。主光源的光线是标标准准的白光,5200K。然后它的角度摆的是一个伦勃朗光角度,就是人的侧方偏高一点,大概30度角到45度角之间,这个到底要多高的角度要看人的具体长相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一个是灯棒,一个就是一个点光源。这两个光是典型的轮廓光,它在我的身体的后方偏左和偏右,同时稍微的偏高一点点,这样就会在我的头发上和我的肩膀上形成漂亮的轮廓。这个光源为了和主光源拉开差距,我使用的是偏暖的光线,大概是3000K多到4000K左右的色温,这些灯光的色温都是可以调整的,可以在暖和冷之间调整。如果你想问为什么一个是灯棒,一个是小灯珠呢?这个其实关系不大,它俩的轮廓光效果都是类似的,只不过就是因为我这刚好有这么两个器材而已。

    为什么要给人物打轮廓光呢?在我这儿是因为我的衣服是深色的,然后我的工作室背景也是深色的,这两个东西很容易混在一起,我作为主角就不够突出,所以使用轮廓光可以把我用一个小亮边从背景中勾勒出来,这人物会变得更明显一些,另外也会更有氛围感一些。

    好,我们再继续往下看,在主光的两侧还有两个灯,左上角是一个灯笼形的灯罩,主灯的右侧是一个环形灯,这两个灯又是干什么用的?其实它们俩就是用来照亮环境的。如果你只有主光照在人身上,那么环境就会相对比较暗。我怕背景的墙和我后边那些硬盘啊、电脑啊之间都混在一起了,全变成纯黑色了,大面积的曝光不足,画面的背景就会显得比较单调一些,所以我就使用了环境光。这两个灯光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方向性不是很明确,它是往四面八方射光的,所以整个屋子就会亮堂一些,调整了背景和我之间的亮度比值。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有没有人注意到在我的脑袋顶上有一个小台灯啊?那个灯对于拍我来说是没什么效果的,把它摆在背后,只是要在黑暗的背景中进行一个稍微有点亮色的点缀。温暖的黄光能给我们带来温暖的感觉,它是用来营造气氛的,它是用在环境用在背景中的一种装饰,它跟主角无关。


    我身后的轮廓光点光源 图片来源 © 叶梓


    最后可能有同学想问:老师,你用的这几个灯都是什么牌子,什么型号啊?型号我就不说了,品牌我简单说一下。主灯和环境光灯线的灯笼灯都是用的锐鹰,环形灯我用的是神牛,这些都是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身后那个灯棒我用的是智云的100瓦,优点就是功率非常的大。最后就是我身后那个不起眼的小黄灯,那个才是真正的高端货,品牌叫做Hobolight,以前是做工业级别的灯光产品的,现在也有民用级产品,不仅性能非常的强悍,而且颜值也非常的高,我非常喜欢。

    当然器材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个布光的思路,大家学会了吗?如果你觉得今天的信息量有点大,至少你知道了在布光的时候不能把所有灯一股脑的上,它得分为主光源,照亮环境的光源,轮廓光的光源,或者在背景中充当一个点缀的氛围光的光源等等。你把它做个分类,心中的思路就会清晰很多了。

    好,那么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咨询报名颐和园游学营(3月30日),请加微信:hello-kato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9天。


    © 晏飞


    今天分享一张去年冬天我带着同学们在颐和园的游学营拍摄的照片,这张照片虽然是用手机拍摄的,但我还挺喜欢的,可能是有是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很喜欢这个空气透视感。什么是空气透视呢?就是其实我们空气不是完全透明的,在我们空气中会有很多的小杂质,这会造成一个现象,就是当我们看向远方的时候会发现,离我们越近的物体它的颜色越深,那越远的物体颜色越浅。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层峦叠嶂的山峰的照片,一层一层的那种画面,大家都见过吧,它们就是,你会发现近处的山的颜色是深的,远处的颜色是浅的,对吧?

    你看这张照片,我们可以大概把它分为三层,前面的两个建筑是第一层,中间的玉泉山和玉峰塔是第二层,再远处颜色更浅的那个山峰是第三层。它们的颜色是由深到浅的,这就是空气透视造成的,我们就可以利用它帮助我们的画面层次感更加的丰富和清晰。

    第二呢,就是你看这个前景它其实是两个中式建筑的屋檐,就是有点弯弯的翘翘的那种,我刚好找到一个角度,让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个形状就很像古人穿的汉服的那个交领,当然汉服的交领是右衽,就是右边压左边的,但是我这张照片是左边压右边,这个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些服装,他们会是左边压右边的,俗称叫左衽。

    而且前面的两个屋檐虽然颜色很深,但是又不是一片漆黑,是能够看清楚它们上面是有很丰富的细节的。这是因为我当时拍摄的时候打开了手机的HDR功能,所以保留下了前面这些屋顶上的细节。我很喜欢它屋顶上的纹理,你看前面的这一层它是有点俯拍的屋檐的顶端,所以能看到这一条一条的小曲线其实是很细密的一条条的瓦片,后面的屋顶细节更丰富,是很典型的中式的这种建筑。


    © 晏飞


    其实这张照片本来我一开始是横构图的,我把这张照片裁成横构图,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实也还可以,但就是为了保留更多的前面屋顶的这些细节,所以我采用了最终的竖构图的照片。

    另外这张照片在拍摄的时候还有一些小细节。首先大家看这两个屋顶的最高处,它是一高一低的,左边的屋顶低,右边的屋顶高。其实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是可以把它拍成一样高的,如果我再往左走两步,这两个屋顶是可以拍成一样高的,对吧?大家可以想象左边就会变得高一些,右边变得更矮一些。但是在拍摄的时候,我当时就特意跟同学们强调,我说这两个屋顶一定不能拍的一样高,因为这样有高有低叫错落有致,更自然,如果一样高就会显得有些死板。

    另外还有一点,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是几乎都是把手举得很高,举过头顶在拍摄,甚至很多有女同学是踮起脚尖来拍的,为什么?因为站在我们正常的视角看到的这个画面,后面的玉泉山包括再后面小山头,它只露出来一个小小的尖儿,几乎就看不见下面的山头只露出了一个小塔。为了让后面的这两个山能露出更多,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们使劲举高相机。一举高相机呢,前面的建筑就会变得相对矮一些了,那么后面的山头就能露出来更多了。

    所以你看,这一张看似简单照片,其实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小细节在里面的,对吧?其实颐和园真的是一个宝藏的皇家园林,它的春夏秋冬都有很多都有非常不同的景致去可以观看。现在正值春天,我们的北京游学营也又要来了,就在下下的周六下午,也就是3月30号的下午,我会带大家再次去颐和园拍摄,这次我们走的将会是和上次完全不同的路线,我们来一起拍摄颐和园的春天。同样的还是小班授课,名额有限,所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可以扫描语音下方海报里的二维码,抓紧时间报名。

    好吧,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9天,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我们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7天。

    以前就跟大家说过,每个人眼中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就给大家看看我眼中的动物世界。这是我之前在长隆野生动物园(就是广州的那个)拍摄的一些关于动物的照片。一般来说我们拍动物就想拍到它的美,想拍它的特色,但是在我眼中呢,这些动物真的好搞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 叶梓


    我们首先从孔雀开始,这是一张常规的孔雀开屏照片,当孔雀开屏了,你肯定跑到它正面去拍嘛。


    © 叶梓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有的时候它开屏是冲游客开的。那个母孔雀站在它身后,一脸懵:唉,老兄,你开屏开错方向了你知道吗?你一个屁股对着我,然后把羽毛漂亮那一面对着游客。真的是特别的搞笑,你把后边那只孔雀的表情记录下来,是不是也很有趣呢?


    © 叶梓


    除了孔雀,还有一种动物我觉得是非常的优雅和漂亮的,就是长颈鹿。很多人都喜欢拍长颈鹿长长的脖子,但是你有注意过它的脸吗?它的表情有的时候真的特别的好玩。你看,它正用一个非常陶醉的样子去啃那个树皮,在这个要啃到又没啃到的瞬间,它很像是抱着一个大麦克风唱歌的陶醉的歌手。


    © 叶梓


    还有这两只獴哥,它们在站岗,但是有一只实在是想偷点懒,它就一直把自己那张大脸压在另外一只獴哥的头上边。下面那个倒是脾气好,就一直没吭声,而上面那一只就是一副要睡着了的样子。獴哥这个区域我其实拍了蛮久,因为它有几十只小动物在里面蹦蹦跳跳的,我花了好长时间去认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观察它们之间的互动和行为。


    © 叶梓


    有的时候因为动物的保护色,我们都看不到它,对吧?你看接下来这张烂木头的照片,你能看到动物在哪里吗?藏在右下角,是只羊。它的肤色(它的毛色应该说是)跟这个木头简直太像太想了,所以当它靠在烂木头上一动不动的时候,我还真的没有发现它。那我就通过摄影,通过一个特别的构图,来表现我几乎没看到它的这个事实。这构图挺特别的,一般我们教学教你拍好照片的时候是不会这么构图的,但是你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当时的那种惊喜或者是那种趣味。当然,我拍这张照片也是因为那个木头好看,你看它那个木疙瘩,像不像是一只金蝉的形状?


    © 叶梓


    接下来是一只大老虎,本来是很威严的这种长相,但是你看它现在这个表情是不是有点呆萌,有点可爱,为啥呢?因为它正抬头看着自家老婆,接下来就挨了一巴掌,直接把脸呼到一边去了。很可惜啊,那一巴掌我没拍着,当时没有连拍是一个遗憾。


    © 叶梓


    接下来是两只大鸟在窃窃私语。


    © 叶梓


    还有黑暗中有一只猴子正在捞月亮,它真的在捞月亮,因为在那根藤蔓的下方是有一个灯泡在水里面泡着的,然后这猴子一直就在那捞啊捞,想把它捞上来。可惜那个时候光线实在是太暗了,等我调高感光度调快快门速度,这猴子就已经荡远了,所以当时捞月亮的情况也没有被很好的记录下来。


    © 叶梓


    最后给大家看两只小小的冷血动物的照片吧。说是冷血动物,你有没有感觉到其实很有趣,小眼睛滴溜溜的在转,到处看。我也不知道它看到了些什么,但是总是一副很认真严肃的表情。


    © 叶梓


    还有另一只小可爱在枝头把手伸出来,好像要跟对方握手的感觉。

    你看,这些照片是不是真的很有趣呢?虽然我在拍摄过程中留了很多的遗憾,并不是每张都很完美,但是这些故事却留在我的心里边了,每次看这些照片我都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那么同学们你发现了吗?拍照其实有的时候不是在追求美感,我们在追求它漂亮的同时,可能更多的也是想去记录自己看到的那些故事,留下那些回忆,并且如果你是个有趣的人,那么你看到的世界也将是非常有趣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境由心生,或者说是你的艺术作品它是由你这个人的性格底色来决定的。那么下次再拍照的时候你就可以试试看,不管你是拍人还是拍动物,你可以试试,不一定要去追求那个美,你试试去拍你自己看到的那个世界,那个独一无二的世界,那个能够反映你内心世界的世界。

    当然了,今天这期早自习怎么可能一点干货没有呢?我还是给大家讲几个基本的在野生动物园或者是动物园里拍照时候的有关相机有关镜头的参数问题。


    我拍照用的镜头 奥林巴斯 M.Zuiko Digital ED 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首先呢,我用的镜头是比较长的,长达1000mm,当然有的时候我是用500mm左右在拍,有的时候用的是800mm,有的时候用的是1000mm。如果你要拍这种野生动物拍的这么清晰这么大的话,或许你还真得准备一支像这样的超长焦镜头。

    另外,你的相机的对焦能力也要非常的好,它得快速的精准的找到动物的眼睛,并最好是自动的就对焦在它眼睛上。如果你拍的是那种快速运动的动物,你就需要使用连续对焦。但如果拍那种不太动的动物呢,你就可以用单次的对焦。


    © 叶梓


    比如说接下来这只小考拉,它都睡着了,它整个就没什么动作,也不会移动,所以你就可以慢慢的去对焦,慢慢的去拍摄。

    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刚才那个小家伙,还记得吗?因为它太小了,它才两三厘米大小,所以你在微距摄影的时候,因为你离它实在是太近,景深就会变得特别浅,这个时候稍有风吹草动,它和镜头的距离都会发生大量的改变,从而导致拍照很容易模糊。这个时候记得用连续对焦拍微距、拍小东西,尤其是拍那些会晃动的枝头。连续对焦不仅可以用来拍小动物,也可以用来拍花朵,如果它也在微风中摇曳的话。

    好吧,今天我们就简单的聊这么多,今天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千人千面,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一定有你自己的精彩,希望大家能够把摄影从统一的美感中解放出来,去表达出你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大家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5天,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李明。今天我的嗓音非常具有磁性,跟大家聊聊,天很久不见了。

    最近我公司同事说学校给家长布置了作业,让我帮忙给他的孩子拍一个演讲视频,是要参加演讲比赛的。我想这不就一个演讲吗,机子一架,声音一录,不是很简单吗?对于一个摄影师有什么难度?所以我很爽快的答应了,但凡事精益求精力求创意的我没想到,拍这个视频却把我折腾够呛。

    首先我们分好了工,我同事负责孩子的演讲熟练度,我负责具体的拍摄。我查了下网上的范例,我发现大多数演讲都是半身的近景镜头,我非常不能理解,因为我觉得这样的镜头很死板、很无趣,为了与众不同,我决定要融入全身的远景镜头——也就是从头到脚,他整个人都可以出现在镜头里。同时呢,这样我可以融入一些场景,融入一些故事性,让视频更有趣味,但也是这个简单的决定让原本简单的拍摄变得越来越复杂。

    首先就是拍摄场地的问题,因为我本身想这是个演讲比赛嘛,所以我希望给小朋友的这个演讲的镜头尽可能的多,同时还要有远景的考虑,所以我需要找一个和主题特别接近的场景。看了几个外景以后我都不太满意,同时考虑了户外录音的不可控的问题,所以我很快就放弃了户外的拍摄方向,转而选择了棚拍。


    Photo by joel-muniz on Unsplash


    但是因为要坚持要拍摄全身的远景,就导致我必须找一个相对来说较大的空间来进行拍摄,但是大的影棚它的租金就高,所以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当然运气也不错,很快就从认识的朋友那里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影棚。但新的问题也出来了,因为我们构图是一个全身的远景,而且是16:9的一个横构图,这样就会导致当我们拍摄远景的时候,整个空间感就很大、很空,所以还得找一些大型的道具来摆设,否则镜头就会显得很假。于是我又开始准备了各种大型的道具,还有后期的一些素材。


    正常提词器距离 Photo by steve-lord on Unsplash


    以为一切都已经ok了,临了我同事却告诉我,小朋友因为连续的改稿,拍摄当天是不能脱稿的,我也没太当回事,我就觉得说反正准备一个提词器呗,尽可能当天连贯性的录,这样比较省事。但此时最大的坑来了,因为我要拍摄是全身的远景镜头,所以摄影机和人之间的距离是比较大的,而小朋友又不能脱稿,需要一边看着提词器一边讲,所以我必须去搞一个很大的提词器,让站得很远的人也可以看得清词,而这个距离几乎什么iPad、手机都不好用,必须是新闻直播间的那种屏幕接近电视机大小的提词器。


    提词器机械结构


    所以你看,就因为一个创意上的小坚持,还有一些关键变量没有提前确定,导致整个拍摄方案变得非常复杂。尤其是最后的这个提词器,因为采用的是专业提词器,所以提词器的安装都需要有专门的三脚架,有专门的电脑,还有软件来操作,而不是我们平时的一个iPad就可以搞定的。但现场要搞定这个提词器,我一个人就折腾了一个多小时,但还好实际拍摄其实还蛮顺利的,不到两个小时就完全拍摄完了,最终拍摄出来的结果大家也都很满意,算是有惊无险。

    但复盘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我用了人时地事物的方法简单复盘了一下。首先我从事开始说。因为是拍摄演讲,所以本身演讲的主题,演讲者的熟练度,脱稿程度,甚至是动作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是人的因素,非常关键。尤其是时间比较长的演讲,你一定要让对方提前确定主题,而且拍一个完整的视频来,你才知道拍摄时你需要准备哪些设备。比如说像提示器啊、录音啊这些,都是拍摄策划时要多考虑的。每一次拍摄的题材和完成度都决定了你拍摄的细节侧重,是每个摄影师、导演都要十分关注的,这个事。

    其次呢,就是这里面最大的一个变量——人,因为这次拍摄的主角是小朋友,本身他的演讲难度也比较大,所以你要考虑到拍摄强度和时间都不能太大,否则小朋友的情绪是一个很大的变量。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小朋友的戏还有宠物的戏往往都是拍摄时间最久的。还有包括拍摄团队的角色也是这部分要考虑的,当你拍摄的场地变大了,道具变多了,其实相应配合的角色就要多。比如负责道具的部分,比如负责提示器的部分,甚至引导小朋友的人等等,这一次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完成的,所以非常折腾。


    Photo by voyage on Unsplash


    再来是场地。也是因为我考虑到孩子、录音、安全等因素,所以我选择了棚拍。现在来看这个棚拍其实还是蛮正确的一个选择,因为其实现在的棚非常多,各种专业不专业的棚其实都有,但是棚拍最重要它提供了一个什么?可以让你高效地完成你工作的这么一个场地,而且是相对比较安全的。

    而且现在的场地租金并不高,小红书上很多场地都有明码标价,一个小时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都有,只不过你要更多了解的事是用于拍照片的影棚还是拍视频的。这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现场的声音,如果拍照片的影棚,现场可能环境并不能保证安静,这对录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还有就是时间,其实刚刚也简单提了,总体拍摄时间我希望控制在1~2个小时,这样小朋友不会太累。其次呢,前期的准备时间必须足够,我也留了2个小时,虽然稍微有点超,但是整体时间控制还是可以的。因为现场的布置,相机的灯光,包括最大变量提词器,我都需要长时间的来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拍摄的时候非常顺畅。

    最后是物,这些就是服道化还有一些拍摄设备的部分。我这里难点主要包括一些置景的大道具这些的搬运,拍摄附件的准备,比如大型提词器。还有关键的就是有一点我觉得也是我做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我选择了两台机子同时录,一台远景,一台近景。因为小朋友他不熟悉稿子,他不是专业演员,所以你让他重复的去表演,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难度,而两台机子同时录,只要成功一次,我就有双倍的素材,这样在后期过程中会十分有利。

    以上就是这次演讲拍摄的总结,虽然很折腾,但其实让我学到了很多。这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多数的人演讲视频都是半身的,因为确实这样会很简单,你用一个iPad或者一张纸都可以成为一个提词器,家长一个人在家就可以简单地录好一个演讲。如果下次还遇到这样的任务,我可能就会采用这种方式,同时可以增加个绿幕,抠个像,剩下的我们在后期里边就可以把它完成了。

    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5天,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4天。


    © 叶梓


    今天给大家秀一张我的手机的锁屏封面图,就是我拍的我媳妇的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小米14 Ultra拍的,是在迪士尼排队的时候拍摄的一张照片,那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呢?当然是因为人漂亮了。那为什么人漂亮呢?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些门道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的。

    首先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光线它是一个相对柔和的光线,也就是说光源的面积是比较大的,不是那种小小的射灯筒灯射过来的光线。那种小灯射过来的光线一来会在脸上形成过重的阴影,二来很容易出现油光。你现在看我媳妇脸上皮肤是不是哑光的,她没有油腻的感觉,对吧?这就是光源面积大所带来的好处。当然了,我们也可以不是光源在照在脸上,而是有强烈的灯光照在了对面的某个墙上、某个建筑上,有墙的建筑反弹过来的光线也是可以的,只要面积大就行。

    第二,这个光源是偏暖色的光,整个画面发黄,它是一种温暖的颜色。拍人像照片的时候偏黄一点,往往能显得照片怀旧又温暖。但是如果它偏蓝啊,也有好处,就是皮肤会显得冷白皮,它有点显白。为什么呢?是因为蓝色和黄色正好互补,它互为抵消,所以在偏蓝的光线下皮肤显白,偏黄的光线下皮肤显温暖。这两个光线听上去各有优势,对吧?但如果它是一个白光的话,那么这个画面它就会比较寡淡如水,可能会有些问题需要你用其他的方式去营造氛围感。

    不过说起光线呢,同学们可以注意一下,我媳妇下巴位置有一个三角形的黑色阴影区域,那个区域它刚好就会让人显瘦一些,它刚好就隐藏了人的下巴的肉肉,修饰了她脸部的线条。我媳妇当时看这张照片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你是不是修过头了,这照片也太网感了吧,我不需要这么尖的脸。我说没动你的下巴啊,你看,它自然而然的就是显瘦,这就是光的功劳。所以想让人瘦下来,它除了后期处理以外,我们可以用光,可以用构图,可以用不同的镜头的焦段,你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可以让她瘦起来。

    同样的,就是在她脸颊上,她的帽子和脸之间不也有个小黑阴影吗,那个小黑阴影也会让她的脸显得小一些瘦一些。这个时候光还恰好在她的眼睛里面形成了一个小反光,我们叫眼神光,这样会显得人比较水灵,眼睛是忽闪忽闪的。所以你看,这张照片其实能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当时的光线真的是太好了。

    最后一点小问题,这张照片有点模糊大家发现了吗?因为人物是在快速运动中的,她刚好是在转头,然后一边就在往前走。手机这种东西晚上拍照它肯定快门速度不会特别的快,所以就不小心把这运动的模糊,我们叫径向模糊(有方向的模糊)给记录下来了。但是还好,就这种径向模糊没有带来特别大的困扰,整个照片的氛围感还是相当好的,而且她还刚好因为是模糊的,所以隐藏了皮肤的质感,皮肤呢看不清了。

    有人可能会认为照片都模糊了还算是个照片吗?是个能及格的照片吗?其实我们在判断一张照片是否好坏的时候,是综合判断的,清晰度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它也未必就是你的好照片的及格线。


    © 叶梓


    最后我再放一张更不清晰的照片吧。这是在平安夜的那个晚上,我坐在出租车里用手机一边晃动一边冲自己自拍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非常的不清晰,但是我依然非常喜欢,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呢?

    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4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3天。

    前两天一直在谈手机摄影,有同学在感慨说现在手机真是不得了,拍出照片要不是因为有小米的水印,你说是相机拍的我也相信,感觉好像有的时候比相机还好看了,对吧?真的是这样,手机在某些情况下能展现出一个优势,就是它拍出来照片直接看是非常好看的,但是它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今天来谈谈手机夜景模式它背后的逻辑以及它的一个优缺点。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手机跟相机最大的不同是手机的感光元件很小很小,我用这台小米的手机,它的感光元件是一英寸,这在手机里已经算巨无霸了,但比起相机来说,那相机最小的感光元件差不多就是个一英寸,比一英寸小的感光元件的相机都很少见很少见。你看手机里最大的是相机里最小的,你就知道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感光元件小就会导致手机对光线的捕捉能力不够强,而这种劣势它最容易体现出来的就是夜景,所以手机曾经是非常不擅长拍夜景照片的。


    © 叶梓


    那现在怎么就感觉不错了呢?其实这是芯片越来越发达,图像的算法越来越发达,最后导致的一个结果。其实在你按下快门那一瞬间,手机会拍摄很多张夜景的照片,再把它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图像。拼合过程中噪点被降低了,光线的信息量变多了,高光也不容易过度了,暗部也不容易不足了。


    © 叶梓


    曾经在一个时期里面,所有的手机品牌都在卷这个夜景,它们都在比着谁能把漆黑的夜晚拍得极为明亮。但是后来人们才发现,说原来把夜景拍的那么亮,好像是不真实的,看上去很怪,就是所谓的算法味很足,数码味很足,想要再还原一下肉眼看到的那个漆黑的夜的感觉,于是现在的手机又开始回过头来追求真实感。比如说小米,它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光学的问题要用光学解决。严谨来讲不是小米提的,是跟小米合作的徕卡公司向小米提出来的,光学的问题要用光学解决,所以对算法的依赖就会又减轻一些、减少一些。但是即便如此,算法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手机摄影中的一环。


    © 叶梓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拍夜景的时候有一个模式叫做夜景模式,如果你打开夜景模式,往往就会拍到一个比较明亮的夜景,如果我们关闭夜景模式,照片就是一次拍成的吗?在部分手机里面,它其实还是会做多张照片的堆栈。但是以我现在的感受啊,有一些感光元件比较大的手机,比如说一英寸的这些旗舰机,小米的14 Ultra、13 Ultra、12 Ultra,还包括OPPO的Find X6 Pro、Find X7 Pro,还有什么vivo的X100等等,它们的这个夜景照片好像可以通过最大的感光元件一次拍成。但是以上都只是我的推论,说的未必准确,如果我的读者中有算法工程师能够指正一下的,我会非常感激。

    如果我们不谈夜景,就在谈人像,你也会发现其实手机拍人像的时候,即便你关闭美颜,其实它还是有算法的参与的,有的时候你还是会觉得那个皮肤不太对,有点假。


    © 叶梓


    那么了解手机的算法在摄影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对我们普通的爱好者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就夜景这个问题来说,你至少可以得到两个启发:

    第一,就是手机拍夜景的时候,为了以防它是在多张拍摄堆栈照片,你一定要保持手的稳定性,手千万不能乱晃。

    另外,你如果是一个相机的摄影爱好者,那么你可以用相机先多拍几张夜景照片,在后期中来进行照片的堆栈,模拟手机算法,得到更高清的、更少噪点的、更多细节的夜景照片。既然你的相机没有那么强大的算法和芯片,那么可以由我们来模拟这种算法向算法学习,只不过你是把人家的手机里做完的事儿拆分成了用相机做一半,再用电脑来做一半。

    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3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你好,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2天。

    上次发了迪士尼那组照片以后,一位叫Brain的同学就提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他问的问题是有关主题的确定的,他说:老师是去迪士尼之前就想好了要静悄悄的梦境的这个主题呢,还是到了迪士尼拍了几张以后才确定这个主题,还是拍完了在编辑的时候确定主题呢?


    白天 © 叶梓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水平,我来给大家讲讲,就是我们拍照时如何确定主题这件事。一般来说正常的流程是会事先确定创作主题,然后带着这个主题去寻找我到底在哪个场景去拍比较合适啊,用什么器材,手机还是相机呀,用什么镜头啊,以及用什么技法啊……所有其他的要素全部是根据这个主题来确定的。


    白天 © 叶梓


    不过这是在理想的状态下是这样的,我们生活中也不是说没主题就不拍照,对吧?所以有的时候会反过来,我们会先有了一个场景。就比如说我是要陪家人去迪士尼,然后我们才会去反推我在迪士尼里能拍些什么。


    白天 © 叶梓


    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一种状况,就比如我白天拍的迪士尼照片,你们可以看一看我发了几张出来,就是感觉有点寡淡如水,对吧?建筑很漂亮,天气呢光影呢都不太好,所以我白天拍的那些照片就是做了个纪念,自己其实并不满意,也知道这些照片它未来顶多就可以拿来佐证哪个摄影的技法啊,做点摄影的教学,但是作为作品它肯定是不太成立的。


    室内 © 叶梓


    那到了室内以后,因为室内那个置景确实很漂亮,所以慢慢的我才找到了一些感觉。这里至少是有光影了,而且也开始出现一些色温上的变化呀,让照片的主色调开始就比较明确了。这就是一个好消息,就是照片变得让人满意了,但是这个时候这个主题还是没有被完全确定下来的。


    入夜 © 叶梓


    直到最后是完全入夜了以后,室外的景其实也变得非常精彩了以后,我才开始渐入佳境。所以你们看到的上面那一组照片,其实有一大部分都是有关晚上的有关夜景的。


    入夜 © 叶梓


    所以你看这个过程很有趣,我们是先有了这个场景,然后尝试着拍的东西不满意,最后拍到自己满意的照片的时候你会慢慢的心里面开始有一种感受,他有一种对这个场景的那个气氛、那个感觉的定性,然后我们才确定主题。


    吴哥拍摄的组照 《The One We Left Behind》之一 © 叶梓


    这种确定主题的方法有时候也会用在比较严肃的摄影创作中。比如说我在吴哥摄影节拍摄难民的孩子的水上学校的那一组照片,那个其实我拍了大概两天半三天了,我的导师在追问我说你的主题是什么,你拍摄目的是什么,你的拍摄动机是什么的时候,我还是不清晰的,我只知道我喜欢那个地方,但是我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直到后来我发现我喜欢这个学校,是因为它像我小时候成长的环境,这个主题才被完全确定,那个时候已经是第四天,也就是说我只有两天的拍摄机会了。


    吴哥拍摄的组照 《The One We Left Behind》之一 © 叶梓


    这个时候前三天的拍摄时机是完全被浪费了吗?我想并不是的。因为虽然主题没有被确定,但是我们一直在不停的去尝试,不仅尝试拍摄,也在尝试着在我下意识的喜欢拍的这些东西里面去找我为什么喜欢拍摄它,就是在找那个拍摄动机。前三天没有找到主题的过程中那些照片呢也不是完全不可用的,只是说可能可用的照片不是那么的多而已。


    室内 © 叶梓

    就像我迪士尼这组照片里面那些室内拍摄场景,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找到主题,但是那个照片有的偶尔依然可用。

    最后别忘了,我们当然是有后期的选择照片、编排照片,甚至是把一张张照片编排成一个幻灯片(Slide Show),然后配上音乐的给上文字说明的这么一些加工处理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的去强化你在拍摄过程中所找到的那个主题。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前期拍摄就是毫无目的的,然后只在最后编排的过程中去找主题呢?也有。比如说某位摄影师他拍了一辈子的照片,然后最后有一位图书编辑把他的所有照片收集起来,然后给他出版一个合集,这个过程中他就利用了照片的编排,文字的说明等等其他手段来创造了一个新的主题。


    《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海报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北京曾经有一个非常大的展,叫做尤伦斯艺术中心里边展的《文明》。这个展它里边的照片都来自于不同的作者。那些作者的主题肯定不是文明,而且他们拍的那些照片的名字也不叫文明,但是整个展览的大的名字叫文明,它是把所有其他人拍摄的有关人类文明的场景给它做了一个大的集合。

    你看,很有趣,所以Brain同学他说的这几种情况都存在,就是拍摄之前想到的主题,拍摄中找到主题或者是拍摄后去编排主题,这三种情况都是有可能存在的。以上是找主题的过程,它到底存在在哪个时间节点,但是最核心的问题其实什么呢?是你怎么去找到一个主题,这个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深究的。

    好,今天我们就先聊这么多,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2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261天。


    © 叶梓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组摄影作品,是在迪士尼拍摄的夜景照片,我看大家都蛮感兴趣的,留言点赞的人很多,那我就从这组摄影作品开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摄影学习的思路。


    © 叶梓


    熟悉我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我学摄影其实算起来已经有30来年了,从事摄影教育领域,写书啊,撰文发表啊,授课啊也已经有了十六七年的时间,所以对于我这种老油条来说,有很多常规的摄影技巧实际上是有点玩腻了的。我不知道你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感受,就是一天到晚在网上看到的都是什么黄金分割线构图,都是什么超广角体现力量感,然后一调色就是什么冷暖对比,暗部偏冷,亮部偏暖、偏黄。任何东西,哪怕是一些好东西,在看的时间足够长以后,我们都会生出一种不满足的感觉,我们想要更多。你可以说这是人性的贪婪,但是我觉得这个贪当然是个好事,正是因为这种贪,我们才不断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 叶梓


    但是呢,我们在厌烦了自己所用的那些摄影技巧以后,这个拍照就变得没那么有趣了,甚至会变得有点痛苦,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去突破这个框架,对吧?你还是在习惯性的做你熟悉的事儿——黄金分割线构图、冷暖对比。这种无聊它有时候会消耗掉你的那种好奇心,你的那种学习热情。但是你要知道,摄影的天地是非常大的,除了你熟悉的那一些摄影的技巧以外,外围你未知的或许占到99%。


    © 叶梓


    我有一种比较有趣的练习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就是每当我遇到这种对我拍的照片比较厌烦的节点的时候,我就会去尝试做一个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事情。


    © 叶梓


    就比如说拍这组迪士尼的照片,很久以前或者回到初中高中年代刚学摄影的时候,我要是要拍迪士尼,我肯定是中规中矩呀,对吧?建筑在黄金分割线上,天地比例多少,然后在地上有哪一个精彩的人物,它能够点缀这个画面。后来我搞纪实摄影以后呢,我的拍法可能就重点在于人身上,我会重点去拍不同的游客、服饰、表情动作、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阶段,然后试图去讲解一个人们在迪士尼乐园里的状态的这么一组纪实摄影的照片。


    © 叶梓


    但是这些我都拍腻了,所以在拍这组照片的时候,我又换了个思路,我能不能拍一个静悄悄的迪士尼?拍一个几乎看不到人的迪士尼呢?拍一个梦境中的迪士尼?因为梦这个东西它是又热闹又安静的,梦是无声的嘛,所以我就抱着这样的想法去拍了一组迪士尼的照片。你看,这个照片有意思吧,很多人都觉得很神奇,是吧?这感觉说不上来,就是觉得这个照片怪怪的,然后又吸引我们的注意。这就是因为我正在做一个事儿,就是故意不按照过去的拍摄技巧、拍摄的理念、拍摄逻辑来拍摄这组照片。


    © 叶梓


    所以你再反过来看这组照片,我拍摄的画面里很少有人吧,有人的话他也就是一个模糊的黑影,对不对?有的画面甚至拍出来就是纯模糊的,比如第二张啊,还有第八张,就是那个青蓝色的那一张。这两张都是我故意的在晃动我的手机,以达到一种有点抽象的,有点动感的,然后能够表达我在这个世界里恍恍惚惚的那个感受的两张照片。


    © 叶梓


    这里面还有一些符号的运用,比如说在第四张和第六张的照片里面,一个是有绳子结成的网,另一个是监狱的黑栏杆,这两个东西是把我们和那个事物或者说那个场景之间做了一个隔绝,让你有了一个距离感,是站在一定距离之外,在看这个景物安安静静的感觉,这个也像是梦境里的常见的一种距离感。


    © 叶梓


    另外在最后一张照片里你可以看出来,这是个很安静很安静的场景,拍摄的方法是非常常规化的,就是用了一些明暗的对比,左右的均衡,然后在暗色天空下点缀一些灯泡。但这里利用常规的构图方法来拍摄其实是为了获得一种更加安静的感觉,就是好像你就站这个画面前发呆,看这个景色,脑子里在放空,什么都没有想,而整组照片就是在这种热闹、喧嚣、慌乱、运动、距离和安静中来回切换。


    © 叶梓


    当然了,我自己对这组照片也不算百分百的满意,我自己看起来还是有很多的缺憾,有很多的遗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拍的照片真正能用的还不够多,因为当时是跟我表哥一起跟我媳妇一起跟我孩子一起在逛迪士尼,是抽空拿着手机在拍这组照片,所以真正最后能编入组照的其实不超过20张,略有遗憾。相信以后我还会在这个方向上多做一些尝试,直到我自己满意了为止。

    好,那么今天的早自习就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我的练习的经验,就是我有时候会故意的反其道行之,不做以前做过的事,不拍以前拍过的片,不用以前用过的技法,我总是用这种方法来在摄影里找到更多有趣的东西。

    最后,这组照片都是用新出的小米手机——小米14 Ultra 拍摄的,大家如果对这个手机有什么好奇啊,或者是你对这些照片的某一张想让我仔细的做一个摄影技巧上的讲解的话,那么都不妨在底部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

    那么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60天。


    © 叶梓


    上次不是分享了有关框架的构图嘛,“多云”同学和“平”同学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说倒数第二张照片里边有一个框中框构图,不知道那个是怎么拍到的,我今天干脆就这张照片的拍摄思路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说。

    这张照片是在布达佩斯拍的,当天是我受国航(中国航空)的委托,为了宣传它们的新航线就跑到布达佩斯去。从机场走出来以后,我就根据攻略提示我要去坐一个列车,然后再去转一个大巴车,这张照片就是在那个列车上拍摄的,就相当于一种地上的地铁吧。这列车里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拍,但是因为当时正好是黄昏时,所以窗外的颜色非常的漂亮,蓝天啊、紫色的晚霞啊都已经出来了,我就想着干脆就拍一个在车窗里的同时也有车窗外的形成一个车里的黄光和外面的冷光的冷暖对比。

    拍了几个窗口以后发现还是这个地方最吸引我,因为我正好可以从我这个车厢的车窗里看到下一节车厢的车窗。那我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我只拍远处的车厢的车窗,因为那样的话是个框架,构图里边有人物,有故事,但是如果只拍对面的车窗,我就拍不到外面的晚霞了,跟我的初衷就背离了。所以后来我还是决定把两个车窗都拍进来,形成一个框中框的构图,然后在框之间留出一个缝隙交代一下晚霞。因为天空的好看只是在于它的颜色,并没有多少细节值得我去拍摄,所以留个缝留一个角落就足够了,所以最后就形成了这么一个构图。

    这张照片的拍摄难点在什么呢?其实是在于这两个车窗它不是平行的,它有一定的夹角。也就是说如果你试图把远处的车窗拍平了,横平竖直,那你就应该再往右站一点,但是与此同时近处的车窗这个近大远小,这个梯形结构就会变得过分的夸张。如果我把近处这个车厢的车窗拍平了,那完了,你朝向都不对了,你就只能拍到下一节车厢的边缘和远处的那些树啊、电线杆啊,然后你就拍不太到远处车厢里的人物了,所以这是一个矛盾。最后左思右想,我就决定还是要放弃横平竖直的执念,我干脆就遵循一个简单原则,我把下一个窗户放在这个窗户的中间,就上下左右尽量留等宽的距离,于是最后就有了这张照片。

    当然了,这里面还存在一些小小的细节。比如说在近处的窗户的玻璃上其实能反射能看得到我这侧车窗里的灯,所以这两条白色的灯有一条是反光的,有一条是对面的。还有就是你得看到我自己吗?看不到吧,因为我穿的是深色衣服。这是我的一个习惯,我作为摄影师拍风景的时候,我会尽量穿深色衣服,避免在玻璃前反射到自己形成穿帮。但是在拍人像的时候,我尽量穿浅色衣服,尽量让自己的衣服反弹一点光线来补充模特的面光,这些细节很多,我们就不一一说了。有同学可能比较好奇这个列车的外观到底长什么样,我也把它放在图文区里面,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 叶梓


    今天的早自习主要是给大家秀了一个拍摄的思路的形成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我想要晚霞和暖光的冷暖对比,我想要框架式构图,最后我又放弃了横平竖直的拍摄方法,来求一个中正,正中央构图。

    好,那么今天我就简单分享这么多,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第226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8天。


    © 叶梓


    到了新春佳节,正是拍照的大好时候,今天我要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个我自己非常喜欢用的构图方式,叫做框架构图,大家过年在家就可以拍起来了。什么叫框架构图呢?就是我们在整个画面里面找到某种东西,让它变成一种相框,框住真正重要的那一个景色,这个就叫框架构图,框架构图可以是最简单的画框。

    比如说大家有没有人曾经在景区里边见到过一种空的画框,就用两根铁杆焊在地上的一个大白框,这画框里面既没有玻璃,也没有画,但是透过这个白框框往外看过去,框里的景色特别好看,这就是一个框架。如果你拍照的时候不仅是拍这个风景,而且把这个白框带进去,框里边也有风景,这就形成了一个框架构图、如果你没有这种大画框,你也可以用自己的窗户来做框架构图。今天有一个好朋友给我发了一张他在酒店里面拍摄的窗外的景,你也可以用自家的窗框来做框架构图,或者你可以用车窗来做框架构图也是可以的。


    © 叶梓


    框架它不一定是一个方形的,它也可以是三角形的圆形的或者其他什么形状,而且框架构图其实比较灵活,除了真正的画框和窗框以外,我们还有很多种东西都可以作为框架使用。

    比如说有人见过拍照的取景手势吗?就是伸出你的食指和大拇指,形成一个90度角,然后把两只手的这两个90度角拼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构图的取景器。这是过去的老一辈的摄影师们常常做的一个手势,用来练习构图的,你也可以透过这两只手来拍摄远处的静物。


    © 叶梓


    甚至你可以利用树叶,从树叶的缝隙里往外拍,只要这个树叶的形状不会太乱,显得还像是个框式的比较完整就可以了。


    © 叶梓


    注意啊,所谓的框架构图它是有个前提条件的,就是它在你的构图里面至少要占满三个边才能算是框架,如果只占两个或者是一个边、一个角落,我们就说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前景而已,它没有形成一个框,三边才叫框。这个很像是我们学写汉字,是吧?我们有一个完整的框,比如国家的“国”字,它就是个完整的框,也有半包围的框,比如说地区的“区”字,它就是一个半包围的框,有一个边它没有的,对不对?但是如果只是一个厂字头,它就不是个框了。咱摄影构图一模一样,至少要包围三边才叫框架构图。


    © 叶梓


    说了这么多,框架构图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它的好处非常的显而易见,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带来了仪式感。就是整个画面看上去就像是被人专门精心的装裱过一样,照片里边的东西——那个真正的主角,会比你直接拍摄要来得更好看一些。


    © 叶梓


    另外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周围这个框可以帮你挡掉很多杂物,有很多没必要拍进来的东西,干脆就被框挡住了。这样一来画面就有了一个像是一个望远镜的效果,就像你真的拿个望远镜往远处去看远处风景的时候的效果一样,这个望远镜起到了一个聚精会神的作用,能够凸显中间的事物。


    © 叶梓


    所以这就是我推荐大家多多去使用框架构图的原因,大家在节假日期间就可以练起来了。拍了照片记得发到我们的群里面来,如果你还没有进群的话,可以加我的微信,我的微信很好记,就是拼音:nihaoyelaoshi,加上我跟我说“影友入群”,我就会拉你进我们的群了。大家一起来发框架构图,一起来互相点评,进步一定会超快的。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25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7天。

    最近大家是不是已经准备要回家了,或者是已经回到了家乡呢?不知道你是准备坐高铁还是坐飞机呢?那么今天我们就先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在飞机上拍照的小技巧。


    © 叶梓


    首先在飞机上拍大地,我们需要一个中长焦甚至是长焦的镜头,手机拍呢就最好是有一个三倍的镜头,然后如果是相机的话,最好是75mm,甚至是100、200mm以上都是可以的。

    我们在选择飞机的时候啊,最好是选择飞行执飞年龄比较短的飞机,比较年轻的飞机,这样它的窗户会比较干净。但是春运嘛,咱也不可能每次都如愿,所以你可能会遇到我这样的情况。就是飞机的玻璃上,其实人家也不是玻璃,是一种亚克力,在那种材料上出现了很多细小的划痕和裂纹。那么这种情况就可能会大大的降低你拍照时的对比度,就看上去总是一种雾蒙蒙的感觉,一种拍不清楚的感觉。


    错误示范:因为机翼扰流无法拍清楚 © 叶梓


    这种感觉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去减轻,但是最怕的就是我们如果用手机来拍窗外的景的时候,手机不是有微距模式吗,它就会自动对焦在这些细碎的裂纹上,导致我拍的外面的风景反而是模糊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关闭手机的微距模式,把那个小花的按钮给它点成灰色,这样手机就不再会对这么近的事物对焦了,它就会自动的去对远处的大地去进行对焦。


    错误示范:因为机翼扰流无法拍清楚 © 叶梓


    拍不清楚呢有时候还不能怪我们的玻璃脏,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说你的座位刚好是在飞机翅膀的后方一点点的位置,这个角度拍照要尤为注意,从飞机翅膀上所掠过来的这些大气的气流呢,它的流速啊、密度啊、流动的方向啊都是非常的复杂的,所以就会导致我们往下拍大地的时候,如果是隔着这一片空气——飞机翅膀后边的这片空气——在拍大地,那它十有八九是模糊的,而且怎么对焦好像都不太清楚。其实不是对不上焦,而是空气的扰动导致那些景色无法在你的感光元件上合焦。这就好像是你把一汪安静的池水给它打乱了,搞出了很多波纹,然后就看不清水底下的水草了,是一个道理。


    Photo by Daniel Schludi on Unsplash


    所以如果你坐在飞机翅膀的后边,那么你就尽量的往机尾的方向去拍大地,或者你就往地平线的方向去拍,拍远处的风景,那没事,它不太受机翼的扰流的干扰。当然如果你可以选座位的话,你可以尽量的选在飞机翅膀的前方,从那个角度去拍的时候,就往哪个方向拍都是清楚的。


    Photo by Raul De Los Santos on Unsplash


    最后我再给一个构图上的建议吧。从天上俯瞰大地真的是很壮观也很新奇,但是你要说真看得清什么吧,好像又什么都看不清。所以这个时候我给你一个思路,你可以把大地当做点、线、面和色块来处理,把它们当成一幅又一幅的抽象画,你可以仔细的去品味这些方块、这些明暗、这些色彩、这些线条、这些点,它们之间的均衡关系,看看它们能不能共同的构成一幅和谐的美丽的画面。

    好,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同学们有更多的摄影问题,包括在过年期间不知道该怎么拍照,想拍些什么呀,有什么担心啊,都可以在底部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之前看到“奇”同学在早自习下方留言,他说他用了大疆稳定器,走路运镜还是能看出来抖。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先说一说稳定器的原理。那为了方便理解呢,我们先从相机的防抖讲起。近几年发布的微单相机都有防抖功能,而且至少都有5轴防抖。是哪5个轴呢?


    图片来源:淘宝索尼官方旗舰店


    我们就以索尼相机的这张图做个参考,从图里可以看到,上下平移和左右平移是两个平移轴x和y,绕着x轴和y轴转动还有两个轴分别是俯仰轴和转动轴,绕着cmos的中心点滚动呢还有一个滚转轴,这样加起来就一共是5个轴。在防抖功能打开的时候,如果相机检测到了自己在这5个轴的维度上发生了运动,那么相机就会让cmos在对应的轴上做反方向的补偿运动。比如说相机往左转了一点,那么马上就让cmos往右转一点。这样虽然相机发生了偏移,但cmos还是在原地,所以就消除了抖动的影响。


    图片来源:大疆官网


    那么受到相机尺寸的限制,cmos运动补偿的范围不可能太大,只能抵消手持相机时候的轻微抖动,所以相机上的这个功能就只能称为防抖。而上图中的这个大家伙才叫稳定器,因为它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对相机的运动进行补偿。但是和前面讲的相机防抖不同的地方在于呢,这种稳定器它只有3个轴,没有应对上下和左右平移的这两个轴。当我们一边走一边拍的时候,稳定器会随着步伐产生剧烈地上下平移,而稳定器又没有补偿这个方向运动的轴,这就是为什么大范围运镜的时候,即使用了稳定器画面也会抖的原因。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终于把抖动产生的原因给搞清楚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步伐来减少上下方向的平移。要想走得稳呢,有个诀窍,就是走路的时候一定要屈膝,靠膝盖来做上下方向的缓冲。可以参考一下影视剧里小偷偷东西的时候那种步伐,因为这样走最稳,所以最不容易发出声音。练习了这种步伐再配合后期增稳,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图片来源:淘宝斯莫格旗舰店


    除此以外呢,还有一些针对稳定器的配件可以改善这些问题,比如说这个提手。以我的切身体会来说,这种提手在低角度拍摄运镜的时候就非常好用,但是在正常拍摄的时候对稳定的帮助不大。


    图片来源:淘宝雷拓影视器材


    还有这种双手的手柄,有的里边还有带弹簧可以补偿一定范围的运动。但是我没用过这种啊,不知道到底好不好用,如果有哪位同学用过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下实际使用感受。

    上面两种方案都属于在给手臂增加负重,效果也相对比较有限吧。


    图片来源:淘宝奇点影视器材


    图片来源:淘宝铁头旗舰店


    那么要想在做更剧烈的运动的同时保证稳定效果,那势必要更庞大的系统来支撑,相应的系统重量也会极具增加,苦练再久的麒麟臂肯定也受不了。所以呢就有了上面这两种依靠腰背力量支撑的稳定系统。


    图片来源:大疆官网


    除了这些呢,大疆也推出了一款原生带有四轴稳定的摄像机,不过这种就需要有钞能力了。

    那关于稳定器我们今天就先聊这么多,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4天。

    前两天不是有一组投票嘛,问问大家想让我来讲解哪张照片,那图9的呼声蛮高的,并且有一位同学叫做mei,她非常仔细的问了一个问题,她说请问图9修图做了哪些方面的调整?


    © 叶梓


    我们先来看看图9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是李杜宇和小麦麦在洛阳的应天门前边我给她们拍摄的一张照片。其实这张照片和其他8张一样,我没有做大幅的修图,但是肯定是修了,修了哪呢?让我简单的给你来讲一讲。


    修图后vs修图前 © 叶梓


    首先拍人像照片,你修图第一要关注人本身她的情况。比如说我媳妇最近伙食有点好(按她爸的话来说),那么我要不要帮她瘦瘦脸呢?微微的瘦一点点。注意,这个瘦脸是要让她脸上多余的肉稍微的往里进去一点,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变得连骨骼、骨相都变了。我们说你要认出一个人来,认的是他的骨相,是他的骨头,是他头骨的长势,它不是肉。所以你见到一个朋友的时候,不管是胖是瘦,你都能认出来是他,原因是因为你在认骨相。所以我们修图的时候,如果你要修脸要瘦脸,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可以瘦肉,但不能瘦骨头,这样的话才能保证他还像他。


    修过眼睛的照片 © 叶梓


    当然更不能碰的就是人的五官了,眼睛、鼻子、嘴巴如果不是因为特别的原因,一般是不动的。那什么叫特别的原因呢?就这照片里面不是一张有我吗?那张照片我在笑的时候挤着脸了、挤着肉了,有一只眼睛特别小,有一只眼睛特别大,是吧?也谈不上特别大吧,反正两个眼睛不对称。所以在修图的时候,我就会调大其中一只眼睛,这算是比较少数的会动五官的情况。

    当然了,如果你这个照片它不讲究人物的真实,并不是给自己的生活和家人做纪念,而是拍的一些模特的片子呀,商业的片子呀,那么可以根据模特的要求,他对自己的期待去修改一些五官比例、比如说鼻子拉长啊,鼻翼变短啊等等之类的。这个我觉得其实没所谓,因为人家对自己有他的追求,咱也不一定说非得要多像他,他自己觉得美就行了,开心就行了,对吧?拍照这件事也没有那么多讲究。


    披风褶皱修图前 © 叶梓


    披风褶皱修图后 © 叶梓


    当然了,我们这张照片除了修脸以外,还修了很多地方。比如说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麦麦的披风,那是租来的,你别说租的,就即便是自己家的披风,它也不可能这么平整,它上面会有很多细碎的纹路,就是褶皱啊、折痕啊。所以我们会要修掉它的小褶皱,留下大褶皱,因为一点褶皱没有绝对是不正常的,那不是一件真实的衣服,所以你要留下大的结构变化,比如说凹凸转折,但是却要把细碎的那些褶皱修掉。这个有点像修头发,就是白天拍照片,头发边缘细发丝太多,我们要修掉一些,但是大的头发结构肯定是要留下的。


    后背修图前 © 叶梓


    后背修图后 © 叶梓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对整个衣服的臃肿程度做一些修饰。比如说把后背往里压一压,然后后背那个方向直一点,不是那种虎背熊腰的隆起的背。冬天拍照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因为衣服往往很厚,那里边有无数件的保暖的各种各样的衣服在里边填着,所以后背就容易显得很圆润。去用液化工具把后背往里推一推,让它变平整,这样的话整个人就显得清瘦,就不会显得很臃肿。

    当然,我们对一张照片调整的最基本的,比如调光线呀,调色温呀,都有一些细微调整,但是因为这张照片拍的时候色温挺准的,曝光也挺准的,所以我就基本上没做什么调整了。其实这9张图P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因为当时是半夜我在导片子,12点导完片子,1点左右我就P完这9张图了,所以每张图动的地方不是特别的多。

    这里当然还有一个小的情况,就是因为我现在这画面里面就是我女儿我老婆,我对她们的长相,对她们的人物的结构特征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修她们的图实际上修的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小孩子,其实不太需要对她的脸部做其他的修饰,所以就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前期拍照的时候多注意一下,曝光、构图都尽量完美一点,那后期修图的时候其实压力不会特别的大。

    好,今天我们就先回答到这里,其他的照片我看图1、图4、图7都还是呼声蛮高的,想让我讲解,你们到底想让我讲解什么呢?你有什么疑问呢?你可以再翻回到2024年1月24号的那天早自习(为最爱的人拍最美的照片 | 摄影早自习第2252天),在那个帖子底部再留言,告诉我你还想知道什么知识,然后我来尽力为你讲解。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4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9天。

    隔了一个新年,好久不见,甚是想念。今天我们就先来回答一下“。”同学私信给我问的一个问题,他说:叶老师,我想问一下丁达尔效应丁达尔光应该怎么拍?特别想具体问一下相机的参数怎么调?


    Photo by eberhard � grossgasteiger on Unsplash

    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什么叫丁达尔光,什么叫丁达尔效应?其实就是当光线射入胶质体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光柱的现象。什么叫胶质体啊?我举个简单例子,就是空气如果里面充满了灰尘、雾气或者是雾霾,它都是胶质体,然后这个阳光射进来就会形成光柱。

    Photo by Patrick Fore on Unsplash

    但是一般来说这个光柱要明显它还得有个条件,就是阳光和这个胶质体的空气之间还得有一些遮挡。比如说树就是很好的遮挡,它是半挡不挡的状态,你说那个树叶把阳光挡了吧,但它又露几个小缝能让阳光射进来,这个时候那个光柱就又细明显。


    Photo by Patrick Fore on Unsplash


    比较常见的是在清晨的时候,地面有些许的雾气——贴着地走的那种雾,然后上面是树,树上面是阳光,这种情况是非常容易形成丁达尔光的。我们要拍摄丁达尔光,首先就得找到丁达尔光,或者是等到丁达尔光或者是制造丁达尔光。


    Photo by David Pineda on Unsplash

    但即便我们已经得到了丁达尔光,你也未必能把它拍好看,为什么呢?因为它还跟构图和相机的参数设置有关系。从构图上来说,我们得找到一个恰当的角度,让这个光柱的背后尽量是深色的事物,越深越好。因为光柱本身是亮的,所以你需要一个深的背景才能衬托它。如果你的背景就是个白墙,你丁达尔光或许是看不太出来的,它在,但是拍出来很不明显。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改变角度,改变构图,找到深色背景。


    © 叶梓


    接下来就是相机的设置问题了。首先我们要考虑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并把光圈缩小一点来拍照。为什么?因为光柱这个东西是个虚的东西对吧?它没有个实物,所以你是不太可能对焦在光柱上面的,你总得对在背景中的某个事物上,比如树上或者人上或者是老汉老牛上。那更近处的这个光柱它就可能会因为大光圈变得模糊,模糊以后那个光柱的边缘就不那么清晰了,光柱的效果就会大大的削弱。所以我们才要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并把光圈调小,让不在焦点处的光柱也能有个相对清晰的轮廓。


    Photo by Dewang Gupta on Unsplash


    其次,在曝光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着压低一点曝光,曝光补偿减0.3档、0.7档,整个环境拍下来偏暗一点,那个亮的光柱也会被反衬的明显一点。


    Photo by Robert Koorenny on Unsplash


    最后我也要提醒大家,大家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漂亮的丁达尔光丁达尔效应,其实绝大部分都是经过了后期处理的,因为那种极其完美的、特别明显的、边界清晰的丁达尔光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大家拍到丁达尔光以后,记得在后期处理中增加对比度,让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这样可以凸显光柱。或者你也可以局部处理,把那些不属于光柱的地方手动的压暗一点,来反衬光线的亮度。

    “。”同学说自己还是拍不出来,我觉得你得从以上所有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你的丁达尔光生成条件完美吗?它明显吗?光柱的背景对不对,够不够暗?以及相机调的好不好?或者后期处理是不是要增加对比度?这几点都做到,我相信你也能拍出非常漂亮的丁达尔效应的。

    好吧,今天我们就先聊这么多,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9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253天。

    昨天我们有给大家秀一组给家人拍的照片,其中有同学就在问,说这些照片是怎么打光的,脸为什么挺亮堂的?看着是挺黑的晚上了。其实这里就用到了我们前几天在早自习里面说到的一个道具,叫做补光灯,持续常亮的那种,没使用闪光灯,为什么呢?别着急,今天我们来解析一下。

    首先现场有无数的小姐姐带着摄影师拍照,对吧?那些职业摄影师们他们百分百的都有一个道具,就是补光灯。大家的形状呢都是那种板状的,大概比一张A4纸小一点,然后把灯板就支在一个小小的灯架上面。这灯架有多高呢?基本上就是比一个人高一点点。过去如果按照以前的摄影知识,我们更希望灯架到人的头的上方,30度到45度角,模拟一个太阳光的方向,但是最近呢也比较流行正面给光,对吧?就像正面直闪一样,光就从相机旁边给过来都没事。所以呢,现在灯架也都矮了很多,毕竟便携一些,就放在相机的附近。左侧或者右侧都可以,看人的脸的方向,人脸朝左,你就得把你的灯放在人脸这一侧——左侧,人脸朝右,你就把这个灯放到右侧,跟着他的面部去转。


    补光灯 图片来源:优篮子旗舰店


    但是我一直很疑惑,就是他们在拍摄的时候大多使用的都是一种冷光源,就是他们的灯板——那个补光灯——是白色,甚至有点偏一点点蓝的。我想这样拍出来的面部可能是缺乏血色,缺乏温暖感的,但它好处也有,就是它看上去非常的雪白,皮肤比较是偏冷的,冷白皮。但是我要拍照的话,我还是喜欢温暖的感觉。你本来就已经是冬天了,穿这么多,然后还觉得冷,然后还是拍家人,对吧?那你干嘛不来点温暖的?所以我的话我肯定愿意带暖光的光源。当然有的灯板它是可以调的,可以在冷光和暖光之间调节它的色温。


    智云灯棒 图片来源:天猫智云旗舰店


    我使用的是什么样的补光道具呢?我用的是一个灯棒。灯棒跟灯板有什么区别?灯板呢它是方形的、长方形的,但是这个灯棒它就是长条形的。按理说是灯板这个面它肯定比一条线(就是灯棒)所带来的光线要更均匀,明暗交界线要更柔和一些,看上去更柔软一些,所谓的软光和柔光嘛。但实际上因为那些摄影师带的灯板它也不大,为了便携,它都是小小的比一个巴掌大一点,两个巴掌大的那种灯。所以比起这种灯来,可能灯棒反而能带来更柔软的感觉,为什么?因为它是长条形的,它虽然没有(灯板)面积(大),但它从起始端到末端的整个距离够长,所以如果你摆的角度恰当的话,它也能够软化比如说鼻子在脸上所投出来的阴影。而且我的灯棒的强度是比较强的,100W的LED的灯那可比100W的我们以前的灯泡可要亮太多了。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相对比较便宜一点的,其实一般都在什么十几二十三十瓦左右。


    © 叶梓


    那我怎么来使用这个灯棒呢?我给你看一张照片啊,非常典型。首先为了有氛围感,我让我媳妇宇子和女儿小麦麦靠近了这串红灯笼。这个时候她们的脸上肯定是有红光,对吧?那个红光还挺亮的,它照的脸上如果你不补光直接拍,就会通红通红,红的比猴屁股还红,红的跟那红衣服似的,肯定是不对的,会有色彩溢出的风险。所以呢,我就在我的旁边给一个黄光,就那个灯棒用暖光进行了一个补光。同学们现在再看她俩的肤色,是不是觉得正常了许多?我有一个很亮的环境光——就是红光,然后我就必须要用一个够亮的补光来打她的面光,让她的脸不至于太红。当然,你也不能太亮,你太亮的话脸就是黄的,跟环境脱节,好像人是人,景是景,她俩没关系,那肯定不对。你得让她有点红,但又不能太红,这个时候,大功率的灯棒就起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如果功率不够大,那红光就会占主导地位,那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当然了,你也可以有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灯光离人脸足够的近,足够足够足够的近,就已经快穿帮的那个距离,那或许它照到人脸上的亮度还是会有明显的增加。但是那样拍不是不方便嘛,很容易就把灯架给拍进来了。

    那有人可能疑惑,说我为什么不使用闪光灯呢?实际上我也挺喜欢使用闪光灯的,但闪光灯比起灯棒来说它有两个坏处:第一个,它的色温始终是白的,它不可调,除非你加滤片,但是比较麻烦。第二就是我在现场除了拍照,我还录了很多短视频,这个短视频它只能使用持续常亮的灯来照明啊,所以我就还是使用的灯棒,没有再使用闪光灯了。带器材还是少带一点,出去旅行就比较舒服,比较开心。

    当然了,我也知道很多同学可能不擅长用光,他们尝试过使用了人造灯光来照脸部,但是最后可能拍出来适得其反,反而不好看了,从此就只敢用自然光拍照,用环境光拍照。你们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有的话,你可以在底部留言,或者你对于我昨天发的那一组照片中,哪一张照片有特别的想让老师解读的,都可以跟我说,我会尽力为你解答。

    那么今天我们就到这了,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252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


    你好,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252天。


    图1 © 叶梓


    两天没见,甚是想念。这两天干嘛了呢?我们正在开车从北京前往佛山,其中就会路过比如说河南的洛阳——我们很喜欢的一个城市,以及湖南的长沙、株洲——我们的家乡,再往南就到佛山了。


    图2 © 叶梓


    既然是全家一起出行,当然免不了要拍很多的照片。李杜宇一直有个想法,想在洛阳穿上全套的妆造,然后我们一起穿越回大唐,我们这次终于是实现了,不仅是她们穿了我也穿了,然后我就拿着相机给她们拍了很多照片。这段时间我们干脆就分享一下我的这趟旅程以及我拍摄的这些照片,来给大家讲讲我的一些感受。


    图3 © 叶梓


    首先我觉得还是自己人拍自己人来得更自然一些。洛阳是一个汉服氛围非常浓郁的城市,你穿着这种衣服在路上走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穿着便服在路上走,你倒是挺奇怪的,因为大家都穿汉服。很多小姐姐就会有自己的摄影师,洛阳的摄影师也是很卷的,价钱便宜又认真负责,得在人堆子里帮你去抢机位啊,引导动作呀。


    图4 © 叶梓


    但是,我看到很多的姑娘在被摄影师引导着摆姿势的时候,也是有一点僵硬的,有点尴尬感的,她的身体肌肉并不足够放松,特别是脸部的表情不足够放松。我想这样拍下来的照片它总是缺一点人情味,对吧?缺点真实的旅行过程中的那个开心的感觉。哪怕是摄影师比较幽默、会聊天,但是也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让你的被摄对象完全的放下防备。


    图5 © 叶梓


    所以呢,我也看到很多小姐姐们是带着朋友在互相帮忙拍照片,哎呀,把自己都逼成了个摄影师,拿着相机,讨论好构图,然后你帮我摁,我帮你摁。这个办法其实不错,当然了,这样的照片往往氛围很好,但是它在艺术上可能又会有一些小的问题,可能不是那么的完美。


    图6 © 叶梓


    那怎么样做才可以真正的两全其美呢?我觉得就像我这样,对吧,作为一个家人,我拿起相机来,我学好了摄影,我帮她们拍照。我既是她们熟悉的人,在我面前可以完全的放松,又是一个成熟的摄影师,我的构图、光线、色彩,各个方面都不容易犯错。你看,这照片拍下来是不是感觉不错呢?


    图7 © 叶梓


    拍完以后媳妇非常喜欢,她就拿着这些照片去发了个朋友圈,很多我们熟悉的老朋友们也都纷纷的留言,我在后边就跟了一句话,我说:你看,我练就一身的摄影的本领,还不就是为了给最爱的人拍最美的照片。有朋友在后面开玩笑,说这是2024年最佳的狗粮,新年一开始就直接给封了神了。我觉得确实也是这样,这种做法其实蛮浪漫的,就是我来学摄影,我来记录我们的生活,这也正是我最开始会拿起相机来学习摄影的原因。


    图8 © 叶梓


    所以今天的早自习就暂时不谈技巧,不谈干货,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自己最开始拿起相机的原因,好吗?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学摄影的初衷写在下方,我们一起在留言区来讨论。另外在今天的帖子的底部,我还做了一个投票,你们希望我去讲解这组照片里的哪一张照片所用的技法呢?你就可以投一票,或者也可以在留言区具体的问出来,说第几张照片为什么是这个效果,你是怎么做到的?我们接下来的早自习是什么内容,就由你们来决定好吗?


    图9 © 叶梓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2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