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gespeeld

  •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记者、老师、笔迹分析师,作家巫昂为何从事这些工作?
    本书的主场景香港重庆大厦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如何撰写一本推理小说,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
    从爱伦·坡到波拉尼奥:为什么诗人喜欢推理写作?
    推理小说需要塑造人物吗?巫昂怎样塑造主人公?
    ……

    本 期 嘉 宾
    巫昂  一个自己构成时差的诗人、普通小说家和新晋推理小说家。
    笑笑  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编辑
    ND  新星出版社营销编辑
    圆首的秘书  深焦DeepFocus 主编

    巫昂,诗人,小说作者,先后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和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曾供职《三联生活周刊》,现居北京与云南两地,2003年起职业写作。出版有长篇小说《星期一是礼拜几》,《瓶中人》等。2021年末,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出版了巫昂的新作、推理小说《床下的旅行箱》。

    小说讲述侦探以千计接受的一件神秘委托:案件资料的照片上,一男一女裸身背对背坐着,两人的背部被缝合在一起,仿佛蝴蝶的一对翅膀。这项委托将他引至香港,带到了鱼龙混杂的重庆大厦。在委托人为他安排的房间里,他意外发现了一只大号的破旧旅行箱,箱子被一把带R字的锁锁着,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崖边的别墅,狠辣的“皮匠”,隐忍的女友......以千计能冲破层层迷雾,找出案件的真相吗?

    本期播客,我们荣幸邀请到作家巫昂及新星出版社两位编辑老师,来与我们一起探讨《床下的旅行箱》的写作始末,以及推理文学的写作方法。

  • 主播|3000 嘉宾|傅翘

    Netflix出品的动画短片集《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备受好评,第二季也于前日推出。本期节目不聊动画本身,先来聊聊“机器人”。同样指机器人,“Robot”一词诞生于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创作的舞台剧《罗素姆的万能工人》,而“Android”则来自法国作家维里耶德利尔·亚当的著作《未来的夏娃》。这两种初代机器人拥有着怎样的形象与创作动机?

  • 主播 | 3000 嘉宾 | 傅翘

    本期节目是主播3000与嘉宾傅翘关于日本动画起源的漫谈。由Ufotable社长近藤光偷税事件谈起,二人回顾了波谲云诡的日本动画默片时代。1911年11月11日,靠着弁人的生动讲述,由法国电影改编的《侦探奇谈吉格玛》进入日本,其巨大的能量同时辐射到了文学、漫画等多个领域,日本的动画历史也在此开始。

    《宇宙战舰大和号》的制片人西崎义展是如何进入业界,又是如何

  •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文化偶像琼·狄迪恩如何书写美国60年代?“新新闻运动”是什么?
    嬉皮士群体在美国60年代扮演了什么角色?
    查尔斯·曼森及其追随者是嬉皮士?他们为何无差别屠杀?
    为什么曼森家族案“终结了美国的60年代”?
    被琼·狄迪恩忽视的黑人,在60年代是怎样的存在?
    ……

    本 期 嘉 宾
    王炎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中美间跨界从事教学与研究。教授文化媒介、电影、西方古典等课程。
    圆首的秘书  深焦DeepFocus 主编


    本期播客与两本书和两个人物有关。

    其一是琼·狄迪恩和她的《向伯利恒跋涉》。琼·狄迪恩,1934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以出色的小说、剧本、杂文和文学性新闻写作奠定了其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68年,34岁的狄迪恩出版非虚构文集《向伯利恒跋涉》,是第一批向公众揭示二战后美国繁荣表象下失序现实的作品,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掀起现象级的热议,并由此成为影响至今的美国文学殿堂级非虚构写作。

    在上周,也就是2021年12月23日,琼·狄迪恩因帕金森并发症,在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87岁。

    其二是曼森家族案的始作俑者查尔斯·曼森和今年在大陆出版的一手资料还原曼森家族事件始末的作品《好莱坞往事》。曼森家族案想必电影爱好者并不陌生:昆汀·塔伦蒂诺2019年的新作《好莱坞往事》便是以此为基础展开。1969年夏天,美国洛杉矶发生惨绝人寰的无差别凶杀案,迅速占领了各大媒体头条。遇害者中包括导演波兰斯基身怀六甲的妻子——著名女星莎伦·塔特。

    琼·狄迪恩认为,曼森家族案的发生,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危机,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由于《向伯利恒跋涉》恰好出版于该案之前的一年,我们也不妨说,只有将《向伯利恒跋涉》和《好莱坞往事》这两本书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国60年代全景画面。

    本期播客,我们荣幸邀请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炎,与我们一起探讨琼·狄迪恩的写作、嬉皮士运动、曼森家族案,以及美国的60年代文化失序现象。



    附:本期节目资料库

    《向伯利恒跋涉》,[美] 琼·狄迪恩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6月;

    《好莱坞往事》,[美] 文森特·布廖西 、科特·金特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7月;

    《双重赔偿》,[美] 比利·怀尔德,1944年;

    《十诫》,[美] 塞西尔·B·戴米尔,1956年;

    《宾虚》,[美] 威廉·惠勒,1959年;

    《万王之王》,[美] 尼古拉斯·雷,1961年;

    《卡波特》,[美] 贝尼特·米勒,2005年9月特柳赖德电影节;

    《好莱坞往事》,[美] 昆汀·塔伦蒂诺,2019年5月戛纳电影节;

    《灵魂乐之夏》,[美] 阿米尔-卡利布·汤普森,2021年1月圣丹斯电影节;

    Helter Skelter,出自《白色专辑》,[英] 披头士乐队,1968年11月;

  • 主播|3000 嘉宾|无念

    上期节目中主要分享了对三浦建太郎其人以及《剑风传奇》创作背景的分析,而本期节目则将正式来聊聊《剑风传奇》这部作品本身。不同于许多供人取乐、轻松愉快的文艺作品,作为Dark Fantasy的开创之作,《剑风传奇》的世界是绝望而有力量的,其美学设计也在潜移默化间影响了一代人。本期节目的嘉宾无念正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资深动画从业者,他如何看待Dark Fantasy的过去

  • 主播|3000 嘉宾|无念

    5月20日,据株式会社白泉社讣告,漫画《剑风传奇》作者三浦建太郎于5月6日因急性主动脉解离去世,享年54岁。《剑风传奇》首次发表于1989年,如今已跨越三十年历史,从平成载至令和,读者们却未能等到它的完结。它不仅是一部长篇巨制,更是日本漫画中Dark Fantasy(黑暗奇幻)的开创者,对后来的诸多文艺创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主播|李叔 小伙子

    2021
    年的最后一期节目,已经一年没有一起录音的李叔小伙子终于坐下来聊聊天,过去一年的心情,最近一些想法的变化,还捎带手的回顾了几期老节目。从戏里到戏外,台前到幕后,想到哪说到哪,一点正经没有,纯为赶个热闹,陪大家过个新年。

    2014
    518日,大内密谈第100期节目更新,受李叔邀请,小伙子正式加入大内成为主播,这个七年半前脑子一热想出来的企划,奇奇怪怪的改变了他们之后的生活轨迹。

    2022
    年,又一段和以往不同的新的人生正扑面而来,让我们欢迎它。

    本期节目提到的节目

    vol.50 
    欢迎来到深夜食堂
    vol.274 
    那些年,我们在KTV唱过的歌
    vol.92 
    我们的八十年代不是黑白的
    vol.296 
    地球是个千层蛋糕
    vol.278 
    蜡笔小新的爸爸出门远行了
    vol.372 
    日谈X跑火车 在这个时代,做音乐还有意义吗?
    vol.02 
    去他的巴西
    vol.234 
    南锣鼓巷消亡史
    vol.53 
    来自新东方的喜剧教主



  •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爱很美味》如何超越 / 回归东亚传统情感构造?
    大众更加喜欢宋超?这一形象意味着什么?
    “会炒菜的男性”表达了怎样的创作观念?
    “黑色婚纱”设定为什么让人异常失望?
    如果有《爱很美味》第二季……?
    ……

    本 期 嘉 宾
    陀螺  自媒体“陀螺电影”主理人,制片人
    Luxuan  格勒诺布尔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爱电影但从没想过拍电影的摄影迷
    阿练  坂元裕二豆瓣酱学说中国唯一指定推广人
    徐若风  本期特约主持,业余影迷,自媒体“风影电影”

    《爱很美味》是由陈正道、许肇任执导,李纯、张含韵、王菊领衔主演,刘冬沁、周澄奥、任彬、张帆、杨博潇等主演的都市爱情料愈剧。该剧讲述了三位在大都市打拼的闺蜜,随着经历一系列家庭、职场、生活的变化后,自信成长的故事。该剧于2021年11月26日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并在豆瓣获得8.2分的较高分数。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四位重量级嘉宾,来与我们一起探讨这部年度剧集的角色设定、情节走向,以及其中涉及的符号意味、性别问题等。

  •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披头士为什么受到喜爱,它的伟大之处在哪里?怎样影响流行文化?
    最后一次公开演出与《披头士乐队:回归》:纪录片展示了什么?
    披头士乐队解体的原因是什么?解散之后,成员去干了什么?
    小野洋子在乐队解散和约翰·列侬的生活里扮演了什么角色?
    被枪杀的约翰·列侬: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

    本 期 嘉 宾
    墨墨  自由撰稿人,《林忆莲:野花》作者,音乐行业旁观者,港乐旁听者。
    圆首的秘书  深焦DeepFocus 主编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是1960年在利物浦组建的一支英国摇滚乐队,乐队成员为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他们被广泛承认为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根植于噪音爵士乐和50年代摇滚,披头士探索了各种音乐类型,从流行谣曲到迷幻摇滚,经常创新地运用经典元素。1960年代早期,他们的极度流行产生了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现象。随着日后创作的成熟,他们被视为当时反文化运动理想的化身。
    1970年披头士解散,之后乐队成员都有各自成功的单飞生涯。列侬于1980年12月遭枪击遇害,哈里森于2001年11月因肺癌病逝。剩余的成员麦卡特尼和斯塔尔如今依旧活跃在乐坛。麦卡特尼亦有各成员中最成功的单飞事业,是全球最富有的音乐人之一。根据美国唱片业协会统计,披头士是美国史上销售量最高的乐队,共售出1.83亿张唱片。他们也是史上最畅销的乐队,全球总销售量估算为6亿到10亿间。2004年,《滚石》杂志把披头士列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艺人。
    2021年,新西兰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与迈克尔·林赛-霍格联合执导纪录剧集《披头士乐队:回归》,该剧记录了披头士如何录制出经典名曲&专辑 Let It Be。纪录剧集的高潮为披头士那场著名演出——在伦敦萨维尔街苹果唱片公司总部旧址屋顶上的表演。

  •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以下这些内容:
    森田芳光在日本电影界有怎样的地位?
    森田芳光如何进入电影圈,开始名声大噪?
    森田芳光如何细腻展开女性情欲?
    森田芳光怎样在作品里涉及日本新兴宗教?
    森田芳光如何观察日式核心家庭?
    ……

    本 期 嘉 宾
    阿花  头发短见识也短的电影爱好者
    宋远程  媒体人,本期播客特约主持

    森田芳光(Morita Yoshimitsu,1950年1月25日-2011年12月20日),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善长制作话题性电影。森田于1981年发行首部身兼编导的商业电影《之类的东西》,获横滨电影节最佳电影与最佳新进导演奖;1983年推出黑色喜剧《家族游戏》,此两部电影皆被评为20世纪百大日本电影,后者地位至今依旧极高。

    1985年,森田执导改编自夏目漱石小说的《其后》,讲究的明治时代氛围,唯美而内敛。1997年,森田执导改编自渡边淳一小说《失乐园》的同名电影,该片成为当年度日本最卖座日语真人电影,更令“失乐园”一词成为年度流行语。

    2011年12月13日,森田身体不适住院,20日告因肝炎引发急性肝功能衰竭去世,享年61岁,入院前刚完成了《乘列车前行》。森田一生共执导了28部电影,自己会创作剧本,也经常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类型多样:喜剧、爱情、惊悚、家庭等,其电影作品曾获日本各项大奖超过20个。

  • 主播|小伙子 潘采夫

    在北京郊区农村度过童年的小伙子老师,和在河南乡村长大的潘老师,各自都有许多关于乡村生活的生动回忆:冬天里烧土炕、睡麦秸铺成的床、看戏抓鱼养泥鳅、招猫逗狗爬树嬉戏,邻里间的亲近往来,还有午后村子里一切声音都停了下来的那份寂静。

    他们从小时候的乡村成长经历聊到如今农村生活的改善和变化,虽然童年的乡村生活已不复存在,但那些本以为忘了的回忆却再度被唤起,提醒着我们自己从哪里走来。

    |Song List|
    窦唯 - 晚霞


  • 主播|李淼 李叔

    重大发表!日谈公园出品的音频付费节目《李淼谈怪谈第二季之百鬼日谈》已正式上线小宇宙平台!淼叔、李叔两人搭档,将日本妖怪传说娓娓道来:分量十足的三大妖怪玉藻前、酒吞童子、大岳丸;日本三大怨灵崇德天皇、平将门、菅原道真;还有河童、狸猫、天狗、食梦貘、座敷童子等著名妖怪们;以及成书于几百年前的怪谈鼻祖《本所七不思议》。11个故事、12只妖怪、13期节目,一起探寻日本妖怪的诡谲传说!

    本期节目,先听淼叔和李叔来聊聊两个多头妖怪的故事。拥有八头八尾的八岐大蛇的传说,要从日本神话的起源讲起。斩杀八岐大蛇的须佐之男如何诞生?日本三大神器之首草薙剑,和这个妖怪又有什么渊源?


    古希腊九头蛇海德拉,最终丧命于勇士赫拉克勒斯手中,制服海德拉的方式原来竟是如此粗暴。作为主神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的身世又有怎样的曲折?妖怪传说,怪诞不经,充满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请听主播们在节目中一一道来。

  • 主播 小伙子 青年  嘉宾 刘介群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刘介群,他和小伙子、金中都历史爱好者青年老师一起聊聊北京曾经作为辽、金都城时期的那些故事。

    说起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我们往往都会想到故宫、想到明朝和清朝的那些事。但如果要追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历史,那就要从周武王伐纣后的分封说起了。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历史故事中,金中都只是短暂的一瞥,它只存在了六十多年,但直到今天在北京还有很多地名是那些年留下的,比如丽泽桥、会城门等等。漫步在这座城市里,我们仍能从某些胡同的别称中听到那些年的喧嚣,甚至在你脚下就沉睡着一座当年的石桥。

    陌生又神秘的金中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收听本期节目。

    |Song List|
    小柯 - 茫茫的北京城


  • “每个人都有失恋的时候,而每一次我失恋,我都会去跑步,因为跑步可以将身体里的水分蒸发掉,而让我不那么容易流泪。”

    “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是先拒绝别人。”

    “有一天有个人指着手表跟我说,他说会因为那一分钟而永远记住我,……现在我看着时钟,我就告诉自己,我要从这一分钟开始忘掉这个人。”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

    这些来自王家卫电影里的台词,至今依然塑造着“文艺青年”们的爱情语法。王家卫以来的所有“恋爱人口”,检查一下自己的情书,恐怕都“与王家卫有染”。

    近日,由王家卫导演、监制的《繁花》电视剧版本预告片在网络上放出,这位神秘的墨镜男人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之中,而王家卫也确实走到了能够进行回顾的时间。

    年初出版的《王家卫的电影世界》,被看作是第一部严肃研究王家卫的专著。作者张建德指出,王家卫虽然跻身全球顶尖艺术片导演之列,但他身上的悖论在于:他是一名没法跳脱香港电影工业体系的导演,他是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元素杂糅,以非常规的电影风格赢得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的。

    连昆汀·塔伦蒂诺都向西方观众引荐《重庆森林》,王家卫式镜头语言、对白、人物和配乐,如今不仅是东方的文艺符号,也被众多西方的“文艺青年”奉为圭臬。王家卫的传奇与成功,实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全球化现象。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同样是“王家卫影迷”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知名影评人毛尖,谈谈这位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华语电影作者。

    在70后的青春记忆中,“小资”的王家卫电影是什么样的存在?王家卫对大陆情爱片有何影响?王家卫电影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什么?王家卫电影的“上海情结”如何体现?金宇澄小说《繁花》的影视化,对王家卫的最大挑战在哪?

    嘉宾:

    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影评人

    主持:

    郝汉,新周刊编辑

    余雅琴,影评人、媒体人

    本期你将听到:

    03:42 当年看《旺角卡门》《阿飞正传》这些,没觉得特别牛逼

    11:40 王家卫电影对大陆的影响:年轻男女要抒情,都得回到室内空间去

    14:18 王家卫电影最深刻的地方,就是用脸

    16:11 王家卫电影的语法习惯是把非常公开的事情,变成非常私密的状态

    18:56 青春性是王家卫电影的最大法宝,它和明星紧紧挂钩

    23:12 王家卫电影在抖音上已经成为“元电影”

    29:37 王家卫电影为什么不需要翻译,全世界都看得懂

    39:10 虽然有一个确定的“张国荣爱张曼玉”的一分钟,但是我们都会败给时间

    46:09 金宇澄小说《繁花》交到王家卫的手中,让人既期待,又害怕

    配乐:

    Magic Is The Moonlight - Nat King Cole,张曼玉

    Maria Elena - Lex Vandyke

    汗、雨、泪- 陈勋奇

    California Dreaming - The Mamas & the Papas

    梦中人- 王菲

    Speak My Language - Laurie Anderson

    Finale - Astor Piazzolla

    Always in My Heart - Los Índios Tabajaras

    Sorekara Epilogue I - Shigeru Umebayashi

    团队:

    内容监制:萧奉

    节目编辑:郝汉

    协同策划:钟毅

    后期制作:林星妤

    视觉设计:庄直树

    音效制作:JustPod

    互动:

    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 年轻人对于“文物复刻”“汉服”等传统文化的兴趣,正在与日俱增。

    当下的文物“顶流”三星堆,不但因为考古新发现引起社会关注,揭示出青铜时期古蜀文明的冰山一角,其出土物件的精湛技艺更是被网友赞作“大国气象”,一些年轻人动手复刻三星堆面具、黄金手杖,试图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再造古代生活,三星堆文物奇特的造型也再度突破了人们对“国风”的想象。

    这几年,“国风”成了一种日益大众的审美现象,年轻人尤其成为国风的拥趸。加上“潮流”元素的它成了“国潮”,复刻文物、复原古代妆容服饰、古代食品、器物乃至建筑模型,在视频平台上成了年轻人的流行玩法。

    国风晚会正在成为传统节日的标配。

    从今年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意外出圈,到最近的B站国风中秋晚会《花好月圆会》,人们在复原古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探索古代艺术形式的当代化表达。

    任教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美术史系教授曹星原,成长于内地,旅居海外多年,研究唐、宋、辽、元、明、清至当代美术作品,以及西方当代文化思想。

    她曾担任《锵锵三人行》常驻嘉宾,借由艺术谈论热点社会现象是她所擅长的,是一代电视观众的艺术启蒙者。

    如今,她则继续在自己的播客节目《原来如此》中谈论艺术与社会。

    在历史变迁与文化比较视野下,我们今天所说的“国风”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是年轻人格外热衷“传统”和“复原”?

    如今的中国年轻人正在回归传统审美吗?

    我们将年轻人拥抱“国风”的行为,放在透视镜下来仔细观看,又能看出什么门道?

    本期节目邀请到曹星原,谈谈她对于时兴的“文物热”“国风”现象的看法。

    嘉宾:

    曹星原,艺术史学者、斯坦福大学美术史博士

    主持:

    郝汉,新周刊编辑

    小旭,媒体人

    本期你将听到:

    05:30 文物是显性国风,那隐性国风是什么

    08:20 “三星堆外星文明论”,是懒人的说辞

    10:06 如今的“三星堆热”,彰显出的是一种“大文明气象”

    14:04 美国同样有许多年轻人热衷复刻古代生活方式

    18:24“90后”“00后”的文物热与古风热背后,不只是玩票心态

    27:16 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审美价值是,“悟、象、化、境”

    31:07余英时先生说过,没有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是空洞的

    42:11 我所期待的“国风”是结合了实用元素的日常

    配乐:

    权力的游戏(古琴洞箫中阮中东鼓)-张笛,周一阳,黄瑟,自得琴社

    空山鸟语(古琴古筝长笛打击乐-自得琴社

    哆啦A梦之歌(哨笛主奏)-自得琴社-叶力嘉,屠化冰,古琴白无瑕-

    黄杨扁担(古琴版)-自得琴社,逐鹿人,古琴白无瑕

    团队:

    内容监制:萧奉

    节目编辑:郝汉

    协同策划:钟毅

    后期制作:管薇

    视觉设计:庄直树

    音效制作:JustPod

    互动:

    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 “人们对于身体的重视,也升级为对于公民资质的要求之一。如果你有一具不良的身体,就直接意味着你是一个不良的公民;古雅典在人类情欲和意识的深处打下了一个古希腊文的,有关美和政治的标记。”

    在艺术史学者张宇凌的视野中,古希腊雅典的雕塑隐含着城邦政治的内在权力逻辑,它激情而固执地将“个人的欲望和身体置于公共政治的关照之下”。

    身体、性与体制的结合在今人看来,也是疯狂却有力的手段。

    她的作品《竹不如肉》去年出版,书中借以独特的视角——“权力与身体”探讨着西方艺术史上的众多著名作品,如古埃及《纳芙蒂蒂王后胸像》、古雅典《握手言别》雕像、古罗马《忧郁的罗马人》雕像,中世纪的《夫人与独角兽》壁毯、文艺复兴时期的耶稣造像等等。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张宇凌,和我们一起聊聊西方艺术史上的权力与身体。

    嘉宾:

    张宇凌,艺术史学者

    主持:

    郝汉,新周刊编辑

    叶倩雯,媒体人

    本期你将听到:

    06:38 古代艺术品在国内比现、当代艺术品更受欢迎

    08:38 欧洲各国的博物馆都在争夺古典艺术的解释权

    11:00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背后的意识形态

    16:15 在中世纪艺术里,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22:20 古希腊罗马文明与基督教文明是理解西方艺术品的两个关键

    29:06 如今的艺术研究,不再局限于艺术赏析范围之内了

    42:30 贾科梅蒂的雕塑看起来或许没有人体的美,但他强调的是视觉的真实

    配乐:

    BBC Band - Exodus

    金伶- 斯卡布罗集市(英)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_ Emmy Verhey _ Eduardo Marturet

    团队:

    内容监制:萧奉

    节目编辑:郝汉

    协同策划:钟毅

    后期制作:管薇

    视觉设计:庄直树

    音效制作:JustPod

    互动:

    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 青年,总是对世界保持最理想的想象,也正因如此最易感到迷茫。

    在今天,青年人享受着极大充裕的物质文明,但或许比百年前的年轻人拥有更多困惑。上世纪二十年代与本世纪二十年代,都是新媒体兴起,青年表达欲迸发的年代——今天精神表达的载体是视频,上世纪则是报纸,一系列新理念由此生成、传播并深入人心,展现出青年人面临的变局、困惑与出路。

    梁启超在1920年代的演讲中曾说,“一般教导者,只天天设法怎样将知识去装青年的脑袋子,不知道精神生活完全而后多的知识才是有用。苟无精神生活的人,为社会计,为个人计,都是知识少装一点为好。因为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作歹事的本领也增多。”他认为,立足自身文化,重振道德,建立精神生活才是人生之本。

    如何建立丰富的精神生活?这一发问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显得更加紧迫,而具有现实意义。

    硬核读书会在八月下旬在青年文化重镇B站上,进行了以青年为主题的直播活动。本期节目由B站直播活动录音素材整理而成,与西南联大纪录片《九零后》的导演徐蓓,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傅正,一起聚焦两个大时代,谈谈对跨越世纪的两批青年人的观察与思索。

    嘉宾:

    徐蓓,纪录片导演,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作品《西南联大》《九零后》等

    傅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主持:

    郝汉,新周刊编辑

    本期你将听到:

    07:37做纪录片《大后方》,这些风云变幻下的精彩人物吸引了我

    10:52之所以选择做近代史研究,就是因为它跟现实直接相关

    19:50赶上新式学堂改革的“90后”,是通过梁启超了解这个世界的

    23:21到1903年为止,梁启超都是激烈的反传统,之后才有变化

    33:45在纪录片《九零后》中,关于坚守传统文化,我印象最深的是金岳霖和钱穆

    52:08趣味,是西南联大师生心头的一片净土,今天的年轻人缺少这样的东西

    60:16梁启超批判建立在理智算计基础之上的西方式机械文明

    65:33 如今在B站上能看到许多关于西方历史和现状的专业介绍,年轻人对西方渐渐除魅

    配乐:

    《觉醒年代》主题曲-阿鲲

    年少的希望-阿鲲

    为了觉醒-阿鲲

    期盼-阿鲲

    年少-阿鲲

    团队:

    内容监制:萧奉

    节目编辑:郝汉

    协同策划:钟毅

    后期制作:管薇

    视觉设计:庄直树

    音效制作:JustPod

    互动:

    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 情人节刚刚过去,我们上期聊了王家卫,今天继续给大家介绍一位拿捏爱情的电影大师,他就是法国电影新浪潮中最独特、最重要、最隐秘的一位电影作者——埃里克·侯麦。

    跟戈达尔、特吕弗、里维特、夏布罗尔等人一样,曾经担任过《电影手册》主编的侯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壮阔电影运动中一位极其重要的主将。而与他这些名号响亮的同僚们不同的是,他的作品远称不上惊世骇俗,也并不具备某种艺术暴动的反叛气质。

    侯麦的电影往往根植于被忽略的日常生活本身,乘巴士、等火车、朋友聚会小酌、家庭聚餐、上班等场景都经常成为故事的幕布,他于日常之中,讨论那些敏感、脆弱、优柔的“小资”、“中产”男女主人公所面临的道德问题,他们经历欲望诱惑时的内心波动,与爱情发生过程中的纠结、懦弱乃至可笑、愚蠢,从早期的“六个道德故事”再到“喜剧与谚语”以及晚年的“四季故事”系列,对人性幽微的探索,是侯麦始终坚持如一的主题。

    “话唠”,或许是侯麦电影的比较易于描述的一个特质,侯麦的电影是关于对白的电影,他的故事都以人物的对话支撑,一场戏就是一场对话。但这些对话却并不苍白、恼人,就如同侯麦对自己作品的精辟总结,“思考而非行动”,在这些对话中,“人物的思考、焦虑乃至表现出的的愚蠢都原原本本地展现在银幕上”, 主人公喋喋不休的絮语背后是一副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略显神经质的人的自画像。

    这些特点与风格确实让侯麦成为了新浪潮中最独特的一位电影作者,侯麦不仅在国际范围内有些“大器晚成”,在上世纪末首批接触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中国影人那里,同样是“知音寥寥,他的故事与主题也多少有点”不合时宜”,侯麦由此成为了一个被忽略的存在。

    去年,侯麦诞辰一百周年,《侯麦传》引进出版,中国电影资料馆进行了大规模的专题放映活动,俨然是一场京城文艺盛事。而在今年,侯麦的唯一话剧作品《降E大调三重奏》也被搬上了戏剧舞台,我们得以看到了中国面孔的侯麦式爱情故事。可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生活程度的提高,侯麦的电影如今已然变成都市文艺青年的“心头好”。

    我们邀请到了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法国电影研究专家徐枫,与《降E大调三重奏》中国版的导演何雨繁,来到我们的节目,谈谈这位简淡隽永又极富魅力的法国影人。

    嘉宾:

    徐枫,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法国电影资深研究者

    何雨繁,戏剧导演

    主持:

    郝汉,新周刊编辑

    余雅琴,影评人、媒体人

    本期你将听到:

    08:41 新浪潮导演中,侯麦被中国电影观众接受地相对比较晚

    15:07 所谓的“绿茶”“心机婊”在侯麦的电影里,显得淳朴而自然

    23:37 侯麦是天主教徒,他的电影在法国左翼影人看来是相当保守的

    29:00 “喜剧与谚语”后,侯麦的主题才开始是比较明确的是爱情片了

    31:12 侯麦的主人公要寻找的是内心最深处的爱,是不妨碍个体独立与自由的爱

    34:32 侯麦的电影不止是对白的电影,它的画面对电影存在深刻的“元思考”

    37:15 侯麦的电影开始流行,和我们的社会日渐小康有关

    40:49 侯麦是唯一一个从始至终保持新浪潮理想的导演

    51:04 法国电影公积金制度对法国文艺电影的发展特别重要

    57:49 两千万法郎的电影对侯麦来说是超级投资,他都不知道怎么指挥创作团队了

    配乐:

    Fille de Corsaire - 电影原声

    Sonata, K. 378, in B-Flat:Allegro moderato - Jascha Heifetz

    Gesänge der Frühe (Songs of Dawn) for Piano, Op. 133: I. Im ruhigen Tempo - Edith Picht-Axenfeld,Robert Schumann

    24 Préludes, Op.28:2. In A Minor - Martha Argerich

    Les tarots - Elli & Jacno

    团队:

    内容监制:萧奉

    节目编辑:郝汉

    协同策划:钟毅

    后期制作:林星妤

    视觉设计:庄直树

    音效制作:JustPod

    互动:

    参与微博话题#硬核读书会FM#或前往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节目由「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